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實用的傳統文化作文【經典8篇】

實用的傳統文化作文【經典8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傳統文化作文【經典8篇】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面對潮來潮去的現代文化,我們有太多的惘然。去年隨風而來的“韓流”席捲中國,一時,韓國眾歌手的唱片專輯在國內盛量發行。其發行量甚至超過最新修訂《新華字典》的兩到三倍。《大長今》的.收視率超過了四大名著電視劇中的任何一部。

一股今人狂熱卻又冰涼的風颳過來,它迎面飛來的時候,我的心中泛起波濤洶湧的激情,臉上久已的燥熱被那種清涼所澆滅。等它離開後,心裏變得那麼空虛,臉上千瘡百孔,面目瘡痍,狼耤,狼耤,這種感覺無法讓你生存下去。

精神文化的傳承,現代文化的衝擊,何從?何去?

現在部分學生過分崇尚過“洋節”,要過聖誕節,要過平安夜,可是他們不明白,咱中國人除舊迎新的除夕之夜就是中華民族的平安夜,學習西方,平安夜吃蘋果,説實話,蘋果到處都是,但咱中國藴含親情的餃子,恐怕很難找到吧?

有人過父親節,有人過母親節,我們不否定這種作法,但我們都要清醒地認識到,父親節母親節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過這個節日?告訴那麼迷失方向的中國人,每天對父母付出自己的孝心,在外工作能常回家看看,那麼天天都是父母的節日。

咱們有什麼樣的文化,有什麼樣的傳統,有什麼樣的風俗,咱的老祖宗都給咱留下來了這樣那樣的叮囑。咱們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可謂世界一流,可如果你們放下祖宗的東西,仿效別人和你驢脣不對馬嘴的東西,是不是有一點上墳不帶紙——惹老祖宗生氣呢?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從古至今,我們人類依然保留的一個傳統節日.......對,是春節。

過春節的時候大家都要貼對聯、貼福字,還要貼着貼,意思是幸福來到了我們身邊。春節還要放鞭炮,吃餃子。餃子是交子的.意思,是舊年向新一年的過渡和交替。古人以前還會包一個錢幣在餃子裏面,誰第一個吃到錢餃,誰就會在新一年中有福氣,可現代人覺得錢幣太不衞生了,就改為包糖了......

我喜歡過春節,喜歡吃餃子!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在當今開放的世界裏,我們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也要大力弘揚華夏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只有這樣,世界才會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發展,才能更加地充滿生機和活力。

小時候,每當大年三十晚,村裏便鼓聲四起,霎時間村當街便擠滿了人,有敲鑼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蹺的,有玩龍的,村裏好不熱鬧。小孩子穿着棉襖在街上你追我趕的,不時地放着炮,老人們聚成一堆兒聊天,年輕小夥兒,俊俏姑娘則在給人們表演節目。

而清明節,人們總會把嫩綠的柳枝插在門上;端午時,奶奶總會給我們系五線繩,煮雞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節呢,我們一家老小坐在院子裏,舉頭望明月,低頭吃月餅,真是人間一大樂事。

可現在呢,“洋節”來襲,西方的情人節代替了我們的七夕節。洋節風靡而傳統節日卻逐漸被人們淡忘,身為一名中國人,你難道不應為此做些什麼嗎?

現在,每當過年時人們總是出去大吃一頓,守在電視機旁看春晚,有許多人在歎氣,説:“怎麼一點年兒都沒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這些文化習俗正在揮手向我們告別。

清明節人們哪還會在自家門前插一枝嫩柳呢?僅僅去墳裏掃掃墓,僅此而已。端午節,還有誰會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夜圓之夜,又有誰會和家人們愜意地坐在院子裏手拿月餅,抬頭賞月呢?

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文化慢慢被人們所淡忘。傳統佳節在現在社會裏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擔憂?不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呢?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老祖先留給我們的無形財富,傳統佳節藴含着中華文化優秀傳統文化因子,這些是我們民族的優秀勞動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作為一名中學生,我能倡議大家為弘揚傳統文化而貢獻一份微薄之力。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屬於這個民族,它更屬於這個世界。我們要盡全力把我們的傳統佳節推廣到世界上,讓世界變得更加炫彩多姿。保衞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你還等什麼?快行動吧!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近年來,傳統文化教育日益受到重視,但在這股熱潮中也有一些問題需要注意。目前,傳統文化課程體系尚不完善,不少地方開展的傳統文化教育如疾風驟雨般傾瀉而下,在教學內容上不加甄別,只強調死記硬背。一哄而上、缺乏科學設計的做法不利於傳統文化教育健康發展,甚至會適得其反。傳統文化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對課程、教材、教師、教學以及評價等諸環節進行整體設計、科學論證,使各個方面相互配合、協調發展,這樣才能有序有效開展。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中既有精華也有糟粕。開展傳統文化教育,首先要明確什麼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什麼樣的傳統文化能進入教材與課堂。為此,應將中華傳統文化放在時代發展的大背景下加以分析和整理,用時代的眼光、世界的眼光辯證地看待。概括地説,在龐雜的傳統文化中提煉出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的內容,是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前提。

篩選出教學內容之後,合理設置課程體系則是確保傳統文化教育有序開展的基礎。在這方面,需要依據現代課程理論,遵循人的.成長規律與教育教學規律,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在課程內容上,應加大優秀傳統文化比重,合理安排各學段內容,儘可能減少頭緒,避免學科之間的交叉與重複。在縱向上,使國小、國中、高中、大學四個學段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相互銜接;在橫向上,使課程、教材、教師、教學以及評價諸環節相互協調。在教材編寫上,立足於學生情操的培養和人格的塑造,運用現代科學系統的方法,採取知識分類、內容分級、訓練分步的編排方式,靈活有序地安排優秀傳統文化內容,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的整體性,使教材成為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重要的載體。在教學上,應根據課程特點,聯繫當代生活實際,充分挖掘各學科隱含的豐富傳統文化資源,讓學生通過學習感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和人文涵養。

課程、教材、教師、教學與評價構成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的整體。將課程內容有機地轉化為教學內容,深入開掘教材的文化功能,關鍵在教師。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最緊迫的任務是培養培訓一批具有良好傳統文化素養的教師。師範院校應調整師範生培養的課程結構,強化傳統文化教育。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類學校應加強在職教師培訓,使他們既懂得傳統文化教育之“道”,又懂得傳統文化教育之“器”。

去年,教育部印發的《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評價機制,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在會考、大學聯考升學考試中的比重。以考促學仍不失為當下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效舉措,但讓學習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學生的自覺行動,更需要春風化雨般的滋潤。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在元朝,中國曾經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而在唐宋,她又曾是世界上國力最強盛的國家。這樣的大國有着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然而,隨着世界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外國文化和其他先進的文化的泛濫,中華傳統文化開始受到冷漠,甚至將被國人遺忘。

在物慾橫流的今天,人們追求的是潮流的生活,享受的是“娛樂的文化”,傳統文化已經逐漸被人們跑到腦後。許多人已經將自己祖先的歷史忘得一乾二淨,他們不知道中國經歷了多少朝代,有過哪些輝煌;他們甚至不知道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經歷的那些苦難,所受的屈辱。有人説:“當一個民族忘記了它的歷史,忘記了它的傳統文化後,那麼它離毀滅也不遠了。”的確如此,一個民族連自己的歷史、自己的傳統文化都可以放棄,還剩下什麼呢?

毛筆書法,可謂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代表。沒有毛筆書法,也就沒有“書聖”王羲之,也自然沒有著名的《蘭亭序》。然而現在中國還有多少人寫毛筆書法呢?與我們相望的日本卻規定每所學校都要開設毛筆書法課,每個人都要懂得寫毛筆字。日本的毛筆書法是從中國傳過去的,人家都如此重視,我們呢?從這一方面就可以看出我們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

京劇、皮影戲、變臉…這些都逐漸淡去,現在的人們忙於追逐潮流,我相信沒有多少人願意天天對着這些中國文化的`瑰寶過活,傳統文化成了遠去的記憶。

現在的人已經很難靜下心品讀中國的四大名著,面對滕王閣也很難再想起王勃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面對困難也很難再吟出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中國五千年的文化,那唐詩,那宋詞,那元曲,還有多少人記得?現在的我們沉醉於青春小説,科幻小説,沉迷於網絡。可是,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嗎?

中國的傳統文化已經被我們漸漸遺忘。現在許多西方的學者到中國尋找中華文化的根源,來學習中華文化,作為國人的我們,卻把這些遺忘,這應該是件很可笑的事情吧!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希望有一天人們能夠重視即將被遺忘中華文化,將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為中華文化續寫燦爛美好的未來。

傳統文化作文 篇6

“湘君府”是我們那新開的一個餐館之所以對它印象深刻,不僅是因為它氣勢磅礴的名字,不僅是因為它那充滿古典風韻的裝修,更是因為它門口的那一面藍色大旗,大大的帥字透着幾分豪邁的氣概

你一定會覺得奇怪,好好的一個餐館幹嗎將做“湘軍 府”呢?其實原因很簡單,我們這兒有個曾國藩故居,最近被吵的沸沸揚揚為了順應潮流,不就辦了這樣一個餐館與其説是順應潮流,還不如是給那些“感受曾國藩精神”的官員們一個喝酒作樂的地方

上次,爸爸請同學去那裏吃飯,便把我也給一路帶過去了,我發現了許多關於湘軍成員的.簡介和曾國藩的語錄而那些過往的人們卻沒有一個為其駐足仔細閲讀的,他們或是夾着公文包,或是拿着手機,或是昂首挺胸,趾高氣揚,或是小心翼翼,緊隨其後,各自走進

包廂里根本沒注意到牆上還掛着東西

傳統文化作文 篇7

每年六月八年級為莫大一王節,是為紀念敢於反抗封建皇帝的壯族英雄莫一的。柳江、龍江兩岸的`壯族羣眾把他奉為祖先,在神龕上有寫有他的神位。每年六月二日為一小祭,六年一大祭。小祭是各家宰雞殺鴨,焚香供祭,求他佑護壯家人安寧。大祭十分隆重,要在莫一大王廟舉行盛大的儀式。供品用兩牲,即一頭豬,一頭牛。祭奠的也很非凡,要用豬和牛的肉、骨頭、肝、腸等不同部位做十二道菜,少一道也不行。十二道菜也不能同時做,同時擺上神台,而是隔一會送一道,十二道齊全,即可焚紙行禮,祭畢,將每道菜按全村户數分份,每户一人蔘加聚餐,禮成。

傳統文化作文 篇8

糖畫是我國的民間傳統藝術。他造行生動,色彩鮮豔,深受孩子們喜愛。製作糖畫其實並不難。用一塊大理石板上面薄薄的油,再準備一些熬製好的糖和一把勺子就可以了。

今天,媽媽帶我到步行街玩,我看到了一位老爺爺正在做糖畫,好奇地走過去。只看見老爺爺在用勺子畫畫一樣,一筆呵成。不一會兒一隻漂亮的蝴蝶出現了。我對老爺爺説;“您是照着書上畫的嗎?”老爺爺笑着説:“做糖畫的人都胸有成竹,心中有數,如果做的不像,那就賣不出去啦。”我説:“我買一條龍。”“龍不是你想要就要的'。”説着老爺爺指了指桌上的轉盤。“你轉到什麼我就給你做什麼。”我點了點頭,推動了指針。指針飛快地轉動起來,過了一會兒,眼看指針就要轉到龍了,慢慢的卻在魚的位置停了下來。我有點沮喪,老爺爺見我這樣就説;“魚就魚嘛,都是又好看又好吃的。”老爺爺説着手腳麻利的做了起來。不一會兒,一隻栩栩如生的小魚做好了,我舔了一小口,嗯,真甜!

看上去是一勺糖,卻能在人們手裏變成一隻只栩栩如生的小動物。你看我們的民間藝術多麼神奇啊!

標籤: 傳統文化作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9oy7v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