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地理評課稿集錦15篇

地理評課稿集錦1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評課稿,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後的教學延伸。那麼問題來了,評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地理評課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地理評課稿集錦15篇

地理評課稿1

本週四在我校賽課教師,舉行了新一輪的高二教師示範課比賽。按照學校的要求,我聽了黃元玉老師的一節《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一課,收穫頗多。

本節內容為必修一第二單元地球的大氣中的第二節,是本章的重點也是難點。難在知識抽象,難於理解,再加上我校的基本學情,如何科學合理地進行教學設計以完成教學目標,就顯得尤重要。黃老師是我校地理老師中的佼佼者,曾獲得襄陽市優質課比賽一等獎,他的課以設計獨特,語言精練,氣氛活躍,成果顯著而深受學生喜歡,也是我們年輕老師學習的榜樣。今天的這節優質課就是他的教學風格的一個縮影。下面我就談幾點自己的收穫和感想。

首先,是對教材的處理。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備課又要根據具體的學情、班情因班而異。通過聽課看得出,黃老師也是做了很充分的準備,從重難點的把握,到學生活動的設計;從課堂導入的設計,到導學案的`設計編排,詳略得當,重難點突出。

其次,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這節課以二戰故事導入,教師展示黑白照片,先讓學生猜是什麼。然後老師揭開謎底,講述故事,並設疑“日本為什麼要設計氫氣球炸彈讓它漂洋過海去轟炸美國?”“同學們猜一下,這些氫氣球炸彈真的能飄到美國嗎?”再配上老師抑揚頓挫的聲音,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新課教學循序漸進,環節設計深入淺出。從熱力環流的原理——單圈環流——三圈環流。層層深入,並作板畫細緻講解。每個環節講解完,都設計活動讓學生親自動手去畫氣壓帶風帶的示意圖,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並配上動畫視頻講解,幫助學生理解。最後配套導學案進行課堂練習,鞏固知識。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最後,對本節課的感想

在整節課堂中,黃老師的講解,語言精練,很少重複,也沒有口頭禪。板書設計工整,板畫精美。這些都是很值得我們年輕老師學習借鑑的地方。在今後的課堂中,我應該注重課堂的氛圍和節奏的把握,合理設計教學。在活躍課堂氛圍、把握教材處理和精煉語言上狠下功夫,爭取當一名業務精深,深受學生愛戴的人民教師。

地理評課稿2

今天聽了蕭老師高一地理第三單元第七節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課程過後,內心感觸非常深刻,在聽課之後寫出了這些要點供教學思考所用,希望對今後的教學有所幫助,也希望同學們在期末考試裏取得好成績。

第一部分教學者説設計意圖和教學效果

一、關於三維目標。從三個層面進行設計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自然環境差異性的基本內涵和具體表現;

2.通過閲讀教材和學習活動,能夠解釋和繪製地理過程示意圖;

3.能結合具體例子,説明各地理要素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

(二)過程與方法。通過地理教學,結合地理要素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和生物循環示意圖,培養綜合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結合地理要素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和生物循環示意圖,樹立事物是普遍聯繫的思想。

二、教學重、難點

結合大綱的要求和教材內容,根據班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思維特點,確定本節的重難點。

1.地理環境差異性的原因分析;

2.地理要素間相互作用的關係及其產生的新功能。

三、教法與學法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體性,採用小組討論法和案例分析法進行教學。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直觀性,採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

四、教學過程

採用小組討論法和案例分析法進行教學,完成以下課堂教學任務。

(一)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

(二)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

(三)從山麓到山頂的地域分異

第二部分教學者自己認為的不足之處:

1.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參與性還不夠;

2.學生小組合作討論的氛圍不夠濃厚;

3.教師講解太多,學生的主體性沒全面的體現出來;

雖然還存在一些不足,但是總的教學效果還是不錯的。

地理評課稿3

1.引課:教師在這個環節中用“你對台灣的瞭解?”這個問題,讓同學們暢所欲言,一方面考察學生的預習情況,一方面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大大增加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學生從歷史,地理,人文,政治等多個方面介紹了台灣。

2.授課:教師熟練運用多媒體課件授課,大大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尤其是以學生耳熟能詳的歌曲引出台灣周邊的地理事物,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積極性,培養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回答問題並記錄分數,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組織的去學,增加了學生集體意識。在介紹台灣的特產時,以遊戲導入,更加吸引了學生,充分的調動學生的腦筋。遊戲連線後引出這些水果的生長環境,從而引出台灣的氣候類型是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並緊緊抓住北迴歸線這個重要地理線索。通過展示台灣農作物分佈帶,引導學生討論並分析台灣的氣温降水對植物的影響,以及地勢對工業農業分佈的影響。最後在總結本節課時,老師引用餘秋雨先生的詩句,不但增加了學生的知識,而且準確的引出兩岸人民是一家的愛國主題。

從知識與技能看,本節課上學生充分的'理解並掌握了本課的知識點,熟練的加以運用,從課本知識向外延伸,真正做到了舉一反三。

從過程與方法看,老師在本節課中充當的引導者啟發者,並沒有象以往的老是那樣,過多的講解,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本節課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從引課到授課,再到總結,每個環節都是教師在引導,學生在思考後,積極回答,打破了以往教師包辦的常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鍛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思維能力。

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看:本節課老師在總結時能夠選用恰當的文學材料,讓學生朗誦,使得詩句的意義直達學生內心深處,勾起學生對祖國統一,兩岸一家的愛國情懷。

縱觀本節課,的確是一節成功的地理課,不但教會了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了學生思考。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從中也發現了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很多不足,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以本課為榜樣,增強自己的業務能力,提高教學水平。

地理評課稿4

昨天參加了區EEPO同課異構活動,聽了2節“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作為評課團隊,點評了第一節課。

EEPO是有效教育的英文單詞縮寫,其核心理念是通過有效的組織來實現有效教育,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第一節課是採用要素組合方式上的。要素組合方式採用5J+5F的學習方式,5J就是5項基礎:約定、表達呈現、板卡、單元組、團隊;5F即5個防範:防空講、防花架子、防泡沫、防與學生為敵、防形式單一。

評課我們採用的是經典性評價。經典性評價主要從知識性、個性、創造性即”三性合一“,互動、主動、能動即”三級聯動“這六個方面評。由於評課團隊中地理老師只有我和經發中學的曾憲培老師,所以我倆負責從3性的角度評課,我從知識性評。

知識性是基礎,對知識本身的傳授是我們xx教育(中國)教育的強項,也就是我們老師平時教學中做得最多最紮實的的部分。這有歷史傳統,我國古代的教育方式,私塾的學生一般並不要求學生理解知識本身,他們推崇的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無論什麼樣的教育,準確地向學生講解和呈現知識是必要的。有效教育也不例外。如何評價一節課知識點是否落實到位,一看關鍵知識點(重難點)的確定是否準確;二看練習的設計是否有梯度,是否充分利用了人力資源;三看是否運用有效教育手段促進強化次數達到基本量,關鍵知識點是否落實。我在評課時偏重於評不足,指出了該節課的'探究問題一難度略大,如果用圖片的方式呈現,而不是用箭頭和文字,學生接受起來會比較容易,探究二的3個問題難度梯度設計較好;同時指出了該節課的知識點落實不到位,學完之後學生知道了自然環境是由各種要素組成,牽一髮而動本地、他地則需要老師總結。

評完之後,不由地懊悔不已。懊悔自己怎麼不多説説本課的亮點。評課時我沉浸在課中,完全忘記了人情世故,這麼直截了當地指出授課老師的不足,授課老師心裏該多不舒服。我聽別的老師在評時主要説優點。想想自己也是,越認真越愚蠢。有老師説評課時一般説4點,前3點是優點,最後指出1點缺憾或者建議,這樣被評者心裏上可以接受。唉,總結教訓吧。

地理評課稿5

董老師這節課是她參加“第六屆教學百花獎”的一節參賽課。精心準備了好長時間,備課量很大,非常辛苦,但也很鍛鍊人。通過這次賽課,董老師的教學也變得更加成熟了。

就這一節課來講,我認為有如下4點值得肯定:

1、體現了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學習為本的課改理念

整個課堂教學的設計都是圍繞如何幫助學生建立分析農業區位、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的影響來展開的。從素材和案例的選擇來看,運用了大量學生感興趣的圖片、視頻和動畫。課堂上也能把時間和空間大膽地留給學生,讓學生圍繞案例展開討論、交流,教師基本上沒有直接給出結論,而是學生在討論後總結得出的一些結論性生成。

2、體現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核心理念

在準備這節課時,董老師一定首先從網上查詢、查找了家鄉的有關農業的新聞、圖片、視頻,也研究了家鄉的農業區域規劃的地圖,從對家鄉的農業種類的認識方面的師生互動,到對各地域農業的影響因素的分析基本上都是圍繞學生身邊熟悉的農業地理事象展開的,學生興趣盎然,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在不斷地探究求知中度過了整整的一節課。

3、很好地踐行了可視化地理的理念

由於目前高中教學中應試教育的現象仍十分普遍。就地理教學而言,主要存在着兩個重大問題:

①學生整天忙於書本學習,直接接觸社會的機會很少。

②是學生學到的大多是書本上的知識,到了實際生活中,學生沒有地理意識,也不能用地理眼光來看待、觀察地理現象。

然而,董老師卻將地理教學更加直觀的、儘可能多的運用了有聲的視頻、無聲的圖片、文字資料等可視化手段和方式,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獲取生活中地理的直接經驗。

4、巧妙的闡釋了“建模”與“破模”的概念

通過對農業區位因素的分析,從自然的.、社會經濟的、技術的、政策等因素進行“建模”分析地理原理的一般規律,顯得自然也水到渠成。後來董老師又帶領學生針對具體的農業發展來強調:自然條件抑或是社會經濟條件抑或政策抑或技術等等的“破模”。進而突出主要條件、主要因素,讓分析與生成更有針對性,更有“干支分明”的效果。

當然,這節課也有不盡完美的地方。

一是預設還不夠充分。探究之前的資料呈現、視頻播放之前,應給與更多的發問預設進而安排一些懸念,讓學生在閲讀與觀看視頻時能帶着問題,讓討論的方向更加明確,這樣對老師的組織教學往往會事半功倍的。

二是課堂的動態生成把握的不夠好,有點擔心“風箏斷線”的感覺。例如,xx等同學在列舉家鄉農業種類的時候,老師顯得有些急促,同時也缺少對同學的總體的總結與概況等。

其實,課堂可以生成的資源很多,但我們要在生成的資源裏有選擇的抓取、放大哪些我們真正想要的也是圍繞本課教學目標的資源。

最後,想説一句,假以時日,今天的小董老師必將成就明天的完美課堂。

地理評課稿6

這個星期二聽了唐老師高三(3)班第二輪複習課《正午太陽高度》,讓我在當中學習到許多知識技巧,由此引發了關於課堂教學上的各種感悟。

1、注重總結規律,構建知識體系。

作為高三的第二輪複習,並不是簡單的知識點的重複強化,而是注重總結規律,從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高度的分佈和變化的實例上,分析歸納出正午太陽高度的分佈和變化的規律:正午太陽高度從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靠近我增大,遠離我變小,最近最大,最遠最小。用通俗的語言清楚的闡述了重要的規律,便於學生理解記憶。

2、重視拓展引伸,提高學生的能力

本節課歸納出正午太陽高度的.分佈和變化的規律後,為了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唐教師又給出了某時刻太陽高度的分佈圖,同時還討論了日影的變化過程,日出日落的方位,還有太陽的視運動過程,幫助學生舉一反三,提高學習能力。

3、關注地理教學技術,增加教學效果

現在的地理教師,尤其是中青年教師,普遍具有多媒體教學能力,普遍具有信息技術能力。擴充了地理資源,使高中地理教學的空間大大拓展,也使地理事實的空間性、時間性比以往得到了更好的展示,使地理思維的綜合性、比較性得到了有力的表現。

4、重視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課堂,不僅僅是讓學生學習相關知識的課堂,還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陣地。在這堂課上可以窺見唐老師平時的教學,對於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多麼重視。例如在讀圖時,要求學生邊讀邊想,幫助指導學生提取有效信息。

就這堂課而言,我還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僅供參考:

1、要傾聽學生提出的問題,注重學生的課堂反饋,提高課堂的應變技巧。

2、要注意多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不能為了課堂教學進度而減少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

總的來説,唐深深這節課體現了新課程理念,教學內容是否符合考綱要求,課堂教學的有效。在45分鐘裏面,教學容量適當、順利完成預定目標;學生的集體反映,思維積極、氣氛活躍。是一堂成功的課。

地理評課稿7

我對高中地理視頻“新興工業區”一節觀摩後的體會與評價

我認為這節課總體上是成功的,比較來講是一節優質課:

一、學生在課堂中的“體驗”味很濃,表現為自主學習的程度比較高、合作的效度比較好、問題探究也有一定的深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能力。

這節課教師受用的是合作學習、角色扮演、假想考察的教學方法,把學生分成8個組,意大利新工業區和美國高新工業區各四個組:政府官員組、企業家組、經濟學家組、媒體記者組並進行角色分配和確認,各組人員任務明確。從視頻是看學生的學習是積極主動的,教師也給學生有較充足的自學時間,學生的自學程度比較高;同時教師的分組是比較合理,學生互賴互動,小組合作學習效度好,從學生代表的發言和“記者”的提問看學生也有一定的問題意識和問題能力。讓學生在“做”、“考察”中完成整個教學過程。但是學生提出的問題並不是很多,説明學生的探究的深度不夠。

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堅持了以“學生髮展為中心”。

課堂上學生有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有學生的能力培養,有結合實際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課程也堅持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個人親身經歷,以小組成員的身份參與)、個性化(選擇性)。還有就是這節課教學的結尾是開放的,課在結束時在總結、昇華的基礎上,激發學生對相關內容或問題產生繼續學習的慾望,並使學生在課後主動收集信息、解決問題。

三、課堂上學生基本做到聯繫閲讀、主動問答、自主討論。

我認為沒有閲讀就沒有學習,課堂上學生不僅進行了閲讀,而且是圍繞目標閲讀,通過教師提供的相關知識進行縱橫聯繫、互相貫通,以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同時學生也自主的、積極地提出了問題並回答了問題。因為“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正確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的能力”,課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討論”,對於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辨證思維能力,以及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但是這節課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作為“記者”的提問,有一個學生提問了兩次,而且時間比較長,其它同學很少發言,“記者”的任務完成的不好。再就是老師提供的材料,學生的運用也不夠,沒能展示運用結果。同時我也擔心部分同學沒有真正參與,意大利或美國兩部分同學只顧自己完成任務而忽視了向對方學習。

地理評課稿8

9月中旬,為了加強“學案式”導學的應用力度,教師之間相互學習、促進與交流,把學案式導學更好的應用於教學實踐中我校舉辦了“學案式”導學示範課活動,今天上午聽了劉海燕老師的《中國的交通》,地理教師們進行了課題探討,教學者也談了自己的設計意圖和教學效果方面的一些想法。通過聽課和評課,感觸頗深,提出來供同行們思考。

優點評價:

1.教學目標確定得比較準確,並且落實得比較好;突出重難點,學生通過本節課學習,積極參與到學案式導學的學習討論之中。

2.嚴格按照“學案式”導學的五個步驟有條不紊的進行授課,能夠調動學生自主的學習積極性,課堂預習交流有充分的準備,合作探究討論激烈;課堂點撥當中積極與學生交流。

3.多媒體的應用能夠輔助地理教學,能幫助學生化解思維難點,提高教學的直觀性;直觀但不繁宂,簡潔又能達到應有的'效果

4.教學語言和藹可親,課堂的氣氛比較活躍;

5.重點講解細緻,難點能夠化解,學生參與了課堂教學,並在合作探究第一題填寫我國三橫五縱鐵路線的環節,能準確填寫出相關的鐵路線和鐵路樞紐城市

6.板書清晰,結構合理,課堂教學環節緊湊,環節承轉自然,課堂結構科學。

今後需要改進之處:

教師在處理教學最後的幾分鐘稍微有些緊迫,在進行合作探究第三題的時候,學生回答的個數較少,雖然在有效地課堂時間內進行完了這節課,但是習題部分沒有進行處理,略感遺憾。因此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能夠更好的把握時間的安排,在學案式導學的課堂中不斷地進行探索。

地理評課稿9

一、教學目標的評價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行動前目標越明確,積極性與主動性就越高,效果也就越明確。

首先,本節堂課首先目標很清晰。其次在目標的內容實施上,充分體現了新課改的基本理念,即“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老師是教學的主導”。第三,目標的生成性強。老師能夠按着課前設計好的目標,不斷牽引着學生接近它。整個課堂目標的完成是一個動態的生成過程。

二、教學方式的評價

現階段學校明確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關於本節課我主要談談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這兩個方面。

2.1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指較少依賴別人的幫助而自己可以進行有效的學習。它是一種綜合性的能力。是在教學條件下的學生的高品質的學習。我認為其主要因素包括: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獨立學習的方法與技能和獨立學習的習慣。

首先,本節公開課課堂問題的價值體現在:問題的存在不僅有必要,而且有一定的梯度性,特別是對於區內國中班民語學生來説,本節的自主學習的答案充分反映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技能方法。

其次,自主貫穿於學習活動始終。

其三,學生在自主學習中表現出較強的主動性。

其四,在自主學習中,學生能在學習中挑戰自我,證明自我,獲得真知,享受快樂。尤其是小組展示環節。

2.2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學生在教師組織下的以共同目標為學習追求,以學習小組為基本單位,以合作交流為基本特徵,具有明確個人責任的互助學習活動。本節課在互動方面,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都體現着教與學的互動,特別是師生方面,教師當“導演”,學生當“演員”。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

三、教學手段的評價

新課程下的地理課很注重信息技術與地理學科的整合。本節課涉及到國家多,歐洲西部海岸線曲折等信息,建議藉助多媒體手段展示給學生,有利於學生空間概念的'形成。

四、課堂小結與作業佈置的評價

因為探究式學習、合作式學習與自主式學習都處於摸索階段,教師如果在課堂結束時能提綱挈領式總結一下,有助於學生及時掌握與課堂所學的鞏固。

關於作業的佈置我認為是可以考慮的,但要注意:

①問題的梯度觀,要能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②問題的質量觀,要有針對性,

③問題的數量觀,切忌題海戰術

④自主學習下節課的目標與內容。

地理評課稿10

一、從教學目標上分析

1、從教學目標制訂來看:能從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等幾個方面來把握,知識目標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標也有所要求,體現學科特點;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適度。關注學生分析綜合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

2、從目標達成來看:教學目標能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緊緊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課堂上能較快地接觸重點內容,重點內容的教學時間得到保證,重點知識和技能得到鞏固和強化。注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從提問到練習,都能把“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貫穿課堂始終。

二、從處理教材上分析

對該節課知識內容的傳授較準確,在教材處理和教法選擇方面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

三、從教學方法上看

這堂課讓我感受最深的是,章老師比較法在這堂課中用的恰到好處。北方地區自然環境的區域差異及其與農業生產的關係,通過表格的形式對北方三大地形區進行比較,通過比較説明自然環境的區域差異與農業生產的關係:

比較法是地理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通過各種類型的地理事象的比較,經過思維加工,並獲得地理知識的方法。其作用主要表現在下面三個方面。

1.有助於認識地理事象的特徵和規律。比較的目的就是認識比較對象的共性和個性,亦即在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由此使地理事象自身的特徵更加突出,使地理事象在時間上的變化規律和空間上的分佈規律更加明瞭,這樣也使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做到思路條理清晰,一目瞭然,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2.有助於使知識系統化。無論是同一時間尺度不同地域的地理事象的比較,還是同一空間範圍不同時段的地理事象的比較,它都至少有兩個比較對象,這樣,在比較過程中就把幾個地理事象有機地聯繫起來。同時,所比較的內容既有舊知,又有新知,這樣也可以使新舊知識有機地聯繫起來,由此可以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

3.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由於比較法所涉及的是不同地理事象的比較,不同知識點的比較,因而在比較過程中可以促使學生開動腦筋,廣開思路,充分發揮自己的思維能力,使所學知識前後貫穿起來。這樣,既可以使學生了解地理事象之間的內在聯繫,又可以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並使所獲取的知識記憶牢固,這樣在知識的獲取-比較-獲取的`循環往復螺旋上升運動中,使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和提高,並在比較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地理比較分析能力。

①課堂教學確定怎樣的教學目標、目標在何時採用何種方式呈現;

②如何引導學生複習回顧、回顧什麼;

③新課如何導入,包括導入時引導學生參與那些活動;

④創設怎樣的教學情境,採取了哪些教學手段;

⑤設計那些問題讓學生進行探究、如何探究(設計活動步驟);

⑥設計怎樣的問題或情景引導學生對新課內容和已有的知識進行整合;

⑦安排那些練習讓學生動手練,使所學知識得以遷移鞏固;

⑧課堂教學氛圍如何。

對於學生的學習活動,聽課者應該關注:

①學生是否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②學習活動中學生經常做出怎樣的情緒反應;

③學生是否樂於參與思考、討論、爭辯、動手操作;

④學生是否經常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等等。

地理評課稿11

授課教師:

李強

授教學科:

地理

授教課題:

《天氣和氣候》

授教年級:

七年級(5)班

聽評課組成員:

樑昇平火恆茂楊繼勇孟鴻雁張宏臻

評課內容:

1、教學課題《天氣和氣候》

2、教學目標:

①、理解天氣和氣候的概念及區別;

②、閲讀簡單的衞星雲圖;

③、學會識別天氣預報常用的天氣符號。

3、教學重難點:天氣和氣候的概念,看懂天氣預報圖

4、教學方法:討論法、讀圖分析法、演練法、遊戲法

5、教學目標實施過程:

①、教學目標切合學生實際,整個教學過程設計精巧,環環緊扣。傳統教具與多媒體相結合(天氣符號)。

②、能將圖、文、聲、像等多種表現方式有機結合,表達輔助教師與學生的'教與學,完成了特定教學任務,並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③、在地理學科教學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並把信息技術作為內容、方法與手段融合在學科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了教學過程整體優化,基本達到了信息技術與地理學科的整合理念。

④、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課程理念。(在教師的問題引導下,學生髮言積極,整個課堂活躍,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得到較充分發揮)。

⑤、聯繫實際。教學內容能與學生身邊的現象結合起來,既達成了教學目標,又解決了實際生活氣象問題,又解決了現實生活現象。

⑥、講練結合,相得益彰。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她能將課後的練習融入到課堂的教學中,當堂過手;還有對當堂所學知識當堂進行練習(如:利用Flash課件讓學生通過遊戲,檢查對天氣符號的掌握情況等。)這是中學賽課中極難把握的,但他做到了。

⑦、教學內容容量適當,短時高效,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學生基本上學會了識別天氣預報常用的符號。看懂天氣預報圖,能正確區分天氣、氣候的概念,以及閲讀簡單的衞星雲圖。

6、教學中存在的不足與努力的方向:

①、作為青年教師上課略顯緊張。(如引入的語速太快)

②、進一步加強對專業知識拓展(例:霧凇與霧、與霜的)

地理評課稿12

李老師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地理狀況與區域開發》的會考複習課,將導學案與課件相結合,12個字概括整體效果:智者多謀,聲色並茂,妙語連珠。我作為聽課人,這個過程中心裏是愉悦的,輕鬆的,被牽引着的,這足以説明課堂的魅力。

謀略一、聲色並舉輕鬆入題。陽春三月,是踏青賞景的好季節,李老師開篇利用《新疆是個好地方》這首歌曲的MV,讓我們邊聽歌邊賞景坐在室內感受了五彩的世界,輕鬆導入課題。

謀略二、提前預習分享成果。提前分配任務給一個小組,小組長自主分配預習的內容給組員,組員在課堂上將預習成果與全部同學分享,這樣不會佔用全體同學的太多其它科目的'複習時間。

謀略三、方法技巧歸納巧妙。這是李老師智慧最集中的體現,無處不體現方法的引導,解題技巧的歸納。例如:關於氣温和降水量的複習,根據圖示的曲線和柱狀圖判斷技巧歸納為兩句話:“以線定半球”、“以雨定型”,關於山脈和盆地的複習,利用“疆”字右邊的三橫代表三座山脈,兩個田子代表利於耕種的兩個盆地,讓學生感受到中國漢字的魅力。講到新疆特色產業時,利用名人語錄方便學生記憶:“抓住黑白兩不放”,白指的是棉花,黑指的是煤礦。

謀略四、深度挖掘廣度拓展。貫穿於每個知識點複習之後,符合“淺入深挖”教學規律,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知識遷移和整合能力,恰恰在這一環節也看出了學生見多識廣,生活實踐豐富。例如:關於新疆地理位置的思維拓展:鄰國眾多的地理位置,對新疆的發展有哪些優勢?其中一個同學回答到貿易,因為前不久AOI活動中他們班去到三一重工考查,瞭解到在新疆也設有三一重工的生產基地,進而通過講解員的講解了解到是為了促進新疆地區的開發與進出口貿易的發展。再如,補充講解新疆的“坎兒井”,並與南方的水渠對比理解。

謀略五:先學後教環環相扣。整堂課的邏輯性很強,知識板塊劃分很明確,符合會考備考複習的高效率、大容量的模式。

地理評課稿13

麻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重視教學內容的補充。教師在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查找了許多資料,為學生的課堂討論做了準備。同時也使學生獲得了書本以外的許多信息,從而激發了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慾望,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麻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十分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改變了以往教學過程中以教師講或所謂的引導為主的'模式,教師在課堂上成為導演,搭建各種平台,還課堂時間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中充分地表演,全員參加,變被動的學習為主動的體會。

在課堂教學中,麻老師給學生積極參與的機會,通過活動使學生體驗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在各個方面上的差距。這比單純的老師教,學生聽效果來的好,這樣使學生更容易接受。這也充分體現了老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教學理念。

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在氣温和降水量上的差距,教師以圖表為載體,讓學生讀圖表獲取知識,從而發展的學生的讀圖能力。人文特點、自然景觀、交通方式等方面的差距的探究,教師在教學中主要採用引導學生帶着自身的感覺體驗、認識,參與教學過程,並結合小組合作討論活動,來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團隊協作意識,這就很好地體現了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地理評課稿14

“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是高中物理教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是力學知識和電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課,對鞏固知識、培養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丁老師這節課經過了精心設計,認真準備,觀課老師普遍認為這是一節紮實的高三複習課,課堂教學的效果好、效率高、效益優!教師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強,課堂氣氛嚴肅而又不失活潑,學生的體驗是愉悦的!

1、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綜合運用力學和電學知識解決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問題,帶電粒子在變力、恆力作用下可以做直線運動,也可以做曲線運動,在等效場、交變電場中的運動這幾類問題的解題思路,課堂上都進行了很好的歸納,清晰、易掌握。從學生對學案的完成情況看,目標達成的很好,效果很好!

2、學案編寫比較實用,以題組的形式,從易到難,質優量適,不搞花架子,以實用為主,值得借鑑。建議學案最好讓學生課下完成第一部分,可節省課上時間。

3、從教學過程看,整個課結構嚴謹,一氣呵成。教師講解言簡意賅,語言準確生動,展示了該老師具有紮實的基本功。學生表現主動、積極,.學生活動充分,真正做了主角,關注到了大部分學生。注重學法指導,很多環節,老師點撥精準、恰當,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課堂內容豐富充實,説明授課教師對高三複習課的把握能力強,熟悉考綱、教材。一節課的時間,效率很高。

4、教學設計以問題為主線

採用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本節課就是以問題為核心,通過有梯度的問題給學生創設教學情景。不但讓學生掌握了幾種運動模型,而且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提高了思維能力、概括能力。避免了灌輸,讓學生有愉悦的身心體驗,提高了教學效益。不足之處是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足。高三教學內容多、時間緊,如何處理這個矛盾是每個老師都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5、教學策略主要採用建構模型和歸納總結,幾種運動模型都通過老師引導學生歸納得出,學生體驗到了自己總結知識的成就感,提高了教學效益。

6、本節課的亮點是,作為一位女教師,丁老師善於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在她的課堂上,學生們積極的思考,踴躍發言,敢於表達自己獨特的思路,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體現了課堂全面的育人功能。聽課老師普遍覺得這是我們所有老師應該學習的地方!

地理評課稿15

《新興工業區》這堂課總體來説是一堂好課,較好的體現了新課改的“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精神,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都有所提高。

本節課最大的亮點是情境式教學法和探究式教學法得到較好的運用,教學各個環節都處理的較好。

導入環節具有承上啟下、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課堂實錄中教師導入環節很好的發揮了這一作用。通過展示意大利新興工業區和美國新興工業區的優美的風光並伴有背景的音樂,很好的創設了情景,將學生引入到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中來。

導入環節激發了學生想去進一步瞭解這些地方的.慾望,這就自然而然的過度到下一個環節——講授新課的內容。當然,新課內容教學環節是通過開展活動進行的,讓學生分組組團分別到意大利和美國兩個地方的新興工業區旅遊,回來舉行新聞發佈會,各組派代表談見聞感受。另外,其他學生可以作為記者進行提問。這是本節課的又一大亮點。課堂教學活動化,通過這個活動,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鍛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

當然,本節課也有不足之處,新課改精神體現的還不夠充分;活動佔用時間太長,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引導、分析、總結工作做的不夠;沒有課堂鞏固練習的時間;在練習之前或之後,教師如能對本節課所學的內容進行總結就好了。

標籤: 集錦 評課 地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wwerk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