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傳統文化教案(15篇)

傳統文化教案(15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傳統文化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傳統文化教案(15篇)

傳統文化教案1

教學目標

①學會觀察生活和蒐集資料,培養口語交際的能力。

②能主動參與展示活動,樂於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穫和才能,並善於與別人交流。

教學重難點

1、進一步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2、在活動中與同學進行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教學準備

準備獎品“閃光的金鑰匙”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教室黑板上寫上活動的主題:“閃光的金鑰匙”新聞發佈會。

2、教師宣佈會議內容,規則及獎勵辦法

內容:

同學們將近期瞭解到的祖國傳統文化以新聞發佈的形式向大家作個彙報。

規則:

①按小組選一名“新聞發言人”,“發言人”先要全面瞭解小組內各位同學蒐集到的不同的傳統文化,再加以歸納向大家作具體介紹。

②“新聞發言人”在介紹的過程中要接受班內“記者”們的提問。

獎勵辦法:

凡是讓大家有耳目一新之感的發言均可獎勵一把“閃光的金鑰匙”。

[新聞發佈會的情境創設,給學生創造了一種談話交流的氛圍,激發談話交流的慾望,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明確活動的規則,從而確保課堂秩序活而不亂。]

二、民主推薦

①組內交流,讓全組同學充分了解各自蒐集的資料。

②組內評選:推出“新聞發言人”。

③共同商定向大家介紹哪些方面的傳統文化。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三、成果發佈

①各小組依次進行介紹“發言人”介紹的時候,本組的同學可以補充,其他小組的同學可以提問。

②所有同學根據發言情況對各小組的表現進行評估。

[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讓學生在交流中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學會自評和他評。]

四、總結頒獎

1、邀請獲獎者上台。

2、引導獲獎者發表獲獎感言。

[這一環節的設計創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拓展性學習

選出出色的作品全班展示,“以生活中的傳統文化”為題辦一份小報。

[鍛鍊學生的各項綜合能力。]

六、佈置作業

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種傳統文化講給家裏的人聽。

[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鍛鍊口語交際能力。]

傳統文化教案2

活動設計

具體活動方案及流程

一、背景音樂:(用輕快古風的音樂,營造古代場景氛圍,可參考附件音樂)教師提前將幼兒分好組,提前10分鐘引導孩子入場,安排好座位並協助主持人組織好現場秩序。分組以方便之後分批次到指定場景參與體驗活動。)

二、教師引導全體幼兒用輕快的律動熱場。

1.古詩新唱(幼兒古詩誦讀)地點:操場

2.墨舞丹青(幼兒畫國畫、寫書法)地點:國藝室

3.韓信點兵(幼兒圍棋)中庭

4.清耳悦心(古箏)地點:中庭

充分挖掘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和潛在資源,配以適當的有效的活動形式,開展主題教育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瞭解中華傳統文化,感受傳統文化的底藴與魅力,從而激發愛國情感。

傳統文化是中文化的傳承,也是中國源遠流長的象徵,它更是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但他們只是覺得好玩而已,並不瞭解其中所藴含的深厚的傳統文化,我們開展此活動旨在引導幼兒通過大膽交流中瞭解我們中國的傳統民俗文化,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培養民俗自豪感。

活動目標

1、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樂於交流自己的發現。

2、大膽探索並發現傳統文化琴棋書畫的特徵和種類,體驗張貼活動的樂趣。

3、初步瞭解漢字的演變。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各種傳統文化活動的照片。

2、宣紙、毛筆、硯台等。

經驗準備:

1、幼兒有寫毛筆字的經驗

2、瞭解漢字的由來和傳説。

3、聯繫會寫會書法和國畫的家長助教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

一、出示琴棋書畫的照片,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引導語:看看這些照片都有什麼?漢字書是怎麼演變來的?國畫要怎麼畫呀?

圍棋要怎麼下

二、多媒體展示這些活動的照片:引導幼兒一起了解。討論:他們在做什麼?漢字到底是怎麼來的?

請個別幼兒起來講述漢字的由來,教師小結。

三、出示各種各樣的漢字照片,探究漢字的種類。

1、請小朋友觀察這些漢字的形狀一樣嗎?它們區別在什麼地方?

師小結:漢字有好幾種,就好像小朋友,他們都有自己的座位,每個座位上的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

2、介紹春聯的種類和名稱。

漢字的種類很多,每個朝代不同的演變形成的字體不一樣。四、暢所欲言——我看到的字體。

展示小朋友寫漢字的照片,請小朋友向其他幼兒介紹照片裏的他正在寫的人字。

五、體驗畫國畫。

1、教師現場表演畫國畫,並請小朋友觀察。

2、幼兒體驗用毛筆畫國畫。活動延伸:

在區域活動中小朋友們還可以繼續用毛筆畫國畫寫漢字,下圍棋。

傳統文化教案3

設計意圖

茶是我國的傳統飲料,在我國,茶的品種繁多,製茶的工藝各種各樣,“飲茶”的方式各不相同,可以説“茶”藴含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本活動通過讓幼兒親自動手製作茶飲料,收集有關茶的知識並將其分類整理,使幼兒在為祖國文化自豪的同時,鍛鍊了動手實踐的能力和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團結合作的精神。

活動目標

1、認識,瞭解幾種生活中常見的茶葉。

2、通過品茶,初步認識到茶葉是一種解渴的好飲料。

3、引發製作“茶飲料”的興趣,培養想象力和動手能力。

4、通過對茶文化的瞭解,激發幼兒對祖國文化的自豪和熱愛。

活動準備

1、幼兒在家品嚐家長泡的茶葉,並讓他們在品嚐的過程中瞭解各種茶的名稱並從家裏帶自己喜歡喝的茶葉到幼兒園。

2、綠茶、紅茶等:茉莉花、菊花、玫瑰花等分別放在小盤子裏,每個小盤子一把小勺、孩子自己的喝水杯一個。

3、有關茶知識的課件。

4、《茶葉的聚會》故事磁帶。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對茶的興趣:

(1)師:“上星期老師佈置了一個任務,讓小朋友回家品嚐爸爸媽媽或者是爺爺奶奶泡的茶,並瞭解茶的名稱,有誰能把自己品茶的經過和了解到的有關茶的事情,與小朋友一起分享。”

(2)請幼兒講述,鼓勵幼兒講述的越多越好,每位幼兒講述完,教師要用一句概述性語言小結。

2、介紹有關茶的知識

(1)將幼兒收集和老師準備的茶葉放在桌子上請幼兒觀察,説一説他們的名字、形狀、顏色以及味道。

(2)播放課件,讓幼兒瞭解茶葉是怎麼生長?人們是怎麼進行採摘?如何加工?以及如何沖泡?

(3)聽故事《茶葉的聚會》進一步瞭解有關茶的文化。

3、讓幼兒自己動手製作茶飲料。

(1)師:小朋友,我們瞭解了這麼多茶的知識,如果讓你發明一種茶的飲料,你會做一些什麼樣的茶飲料呢?(讓幼兒互相討論)。

(2)請幼兒將討論的結果和小朋友分享。

(3)幼兒動手動腦發明製作“茶飲料”。

教師要給予幼兒幫助,並提醒幼兒倒熱水時要注意安全。

(4)泡好茶以後,待温度適宜時請幼兒相互觀察顏色、聞聞氣味、並一邊品嚐一邊向同伴介紹推薦自己的茶飲料也可請同伴品嚐自己製作的茶飲料並根據品嚐者的建議改進配製方法。

活動延伸

引發幼兒繼續探究“茶”知識的興趣。

師:“你們想不想知道是哪個國家最先發明喝茶的?(幼兒肯定回答不知道)“如果”我們想了解一種自己不知道的知識,應該怎麼做呢?(讓幼兒討論)最後教師鼓勵幼兒運用各種方法去搜集有關茶知識的信息。

傳統文化教案4

教學內容:

丘處機的古詩《鰲山》

教學目標:

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瞭解嶗山的景觀。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蒐集、處理資料的能力。

教材學情分析:

該詩對學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該山也很美誘引學生一睹為快,利於學生細細學習。

教學難點重點:

使學生體會到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

教學方法:欣賞學習法、讀書指導法

教具:光盤、資料卡、投影儀

教學過程:

1、教學“詩畫覽勝”部分,師生共同學習《鰲山》古詩的詩意,領略古詩語言的魅力。重點講解“淵、倚、孤高”等詞語。

2、學生自學“温馨點擊”部分,。

(1)學生自讀,藉助工具書學習。

(2)教師幫助學生對景色特點產生一些理性的認識。

3、學習“活動廣角”部分

(1)教流學生對景點的認識,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蒐集有關青島嶗山的資料,比一比,誰蒐集的最多最豐富。

4、階段

(1)生自我,談自己的真實感受。

(2)師表揚積極發言的優秀學生。

板書設計:

鰲山

羣峯峭拔下臨淵,絕頂孤高上一天。

滄海古今吞日月,碧山朝夕起雲煙。

傳統文化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讓同學們瞭解宋玉這個人.

2.增強同學們為人處世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對於文章的把握

教學課時:

1課時

1、作者

宋玉,又名子淵,相傳他是屈原的學生。漢族,戰國時鄢(今襄樊宜城)人。生於屈原之後,或曰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頃襄王。好辭賦,為屈原之後辭賦家,與唐勒、景差齊名。相傳所作辭賦甚多,《漢書·卷三十·藝文志第十》錄有賦16篇,今多亡佚。流傳作品有《九辨》、《風賦》、《高唐賦》、《登徒子好色賦》等,但後3篇有人懷疑不是他所作。所謂“下里巴人”、“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來。戰國後期楚國辭賦作家。

2、朝代

所屬文學時期: 先秦文學

所屬朝代: 春秋戰國時代

原文

楚襄王問於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與?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

宋玉對曰:“唯,然,有之!願大王寬其罪,使得畢其辭。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有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故鳥有鳳而魚有①鯤。鳳皇上擊九千里,絕雲霓,負蒼天,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籬之②鷃,豈能與之料天地之高哉?鯤魚朝發崑崙之墟,暴③鬐於碣石,暮宿於孟諸。夫尺澤之鯢④,豈能與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獨鳥有鳳而魚有鯤,士亦有之。夫聖人瑰意琦行,超然獨處,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

註解:

①鯤:古代傳説中的大魚

②鷃:小鳥

③鬐:魚的背脊

④鯢:小魚

譯文:

楚襄王問宋玉説:“先生也許有不檢點的行為吧?為什麼士人百姓都那麼不稱讚你呢?”

宋玉回答説:“是的,是這樣,有這種情況。希望大王寬恕我的罪過,允許我把話説完。”

“有個客人在都城裏唱歌,起初他唱《下里》、《巴人》,都城裏跟着他唱的有幾千人;後來唱《陽阿》、《薤露》,都城裏跟着他唱的有幾百人;等到唱《陽春》、《白雪》的時候,都城裏跟着他唱的不過幾十人;最後引其聲而為商音,壓低其聲而為羽音,夾雜運用流動的徵聲時,都城裏跟着他應和的不過幾個人罷了。這樣看來,歌曲越是高雅,和唱的人也就越少。

“所以鳥類中有鳳凰,魚類中有鯤魚。鳳凰展翅上飛九千里,穿越雲霓,揹負着蒼天,兩隻腳攪亂浮雲,翱翔在那極高遠的天上;那跳躍在籬笆下面的小鷃雀,豈能和它一樣瞭解天地的高大!鯤魚早上從崑崙山腳下出發,中午在渤海邊的碣石山上曬脊背,夜晚在孟諸過夜;那一尺來深水塘裏的小鯢魚,豈能和它一樣測知江海的廣闊!

“所以不光是鳥類中有鳳凰,魚類中有鯤魚,士人之中也有傑出人才。聖人的偉大志向和美好的操行,超出常人而獨自存在,一般的人又怎能知道我的所作所為呢?”

傳統文化教案6

設計意圖

十二生肖是我們中國幾千年積累下來的傳統文化,有着豐富的歷史背景和現實意義,每年過年的時候無論是電視上還是大街上還是家裏都可以看到這一年所代表的動物肖像,大家在互相拜年的時候也不忘帶上吉祥物説幾句吉祥話,所以對於幼兒來説這些動物他們都不會陌生。每個幼兒都知道自己有一個屬相,但他們並不理解十二生肖的,另外十二生肖究竟是由哪十二個小動物組成的,自己為什麼是這個屬相,幼兒一點也不瞭解。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有必要從小了解中國有悠久歷史的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為了讓幼兒初步瞭解十二生肖,我特別設計了這節課,希望通過這節課讓幼兒更好地掌握我們中華民族的本土文化。

本活動將鐘點數字與生肖順序匹配,引導幼兒把對種的認識,遷移到十二生肖,使抽象、複雜的生肖變得簡單有趣。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和親人的屬相,培養幼兒和家人之間的情感。

2、感知十二生肖所包括的12種動物,12生肖的輪迴及12生肖的排列順序。

活動準備

1、幼兒已認識時鐘

2、經驗準備:幼兒事先了解自己及家中成員的屬相。

3、課件十二生肖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老師請小朋友猜一個謎語:小小馬兒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滴答滴答走不停,提醒人們記時間。(時鐘)

點擊課件:小朋友猜的真對,小朋友猜一猜鐘面上有多少數字?

二、瞭解十二生肖、理解其意義。

1、欣賞十二生肖的動物

老師還帶來了十二種動物,看看有哪些動物?

點擊課件十二生肖

2、根據生肖鍾理解十二生肖

點擊課件生肖鍾

老師要把這些動物變到鍾裏面。變變變。小動物變到鍾裏面了嗎?

(1)請幼兒説出鐘面上有多少種動物。

我們來數一數,看看是不是12種。從1老鼠開始數,雞排第幾,豬排第幾?

(2)幼兒説説自己的屬相和家人的屬相

老師知道這些小動物中有小朋友的屬相。

那小朋友你的屬相是什麼?

你還知道誰的屬相?

(3)採訪客人老師的生肖

那你想知道我們的客人老師的屬相是什麼嗎?那你們想問問吧。

(4)結合生肖鍾觀察一共有12種屬相。

除了小朋友有屬相是屬雞的、屬猴的。還知道了客人老師的屬相有屬豬、有狗的。那到底有多少種屬相呢?

小結:原來,鐘面上的12種動物就是人的12種屬相。也叫12生肖。12生肖是我們中國人很早的時候發明的。每年都用一種小動物作為標誌。一共有12鍾生肖。

(5)講解12生肖的輪迴規律。

為什麼有的客人老師的屬相和小朋友是一樣的?

通過生肖鍾瞭解12生肖的輪迴。

小結:12生肖每次輪迴要12年。一次輪迴完了再重新開始。老師的屬相是以前輪到的,小朋友的屬相是後來輪到的。

三、講解故事,幫助幼兒瞭解十二生肖排列的由來

(1)十二生肖為什麼會這麼排隊,你知道嗎?(鼓勵幼兒按經驗講述)

(2)介紹一個神奇的關於體育比賽的故事。

點擊課件講述故事。

四、教師根據故事提問,幼兒熟悉生肖的排列順序。

點擊課件提問:

體育比賽有哪些項目?

鑽山洞有誰?誰第一?

爬高山有誰?結果呢?

比跨步有誰?誰第一?

比跳高有誰?結果呢?

五、十二生肖歌曲欣賞。

十二生肖還按順序編成了歌曲呢,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六、歌曲表演結束。

我們也來學學十二生肖中的小動物吧!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幼兒在美工區繪畫十二生肖小動物。

2.家園共育:家長帶領孩子閲讀一些有關十二生肖的有趣故事。

傳統文化教案7

【角色扮演區】

中華美食街材料:

1.家長和幼兒共同收集的從各地帶回的民俗特產,在美工區自制的天津麻花、杭州小籠包、湖南臭豆腐等特產。

2.價格牌,自制貨幣若干。

玩法與建議:

1.引導幼兒瞭解祖國民俗特產的多樣性,能夠自主分配角色並積極參與遊戲。

2.引導幼兒將收集的民俗特產進行分類整理,並輪流扮演推主、顧客、服務員。

3.鼓勵擔任服務員的幼兒通過繪製宣傳海報,設計廣告語、推薦詞等推薦商品,並給民俗特產標價。

4.引導幼兒到每個攤位品嚐特產,感受不同地區食物的特點。

茶藝館

材料:

1.茶具,有關茶的書籍,紅茶、綠茶、烏龍茶等茶葉品種。

2.泡茶流程圖,幼兒茶道服裝,古箏曲等。玩法與建議:

1.引導幼兒觀察不同茶葉的不同特點,學習簡單的泡茶方法,體驗中國茶文化的獨特魅力。

2.鼓勵幼兒與同伴協商後合理分配角色,進行泡茶、品茶活動,學習基本的茶藝禮儀。

3.指導幼兒學習茶的分類與用途並學習如何區分紅茶、綠茶、烏龍茶。

4.提醒幼兒不能混沖茶葉,知道杯子易碎,注意輕拿輕放及時清洗。

【美工製作區】

民間藝術欣賞

材料:

1.民間藝術作品風等、泥塑、雕刻、中國結等的實物、圖片、圖書、視頻等。

2.各色彩泥若干,牙籤、模具等輔助製作工具若干。玩法與建議:

1.請幼兒仔細觀察泥塑作品阿福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説説它的色彩和造型是什麼樣的,有什麼美好寓意。

2.觀察中國結,感受其造型優美、編結方法多樣,知道中國結從頭到尾都是用一根絲線編結而成,代表着喜慶、團結幸福、平安並通過不同的圖案寄託“吉慶有餘”“福壽雙全”“雙喜臨門”“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

3.指導幼兒欣賞民間藝術的圖片、書籍等,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喜歡的民間故事、童謠、趣聞趣事等。

4.欣賞富有代表性的中國的、山東省的民間藝術作品的視頻、圖片,瞭解民間藝術的豐富多彩與美感。

5.嘗試運用彩泥創作自己喜歡的泥塑作品。

【拼插建構區】

天安門

材料:

天安門照片、積木、紙盒、薯片筒等輔助材料。玩法與建議:

1.引導幼兒觀察天安門的照片,掌握天安門城牆和城樓兩大部分的建構特點。

2.鼓勵幼兒嘗試搭建天安門,教師可提出如下要求:

(1)注意城門、城牆和城樓的比例和對稱關係。

(2)選用合適的材料,生動地體現四檐斗拱反翹的古建築特點。

(3)突出天安門宏偉壯觀的氣勢。

3.提示幼兒可運用手工區製作的燈籠等裝飾節日中的天安門。

【語言閲讀區】

古詩競賽

材料:

在閲讀區投放經典古詩的掛圖或圖書;繪畫紙、彩筆。玩法與建議:

1.背古詩。請幼兒朗通自己記住的古詩,看看誰背得多。

2.説古詩。請幼兒介紹自己知道的古詩的意思,感受古詩的韻律和意境。

3.演古詩。請幼兒邊唱邊用動作表演喜歡的古詩。

4.畫古詩。請幼兒到美工區用繪畫的形式表徵古詩內容,再投放到閲讀區。

象形字配對材料:

象形字變化卡。玩法與建議:

1.幼兒可以玩遊戲“字寶寶找家”,分別為象形字、現代漢字找家。同樣多的卡片,看誰找得又對又快。

2.玩遊戲“象形字配對”,把兩個“家”中的字進行對應擺放,觀察古代象形字與現代漢字的不同。

3.寫寫畫畫象形字。

圖片詞語接龍

材料:

畫有格子的詞語板,水彩筆。玩法與建議:

1.引導幼兒嘗試在卡片上繪畫詞語,進行簡單的詞語接龍遊戲。

2.教師可先出示2-3幅圖片,如“刷牙一牙齒一齒輪一輪船”等,請幼兒仔細觀察規律然後説出相應的詞語,進行接龍遊戲(前一幅圖詞語的尾音是後一幅圖詞語的前音)。

3.鼓勵幼兒在空白卡片上將詞語畫下來,嘗試進行圖片(詞語)接龍遊戲。

4.提醒幼兒不能重複已經接過的詞,不能讓別人提示。

【音樂表現區】

紅綢舞

材料:

紅綢若干、秧歌十字步跳舞毯。玩法與建議:

1.引導幼兒掌握十字步、後踢小跑步的舞蹈動作要領,能夠動作協調地跳紅綢舞。

2.請掌握舞步較慢的幼兒繼續利用“秧歌十字步跳舞毯”練習十字步。提醒幼兒跳十字步時要注意雙腳的順序及做後踢小跑步時要繃直腳背、努力向後上方踢。

3.鼓勵幼兒大膽地創編自己喜歡的動作及隊列、隊形,並與同伴合作表演。

雙簧表演

材料:

錄音機或播放器,雙簧表演視頻,椅子1把,背面粘1塊可以藏人的大板,雙簧頭

飾1個。

玩法與建議:

1.指導幼兒商議確定一個兩人都會的內容,比如兒歌“唐僧騎馬咚哩個咚”,協商説話的語速,一人戴頭飾在前表演,一人在椅後説話。

2.鼓勵在前面表演的幼兒表情誇張,在後面説話的幼兒語調誇張,吐字清晰。

3.重點觀察和指導幼兒相互間的配合和誇張的表演。

【科學發現區】

多變的陀螺

材料:

1.有圖案和沒圖案的陀螺若干。

2.在圓心打好孔的圓形陀螺面、陀螺軸(可用牙籤代替)、彩筆、即時貼若干。

3.土豆片、茄子片、蘿ト片、水果片等。玩法與建議:

1.自制陀螺。幼兒操作做陀螺的材料自制陀螺,並玩一玩,比一比,看看哪種形狀的陀螺轉動的時間最長。

2.奇異陀螺大賽。幼兒自選用蘿ト、茄子、蘋果等蔬菜或水果切成的圓片插上牙籤,做成蔬菜或水果陀螺,看看哪種陀螺轉動時間最長。

3.陀螺變變變。

(1)指導幼兒在沒有圖案的陀螺上面添畫點線,試試陀螺旋轉起來會呈現什麼圖案。

(2)指導幼兒在沒有圖案的陀螺上粘貼顔色不同的即時貼或用彩筆畫上不同的顏色,旋轉後看看陀螺顏色的變化,可以兩種顔色混合,也可以三種顏色或多種顏色混合,觀察陀螺旋轉起來所呈現的色彩變化,感受視覺暫留的現象。

4.鼓勵幼兒將自己的觀察、發現與同伴進行溝通、交流。

印刷真好玩

材料:

印刷板(泡沫板或KT板)、竹籤、宣紙、毛巾、刷子

玩法與建議:

1.指導幼兒學習印刷的方法,嘗試刻板、上色、抹刷,感受印刷術的神奇。

2.鼓勵幼兒用竹籤在印刷板上自由創作,刻畫自己喜歡的圖案。

3.指導幼兒在制好的印刷模板上均勻塗色,並快速附着宣紙,用毛刷輕輕掃刷表面,最後揭起宣紙。

4.提醒幼兒揭起宣紙時動作要慢、輕。

【益智遊戲區】

漢字轉盤

材料:

自制漢字轉盤、卡紙、膠水、幼兒照片。玩法與建議:

1.引導幼兒將圖畫、象形字、漢字一一匹配,加深幼兒對漢字結構和象形特點的認知。

2.指導幼兒轉動轉盤,使相應的圖畫、象形字、漢字在一定區域相對應。

3.鼓勵幼兒自制“姓名轉盤”。將班級幼兒的照片、姓、名分別標註在每層的轉盤上,嘗試將三者之間一一對應。

傳統文化教案8

教學目標

1、懂得禮儀是中華傳統的一種美德。

2、在生活中應該注意哪些文明禮儀的行為。

3、結合自己並能談發生在身邊的事所受到的啟示。

教學重點

如何按照禮儀去規範自己的行為。

教學時數:1

教學過程:

一、 複習回憶,導入新課。

1.指名學生背誦:弟子規。

2.板書課題:出示:有關傳統禮儀的內容。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順(讀)

1.出示要求:

(1)讀懂意思。

(2)明白其中的道理。

2.指名説出自己的理解。

3.同學交流。

三、教師講解句意與故事:(講)

1、待客之道

(1) 有客拜訪 應將家收拾整潔 着正裝,衣着整潔,(尤其夏天更為注意)不隨意出門,侯客而到.

(2) 客人來 應主動迎出,與客人在門外拱手,主人伸右手請客人入,客人微一躬謝禮後方可進入,主人在前引路客人跟其後,客人應將鞋擺放整齊,客人走時腳步應輕些,以免打擾其他家人,主人請客上座,自己坐客位,客人謝坐後方可坐,主人侯客人坐後而坐,起席,客人先站起來,主人方能站起來,送客送出門.

(3) 如內有客人,應都起立,主人為其一一介紹,相互都要見禮,方可就坐,按説,晚來的客人應眾人都坐後方才就坐.

(4) 主人送茶送水應主動下地親自奉與,客人雙手接過,點頭示意。先奉老後奉少,先奉生後奉熟.

(5) 如只有兩人面對面談話時,有客人進來時,應主動站起來,讓出座位默默退側到一旁客位,來者坐下後自己才坐,自己在一旁不要插話,等二人相邀時方可加入談話內容當中.

(6) 遞接物品時應雙手拿穩物品奉上(古禮 單手為”遞“雙手為”奉“ 長輩上級用”遞“晚輩下級用”奉“)長輩老師所送禮物,不應推辭.

(7) 如會尊長老師 則入門後須行禮問好 自己主動坐客位.

(8)遇節日 親朋好友之間應相互拜訪串門,相互饋贈禮物,每家每户都要走到送到,晚輩學生主動到長輩家裏去拜節問安,在路上認識人之間相遇應行古禮,如作揖等.

2、故事:

1禮節要注意: ○

2女孩的進步: ○

每一個人從小都要注重自己的禮儀表現,舉止要文雅,風度,大方。使他們能夠健康成長。

四、總結全文,佈置作業 (説與寫)

1。你從中學到了什麼?

2.結合自己或者身邊這樣的故事,寫一段自己的認識。

傳統文化教案9

【設計意圖】

民間美術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信仰、傳説、風俗等方面的形象反映,凝聚了一個地方世代相傳的民風民俗,它是由人民羣眾根據生活的要求而創作,又為人民羣眾所廣泛使用,其濃郁的鄉土味和地域特色最易使人產生情感上的認同和迴歸,成為人民羣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是人類的精神家園。為了傳承這一文化,我們開展了民間美術這一幼兒喜愛的活動,在活動中尤其是民間剪紙活動深受幼兒的喜歡,幼兒可以用剪刀在彩色紙上任意的剪出自己喜愛的植物、動物、人物造型等圖案,這樣既提高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及想象力,發展了孩子的思維,又對孩子進行了民間美術的薰陶和民間文化的傳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大班幼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力,隨着年齡和知識水平的增長,他們對這一活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我們設計了“剪紙”這一活動,使他們在活動中,感受民間美術的魅力所在,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交流,啟發幼兒瞭解剪紙的用途。

2、培養幼兒剪紙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及創造性。

3、激發幼兒熱愛生活,體驗成功的喜悦。

【活動準備】

彩色臘光紙若干、正方形彩紙若干、剪刀每人一把、十二生肖剪紙範品、籃子、鉛筆每人一把、毛線若干條、膠水、棉籤、紙盒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12生肖剪紙)範品,提問:

這是什麼?上面有什麼?他是怎麼做的?請你學學小動物的叫聲,看看小動物身體上的圖案是什麼花紋?

二、出示剪紙書籤,它是怎樣做成的?

(先用剪刀剪出圖案,把圖案貼在襯紙上,再繫上緞帶)

三、出示剪紙圓盤做成的門箋,它是怎樣做成的?

(先用剪刀剪成漂亮的圖案,把剪出來的紙貼在圓盤中心,在上面粘上繩子,再在下面粘上穗子)

四、出示剪紙燈籠,這是什麼?有幾個面?是怎樣做成的?

(先用剪刀在臘光紙上剪出各種各樣的花紋圖案,貼在正方形紙的中央,然後把正方形紙的四個角向中心折,再把六張紙的每個三角形貼在一起,給上面粘上帶子,給下面貼上穗子)

五、幼兒分組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六、互相交流、觀賞、講評作品,佈置教室和幼兒園環境,共同體驗成功的樂趣。結束。

傳統文化教案10

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讓學生了解李商隱及其《無題》的原文及譯文。背誦這首詩。

教學過程:

一、經典回放。

1、讀原文,學生初步感知。

2、學生談感受。

二、出示譯文。

學生與原文對照,進行自學。

三、温馨點擊。

讀讀,增長知識並從中受到教育。

四、活動廣角。

1、《無題》可是千古吟誦的佳作,把它做成讀書卡片。

2、尋找《無題》的曲子,學唱。

五、成長階梯。

認真填寫。

傳統文化教案11

教材分析:

通過孔子語錄,讓孩子們遵循最基本的道德準則,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目標:

讓學生在輕鬆快樂的氛圍中,在理解基礎上水到渠成地完成熟讀背誦本文的任務。

教學重點:

通過多媒體、活動等多種教學手段在一堂課的各個環節中反覆強化學生的朗讀和背誦能力。

教學難點:

學生在教學各環節銜接中對教師指令的準確把握並努力突現其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真正實現學有所得、學有所樂。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1.本學期我們已經學了《熟讀精思》中古人教給我們的學習方法。請同學們回顧一下。

老師明確:學習方法是:熟讀和精思。且是兩者的有機結合。(全班齊聲背誦全文)肯定其背誦的熟練度後引出今天將學的課文。(導入)

2.請同學們不要翻書,先放鬆一下腦神經,讓我們先來看幾幅漫畫。看看畫的都是些什麼?比比誰的觀察力最強最準確。

a.展示課件中第一幅漫畫。在同學們開動腦筋充分發揮其創造力回答後,為該圖配上相應的説明文字------“學而時習之,不亦悦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老師示範性地帶讀,學生跟着朗讀一遍。

b.同樣的操作方法:放圖---思考----回答---文字---帶讀---朗讀(共5幅)

初步目標:學會流利地朗讀每一段文字。

3.現在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老師將給出每段話中生字的解釋,請同學們自告奮勇起來翻譯句子。(老師點評並給出規範的翻譯方法,隨後通過課件切換,回到相應的每張漫畫,請同學們通過朗讀及時鞏固一遍。)

在翻譯中老師需要適時補充拓展的內容:

a.古人的“學”包括哪兩方面內涵?

老師明確:學分國小和大學。國小---詩辭章句;大學---修齊治平(板書)

b.為何古人會因“學而時習之”、“有朋自遠方來”而“不亦樂乎”?

老師明確:古人倡導“遊學”傳統。通過學識的增長道德素養的提高實現自我價值的昇華並以此為樂。值得一提的是古人的“遊學”有些接近於現代的學術交流。(板書)

c.學和思的辯證關係是怎樣的?

老師明確:學而不思---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思而不學---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因而會產生“罔”和“殆”的狀態。(板書)

4.同學們逐句翻譯和朗讀得很好。下面我們把所有的畫面和文字串起來,請同學們抬頭看着課件和老師一起圖文並茂地朗讀全文。(對學生的朗讀給予肯定和點評)

接着再請學生在沒有老師領讀的情況下,獨立地邊看邊讀。(同樣給予點評)

5.聽了同學們流利的朗讀,老師對你們的能力非常自信。下面老師要加大難度,只給同學們看圖片,而隱去了文字。看行不行?

a.哪位同學自告奮勇先來試試?(給予表揚和鼓勵)

b好。現在請全體同學一起來看圖背誦。(給予表揚和鼓勵)

課堂檢測:

6.請同學們回顧一下剛才背誦的內容,結合課本,歸納一下文章教會了我們哪些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

總結:老師明確:

一、學習方法:

學而時習之、温故而知新、學而思、思而學。擇善而從、擇不善而改

二、學習態度:

不亦説乎、不亦樂乎、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7.經過了一段緊張的操練,下面讓我們回到生活場景中輕鬆一下,完成一個情景對話。(展示課件)

要求:用文中剛學到的原話填入對話的空白處。

過程:老師先介紹對話的背景,再請同學踴躍舉手填空。

8.同學們活學活用的能力很強。不知道表演能力如何?下面老師請三位同學分別扮演情景對話中的人物。

(強化熟讀背誦又能學以致用的目的基本能夠達到。最後以掌聲和全班再次流暢地背誦全文作為這一環節的結束。)

9.小競賽------名言/故事、語錄大串聯

規則:全班同學分成四大組,每組選出一個代表從老師課件中顯示的6幅卡通畫中選中其中之一。每幅圖都隱藏着一套題目。每套題目中都包含着兩個成語故事或名言,抽到題目的代表可以在規定的3分鐘時間內和全體組員進行討論。討論圍繞兩個問題展開:

第一:這兩個成語或名言分別與文中哪句相對應?

第二:你為什麼要將兩者關聯起來?説明理由。

凡是答對一道的代表都可以為本組贏得1分。

過程:在討論時老師及時到各組瞭解進展,並控制好時間。在交流討論結果時,如有代表答錯的,老師給出正確答案並解釋其中的原因,同時對其答對的部分給予肯定。最後以得分的高低確定各組名次。

傳統文化教案12

一、總體要求

要高度重視春節等傳統節日的思想薰陶和教育功能,挖掘各種重要節慶日、紀念日藴含的教育資源,利用十一、五一等節日和重大事件、重要任務紀念日舉辦羣眾性慶祝和紀念活動。把傳統節日和重要節慶日作為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平台,以節日民俗、文化娛樂、經典誦讀和體育健身為重點內容,着力營造團結祥和、歡樂喜慶的節日氛圍,動員和吸引羣眾廣泛參與,使節日活動熱在基層,熱在羣眾。

二、活動內容

以中華傳統節日、國家重要紀念日、少數民族節日為切入點,大力推動“弘揚傳統文化,過好傳統佳節”主題活動深入開展。

1、“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節)”主題活動。“春節”、“元宵節”凝聚着中華民族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託,承載着中國人的家庭_和社會_觀念。節日期間要突出辭舊迎新、團圓平安、興旺和祝福的主題,突出“紅紅火火過大年”的節日氣氛,營造家庭和睦、安定團結、歡樂祥和的喜慶氛圍。

2、“傳統節日·清明”主題活動。“清明節”是一個紀念先祖及離世親人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並伴有踏青、植樹等活動,節日體現飲水思源、凝聚族羣、迎春健身及關愛自然的意義。要突出紀念先人、緬懷先烈的主題,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和理解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和革命傳統,慎終追遠,珍惜幸福生活。

3、“傳統節日·端午”主題活動。“端午節”以紀念屈原之説影響最廣。詩人屈原胸懷祖國、心憂天下、至死不渝的愛國情懷,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同時,端午節自古以來也是民間一年一度的“衞生防疫節”,有着賽龍舟、打掃庭院、懸白艾、掛菖蒲、喝雄黃酒等習俗。要充分挖掘端午節的深厚文化內涵,圍繞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這個主題,積極組織羣眾性文化娛樂、體育健身和科普宣傳活動,增強人們的愛國情感。

4、“傳統節日·中秋”主題活動。“中秋節”又稱“團圓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以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民族性、羣眾性的特點,深深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要突出團結、團圓、慶豐收的主題,努力營造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社會和諧、家庭幸福的節日氛圍。

5、“傳統節日·重陽”主題活動。“重陽節”是一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節日,有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習俗。要突出敬老孝親的主題,大力弘揚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增強全社會敬老、愛老、助老的意識,營造和諧社會的良好氛圍。

6、“五一、七一、十一”主題活動。結合實際組織開展歌頌勞動、歌頌黨、歌頌祖國,歌頌民族團結、和諧繁榮等主題活動。

三、活動方式

1、春節期間,靈川縣廣泛開展“送温暖”活動,由縣委辦牽頭負責,對生活困難的黨員羣眾進行年終慰問,給他們送去黨和政府的温暖,讓人民羣眾度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春節。

2、五·四青年節期間,靈川縣組織開展以“我青春,我陽光,我為經開區增光”為主題的籃球友誼賽,由工會工委牽頭負責,進一步激發廣大年輕幹部職工的幹事熱情,讓青年幹部職工得到精神上和身體上的洗禮。

3、六·一國際兒童節期間,靈川縣轄區內的學校組織開展以“青春因拼搏而精彩·理想因奮鬥而飛翔”為主題的科技文化藝術節,由教育局牽頭負責,切實關心少年兒童的成長,為靈川縣的少年兒童營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和生活條件。

4、七·一建黨節期間,靈川縣開展基層黨組織和“兩新”黨組織的建黨活動,由縣委辦牽頭負責,進一步夯實基層黨組織的思想根基,積極創建優秀的“兩新”黨組織。

5、十·一國慶節期間,靈川縣組織開展以“凝心聚力謀發展·共建和諧經開區”為主題的愛國愛區主題實踐活動,由黨政辦和工會工委負責,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廣泛發動幹部職工述説心中對祖國、對靈川縣的祝福和寄語。

四、活動要求

1、要突出節日文化內涵。注重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尊禮崇德,充分發揮文化建設塑造文明、文藝美化心靈的作用,藉助文化藝術形式,通過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動把“弘揚傳統文化,過好傳統佳節”活動變成薈萃民風民俗,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盛典。

2、要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節日期間,各級各部門要開展慰問幫扶道德模範、身邊好人活動,開展關愛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農民工、殘疾人等弱勢羣體的服務活動,弘揚尊老愛幼、扶困濟弱的傳統美德,展示中華民族崇德向善、團結互助、共同進步的精神風貌,讓人們從節日活動中汲取道德的營養。

3、要普及文明過節理念。引導人們科學認識和把握傳統節日習俗,破除封建迷信、發揮健康向上的節日文化,避免把節日過成“吃喝奢侈節”、“封建迷信節”,引導人們在節日期間移風易俗、綠色節儉、健康文明。

傳統文化教案13

【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學術論文,也是一篇堪作典範的議論文。作者用思辨語言闡述了傳統文化和文化傳統二者的概念和相互關係,以及對傳統我們應該採用的態度。在教學時要想避免枯燥,可利用文章的語言特色來誘發學生的興趣,在把握課文思路的基礎上,採用問題探討的方式研讀課文,注意探討問題時應注重思路、突出重點。學習本文,不僅要完成文本研讀,更要借鑑文章的寫作技巧。課時安排為3課時,可根據實際情況增減。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辯證分析問題的方法。

2、理清文章思路,感受其邏輯思維方式。

3、正確對待傳統,提高思辨能力,弘揚民族精神。

【教學重點】掌握傳統文化和文化傳統的概念及二者區別。

【教學難點】辯證地看待傳統。

【教學時數】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識記字音字形詞語:

媲pì美 箝qián制 自戕qiāng 攻訐jié 污垢gu

一蹴cù 而就 威懾shè 蜕tuì 除

攻訐:揭發別人的過失或陰私而加以攻擊。

媲美:美好的程度不相上下;比美。

應運而生:原指順應天命而降生,後泛指隨着某種形式而產生。

明日黃花:比喻過時或無意義的事物。

斑駁陸離:形容色彩錯雜紛繁。

抱殘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進。

餘風遺響:遺留下來的風氣影響等。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輕而易舉的完成。

曇花一現:曇花開放後很快就凋謝。比喻突然顯赫起來的人或流行一時的事物很快消失。

孤芳自賞: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賞。

刮垢磨光:比喻教育人、培養人才。本文指破壞傳統文物的本來面目。

二、瞭解作者:

龐樸,1928年生於江蘇淮安,漢族。1954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研究生班畢業,任教於山東大學。1974年調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歷史研究》雜誌從事編輯工作,後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雜誌副編審、副總編和《歷史研究》主編等職。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人類科學發展文化史》國際編委會中國代表。現為“國際簡帛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著作有《沉思集》《公孫龍子研究》《一分為三——中國傳統思想考釋》《當代學者自選文庫——龐樸卷》《白馬非馬——中國名辯思潮》《文化的民族性與時代性》《帛書五行篇研究》等。

三、背景介紹:

本文是一篇學術論文,寫於1991年4月。進入90年代以來,隨着外國尤其是港台新儒學的興起,再加之改革開放以後比較寬鬆的政治思想環境,在中國大陸,興起了一股文化熱,學術界普遍對即將過去的一個世紀進行反思,試圖總結中國長期革故鼎新運動中的經驗教訓,對於一些過激的口號和行為作出了理性的分析。在文化探究方面,理論界也比較活躍。也有人提出了“迴歸傳統”的口號,讀經、復興儒學,成為一時的時尚。針對這種種現象,本文從文化學的角度,作出分析。

四、課文研讀:

1、釋題:傳統文化和文化傳統是一個關係型的題目。可見,本文主要闡述了二者的概念和區別。龐樸認為:文化傳統是形而上的道,傳統文化是形而下的器。道在器中,器不離道。

2、要求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理清思路。全文可分為四個部分。分別為:

引子部分:是全文總起,闡述什麼是傳統,正確對待傳統的重大意義。提出應區別傳統文化和文化傳統這兩個概念。

“傳統文化”部分:闡述什麼是傳統文化,傳統文化的特點、範圍,以及應該採取的方針和態度。

“文化傳統”部分:將傳統文化和文化傳統相比較,從而揭示出文化傳統的特點,探討其誕生、生長、變化的規律,以及不同文化得以交流的基礎。

“財富與包袱”部分:論述文化傳統與傳統文化的雙重屬性,闡明應正確認識和對待傳統。

3、根據問題研讀問題:

(1)研讀引子部分:

A、作者認為:應該怎樣處理時代發展與傳統的關係?

明確:“為了走向未來,需要的不是同過去的一切徹底決裂” ,“而是妥善地利用過去(傳統)”。

B、作者把“文化傳統”與“傳統文化”的差別,説成可以“跟蜜蜂和蜂蜜的`差別相媲美”,這裏採用了什麼手法?有何作用?該如何理解?

明確:類比。化抽象為具體,貼切、形象,增強説理的生動性。説明文化傳統是穩定的、恆久單一的;傳統文化是豐富的、複雜的、可以變動的。

(2)研讀“傳統文化”部分:

A、對“傳統文化”的概念該如何界定?

明確:“傳統”和“文化”兩個概念的關係方面進行分析。“文化”是中心詞,“傳統”是修飾詞,重點應落在文化上。內容上指“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

B、傳統文化有什麼特性?

明確:時代性和民族性。

C、如何理解時代性和民族性?

明確:時代性是指文化是應運而生的,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會隨着情況的變化而變化,但不管存在時間長短,只要存在過的,就是合理的。既然存在過的,就會產生影響,這種影響,隱形的或顯性的存在,就成為民族性,即文化中帶有民族特徵的因素。

D、本段採用的論證方法有哪些?

明確:下定義和舉例子。

五、課後作業:預習後兩個部分。

六、板書設計:

傳統文化 文化傳統

蜂 蜜 蜜 蜂

第二課時

一、內容回顧:明確傳統文化的內涵。

二、研讀“文化傳統”部分:

1、作者是怎樣論述什麼是文化傳統的,文化傳統的實質是什麼?

明確:首先還是從“傳統”和“文化”兩個概念的關係方面進行分析。“傳統”是中心詞,“文化”是修飾詞,重點應落在傳統上。其次採用了作比較的論證方法,説明文化傳統是不可捉摸、難以名説、無所不在的,這是從表現形態上説的。接着從產生過程上來看:一是實踐性;一是體現出來的形式——集體意識和集體無意識。説得明白一點,就是民族精神。

2、文化傳統是如何形成的?

明確:同一片園地的人們,形成共同心理狀態,並且為羣體所崇尚。而後其道大行,歷經歲月沉澱而形成。

3、文化傳統有什麼作用?

明確:是一種惰性力量。既能制約人們,又能團結凝聚人們。

4、文化傳統的特點是什麼?

明確:穩定性(惰性)和可變性。

5、分析文化傳統的變化和外來文化的關係?

明確:文化傳統與外來文化相接觸、交流,經過驚奇、觀望、攻訐——學習、交流、消化、吸收、整合這一系列過程,就會發生變化並帶來後果:雖然未必面目全非,但卻讓人感到陌生。

三、研讀“財富與包袱”部分:

1、應該如何看待傳統?

明確:既是財富,也是包袱。

2、如何理解傳統既是財富也是包袱?文章論述這個問題的目的是什麼?

明確:“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文化遺產,“文化傳統”是不死的民族魂,是民族精神。一個民族正因為有了自己的傳統文化和文化傳統,才有巨大的精神財富和物質力量,才能在傳統的制約與支配下,凝聚成了一個穩定而團結的集體。所以説,傳統是財富。然而傳統是一種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具有鉗制思想、束縛行動的本性,妨礙進步和發展,因而傳統又是包袱。作者論述這個問題,是要我們辯證地瞭解和掌握傳統的這兩重屬性,既要繼承和發揚傳統,古為今用,又要批判分析,棄其落後的保守的東西,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中有益的東西,促使傳統不斷髮展與進步。

四、回顧課文內容,説説作者是如何闡述“傳統文化”和“文化傳統”這兩個概念的?

明確:首先,從語言結構分析入手,將“傳統文化”和“文化傳統”分別落腳到“文化”和“傳統”上。

接着,從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日常認識入手,對兩者作出“定義”式的簡單判斷;傳統文化就是通常所説的文化遺產,文化傳統就是民族精神。

然後,又從“傳統文化”和“文化傳統”的形成過程的角度,闡釋了兩者的特性:傳統文化是具體的,帶有鮮明的時代性和民族性;文化傳統是意識和精神,是一種惰性力量。

最後又以比喻的方式,闡述了兩者的兩重屬性:既是財富,也是包袱。

五、板書設計:

傳 統

第三課時

一、總結本文主題:

文章通過闡述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的內容、特點及利害關係,表達了作者的觀點:為了走向未來,需要的不是同過去的一切徹底決裂,將過去徹底砸爛,而應該妥善地利用過去,在過去這塊既定的地基上構築未來大廈。

二、辯證分析是本文的突出特點,請舉例説明文章是如何進行辯證分析的?

明確:例如,在闡釋“文化傳統”時,一方面既肯定其“在歷史上起過積極作用”,另一方面又明確指出“對後人來説,就有一個對傳統文化進行分析批評的任務,明辨其時代風貌,確認其歷史地位,接受或拒絕其餘風遺響”。在闡述“文化傳統”時,一方面指出“沒有文化傳統,我們很難想像一個民族如何能存在,一個社會如何能穩定,一個國家如何能鞏固”,另一方面又明確指出“當然這並非説文化傳統是不變的”,“這也並非説文化傳統不會接受外部世界的影響而變化自己的內容”。作者在闡述“財富與包袱”這一內容時,更是充滿辯證分析:例如課文最後三小節,這三節起着概括本部分和全文的作用。首先提示辯證地把握傳統的兩重屬性並非易事,指出由於認識偏差而引發的兩種傾向所帶來的嚴重後果。用了比喻論證的方法。接着否定前面的比喻的不當,指出傳統是內在物,是人羣共同體的品質和精神。這和前一節形成正反對比,用了對比論證的方法。最後進一步明確,説明這種內在物的本質屬性和由來,闡明應該採取的正確態度。

三、賞析課文寫作技巧:

1、採用小標題形式,新穎別緻,令讀者一目瞭然。

2、採用了議論文的一般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回顧課文內容,完成板書)

提出問題:民族傳統與文化密不可分,弄清“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很有必要。

傳統文化就是文化遺產

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具有時代性和民族性

與 分析

問題文化傳統是民族精神

文化傳統 文化傳統文化傳統是一種惰性力量

文化傳統的變化是緩慢而複雜的

傳統是財富,也是包袱

結論

辯證地瞭解和掌握傳統的雙重性

3、語言特色:

(1)、句式整齊,整散結合,生動活潑。

例如:“它們或者與時俱進,演化出新的內容與形式;或者抱殘守缺,化為明日黃花;也有的播遷他邦,重振雄風;也有的曇花一現,未老而先亡”,這一段話眾多成語連用,主要語句句式整齊,以整句為主,整散結合,將論述性很強的話表達得鏗鏘有力,既給人文化內涵厚重的感受,又讓人覺得活潑輕鬆,讀起來朗朗上口。

(2)、運用多種修辭,給枯燥的議論文注入了一汪活水,增強文章的可讀性。

A、比喻

例如:如果只願在白紙上描繪未來,那麼,所走向的絕不是真正的未來,而只能是過去的某些糟糕的角落。

B、擬人

誰要想拉住傳統前進的腳步,阻擋傳統變化的趨勢,縱或得逞於一時,終將徒勞無功。

四、開放性問題:

1、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熱衷於過西方的節日,如聖誕節、情人節、愚人節等等,而對中國傳統的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等,卻越來越淡漠,對此,你怎麼看?

2、一位大學生的演講中有這樣一句話:今天我們努力的學英語,是為了將來全世界都努力的學漢語。據國家語委對外漢語考試的機構統計,現在每年參加漢語考試的外國人逐漸遞增,一些想要來中國發展的外國人,都把學漢語當成是其發展的重要部分。對此,你怎麼看?

3、在西方被認為是垃圾食物的可口可樂、麥當勞、肯德基等,卻成了中國人的最愛,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五、板書設計:

提出問題:民族傳統與文化密不可分,弄清“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很有必要。

傳統文化就是文化遺產

傳統文具有時代性和民族性

文化傳統是民族精神

文化傳統是一種惰性力量

文化傳統的變化是緩慢而複雜的

傳統是財富,也是包袱

結論

辯證地瞭解和掌握傳統的雙重性。

傳統文化教案14

教學目的:通過聖賢的教誨,啟發培養孩子的孝心,讓他們知道怎麼具體去做!

教學內容: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提問內容:上節課留的家庭作業,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讓小朋友舉手自己來説做了哪些?反覆強調,直到養成習慣為止。

講解內容: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好:喜歡惡:厭惡父母親喜歡你做的事情,你要儘量去做,不要敷衍了事,漫不經心。力:是盡我們的力量。父母厭惡的事情,你要小心謹慎的去除,包括你的一切壞習慣。例如;父母喜歡讓我們好好讀書,將來有能力做事。可我們不願學習,一心貪玩,這就是不夠孝心。還有父母不喜歡我們出去和別的小朋友打架,那我們就儘量不讓家長為我們操心。做什麼事情之前先想想父母知道了會不會高興我去做?用心體會父母對我們的教育,要使自己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互動請小朋友自己來講家長喜歡自己做什麼?同時老師也要了解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如何?如不正確的老師要幫助指正。如;某個小朋友就説:“我爸爸説:‘在外邊,誰要是打你,你就打他。不要怕’!”以免不好的家教會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時代不同,人的素質不同,結合今天的社會,進行正面的教育。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古人説:[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可見古人對父母的孝心,入微入髓。我們的身體是父母給的,我們不敢隨便毀傷,即使是手臂上劃一個口,父母都會擔心的,何況大病父母會難過傷心的。現在社會有很多人,一遇到不順心的麻煩事,就要自殺,跳樓。沒有替父母雙親想一想,含辛茹苦把我們培養大,還沒有報答父母,就要去死。父母會怎麼樣呢?身體有傷,只是讓親人為你擔憂。可是你做出了不道德的事情,你的父母會跟着你蒙受恥辱。那你更是不孝的子孫。你要想到;自己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對得起生養我們的父母,父母辛辛苦苦把我們撫養大,我們雖不能給他們更多的物資享受,可我們也不能讓他們為我們傷心,為我們難過。為我們而感到羞愧!比如:有的小朋友沒有禮貌、不敬師長、破壞公物、打罵同學、偷盜,或者做出了不該做的事情,你的家長會為你感到自豪嗎?

朗讀課文:請小朋友打開書,進行指讀訓練。從總序複習到這堂課的內容,每天爭取邊讀邊認,天長日久不但會背誦,而且也會認字。個別的字老師也可以寫一寫,加深印象。

作業:回家詢問自己的父母,希望自己做什麼?不喜歡自己做什麼?自己家的家教是什麼?父母希望你長大做什麼?

傳統文化教案15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飲食着手,初步瞭解傳統節日中相關的飲食,學會觀察生活和蒐集資料,體會飲食中藴含的傳統文化,激發學生口語交流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2.引導學生在互動的學習過程中,學會使用正確、得體的語言把自己想説的話説出來,做到聲音響亮,條理清楚;學會合作,促使學生在語言實踐中發展語言。

3.在交流中學會傾聽,鼓勵學生能具體、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活動成果。

4.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於發現生活中隨時隨處包藴的傳統文化,牽引學生愛國情愫,激起學生的自豪感與愛國熱情。

教學重點

從生活中的飲食着手,引導學生樂於交際,並把要説的內容條理清楚地敍述明白。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口語交流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學會使用正確、得體的語言把自己想説的話説出來,做到聲音響亮,條理清楚。

教學準備

課件生活照食物頭飾調查表相關的兒歌童謠、妙語佳言等桌椅分成四大組,呈方陣黑板佈置

預設過程

一、激趣導入,話飲食。

同學們,咱們浙江可是個“魚米之鄉”,美味佳餚數不勝數。那麼,你平時都喜歡吃些什麼呢?請學生各抒己見,並表演一下吃自己最喜歡的食物時的樣子。

俗話説:民以食為天。食物對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都非常的重要,不僅如此,許多食品都包含着特別的意義,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聊的話題(板):飲食的傳統文化。

從日常生活引入,讓孩子們通過已有的經驗、感受來説一説自己喜歡的食物,力求在課一開始就打開學生的話匣子,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想象的空間,激發起學生心底的期待與好奇,引發他們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他們感到有話可説,有話要説,讓他們帶着情感,懷着興趣,走進交際情境快樂表達。

二、重現生活,選飲食。

活動(一):觀看飲食訴衷腸。

1.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着豐富的食品,充滿了誘人的香味。請同學們一邊看一邊選一選自己最鍾愛的食品。(課件播放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食物及品嚐的情景)

每播放一種食物就讓學生搶答訴説,如:這是什麼食品,曾在什麼時候吃過,味道怎樣等。組織評議,給予及時地鼓勵。

2.自由選擇剛才課件中播放的一種食品,説説為什麼喜歡它。

3.展示若干生活照(班中孩子在品嚐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食物的情景),讓學生認一認照片中的主人公、食物,請學生調理好自己要表達的內容後指名説一説。

選擇播放學生自身品嚐過或見到過的感興趣的飲食,讓學生在情境中互動起來,有利於幫助學生找到交際的金鑰匙,感覺有話可説,為體會飲食文化作鋪墊。

活動(二):分組互動悟傳統。

1.出示四種傳統食品,分別為粽子、湯圓、月餅、清明果,放於四大組,請學生選其一種並迅速坐到那一組當中。結合發下的討論提綱組織各大組討論,

參考內容:

①本組的食品通常在什麼節日裏出現?

②能介紹一下它的樣子嗎?味道怎樣?

③你們組覺得這種食品中藴含着什麼意思?

④你們組蒐集了哪些與這種食品相關的資料(如兒歌童謠、成語、故事、格言等)?

⑤你們組還有哪些新的發現?

2.指名帶着本組的食品上台介紹,共同評議,評議參考內容:可以按提綱把本組食品介紹清楚,説話有條理,能讓人聽明白,聲音響亮,口齒清楚等。

3.請學生出示自己的調查表(一),各組結合剛才的點播再次進行組內交流,取長補短。表格預設如下(為機動題):

4.各組選派1--2名組員進行組間調換交流,師巡視加入學生活動,並將學生的調查表展示於黑板上。

小組內及組與組之間的口語交際過程,使得每一個學生都有了聽話、説話的機會。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可以無拘無束地進行聽與説的訓練,真正實現了“聽與説的雙向互動過程”。這樣,不但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合作交際的能力,還能為一些不敢發言的學生消除恐懼心理,使大家都變得敢説、願説、樂説。而教師在學生小組合作的過程中,以“參與者”的身份深入到各小組中指點、協調,起到了“幕後導演”的導向作用,關注培養了學生合作意識,團隊精神,促進學生的感情昇華。

三、集思廣益,贊飲食。

除了我們剛才所説的,正如同學們蒐集的,生活中的飲食文化氣息還相當豐富。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人都在讚美着我們所不可缺少的食物,也有許許多多的人通過食物來寄託自己的思念,訴説自己美好的祝福。

標籤: 教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d4yyj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