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精選】傳統文化作文錦集10篇

【精選】傳統文化作文錦集10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傳統文化作文錦集10篇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近日,在微博上流行一系列塗鴉畫,杜甫成了主人公。畫面上的他時而手持狙擊槍,時而揮刀切瓜,時而身騎白馬,時而腳踏摩托,被網友戲稱為“杜甫很忙”。該系列的原型是人教版語文必修課本中《登高》那首詩的配圖,由已故的人物畫大師蔣兆和先生繪製。圖中的杜甫端坐在一塊巖石上,瘦削的面龐微微上揚,帽子的繫帶隨風朝後飄揚。 而在網友的筆下,杜甫已經變身肌肉男、神龍鬥士、傑克船長……且不去説這種現象的初衷究竟是為了什麼,但這種行為給我們的印象就是在糟蹋中國的文化,就好像孫子在笑爺爺的滄桑是一種滑稽。

四書五經、經史子集、唐詩宋詞、話本戲劇,這些傳統文化培育和塑造了一代代中國人的精神人格。建設文化強國,理應汲取傳統文化養分,弘揚傳統文化固有的精神價值,形成新的文化傳統。因此,建設文化強國應與傳統握手言和。這意味着,必須破除以往對待傳統文化那種非精華即糟粕的二元對立思維,與傳統和諧共處。且不説精華或糟粕是相對而言的,站在文化傳承發展的立場,我們也應對傳統文化持温和與善待的態度。

錢穆先生曾説,對本國以往歷史須有“一種温情與敬意”,如此“國家乃再有向前發展之希望”。一個國家的歷史與文化,乃這個國家獨有的精神遺產,不尊重不善待傳統,難免逐漸喪失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更談不上文化發展、文化強國。進而言之,尊重傳統文化,加強傳統文化教育,保護歷史文化遺產,都是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題中應有之義。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潮州,是我的家鄉,在這個人才輩出、美麗富饒的地方,有一種獨一無二的傳統文化,那,就是潮州的功夫茶。潮州功夫茶,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評品質量為一體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是一種在潮州抬頭不見低頭見、十分平常的民俗。

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我就嘗過功夫茶了。宋代詩人蘇轍曾經有一句詩:“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意思是説:功夫茶的茶品質非常好,達到了天下的至高點了,侍弄這樣的好茶,身體從不知疲倦。在潮州,不論嘉會盛宴,或是閒處逸居,乃到豆棚瓜下,擔側攤前,只要是有空閒時間,潮州人就會端上茶几,擺上已洗好的茶壺、茶杯,抓一把潮州功夫茶葉,往茶壺裏衝熱騰騰的白開水,水滿壺口為止,再颳去壺口的泡沫,再把壺中的水倒掉,然後再衝一次,蓋上蓋子,不一會兒,功夫茶的清香味就會開始四溢出來。這時的潮州人就會拿起“壺耳”,把壺中的工夫茶倒入幾個小小的茶杯中。經過再三禮讓,端起杯,一聞其香,二觀其色,三再慢斟細呷。色香入腦,不由讓人精神抖擻,有時細細斟呷還能品嚐出人生先清苦後甘潤的韻味來。真可謂是“優哉遊哉”啊!

綜觀各地的名茶,其中,潮州工夫茶為最為精緻、最為著名,為什麼呢?因為各地的飲茶方法有很多不足之處,而這些不足,一般都能在潮州工夫茶藝中得到補償。潮州人飲工夫茶時,真可謂是“乘熱連飲”:一系列的燙罐淋杯、罐外追熱、高衝低斟的程式,能有效地減少泡、斟過程中熱量的散失;而別處的工夫茶雖然也散發出清香,但是,先一口、後一口的冷熱不均,使品嚐者感到十分反感,而潮州的工夫茶卻恰恰相反,它“乘熱連飲”的特點使品嚐者回味無窮。

其實有時候,工夫茶不是專為解渴的。它是一種合乎道德、科學和藝術的真善美的高級享受。工夫茶座洋溢着祥和的氣氛,共飲的人相敬相愛。茶具雅潔,衝沏精美,詩情畫意,開通思路,可以説是人間極樂。功夫茶既是可登大雅之堂的飲茶藝術,雅中有俗,俗中有雅,雅俗共賞,大雅而大俗,這正是它的魅力與生命力之所在。人們從它身上既可尋求理趣,更可得到愉悦與怡樂。

潮州工夫茶,是“潮人習尚風雅,舉措高超”的象徵。如果説,“和與思”是功夫茶的總體精神的話,那麼,“精”字,就是功夫茶的本色,而“潔”字,便是功夫茶的靈魂。關於潮州的工夫茶,是永遠也説不完的,因為,有潮州人的地方,便有潮州功夫茶的影子……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外來文化越來越氾濫,而一直讓我們引以為傲的傳統文化,卻離我們越來越遠。

  ——題記

時至今日,有誰還在重視漸漸被國人漠視以至於遺忘的傳統文化?

柯南·道爾在《湯姆·史密斯的告白》一書中曾經説過:未來的世界第一強國是中國。這個有着五千年文化底藴的國家,終會重返萬國之首,即使在歷史最近的幾百年裏犯下了一些過錯——

但連民族文化都漠視、不懂珍惜的中國人,知道怎樣才能強國?

看一看現在的國產動漫,動不動就是阿爾託、羅傑、米拉之類的稀奇古怪的名字,給主人公取箇中文名字就不行?這都是對本民族文化不自信、盲目崇尚外國文化導致的直接後果。中國人還冠冕堂皇的稱之為山寨文化,沒文化!

打開電視,三個大字映入眼簾《高鐵俠》,這部號稱3d動畫的原創,其內容基本與日本35年前的動畫片《鐵膽火車俠》一模一樣,細心的網友還在裏面的火車線路圖上找出了日本鐵路網的影子,要剽竊也要注意把日本地圖換成公雞形的嗎!我們也有極具中國風情、民族特色的動畫《葫蘆娃》,我們也有具有中國水墨畫風格的動畫《小蝌蚪找媽媽》啊!我憤然關閉電視,走向大街。

走在繁華的大街上,仍然看不到一點傳統文化的影子,西餐廳和時裝店倒不少。前面出現了一家“現代永和”中式餐廳,可是冷冷清清,無廣告、無優惠、無人氣。菜式嗎,雞蛋、油條、大餅、豆漿,要不就是餛飩麪。再看隔了不幾步的一家“肯德基”餐廳,那可是天壤之別,人流熙熙攘攘,買漢堡的中國人排成了長隊,孩子們在裏面邊吃邊玩。在國外,“肯德基”只不過是家快餐廳,方便快節奏生活的人們就餐,但一登陸中國大陸,立馬鹹魚翻身,成了時尚、品味生活的代名詞。讓國人“營養好滋味”“肯德基”在國外是junkfood(垃圾食品)。“肯德基”的紅紅火火與“現代永和”的蕭條冷落的落差,讓作為中國人的我,無地自容。

中國怎麼了?傳統文化怎麼了?我們的品味怎麼了?

打開電腦,走上信息高速公路,依然見不到國學的影子,滿眼是日益氾濫、自以為是的網絡文化——火星文,非主流、仿日、哈韓,“神馬都是浮雲”“坑呀”——有人説這是酷、這是時尚、這是新潮,我説這是諷刺、這是庸俗、這是淺薄!

外來文化、網絡文化,氾濫蔓延,讓我們離傳統文化越來越遠。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中國的傳統文化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在這裏我們可以認識古代大思想家,瞭解古代神話故事,欣賞古代建築……,我最喜歡的有:中國剪紙、中國戲曲、中國皮影等等。

中國的剪紙文化非常有趣、好玩。我們可以剪出花鳥魚蟲、梅蘭竹菊。我見過剪出的花鳥魚蟲惟妙惟肖,十分逼真。我還見過剪出的梅蘭竹菊,看着這些花花草草感覺就能聞到花香。

中國的戲曲博大精深、歷史悠久。我都聽過的戲曲有:豫劇、京劇、黃梅戲、崑曲等等。我剛剛聽到這些戲曲的時候我不知道他們在唱些什麼,後來媽媽説:那戲曲裏都在講述一個個感天動地的故事,讓我學到了很多道理。

中國的皮影戲就更美了。我看過武松打虎、美猴王、三打白骨精。這些皮影戲做工精良、惟妙惟肖,一根根絲線牽着皮影的手腳一上一下,特別好看、好玩。

這就是中國美麗的傳統文化,我歡迎五洲四海的遊客常來中國玩,我們也要保護和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

【篇四:保護中國傳統節日】

如今相對開放的國際環境,使得各種地域文化交匯融合,過各種洋節日的中國人也越來越多,這使得中國的傳統節日漸漸地不被重視。現今保護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人肩負着的使命。

中國的傳統和文明需要傳承。這些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生存和發展的產物。現在的中國人,未來的中國人,若是無法瞭解自己的祖先和民族的發展,輕視這些傳統和文明,那麼這樣的中國人也就失去了屬於自己的特色。

中國的傳統節日和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形成的品性的緊密聯繫,也使得中國的傳統節日不容被西化。中秋節寄託了遊子對家的思念;端午節展現了耕作的勞動人民對豐收的喜悦;清明節表達了親人對逝去者的哀思;新年則體現了人民嚮往和平快樂生活的樸素願望。這些節日背後所存在的意義,是任何一個洋節日無法替代的。

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提倡保護重視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端午從原來沒有節假日變成了休假一天,電視媒體也日益加大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宣傳,提高人們的瞭解和重視程度。

在這個受到外來文化強烈衝擊的21世紀,我們太多地關注於西方萬聖節的南瓜;情人節的玫瑰;聖誕節的白鬍子老人。從而忽略了新年的“福”字,端午的艾草,中秋的月餅,對於我們每一箇中國人來説這都是一種本土文化的丟失,沒有了這些文化和傳統,我們也將丟失自己的信仰,失去自己的特色。

身處於現今社會的我們依然要懂得不崇洋媚外的道理。外國的傳統和特色往往不適合擁有古老歷史的中國。就像君主立憲制不適用於中國;刀叉無法成為中國人吃飯的主要工具;直接的説話方式無法改變中國人的婉轉一樣,洋節日也不應該成為中國人的節日。

一個民族的傳統節日,是歷史文化在千百年里長期積澱和凝聚之後又經後人總結和實踐而成的,從種種節日風俗裏,後世的人們可以清晰地體驗到先民生活的歷史文化圖景。當承載着民族傳統文化的節日不再受重視,節日的文化內涵漸漸被遺忘,中國“文明古國”的盛譽也將不復存在。

我們需要加強對傳統節日的宣傳與弘揚,從自身做起,保護中國的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回家,一個普普通通的詞語,卻寄託了無數遊子的期望。那是倦鳥歸巢的踏實、迷途知返的慶幸、重新擁有的喜悦。隨着國家的發展文化的復興,那些漸漸被遺忘的傳統文化也正在回家的路上。

我們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留下了無數的文化瑰寶,比如唐詩和宋詞。它們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耀眼的珍珠。

詩詞是充滿情味的。“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透過詩詞,我彷彿看見唐玄宗和楊貴妃那悽美哀婉的愛情;“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透過詩詞,我彷彿聽見李後主那道不完的亡國恨抒不盡的歌聲;“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透過詩詞,我彷彿感受到了蘇東坡那寵辱不驚、勝敗兩忘、曠達瀟灑的境界。

詩詞是充滿力量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透過詩詞,我彷彿看見李太白站在太行山的頂峯上抒發青雲之志;“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透過詩詞,我彷彿看見岳飛在戰場上率領岳家軍勇往直前,為了直搗黃龍,迎回二帝而重創敵軍;“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透過詩詞,我彷彿看見奄奄一息的陸游在病榻上竭盡全力囑咐他的孩子們不要忘記報捷。

詩詞是充滿情懷的。“家田輸税盡,拾此充飢腸。”,透過詩詞,我感受到了白居易對唐朝苛捐雜税的不滿與對廣大勞苦人民的同情;“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透過詩詞,我感受到了杜甫願意犧牲自我,而讓天下寒士住到大廈中的精神,通過自己的現狀推己及人,表達了他對有志之士的關心;“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透過詩詞,我感受到了林升對南宋貴族奢侈糜爛生活的不滿,更感受到了他對國家的那份赤誠與熱愛。

詩詞是古老的,也是現代的。它既有古老文化的芬芳,也有現代文化的律動。詩詞是經典的`,更是未來的。它既承載着古人的智慧與情思,又藴含着文化復興所必須的力量與情懷。

多背些詩詞吧,讓那優秀的傳統文化早日回家。

傳統文化作文 篇6

五一期間我和幾個小夥伴去紅巖博物館參觀,可是博物館裏的人寥寥無幾,我感到很詫異,心裏充滿了無數的疑問:“為什麼被列為重慶市重點保護的非物質文化卻無人問津?人們卻忙什麼去了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回來路過步行街看到男女老少,人山人海,高場叫賣,熱鬧非凡。我心想:原來這裏人氣才旺啊!這是什麼原因呢?

我滿腹狐疑地回到家裏向媽媽討答案,可是媽媽神色凝重的回答卻讓我驚住了,她説:“是啊!現在的人們只顧着娛樂,歷史傳統文化都快無人問津了,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社會現象啊!”

娛樂節目通俗易懂,素材來源於生活,融入了許多虛構的成分,經過了藝術加工。使我們更願意花時間去看。人們在繁忙的工作後,看過娛樂節目放鬆身心,減輕疲勞。然而它的檔次不高,生命力不強,比如説網絡歌曲可能一夜走紅,影視明星可能一曲成名,可是過了幾天就消聲匿跡了。然而傳統文化就與之有天壤之別,它強過歷史的考驗和見證成為了經典,為世人所傳頌。

現在傳統文化在我們的心中逐漸的淡漠了。比如説重慶作為一座抗戰名城,歷史上的陪都。紅巖博物館裏記錄下了山城重慶在抗戰中的一點一滴,渣滓洞、白公館、歌樂山烈士陵園等紅巖基地。見證了革命先烈當年的拋頭顱、灑熱血、不怕犧牲、甘於奉獻的光輝。而拿紅巖精神與我們當下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敬業愛國是一致的,是永遠不會過時的。所以紅巖精神是需要我們去學習和傳承的,那種為祖國熱血奮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是任何時候都需要的,這是我們實現祖國大業的動力。

作為四大文明之國的傳統文化底藴豐厚,這是一代代國人經過千錘百煉,一點一滴傳下來的,留下來的是經典,其中享譽世界的《西遊記》被翻譯成多國語言,拍成電影電視。唐詩宋詞元曲;眾多詩詞名人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名詩名詞,為世人傳頌,成為中國燦爛的文化瑰寶。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去了解的,去感受的,這樣才能使傳統文化在我們這一代發揚光大。

我們應該怎樣去正確瞭解傳統文化呢?

我們要在緊張的學習中擠出寶貴的時間,選擇健康向上的電視節目,塀棄低俗不雅的娛樂節目,宏揚高尚的傳統。時間就像海綿,一點一滴的擠出來的,多看書看報,瞭解歷史,關心時政,上知天文地理,下肢社會人文,多學習,多鑽研。

我們是新時代的接班人,弘揚傳統文化,我們歷史使命任重道遠。讓中華文明古國文化的奇葩之花在我們的手中,綻放得更加生機勃勃!

傳統文化作文 篇7

在湛江這片廣袤無垠的紅土地上,有着各種各樣的民俗文化,吸引着每一位土生土長的湛江人和外來遊客。隨着社會的發展,湛江的民俗文化被賦予更多的內涵,已成為一股強大的正能量,在每一位湛江人之間傳遞。

飲食·民俗

湛江菜屬於正宗的粵菜,但與廣東其它菜系相比,卻有着濃郁的地域風俗,有着獨特的魅力。正如香港美食家樑文濤先生所説:“湛江的美食有自己的特色,原汁原味,湛江雞和海鮮很有名氣。”湛江白切雞是“湛江十大名菜”之一,肉質嫩滑,骨軟皮脆,味道清甜甘爽而揚名於粵港澳及東南亞地區,湛江人做白切雞一重選雞,二重煮雞,三重調味,實施佳餚;湛江的海鮮亦聞名遐邇,在口味上追求清淡鮮美,把人帶進一種典雅、雋求的審美意境,巧妙運用原料的天然本味,調味品只是起輔助作用。另外,湛江人有別具一格的食狗習慣,雷歌中就有“一狗二鱟三赤蟹,四鴨五鵝六閹雞”,可見,狗肉居湛江菜譜榜首,尤以雷州狗最為出名。

作為一名湛江人,我深為湛江美食佳餚感到自豪!

節日·民俗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地處南國邊陲的湛江,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民俗,極明顯受到中原民俗的影響,已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如湛江的春節,熱鬧而隆重,年二十九或三十日最熱鬧的場面是宰豬、捉塘魚、趕年晚圩,男女老少齊行動,12時正,家家户户鞭炮齊鳴,送舊迎新,此期間大部分村莊和鄉鎮舞獅、遊神、飄色、做大戲等,寓意着在新一年裏吉祥如意、萬事勝意。年後,各村莊還舉辦年例,各家請來親朋好友,舉著投杯,匯成一片歡樂的海洋。

作為一名湛江人,我深為湛江風俗感到自豪!

精神·文化

毋庸諱言,湛江人曾一度被認為野蠻、粗俗,但是湛江人民祖祖輩輩修養生息的歷史積澱了吃苦耐勞、艱苦創業、仁愛寬厚、互助團結、敬祖愛鄉、勤儉持家的精神,使後人銘記於心;改革開放以來湛江人民在紅土地上的創業時間體現了敢闖敢幹、創新創業精神,尊重科學、講求實際精神;奮發向上、競爭進取精神;恪盡職守、今夜奉獻精神……這些都是構建新時期湛江人精神的寶貴財富。

作為一名湛江人,我身為湛江人的精神感到自豪!

湛江的風俗文化多姿多彩、異彩紛呈,我為這身邊的民俗文化倍感自信和自豪,我堅信:在全體湛江人的努力下,明日的湛江將是中國大陸最南端中最璀璨的一顆明珠!

傳統文化作文 篇8

中國家喻户曉的皮影戲,被印尼申請為該國的文化遺產。04年在內蒙古流行的馬頭琴被蒙古國申報成功為該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05年,韓國成功申報端午祭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的傳統民俗被搶的消息傳到國內,國人一片譁然,痛罵者有之,鄙夷者有之,更多的則是無奈和痛惜。 隨着經濟的發展,國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也逐步西化,很多人信奉天主教,熱戀聖誕節。然而,在崇尚洋節時,似乎已經失去了對自己文化的自覺意識。

很多中學生能熟練的用英語讀寫,卻看不懂文言文;對牛頓、培根奉若神明,對老莊、孔子卻形同路人;説起西方頭頭是道,談到老祖宗一無所知。仔細反思,究竟還有什麼傳統文化也已瀕臨失傳?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亡國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將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這就會淪為萬劫不復,永遠不會翻身”。保護我們的文化財產,不僅是政府的事,更是我們每個國人自己的事。我們要熟讀“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體驗古人在詩詞裏面留給我們的意境美;我們要多聽《貴妃醉酒》,從傳統戲曲中領略民族藝術的風姿;我們要過清明節、端午節……,在節日中頷首我們民族節日文化的習俗,把它發揚光大;我們要學習儒家經典、道家理論,那是中國文化的靈魂,可以以此培育我們中華學子的“中國心”。

如今,國家為保護民俗文化出台了相應的政策:從20xx年起,清明、端午、中秋成為了法定節假日。央視《百家講壇》也先後推出了劉心武的《解密紅樓夢》、易中天的《品三國》、于丹的《論語》《莊子》、錢文忠的《三字經》等,他們用自己獨特的視角詮釋了古代文學作品,既保持了原著的精髓,又有創新,深受大眾喜愛,從而帶動了國人對國學、歷史等傳統文化學習的熱情。

對傳統文化的保護,需要從每一個人做起。清明時節的掃墓,端午吃粽子賽龍舟,中秋時與家人的團聚,都是我們力所能及的。讀孔子、學老莊更是對民族文化的傳承。讓我們都來學習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共同實現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

傳統文化作文 篇9

如果説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節是春天,那對我而言,一年中最有趣的節日是年三十了!在那一天,我們不僅要吃團圓飯,還要守歲。

記得在那天吃好團圓飯後,大大家開始打牌、聊天、打麻將,我們小孩子呢,就開始玩起了有趣的炮竹,有各種各樣的品種,有“雷王”、“飛毛腿”、“三角雷”等等,我們玩得不亦樂乎。

我還時不時跑到屋裏去看看電視中“春晚”表演的好笑的相聲和小品,我和我的小夥伴都笑的前仰後合,看到魔術表演中那些大魔術師們表演的神奇的魔術節目,我們都驚歎不已。

時間過得真快,眨眼間就到11:45分了,突然外面響起了一陣陣響亮的爆竹聲,我們也興奮地加入其中,剛打開門,只見五顏六色的煙花正在為漆黑的天空伴舞呢。

在11:50分,我們迫不及待的把剛包好的餃子倒入煮沸的開水中,爸爸媽媽把鍋蓋蓋上,煮了一會兒,12點整,終於開鍋了,爺爺奶奶把餃子一個個盛出來,我從老遠就聞到了餃子的香味,直奔廚房,當嚐到那幾個色香味俱全的餃子,心裏樂開了花。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當過了年三十,意味着春天來了,新的一年也開始了!!!

傳統文化作文 篇10

李子柒,有些特別的“網紅”。不憑歌舞,不憑“顏值”,其走紅的“靠山”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事物,傳統文化。

無疑,李子柒及其帶來的“李子柒現象”的成功並非空前。近年來,有不少文化類名人和文化類節目在互聯網上爆炸式興起。探尋現代故宮匠人生活的《我在故宮修文物》,細數中華文明美麗瑰寶的《國家寶藏》,無數人由之興懷的現象級文化節目《朗讀者》可以説,“李子柒現象”並非暴發户一樣的偶然,而是當代社會人們對傳統文化認同度與欣賞度日益提高,對傳統文化之美的渴求日益加深的必然。

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我們似乎離傳統文化越來越遠了。有不少學者和專家為之擔心,呼籲社會各界重視傳統文化。但從“李子柒現象”就能看出,在現代,傳統文化與互聯網這一新事物相伴相生髮展並不罕見。傳統文化並非遠離了我們,而是轉化成新形態伴隨着我們。

然而有些人擔心,基於互聯網發展背景下的傳統文化是否就“注水”了,“變味了”呢?傳統文化伴隨在我們身邊,但它是不是已經不像原來一樣純粹了呢?這也是李子柒受質疑的一大原因之一。有人認為她的視頻並非展示真正的傳統文化,而是假裝貼近傳統文化的假生活。我並不同意這一觀點。

傳統文化之傳統,在於其內核,而非形式。如果不進行白話文運動,不讓傳統文化順應社會發展,僅僅是固步自封,那傳統文化可能難以重見天日,更不用説得到傳承和發揚了。文化屬於人類,它應該和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才不會有時間和空間上的脱節感。

而基於互聯網發展的傳統文化傳播,更應因地制宜,充分尊重現代人的喜好和生活節奏,又不失傳統文化的自身特色和核心。只有這樣,傳統文化和互聯網才能實現良好的互利關係,從而健康、持久地發展。不必去批評“網紅”太假,也許這正適合大部分人羣對傳統文化的需求。至於批判者,也只需選擇自己喜愛的傳播方式就好。

傳統文化應藉着互聯網之東風,順應社會發展而發展的同時不丟核心,因地制宜,才能在新時期芳名遠播。

標籤: 錦集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lg544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