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關於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彙編6篇

關於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彙編6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彙編6篇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1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除夕。街上張燈結綵,人來人往,家家户户都貼上了對聯,掛上了年畫,處處籠罩在一片歡樂之中。

晚上,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吃着團圓飯,聊着天,真是其樂融融!最開心的就是我了,一個個大紅包都往我手上塞,當我拿着紅包時,真希望打開紅包,裏面寫着“再來一包”,那就好了,哈哈!

吃過飯,我們全家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節目真好看,有小品、舞蹈、唱歌、魔術等。最有趣的是魔術,魔術師的兩隻手翻過來推過去,一會兒變小球,一會兒變蘋果,看得我傻眼了。

新年的鐘聲快敲響時,我們一起喊“5,4,3,2,1,0”,新年的鐘聲敲響了,新的一年來到了,緊接着鞭炮一聲又一聲,一陣又一陣。這時,我和哥哥連忙跑到外面去觀看煙花,只見,一束束煙花像一顆顆五顏六色的.流星,有黃色、綠色、紅色、藍色,各式各樣的顏色都有,一顆顆飛上天空,把漆黑的夜晚點綴成鮮花的世界!

看着這麼美的煙花,我陶醉了。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2

中國傳統書院歷經近百年的沉默後開始悄然復興。正在湖南衡陽講學的中國知名作家餘秋雨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傳統書院是中國文化傳承至今的一把鑰匙,它的象徵意義比教育意義更重要。

最近幾年,中國傳統書院開始悄然復興。一方面,中國文人開始致力於創辦現代書院,進行各類文學研討活動;另一方面,以嶽麓書院為代表的古代書院煥發出新活力,它們與現代教育相結合重新開始學術研究和教育活動。

餘秋雨此次參訪地衡陽市內就有一座歷經六朝的“千年書院”——石鼓書院。這座始建於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的書院是中國宋代四大書院之一,蘇軾、周敦頤、朱熹、張栻等名家都曾在此執教。不幸的是,書院在抗日戰爭中毀於日寇炮火,直至20xx年才被重新修復。雖然其建院歷史比嶽麓書院還早百餘年,但石鼓書院沒有像“後輩”那樣“發揚光大”,現僅供遊客參觀。

餘秋雨認為,不是每座傳統書院都要成為新的教育場所。書院的價值在於它就像一個文化教育的制高點,讓中華文化有了高層傳播的場所,“我們現在面對孔孟學説,沒有感到非常陌生和隔閡,就跟這種橫跨千年的教育方式有關。”

餘秋雨説,中華文化是目前人類文化中唯一沒有中斷過、活下來的文化。而書院就是中國文化傳承至今的.一把鑰匙,它的存在提醒着後來人,一個民族要發展就要注重教育,注重人才培養和高端人才的凝聚。

曾登臨過石鼓書院的餘秋雨建言,來衡陽的遊客都應該去石鼓書院“朝拜”,“它建院時間更早,其象徵意義就更大。”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3

唐朝貞觀年間,西城回綸國是大唐的藩國,一次,回綸國為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帶一批珍寶見唐王,其中最珍貴的是白天鵝。途中,白天鵝不謹飛走,使者只拔下幾根鵝毛,卻沒能抓住白天鵝,使者在擔心害怕之餘吧鵝毛獻給了唐太宗,唐代宗並沒有怪罪他,反而覺得他忠誠老實,不辱使命,從此,“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故事幹為流傳開來。

中國傳統禮儀,應是體現精神價值的生活方式,傳錄它可以使我們的禮儀化發揚光大。

傳統禮儀畢竟是中國傳續了幾千年的血脈,若血脈堵塞,中國只能被稱為是一個現代國,而不能稱其為中國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國人和海外人引來容耀和自豪,它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沒有它,國人將迷失自我;沒有它,中國便只剩下一個空殼。

縱觀古今中外各國發展,世上沒有一個民族失否定自身傳統禮儀的,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會認為自己的優秀的傳統禮儀是過時的,有害的。而傳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是每個華夏兒女的責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無愧地大聲説:“我是中國人!”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説:“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遠。”然而,在這所謂的道義背後,在一樁樁英雄事蹟之中,始終有一個千年不變的精神內容存在,這便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個在民族適應環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語言,習俗和人文傳統的長期發展歷程中,表現出來富有生命力的優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堅定志向。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

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養浩然之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後有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為祖國,為人民勇往直前,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民族精神,無疑更具有現實意義。

十六大報告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加以強調是對民族精神內涵的發展,也是對文化建設理論的深化。培育民族精神應該從大小環境做起,大小年齡進行普及教育。大的環境,國家應該倡導,鼓勵這種精神,使國民具備這種精神,並使其變為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動力。而從小的方面來説,應該在各類教育中滲透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大力發展教育從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養。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4

今天是端午節,一想起來我就不由得想到一個食物-—粽子。端午的味道少不了粽子,端午的味道少不了温馨,端午的味道少不了幸福。

早上一起牀,我就賴在牀上。過了一會兒我被媽媽的話吸引了,媽媽説今天是端午節,要趕快去爺爺家吃粽子。聽到這句話後,我急忙起來洗漱後去了,爺爺一看見我就説:“快吃,剛做的粽子。”我回過神説了一句端午節快樂後急忙開始吃了。吃完後感覺很舒服。

到了下午,我又“偷吃”了一個,剝開粽子皮,鮮紅的.大棗就浮現在眼前了,接着一股沁鼻的糯米香飄來。我口水直流三千尺,一口咬下去粽子就少了一半。我這專注的吃着,沒注意到爺爺在旁邊,我暗暗地説:“遭了,被發現了。”但心裏還是感覺非常温馨,非常快樂,非常幸福的。

今天是我感覺最好的一天,我的粽子記憶永遠都不會忘,今天我體會到端午的味道—真好!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5

中華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讓梨”等典故無不體現了中華民族五千年以來至高無上的美德,更説明了中華民族是一個文化之都。但是中華美德在今天,彷彿早已被人們忘卻,人們對它不管不問,正所謂:此道今人棄如土。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文化,我們國家也不例外。而中華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獨一無二的瑰寶,我們都是中國人,自然要理所當然地繼承我們祖先給予我們的一筆豐厚的禮物,就像我們是中國人,就要説中國話一樣,和諧的社會需要中華美德來構建,來填充這個空虛的世界,否則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枯燥無味,這正是中華美德給予我們的,一顆中國心。

想想這句名言吧:忘記過去就等於背叛。如果你真的對中華美德棄而不管,你就等於背叛了中華民族的祖先,雖然這是一個愈發進步的社會,但是不是因為進步了,就可以把中華美德像扔垃圾一樣遺棄呢?然後再去盲目地追求外國文化,而自己家鄉的文化卻遭到冷漠呢?那麼,你到底還是不是龍的傳人,還是不是一條地地道道的中國龍?如果是的.話,你又怎能甘心,做一隻外國驢呢?

啊!讓我們保持一顆純正的中國心吧,並且是一顆有着中華美德的中國心!要永遠記住,你是個中國人,要學習中國文化,中國美德!

雷鋒叔叔永遠值得我們崇敬,因為他身上有許多我們所沒有的中華美德。中華美德人人都可以擁有,關鍵是看你想不想擁有,團結同學你就擁有了中華美德;謙虛好學你就擁有了中華美德;為爸爸媽媽洗一次腳你也擁有了中華美德……中華美德就在細微之處,只有你用心去做了才能發現它。

“弘揚中華美德,構建和諧社會”,勢在必行。這是保護中國文化的一次行動,讓我們保護好那一顆中國心,不要讓它日積月累沒有了往日的風采!請不要只展望未來而忘記過去,過去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回味的地方!

中國的傳統文化作文 篇6

有人發出這樣的感慨:中華傳統文化,傳統美德都在隨着一代代人由無知少年到迷茫青年到悔憾晚年而沒落。大師已去,再無大師,傳統文化也尾隨着大師們的腳步漸漸遠去了!國民作為文化的最重要載體,有責任,有義務也有能力為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盡其力。下面是關於傳統文化的流失作文。

淺析中國傳統文化的流逝

點點落紅,縱使嬌羞,脱離了花萼,終究凋零。片片落葉,縱使蒼翠,告別了枝幹,終究枯萎。顆顆沙礫,縱使金黃,背棄了土地,終究飄遊。於人,放棄了自己的根本,終究無依無靠,毫無建樹。

然而,在充斥着慾望與利誘的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信奉“金錢至上”的生存法則,而忽視了對文化田園的守護與耕耘。大量的文化垃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刺破了人們的精神防線,攻陷了一座座空虛的堡壘。五千年來的文化積澱帶給我們的是怎樣的深沉與厚重,五千年來的血脈相融帶給我們的是又怎樣的震撼與感動。但當現在的人們離我們的“根”漸行漸遠之時,帶給我泱泱中華的,又是怎樣的哀傷與悲痛!當我們任性地告別了枝幹,背棄了土地,脱離了根本時,我們的祖先,我們的歷史,我們的傳統,我們摯愛着的一切也正向我們發出無聲的`呻吟。他們將悲痛與惋惜化作一滴晶瑩的淚水,高懸於我們頭上的蒼穹。

曾幾何時,安塞腰鼓仍舊隆隆地震撼着陝北大地,那激昂的鼓點敲打出那羣皮膚與土地同色的漢子們的樸素與豪放。曾幾何時,鑼鼓與嗩吶仍舊嘹亮地衝擊着人們的聽覺,人們在紅衣綠扇中舞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曾幾何時,尚可撐一把油紙傘漫步於江南雨巷,看臨溪而坐的老人們喝茶談天,看赤腳的孩子在雨中嬉戲,看江南女子的倩影融在綿綿細雨裏。曾幾何時,人們仍會為過年而欣喜,忙裏忙外圖的是一個熱鬧。曾幾何時,國人尚記得自己的傳統,自己的節日,自己的文化,尚會為之歡喜為之憂。

白駒過隙,世殊事異。大街上播放着英美歌曲,與之同來的是無數年輕人瘋狂的尖叫。書攤上的文集大多被日韓漫畫湮沒,人們的頭腦中縈繞着的不再是《紅樓》與《三國》,取而代之的,是無益發展的文化糟粕。人們在聖誕前夕瘋狂購物時,業已忘記春節與清明。韓國搶先申請端午節為其文化遺產,而身為其原歸屬國的子民們,卻有人説不出它的具體日期。

試想,如果我們的傳統文化消歇了腰鼓,停滯了秧歌,喧擾了靜謐,黯淡了習俗,還剩些什麼呢?我們的靈魂中,又剩了些什麼呢?怕只是些浮躁、喧囂、粗淺的殘渣吧。

仰望天空,依舊有陰霾一片;低頭尋覓,追尋逝去的曾經。抬手拭去天上的淚水,摸着胸口暗暗立下誓言:決不讓這本不該發生的一切繼續!撥開烏雲,我們收穫的會是陽光,燦爛的一片!

中華民族痴痴地守護並且耕耘了五千年的文化,是那樣的深沉與厚重,博大而精深,這就是我們的“根”啊!可是這“根”已經在呻吟,在哭泣,那淚就“高懸於我們頭上的蒼穹”,隨時隨刻都會化作滂沱,砸向我們的!該清醒了,在你如饕餮般品着“麥當勞”、“必勝客”中的油膩時,別忘了美國人曾經像研究原子彈一樣,納悶於我們的元宵,那餡是怎樣包裹在均勻的糯米麪裏的吧!在你幾乎一集不落地看着那沒完沒了的“韓劇”時,想一想《西廂記》中的“曉來誰染霜林醉,都是離人淚”曾經使得初識漢學的英國人噼裏啪啦落下多少激情淚吧!在你買了一束玫瑰花裝模做樣地也過過洋人的情人節時,你真應該抬起頭來,再給那被王母娘娘一簪子便只能“金風玉露一相逢”的牛郎織女以以一片深情的牽掛吧!……

 [點評]一開篇,就是一組排比句,始終在扣合着“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根”,離開了“根”,是花,就得“凋零”,是“葉”,“終究枯萎”……人不也一樣嗎?一個民族不也一樣嗎?

標籤: 彙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4lg1l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