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任務驅動,團隊合作”教學法在《環境衞生學》教學中的應用

“任務驅動,團隊合作”教學法在《環境衞生學》教學中的應用

摘要:本文闡述了“任務驅動,團隊合作”教學法在《環境衞生學》教學中運用的基本環節和策略,實踐表明“任務驅動,團隊合作”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任務驅動,團隊合作”教學法在《環境衞生學》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任務驅動,團隊合作”教學法;《環境衞生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40-0184-02

《環境衞生學》是預防醫學的重要主幹專業課程之一,也是醫學科學與環境科學的交叉學科。在我們以往開展的教?W改革中,大部分是隻將一種教學方法應用於教學實踐[1,2],只解決教學中的某一方面問題,已不能適應預防醫學人才的培養目標和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創新思維,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採用多種教學方法的混合式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

“任務驅動教學法”和“以團隊為基礎的學習”教學方法,分別側重從“教”與“學”兩個方面的不同着手,在以往的教學中都各自取得了一定的實踐效果[3,4],但將兩者的優勢重點有機結合而成的“任務驅動,團隊合作”混合式教學法,則更有助於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與團隊科研合作能力的培養。

為了提高《環境衞生學》的教學質量,通盤考慮該課程的特點,使學生能更好地適應新時期對應用型預防人才的要求,本研究將在《環境衞生學》導讀式教學的基礎上實施“任務驅動,團隊合作”教學法。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視培養、挖掘和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以致用的能力以及創造性學習的能力。

  一、“任務驅動,團隊合作”混合式教學法在《環境衞生學》教學中的實施過程

1.課程任務整體佈置和安排階段。在專題導讀課中,把理論教學中的知識點講授後結合相關的研究熱點和案例,設計一系列具有探索性、可操作性的.任務供學生自主選擇,學以致用。如在“大氣與室內空氣污染”的專題中,佈置了“汽車尾氣對人羣健康影響的調查方案設計”、“室內裝修空氣污染對人羣健康影響的調查”、“烹調油煙對人羣健康影響的調查”等多個任務,由學生選擇較感興趣的一個來完成。這些任務的共性是具有綜合性、設計性和前沿性,在現有教材中基本上找不到標準答案,需要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理解、分析並綜合提煉得出自己的結論。任務的完成形式為提交一份2000字以上的個人心得報告,為後續的團隊科研合作開展綜合性任務做準備。

2.學生自主學習階段。學生在一系列任務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任務後,可以通過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及查找目標任務文獻資料的過程,認真閲讀、詳盡分析、綜合歸納和提煉總結得出自己的學習心得;也可以經由我們開設的網絡課程學習平台線上諮詢和自習課等線下討論的方式向教師請教,主動學習、收集、提煉和擴充與任務相關的知識資訊,完成導讀課佈置的個人報告任務。如在“烹調油煙對人羣健康影響的調查”任務中,學生就要主動去了解烹調油煙的來源、主要成分,甚至不同的烹調用油方式對健康有什麼影響等知識,才能知道調查方案要考慮什麼的內容。這種學習是一種探究式學習,可培養學生的科學創新思維和問題導向思維,提高學以致用的能力。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經常關注網絡課程平台中的同學互動討論與提問情況,及時為學生答疑,並適當地規範、提示和引導學生完成目標任務。

3.團隊創建和合作學習階段。學生在獨立完成任務階段,個人很難就某一專題提出完整、合理、系統的解決方案,這就需要藉助集體的力量來優化方案。在學生各自完成任務後,適時將選擇相同任務的學生組成合作團隊。團隊由4—5名學生組成,儘量考慮過往綜合學習成績和性格差異,將不同的學生編排到同一個小組中,以形成各成員間優勢互補、相互提高的合作局面。團隊形成後鼓勵內部充分展開討論,知識於信息資源共享最大化,最終深化優化共識提交一份團隊作業。

4.總結階段和教師點評。團隊作業以PPT的形式在課堂上展示,團隊推選一名代表將團隊的討論結果在課堂上進行現場彙報,彙報時間為10分鐘,回答問題為5分鐘。彙報結束後立即由其他團隊學生進行提問,彙報團隊的成員當場回答。每個團隊回答完畢後,教師和其他現場學生對該團隊的整體表現按評分標準做書面評分。最後,教師針對所有團隊的彙報及問答進行點評,對一些概念不清和理解不到位的地方進行指導,並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針對查閲文獻中發現的一些研究熱點開展延伸討論。此環節的目的主要是在探究式學習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大膽登台講解,系統表達自己的觀點,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臨場處置能力,為今後的公共衞生現場工作進行模擬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

5.教學評價方式。傳統的《環境衞生學》課程考核主要由一張考卷筆試定成績,這種方式在考核學生自學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方面的弊端顯而易見,為此我們對考核評價模式也進行了改革。採用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的混合性評價方式,側重於對整體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時效的把控:教師對學生撰寫的個人讀書報告進行定量評價,對團隊PPT彙報的表現和團隊間交流情況進行定量和定性的評價,結合學生進行團隊間的互評又構成形成性評價的一部分;最後加上課程結束時的傳統試卷考核(終結性評價)。通過這種混合式的評價模式,有助於學生掌握和深化知識體系,在提高專業實踐能力的同時,更注重挖掘和考量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思維。

  二、改革成效

通過以上改革,改變了以往課堂中學生只是單向聽從教師對知識點講解的情形,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與科研的能動性。通過自主完成特定的目標導向任務,使他們有成就感,從而激發深入研究的意志與動力。在集體完成和討論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團隊內合作、團隊間問答以及知識共享,將單一的知識點連接貫通起來有助於強化他們的綜合認知,同時教師在團隊完成任務後,對各知識點進行補充、總結、歸納和釋疑,這樣能進一步優化和拓展學生的知識體系。

在“任務驅動,團隊合作”過程中,學生能通過綜合運用文獻搜索管理、文字處理軟件、PPT課件製作、數據處理工具等,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擴展了學習層面,優化了學習方法,而且籍由開拓和體驗全新的學習方式,更重要的是磨鍊了學生的綜合表達、主動學習、自發研究、團隊合作、批判思維等一系列能力。

在整個教學改革過程中,學生對該教學方式的滿意度、參與度都很高,學生評教的數據顯示,《環境衞生學》的課堂教學達到優秀。參與學生的多篇與環境衞生學內容相關的畢業論文獲得廣西醫科大學本科優秀畢業論文,許多學生還獲得廣西醫科大學“未來學術之星”大學生課外科研課題立項。

  三、結語

將“任務驅動,團隊合作”教學法應用於《環境衞生學》教學實踐,雖然目前取得了一定的良好效果,但還處於探索階段,仍需根據實踐不斷修正。我們將進一步加強《環境衞生學》網絡課程平台等課程資源的建設與整合,完善“任務驅動,團隊合作”教學法,科學系統地培養、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和專業實踐能力,為實現預防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服務。

參考文獻:

[1]覃健,張志勇,何敏,等.導讀式教學在環境衞生學教學中的應用與體會[J].中國中醫藥諮訊,2010,02(17):76-77.

[2]萬逢潔,張志勇,何敏.案例討論在環境衞生學教學中的實踐與體會[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7,(S1):279.

[3]何豔,劉芝蘭,鄧陽勇,等.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在血液學檢驗教學中的應用[J].衞生職業教育,2017,35(5):60-61.

[4]陳偉,黃宗譚,張國藝,等.以團隊為基礎的學習在健康評估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24):24-26.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vvpy4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