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例説古詩詞的多媒體教學論文

例説古詩詞的多媒體教學論文

摘要:多媒體教學可以創設情境,啟發學生,大膽想像,促進思維形像化,效果良好。古詩詞教學中藉助多媒體,不僅為學生提供一個輕鬆、愉快的氛圍,而且有助於理解古詩詞的真正的含義。

例説古詩詞的多媒體教學論文

關鍵詞:創設情境 藉助畫面 運用故事 啟發想象

多媒體課件是隨着課改而走紅的“時代寵兒”,以其“圖文並茂,聲像畢現,動感無限”的課堂優勢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在多媒體教學中,可以創設情境,啟發學生,大膽想像,促進思維形像化,效果良好。

古詩詞以其短小、精練、文學價值高等優點走進學生課堂。讀起來朗朗順口,欣賞起來回味無窮的同時,也就出現了怎樣理解詩詞的真正的含義的問題。這就需要讓學生走進一個特定的情境,拉近作者與讀者的距離,給學生以實實在在的可觸感,給思維一個跳躍的支點,從而克服詩詞中的難、深等問題。古詩詞教學中藉助多媒體,這些問題便會迎刃而解,而且學生能在一個輕鬆、愉快的氛圍學到更多的知識。

一、創設情境,引題激趣

教學古詩詞,一般習慣於直接揭題,然後解題,這很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單調,不易把學生帶進詩的境界。如果開始先精心設計一種情境,適當介紹時代背景,作者生平,或用故事引入,教給學生一把理解詩意的鑰匙,而後創設意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正確理解詩題。如在教《泊秦淮》一詩時,不是直接揭題,而是用多媒體組織一幅詩人夜泊秦淮河邊的畫面,臨岸是一酒家,燈紅柳綠,時時傳來熱鬧喧嚷的聲音,中間更有婉轉悠揚的歌曲聲。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對照畫面敍述詩意,而後再隨音樂聲朗讀《泊秦淮》,這就創設了一種意境,把學生帶入詩情畫意之中,為他們深刻理解此詩創造了前提。

二、藉助畫面,理解詩句

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藉助畫面,能起到調動學生多種感觀的作用,使學生思維形象化,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如“煙籠寒水月籠沙”這句很難理解,有的學生認為“煙”是“煙霧”“炊煙”的意思,為了幫助學生準確理解,可以在多媒體的畫面上加上繚繞的霧氣。然後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思考:晚上秦淮河上會有什麼?因此有的同學就把這句理解為霧氣籠罩着的河水,月光籠罩着河水,月光籠照着沙灘,老師再一次解釋這是一種互文的現象,指導學生邊看圖畫,邊做正確的翻譯。由於思維的形象化,加深了理解的程度。

三、運用故事,巧破難點

古詩詞大多內涵深遠,與我們所生活的經歷、朝代、空間有較大差距,理解起來有很大難度。詩中“隔江猶唱後庭花”看起來很簡單,從字面上的理解就是賣唱的歌女還在唱着陳後主所作的《後庭花》,但這就不是詩的真正含義了,如何正確把握,這就應和作者所處背景聯繫起來。這時教師可以再設置兩幅圖畫,着力表現晚唐時期各個階段的生活情況。一幅是社會動盪,民不聊生,橫屍遍野;另一幅是地主階級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的“幸福生活”,通過兩幅畫面的對比,我們就可以非常輕鬆地理解了詩的真正含義,作者是借《後庭花》來喻指唐朝就要滅亡的現實,從而諷刺了統治階級醉生夢死的生活,把與詩意相關的'畫面展示給作者,詩的主旨就不解而解了。

四、啟發想象,突破難點

古詩詞如畫,需要老師引導學生在理解詩句中展開想像,使詩句所描繪的景象形成色彩鮮明的圖畫。使學生本身臨其境,才能學好古詩的內容,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深入領會詩表達的感情。屏幕上再次出現三幅畫面;詩人泊秦淮、商女唱小曲、貴族尋歡樂。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加上大膽的想象,把當時的情境描繪出來,師適當予以點撥;商女被迫賣唱時的內心在想什麼?貴族們尋歡作樂的場景是怎樣的?詩人看到此景又會有怎樣的內心感受呢?通過對照畫面進行描繪,大膽想象,學生此時和作者產生了,共鳴再加上點撥,使學生認識得到昇華,因而更深刻地領會了這首詩的主旨。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語文教師應該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應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古詩詞的多媒體教學就是這一要求的體現。在現代這個信息網絡的時代,我們充分利用網絡多媒體等課外資源,讓學生走進生活,走進社會,讓語文與生活融合,讓多媒體教學永遠成為“時代的寵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7791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