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高三複習古詩《雜詩》講解

高三複習古詩《雜詩》講解

雜詩

高三複習古詩《雜詩》講解

無名氏

舊山雖在不關身,且向長安過暮春。

一樹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屬何人?

讀這首詩使人聯想到唐代名詩人常建的另一首詩:“家園好在尚留秦,恥作明時失路人。恐逢故里鶯花笑,且向長安過一春。”(《落第長安》)兩首詩不但字句相似,聲韻相近,連那羈旅長安、有家難回的心情也有共通之處。

然而二詩的意境及其產生的藝術效果,又有着極為明顯的不同。

那位名詩人寫的是一個落第的舉子羈留帝京的心情,具體情事交代得過於落實、真切,使詩情受到一些侷限。比較而言,倒是這位無名詩人的“雜詩”,由於手法靈妙,更富有藝術感染力。

“舊山雖在不關身”,也就是“家園好在尚留秦”。常詩既説到“長安”又説“留秦”,不免有重複之累;此詩説“不關身”也是因“留秦”之故,卻多表達一層遺憾的意味,用字較洗煉。

“且向長安過暮春”與“且向長安過一春”,意思差不多,都是有家難回。常詩卻把那原委一古腦兒和盤托出,對家園的思念反而表現不多,使人感到他的心情主要集中在落第後的沮喪;《雜詩》作法正好相對。詩人割捨了那切實的委一古腦兒和盤托出,對家園的思念反而表現不多,使人感到他的`心情主要集中在落第後的沮喪;《雜詩》作法正好相對。詩人割捨了那切實的具體情事,而把篇幅讓給那種較空靈的思相情緒的刻畫。

“一樹梨花一溪月。”那是舊山的景色、故鄉的花。故鄉的梨花,雖然沒有嬌嬈富貴之態,卻淳樸親切,在飽經世態炎涼者的心目中會得到不同尋常的珍視。雖然只是“一樹”,卻幽雅高潔,具備一種靜美。尤其在皎潔的月光之下,在潺??∠?陌樽嘀?校?且皇骼婊?蛑畢箸午康南勺右謊?砂?H?洳喚鮃庀竺潰??本哂行問矯饋!耙皇骼婊ā庇搿耙幌?隆鋇木渲信瘧齲?緯賞?椿鞀返慕諑桑?員澩鏌恢只爻Φ雌?囊懶禱趁逯?橛謝??饔謾4有藪牆嵌瓤矗?叢掠謾耙幌?保?扔謾耙宦幀備??銎媯??壞??斃吹較???幸患??竦男Ч???野巡豢衫拷岬腦律??吹萌緡跏摯賒洌?淺I??蝸蟆?/p>

這裏所寫的美景,只是遊子對舊山片斷的記憶,而非現實身歷之境。眼下又是暮春時節,舊山的梨花怕又開了吧,她沐浴着月光,靜聽溪小潺???拖笸ねび窳⒌南勺印??歡?庖磺卸肌八湓誆還厴懟繃恕!安恢?褚故艉穩?”總之,是不屬於“我”了。這是何等苦澀難堪的心情啊!花月本無情,詩人卻從“無情翻出有情”。這種手法也為許多唐詩人所樂用。蘇?的“可惜東園樹,無人也著花”(《將赴益州題小園壁》)、岑參的“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山房春事》),都是著例。此詩後聯與蘇、岑句不同者,一是非寫眼前景,乃是寫想象回憶之境,境界較空靈;一是不用陳述語氣,而出以設問,有一唱三歎之音。

《雜詩》不涉及具體情事,而它所表現的情感,比常建詩更深細,更帶普遍性,更具有興發感動的力量,能在更大範圍引起共鳴。這恰如清人吳喬所説:“大抵文章實做則有盡,虛做則無窮。雅、頌多賦是實做,風、騷多比興是虛做。唐詩多宗風、騷,所以靈妙。”(《圍爐詩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nmmjp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