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從審美媒介演變看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與衰論文

從審美媒介演變看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與衰論文

摘 要: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衰有着複雜的原因,本文試從審美媒介的演變來解讀。根據不同時代的主導審美媒介筆者將社會分為五個階段。工藝和口語媒介時代,文學樣式為口口相傳的神話、史詩、歌謠,和流言等形態;文字媒介時代,文學主要是詩歌、散文、史傳文學;手工印刷媒介時代,文學樣式主要以宋詞,戲劇,小説為主;現代大眾傳媒時代,文學為現代詩歌、散文、小説、戲劇、劇本,應用類文學;網絡媒介時代,影像和網絡文化興起,傳統文化被邊緣化了。

從審美媒介演變看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與衰論文

關鍵詞:主導審美媒介; 傳統文學; 內在規律; 影像文化; 網絡文化

傳統文學的興衰有着複雜的原因,本文試從審美媒介的演變來解釋當下傳統文學的興與衰。筆者根據不同時代的主導審美媒介將社會分為以下五個時期。

工藝媒介和口語媒介時代,從遠古到先秦。此時的社會文明程度和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中國社會的審美媒介的主導是工藝媒介和口語媒介。此時的審美功能和實用功能沒有分離。先民通過文飾的工藝品如彩陶,青銅,面具,服飾等來創造文化和審美現象。此時人們主要通過工藝器物和口頭語言作為主要的審美媒介,使眾多氏族成員之間達成溝通。在文藝審美活動中,口語媒介主要是一種文學媒介。藉助口語媒介,原始先民在舞蹈和音樂的伴隨下喊出了最早的文學。如遠古歌謠《候人歌》:“候人兮猗”只是在兮和猗兩個感歎詞前加了兩個具有體驗意味的詞,卻體現了快捷而起伏的節奏和情感變化。

【1】此時期的文學樣式主要有人們口口相傳的神話,史詩,歌謠,和流言等。

文字媒介時代,從先秦到唐代。此時期的社會生產力和社會文明發展步伐較早期歷史時期有了很大進步,特別是文字的出現,文字的發明和大量使用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是具有革命性意義的一件大事。此時期的審美主導媒介為文字媒介。文字的高度凝練,簡潔,為詩歌的寫作開闢了道路,特別是在手工印刷媒介未出現以前,文學一般以簡短為基本的一個規則。此時期是詩歌寫作的黃金時期,藉助文字媒介,中國創造了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和唐代文學,而詩歌是其中的中心文類,藉助漢字媒介,中國古典詩歌經歷了四言,五言,七言等多種形態的發展和演變歷程,並且在唐代達到一個高峯。此時期的文學主要是詩歌,散文,史傳文學。

手工印刷媒介時代,從唐代到清末。從唐代到清末的中國文學屬於手工印刷媒介占主導地位的時代。在大約北宋中期以後,以雕版印刷為主體的民間刻書業開始普遍流行起來。以雕版印刷媒介為主導的`審美媒介為文化典籍的流行和保存,宋代市民文化和明清長篇小説的發展創造了條件,推動了宋代至明清文學的繁榮。一般來講,宋詞,戲劇,小説等文學樣式較前代的詩歌,簡短散文,史詩,神話的字數篇幅要多。正是由於印刷媒介的作用,類書和小説等都可以進行批量複製,因而為它們在讀者中批量發行和迅速流通提供了媒介條件。完全可以試想,如果沒有印刷媒介,白話長篇小説的繁榮是不可能的。此時期的文學樣式主要以宋詞,戲劇,小説為主。

現代大眾傳媒時代,從清末到改革開放。此時期是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過渡時期,傳統文化的夕陽和現代文學的朝霞在這裏交相輝映,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很多,大眾傳媒比較複雜,分類標準很多,若從技術層面,可以分為機械印刷和電子播放媒介兩種。機械印刷比手工印刷快捷,而且前者使大量複製成為可能,這大大促進了書籍的生產傳播和閲讀,其對中國文化和教育有着巨大的意義。電子播放媒介主要有電影,電視,廣播三種形態。這三種形態的出現使現代應用文特別是新聞,通訊為代表的應用文繁榮起來。而且這三種形態以強大的綜合寫實和表現能力,超越了以往各媒介。它們把文學、音樂、舞蹈、繪畫、雕塑、建築和戲劇等藝術綜合為一體,至此文學已經很難保持以前的優勢地位了。此時期的文學主要為現代詩歌、散文、小説、戲劇、各種劇本,以及其它應用類如新聞通訊,合同。

網絡媒介時代,從改革開放至今。正如美國學者丹尼爾·貝爾所感歎的那樣:當代文化正在變成一種視覺文化,而不是一種印刷文化,這是一個千真萬確的事實。

【2】自20世紀後期以來,不僅“語”“文”混雜,而且出現了批量影像的生產和消費,近年來出現了網絡文化。這樣文字媒介在社會中的主導地位和文字文化的壟斷格局被打破了,影像文化力量全面抬升,整個文化格局開始轉型。現代社會已經轉變為電子媒介、網絡媒介時代,視覺影像在生活中的比重越來越多。

【3】現在,也有人讀或者寫神話,唐詩宋詞但通俗化消費化的時尚讀物急劇膨脹;有人熱愛古典戲曲但比起流行歌曲,這幾乎是微不足道的。現代社會視覺影像遍佈生活,大量複製和急劇發展的影像越來越多地佔用了人們的閲讀時間。電影,電視,時尚讀物,仿真雕塑,街頭廣告無不裹挾着巨量的影像和信息衝向大眾,以文字媒介為依託的傳統文化急劇縮小領地,它們正在被新興的巨量影像排流到邊緣地帶。此時的傳統文學,傳統文化成為了新時代新興文化的裝飾品或者附庸。

從審美媒介的演變過程不難看出傳統文學,傳統文化的興衰與審美媒介有着很大的聯繫,在很大程度上是興也媒介,衰也媒介,興衰都是審美媒介發展的產物。

參考文獻:

王一川:《新編美學教程》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年9月第一版.

阿瑟·阿薩·伯傑:《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敍事》

姚媛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王一川:《文學理論》,成都,四川出版社2003年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dqp5w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