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精品】傳統文化的作文集錦五篇

【精品】傳統文化的作文集錦五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傳統文化的作文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傳統文化的作文集錦五篇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1

其實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正是我們經常耳熟能詳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等,都是我們所熟知的節日。“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傳統文化中有很多優秀的東西,我們需要堅守的是傳統文化中那些優秀的富有民族精神的東西,物質文化如國畫、書法、碑刻,精神文化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堅守的。

然而,隨着社會的變革,一個嚴峻的現實是,我們很多傳統節日都被冷落了,誠然,聖誕節、復活節等“洋節”的到來帶給了我們新鮮活躍的西方文化,拓寬了我們的視野,豐富了我們的見聞,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如今的人們,尤其是年輕人,似乎對“洋節”過分偏愛從而忽視了我們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這個農業文明向城市文明、工業文明轉化的時代,傳統節日儀式上的淡化雖難以避免,但節日若是被人們淡忘,甚至尋覓不到一息對傳統節日的記憶,那將是危險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需要優秀傳統文化滋養,不尊重不善待傳統文化,難免逐漸喪失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在邁向現代化的進程中,如何堅守傳統文化,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重視的課題。

每一個佳節都寄託着華夏兒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願。在中國,每個傳統節日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寓意,每個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都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裏面所藴含的是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人類智慧的結晶。當下,只要我們記住傳統節日內涵,牢記傳統節日所藴含的深刻韻味,改變傳統節日的慶祝方式未嘗不可。

當然,堅守傳統文化內涵意在守住民族文化的深刻內涵,這並不意味着墨守陳規或固步自封,而應是呼應時代、順應發展要求、創新形式和突破。

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接班人,要做好這一點,首先要做好弘揚中華美德,這是有着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華美德這一方面我們都可以做到的。在學校了見到老師問好,有禮貌,於同學團結友善,學習生活上勤儉節約,在社會中,多為他人做好事,樂於助人,無私奉獻,默默無聞。我們只要想做,一定會做到的!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本身就要有一正確的觀念,從子身觀念意識上做到弘揚中華美德。

現在社會的現代化帶來了價值觀念的衝突。在這場衝突中要不要保持中華美德,關係到中華民族的前途問題。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就是要把傳統價值思想體系中德優秀精華髮揚光大,把它和現代化結合起來。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文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鬢繁的國際交往帶來了許多外來的價值觀念。“麥當勞文化”正在侵蝕着中國文化。對於西方文化,我們不是一概排斥,而是要加以選擇和改造,要丟起一切腐朽落後的,或者我國國情不符合的的價值觀念。弘揚中華美德就是要振奮民族精神,抵禦一切不健康的價值觀念的侵蝕,樹立健康的社會主義美德。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2

武,止戈為武;術,思通造化、隨通而行為術。武術,是我心靈的根,更是我中華文化的根。

小的時候,第一次接觸到武術,是在廣場上看到的表演。那個年輕的小夥子神氣地擺弄着手中的器械,空翻,360度轉體,旋子這樣高難度的動作信手拈來,令人眼花繚亂,心中不禁暗暗驚歎這個小夥子的功夫。自那起,我的心裏就埋下了一個女俠夢。對於武術,我也有了一些神祕的想象與嚮往。

再長大一點,我極其挑食,小小的個子老是不見長,父母常常為我的身體狀況擔憂。偶然,父母聽説練習武術可以強身健體,便抱着試一試的態度將我送去習武。

武術教練第一天就告訴我,習武,不是為了日後打架鬥毆,而是為了強身健體,磨練意志,絕不可半途而廢。我點點頭,眼裏卻只有師兄師姐那一個個標準的動作,一段段漂亮的拳法和一套套一氣呵成的套路。那時的我,從沒想過那標準的動作背後,要付出那麼多的汗水。

練習武術最重要的是基礎,只有基礎紮實了,動作到位了,連起來的套路才會優美靈動。但是起步總是困難的,毫無基礎的我更是吃力,總是無法兼顧手上與腳上的動作,不是馬步沒蹲夠,就是弓步出拳出錯了。看着身邊的師兄師姐,甚至是比我年齡小的小朋友做出來的動作都比我標準,我的心裏總是有着淡淡的憂傷和沮喪。再加上我在家中就很懶散,不愛運動,以前也從來沒有過每天長達兩個半小時的訓練,身體肌肉出現了痠痛的反應。連着去了幾天之後,心中便打起了退堂鼓,想要放棄。

父親對於我的想法沒有多説什麼,只是讓我自己去跟教練説。

我拖着步子走到教練身邊,正在回憶自己之前措好的辭,教練就先開口説話了。你看,師兄師姐們練得多好啊。恩。我悶悶地答道。他們啊,都是你這樣過來的,你也可以的。他的目光依舊停留在刻苦練習的師兄師姐身上。我很驚訝,一想到自己日後也可以成為那樣厲害的人,變得那樣耀眼,就抑制不住的激動,想要放棄的念頭也被拋到腦後。現在想來,教練那時恐怕早已看穿了我的想法,卻未點破,只是言語之間告訴我,不要放棄,堅持下去會有所收穫的。

後來,度過了艱難而漫長的起步期,基礎打的紮實了,教練開始教我入門的套路。那個時候,我的動作規範了很多,學起來也很快,偶爾還能得到教練的表揚。儘管每次回家,身上的衣服都像水洗了一樣,但是我卻再也沒有過想要放棄的念頭,甚至還會為我每天取得的小小進步而高興。

兩年之後,我已經可以去參加比賽了。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到團體賽,一次比賽大約有七八分鐘,既有最基礎的動作,也有些有點小難度的動作,但對於我們最大的難題是,如果做的整齊和連續七八分鐘高強度的過程。為此,我們進行了集訓。集訓的確可以大大提高我們的整齊度,但無疑過程是艱辛的。我在那時有一次感受到了剛入門時的痛苦。但與剛入門時不同的是,我沒有想要放棄。因為,我想要變得更好,而堅持,是可以讓我變得更好的捷徑。

比賽前夕,我們都甚是緊張,教練把我們集中在一起,他説:那麼艱苦的集訓你們都堅持下來了,還有什麼好怕的呢?只要堅持下去,你們就贏了。那番話,對我來説,無疑是最好的鼓勵,刻在我心中很久很久。

最後,因為上學住校的緣故,武術也被慢慢擱置了。即使武術套路我會慢慢遺忘,但武術精神我永遠也不會忘懷。

武術,它承載着堅持二字的含義,更承載着我中華文化之魂,是我中華文化的根!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3

舞獅是中國民俗傳統。每逢喜慶節日,人們都喜歡敲鑼打鼓,舞獅助興。

中國社會歷來以農為本,配合節氣變更與農事生活,各種節日活迎神喜典也應運而生。隨着人們對獅子的喜愛,就不滿足於立門墩、房檐、石欄、印章、年畫上靜止的獅子藝術形象,他們要讓獅子活起來。於是人們便創作了模擬獅子行為的舞蹈,再加以改進和發展成為了中華民族的一門獨特藝術。

我的家鄉浙江在喜慶日子裏就會有舞獅的表演。我看見過舞獅的隊伍。獅頭又大又圓,眼睛炯炯有神,看起來很威武。臉上塗着金色的顏料,嘴巴一張一合,舞獅的人能從嘴裏看到外面的情況。獅子動起來樣子很活潑。真有趣!

我希望人們能把中國的傳統文化都發揚光大。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4

傳統文化躲在北京冰糖葫蘆的核裏,晶瑩剔透的紅糖裹着一顆赤子之心,微酸的山楂又藏了多少心酸無奈?傳統文化這四個被世人反覆提及卻仍未被豎立的字,在五千年的風霜中不斷疊加出新的價值,像一棵根系發達的大樹,時時不忘吐出新芽。在眾多文化爭奇鬥豔的當代,佔有一席之地,保有包容之心實屬不易。安塞的腰鼓鏗鏘有力,塞北的秦腔源遠流長。歎如今,鼓聲不斷,空留餘響,山野之間,一方孤腔世殊時異,不變的卻是那一份信仰,情隨事遷,情懷永駐心間,繁華盡處,盡是那一泓源頭之水。

但現在傳統文化在某些人那裏是不受待見的:一提到傳統武術就是花拳繡腿,實在不堪一擊,一提到傳統中醫就是騙子橫行,不及西醫療效快。他們認為傳統文化一無是處,但錢鍾書説過,反傳統正是傳統的證明,毫無價值的東西是不值得別人關注的,又何來的“反”?“反”的越厲害,越是證明了傳統文化的深厚生命力。而且不管怎麼“反”也難以撼動傳統文化的根基,傳統文化在幾千年的時間裏已經流淌在中華文化的血液之中,生生不息。

不可否認,傳統文化中確有糟粕,比如説裹小腳,童養媳,女子守寡等等。面對這些糟糕,我們要從歷史的眼光來看待,正如陳寅恪所提倡的“以同情之眼光看待歷史”。不可一味的從今天的評價標準來要求古人,而要考慮到古人所處的歷史環境。當然這並非是説我們要接受和鼓勵這些糟粕,而是説我們要考慮到其文化歷史因素,在價值立場上,反對糟粕是肯定的,更多的,我們要看到傳統文化優秀的,精華的部分,學習它,吸收它,發揚它。

在世界的“軸心時代”,中國處於春秋戰國,百家爭鳴,這些思想影響着華夏的民族性格,“及所不欲,勿施於人”,就單單這句不知温潤了多少謙謙君子。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説,以無窮的魅力展現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就一部《紅樓夢》,讓多少人迷醉,窮盡畢生精力去研究。傳統文化是民族認同的根本所在,是華夏民族得以構建的根基。十九世紀的德國正在形成統一的民族國家,它就以傳統入手,構建民族認同,以格林童話為中心,鑄造德意志民族精神。如果丟掉了傳統,國將不國,我們不承認一個共同的過去,又何以成為一個民族呢?而共同的過去由何證明呢?就是傳統文化。對於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可和發展,是一個民族團結的根本、自信的來源。而且事實上,中國的傳統文化並非是空穴來風是有着歷史的悠久積澱,五千年不是一個數字,是一個個振奮人心的歷史故事,是一卷卷記錄着古人智慧的書籍,是一種種流露着真善美的民族精神。

那傳統與現代應該如何把握呢?現在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憑空而生,而是在傳統的肥沃土壤上生髮出來的一棵參天大樹,是在過去的脈絡中走出來的一種歷史走向。在過去有段時間,中國人盲目學習西方,照搬西方的模式,但歷史證明這是錯誤的發展道路。中國有着悠久的傳統,有着自身的國情、發展需要和傳統結合,符合中國國情。更是提出了文化自信,不斷探索建立在傳統之上的發展道路,譬如一帶一路的實施,重回絲綢之路,並加以新時代“新”的詮釋,展示“多元”“開放”“合作”的大國姿態。

新時代有着新時代的特點,傳統將何去何從?我們需要擔起相應的責任來。白先勇先生將《牡丹亭》改編成青春版《牡丹亭》,讓《牡丹亭》煥發出了全新的活力,正是當代藝術家的歷史擔當。學校因地制宜,把農民畫、剪紙等傳統民間藝術納入校本的課程,這是當代教育學者的歷史擔當。央視推出《百家講壇》,《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讓無數百姓走進傳統文化的學術殿堂,這是當代媒體的歷史擔當。這是對於優秀傳統文化應有的態度,讓其在新時代具有“新”的詮釋,是給傳統文化,也是給我們自己最好的禮物。而我們青少年,能給自己怎樣的傳統文化“新”禮物呢?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5

有多少文化隨着時間的流逝逐漸淡出我們的視線,有多少事多少人在歲月長河中慢慢流逝,有多少不能忘的忘記從此陌路。

有多少絕跡的燦爛需要我們去追尋,有多少種文化迫切需要我們關愛,挽留。

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追溯這些歷史沉澱積累下的傳統文化有些鮮為人知的滅絕。

我們所熟知的傳統太少,文化需要我們傳承,我們不能眼睜睜看着這些先輩們創造的文明就這樣從我們的.視線裏消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的成立無疑是對中國文化源自傳統的珍惜,但是我華夏地大物博,傳統文化少説也有幾萬,甚至幾十萬種,真正能留給後人的有多少?

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高科技逐漸替代了傳統工藝,這些祖先留下的寶貴遺產正處於頻臨滅絕的邊緣,作為華夏的傳人我們該積極響應號召,努力繼承祖先文化。

剪花樣藝人在舊社會被稱為“賣花婆”的剪紙藝人,從事剪紙藝術在漫長的歲月中,為剪紙藝術傾注了無數心血,為了滿足玉環人民的需求,剪出了成千上萬的刺繡花樣,散遍每個角落,美化了人們的生活,給人們以美的享受,這就是獻給人民的寶貴財富,郭沫若先生讚美民間剪紙“美在人間永不朽”,用這句話來讚美剪花樣藝人,我想並不為過吧!

中國的剪紙起源於西漢。當時人們用麻纖維造紙,傳説漢武帝的寵妃李氏去世後,武帝思念不已,請術士用麻紙剪了李妃的影像,這大概是最早的剪紙。公元105年,蔡倫改進和推廣前人的經驗開始大量造紙,這種鏤花形式因找到了更易普及的材料從而誕生了剪紙藝術。

剪紙到南北朝時期已相當精熟,在明、清以後廣為流傳,遍及大江南北。特別是在農村,人們以剪紙來表達吉祥如意的心願。在春節、結婚時,便把各種寓意祥瑞的剪紙貼在窗格上,營造出喜慶祥和的氣氛。有的地方,剪紙還曾是每個女孩所必須掌握的手工藝術,是人們用來品評新娘的一個標準。古老的剪紙以剪刀絞出為主要手法,趣味渾樸天然,後來剪紙藝人為了省工,一刀多張,改為刻刀雕刻為主,風格轉為精巧。作品取材於生活周圍的風土人情,藴含着濃郁的鄉土氣息。

傳統的窗花所表現的內容,主要有戲曲人物,翎花花卉、草蟲魚獸,以及一些吉詳諧音的物象,洋溢着歡快,健康和熱愛生活的情感,深為羣眾所喜聞樂見。

剪紙藝術,相傳已有近二百年的歷史了。藝術家們繼承和吸收了木板水印窗花,天津楊柳青木板年畫和刀刻刺繡化樣等民間傳統藝術形式,創造出來的一個藝術品種,經過不斷推陳出新,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剪紙藝術,深深地紮根在勞動人民之中。它的作者多是不知名的農民,他們自畫、自刻、自染,農忙務農,農閒刻窗花,通過他們靈巧的雙手,把廣大農民羣眾的樸實情感,美好的願望和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傾注在自己的藝術品上,反映了作者與羣眾的密切聯繫,使剪紙藝術獲得了永不衰竭的藝術生命。在漫長的年月裏,經過無數不知名的農民作者的千錘百煉,創造了大量日臻完美的優秀作品,培養了許多傑出的民間藝術家。剪紙藝術突出地表現在以“陰刻”為主和“色彩點染”上。它的構圖樸實、飽滿,造型生動、優美,色彩對比強烈,作品貼在紙窗上,透過户外的陽光照射,豔麗奪目,表現出一種特有的藝術效果。

傳統文化,形成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發展歷史當中,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優秀的傳統文化,就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然而,人類進入21世紀以後,工業與商業的全球化正逐漸改變着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行為方式,消解着傳統文化的精髓,傳統文化瀕臨消失。

標籤: 集錦 五篇 精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k459q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