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我與傳統文化記敍文3篇

我與傳統文化記敍文3篇

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尤其是作為主要學習作文類別之一的記敍文,記敍文是以記人、敍事、寫景、狀物為主,以寫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形式。那麼記敍文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與傳統文化記敍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我與傳統文化記敍文3篇

我與傳統文化記敍文1

冬天,是許多傳統節日聚集的季節,臘八,春節都在冬日。天津,擁有着無數文化的影子,無數文化在此傳承,在此凝聚。我有幸去往了天津,見識到了天津街道衚衕的絢麗色彩。

糖融化以後運用形象的繪畫,從古至今,從人到物,刻畫的淋漓盡致也栩栩如生。糖葫蘆當然是哪裏必不可少的食物文化,紅糖葫蘆當然是最傳統的,糖漿無論何時都是晶瑩剔透的,撒上一層白芝麻,增加了一層韻味。當時我去的那一家店是現做的,因此我也學習到了它的製作步驟。自己竟也有膽量親手製作了一串,雖然賣相不是極好的,但吃在嘴裏卻比平時吃店家賣的好吃。

糖人的製作方法與糖花類似。不得不説那真是一門手藝。糖人攤旁的大多都是小朋友,攤上擺滿了已用糖漿做好的事例的人與動物。糖人大多都是立體的,因此如何把它吹立體了也是一門學問,我當時去時店主正在給一個小女孩製作糖牛。小女孩就在旁邊看。説來也神奇,店主把融化好的一堆糖放在吹氣口上,一邊吹氣一邊捏捏敲敲,似乎很認真,但我卻看不出一點牛的樣子來。小女孩似乎也有一點失望。店主拿着捏的差不多的牛來到小女孩的人旁,把出氣口那裏換了一個吹口頭,叫小女孩吹。小女孩聽着店長的指揮吹起,店家一邊指導小女孩一邊繼續捏捏敲敲。不到片刻的功夫這頭牛便非常逼真了!

泥人張裏的泥人是那條街道我非常感興趣的一家店。裏面是大大小小的泥人,有胖胖的娃娃,有身姿曼妙的少女,也有古時酒家的店員。也有許多寓意美好的動物泥人。名叫年年有餘的那個泥塑就是由兩條魚組成的,中間有一個火紅的福字,看上去喜氣洋洋。重要的是那裏的泥人都是純手工製作的。作品都是孤品,是獨一無二的。

傳統文化其實無處不在,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傳統文化。傳統文化也會持續發展,發揚光大。

我與傳統文化記敍文2

傳統文化是一箇中華民族的根,是一箇中華民族的精神寄託。大家中華文化的傳統文化是全球歷史文化遺產裏的一筆精神財富。它擁有悠久的歷史,源遠流長的含義,和獨特的民族風格,是中華文化數千年曆史時間的結晶體。

我不能用文本精確的歸納傳統文化,因為它包括的成分數不勝數;因為我沒法用精確的語言表達敍述傳統文化,因為它沒有一定的實際樣子和形狀。説起傳統文化,它如同把氣體握着手上一樣,除開沒有大家的手上它無所不在。但我還在學習培訓和日常生活時刻體會獲得大家傳統文化中的傳統式社會道德的光輝和能量。

我認為擺放在大家眼前最具體的傳統文化便是敬老愛幼,讓老年人獲得幸福的生活,讓小孩健康成長;誠信友善,人和人之間互相信任,不徇私舞弊,不互相詐騙;努力,如果是學員就認真學習,如果是職工就認真工作;實幹,用心做事,求真務實,不做黃粱美夢……

在傳統文化中有“百善孝為先”。從古到今,有多少尊老的先輩和孝敬的榜樣為大家作出着楷模。年少的我們能見到哪些,學得什麼?

香九齡,能温習。融四歲,能讓梨。這三字經中的語句大家是不是用心的體會過?媽媽英年早逝,九歲的黃香就瞭解為爸爸“扇席暖被”。也有四歲的孔融,孝敬長輩,尊師重道,挑最少的梨吃。它是一種多麼的不簡單的精神實質品性?

如今像古代那般的個人事蹟有嗎?有。“我也不知道賣萌是啥味道”。説現在很多在加工廠有過經驗的客户,想必都知道有關原料的的那一個年輕人便是。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青年人,他憑靠自身柔弱的肩部當擔起了照料一個有精神疾病的爸爸,供自身與弟弟、親妹妹唸書的義務。他便是痛苦中的.在校大學生――洪戰輝。

但我內心裏也擔憂和惶恐不安。由於在我所看獲得的人之中,像黃香、孔融、洪戰輝這樣的人太少了,僅僅像滿天飛舞的河沙中的幾顆。相相對而言,如今的小孩大量的是學會了自私自利,學會了賣萌,逼着父母為自己買要想的物品,對着父母宣泄自身的不滿意。我擔憂大家的傳統文化會被應對社會發展不知所措的一代所丟失。

我喜歡傳統文化,更期待大家的傳統文化在一代代人的心裏深深投身,博大精深。

我與傳統文化記敍文3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瑰寶,是五千年曆史長河沉澱的最耀眼的明珠。它們久經打磨而更加韻味悠長。行走在過去和現在,我從地上拾起一顆美麗的珍寶——詩詞。

很小很小的時候,我便在媽媽的影響下接觸了唐詩。它們比兒歌更加朗朗上口,比音樂更加婉轉動聽。手捧一本《唐詩三百首》,我喜歡指尖劃過書頁上帶有淡淡墨香的詩句,喜歡從脣間輕輕吟出兩句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我與詩詞的緣分,大概就是那時結下的。

現在,我仍然喜歡詩詞,那份最初的,純粹的愛。學業壓力漸漸增大,我讀詩、寫詩的時間少了,我便愈加珍惜地品味我與它一起的時光。

獨坐牀邊,拿起一本詩詞翻閲。比起詩,我更喜歡詞,因為律詩雖然工整,但總給我一種束縛感,而且相似的句式與詞相比,略顯乏味。特別喜歡宋朝女詞人李清照的詞,婉轉柔美,淡淡的,淡淡的,引起千絲萬縷的愁緒。“悽悽慘慘慼戚”幾個疊字就傾盡心頭所有的愁,“載不動,許多愁”,愁重舟輕,舴艋舟都載不動的愁,這痛苦該多大,哀愁該多深啊!李清照的詞多是傷感的,這與她的經歷密切相關。她國破家亡的悲傷,通過哀婉悽苦的詩句直抵人心。多數時候,我讀詩並不完全懂其中之意,但這並不影響我對它的喜愛。像柳永“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不需多言,一切盡在不言中。對於唐詩,我最喜歡的一是那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雖然後來得知作者的人品與詩句不符不免失望,但對詩本身仍十分喜愛。二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這些詩句引起了我內心深處的感動與震撼,又難以言表。或許我與詩詞就是這樣,一切盡在不言中,心靈的感觸勝過了千言萬語。

詩詞,是無比美麗動人的,它是一種情感的美麗載體。把它傳承下去,不僅僅是這樣一種形式的學習,而是學會如何用最美的方式表述內心的情感。我有時有了靈感,便常常寫些詩保留下來。往後再看時,回味無窮。我們都應傳承這種美好的文化,讓它們永久在歷史長河中閃耀。

標籤: 記敍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12pl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