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小兔什麼樣》幼兒教師課後反思

《小兔什麼樣》幼兒教師課後反思

科學活動“小兔什麼樣”是小班“小兔乖乖”主題活動中的一個集體教學活動。《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頒佈之前,我組織這個教學活動的主要環節是:(1)買一隻兔子,把它放在用大積木圍合的“房子”裏,和幼兒一起觀察。(2)引導幼兒按“頭→身體→尾巴→四肢”的順序觀察小兔,並説出其外形特點。(3)給兔子餵食,引導幼兒觀察兔子吃東西的樣子並模仿。(4)把兔子放到操場上,和幼兒一起學兔子蹦蹦跳跳的樣子。在活動中,幼兒表現出了對兔子的喜愛之情,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觀察、瞭解了兔子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初步積累了關於兔子的認知經驗。

《小兔什麼樣》幼兒教師課後反思

學習《指南》以後,我認真思考原有課程中哪些做法和《指南》精神相吻合,哪些需要改進和調整。於是.在準備再次開展“小兔什麼樣”的科學活動時,我有了新的想法,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改變一

我的第一個改變是,調整主題活動引入環節。以往,我要到開展“小兔乖乖”主題活動時才買來小兔進行飼養。現在,我在開學的家長會上就告知家長本學期要開展“小兔乖乖”的主題活動,它的教育價值主要是:和孩子一起走近小兔子,精心餵養、細緻照料、仔細觀察,並在此過程中激發起孩子的好奇心和對動物的關愛之情,積累有益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發展觀察能力。同時,我還向家長介紹瞭如何引導幼兒在養兔子的過程中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和能力。比如,引導孩子在自然的狀態下細緻觀察,和孩子一起在打掃兔籠的過程中瞭解孩子做事情的方法,有意識地引導孩子有條理、有計劃地做事,等等,使家長認識到養兔子對孩子發展的價值,從而能接納這個活動並樂意參與。

“五一”勞動節一過,琪琪就告訴我她家來了一個“小客人”小兔。我喜出望外,抓住機會讓她在班上介紹自己的新朋友,並請家長拍了一張琪琪和小兔的合影給大家欣賞,然後問孩子們想不想見一見琪琪的新朋友,並徵求琪琪的意見。雙方認可以後,琪琪就把自己的小兔帶到幼兒園來了。這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從孩子們羨慕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我們的活動成功地邁出了第一步。我趕緊把這一信息發到班級qq羣裏,並與家長交流了我的想法,希望家長耐心地和孩子交流,從中瞭解孩子的想法,然後再到班級qq羣裏討論怎樣做對孩子有益。

於是班級qq羣熱鬧起來:

牛牛媽:我家寶寶回家就纏着爺爺,要買一隻和琪琪的一模一樣的兔子。

唏唏媽:我家唏唏害怕小兔,不敢碰,不願意和小兔做朋友。

濛濛媽:我覺得小灰兔可愛,我給女兒買只小灰兔如何?

晴睛媽:我家是雙職工,白天沒人照顧小兔,我怕它餓死了,沒法向孩子交代。

孩子的問題、家長的問題都來了,怎麼辦?

教師暫時隱到了後台,看看家長是怎麼支招的:

甲:是你養兔子,還是你家女兒養兔子?買什麼顏色的兔子可讓孩子説了算。

乙:買不同品種的兔子吧,可以讓孩子們多瞭解一些品種。

丙:買兔子時可以讓孩子仔細看看是不是一模一樣的。家長可以問孩子兩隻兔子什麼地方一樣,這不就有老師説的觀察能力的培養了嗎?

丁:我家有老人,你家不用養了,可以經常到我家來看看。兩個孩子一起養。

  改變二

我的第二個改變是,將原來在幼兒園裏養兔子改為鼓勵有興趣的孩子、有條件的家庭在家裏飼養。因為孩子越小,各方面差異越大,越要以個體的互動活動為主。在家裏飼養兔子,既利於孩子觀察兔子,又利於家長對孩子行為進行一對一的觀察,及時和孩子互動,從而更清楚地瞭解孩子的需求、興趣點和想法,因為我們的目的是在養兔子的過程中鍛鍊幼兒各方面的能力,促進孩子多方面的發展。家長每天抽出一點時間陪孩子一起看看小兔、喂喂小兔,鼓勵孩子説説自己的發現,用照片或圖畫的形式記錄和小兔之間的趣事,這樣既可以增進親子之間的情感,又可以提高孩子飼養兔子的興趣。與此同時,我還將每個家庭養兔子的照片、繪畫作品等記錄材料佈置在班級環境中,組成了“我們的朋友——兔子”的主題牆飾,讓孩子在家、在園都有機會談論兔子。家長們也把孩子和小兔之間的趣事發到網上供大家分享。

  組織集體活動

半個多月之後,我們組織了“小兔什麼樣”的科學活動。

孩子們圍坐成一個大圓,小兔集合在圓的中間。每隻小兔都有自己的家,有的是紙盒做的,有的是鐵籠子,有的是由嬰兒車改裝的……

“這次小兔聚會有多少隻小兔參加呢?我們一起數一數。”我提出了第一個問題。孩子們伸出手指一起點數。

“一共有16只兔子。”唏唏的點數水平很高,16只兔子不多不少。

大家一起給唏唏鼓掌,唏唏抿着嘴笑了。

我抓住時機問:“唏唏,你害怕小兔嗎?”

唏唏:“不怕。我媽媽以前怕,現在不怕了,我也不怕。”

瑤瑤:“唏唏家裏沒有兔子,他每天都到我家來看,他現在敢摸兔子了。”

“瑤瑤真會關心小朋友,能和唏唏一起養兔子。唏唏和兔子也是好朋友了!”我又一次鼓勵了唏唏。

“小兔在你們家裏住了那麼長時間,誰來説説和小兔之間好玩的事情呢?”我邊跟進第二個問題,邊把“小兔伴我行”的趣事照片展板呈現在孩子面前。

“我家的小兔跑得很快。我和爸爸帶它散步,它一會兒就跑到我們前面去了,我和爸爸好不容易才抓住它。”濛濛第一個回答。

“我家的兔子也跑得很快!”牛牛接着説,“我家有隻烏龜,奶奶説有個故事叫《龜兔賽跑》,我們就讓烏龜和小兔比賽跑步。我用雪花片插了兩根長棍做跑道,結果小兔一眨眼就跑到烏龜前面了,還撞翻了自己的跑道,跑到了烏龜的跑道上。爺爺説,小兔犯規,沒有胡蘿蔔吃;我説小兔跑得快,應該吃。然後,爺爺聽我的,就給小兔吃了。”

“哦,龜兔賽跑,兔子跑得快,贏了烏龜!牛牛和爺爺奶奶會跟小兔玩遊戲呢。小兔一定很高興。”我説。

“哎,小兔有幾條腿?"我問。

“四條腿。”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

“烏龜有幾條腿?”

“烏龜也有四條腿。”

“都是四條腿,為什麼兔子跑得比烏龜快呢?”

“我知道,兔子是一蹦一跳的,烏龜是慢慢爬的。我還知道兔子跑不過獵豹。《動物世界》裏,獵豹就把兔子給吃了。”揚揚自豪地告訴大家。

“樂樂,你説説你和小兔有什麼好玩的事情。”我請了平時不愛説話的樂樂。

“小兔什麼都吃。”樂樂站起來説,“我和媽媽去菜場買回來好多菜。媽媽説小兔愛吃蘿蔔和青菜,等我把青菜、蘿蔔喂完後,再餵給它大白菜、小草,它也吃。後來我掉了一塊巧克力,它也吃掉了。”

“樂樂發現小兔吃的東西很多,但是不是每樣東西小兔都喜歡吃呢?你們還可以繼續試試。”

“我還看到我家兔子的眼睛是紅的,皮皮家兔子的眼睛不紅。”樂樂接着説。

“是嗎?我們一起來仔細看看。”

我抱着樂樂和皮皮家的兔子讓孩子們觀察。孩子們真的發現樂樂家的小白兔眼睛是紅的,皮皮家的小灰兔眼睛不是紅的。

“還有銘銘家的.小黑兔,它的眼睛也不是紅的。”

“樂樂的眼睛真亮!”我表揚了樂樂。

“我家的兔子會聽電視!”

“啊?聽電視?”孩子們很驚訝。

“我爸爸每天一打開電視機,小兔子的耳朵就豎起來了,每次都是這樣。我媽媽説小兔子在聽電視。”

“原來如此。我們打開電視機試試。好不好?”

“好!”

“噓,安靜!”軒軒做着手勢,大家都不出聲了。

電視機裏傳來“巧虎”的音樂。果然,軒軒家的小兔將耳朵豎得直直的。孩子們都高興地拍起手來。

“其他小兔會不會這樣呢?請小朋友安靜,大家一起觀察。”

“我家的小兔耳朵也豎起來了!”

“那隻小兔的耳朵長起來了!”

“是豎起來了,它在聽聲音。我爸爸説小兔子聽到聲音時耳朵就會豎起來,它害怕狼來吃它。”蛋蛋認真地説。

“我家的兔子聽到聲音會站起來看看誰來了。”

“我家的兔子會用爪子洗臉。”

“我家的兔子到處拉屎。”

“我家的兔子睡覺一動也不動。”

孩子們興趣盎然。

“小兔有這麼多好玩的事情,我們讓它們相互認識認識,給它們分分家吧!那怎麼分呢?”我又拋出了一個問題。

“把住在紙盒裏的放一起,住在籠子裏的放一起,住在車裏的放一起。”

“把小白兔放一起,小灰兔放一起,小黑兔放一起。”

“把跑得快的放一起,跑得慢的放一起。”

孩子們又開始忙碌起來了……

  我的體會

雖然這次科學活動時間長得出乎我的意料,但孩子們個個認真地觀察,盡情地表達,專注地聆聽,這不就是《指南》精神貫徹落實的體現嗎?

《指南》指出,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教師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不應為追求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對幼兒進行灌輸和強化訓練。正是在這樣的理念指引下,我們組織的“小兔什麼樣”的活動呈現了這樣一些特點:

第一,讓幼兒親歷飼養兔子的過程。以往,我們都是在幼兒園共同養一隻兔子,孩子們或輪流或自由照料,往往觀察得不夠細緻,感受也不太深刻。這次,我們讓每個有興趣的孩子去飼養,兔子成為孩子家庭中的一員,觀察、照料兔子成了孩子家庭生活的一部分。他們不僅產生了濃厚的好奇心和探究興趣,還積累了大量的有關小兔的認知經驗,鍛鍊了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與兔子也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在幼兒親身經歷的基礎上,教師給幼兒充分表達的機會,並提煉出有探究意義且能激發幼兒興趣的問題,支持幼兒的發現、表達,引導幼兒學習用適宜的方法解決問題。

第二,讓家長充分參與活動。家長的參與和支持,拓展了幼兒的學習渠道,使幼兒獲得了豐富的經驗,提高了學習能力。比如,孩子在家中飼養小兔,親子密切互動,孩子就自然而然獲得了關於餵養小兔的經驗;家長不經意的一句話促使孩子饒有興趣地觀察小兔聽聲音時的神態;祖輩發起的和小兔間的遊戲活動促使孩子探究小兔的行動

方式;不同家長選擇不同品種的小兔,解決了孩子只認識小白兔的難題;家長把孩子和小兔之間的趣事記錄下來,為孩子積累和分享經驗打下了基礎。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家庭教育的作用。

第三,全面整合活動內容。在主題活動中,從討論飼養小兔開始到整個活動結束,幼兒參與的通道是多樣的,他們獲得的知識經驗、情感體驗和能力也是多方面的。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更是積極調動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認知經驗,發揮幼兒的主動性,不僅使“小兔什麼樣”呈現出豐富、多樣的答案,也使幼兒的學習品質得到了提升。整個活動不僅僅是科學活動,也包含了數學、語言、藝術、社會等領域的教育內容,促進了幼兒的全面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n65nj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