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優秀演講稿15篇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優秀演講稿15篇

演講稿的格式由稱謂、開場白、主幹、結尾等幾部分組成。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我們都可能會用到演講稿,那麼一般演講稿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優秀演講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優秀演講稿15篇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優秀演講稿1

尊敬的領導,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xx國小六(1)班的王xx,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中國傳統文化——我們的根》。

我們的祖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族人民互相聯繫、互相影響、互相融合。形成了現在的中華民族,共同創造了祖國的光輝歷史和燦爛文化。但隨着科技的飛速發展,文化交流的頻繁,外來文化漸漸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但當我們在追求外來文化時,卻冷落了傳統文化。

華夏五千年燦爛的歷史和文明,孕育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愛國精神;孕育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創新理念;孕育了“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高尚氣節;孕育了“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社會美德……這些無不是前人心血與思想的結晶,無不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無不是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標誌。這些優秀的文化精神,成為連接各族人民精神的紐帶;成為振奮各族人民精神的力量;成為中華民族延綿精神的支柱。

近年來,“洋節熱”現象層出不窮,而中國的傳統節日卻無人問津。端午節只剩下一顆粽子,中秋節只剩下一塊月餅,臘八節只有一碗稀飯……十二星座代替了“及笄”、“弱冠”……我們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正在逐漸減少……

同學們,挽救中國傳統文化刻不容緩,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要在廣徵博採的基礎上,仔細挖掘提煉傳統文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把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互相結合,有益的外來文化與本國文化互相結合,融入中國文化元素,打上中國文化烙印,形成中國現象,中國風格,使中國文化始立於世界文化發展的潮頭。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讓我們在瑰美“國寶”的薰陶下努力學習,為中國傳統文化和中華民族的傳承復興而奮鬥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優秀演講稿2

中國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中華文明有超過5000年的歷史了。在5000的發展歷史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作為一名中國的國小生我深切的愛着我的祖國,我愛祖國土地,愛祖國的人民,更愛祖先留給我們的輝煌的民族文化,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和高尚的傳統美德。

在我們這個大家庭裏,文明美德,隨時可見,隨處可見。大致國家領導,小致國小生。一碗米飯、一碗菜湯,這就是20__年6月1日在甘肅地震災區時的午餐。當時,戰士們的午餐是相對豐盛的。看到這些,在場的許多人眼睛濕潤了,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温總理的一件羽絨服一穿就是10年。這件事讓我感到總理在守候着一種優秀的傳統美德。大愛無疆的'副市長吳天祥,他為了幫助下崗職工再就業,把老房子賣掉了;他自己掏腰包幾十萬元救助困難羣眾;他4次跳入長江救人,34次獻血,汶川、玉樹、舟曲災區的現場都能看到他救人的身影;像這樣具有高尚美德的人還有很多,像行萬里山路的郵遞員王順友,22年來,他每年都有330天以上獨自行走在馬班郵路上,從未延誤過一個班期;無償為鄉親們擺渡50年的黑龍江老大爺趙永祿;堅持踐行承諾的河北農業大學的學生們,資助因病去世同學的父母至今;我們國小生,雖然力量小,但是我們也有一顆閃光的心,傳承美德,踐行美德。看見垃圾旁的垃圾我們會主動撿起,看見老人我們會主動讓座,看見別人有困難我們會主動助……生活中的小事,只要你發現,處處是文明。

我和媽媽每年都坐火車去北京一次,每次我都會看見車上有一位70多歲的老爺爺在做同一件事——撿垃圾,我不明白他在幹什麼?便去問他,老爺爺説:“哎!我老了,我想撿些垃圾也是為社會做事,為後代造福,受些苦也沒什麼!”他笑了笑。到站下車了,可老爺爺的話我忘不了!

我們從小接受傳統道德教育,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社會上,校園裏也有一些不文明的行為。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着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髒話,怎能不教人痛心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麼?”我希望同學們真正行動起來傳承文明,踐行文明。只有這樣我們中華民族才能振翅高飛翱翔蒼穹。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優秀演講稿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中華傳統美德在華夏史上源遠流長,自古至今,從未間斷。前有古人,後有來者。

發揚傳統美德是我們新一代青少年的責任。

去年的暑假,爺爺奶奶從老家過來照顧我。媽媽一大早就去菜場買回來好多菜來招待爺爺奶奶。中午媽媽燒了一大桌子香噴噴的飯菜,有爺爺奶奶愛吃的.紅燒肉、糖醋排骨、牛柳炒洋葱、清蒸鱸魚、鹽水河蝦、芹菜炒香乾、山藥炒木耳、蒜蓉西蘭花、還有紫菜雞蛋湯。我幫忙準備了杯子、筷子、椰汁,爸爸開了一瓶紅酒,我們全家人一起舉杯慶祝爺爺奶奶的到來。爺爺奶奶品嚐着滿桌的飯菜,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誇媽媽的廚藝越來越好了,誇我爸爸是個孝子,我是個孝順的大孫子。飯後,我和爸爸陪爺爺奶奶聊天,媽媽收拾洗刷餐具。

我認為發揚美德是一種提升自我人生價值的方式,也是塑造人的基本素養的形式。我向老人盡孝,付出的只有一份心,收穫的卻是老人的全部。於是我明白了:美德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一次幫同學拿衣服,一次幫助媽媽洗腳,一次,一次,都是美德的具體體現。在家裏孝敬父母老人,在學校團結同學,尊敬老師,在這些看似簡單的事情中,都能折射出我們的身上是否有美德基因。

美德之所以稱之為美德,是因為它是一個真理,一種內在的美。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優秀演講稿4

尊敬的各位領導、友愛的老師們:

大家好!今日我演講的題目是“學習老子《道德經》,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目的是要把我的學習體會告知大家,與大家一起共享,相互溝通,共同勉勵,促進我們高職訓練深化進展。

其中一個重要內容是繼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老子的《道德經》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珍寶,它博大精深,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的樸實辯證法,揭示了事物的產生、進展、變化的規律。學習《道德經》,對於加強文化建設,提高人們素養,促進社會和諧,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道德經》裏的道指的是規律,道家認為“規律是自然的,變化的,不為人所掌握的。”要“充分尊敬規律,然後才是利用規律。”這是一種特別樸實的辯證思想,全面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民對大自然的探究與思索,具有很強的科學性。道家對規律的熟悉,不僅對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至今仍具有深遠的意義,仍舊是我們熟悉世界、改造世界、利用世界的有力武器。道家對規律的.科學熟悉,從小的方面説,對每個人的生活、工作、學習具有指導意義;從大的方面説,對國家經濟社會進展,具有特別久遠的指導性。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善德。”這句話告知我們,不管別人是善是惡,都能一視同仁,這是一種美妙的品德。它的真正涵義是,不僅在於教善人和聖人如何不與不善人同流合污,而是要教善人和聖人如何教化不善之人,使人改惡從善,最終達到人人向善修道,天下太平。所以,我們學習老子這句話後,在與別人交往時,不能以自己的原則去推斷別人,然後打算是否與之交往;而是在樂觀與善人和聖人交往,向善人和聖人學習的同時,也要與不善之人交往,通過自己的日常行為去教化不善之人,使大家都成為善人。假如我們的社會真能做到這一點,將是一個和善社會,給每個人帶來無窮的幸福,享受人生的歡樂。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是《道德經》中很有影響力的句子,也是被人們廣泛傳誦的。它告知我們,任何宏大人物的成長,任何宏大事業的成就,都是從細小做起,要腳踏實地,勤學苦練,不斷耕耘。任何好高鶩遠、不切實際的想法都要不得,也是不行能實現的。我們每個人要成就自己的事業,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與人生價值,就必需記住老子這句話,做到“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認仔細真學習,兢兢業業工作,朝着既定目標,一步一步邁進,那就能幹出一番事業,不虛度人生,實現輝煌。

各位領導、老師們,老師是人類社會進步和人類文明進展的傳播者和建設者,是學校工作的主體,是同學成長前進的領路人,身為老師擔負着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重大責任。所以,在當前中央號召加強文化建設的深厚氛圍中,我們老師要靜下心來,多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殊要多學習《道德經》這樣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珍寶,提高自身素養,爭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與傳播者。

我的演講完了,感謝大家!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優秀演講稿5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學習老子《道德經》,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目的是要把我的學習體會告訴大家,與大家一起分享,互相交流,共同勉勵,促進我們高職教育深入發展。

其中一個重要內容是繼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老子的《道德經》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它博大精深,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的樸素辯證法,揭示了事物的產生、發展、變化的規律。學習《道德經》,對於加強文化建設,提高人們素質,促進社會和諧,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道德經》裏的道指的是規律,道家認為“規律是自然的,變化的,不為人所控制的。”要“充分尊重規律,然後才是利用規律。”這是一種非常樸素的辯證思想,全面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民對大自然的探索與思考,具有很強的科學性。道家對規律的認識,不僅對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至今仍具有深遠的意義,仍然是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利用世界的有力武器。道家對規律的科學認識,從小的方面説,對每個人的生活、工作、學習具有指導意義;從大的方面説,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非常久遠的'指導性。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善德。”這句話告訴我們,不管別人是善是惡,都能一視同仁,這是一種美好的品德。它的真正涵義是,不僅在於教善人和聖人如何不與不善人同流合污,而是要教善人和聖人如何教化不善之人,使人改惡從善,最後達到人人向善修道,天下太平。所以,我們學習老子這句話後,在與別人交往時,不能以自己的原則去判斷別人,然後決定是否與之交往;而是在積極與善人和聖人交往,向善人和聖人學習的同時,也要與不善之人交往,通過自己的日常行為去教化不善之人,使大家都成為善人。如果我們的社會真能做到這一點,將是一個和善社會,給每個人帶來無窮的幸福,享受人生的快樂。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是《道德經》中很有影響力的句子,也是被人們廣泛傳誦的。它告訴我們,任何偉大人物的成長,任何偉大事業的成就,都是從細小做起,要腳踏實地,勤學苦練,不斷耕耘。任何好高鶩遠、不切實際的想法都要不得,也是不可能實現的。我們每個人要成就自己的事業,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與人生價值,就必須記住老子這句話,做到“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認認真真學習,兢兢業業工作,朝着既定目標,一步一步邁進,那就能幹出一番事業,不虛度人生,實現輝煌。

各位領導、老師們,教師是人類社會進步和人類文明發展的傳播者和建設者,是學校工作的主體,是學生成長前進的領路人,身為教師擔負着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重大責任。所以,在當前中央號召加強文化建設的濃厚氛圍中,我們教師要靜下心來,多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要多學習《道德經》這樣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提高自身素質,爭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與傳播者。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優秀演講稿6

xxx:

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延續到今天,處處展現出豐富多彩的中國傳統文化。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版畫、雕塑、木刻、染織、虎頭鞋、麥草畫、烙畫、唐三彩、麪人;有古老的民間藝術,如:戲劇、評書、皮影、國畫、刺繡、風箏、園林建築、服裝飾品、;還有獨特的風俗習慣,如:春節貼春聯、元宵鬧花燈、端午賽龍舟、中秋吃月餅、土家族的“走婚”、傣族的“潑水節”。在我國有好多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其中最為隆重的是春節和中秋節了,最有紀念意義的是端午節。春節,這是中國人最隆重的節日,世界上有華人的地方,就都過春節,不管離開家多遠,不管走到那裏,春節這一天都要趕回媽媽身邊。為了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早早地打掃家、貼窗花、買年貨、貼對聯、放鞭炮、穿新衣、吃餃子、辭舊迎新、為新的一年鍵健康康,一帆風順。

中秋節,是個團圓節。人們經過春種、夏播後,到了秋收。這個季節,秋高氣爽、五穀豐登、瓜果飄香、人們勞作了一年,豐收在望。所以家家户户做月餅、吃月餅、賞月餅、象徵着一年團團圓圓。

另外,端午節是為紀念一位愛國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詩人屈原不滿當時政府被貶到楚江一帶,詩人感到前途暗淡,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而死。當地人民為紀念他,在每年的這一天,包粽字、吃粽子,還有的地方舉行賽龍舟的活動。

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中國豐富多采的傳統文化,這些傳統的東西是祖國的瑰寶,是需要我們代代相傳,一直傳承下去。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演講稿9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優秀傳統文化可以説是中華民族永遠不能離別的精神家園。精神家園指的是人們精神生活,精神支柱,精神動力和精神信仰的`總和。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是整個中華民族共同依託、共同傳承、共同發揚的文化精神和價值觀念的總和,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財富。正因為有了中華傳統文化所營造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才使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和發展狀大有了豐厚的精神滋養。

為了把握文化根脈,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築美好的精神家園,國家天下的興盛與衰敗,是每一個老百姓義不容辭的責任。

青少年要以祖國的繁榮為最大的光榮,以國家的衰敗為最大的恥辱,增強囯家的認同,培養愛國的情感,樹立民族自信,做一個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強的中國人。

要勤學,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學問。古人説:“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為學之要貴在勤奮,貴在鑽研,貴在有恆。國小階段有老師指點,有同學切搓,有浩瀚的書籍引路,可以心無騖求知問學。

同學們勤於學習,敏於求知,既要專攻博覽,又要關心國家、關心人民,關心世界,學會擔當社會責任。

中華民族創造了輝煌的中華文明,對人類文明作出了偉大貢獻,也是世界文明史上輝煌燦爛的一頁。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我們感到自豪!

作為一名國小生,我們要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自己的貢獻。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優秀演講稿7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學習老子《道德經》,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目的是要把我的學習體會告訴大家,與大家一起分享,互相交流,共同勉勵,促進我們高職教育深化開展。

其中一個重要內容是繼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老子的《道德經》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它博大精深,充分表達了中國古代的樸素辯證法,提醒了事物的產生、開展、變化的規律。學習《道德經》,對於加強文化建立,進步人們素質,促進社會和諧,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道德經》裏的道指的是規律,道家認為“規律是自然的,變化的,不為人所控制的。”要“充分尊重規律,然後才是利用規律。”這是一種非常樸素的辯證思想,全面表達了我國古代人民對大自然的探究與考慮,具有很強的科學性。道家對規律的`認識,不僅對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至今仍具有深遠的意義,仍然是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利用世界的有力武器。道家對規律的科學認識,從小的方面説,對每個人的生活、工作、學習具有指導意義;從大的方面説,對國家經濟社會開展,具有非常長遠的指導性。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善德。”這句話告訴我們,不管別人是善是惡,都能一視同仁,這是一種美妙的品德。它的真正涵義是,不僅在於教善人和聖人如何不與不善人同流合污,而是要教善人和聖人如何教化不善之人,使人改惡從善,最後到達人人向善修道,天下太平。所以,我們學習老子這句話後,在與別人交往時,不能以自己的原那麼去判斷別人,然後決定是否與之交往;而是在積極與善人和聖人交往,向善人和聖人學習的同時,也要與不善之人交往,通過自己的日常行為去教化不善之人,使大家都成為善人。假設我們的社會真能做到這一點,將是一個和藹社會,給每個人帶來無窮的幸福,享受人生的快樂。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是《道德經》中很有影響力的句子,也是被人們廣泛傳誦的。它告訴我們,任何偉大人物的成長,任何偉大事業的成就,都是從細小做起,要腳踏實地,勤學苦練,不斷耕耘。任何好高鶩遠、不實在際的想法都要不得,也是不可能實現的。我們每個人要成就自己的事業,實現自己的人生目的與人生價值,就必須記住老子這句話,做到“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認認真真學習,兢兢業業工作,朝着既定目的,一步一步邁進,那就能幹出一番事業,不虛度人生,實現輝煌。

各位指導、老師們,老師是人類社會進步和人類文明開展的傳播者和建立者,是學校工作的主體,是學生成長前進的帶路人,身為老師擔負着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重大責任。所以,在當前中央號召加強文化建立的濃重氣氛中,我們老師要靜下心來,多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要多學習《道德經》這樣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進步自身素質,爭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與傳播者。

化的瑰寶,進步自身素質,爭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與傳播者。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優秀演講稿8

時間如水,生命如歌。21世紀的朝陽已冉冉升起,歷史飛越,譜寫着中華民族五千年的輝煌,在這漫長的發展歷程中,我們中華民族形成了代代傳承的美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的昂揚鋭氣,“厚德載物,道濟天下”的廣闊胸襟,“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自古以來,中華傳統美德就熔鑄在團結統一、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之中,我們不能忘記!

去年,我剛進進入肥鄉二中時,學校便給我們一人發了一本《弟子規》,要求我們朗讀並背誦,軍訓本來就苦,還要讀考試無關的書,心中很是不解?立正、起步走、跑步、起立、蹲下,這段艱苦又充實的軍訓‘旅程’到此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但是《弟子規》這本書的內容還在繼續,書裏不僅教會我們讀書,更是教導我們如何做人.軍訓練就了我健康的身體,而文化卻影響了我的心靈,它教會我的知識和道理使我受益終生。此後在學校領導的帶領下,我們每天都在堅持讀經典作品,品經典禮儀,學經典內容,因為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的新青年,理應遵紀守法,尊敬老師,孝敬父母,關愛同學,做一個傳承美德的好青年。

為什麼要學傳統文化呢?因為在社會上總有一些目無法紀,目無尊長,目中無人的人。試問那些對長輩出言不遜,對朋友態度粗暴,公共場所橫衝直撞的人,能體現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養,懂禮貌,講文明的人嗎?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説是至關重要的。物質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卻衰退,與一個有“禮儀之邦”之稱的民族,與一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國家相容嗎? 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是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質的關鍵所在。在校期間,學校的`校長又為我們解讀傳統文化,學習傳統禮儀幾天的學習,我感到了傳統文化巨大的魅力和無盡的感召力,它感染着我們,盪漾着我們的靈魂 ,在二中這個充滿禮儀的校園裏,我要從小事做起,從撿起一片紙,從一聲主動問好,從認真寫好每一個字,每一次作業做起,我們作為21世紀的少年挽救中國傳統文化已刻不容緩。而實現中華傳統文化雄起的主力軍正是作為新一代青年的我們,更是作為擁有一腔愛國熱血的天之學子的我們,把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相結合進行新的文化創造。

《易經》中説:“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作為一箇中國人,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就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美德以危機感為基礎,寄託着以天下為己任的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從而匯聚成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長江與黃河,在世界的東方一路前行。

同學們,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承繼傳統美德弘揚傳統文化,我們義不容辭!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優秀演講稿9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xx。今天,我要演講的主題是:弘中化傳統文化,展名校學子風采。

浩瀚蒼穹,蔚藍天空,孕育了華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歷史與文明。“路漫漫其修遠矣,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激勵着多少中華兒女立志成才,報效祖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教誨激勵和成就了多少中華偉丈夫,民族大英雄。還有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壯舉,孫中山“天下為公”的胸懷,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信念,都讓我們回想起中華民族一段又一段蕩氣迴腸的歷史。從古代的四大發明到如今的“神八”飛天,中國人演繹了多少了不起的神話!

有詩云:

梁啟超先生早就説過: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作為祖國未來接班人的我們,肩上的'責任重大。因而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培養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是青年全面發展的需要。而中華傳統文化有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優良傳統,它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為世界的發展做出了寶貴的貢獻。因此我們有必要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讓其指引着我們大學生前進的方向。那麼作為大學生應該如何最大限度地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呢?

我們孝敬父母,用一杯淡淡清茶,一句貼心的問候,傳承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尊敬師長,文明禮貌,處處體現着我們禮儀之邦的風範;我們努力學習,“敬業樂羣、臻於至善”,不斷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信敏廉毅”素質的創業型人才。雖然我們現在能做的只是一些簡簡單單的平凡之事,但是我堅信,潤物細無聲,終有一天,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一定會深入人心。

我們是華夏兒女,炎黃子孫,是中華民族的新一代。黃河在我們的血脈中流淌,長城讓我們永遠剛強,“神舟”載人飛船使我們的天地無限寬廣。傳承了五千年的民族文化,正等待我們去發揚光大。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未來屬於我們,世界屬於我們,讓我們在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薰陶下,刻苦學習,頑強拼搏,時刻準備着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優秀演講稿10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六年級(1)班的樑xx,今天我所講故事的題目是《學習經典應從讀準字音開始》。

六年級上冊有篇課文叫《索溪峪的“野”》,大家還記得嗎?文中在描寫“山是野的”時有句話“……婷婷玉立,則好似‘窈窕淑女’”。我們當時在上這課時,常有同學説“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而只要有同學説“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有同學笑,同學們為什麼一聽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笑呢?想來大家一定是往歪裏想,不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了。通過上個學期的學習,我們知道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出自《詩經》中的《關雎》篇。原詩是這樣寫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聽老師説這首詩採用“比”“興”的寫法,主要意思是表現了一年輕男子對賢慧端莊,年輕貌美女子的思念之情。至於每個字,每句詩的意思,我就不説。坦誠講,按我現在的能力,也無法説清。《關雎》這首詩我們國中會學到,屆時我們一定要好好聽老師的講解喔。下面我就現學現賣試着給同學們講講“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句話。

要真正弄懂這句話的意思,我們先要從讀準這句話開始。我們原來都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實這句話正確讀法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意思是“姿態美好而又善良文雅的女子,是君子很好的配偶。‘窈窕淑女’是指‘姿態美好而又善良文雅的女子’,‘逑’是指‘配偶’,而‘好’就是‘很好、好’的意思。如果讀成‘好逑’,就變成‘喜好、愛好的配偶’了。那也就曲解了整首詩的意思。”

類似經典的誤讀還真不少,如我們曾把《論語》裏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中五個‘知’都讀‘zhī’,其實第五個‘知’應讀‘zhì’,它通‘智慧’的‘智’,是‘聰明、智慧’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説‘知道就説知道,不知道就説不知道,只有這樣的人才是聰明智慧的.’。如果讀成‘知’,整句就變成‘知道就説知道,不知道就説不知道,這樣的人是知道的。’這顯然誤讀經典。當然,這句話我聽到我們學校某個老師都讀錯了,這實在不該。類似古詩詞中這種漢字通假的我們還學過《示兒》中的‘家祭無忘告乃翁’中的‘無’通‘勿’,這裏的‘無’就讀‘勿’音。再如影視作品中我們常見官員宣讀皇帝聖旨的畫面,聖旨第一句話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那些演讀聖旨官員的演員們都讀成‘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不久前有古文專家説應讀成‘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類似經典誤讀的例子層出不窮,它等着你去發現,去糾正。

最後我再次強調,我們在學習經典時應從讀準字音開始,不要犯了“讀字讀半邊”“不懂裝懂”的錯誤。當我們不認字時,可查字典;不理解意思時可問老師或上網求教。大家一定要謹記先哲的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zhì’也!”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優秀演講稿1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近年來,隨着全球化的高速發展和人們對娛樂生活的需求的提升,“韓流”、“日流”作為一種文化現象迅速在中國崛起,其迅猛的來襲與滲透,不僅主導了我國影視業文化等的發展,也影響了人們的思維方式。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了“日飯”、“韓範”,成為了這種新興文化的追捧者和擁護者,而許多我們自己的文化瑰寶在逐漸湮滅,這些人卻絲毫不知。倘若這種文化潮流如此駕駛不斷擴大下去,遲早有一天,我們的娛樂文化中將再不見一絲自己的特色,人們的思維、行為方式將徹底改變。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優秀演講稿12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承繼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周易·大傳》中説:“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作為一箇中國人,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就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人定勝天、鋭意進取、浩然正氣、居安思危、愛國愛民等等,始終是我們民族脊樑們在不斷變化着的社會政治實踐中面對各種矛盾和危機,逐步積累起來的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自覺意識。這種自覺意識以危機感為基礎,寄託着以天下為己任的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從而匯聚成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長江與黃河,在世界的東方一路前行。同學們,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承繼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我們義不容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與同學講講。

一、愛國、氣節

列寧説:“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愛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説是集中地體現了中華民族氣節。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為維護祖國的榮譽和民族的尊嚴,在愛國和氣節方面為後人作出了榜樣。諸如卓有見識的林則徐,血染吳淞口的陳化成,維新被殺的譚嗣同,推翻帝制的孫中山,橫眉冷對的魯迅,抗日獻身的張自忠,以及無數為國捐軀的共產黨人都體現了這一民族愛國精神,他們是中華民族之魂。浩然正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歷久不衰執着追求的完美精神氣質。南宋文天祥的述志詩《正氣歌》以其浩然正氣與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邪氣”鬥,與元統治者的威脅利誘“邪氣”鬥,“留取丹心照汗青”。共產主義者李大釗“要為人間留正氣”,大義凜然犧牲在張作霖的屠刀下。著名詩人朱自清臨終前雖貧病交加,也以其浩然正氣餓死不領美國糧……“祖國再窮,我也要為她奮鬥,為她服務。”這是一切愛國科學家的心聲。國外科學家紛紛迴歸祖國,要為新中國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錢學森面對美國方面的關押、軟禁、監視,毫不動搖;華羅庚放棄在美國被重金聘用的工作;李四光謝絕英國老師讓他攻下博士學位再回國的勸告……以上種。種愛國、氣節的實例,滲透着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她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所在。然而在中華歷史上面對物質世界的誘惑及權勢的威迫,小則賣友求榮,大則賣國求貴也大有人在。這就要求我們時時刻刻都要以祖國和民族利益為重,愛國主義不可丟,民族氣節不可無。

二、奮發、立志

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要有奮發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決定了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在前進道路上的努力方向。“斫梓染絲,功在初化”説明一個人的成長與其少年時代有密切聯繫,歷史上少年大志者不乏其人。十九歲的周恩來所作《大江歌罷掉頭東》也體現了他改造舊中國的遠大志向。可謂少年壯志凌雲。

當個人、民族、國家處於逆境時更應奮發立志。司馬遷曾總結:“……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違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説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這些是發憤立志的最好例子。“卧薪嚐膽”的故事更顯現了從逆境中走出來的可貴精神。迭經優患的中華民族始終堅強地屹立於世界之林,“卧薪嚐膽”的志向,多難興邦的信念,堅韌不拔的精神起了多大的激勵作用啊!

有志者事竟成。但這志唯有以天下百姓,以國家民族為出發點、為歸屬,才符合傳統的民族精神,才能宏大高尚。奮發立志既要從大處着眼,更要從小處着手,從自我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在人生途中不斷地砥礪操行,完成大志。這就要求我們胸懷鴻鵠之志,中流擊水,奮發圖強。

三、改革、創新

中華民族雖遭受過外族的入侵和列強的蹂躪,但她卻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能保持自己民族立於不敗之地的偉大民族。原因很多,其中與中華民族跟隨時代潮流、勇於改革創新的傳統美德是分不開的。

被譽為“中國十一世紀改革家”的`王安石,面對北宋中期以來積貧積弱的現狀,大膽提出“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與中國封建社會儒家正統思想是何等的針鋒相對。王安石這種反對守舊,勇於進取的思想及大膽變法、勇往直前的精神,使他大大領先於時代,為後人推崇和尊敬。

中華民族同時又是一個善於不斷吸取其他民族、國家先進文化,勇於創新的一個民族。近代的林則徐從中國反侵略戰爭和國際交往的需要出發,組織翻譯整理成《四洲志》,成為我國近代第一部比較系統的世界地理書籍。策劃海防時也先着手調查西方情況,這對打破長期以來中國人對外部世界的封閉愚昧狀態,為中國人認識世界和學習西方長技,邁出了堅實一步。直至陳獨秀開創的新文化運動,學習西方“民主”和“科學”;都體現了中華民族改革、創新的優良傳統。歷史告訴我們,要提高中華民族的素質,既離不開生養、哺育我們的這塊黃土地,也離不開及時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先進文化。這就要求我們鋭意進取,敢於和善於改革創新。

四、勤學、好問

中華民族文化遺產極為豐富,這與古人的勤學是分不開的。錐刺股是先秦縱橫家蘇秦好學的故事。蘇秦為吸取廣博知識,夜以繼日發憤苦讀,當睏乏時,以錐子刺腿,用來振奮精神,堅持學習。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蘇軾的“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都説明勤學的道理。

讀書光好學還不夠,還需善疑好問。孔子從小入太廟“每事問”。他主張“疑思問”,“不恥下問”。荀子把“不知則問”和“不能則學”相提並論。王充更是“智能之上,不學不行,不問不知”。他們都把學和問聯在一起。不學不問怎能成為學問家,學貴在問,這樣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超越。

由此看來,勤學好問對我們中學生來説是尤為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中多思考,大膽質疑,逐步形成勤學好問的良好品德。

五。勤儉、廉正

勤儉、廉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漢唐時期的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的勤政、勤儉帶來了國力的強盛、經濟的繁榮,與前朝秦隋的窮奢極欲導致覆亡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古人云:“節儉樸素,人之美德;奢侈華麗,人之大惡”,表明中華民族對勤儉與奢侈鮮明的善惡態度。

不為金錢或物質所惑,不為權勢所動,終身保持廉潔、清正的節操,這就是廉正。明北京保衞戰中的于謙,“要留清白在人間”。他為人間留下了兩種清白,其一是為民族為國家不計個人安危的“清白”之心;其二是平時嚴於操守,廉正不苟的“清白”之風。由於北京保衞戰有功,他受到賞賜還加官進爵,但都被他堅決推辭,後遭讒陷抄家時卻是家徒四壁。于謙的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不僅贏得世人崇敬,於今天也深有啟迪。從他身上可以看到中華民族傳統的勤儉、廉正美德得到昇華。

作為優良的道德傳統,勤儉和廉正在今天更要發揚光大。這就要求我們從一點一滴中學會勤儉,培養廉正的美德。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優秀演講稿13

尊敬的領導,尊敬的老師,友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xx學校六(1)班的王xx,今日我演講的題目是《中國傳統文化——我們的根》。

我們的祖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族人民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相互融合。形成了現在的中華民族,共同製造了祖國的光輝歷史和絢爛文化。但隨着科技的飛速進展,文化溝通的頻繁,外來文化慢慢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但當我們在追求外來文化時,卻冷落了傳統文化。

華夏五千年絢爛的歷史和文明,孕育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愛國精神;孕育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創新理念;孕育了“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高尚氣節;孕育了“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社會美德……這些無不是前人心血與思想的結晶,無不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無不是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標誌。這些優秀的文化精神,成為連接各族人民精神的紐帶;成為興奮各族人民精神的力氣;成為中華民族延綿精神的支柱。

近年來,“洋節熱”現象層出不窮,而中國的傳統節日卻無人問津。端午節只剩下一顆粽子,中秋節只剩下一塊月餅,臘八節只有一碗稀飯……十二星座代替了“及笄”、“弱冠”……我們珍貴的精神文化遺產正在漸漸削減……

同學們,挽救中國傳統文化刻不容緩,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要在廣徵博採的基礎上,認真挖掘提煉傳統文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把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相互結合,有益的外來文化與本國文化相互結合,融入中國文化元素,打上中國文化烙印,形成中國現象,中國風格,使中國文化始立於世界文化進展的潮頭。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讓我們在瑰美“國寶”的薰陶下努力學習,為中國傳統文化和中華民族的傳承復興而奮鬥吧!

我的演講完畢,感謝大家。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優秀演講稿14

各位領導、老師們:

教師是人類社會進步和人類文明發展的傳播者和建設者,是學校工作的主體,是學生成長前進的領路人,身為教師擔負着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重大責任。所以,在當前中央號召加強文化建設的濃厚氛圍中,我們教師要靜下心來,多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要多學習《道德經》這樣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提高自身素質,爭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與傳播者。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優秀演講稿15

尊敬的老師們,友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近年來,隨着全球化的高速進展和人們對消遣生活的需求的提升,“韓流”、“日流”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快速在中國崛起,其迅猛的來襲與滲透,不僅主導了我國影視業文化等的進展,也影響了人們的思維方式。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了“日飯”、“韓範”,成為了這種新興文化的追捧者和擁護者,而很多我們自己的文化珍寶在漸漸湮滅,這些人卻絲毫不知。如果這種文化潮流如此駕駛不斷擴大下去,遲早有一天,我們的消遣文化中將再不見一絲自己的特色,人們的思維、行為方式將徹底轉變。

是什麼,導致外來文化順當侵襲,並且,從某種意義上來説,取代了傳統文化在主流社會中應有的地位?是因為它們“時尚”,它們“流行”,它們為人帶來“潮流青年”的標誌?還是因為在某些其擁護者的眼中,傳統文化太“俗套”,已經“過時”了,配不上他們追逐新風尚的匆忙步伐?追根究竟,使這些人對文化,尤其是對傳統文化的熟悉不到位,不理解繼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失去了對傳統文化的堅守。

然而,堅守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保留自身特色的基礎,是一個民族不被全球化的'洪流所沉沒、不被文化入侵所同化的根本,也是一個人不忘根的底線。現今世界,信息通訊如此發達,人們很簡單便可以對世界另一端的文化習俗瞭如指掌,因新奇感而為之痴迷,甚至將其作為自己所追求的文化宗旨,而遺忘自己本應代表的東西。不堅守傳統文化,在外來文化潮流的衝擊下,便等同於主動放棄了自己的文化屬性和宏大的文化寶藏,便等同於淪為世界文化融合中一顆隨波逐流、人云亦云的棋子。試想,假如身為一箇中國人卻毫不瞭解自己的文化,説外語,着洋裝,慶祝着洋節日,宣揚着他國精神,他談何對得起自己全身流淌的炎黃血脈?不堅守,只會在文化衝擊之成為一隻毫無方向的沒頭蒼蠅,到頭來成為文化溝通中可悲的犧牲品。只有堅守傳統文化,我們才能不忘本,才能活出民族特色,讓自己的文化珍寶閃耀出刺眼的光線。

同時,只有堅守傳統文化,才能將其源源不斷地傳承下去,讓我們的子孫後代感受到它的魅力。我國有五千年卷帙浩繁的傳統文化積累,千年前的金戈鐵馬,百年前的琴棋書畫,一亭一景一詩一韻中滿載的是祖先的才智,將我們星火相傳的文化繼承併發揚下去是每個中國人必需擔當的歷史使命。四大文明古國中,只有中國文化不曾間斷地流傳至今,正是因為每朝每代都有堅守傳統文化的人。宋元時期,北人南侵之際,中原人被迫大規模南遷,他們翻山越嶺,忍辱負重,四海為家,卻始終保持着自己的傳統。正是他們的堅守,給南方帶來了先進的文化,擴大了中華的版圖,也使中華文明沒有就此中斷。古人尚能如此,如若傳統文化斷在了我們手裏,我們不應當感到慚愧嗎?

堅守傳統文化,是民族的根本,更是每個國人的歷史使命。讓我們從身邊的微小處入手,熟悉傳統文化,理解傳統文化,繼承、堅守併發揚傳統文化。

標籤: 演講稿 弘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jjd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