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傳承傳統文化的演講稿4篇

傳承傳統文化的演講稿4篇

演講稿是在一定的場合,面對一定的聽眾,演講人圍繞着主題講話的文稿。在充滿活力,日益開放的今天,用到演講稿的地方越來越多,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演講稿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承傳統文化的演講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承傳統文化的演講稿4篇

傳承傳統文化的演講稿1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伴隨着濃濃的春意, 沐浴着和煦的春風,我們即將走進四月。唐朝大詩人杜牧曾經寫過這樣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詩中提到了我國一個很重要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每年的4月5日就是清明節,清明,既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每年一到清明節,晚輩們都會在長輩的帶領下,為先祖掃墓,紀念先祖。

此時此刻,當我們聚集在鮮豔的國旗下,是否想到:這面代表着共和國的五星紅旗,是千千萬萬革命先烈灑盡熱血、獻出生命染紅的呢?我相信大家的心中一定感慨萬千!一幅幅英雄的畫卷展現在我們眼前,無數英烈用他們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壯烈的愛國樂章。我們緬懷先烈,並不僅僅是為烈士生命的消失而悲歎,更是被他們那偉大的生命價值所震撼!

今天,我們擁有舒適的生活條件與優越的學習環境。花園般的校園,寬敞而明亮的教室,先進的教學設備,還有循循善誘,無私奉獻的老師……要知道這一切都是來之不易的!我們新世紀的少年兒童,該用怎樣的行動來緬懷先烈呢?其實新的世紀早已給清明節注入了新的內涵,清明節不單單是掃掃墓,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活動來傳承感恩的精神,學會在生的世界感謝我們的父母以及所有愛我們的人。同學們,就讓我們行動起來,在家庭做孝敬父母、關懷他人的美德少年,在學校做團結友愛、創新進取的好同學;在社區做講究文明、保護環境的好公民,以實際行動把這種文化傳統、感恩精神發揚光大!

傳承傳統文化的演講稿2

同學們是否知道世界上收錄漢字最多的詞典是什麼?它不是中國的《漢語大詞典》,而是韓國編纂的《韓漢大辭典》,它裏面所收的詞條和詞彙量均比《漢語大詞典》多。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的那場官司——中國和韓國因端午節的文化產權而產生的爭執。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令人費解的事情呢?歸根到底,這是一種對民族傳統文化的態度。

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積澱了眾多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文化經典,湧現出了難以計數的為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優秀人物。走進經典之中,我們會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咀嚼《論語》,我們懂得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學習之道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學態度;我們學會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真智慧;我們知道了“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的惜時如金,我們還理解了“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敢與執著。

走進《史記》,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自黃帝到漢武帝3000多年的成長畫卷,我們更感受到了司馬遷身殘志堅終成鉅著的`頑強與不屈。

吟詠李白,我們驚歎“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的奇特想象,佩服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豪邁情懷。誦讀杜甫,我們感動於他身處貧困卻思索着“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博大胸襟。

泛舟赤壁,我們不僅領略到“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的壯美景觀,更感受到蘇子身處逆境卻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欣賞《竇娥冤》,我們不僅瞭解了封建社會下層勞動人民的悲慘命運,而且感受到了作者關漢卿揭露黑暗的勇敢與犀利。

閲讀《三國》《水滸》,我們感受着戰爭的慘烈和忠義的價值。賞析《紅樓》,我們在驚歎賈家的奢華糜爛的同時有流連於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和敏鋭的洞察力。

同學們,中華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國的經典著作浩如煙海。走進其中,你能找到道德的榜樣,清楚什麼是正確,什麼是錯誤;走進其中,你能領略學習的樂趣,明白什麼是忘我,什麼是充實。在經典中,你能感悟到做人的道理,生活的藝術,文學的境界。

同學們,想想你自己,面對愈來愈那學的學業知識,你是否想到了孔子的執著?面對與同學的摩擦,你是否選擇了楚莊王的寬容?面對人生的不幸,你是否想到了司馬遷的頑強?在個人愛憎和集體利益發生衝突時,你是否明白了蘇武不因家亡而投降匈奴?

走進經典吧!走進經典,你就能更快的完善你自己,走進經典,你就能為弘揚中華文化盡一份力。讓我們行動起來,走進經典,傳承文化,弘揚傳統,完善自我。

傳承傳統文化的演講稿3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我為大家演講的主題是:傳承文化,誦讀經典。

同學們,你們是否從“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感受過李白的豪放;你門是否從“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中讀出了白居易的執著;你們又是否從“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感受到張若虛對人生的探詢。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明給我們留下了巨大的精神寶典,誦讀中華經典詩文可以加深我們對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在誦讀中親近中華經典,在親近中接受中國文化,在熱愛中弘揚中華文明。

常言道:“經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讀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誦讀經典詩文,積累精美的詩詞句段,進而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大家可以充分利用早晚讀的時間,本着“用心誦,慢慢讀,字字清”的原則,大聲地朗誦經典,讓自己在朗朗書聲中積累經典名言,陶冶情操。同時,大家還要做一個有心人,平時在閲讀時遇到的名言經典,可以及時地記錄在專門的本子上,有時間就可以拿出來認真地誦讀,這樣既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也可以為我們寫作文提供積累豐厚的素材和深邃的思想源泉,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誦讀經典的目的在於啟迪同學們心智,培養大家良好的思想品質,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並懂得愛國、愛家、愛父母的人生道理。經過一階段的誦讀,雖“滿腹經綸”但只能悶在肚裏,或“紙上空談”,誦讀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因此,我們必須要學以致用,用經典來指導自己的言行,從“幼不學,老何為”的教誨中瞭解時間的重要性,勤學需趁早;在“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吶喊中明白生命的價值……其實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我們要能在經典誦讀中真正理解為人處事的道理,昇華自己的思想。

“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同學們,讓我們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為友,用最高亢的聲音誦讀經典,用最昂揚的激情書寫青春,用最執著的信念成長為中華文明的傳承者。

傳承傳統文化的演講稿4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近年來,我們有幸接受越來越多的感恩教育,這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份。要進行道德教育就無法離開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

中華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和諧,要和諧就要順應自然,尊重自然,而不是去破壞自然,去“人定勝天”。我們把天地比作父母,感恩大自然賦予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感恩大自然賦予了與人類生生不息、和諧相處的萬物。有了這份感恩之心,我們就會讚美天地、讚美萬物,懂得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是我們人類長久生存的金鑰匙。1988年,75位諾貝尓獎得主在巴黎發表聯合宣言:21世紀的人類要生存,必須從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孔老夫子那裏汲取智慧;二十世紀70年代,英國大哲學家湯恩比教授説:要解決21世紀的人類問題,只有孔、孟學説。這些世界頂尖級的人物,懂得我們中華先祖留下的文化是安身立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與大道,而我們更應感念祖恩,以中華文化之精神,重視我們的地球,重視我們的家園。

念及恩情,大莫過於父母的生養之恩。“大愛無疆”、“大道至簡”、“大恩不言謝”;要真知和踐行感恩,莫過於孝。如果説一個人對自己的父母都不能盡孝,那麼很難相信他能對別人真誠。沒有真誠就談不上信用。孔子説“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就是告訴人們要從真誠開始,自立於社會,成就於和諧,踐行人性向善、擇善固執、止於至善。孝,要有一體的觀念,懂得孝就是要懂得感恩,把一體的觀念落實到生活、言行中就是孝道。我們從對父母開始盡孝心,然後推廣開來,對兄弟姐妹、對所有的親人也有這樣的愛心;對老師同學、對領導同事、對社會大眾,不管到哪裏,都用這種愛心對待所有的人。宇宙萬物與我一體,愛別人就是愛自己。孝是感恩,孝是仁愛。真正懂得孝的道理,懂得感恩的情懷,就懂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孝的延續,不僅愛現在的大眾,還要愛未來的大眾。我們要關照未來,不能因為眼前的享受而把子孫未來的資源糟蹋了。如果為了眼前暫時的利益,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大自然的資源被破壞,將來吞嚥這些苦果的必然是我們的子孫後代。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要長久發展,就要對自然有恭敬心、感恩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心存感恩的心,感恩自然,感恩父母、親人,感恩社會。孔子的門人曾參説:“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何謂“忠恕”?盡已之為忠,就是要竭盡自己之力認真對待每一件事,善待同學、同事、親朋好友;“恕”寓意“如心”,就是推己及人,將心比心。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了“忠恕”之心,就能認真對待工作,處理好各種關係,就能夠“團結幹事”。如此,我們才能更好地自立於社會,成就於和諧。

標籤: 演講稿 傳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kwmlp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