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語文課文《槓桿》評課稿

語文課文《槓桿》評課稿

今天我很榮幸觀摩、評析—這位最優秀的物理教師的課《槓桿》。首先我談談自己對這節課的總體感覺。

語文課文《槓桿》評課稿

總的來説,在聽完王老師的課後,自己有耳目一新的感覺:首先我覺得這是一節成功的新授課,這節課有科學的學習方式,王老師應用探究式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知識與能力同步發展,而且在探究的過程中參與到學生中間,適時地進行點撥;其次王老師有十分高超的教學藝術,組織、引導、合作、激勵都很到位;更為重要的是我認為這節課有真實的學習過程,王老師面對的不是自己的學生,課前學生並沒有做很多的準備,但是課堂上王老師憑藉個人的高素質、幽默風趣的教學風格把學生調動得非常好,學生在整節課中學得輕鬆,但收穫頗豐,所以這節課因為真實而美麗!

一教學設計的評價

教學設計理念依據課標中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面向全體學生,通過探究學習,掌握本節課的.知識。

二教學過程的評價

1、首先是激發興趣引入新課。

由生活中用到的彈簧測力計,老師提出用它測出大象重這一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引起學生的好奇,激發學習的慾望,開始就讓學生處在濃厚的的學習興趣中。

2、教學各環節的銜接自然、緊湊。

整節課圍繞着用彈簧測力計測大象重的問題展開,老師留下懸念,用小小測力計可以測出大象重。在認識了槓桿之後,老師設疑:古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時,為什麼用槓桿可以搬動巨大的石塊?從而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探究,老師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深入到各個小組,參與其中,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學習探究的方法,槓桿平衡條件的得出也就水到渠成了,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面向全體,給學生充分的展示時間,最後應用槓桿平衡條件解決了用測力計測大象重的問題以及小白兔分蘿蔔的問題,實現從物理走向社會,也完成了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讓學生學會了:認識了槓桿,知道槓桿平衡條件及其應用;讓學生會學了:用科學探究方法得出槓桿平衡條件;讓學生愛學了:小小測力計,居然能測出大象重,物理真有用!

3、大膽創新,從生活中獲取教學資源。

在大屏幕上展示出的各種器具比如撬棒、蹺蹺板、釣魚竿、抽水機的手柄等等,還自備了羊角錘、剪貼的剪子、瓶起子等,都是生活中常見的,而且讓學生現場撬釘子、起瓶蓋,通過這些設計,讓學生覺得物理就在我們身邊,離我們並不遙遠,也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課程理念。

4、作業設計新穎。

王老師擺脱了傳統的書面作業形式,讓學生自己去觀察自行車上有哪些槓桿,學生會覺得作業有趣,而且讓學生經歷觀察自行車的過程,再次認識槓桿,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同時這樣的作業也符合三維教學目標的要求。

三教師素質評價

教師的學科基本功紮實,教授知識有深度、有廣度、有技巧。教師的形體語言親切、自然(在找釣魚竿的支點時,親自演示;在介紹槓桿平衡時拿着鐵棍演示轉動和運動的區別,學生看一眼就都理解了),口語流暢、幽默生動,教態大方親切,情感豐富,多媒體手段熟練(遇到突發狀況不慌張,冷靜處理)。

總的來説,王老師應用嫻熟的教學技巧和全新的教學理念為大家詮釋了一節生動的物理課,但我還是有點兒不成熟的看法希望與大家交流,説的不足之處希望老師多多批評指正。

1、板書設計稍加改動,就更完美了。

這節課的難點應該是對力臂的概念的理解,它也是應用槓桿平衡條件解決問題的關鍵。我個人認為可以在黑板上畫出一個生活中的槓桿,然後老師用彩色粉筆標出槓桿中的五要素,既起到示範作用,又能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力的作用線及力臂的畫法,更好地認識槓桿及五要素。

2、在某些細節還可以再改進。

學生畫完力臂時,老師問畫對的舉手,有些學生沒舉手,説明有錯誤,如果此時教師用實物投影展示該同學的答案,大家一起糾錯,學生對力臂的畫法會掌握得更好。

3、小組交流可以再多些,能更好地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地位

整節課,教師用時大約25分鐘。在總結槓桿的定義時,由老師提問,學生回答,老師再提示,學生總結,用時2分鐘,如果老師給學生1分半左右的的時間小組交流總結,可能效果會更好。在找槓桿的五要素時用時4分鐘,如果教師明確目的,放手讓學生來完成,相信他們也能完成得很好。

總之,儘管這節課有些小的瑕疵,但瑕不掩瑜,這是一節成功的示範課,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學習。

標籤: 評課 語文課 槓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5o4l0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