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雪頓節上看賽牛評課稿

雪頓節上看賽牛評課稿

《雪頓節上看賽牛》是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主要圍繞我國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進行介紹。《雪頓節上看賽牛》就是介紹了藏族人民在歡度自己的傳統節日——雪頓節時的一場別開生面的賽犛牛會,寫出了濃郁的藏族風情。課文按“比賽前——比賽中——比賽後”的順序描寫了自己在雪頓節上,的所見所聞,表達了藏族人民歡樂的心情。

雪頓節上看賽牛評課稿

李老師在這節課的教學中,能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單元訓練重點項目進行教學設計,教學中又能時時處處關注到學生個人的成長和能力的`提高,如創設學生説話的情境,利用媒體創設利於學生學習和想象的情境。一節課,教師能始終抓住教學點和學生的興趣點進行教學,而且教師還能圍繞本學期小專題《優化作業設計》進行課堂練習設計。

本設計緊扣文本內容、單元訓練重點、課後題,打破傳統的串講串問教學模式,先從整體入手,然後直奔教學重難點,層次清楚,條理分明。抓住重點詞語“別開生面”,貫穿教學始終。本節課是第二課時,李老師重點是抓住比賽時場面的壯觀、有趣、揪心進行課堂教學的。

本課內容長,但李老師能巧妙的進行設計。本課時把握住了讀的訓練。《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一篇文章是一個整體,這個整體可以是主要內容,可以指思想感情,可以指表達方式。內容,情感,都要通過語言文字來表達。葉聖陶先生曾把一篇文章比作一個圓球,組成文章的所有詞句段都環繞於這個球心,缺了其中的某部分,就成不了圓球。所以教學一篇文章,要着眼於整體。

這節課成功的地方是:

1.雖然是第二課時,但教師能把握住從整體入手的原則進行教學。教學時,教師能巧妙引課後,直奔教學主題。

2.能選擇學生自己感興趣的段落品讀,藉助媒體輔助引導學生讀出情,讀出味。通過各種形式的讀來理解感悟課文。

3.能抓住重點段落來學習,品味。做到以點帶面。

4.運用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感受到各民族特別是藏族濃郁的民俗風情,尤其是犛牛比賽時的圖片更能讓學生直觀感受場面的壯觀,同時,把課文裏一些重點語段提煉出來,更能集中學生注意力。對一些重點詞語用不同顏色的字標記出來,加深理解,也有利於朗讀指導。

5.重視了朗讀訓練,尤其幾個重點段落和截取的片段。通過朗讀引導學生進一步感悟。除此之外,教師又能根據教材特點適當加入了語文擴展練習、變換句式和仿寫句子練習,在語言實踐中加深理解,培養學生的語感。

6.教師能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讀書、思考。教學時,引導學生充分閲讀,做到一邊讀一邊想,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重點的內容。教師能引導學生抓重點的詞句品讀,體會賽犛牛的壯觀場面、犛牛發怒奔跑的驚險和它與主人的親近。

本節課的確有很多值得學習和借鑑的地方,但也有可探討的地方,我僅代表個人意見。

1.教師從引課過渡到品讀感悟時,問題設計的巧妙,但學生不能抓住重點,充分地進行學習,有點摸不着頭緒,此時教師的引導作用沒有發揮。

2.朗讀形式有點單一,學生評讀、議讀較少,應讓學生在不斷的評價練習中,提高朗讀水平。

3.在過渡到品讀感悟時,學生的質疑能力還是差,學生提的問題太多,過碎,學生不會抓住重點,充分地理解課文。

4.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段落,用自己喜歡的閲讀方式閲讀,進行展示這一環節安排的挺好,但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太強,還是要依靠老師引導。其它形式學生想不到,還是要靠老師的層層點撥。個別學生還是沒有參與其中,主動性、積極性不夠。課堂上個別學生的紀律還要加強,行為習慣的培養更為重要。

5.《國小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閲讀和生活中獲得語言材料。”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主動積累優美的詞句。從課文中找出描寫犛牛發怒奔跑及它與主人親近的語句,讀讀背背,再抄寫下來,進行語言積累,希望以後注意。

特級教師於漪老師説:“教育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希望李老師能從遺憾中找出問題,改進方法,提高自己,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yme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