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關於春節的作文精選(15篇)

關於春節的作文精選(15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春節的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春節的作文精選(15篇)

關於春節的作文1

大家家鄉每逢到春節都是熱鬧非凡,你看街上的行人都在逛商場,各種各樣的年貨,各種各樣的玩具,讓我可是非常心動的。

大家的除夕習俗其實都一樣,大家都要一起團聚吃飯,開開心心地吃。七年級八年級,晚輩都去給長輩拜年,而大家呢?可説是大豐收,紅包滿了自己的口袋,裝滿的是全家的幸福。元宵時,大家都得回去自己家放鞭炮,扒拉扒拉,非常熱鬧,大家都玩得很開心,街上掛滿了新異的燈籠,街上的人個個臉上掛滿了笑容,可見得春節多麼熱鬧啊,我的家鄉就是這麼熱鬧,這麼喜慶,這麼歡喜。下面就讓我選取山東有代表性的春節習俗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孔府年節

孔府年節有一些和民間不同的地方。

臘八。臘八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臘八粥進行的。熬粥要安排很多人,“户人”中的燒火户在這天專來燒火。支起大鍋,熬出的粥分盛在很多缸裏。臘八粥分兩種:一種是粗的,給當差的喝,粥裏放大米、肉片、白菜、豆腐之類,喝粥時,一個還給一斤饃饃;另一種是細的,用薏米仁、桂元、蓮子、百合、栗子、紅棗、紅豇豆、江米等熬成,粥面再放上用山楂雕刻的“粥果”。這樣的粥是供內宅,本族以及上供用的。孔府在外面有很多香火院,都在臘八這天派尼姑來要粥,要“盆頭米”。

臨近三十,孔府忙年活動中比較熱鬧的場面“蒸壯”就出現了,“蒸壯”就是為過年蒸各種饅頭、餃子、糕餅。這時“燒火户”又來燒火,蒸各式各樣的饅頭。

大年三十整夜包餃子。府內到處燃燈、燃檀香末、鋪地毯、院子裏搭綵棚、拉綵帶。午後去報本堂行禮,晚飯後去祖廟辭歲。大人給孩子送“壓歲錢”,裝在紅紙袋裏,上面寫有“長命百歲”的字樣,放在小孩子的枕邊,每人準備一個景泰藍食盒,其中放粘米麪做的如意、小柿子、桔子等物。

除夕夜晚衍聖公還要親自到安懷堂擺供,祭拜白鬍子老神仙,據説孔府中所有的精靈鬼怪都歸這個白鬍子老神仙管。

午夜過後所有的人起來拜天地神。在前上房院子裏用席子搭起“天地樓”。朝各個方向,東、西、南、北、東北、西南、西北,各擺一張桌子,桌子上擺放神的牌位,正中一張桌子上擺天地神牌位。“天地樓”旁,立“朝天竿”,點“天燈”,日夜不熄,一直要點半個月之久。

元旦早晨醒來,先不説話,用手摸摸食盒裏的.東西和壓歲錢。起牀後拜廟、拜祠堂、接受僕人拜年。本家來孔府拜年。下午當地“龍燈會”的獅子舞等進孔府表演,孔府的當差和“花炮户”燃放焰火,慶祝新年。

寧陽縣

寧陽縣元旦吃餛飩,稱為“填倉“,黃縣、蓬萊一帶,元旦早起要照虛耗。由女主人手持紅燭,把家中各個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驅逐黑暗,然後將年前以麪粉做成的各種窗花放在窗台上。小孩子起牀後,要攀着門拴打三個鞦韆,據説可以長得快。有些地區煮餃子時要用芝麻秸燒火,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開花一樣,節節高升,飯後在鍋內要放上饅頭,意味有“餘頭“。膠東的新媳婦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拜年,稱為“札根“。據説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札下,不會有離婚和早年喪偶之事。舊時還有初五“送窮“的習俗。當天祭拜年,要放鞭炮以示“趕五窮“。曲阜則在初五辦“文曲星會“,初五晚上,學生要到老師家,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再由老師出題做一篇文章,完成後由老師它焚掉,叫做“文曲星會“。

嶗山

春節期間,嶗山村村鎮鎮扭秧歌、跑旱船、舞龍燈、踩高蹺……熱鬧非凡。元宵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燈節。嶗山沿海的漁村裏,鞭炮齊鳴,漁民在船老大的帶領下來到各自的漁船上送燈,預祝新的一年漁業豐收。

農曆清明節到穀雨期間,是嶗山漁民祭海的時節。祭海時,漁民們在海灘上擺設豬、雞、魚三牲供品,大面饃和糖果,點燃香燭鞭炮,舉行傳統的祭海儀式。祭海的日子裏,純樸豪爽的漁家人用好酒好菜熱情地招待前來觀看祭海的親朋好友,大家一起開懷暢飲。

關於春節的作文2

春節比較主要的活動就是去親戚與本家拜年。年七年級就在村裏給直系親屬拜年,一大早起來就去爺爺、奶奶家拜年,還要帶上禮品,精果、紅糖什麼的,都可以;接着是其他的長輩家拜年,也要帶上禮品。八年級就要到母親的孃家拜年,包括外公的哥哥弟弟、侄子家等。

每去一家,首先得受鞭炮。大方的人家就放長一點的鞭炮,要不就放短一點的,意思一下。鞭炮放完了,拜年的人還得高喊:“拜年了,恭喜發財!”對老人要説:“恭喜您哪,越活越鮮健!”老人家會親暱地在頭上摸一下,迴應道:“也恭喜你越來越聰明,將來考上大學!”接着就到一杯糖水;走的時候當然還會給一點壓歲錢,或者五毛,或者一塊,兩塊。一般會在祖父祖母家吃一頓團圓飯,這頓飯叫做喝年酒。擺了一桌豐盛的菜,魚圓子、肉圓子、紅燒肉、海帶、合菜(是用蓮藕絲、豆腐絲、芹菜絲、肉絲、黃花),魚圓子一般是所有人都愛吃的菜。一般一大碗是不夠的,所以會盛上兩碗。看廚藝的水平,主要就是看魚圓子做得好不好吃。我們都喜歡吃嫩脆的,那證明魚的'含量比較多;如果有些粉,就是兑的澱粉較多,我們都叫這種圓子為“做得太假了。”

舅公在家裏地位極高,父親、叔父、姑姑們還有我們晚輩都要先給他老人家拜年。從記事起,直到上國中,每年七年級一大早,我就要起很早,和父親、叔叔、大姑和小姑到幾十裏外的舅公(也就是父親的舅父家)拜年。

記憶中的七年級早晨總是籠罩着迷朦的輕霧,父親帶着我們一大幫人長途跋涉去舅公家拜年。據祖母説,她的父親,也就是父親的外祖父是很有錢的地主,後來打牌全輸了,幸虧如此後來才沒有被化成地主富農。但是,她的父親並不主張孩子們讀書,雖然舅公貴為獨子,但卻是文盲。

舅公一般並不理會我們,大約父親會和他進行一些交流與溝通。舅婆據説年輕時是個美人,即便老了,依然乾淨清爽。舅婆對我們卻很熱情,滿口的“兒呀,兒”的叫個不停。這是我們家那邊是少有的,父母自然不會這樣親暱地稱呼我們,祖父母也不會這樣稱呼我們,他們只是喊我們的名字,有時候甚至是我的綽號“太陽”,或者很正規地“新梅大姐”。僅僅如此,我們都覺得舅婆非常和藹。臨走時,她還塞給我們每個小孩兩毛錢的壓歲錢,説是買鞭炮放着玩。

大姨婆,祖母的姐姐很能幹。大姨婆有兩個孩子,大的是女兒後來嫁到了甘肅,做了工人,是我們這個家族的吃商品糧的人,總給大姨婆寄藥什麼的,母親總是羨慕極了。小的是兒子,我們叫表叔,卻也是讀書人,在一所中學裏教書。娶的太太是極厲害的角色,大姨婆老和她吵架,偶爾也住到我們家。

細姨婆是祖母的妹妹。她總是比較歡迎我們到她家拜年。小姨婆有四個孩子,大的是個女兒,跟大姑姑一樣大的年紀,長得也很漂亮,人更是機靈,大約是外祖父做的媒吧,後來嫁了外祖父家裏的一個親戚家的兒子,後來成為一個非常有錢的男人。大兒子二兒子卻跟小姑姑差不多大,小女兒秋芝則比我只大一歲。我還得稱呼她“秋芝姨”。

那聲勢浩大的遠來的親戚,其實宣示了某種地位。村裏人總是很羨慕小姨婆家有這麼多親戚。小姨婆總要招呼我們一頓年酒,想來對她那並不富裕的家來説,是一個不小的負擔。可是,我們卻渾然不覺,直到我自己獨自一個人生活,發現招待一大批客人是多麼辛苦的事情時才理解她那熱情的可貴。

我比較喜歡小姨婆的是她的大方。每年到她家拜年,她總是給我們嶄新的一塊錢的鈔票,比祖母給五毛錢自然要大方多了。只是到很久以後,我才知道,其實小姨婆也是家境艱辛。後來她病入膏肓時,我也曾到她家給她拜年,她拉着我的手,熱情地説着話,那麼慈祥和藹。我那時沒有掙多少錢,給了她50塊錢,她執意不要,在我的堅持下,她接受了,口裏直唸叨我的好,依然滿口“兒呀,兒”的叫着。

後來,祖父母相繼去世了,舅公舅婆也相繼去世了,小姨婆也去世了。這世上便沒有了那麼慈祥地愛我的祖輩人了。

關於春節的作文3

“吃過臘八飯,就把年來辦。”過年不是大年三十那一天,而是一個時期。為了“年”,人們要做很多的準備工作,共同渲染那種期冀已久的年味:“二十三祭灶關,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蒸饅頭,二十七殺肥雞,二十八打磁粑,二十九炸和滷。”一切都是按着傳統的程序進行,所以這些日子鄉鄰們是家家飄香,户户歡騰,看見你從家門口過,大都會熱情地叫你進去嚐嚐新炸的丸子,孩子們則會拿着竹籤串着肉丸魚丸紅薯丸子等等互相嚐鮮,同時還會掰着手指頭算,還有幾天就過年了。

大年三十終於來了。家裏的大大小小都早早起了牀,連雞、狗都比往常歡快,他們同主人們一起準備着過年。

按風俗,女人們都走進廚房準備年飯,熬漿子貼對聯是男人們乾的事。貼對聯要先貼正屋,對聯的內容雖然年年都在變,但年年總是那些字,先把橫批貼個“福星高照”,還要注意上聯和下聯,右為上左為下聯,不然別人會笑話。再接着貼各房門,然後還要貼些豎條的“小籤”:“出方大利、開門見喜”那是貼正屋門上的,“百無禁忌、萬事如意”要貼正屋正牆上,“五穀豐登、六畜興旺”那是貼穀倉和牛豬雞圈的,“小心火燭”貼廚房。大門或院門比較後貼,過路人一看,大門都貼了新聯,就知道這家要準備吃年飯了。

家鄉的年飯一般是中午吃的,講的是辭舊歲,看誰先吃年飯,過早年,預示着“一年之計在於春,勤勞換來好收成”。在十一點左右,村裏的鞭炮聲就陸續響起,此起彼伏,要持續2個多小時,農村吃年飯放炮仗也有講究,寓意是趕起災難去除邪惡(事實上鞭炮產生的硝煙在農村陰濕的天氣中能起到殺菌作用),所以一掛鞭炮中間不能熄火短響,炮聲越急越密越響,來年就越興旺。放了辭歲的鞭炮,還要奏上歡快的音樂,一家老小就開始吃團圓的年飯了。

但吃年飯的風俗也不盡相同,鄰居有一家是從湖北搬來的,我們都叫他“尖蠻子”,大抵意思是不厚道,太懶,年飯和年夜飯一塊吃。他們每年都是晚上過年,噼哩啪啦一通炮響,老遠人都笑説:“蠻子家過‘晚年’了”。

吃完年飯,依然有分工。女人們仍然是要進廚房,和麪、剁餃子餡、包餃子。男人們則要帶上斧頭、鋸子、鋤頭上山收“財”,他們要砍一棵大樹,並連根挖起,當做守歲的“材火”,用這棵樹點燃的火塘要一直燒到七年級早上,那便是“火大財大”。辭歲後迎新前的這段時間便是小孩子們的開下,他們紛紛拿出早已準備充裕的鞭炮,把整個村子炸的熱熱鬧鬧。

晚上吃年夜飯講的'是守歲迎新年,這個程序從晚上的第一鍋餃子出鍋開始,全家老少仍然是團座一起邊吃團圓水餃,吃完水餃還要包餃子,那是準備着七年級吃的,大家或看看電視,或打打小牌(麻將),耐心地等着12點鐘聲敲響。

離12點還有10多分鐘的時候,村鄰們就開始放些短鞭或者單響炮仗,預熱氣氛。男人們將各自準備接年的長鞭盤在竹杆上,等候點火信號,中央電視台每到這個時候會搞倒計時,大家就一起站起來大聲和着:“5、4、3、2,點火!”這時整個村除了鞭炮聲再聽不到別的聲音,大家比誰家的炮聲長、炮聲響。放完接年的長鞭,煙花和炮仗就開始登場了。這家放個“九珠團圓”,那家放個“大地春雷”,這家象流星一樣的彩珠煙花斜斜的飛到別人家小院,那家也不甘示弱,立即回敬幾個帶響的沖天炮,鬥起狠了,對射花炮要對上一個多小時,炮放完了的小孩子就爬上院子的牆頭,隔院觀火。

鬧到快夜一點鐘,炮聲才會漸漸淡去。按當地的風俗,這大年三十的夜可不能黑,家家都得徹夜亮燈,並且所用房屋包括卧室都得亮着,要為過年仍在外面奔波的人照亮回家的路,同樣也預示着來年前途光明,所以無論家裏多麼窮,這一晚上的電費可不能省。

一年又一年。年就這樣在傳統的緊密急促程序中、在燈火通明的夜裏、在人們興奮和疲憊的鼾夢中漸行漸遠。

關於春節的作文4

俗稱破五。民俗一説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五日,北方叫“煮餑餑”。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連待客也如此。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新嫁女子在這一天歸寧。一説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本年內遇事破敗。破五習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窮,迎財神,開市貿易。

祭財神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民間傳説,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清代顧祿《清嘉錄》雲:“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鞭炮,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又説:“今之路頭,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謂五路,當是東西南北中耳。”上海舊有搶路頭的習俗。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初五日俗傳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故先於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

五祀即祭户神、灶神、土神、門神、行神,所謂“路頭”,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餘”諧音,詩個吉利。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便可發財致富。

因此,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户,燃香放鞭炮,點煙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裏,在新的一年裏大發大富。

路頭神

路頭神是吳地所信奉的一位財神。俗以是日為他的生日,祭曬迎接,頗為壯觀。

路頭又稱“五路神”。據説元末有一何五路,為抵禦外寇而死,人們因此祀他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與作為財神的路頭五路神無涉。或又以五路神實為五聖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間湯斌毀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後,民間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為路頭而祀之。一般以此路頭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謂五路乃東西南北中也;財貨無不憑路而行,故人們以行神為財神,謹加祭祀,冀求它引財入門,或出行獲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為“祖道”之俗;吳俗接路頭,祭祀的也是路神,而這路神變成財神。路神變為財神,是因商業的發展,財貨流通的加劇。財貨往來於陸水之間,人們直觀地認為,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財貨。

俗以為接路頭,越早越好,比較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別靈驗,因此叫“搶路頭”。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搶路頭”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護者,人們便不再在赴旅時祭祀它了。

至於人們在元月初五祭拜路頭神,並以此日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與初五之“五”牽連之故。北方於此日祭“五窮”也是一樣。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氣象,圖一年吉利,財源茂盛,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並進。

送窮

正月初五“送窮”,是我們國家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為“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穢土掃到袋內,送門外燃炮炸之。這一習俗又稱為“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陝西韓城一帶,破五這一天忌出門,而且要將鮮肉放在鍋中炙烤,還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發聲,認為這樣可以崩除窮氣,求得財運。此外舊時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別飽,俗稱“填窮坑”。民間廣泛流行的送窮習俗,反映了我們國家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開市

舊俗春節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七年級起關門,而在正月初五開市。俗以正月初五為財神聖日,認為選擇這一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

關於春節的作文5

每年過年,大團圓、年夜飯、全家福以及出遠門外出旅遊是我們家過年的慣例,而“攝影”這個任務每年都是由爸爸負責的。今年春節,我想承擔這項任務,為家裏做個主。

上學期我選修了攝影課,需要一台單反相機。起初媽媽堅決反對買太貴的單反,一是初學不需要太高級的相機;二是相機太精密怕我摔壞。後來,當媽媽得知爸爸瞞着他為我買了一部價值8000元的高級單反時,很生氣,好幾天都不理爸爸。我看了心中暗想:“我一定要爭氣,保護好相機,學好攝影給媽媽看。”上攝影課時,我跟李強老師認真學習光圈、光速、感光度、模式等攝影基礎知識,並在校內拍攝景物和校園活動。有一天,我把攝影課上拍的靜物作品給媽媽看,媽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從此改變了對我的看法。

轉眼間新年快到了,我向媽媽提出,今年拍攝任務由我負責,全家都同意了。我心裏默默唸着:“今年春節看我的,我一定要露一手。”於是我在旅遊的同時,帶着沉沉的單反相機,看到好景就抓拍。

大年三十,我們一家來到長隆海洋王國遊玩。一進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巨大的藍鯨雕像和一座亞洲最大的電子拱門。我建議:“這裏景色特別宏偉華麗,何不在這裏拍張全家福?”大家紛紛點頭。我站在機位上,調好相機,面對着門後藍鯨雕像背影,説了聲“茄子”,按下快門,“咔嚓”一聲,一張全家福誕生了。我把拍好的照片給媽媽看,媽媽投來了讚許的目光。再給爸爸看,爸爸也豎起了大拇指。公園裏來來往往的人羣中,人們看到我揹着一個大單反相機,幾個叔叔阿姨都讓我幫他們拍合影,我都欣然答應,拍出了讓他們滿意的照片。

夜幕慢慢降臨,長隆開始了“煙花盛宴”,當一簇簇煙花在空中綻放,湖面上噴泉與“飛人”翱翔空中的時候,我站在岸上架起三腳架,調好夜間模式,使用慢光速拍照。為保證相片的清晰度,我設置了十秒自拍。隨着一陣陣“滴答滴答”的相機讀秒和“咔嚓咔嚓”的快門聲,一幅幅美麗的煙花美景攝入到了我的相機裏。

在春節期間,我還到河邊用快光速拍攝沿河飛過的一行行白鷺,到公園用大光圈虛化背景拍攝南方春天的花朵。每天晚上,我將拍好的照片整理導入電腦裏,在進行小部分的'加工,一張張好照片就完成了。

過年應該是喜氣洋洋的,“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家裏已經貼上了新的對聯和福字,但我覺得家裏年味還不太濃,特別是客廳和兩間卧室各有一面白牆,什麼裝飾也沒有。突然,我產生了一個念頭:何不把我拍的照片洗出幾張,然後買個相框嵌上去,既能為家裏增添過年的氣氛,又能體現攝影技術,豈不一舉兩得?這真是一個好辦法!説幹就幹!當天,我就從幾百張照片中精選出最好看的四張,送往照片沖洗店,並挑選了相框。第二天,店裏打電話説相框製作好了。我忐忑不安地來到沖洗店,生怕效果不好看。老闆拿出相框對我豎起了大拇指説“你真棒!我在製作的時候還有顧客問我這是畫的嗎?賣不賣?”我看到自己的作品,正合我意,心中的石頭落地了。又聽到後面有人説:“這是誰畫的呀?那麼好看。”我回答道“這不是畫出來的,而是我拿相機拍的。”説着,指了指我胸前的單反相機。那人説“你那麼小就能拍出這麼好看的照片?真不簡單。”我自豪地説:“我在十一學校學習了攝影課!”回到家,爸爸把我的照片掛在白牆上的時候,我不禁陶醉了一個下午,自己暗暗説:“我的付出終於有了收穫。”

今年春節,我成功地“當家作主”,完成了家庭攝影的任務。回想起來,也出現過不少失誤,比如精選出來的照片不小心又被我刪除了;因為考慮不周相框量錯了尺寸;照片外忘記加邊等等。總是磕磕絆絆地,耽誤了很多時間,而且差點前功盡棄。我深深地感到“做主”很有意思,但也真不容易,不是説説就可以的,實際主導是非常複雜的事情,要靠自己的能力來做到。今後,我會學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本領,做更多的主!

關於春節的作文6

廣義上,天津的春節從臘八開始,到二月八年級結束。天津民間有句話叫“過年就算沒有正月”。但狹義上,天津春節僅指除夕和正月七年級。

臘八節是在農曆十二月初八。這一天,家家户户開始煮臘八粥、豆類、米飯、各種大小的乾果,給孩子放上紅糖、白糖。還有臘八蒜。將大蒜去皮,用醋浸泡,加入白糖,攪拌均勻。過年的時候,大家都吃餃子。餃子打開時,大蒜呈翠綠色,給肥美的餃子增添了美味。

當我們準備春節的時候,大人很忙,孩子也很忙。福字、掛錢、燈籠、窗花都是要買的(有的是自己做的)。孩子在煙花攤前挑挑揀揀,買不到大包。最後,大人帶孩子去買各種糖、蜜餞、乾果。吃穿玩用都是需要的。

臘月二十三是小年,孩子們在吃蜜餞等天黑。吃完飯,大人帶孩子去放煙花。屋裏的人聽到外面放煙花,一點也不會覺得無聊。那些煙火把夜晚襯托得很美。

這一天,孩子們也想吃糖。街上賣的糖有長方形和瓜形。這些糖統稱為“糖瓜兒”,是孩子們的最愛。嚼在嘴裏又粘又甜。

還有一個關於臘月二十三的傳説:

傳説有一個神名叫“灶王之神”,據説是玉帝命名的“九日東廚師之王”,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奉為一家的守護神。廚房龕大多位於廚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是灶神之神。有沒有廚王小生的,也有直接把雕像貼在牆上的'。有的雕像只刻畫了一個灶神,有的則有兩男兩女。女神被稱為“奶奶灶神”。這大概是模仿人類情侶的形象吧。灶神的雕像大多也印有今年的日曆,上面寫着“東廚司之主”、“人間監督之神”、“家主”等字樣,以示灶神的地位。兩邊貼着“天道好,下界保平安”的對聯,祝福全家平安。

灶神從去年除夕夜開始就一直呆在家裏保護和監視家人;臘月二十三,灶神會升天,向天上的玉帝報告家人的善行或惡行。送灶神的儀式叫“送廚房”或“退廚房”。根據灶神的報告,玉帝在新的一年裏把家族的家產交給了灶神。所以對於家庭來説,灶神的報告是很有意思的。

送灶一般在黃昏和晚上舉行。一家人先去廚房,擺好桌子,在廚房牆上的神龕裏給灶神上香,端上麥芽糖和麪粉做的蜜餞。然後把竹條紮成紙馬,做牛飼料。給灶神獻上焦糖就是讓他老人家嘴甜。有的地方還在灶神的嘴上塗糖,他説:“多説好話,不説壞話。”這是用糖塞住灶神的嘴,告訴他不要説壞話。

今天,人們在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吃蜜餞,這是為了粘住灶神的嘴。

最忙的一天是23號以後。每家每户都要徹底打掃乾淨,各種食材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因為大部分店鋪從正月七年級到初五都是不營業的,正月七年級買雞鴨魚肉米飯是絕對困難的。

除夕之夜,全天津沉浸在熱鬧的海洋裏。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年夜飯,酒肉香氣四溢。大人小孩一大早穿上新衣服,收拾東西跑出去在門外貼對聯祝福,貼格柵

第二天是正月七年級。雖然現在還有一些孩子放煙花,但是遠遠少於除夕到臘月二十三這三天。天津大部分人都在休息。有的孩子和父母去親戚家給親戚孩子發紅包;有些家庭在家裏接待客人(不分男女老少)。很多地方都有廟會。就是那些很愛逛廟會的孩子,為了過年看燈籠,買一些小玩意和零食。

第一個月的第六天,店鋪開張了,但不是全部,少數店鋪繼續放假。開店不忙,還可以抽點時間逛逛廟會。

正月十五又是一個高潮,——元宵節。小圓餃子是孩子們的最愛。

在街上,家家户户都不裝修,卻掛着各種燈籠。有的孩子找大人帶着在街上玩,有的孩子在家欣賞紗燈籠。

春節在農曆正月十六結束。再過幾天孩子就該上學了,大人也該上班了。天氣越來越暖和,春天很快就要來了。

這是天津的春節。

關於春節的作文7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關於過春節的作文。每家每户都會慶祝一番。有些民族還會搞一些活動來歡度新春佳節,比如舞龍舞獅、説書唱戲、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

一到年關,大人小孩都忙乎開了,備年貨、掃屋子、祭祖宗忙的不也樂乎!貼春聯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項目。或自己動手或請人代勞,把一年的收穫和來年的希望都寫進這小小的春聯裏。同學們,説起春聯,還有一個故事呢!春聯,起源於桃符,它最早出現在周代,是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門板。據説,桃木有鎮鬼、驅邪的功能。因為世上的惡鬼都畏懼“神荼”、“鬱壘”二神,所以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驅鬼辟邪。後來,人們索性在桃木板上刻上兩位神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驅惡。這種桃板就稱為“桃符”。在五代十國時期,開始有人在桃符上寫字。一次,蜀國的君主孟昶在除夕之夜令學士在桃符板上寫字,因看不清學士們所寫的內容,孟昶索性自己書寫“年年約餘慶,嘉年號長春”。由此產生了中國第一副春聯。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再遠的遊子也要趕回家跟家人團聚,吃上父母精心準備的年夜飯。舊時,人們把這叫做除夕守歲、熬年。這一頓飯要慢慢吃,一直要吃到深夜。

看着春節聯歡晚會的精彩節目,圍着熱氣騰騰的火鍋,聽着窗外陣陣的爆竹聲,一家人享受着天倫之樂。這時候,小孩子最開心的是長輩會發壓歲錢。據説,在魏晉時期就有這個做法。壓歲錢也叫“押歲錢”、“壓祟錢”因為歲與祟是諧音,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使小孩們平平安安過年。

過年了,少不了走親訪友。親戚朋友聚集在一起,吃着豐盛的酒菜,互贈祝福,共謀發展大計。這一活動一直要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之後,中學生作文《關於過春節的作文》。

春節,不僅僅是大家在一起吃喝玩樂,更重要的是體現了咱們國家的一種民族精神。它融入的是一種親情,一種對美好的生活的追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與安寧。

照家鄉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從臘月二十三日開始。 這天,是家鄉過小年的日子,説是小年,不如説是過春節的彩排。晚上,天一擦黑,就聽見一陣陣鞭炮聲響起,這是要吃水餃了,每一年的這天吃睡覺之前都要放鞭炮,再燒些紙錢送灶王爺上天,幹完這些才能吃水餃。每當這一天晚上,村子裏就會傳出一陣陣參差不齊的鞭炮聲,那聲音直衝雲天。這天還要把屋子整理好,準備迎接新年的到來。 臘月三十也就是家鄉人口中的大年了,這天中午十二點,家家户户貼對聯。晚上全家人坐在桌子上吃一頓團圓飯,吃晚飯,家裏的`男人們就去別人家拜早年,女人們在家裏等待別人拜年。春節晚會開始的時候,家家户户也都開始包水餃了,但都在炕上包,邊包水餃邊等待。包完水餃,就一起圍坐在電視前看春節聯歡晚會了,睡覺要等到晚上十二點時才能吃,吃完水餃才能睡。 正月七年級早晨,人們穿上新衣,這時是小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刻因為這時要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要壓歲錢了,收完了壓歲錢,就一起出去拜年,到那家串串,到那家走走,拜完之後就在家裏等待別人來拜年。 過完春節後的幾天更不能閒着了,還要到別的親戚家這樣子來回走動,晚上還要請在村子裏的長輩吃飯。八年級晚上包好水餃,凌晨四五點鐘去給死去的親人上墳。春節後的幾天晚上村裏開着路燈,小孩子們都出去放各種禮花。 這種日子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這天必須要吃元宵,晚上全村一起放禮花,各種各樣的禮花在天空中呈現出來,給蔚藍的天空添上了幾筆彩色。 春節直到正月十五結束,春節過去之後,天氣逐漸變暖,孩子們開始上學,大家又開始為新的一年忙碌起來。

關於春節的作文8

湖北團風人春節第一餐喝雞湯,象徵“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寄意“新年抓財",“有希望的後生"要吃雞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飛,當家人則吃雞骨頭,有“出人頭地"之意。秭歸人第一餐吃袖炸的白蒿,取其諧音“百好"以圖吉利。荊州、沙市一帶,第-餐要吃雞蛋,意謂“實實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二個煮得很嫩,可通過蛋白見蛋黃的“荷包蛋",意即“銀包金,金纏銀,得金得銀"。

武昌以正月初四為“新婿賀年”,新女婿回岳家,必須忍受岳家人的戲弄而不得動怒。黃陂拜年的順序為“七年級拜本家、八年級母舅、九年級回岳家”。家有親喪者,必以籃紙寫一服字貼在門口,謝絕賀年。

孝感位於江漢平原,但節令習俗與鄂東北大部分地區基本一致,卻也獨有趣味。

大年七年級早起,人們先拜天地、家神、尊長,然後出門拜年。拜年是不問親疏的,稱為“拜年無大小”。家中來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餈粑相待。俗語有“拜年拜節,餈粑發裂。”拜年一般拜到九年級、初四為止。

這裏的人們還有以七年級這天聽到的飛禽叫聲來判斷新年的生產情況的習俗。五更鳥先叫就宜於養鴨;鵲先鳴宜於養雞;天亮時麻雀噪飛就是豐年;人們還認為七年級聽到狗羣吠不是好兆頭。

除夕之夜12點的`時候,各家要把一個做好的金元寶模型送到門外,代表在新的一年裏會招財進寶

大年七年級、八年級這兩天人們不掃地、不汲水甚至不動火,飯菜都預先弄熟,稱為“壓歲”。九年級才開始挑水,並在井池邊燒紙錢説是“買水”。門神也要在八年級取下燒掉,俗諺説:“九年級燒了門神紙,各人尋生理。”新年伊始,舉筆寫字時,在過去要先用紅紙寫一幅“新正舉動蛇筆,萬事大吉利”的話貼在牆上。

正月十五是春節的高潮,鑼鼓敲得震天響,沒有鑼鼓或鑼鼓少的時候,人們把鐵罐子也當成鑼鼓敲。所以孝感民間有“正月半敲鐵罐”的俗語。

龍燈會是孝感民間正月十五節慶活動的中心。人們一般從初八開始扎龍,還扎獅子、綵船、竹馬、高蹺、平台等樣式。正月十五這天男女老幼同遊同樂,唱各種彩詞。採蓮船走村串户,見到什麼人家就唱什麼詞,例如“老者添壽、少者安寧、家事如意、四季大平、五穀豐登、鹿鶴同春、七星轉鬥、八仙臨門、久久富貴、十福大全”等祝福的吉利語。

元宵之夜,孝感當地還流傳着請七姐、問年成和乞巧的習俗。七姐當地叫做張七姐,傳説是玉皇大帝的第七個女兒,她比較心靈手巧,且心地十分善良。一天,七姐得知丹陽境內(今孝感)有一年輕人姓董名永,因家貧無錢安葬死去的父親。七姐深受感動,私下天庭與董永結百年之好,在大槐樹下成就姻緣。可惜作媒人的大槐樹一時高興,把“百年好合”説成“百天好合”,害得董永六姐只有百日緣分。七姐用巧手金梭織出了10匹錦絹贖出了董永,準備整治家園恩愛白頭。不料玉皇大帝得知十分震怒,急召七姐回宮,七姐不得不忍痛飛去。她的織布校化成了飛梭石,織機留在了人間,人們在夜深人靜時仍能聽到“咔喳、咔喳”的織機聲。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身着盛裝的姑娘聚集在飛梭石旁,手捧針線盒向七姐乞巧,唱乞巧歌。唱完乞巧歌后,還要詢問年成好壞、吉凶如何、能否婚嫁等事宜。此外,有的人家用糯米粉作成鵝蛋形狀,讓孕婦燒“鵝卵”以佔生男生女。卵裂就兆生女,卵起小疣子兆生男。

當地民間還傳説正月十五晚上是老鼠嫁女的日子,人們不能在家裏喧鬧。婦女要在牀下點一盞麻油燈,邊拜邊説:“請紅娘子看燈。”據説這樣,一年就沒有臭蟲騷擾了。人們還用竹籃從屋上拋過去佔棉花豐歉。仰則主豐收,僕則歉收。

另外,孝感地區還有一個有趣的習俗,五更時,人們用火照慄、梨等果木,邊照邊用刀斧敲打樹幹。一人邊敲邊問:“結不結?”一人在旁邊應道:“結!“據説這樣做新的一年裏就會果實滿枝頭。

關於春節的作文9

春節將要來臨了,大家都忙裏忙外的,連小孩也要幫大人們幹活。大人們每天都在準備着過年用的、吃的、玩的,小孩子也不能閒,每天都在家裏啃瓜子、看電視。專門給大人們添亂,即使這樣,春節還是來臨了!

啊!我的心都快跳出來了,一年的願望已經要實現了,你們想知道那個願望是什麼嗎?哦!那就是守歲!

晚上,我們家吃好了年夜飯,就早早地坐在電視機前,等着央視春晚的開始。電視機裏的喜訊像一顆顆種子塞滿了我的心房。等啊等,今年的春晚似乎比往年更晚拉開序幕。待我等到那春晚開始時,眼皮沉重得很,泡上一杯紅茶才足以清醒。

春晚的精彩令我的心情十分激動,這下我的睡意像小昆蟲一樣被我揮揮手趕走了。不知不覺,時間又瞬間變快了似的,一溜煙,時針跑到11格了。我的眼皮上彷彿有一股沉重而又強大的力量壓在上面。我的頭不停地點着,眼皮一點一點地沉了下去。這時,一個魔術吸引了我的眼球:

只見魔術師帶來幾條金魚放進水池中,吹了一下哨子,叫它們左轉、右轉、列隊、前進、交叉,那些金魚卻神奇般地接受指揮。他又拿來一幅畫,把畫中的金魚奇蹟般地變到了魚缸中,接着又把金魚變回畫面去。突然魚缸中冒出了大大小小的魚,可好看了。

看好了春晚,也開始了新的一年,我在鞭炮聲中沉沉睡去。

除夕和七年級俗話説: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但在我眼裏,外婆那裏的除夕和七年級是最別具風格的了。外婆家在威遠縣的一個村子裏,我很少在那裏過年,但每逢到那,外婆都會給我講當地必不可少的過年習俗。

臘月的最後一天便是除夕。通常在除夕前一天的晚上,人們都睡得較早,睡的也更香甜。想着明日的團圓飯、晚上的春節聯歡晚會,人們多少有點興奮,卻早早的睡了。外婆告訴我他們村的人愛睡覺,怕明天熬不到十二點所以早睡了。

早上起來,人們顯得都特別有精神。洗臉漱口後,便開始準備早飯。這天,早餐是固定的,必須是湯圓。這湯圓也必須是自家做的,如果是超市裏的速凍湯圓,就沒有美好的寓意在裏面了。

吃完早飯,大家就向集市進軍了村裏的人,三個一對、五個一夥的`逛街。小孩子們也顧不上走長途腳的疼痛,一個勁的挑各式各樣的煙花爆竹,還不停高興的叫着:“耶、耶!今天可以放鞭炮了。”大人們則購買一些必備的年貨:新衣服、門聯。腰包裏的錢掏了又掏。老人們也牽着孩子,從容的挑毛衣。直到正午,才會回家吃飯。

這午飯也特有講究,可以説是輪流午飯。其實臘月二十六就開始了,要到正月初六才會結束。今天該四舅舅家,明天是三外公家。村子裏的每家都會輪到,誰也不吃虧。菜品各有不同,可以稱得上是美味佳餚,除了大魚大肉、雞肉鴨肉,還有幾個特色菜:香腸、臘肉、燒白。這幾個菜也是家家都有的。

到晚上,就各回各家吃團圓飯了。一家人開開心心、和和睦睦做在電視機前,一邊吃團圓飯,一邊收看春節聯歡晚會,一邊談一年的快樂之事。十二點是辭舊迎新的時刻。農村不及城市有絢麗多彩的煙花,但卻有“噼噼啪啪”的鞭炮聲,如雷貫耳、震耳欲聾。我想:“年獸”一定被嚇得早就逃之夭夭了吧。人們守歲過十二點之後,便進入新年的

外婆那裏,有一個特別的説法:七年級做什麼,新年的每一天都會做什麼。所以這天,人們穿新的、吃好的、不抽煙、不喝酒、不打牌、不熬夜、不幹苦活、不能哭。可以看出人們對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嚮往。這也讓我愛哭的妹妹受了不少苦。她不小心摔了一跤,想大聲哭出來,卻不得不用盡全力憋住,使眼淚不要流出來,還得忍住痛。不能用哭來發泄,這不是痛上加痛嗎?除此之外,那裏的人還得燒香拜佛。由於這個村子就在兩拇山腳下,所以全村人都絡繹不絕來到兩拇山寺院裏燒香,虔誠的拜佛,希望全家能在新的一年裏幸福安康。

轉眼間,就是初六之後了,春節的韻味漸漸淡了,人們的生活也恢復了平常。孩子上學,大人上班,退休的人再家種地,一派和諧。

關於春節的作文10

春節是漢民族最隆重的節日,它既是一種習俗,也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傳統。它具有獨特的風格和色彩。

春節來臨之際,人們便忙碌起來,開始準備過節的東西:什麼雞鴨魚肉,糖瓜梨栆,煙酒鞭炮等等,有時接連趕上幾個年集,還買不齊過年的東西。每到年關,集市上便人山人海,摩肩接踵,那種場面,那種氣勢,平常時節是沒有的。

我們這裏一般從臘月二十三便開始過年了,這一天傳説是灶王爺的生日,家家都要買糖祭奠灶王爺,讓他上天在玉帝面前多多美言,求得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到了臘月二十四,家家還需把家裏家外大掃除一遍,據説這樣能掃除一年的晦氣,求得個萬象更新。小孩子們只顧玩耍、放爆竹。

到了臘月二十八這一天,家家趕做年菜,那香味都能飄到十里開外。户户門口都貼上了紅紅的對聯。這天,婦女們還要蒸各式各樣的花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棗花兒,它是上供用的供品,是家家必不可少的。

大年三十這天,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服,小姑娘們更是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個個像是三月裏的桃花,鮮豔無比。男孩子開始放鞭炮,噼噼啪啪的,叫人聽了心裏舒服極了。下午四點多鐘,鞭炮聲就陸續響起來,接連不斷,一直會持續到晚上六、七點鐘。這個下午的晚餐家家户户都一樣——餃子,因為它有一個美好的寓意:餃子像元寶,象徵着財運。當夜幕降臨時,全村沸騰了??隨着一聲聲巨響,天空中便綻開了一朵朵五光十色的禮花:有的紅、有的綠、有的紫、有的黃??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看到這,我坐不住了,從家裏拿了一個“百花爭豔”到大街上點燃,隨着引線越燒越短,咚的一聲煙花筒裏躥出一人多高的火星,火星像鍊鋼爐裏飛濺的火花,非常耀眼;又像公園裏美麗的噴泉,十分迷人。到了晚上八點鐘,全家人都聚在電視機前,共看春晚,小品、相聲把我們逗得捧腹大笑,雜技、魔術令我們驚歎不已,流行歌曲、經典戲劇令人蕩氣迴腸??直到抵擋不住瞌睡蟲的攻擊,我才戀戀不捨的上牀睡覺了。

大年七年級,天還沒有亮,人們就開始放鞭炮了。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讓人感受到了年味兒的濃厚。起牀吃完餃子,就開始給長輩們拜年了,我們先給爺爺奶奶拜年:祝爺爺奶奶新年快樂!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然後,爺爺奶奶就開始給我們發紅包。接下來一整天我就和夥伴們開始瘋玩??上午的餐桌上豐富極了,這是一年裏最豐盛的一頓飯了,我敞開了肚子,美美的飽餐了一頓。

大年八年級,我們全家人又到姥姥家給他們拜年,中午又是一桌豐盛的午餐,我們又拿了不少的紅包,心裏感到特別滿足。在接下來的幾天裏,大街上每天都要扭秧歌,秧歌隊員們一身大紅袍或者綠衣服,濃粧豔抹,鑼鼓聲一響,隊員們便排着整齊的隊伍跳起來,他們有的擺動扇子,有的`舞弄腰間的紅絲帶,他們都踩着十字步,舞姿優美極了。圍觀的人更是不計其數,把街道圍得水泄不通。豐收後的農民,到了這時心裏都十分暢快,他們在盡情地放鬆自己,唱啊、跳啊、扭啊,唱出了歡歡喜喜的心情、跳出了紅紅火火的日子,扭出了新生活的希望??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快樂、幸福、美好、和諧!我愛過這樣的春節!

教師點評:

本文結構完整,層次清晰。小作者能依照時間順序,把春節里人們的各種活動介紹的豐富多彩,生動有趣。文章重點介紹了大年三十和七年級這兩天里人們的活動,尤其突出三十這一天裏,人們在吃穿玩樂上面的安排。詳略安排得當,重點突出。

語言組織生動,用詞準確。修辭把握的也很好:比喻將禮花描繪的多姿多彩,排比把春晚節目體現的淋漓盡致。

文章內容貼近生活,真實感人,小作者從不同方面寫出了自己的內心感受,發自內心的讚美

了家鄉的春節習俗,讚美了勤勞質樸的家鄉人民,主題明確。

關於春節的作文11

春節,它是一年當中的第一天,在春節這一天裏,我們會來迎賀春節。現在距離春節已經過去了有十幾天了,但是每當我每每想起那一天,彷彿春節就在昨天一般。

春節這一天,我和老媽祭拜玩祖先就回家了。回家的第一件大事兒就是貼對聯了。我和老媽拿着對聯的橫幅和數幅以及一個大大的福走出了家門,準備去把對聯和福貼上。個子不夠高,貼不到最佳的位置,我便進去拿了把小凳出來,站在小凳上貼對聯就方便多了。先貼數幅,我脱掉了鞋子,站在了小凳上,把對聯給對平,對平後,我就讓老媽給我剪一點膠帶,老媽剪好後,便將膠帶遞給了我,我便貼在了對聯上。''第一片膠帶貼好了!現在差不多已經平衡了,只要在下面貼幾片膠帶來固定就行了''我滿意的看着對聯説到,誰知正在我洋洋得意的時候,刮來了一陣風,因為只有一片膠帶固定着,對聯立馬就被吹掉了,我穿上鞋子,彎腰撿起了對聯,撕掉了上面的不黏了的膠帶準備重帖,這次因為有了前一次的教訓,我特地的在上面貼了兩片膠帶來保持平衡,這時候又刮來了一陣風,嘿嘿因為貼了兩片膠帶所以沒被風吹掉,之後我又用了膠帶把對聯的下面的給固定好,固定好後,我又用了同樣的方法來貼第二片數幅。兩片數幅都貼完了,這次要貼橫幅啦!

我把橫幅放在最中間,讓老媽先用手按住橫幅,我看看有沒有歪。一看,我的天哪!我竟然把橫幅弄倒了!''還好還好,現在還沒貼上膠帶。''我自言自語道。喔走過去,把橫幅放正,之後又到後面看了看,''恩,這次沒有貼倒,而且貼的也很正,這次可以把它用膠帶給澆住了,媽,你來給我貼一下。''我對着一旁的老媽説到。''好的。''老媽回答。

對聯貼好後,便是貼''福''字了,嘿,貼''福''字可比貼對聯簡單多了,我把福字放正,拿起膠帶剛剛要貼,卻被老媽叫住了。事後老媽對我説:“'福'”字同其他不一樣,'福'字要到這貼,這樣寓意着福來到。”

把紅紅的對聯和福字帖好在了門上後,遠遠望過去,真是氣派!顯示着一種過年該有的氣息。

貼好了對聯,吃好了便要為晚上的`團圓飯做準備了。待一切準備的差不多的時候,也就到了晚上。晚上,一大家子的人圍坐在一起,吃着晚飯,看着中央頻道的春晚。春晚可好看了!這兒詳細的就不説了,大致的給大家講一下。就是一個老太太失憶了,她的丈夫為了幫助她尋找她丟失的記憶就找了隔壁孤兒圓的園長,讓他來演他們的兒子,幫助老太太恢復記憶,但他們並不是説失憶的是老太太,他們説失憶的是老先生,想要讓老太太用幫助老先生尋找''丟失的記憶''的時候找到自己的記憶,在經歷種種困難後老太太終於恢復了記憶,但是後來老太太又失去了記憶。在這個小品結束的時候,甜品也就上來了,小饞貓的小表妹看見了,連忙跑過去,拿起一個甜品,往嘴裏塞了進去,吃的滿嘴都是。

吃完了晚飯,外面兒響起了陣陣的鞭炮聲,全家人都趕了出去,絢爛的煙花像花朵般綻放在了黑棋般的夜空裏。''一朵''、''兩朵'',''黃的''、''紅的''......別提有多美麗了!在這燦爛的煙花底下,大人們坐在椅子上喝着茶水聊着天兒,小孩子們呢,則是在你追我趕的玩耍,那場面是多麼的温馨啊!

雖然春節距離現在已經過去了幾十天,但它去在我的記憶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關於春節的作文12

春節是中華民族比較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它標誌着農曆舊的一年結束,新的一年已經開始。這不,離過年還有半個月,家家户户又開始忙着置辦年貨,打掃衞生;屋檐底下又掛起醬肉、臘腸了。

春節古時叫“元旦”。“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元旦”即一年的第一個早晨。漢武帝時,司馬遷創造了《太初曆》,確定了正月為歲首,正月七年級為新年。此後,農的習俗就一直流傳下來。也幸虧古人把過年放在冬季,使原本蕭條寒冷的季節多了一分熱鬧和暖意。

小時候總扳着指頭數日子,期盼春節快點到來。因為過年又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糕點零食,更重要的是可以拿壓歲錢來買自己喜歡的玩具和鞭炮了。所以説過年是屬於孩子們比較開心的節日,是比較貼切不過的了。大年三十,大人們忙着炒瓜子花生,殺雞煮鴨;孩子們則忙着去集市上買鞭炮或在門口堆雪人。還時不時地跑進廚房抓二把炒好的花生或瓜子塞進口袋,出去與小夥伴們分享。這時侯大人是不會象平時那樣罵孩子的,就算打碎盆碗,比較多也只説聲:“碎碎(歲歲)平安!”也就罷了。畢竟要過年了什麼事情都要圖個吉利討個好的彩頭。等天漸漸地暗了下來,家家户户就開始熱鬧地吃起團圓飯來。不用細説,那餐的飯菜肯定是一年裏比較豐盛的,忙忙碌碌了一年也該好好地慰勞一下自己了。菜中是少不了一盆紅燒魚的,“年年有魚(餘)”嘛!大人們美滋滋地邊喝着酒邊聊着天,興致所至還一起划拳乾杯。孩子們則吃在嘴裏盯在碗裏,筷子夾不到自己喜歡吃的菜,就乾脆跳上凳子伸手去拿。趁大人不注意,還調皮地拿來酒杯偷偷地上一口。好醉哦,直喝得皺眉伸舌一臉怪相,大人們看了更是大笑不已。於是,快樂的氣氛洋溢在熱鬧的屋裏,盪漾在了每個人的心中……

吃好飯,一家人收拾好碗筷,就擺好吃的零食和水果坐着守歲了。唐人詩云:“九冬三十夜,寒與暖分開。坐到四更後,身添一歲來。”宋·孟老元的《東京夢華錄》中説:“……士庶之家,圍爐而坐,達旦不寐,謂之‘守歲’。”可見守歲古而有之。那時不象現在這樣,可以邊吃東西邊悠閒地坐在電視前面看精彩的“春節晚會”,在享受一番美味的年夜飯後再享受一頓好看的精神大餐。當然那時守歲也不會真的坐上一夜等到天亮,孩子們強打精神坐着是為了十二點一到,拉起大人到門口去放煙火和爆竹。“爆竹聲中一歲除”,當響亮的爆竹和着我們快樂的笑聲,絢麗的`煙火映在我們紅紅的小臉上,我們又大一歲了。放好比較後一隻表示辭舊的“關門炮”,於是關上家門一家人帶着一年的滿足美美地睡覺了。

第二天被一聲聲寓意迎接新年的“開門炮”吵醒後,於是在媽媽的喊聲裏懶洋洋地起來。穿上早就準備好的新衣服,再把放在枕頭底下的壓歲錢放在衣袋裏,吃好甜甜的芝麻湯圓後,就去外婆、爺爺等長輩那裏一家家的拜年了。那時從親戚長輩那裏加起來能拿到二三十元的壓歲錢已經是很不錯的事了,足可以在小夥伴面前炫耀一番。小孩的壓歲錢大人們一般是不會用的,除了一小部分給孩子以外,其餘的都收起來平時給孩子買一些書或文具等。

當然,過年除了孩子們比較快樂外,還有那些身在他鄉的遊子。遊子是放飛的風箏,走得再遠,那一頭總還連着温暖的故土。過年了,遠方的遊子帶着一身的疲憊和思念來到生他養他的故鄉。看着大紅燈籠高高地掛在熟悉的家門上,看着日思夜想的父母健康地在門口迎接着遠道而來的自己,那是遊子眼中比較美的一道風景,是心裏裏比較大的一種安慰。是呀!還有什麼能比得上回到故鄉看到父母健康生活着還開心快樂的事情呢?雖然我體會不到遊子的心情,但難得在過年的時候能閤家團圓,親朋好友聚在一起,這肯定是其樂無窮的。

轉眼又快過年了,過年的確是熱鬧的也是快樂的,但年的背後也寄託着厚重責任。我們不僅又年長大了一歲,同時又收穫了一份希望,對於人生又多了一份思考。面對新的一年,如何調整自己,迎接新的壓力和競爭,以新的自我面對新的挑戰。我想,這才是過年的真正意義吧!

關於春節的作文13

説到春節,相信南方的人們腦海裏浮現的一定是這幾個詞:殺豬飯、掃揚塵、貼春聯、年夜飯、湯圓。看起來幾乎都是吃的,就北方人來説,比較主要的就是餃子,而生在南方的我比較中意的還是湯圓。但不管是餃子還是湯圓,在中國的傳統觀念裏代表的都是團團圓圓。

春節,如同一場盛大的宴會,在相同的時間相同的地點如約而至,而參加這場宴會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是家人。

小時候,比較期盼的就是春節了,因為那樣就可以有新衣服穿,有肉吃,還可以不用擔心到處玩了以後被罵,更不用擔心有繁瑣的家務所纏身。

現在的春節已經漸漸失去原有的傳統味道了,大多數城市人都選擇買各種成品或者上飯店裏吃,很少有人願意自己動手做一桌團年飯了。

依稀記得在小時候春節前是會忙好長一段時間的。尤其是在快接近臘月的時候人們就前前後後張羅着殺年豬了,殺年豬是屬於南方的一個特定習俗。忙碌了一年的人們在新年來到之前將養了一年或者大半年的豬宰殺掉,部分用來醃製臘肉和灌臘腸,部分用來招待周邊的.鄉親和自家的親戚,這就是人們常説的“殺豬飯”。

在南方吃“殺豬飯”也是有講究的。主人家會在宰殺了豬之前比較先邀請村裏比較德高望重的老人們,接下來就是同村的鄉親和自家的親戚。印象中,比較喜歡吃的就是媽媽做的“頭刀菜”,因為媽媽總説我肺部不好,要多吃血旺,媽媽就做的格外符合口味,一年到頭,可能就殺年豬的時候吃的會多一些。

自小父母在身邊的時間就是極少的,而從上中學開始就已經學會自立的我,會在臘月的時候與姐姐一起將家裏的揚塵裏裏外外前前後後掃一個遍。據老一輩的人説,一年到尾了,將家裏的灰塵全都清掃一遍是為了來年更興旺,更幸福。每一次掃揚塵的時候總是將家裏廚房的廚具,客廳的凳子搬出院壩乾乾淨淨洗一遍。

在我記憶裏,父母幾乎都是在臘月二十五六才會回到家。而那時我比較盼望的就是父親的回來,他總會在縣城的水果批發市場裏買上幾種水果存放在家裏,供我們幾個孩子過年的時候吃。那時候就覺得過年真好,熱鬧的氛圍讓我總覺得特別幸福,於是就屁顛屁顛的跟在母親的身後張羅着水磨湯圓粉等事情,弟弟則在門前跟着父親貼春聯,家裏的春聯都是由那時候還在讀師範的姐姐寫的,因為學的是幼師,姐姐的硬筆和軟筆字都拿過獎,寫的連我都羨慕呢。

除夕的下午母親就會開始準備團年飯的食材,比較多的就是魚,爸爸和弟弟常常被奶奶和媽媽説成是饞貓,我圍着灶台邊注意火候邊看着母親下炸。炸的主要是魚和豬肉,一方面是為了有客人來的時候招呼客人,一方面是便於存放。而在另外一個爐子上,鍋裏用滷水煮着豬耳朵、豬尾巴、豬舌頭......算算,年夜飯差不多就有好幾個菜了。常常我們幾個姐弟還沒有等到年夜飯開席,就已經圍着灶台吃了一圈了。

吃過團年飯我就又開始忙開了,幾乎接着好幾年都這這樣子。吃過團年飯,就開始張羅七年級早上湯圓的餡,因為家裏人都不太愛吃糖餡的湯圓,於是母親和我一起就將一些青椒或紅椒、煎過的豆腐、土豆碎末混合着五花肉剁成肉末作為湯圓餡,前前後後差不多一個小時的時間吧,剁完肉餡差不多春晚就開始了,淨了淨手,就去和家人一起看春晚了。

時光一霎,父親已經年老,母親也已經頭髮泛白。姐姐已經出閣,而家裏大小事主要是我和母親張羅,九月時候奶奶也過世了,很久不在小院生活的我們,在這個城市裏幾乎找不到温暖的影子。還好,家人都在身邊,這個春節雖然會如平常般度過,但本就相聚不多的一年,總算是為父母找到了休息的藉口。

窗外陽光很充足,這是近幾年在接近春節的日子裏難得見到的。看着已經歸來的遊子坐在陽光下悠閒的與家人談心嗑瓜子,心底不覺的升起一股暖流。這樣的日子,在中國人傳統的骨子裏是永恆不變的牽掛和匆忙奔家的念頭,這樣的節日終究是温暖而幸福的。

關於春節的作文14

落葉之秋已漸漸隱去,冬天的腳步卻不經意地在枝頭劃下痕跡。佇立窗前,聽絲絲細雨輕聲地彈奏,看那土坯青瓦堆砌的兒時記憶,濕潤的掌心捂住了有些酸澀的鼻尖,那些烙印在心底的童年趣事,一如曾經舌尖輕輕觸過冰涼的味道,使我們久久難以釋懷。

記得兒時過年的濃厚氣息總是從父親點燃炮竹的第一個聲響開始的,每一次春節的到來,我們這些孩子甭提那股兒盼望的心情有多麼急切了。長輩們樂呵呵地倚在大門的台階上,東張西望着。可又曾知,他們心底兒所隱藏的那點兒喜迎新年的狡猾心情,卻完完全全地被自己暴露出來了,粗糙的雙手合插在衣兜中,偶爾也會從衣褲中拿出一點他們不捨得吃的,如糖果、花生之類的東西,合捧在掌心給我們一大羣小孩子吃,可這些早已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通常,在過年之前還有一個叫“祭灶”的日子,這個像是新年到來的一個前奏。這一天,老老少少都不許懶牀,而年貨也要在這一天之前置備好。小孩子會學着大人們幹活的樣子,極其認真地打掃廚房。還記得兒時的“灶”可不像現在這個樣子,是用土坯跟石塊砌成的',少了些煤氣的味道,靠燃燒秸稈跟稻草取熱,整個灶台上黑黝黝的一片,在鐵質的鍋底兒上還會殘留下許許多多的灰垢,這時爸要用鏟子一點一點地清除。當煤油燈已漸漸變成記憶中的歷史後,我們似乎還會時常記起他黢黑、滿身垢污的外衣,在這一天爸會把廚房裏的燈換成新的,説是對灶神的恭敬,以免引來明年不必要的麻煩。

對於這一天,鄉里還有一個不成俗的説法是:這一天全家人必須趕在子夜之前回家,不管你是身處異地,還是客居他鄉,可此時春節快要到了,一家人團聚的時刻也要到了,倘若誰家的孩子不回來是對老祖宗不恭敬,會狠狠遭到長輩們無情地指責,説是替老祖宗説話。

在春節之前還有一件大事,那是媽會給我們姊們幾個試穿她親手縫納的布鞋。納布鞋也是有講究的,需要用漿糊塗抹在布上先曬乾,再剪成鞋模子,而那時我們一家人穿的鞋全是我媽一針一線縫出來的,相比於如今的運動鞋,倒也結實許多。當各種品牌的運動鞋休閒鞋充斥在如今的大街小巷後,現在我們已經很難在看到那些曾經用一針一線納滿親情的布鞋影子了,倒是增加不少你攀我比的熱。

春節那天,穿上新鞋,吃過小團圓飯後,便到了貼對聯的時候了,記得有幾年春節的對聯還是我寫的那!按着平仄對仗的關係,一筆一畫我總能寫得很好。

過年這一天,對於我們這些做孩子的比較有趣的當數年夜飯之後的拜年了。

素常,會先去長輩家拜,然後放可隨意去拜年。兒時的春節似乎年年都會下着大雪,在紛紛揚揚的年夜裏,天氣盡管是寒冷了點兒,可厚厚的棉衣下,我們的心卻總是暖跟的。七八個孩子會組成一羣,每人手執一個小巧精緻的燈籠,説是天黑路滑好照個亮光,可從遠處看還真有點兒過年的氣勢呢!

我的燈籠是爸用竹篾親手扎的,外面糊上彩紙,再擰上半圈兒鐵絲。細心的家長還會請人在上面繪上八仙過海、誇布追日之類的圖面,看起來特別好看。

那小小讓燒着微弱亮光的燈籠,順着兒時的阡陌,不覺又勾起了心底兒太多的故事,像洶湧地洪水般在不停的着我們心靈的防線:如今的春節啊,少了些大雪紛飛的影子,像似無情的剝奪了寒冬的説話權一樣,匆忙的人們冷冷清清,在電話裏便傳遞了燈籠所帶來的温馨與親情。年夜的大街小巷上已經很難再看到熙攘的人羣裏孩子們提着燈籠拜年的背影,被愛情衝昏了頭的你你我我倒是倍感熟悉。

今天,回想着兒時過年的味道,又給了我這份久違的心境,是我頓悟:在擁擠的城市中,我們心靈深處要恪守住一塊小小的心岸,讓他成為你奔波忙碌之後的一個驛站。靜下心來,慢慢的去品味,去感悟,打開塵封已久的記憶,輕輕地俯下身來,聽聽自己的心跳,放飛你自由的心緒……

去吧,去聆聽、去回憶、去品味……回味這過年的味道。

關於春節的作文15

按照家鄉的習俗,過年是最熱鬧、最隆重的日子之一,也是家長們。許多地方有着一些不同的習俗。我從懵懂的小孩到如今三十幾歲的大人,對過年的習俗也有了一定的瞭解和記憶。

過年,首要的習俗是“撣塵”,也叫“掃塵”,“除塵”,“除殘”,“打塵埃”。掃塵民諺説:“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北方叫掃房,南方叫撣塵。照民間的説法,“塵”與“陳”諧音,掃塵就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和“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在記憶中,爸媽通常選個陽光燦爛的日子,把傢俱全搬出家外面。他們把傢俱徹徹底底清洗乾淨,把屋裏屋外的屋頂和牆壁全部擦拭一片,除去蜘蛛網,除去塵土。他們還把地板拖得潔白亮光,把廚房整理得整潔又舒適。然後,他們把傢俱搬回原位,認認真真地擺好,等待着過年的到來。

按照習俗,每家每户都得買新衣服。過年前,許多人都回家過年。街道上人來人往,走街逛店。商品琳琅滿目。衣服款式多種多樣,設計新穎獨特。家裏人總是選了又選,選了多時,才選出一件件合身合體的,顏色配搭的,時尚流行的衣褲。然後,人們高高興興,心滿意足地回到家中。

過年,每户人家都得買年貨。吃的山珍海味,美味佳餚樣樣俱全,種類繁多,令人目不暇接。豬肉、牛肉、羊肉、兔肉、鴨肉、雞肉、魚肉等多種多樣,可以有蒸、炸、燜、燉等等各種煮法。總之,過年食物充足,儲存豐富。日子火紅,時光美好,從側面可以看出,人們過着幸福的生活。

過年那天早上,先得“祭灶”,即拜。這是一件在中國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司命”,把他寫在紅紙上,兩旁寫着“上天奏好事,下地保平安”的對聯,以報佑全家老少平安、健康、如意。

拜完“”後,人們就祭“福德正神”,也就是“土地爺”。人們點上蠟燭,插上香,擺滿一桌的菜餚,恭請“土地爺”到來。讓“土地爺”吃飽喝足,保佑新年風調雨順,讓糧食豐收,家畜興旺,免災免難,保佑一家人工作順利,家庭美滿。

中午,是“祭祖”的時候,同一宗族的人們把家裏的美味佳餚、美酒佳釀奉上,擺滿好多塊“八仙桌”。酒菜形形色色,豐富多味,包括各種各樣的水果。由於人多户雜,祭祖的時間一般較長。人們放鞭炮放煙花,燒金紙銀紙,合掌叩頭,禮拜祖先。人們聚在一起,真是熱鬧非凡。這讓人感到了過年的喜慶,親人的團聚和節日的吉祥。

晚飯,也就是年夜飯。它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次會餐之一。家家户户都擺上了豐盛的飯菜,放上了好酒。人們吃着,喝着上好的白酒或葡萄美酒。人們又吃又喝,全家人一起聚在一塊,喜氣洋洋的,一起慶祝過年,一起共度一年一次的好日子,一起歡顏笑語,預祝來年過得更好,日子更加豐裕。

吃完晚餐,家裏每個人都得洗澡,把全身洗得乾乾淨淨,穿上新衣服,然後精神抖擻地、充滿自信地展示着自己的風采,準備歡迎新年的到來。等到快八點了,許許多多人圍在電視機前,觀看。人們陶醉在五彩繽紛的節目中,投身於節日氣氛濃重的晚會裏。因節目而喜形於色,因精彩而動容,因震撼而大開眼界,因神奇而驚訝……

當時鍾走到快十二點了,在家鄉里,四處響起的鞭炮聲和煙花聲此起彼伏,震耳欲聾。新年的到來讓人心沸騰,讓熱情飛揚,讓激情鋪展。人們一起歡迎新年的到來。

過年,人生一次又一次暢快之事。年輕的變得逐漸懂事,長大成人。年老的因過年心情愉快內心變得更年輕。過年,年年在慶賀,年年有喜悦,年年有新意,年年讓人興奮,讓人自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dgj12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