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精選15篇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精選15篇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戰,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計劃吧。計劃怎麼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傳統文化教學計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精選15篇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1

《傳統文化》是經山東省中國小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的地方課程,學習傳統文化,在研讀中華經典的同時,注重國學思想精髓與當代教育思想的結合,並融入學生創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學習等內容。通過這些經典內容的學習,能使學生明白熱愛學習,孝敬老人,關愛他人等道理,促進孩子們身心健康發展。

一、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上一學期的學習,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有了初步的瞭解。大多數學生能夠背誦學過的9篇古詩文,對祖國的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本學期將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學生做個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人。

二、教學目的要求:

本套教材以誦讀原創經典為基本活動內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脈相承,使少年兒童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從而陶冶情操,開啟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綜合文化素養,激發愛國情感,培養民族氣節。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設有齊魯名人、詩歌誦讀、名勝古蹟、政治人物、宮殿園林五個單元教材選取的5篇古詩文都比較簡短,琅琅上口,適合二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

教材基本呈現形式為:“經典回放”(呈現原創經典中精華部分);“温馨點擊”(借教師之口將作者的思想和教學的意圖呈現出來,提出學習依據,明確學習要求);“活動廣角”(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嘗試、交流中完成學習活動)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識性、情感性,通過誦讀、感悟、薰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動方式,達到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養的目的。具體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特點,營造濃厚的探索實踐氛圍。

2、以提升學生素養為目的,逐步培養其良好得到人文素養,塑造其誠信向上的民族氣節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培養其初步的探究學習能力,形成其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四、教學目標:

1、能夠熟讀、背誦這些經典名句。

2、能夠理解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學習了這些經典文章之後,能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聽到古代聖賢語重心長的教誨,並能在實際中學以致用。

五、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學習慾望,正確理解背誦傳統文化中的選文。

六、教學措施:

根據以上的情況分析和本冊的教學目標,本學期的傳統文化教學採取以下幾點措施: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要以“活”為基礎,以“動”為特徵,旨在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3、要體現教學過程中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更關注過程。

4、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5、注重評價的過程性和激勵性。

七、教法學法:

自學法、感情誦讀法、點撥法、討論法

八、教學時間安排:

每課一課時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2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經過一、二年級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有了初步的瞭解。在以前的學習中,學生對《三字經》、《弟子規》等的內容有了一定的學習積累,對《論語》等的內容有了初步的背誦基礎,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傳統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我們生在中國,長在中國,理應把傳統文化致使精髓灌輸課堂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學生做個堂堂正正、真正的中國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經典驛站”“名人長廊”“名勝佳境”“藝術樂園”四個單元。

“經典驛站”部分主要學習、瞭解中華民族傳統原創經典,讓受益於千古美文的文化滋養,培養對傳統文化精髓的喜愛之情。分為《三字經》、《幼學瓊林》以及《山海經》三個部分。

“名人長廊”部分主要學習和了解古代歷史名人,借鑑他們為人處事的方法。本章節主要介紹了“孔子”“孟子”“晏子”“孔融”四位歷史名人的故事。

“名勝佳境”:部分主要了解黃河、泰山等名勝,引導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繼承,樹立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能力。

“藝術樂園”部分引領學生步入民族文化的藝術殿堂,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絢麗繽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本章節主要分為“歇後語”和“民謠”兩個部分。

本學期,我們重點學習“經典驛站”“名人長廊”這兩個部分。

教材基本呈現形式為:“經典回放”(呈現原創經典中精華部分);“温馨點擊”(借教師之口將作者的思想和教學的意圖呈現出來,提出學習依據,明確學習要求);“活動廣角”(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嘗試、交流中完成學習活動)。

三、教材的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中國的傳統文化強調自強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終目的是要培養出正直、頑強、善良、對社會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養方面,中國文化強調氣節,所謂"士可殺不可辱";強調情操,所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強調禮義,一舉一動要符合社會規範和道德標準;強調廉恥,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強調奉獻,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強調良心,就是要時刻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有道德之人,不做傷天害理事。

2、過程與方法

1、學習傳統文化精髓。

2、養成良好品德。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感受傳統文化的繼承,樹立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能力。感悟繼承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道理。

四、教材的重難點:

1、感悟繼承傳統文化。

2、養成良好品德。

五、教學措施:

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3

新的學期又來臨了,國學教學也面臨着挑戰,為了使學生喜歡上國學,也為了能更好地有序地開展教學,特製教

一、教材的選擇

在“經典驛站”裏,感悟我們民族語言的魅力,聆聽古代聖賢關於做人、處世的語重心長的教誨;在“人物長廊”裏,會看到,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我們中國人曾經活得多麼大氣,多麼自尊,多麼聖潔!他們的人格是多麼高尚!在“名聲追蹤”裏,會欣賞到具有濃郁民族文化氣息的山山水水,每一處風景,都有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跡;在“藝術樂園”裏,你會領略到流傳了上百年甚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的民族藝術……

二、教學重難點

國學教學的重點之一是,經常讓學生輕鬆並有韻律感的吟誦唐詩、宋詞、元曲,倡導學生先求熟讀,並初步背誦所學內容;國學教學的重點之二是,在教學中,有許多品德教育滲透其中(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等),注重教育學生學以致用,要用實際行動體現國學的學習內容,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國學教學的難點是學生正確理解所學內容;這些蒙學經典都是古文,古文與白話文相比,會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學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學生初步理解學習內容就成為教學難點,如果這些難點得到突破,將會不斷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

三、教學措施

1、教學形式多樣化。時而教師講解、時而學生講故事、時而讀書、講歇後語比賽等。

2、注重遊戲教學。教學中要善於激發學生興趣,我將運用遊戲“對句、接龍、找寶藏、小老師”等。

3、注重面向全體和個別差異。集體、小組、個人展示等交錯進行,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

四、教學進度

第一週:《木瓜》

第二週:《子衿》

第三週第八週:《老子》(五章)

第九周第十週:《晏子春秋》(二則)

第十一週第十二週:《管子》(二章)

第十三週第十六週:《孟子》(四章)

第十七週:《孫子兵法》(三章)

五、教學活動

本學期將舉行國學朗誦比賽,將以組為單位,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國學的興趣。

很多古文經典是永恆的真理,為了能讓傳統文化精華古為今用、重煥生機,我還要進行不斷的學習,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將中華文化最好的經典教給孩子,逐步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給民族的未來播撒希望的種子。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4

第一課《論語》八則

教學目的:培養學生熱愛自己的國家、自己的民族,感悟我們民族語言的魅力,聆聽古代聖賢做人、處事的教誨。教學內容:

1、人物介紹:

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如《論語》、《老子》、《孟子》、《莊子》、《荀子》等。這些著述對中華文化曾產生過深遠影響,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學習《〈論語〉八則》。

交流有關孔子、《論語》的知識①學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個知識點由一個同學介紹,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③師生交流: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自己蒐集整理的資料。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曆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聖”。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説,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

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敍事體。內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和處世方法

2、《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共二十篇,成書時間大約在春秋戰國時期。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為後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資料。3、《論語》-價值和影響

《論語》首創語錄之體。漢語文章的典範性也發源於此。《論語》一書比較忠實地記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論語》共二十篇。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禮”、“義”。據統計,在《論語》中,孔子講“仁”的地方共109次,講“禮”的地方共75次。孔子的“仁”含意廣泛,幾乎包括所有做人道理。他説有五種品德算是仁:“恭、寬、信、敏、惠。”又解釋:“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論語》以記言為主,“論”是論纂的意思,“語”是話語,經典語句,箴言,“論語”即是論纂(先師孔子的)語言。《論語》成於眾手,記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孔門以外的人,但以孔

門弟子為主。

作為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論語》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啟發論辯,侃侃而談;富於變化,娓娓動人。

《論語》又善於通過神情語態的描寫,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論語》描述的中心,“夫子風采,溢於格言”(《文心雕龍?徵聖》);書中不僅有關於他的儀態舉止的靜態描寫,而且有關於他的個性氣質的傳神刻畫。此外,圍繞孔子這一中心,《論語》還成功地刻畫了一些孔門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魯莽,顏淵的温雅賢良,子貢的聰穎善辯,曾皙的瀟灑脱俗等等,都稱得上個性鮮明,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對於不同的對象,考慮其不同的素質、優點和缺點、進德修業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教誨。表現了誨人不倦的可貴精神。據《顏淵》載,同是弟子問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顏淵“克己復禮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答司馬中“仁者其言也”。顏淵學養高深,故答以“仁”學綱領,對仲弓和司馬中則答以細目。又如,同是問“聞斯行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因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聞斯行之。”因為“求也退,故進之。”這不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問題,其中還飽含孔子對弟子的高度的責任心。4、學習課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跟師朗讀2遍,

1)小組內互讀初步感知課文意思

2)句意孔子説:“對於學問道行,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3)理解句意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4)自學第二則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而不倦,何有於我哉!”譯文:孔子説:“要把學過的東西默默地記在心裏,不斷的積累知識;勤奮學習,從不自滿;教導別人,從不厭倦。這些我是否都做到了呢?”

5)自學第三則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譯文:孔子説:“我不是生來就有知識的人,而是愛好古代文化,努力求知的人”。

6)自學第四則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譯文:子貢問孔子:“為什麼孔文子死後會有‘文’這個稱號呢?”孔子説:“聰敏而又好學,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求教而感到羞恥,所以他有‘文’這個稱號。”

7)自學第五則

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譯文:孔子説:“做學問就像追趕什麼一樣,唯恐趕不上,趕上了還又怕丟失掉。”

8)自學第六則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譯文:孔子説:“我曾終日不食,徹夜不眠,去苦苦思考,結果沒什麼益處,不如去學習。”

9)自學第七則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譯文:孔子説:“生來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通過學習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難才學習的人,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難也不學習的人,是最下等的人。”

10)自學第八則

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識之,知之次之。”

譯文:孔子説:“大概有一種人,自己不知不懂卻生硬編造,我沒這麼做過。多聽,選擇其中好的加以學習;多看,把細節牢記在心,這是僅次於‘生而知之’的認知方法。”

作業:流利的背誦課文,理解句意,明白其中的道理。

第二課《大學》二則

教學目的:讓學生了解為什麼要學習《大學》?大學的大概內容是什麼?

1、作者

《大學》的作者和成書年代,學術史上一直存有爭論。舊説是曾參所作,也有人認為可能出自戰國晚期荀子一派儒者之手,還有人認為出自於秦漢時期儒家修訂的作品,這一點還是比較可靠的。

2、《大學》成書及地位

《大學》之書,原本是《禮記》中的一篇,後經過北宋程顥、程頤的鼎力尊崇,又經南宋朱熹作《大學章句》,最終與《中庸》、《論語》、《孟子》並稱“四書”。在經歷宋、元以後,《大學》就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古代道德人文教育理論的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

教學內容:學習《大學》二則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教學重點;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複習內容:

1)上堂課的內容:背誦

2)跟師朗讀

3)講解內容: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譯文:《大學》的宗旨,在於彰顯人們的美德,在於更新人們的精神風貌,在於引導人們專注於追求善的至高境界。有所專注之後才能有確定的目標,目標確定之後才能心境不亂,心境不亂之後才能深思安和,深思安和之後才能潛心思考,潛心思考之後學問道德才能臻於極致。凡物都有根和枝末,凡事都有起始和終結,知道該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就比較接近於大學之道了。

(舉例説明)一個六歲的小孩,他不但學會了彈鋼琴,而且會説英語。每當家裏來了客人,大人都叫他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節目後,大家都在讚揚他。他驕傲地説了一句語驚四鄰的話:“姥姥你是個大笨蛋,什麼都不會!”客人愕然。從這個例子説明:家長不能一味的培養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學習技能的目的是什麼?不是為了讓他表演,而是為了讓他有一計之長,將來好做事。可他連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麼去做事?一個連自己的家長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麼會虛心向別人學習?

4)自學誦讀、背熟、理解意思

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拚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肝肺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總結:為什麼要學習《大學》?因為它是我們行動的準則。《大

學》的內容是教育學生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惕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在培養好了自己的品德後,再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我們能夠做到這些你就是一個優秀的人。

互動:請同學們説一説你對《大學》的哪些方面比較感興趣?自己原來哪些方面做的不夠。

家庭作業:請家長幫助背誦《大學》二則

第三課《中庸》二則

教學目的:把孝心的觀念引入到小朋友的心田。教育小朋友孝

敬父母要從小事做起。不但孝,關鍵是順。培養小朋友的感恩之心。《中庸》原是《小戴禮記》中的一篇。作者為孔子後裔子思,後經秦代學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學人提到突出地位上來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顥、程頤極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並把《中庸》和《大學》、《論語》、《孟子》並列稱為“四書”。宋、元以後,《中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惡的人的本性。從人性來講,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實質上用現代文字表述就是“臨界點”,這就是難以把握的“中庸之道”。

中庸-中庸的道德標準

在《論語》中,孔子把在“中庸”看成是一個最高的道德標準,也是他解決一切問題的最高智慧。其含義大致有三:執中守正

就是恪守中道,堅持原則,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折中致和

就是執兩用中和而不同。因時制宜

就是與時俱進通權達變隨機應變所以綜合起來,中庸,

就是恪守中道,堅持原則,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在處理矛盾時善於執兩用中,折中致和,追求中正、中和、穩定、和諧。並且隨時以處中,因時制宜,與時俱進。

教學內容:《中庸》二則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教學重點:關鍵在落實上。一定要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順着人的天性的就可以叫做道,我們説“天理昭彰”,就是講的順應人的天性啊!違背了人的天性,就是違反天道,違反天理。複習內容:

1)讓小朋友複習上堂課的內容:《大學》二則。齊聲背誦。講解內容:

天賦“人心”叫做“性”,循着本性的叫做“道”,修習“道”的叫做“教”。這道哇!不可片刻離開的啊,可以離開,不是“道”啊。人的天性就決定了人們能夠建立起人的社會系統,是一切教育的本原基礎與出發點。離開了這樣的本原,其他就無從談起。|所以,能夠順着人的天性的就可以叫做道,我們説“天理昭彰”,就是講的順應人的天性啊!違背了人的天性,就是違反天道,違反天理,能夠修習這樣的天理和天道的,就是我們説講的“教”了。所謂的道,和我們的生存像魚和水一樣,片刻時間都不能離開,可以離開的,就不是道了。

其實,講人性,講人道(人在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生存發展之

道)是在我國古代就有儒家提出,並進行了深刻的研究啊!在這一點上,我們比西方早了千年哪!

2)理解譯文:上天所賦予人的一切叫做本性,依照這種本性去做叫做正道,理解併發揚正道叫做教化。道,是不可片刻背離的;如果可以背離,那就不是掙到了。所以,君子在別人看不到他的行為時也警惕謹慎,在別人聽不到他的言語時也畏懼小心。3)自學誦讀、理解譯文、背誦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理解譯文:《四書》十九章有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説的是為學的幾個層次,或者説是幾個遞進的階段。“博學之”意謂為學首先要廣泛的獵取,培養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喪失了,為學的慾望隨之而消亡,博學遂為不可能之事。“博”還意味着博大和寬容。惟有博大和寬容,才能兼容幷包,使為學具有世界眼光和開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進而“泛愛眾,而親仁”。因此博學乃能成為為學的第一階段。越過這一階段,為學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審問”為第二階段,有所不明就要追問到底,要對所學加以懷疑。問過以後還要通過自己的思想活動來仔細考察、分析,否則所學不能為自己所用,是為“慎思”。“明辯”為第四階段。學是越辯越明的,不辯,則所謂“博學”就會魚龍混雜,真

偽難辨,良莠不分。“篤行”是為學的最後階段,就是既然學有所得,就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篤”有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確的目標、堅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篤行”。

4)熟讀小組內背誦作業:背誦課文、理解句意

第四課《列子.湯問》二則

教學目的:教會學生謙虛好學是做人最根本的美德。

《列子湯問》的作者是列禦寇

《列子湯問》是列子所輯注,裏面具有許多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説。

列子,名寇,又名禦寇(又稱“圄寇”“國寇”),相傳是戰國前期的道家人物,鄭國人,與鄭繆公同時。其學本於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後漢班固《藝文志》“道家”部分錄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今本《列子》八篇,內容多為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説。從思想內容和語言使用上來看,可能是晉人所作,是東晉人蒐集有關的古代資料編成的,晉張湛註釋並作序列子簡介:

戰國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莊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與鄭繆公同時。其學本於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後漢班固《藝文志》“道家”部分錄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沖虛經》,(於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列子終生致力於道德學問,曾師從關尹子、壺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隱居鄭國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靜修道。主張循名責實,無為而治。先後著書二十篇,十萬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湯問》、《楊朱》、《説符》、《黃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書,均已失傳。其中寓言故事百餘篇,如《黃帝

神遊》、《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憂天》等,篇篇珠玉,讀來妙趣橫生,雋永味長,發人深思。後被道教尊奉為“沖虛真人”。

教學內容:《列子.湯問》二則複習:背誦上節課所學內容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1)講授新課:

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動。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2)理解句意:

薛譚向秦青學習唱歌,還沒有學盡秦青的技藝,就自己説已經學完了,於是告辭回去。秦青沒有阻止他,在郊外的大路上設宴送行;(秦青)擊打着樂器,悲壯地歌唱起來,那歌聲使路邊的樹林都振動了,使空中的飛雲也停住了。薛譚(聽了後)便(向秦青)道歉並要求能返回(繼續跟秦青學習唱歌),(從此)一輩子不再説回去的事了。舉例説明:遇到不明白的問題向別人請教是要虛心認真聽講。同學們有的時候,會對別人不尊重也不以為然。作為家長和老師一定要幫助

孩子克服這些壞毛病。總結:本節主要講述了小朋友應該怎樣培養自己的品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習慣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3)小組內學習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方鼓琴,志在泰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如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洋洋乎若流水,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譯文:

俞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聽琴.伯牙剛剛彈琴,琴義在於讚美泰山,子期説:琴彈得好似巍峨的泰山;琴義在敍説流水,子期説:洋洋(水很大)的琴聲好似流水,伯牙所要表達的內容,子期必定會知道。

4)課文延伸:

鍾子期死,伯牙終身不復鼓琴。人的一生難得遇到知音作業:熟讀背誦複述譯文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5

一、學生分析:學生經過學習,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有了初步的瞭解。在七年級語文課本中有《論語·十則》,學生對《論語》的內容有了初步的背誦基礎,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藉此時機,將傳統文化精髓灌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學生做個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中國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十個單元,共有34課。當你暢遊於這套教材的時候,你會看到一個豐富多彩的人生世界。你會感悟到我們民族語言的魅力,會聆聽到古代聖賢關於做人、處事的語重心長的教誨,會學到讀書的方法和道理,會領略到流傳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國的民族藝術。

三、課程目標

認識傳統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傳統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瞭解傳統文化的精神、審美理想、審美情趣等,感受中華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一)初步瞭解傳統文化的基本內容和形式,自覺拓展學習視野,積極參與校內外的傳統

文化活動。

(二)培養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掌握學習傳統文化的科學方法,養成學習傳統文化的良好習慣。

(三)學習傳統文明禮儀,提高個人修養。

(四)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培養合作意識。

四、實施措施

(一)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傳統文化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教師應積極發揮主導作用,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二)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通過傳統文化課程內容的薰陶感染,潛移默化,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三)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性通過活動性學習,使學生在誦讀、感悟、討論、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對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

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學習活動,如詩歌朗誦、書法

比賽、藝術節等,充分感受中

華傳統文化的魅力。通過參觀遊覽文化古蹟、尋訪歷史文化名人、親身體驗傳統文化的社會意義。

(四)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組織學習活動,要注意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從小養成喜歡讀書、認真書寫、勤于思考、踴躍發言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體現教學的層次性教學中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在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等方面的不同特點,體現教學要求的層次性,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在原有基礎上都能循序漸進,得以發展提高,不可盲目拔高教學要求。

(六)重視對學生的文化薰陶學習經典重在積累感悟。通過品味經典之韻、感受志士之魂、領略山水之美、參與藝術之樂,使學生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和滋養,獲得文化積累,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文化品格。要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力求以情動人、以情啟智、以情養德,激發學生情感共鳴。

(七)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初步的鑑別意識傳統文化因歷史的侷限,也存在一些不符合現代價值觀念的內容。教學中要逐步培養學生初步的辨別和鑑賞能力,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具有初步的鑑別意識。

(八)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傳統文化是一門新課程,教師要加強對傳統文化內容的學習與研究,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同時也要在教學過程中大膽探索新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九)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資源要建立開放的課程資源網絡,充分利用農村、社區等本地文化教育資源,並發展校外指導教師隊伍,選擇不同的教育活動方式和類型,對學生進行教育。

(十)注意處理好本課程與其他課程的關係

本課程既有自己的獨特性,又與其他課程有一定的聯繫,在實施本課程的過程中,應注意與語文、品德等學科的教學或校內外其他教育活動相結合,相互促進,實現綜合教育效益。

五、教學進度

本教材共十個單元,本學期教授前五個單元。每課一課時,合計共18課時。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6

一、教材分析:

國小“傳統文化”教科書共分六冊,其中二年級學習第二冊。本學年學習第二冊。課本共分兩個單元:第一單元經典驛站;第二單元藝術樂園。共分為18課。

第一單元經典驛站:共17課。學習本單元,就要讓學生明白,我們生在中國,長在中國,當然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真正的中國人。要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這不是想想就能做到的,需要很好地學習。正所謂千學萬學,學做中國人。

第二單元藝術樂園:只有18課,學習這一課,要學生領略到流傳了上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民族藝術。

二、教學目的和任務

1、通過第一單元的學習,使學生感悟到我們傳統文化的魅力,會聆聽到古代聖賢關於做人、處世的語重心長的教誨。

2、通過第二單元的學習,使學生領略到流傳了上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民族藝術。

3、當學生知道這一切,使學生真切體會到:做一箇中國人,真好!

三、學生情況分析:

大部分學生遇到問題能積極動腦思考。總的來説學生學習風氣濃厚,上課能專心聽講,積極動腦,主動大膽的回答問題。大部分學生學習認真,能夠背誦課文,並能司出其中的道理。

四、教學措施:

1、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首先讓學生對傳統文化這門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能使學生在學習中自願的學、主動的學。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讓優生幫助差生學習。

2、採取讀、誦、記、背的方法,讀熟了,背過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來,悟出道理來。

五、教學進度:

教學進度課號內容課時周次

一《聲律啟蒙》(節選一)2 1-2

二《聲律啟蒙》(節選二)2 3-4

三《續小兒語》(節選)2 5-6

四《增廣賢文》(節選一)2 7-8

五《增廣賢文》(節選二)2 9-10

六《弟子規》(節選一)2 11-12

七《弟子規》(節選二)2 13-14

八《幼學雜字》(節選)2 15-16

九《中華改良雜良》(節選)2 17-18

十《千家詩》(一)2 19-20

十一《千家詩》(二)2 1-2

十二《千家詩》(三)2 3-4

十三《千家詩》(四)2 5-6

十四《神童詩·卷首詩》(一)2 7-8

十五《神童詩·卷首詩》(二)2 9-10

十六《隨園詩話》(讀書)2 11-12

十七《世説新語》(王戎識李)2 13-14

十八格言警句2 15-16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7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中的展現。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實踐活動中創造積累的文明成果,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見證,它博大精深,為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偉大貢獻。

學習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文明,弘揚民族精神,是基礎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習誦優秀傳統文化經典,瞭解歷史名人、名勝古蹟、科技發明、藝術創造(如建築、繪畫、書法、戲曲)和民俗風情等傳統文化內容,對少年兒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啟迪,對培養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教材分析

傳統文化課程是對少年兒童進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啟蒙課程,是我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中的必修課程之一。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本中經典古詩文,能默寫出重要的名言名句。

2.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能借助相關資料理解所學詩文的基本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觀點態度,品味作品的語言內涵,感受作品的藝術魅力。

3.能針對所學詩文中作者的觀點進行討論,能結合現實生活談出自己的認識和體會,明確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如何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精神。

4.能借助有關資料瞭解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不斷積累傳統文化知識。

5.能向同學介紹自己蒐集到的當地某一歷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蹟和主要貢獻,能談出自己對該歷史文化名人的看法;在廣泛交流的基礎上,每個同學選擇一位自己最喜歡的歷史文化名人,寫出自己喜愛的理由並提出自己的奮鬥目標。

6.能根據學習內容寫讀書筆記,能根據實地考察所得寫出考察簡報,能根據有關資料編輯班級或校內報刊等。

7.繼續學習傳統文明禮儀,規範自己的言行,提高個人修養。8.能自主蒐集名勝古蹟和傳統民俗的相關資料,能向同學介紹某一名勝古蹟或傳統民俗的有關知識,能結合實際體驗談出自己的認識和感受。

9.能根據所學詩文進行拓展閲讀,將自己蒐集和整理的優秀作品介紹給同學;能自主開展經典詩文朗誦會、傳統文化考察、傳統文化知識競賽、書法比賽、傳統文化攝影展等活動。10.能初步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培養熱愛傳統文化的感情,吸收傳統文化的智慧,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

三、教學措施

(一)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二)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三)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性

(四)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五)體現教學的層次性(六)重視對學生的文化薰陶

(七)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初步的鑑別意識

(八)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九)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資源(十)注意處理好本課程與其他課程的關係四、教學進度

本教材共九個單元,本學期教授前四個單元。每課各一課時,合計共16課時。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8

一、學情分析

三年級共有三個班,學生153人。學生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都有不同程度的瞭解。對《三字經》、《弟子規》等的內容有了一定的學習積累,對《論語》等的內容有了初步的背誦基礎,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傳統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我們生在中國,長在中國,理應把傳統文化及其精髓灌輸課堂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學生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經典驛站”“名人長廊”“名勝佳境”“藝術樂園”四個單元。

“經典驛站”部分主要學習、瞭解中華民族傳統原創經典,讓受益於千古美文的文化滋養,培養對傳統文化精髓的喜愛之情。分為《三字經》、《幼學瓊林》以及《山海經》三個部分。

“名人長廊”部分主要學習和了解古代歷史名人,借鑑他們為人處事的方法。本章節主要介紹了“孔子”“孟子”“晏子”“孔融”四位歷史名人的故事。

“名勝佳境”:部分主要了解黃河、泰山等名勝,引導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繼承,樹立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能力。

“藝術樂園”部分引領學生步入民族文化的藝術殿堂,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絢麗繽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本章節主要分為“歇後語”和“民謠”兩個部分。

本學期,我們重點學習“名勝佳境”“藝術樂園”這兩個部分。

教材基本呈現形式為:“詩畫攬勝”(呈現關於中國名勝的詩歌部分);“温馨點擊”(借教師之口將作者的思想和教學的意圖呈現出來,提出學習依據,明確學習要求);“活動廣角”(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嘗試、交流中完成學習活動)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識性、情感性、趣味性、實踐性和地方特色,通過誦讀、感悟、薰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動方式,達到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養的目的。具體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特點,營造濃厚的探索實踐氛圍。

2.以提升學生素養為目的,逐步培養其良好得到人文素養,塑造其誠信向上的民族氣節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培養其初步的探究學習能力,形成其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教學目標

1.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感受傳統文化的繼承,樹立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能力。感悟繼承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道理

3.養成良好品德。中國的傳統文化強調自強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終目的是要培養出正直、頑強、善良、對社會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養方面,中國文化強調氣節,所謂"士可殺不可辱";強調情操,所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強調禮義,一舉一動要符合社會規範和道德標準;強調廉恥,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強調奉獻,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強調良心,就是要時刻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有道德之人,不做傷天害理事。所有這些,在今天的素質教育中仍具有積極的借鑑意義。

4.欣賞濃郁文化氣息的山山水水,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跡

5.領略幾千年的民族藝術

四、教學重難點

1.感悟繼承傳統文化。

2.養成良好品德。

五、教學措施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要以“活”為基礎,以“動”為特徵,旨在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3.要體現教學過程中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

4.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學習。

5.加強學科的交叉和滲透,拓展學科知識,改善知識結構。

6.開發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創造性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六、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

2.要注重學習方式的主動性。

3.要體現教學過程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更關注過程。

4.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七、教學進度表:

周次日期教學進度備註

1 2.25——2.26總體瞭解本學期內容。 1課時

2 2.29——3.4黃河勝景1課時

3 3.7——3.11黃河號子1課時

4 3.14——3.18黃河精神 1課時

5 3.21——3.25黃河頌歌1課時

6 3.28——4.1泰山美景1課時

7 4.5——4.8泰山日出1課時

8 4.11——4.15登山抒懷1課時

9 4.18——4.22泰山典故1課時

10 4.25——4.29準備經典誦讀比賽1課時

11 5.3——5.6經典誦讀比賽1課時

12 5.9——5.13來自生活的語言藝術1課時

13 5.16——5.20生肖歇後語1課時

14 5.23——5.27成語接龍活動歇後語大比拼1課時

15 5.30——6.3百姓創造的歌謠1課時

16 6.6——6.10童謠1課時

17 6.13——6.17組織童謠大賽1課時

18 6.20——6.24童謠大賽1課時

19 6.27——7.1複習考試1課時

20 7.4——7.6複習考試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9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班內學生剛入學,對古詩詞較陌生,讀書方法也有待於老師指導,由於年齡尚小,學生學習傳統文化有一定難度,他們在理解古文上也存在一定的難度。

二、教學內容

《傳統文化》是經山東省中國小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的地方課程,學習傳統文化,在研讀中華經典的同時,注重國學思想精髓與當代教育思想的結合,並融入學生創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學習等內容。通過這些經典內容的學習,能使學生明白熱愛學習,孝敬老人,關愛他人等道理,促進孩子們身心健康發展。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兩個單元《經典驛站》和《藝術樂園》,共有十八課。當你暢遊於這套教材的時候,你會看到一個豐富多彩的人生世界。在“經典驛站”裏,你會感悟到我們民族語言的魅力,會聆聽到古代聖賢關於做人、處事的語重心長的教誨;你還會學到讀書的方法和道理,會欣賞到具有濃郁民族文化氣息的風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華之作;在“藝術樂園”裏,你會領略到流傳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國的民族藝術……

四、學期教學目標

1、能夠熟讀、背誦這些經典名句。

2、能夠理解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學習了這些經典文章之後,能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聽到古代聖賢語重心長的教誨,並能在實際中學以致用。

五、教學措施

1、教學形式多樣化。時而教師講解、時而學生講故事、時而讀書、講歇後語比賽等。

2、注重遊戲教學。教學中要善於激發學生興趣,我將運用遊戲“對句、接龍、找寶藏、小老師”等。

3、注重面向全體和個別差異。集體、小組、個人展示等交錯進行,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

六、教學輔導計劃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要以“活”為基礎,以“動”為徵,旨在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3、要體現教學過程

七、教學進度和教學時間分配

第一週—第二週第一課

第三週---第四周第二課

第五週----第六週第三課

第八週—第九周第四課

第十週---第十一週第五課

第十二週---第十三週第六課

第十四周---第十五週第七課

第十五週----第十六週第八課

第十七週---第十八週第九課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10

一、學生情況分析:我班共有學生130人,經過以前時間的學習,我發現本班大部分學生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的瞭解有一定的基礎。而且在前幾年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對《三字經》以及古詩文等內容有了初步的背誦基礎,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藉此時機,將傳統文化精髓灌輸課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學生做個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中國人。

二、教材分析: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識性、情感性、趣味性、實踐性和地方特色,通過誦讀、感悟、薰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動方式,達到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養的目的。具體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特點,營造濃厚的探索實踐氛圍。

2.以提升學生素養為目的,逐步培養其良好得到人文素養,塑造其誠信向上的民族氣節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培養其初步的探究學習能力,形成其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本教材以齊魯文化為主,反應中華傳統文化精髓。以誦讀原創經典、感懷名人志士、遊歷名山勝水、品味藝術之樂為基本活動內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脈相承,使少年兒童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從而陶冶情操,開啟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綜合文化素養,激發愛國情感,培養民族氣節。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瞭解中國文化精髓,積累一定的經典名篇,全面提升學生的古典文化素養,初步瞭解古代大詩人的生平行跡。

2、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會學習,開啟心智,提升志趣,並通過蒐集更多的關於教材的資料的過程中習得自主學習的有效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詩詞教學進行閲讀積累,培育審美情感,培養對祖國文化的熱愛之情,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我國古代的一些傳統工藝,詩詞教學的重點在於反覆誦讀,感悟繼承傳統文化。

難點:過了解古代的名人志士,引導學生領悟他們的智慧、風骨、胸懷和操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座標,堅定正確的人生信念。瞭解齊魯文化遺產,瞭解山水中所藴含的文化內涵。

五、教材結構:本冊教材包括“蒙書誦讀”“詩歌誦讀(一)(二)(三)”“古城建築”“文學巨匠(一)(二)”“對外交流”“傳統工藝”“詩陶瓷藝術”十個單元。 “詩歌誦讀”:學習、諒解中華民族傳統原創經典,受益於千古美文的文化滋養,培養對傳統文化精髓的喜愛之情。 “文學巨匠”:學習屈原、李白、杜甫等人的高尚品質,學習他們的愛國精神。“傳統工藝”領略觀賞流傳了上千年甚至幾千年的中國的風情民俗的多姿多彩與豐富的文化內涵,從這裏體味到我們中國人的品格與生活的情趣。

六、教學措施: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要以“活”為基礎,以“動”為特徵,旨在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3.要體現教學過程中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沒更關注過程。

4.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5.注重評價的過程性和激勵性。

七、課時安排:

周次

時間

內容

課時

1

2.25—2.26

孔府

1

2

2.29—3.4

背誦孔府並且交流

1

3

3.7-3.11

孔林

1

4

3.14—3.18

小組交流對孔林的理解

1

5

3.21—3.25

孔廟

1

6

3.28---4.1

交流對孔廟的理解

1

7

4.5—4.8

長江之歌

1

8

4.11—4.15

背誦長江萬里圖、卜算子

1

9

4.18—4.22

巴山蜀水

1

10

4.25—4.29

背誦渡荊門望楚、上三峽

1

11

5.3—5.6

古楚風光

1

12

5.9—5.13

交流並背誦黃鶴樓、念奴嬌

1

13

5.16—5.20

吳越音韻

1

14

5.23—5.27

交流並背誦臨江仙

1

15

5.30—6.3

謎語

1

16

6.6—6.10

畫謎

1

17

6.13—6.17

諺語

1

18

6.20—6.24

學智篇

1

19

6.27—7.1

綜合複習傳統課

1

20

7.4—7.8

期末測評。

1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11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結束了,回顧這一學期以來,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和直接領導下,在各任課教師的積極配合下,較好地完成了教育教學工作任務,經過了一年的教育,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也存在着差距。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在今後的活動中探索知識,瞭解知識,學習知識。

培養學生遇到問題善於動腦,勤與思考,樂於動手的好習慣。學會觀察自然,認識自然,探索自然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學習態度。

傳統文化的重點之一是,經常讓學生輕鬆並有韻律感的吟誦《弟子規》、《增廣賢文》,倡導學生先求熟讀,並初步背誦所學內容;國學教學的重點之二是,在教學中,有許多品德教育滲透其中(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等),注重教育學生學以致用,要用實際行動體現國學的學習內容,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傳統文化教學的難點是學生正確理解所學內容;這些蒙學經典都是古文,古文與白話文相比,會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學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學生初步理解學習內容就成為教學難點,如果這些難點得到突破,將會不斷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

一、同伴互助,資源共享。

由於地方課程教材沒有參考書,老師們備課時經常要收集大量的資料,教學難度增大。在這種情況下,同伴間的互助尤其重要。特別是同年級的老師更應相互切磋,互相交流。在這點上,大家做得很好,一個個學而不厭,潛心鑽研,經常與組內的骨幹教師交流教學方法,共享教學資源,確實讓人感動。

二、深刻反思,共同進步。

具備一點反思能力,是每位教師的必修課。針對教學中的共性問題,如“在教學中如何體現地方課程的活動性、整合性、評價性的三條原則”以及“落實地方課程的多元評價”等問題進行了探討。老師們認為,本課程可以不進行書面考試,但要加強促進學生髮展的過程性評價。相關教材可以設計多種形式探究活動,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情況,對相關問題進行討論或反思。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活動的參與記錄、學生自己的自我報告來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其目的不是給學生評分,而是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進而促進教師改進教學,促成課程目標的達成。本課程評價對教師的要求較高,因為倡導評價目標先行的原則,所以,需要教師在上課前,結合課程與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評價目標的分析與準備,設計評價形式及評價標準。

三、物化成果,不斷完善。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經過我的努力,我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與別人相比,我的收穫甚少,也還存在許多不足,如對課程的研究還欠深入,教學成果寥寥無幾,但我相信,隨着課程改革的深入,作為三級課程之一的地方課程一定能取得長足的發展。

充分開發和利用各種閲讀課程資源,實現課內外閲讀教育的銜接和整合,加強對學生課外閲讀興趣的激發和閲讀方法的指導,為國小生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精神底子”。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12

一、教材分析:

國小“傳統文化”教科書共分六冊,其中二年級學習第一冊,課本共分兩個單元:第一單元經典驛站;第二單元藝術樂園。共分為18課。

第一單元

經典驛站:共17課。學習本單元,就要讓學生明白,我們生在中國,長在中國,當然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真正的中國人。要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這不是想想就能做到的。

第二單元

藝術樂園:只有18課,學習這一課,要學生領略到流傳了上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民族藝術。

二、教學目的和任務

1、通過第一單元的學習,使學生感悟到我們傳統文化的魅力,會聆聽到古代聖賢關於做人、處世的語重心長的教誨。

2、通過第二單元的學習,使學生領略到流傳了上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民族藝術。

3、當學生知道這一切,使學生真切體會到:做一箇中國人,真好!

三、學生情況分析:

二年級孩子年齡小,活潑好動,興趣保持時間短,因此課堂設計要生動有趣,內容要精短而淺顯,還要聯繫生活實際讓將學習的興趣保持到課外。

大部分學生遇到問題能積極動腦思考。總的來説學生學習風氣濃厚,上課能專心聽講,積極動腦,主動大膽的回答問題。大部分學生學習認真,能夠背誦課文,並能司出其中的道理。

四、教學措施:

1、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首先讓學生對傳統文化這門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能使學生在學習中自願的學、主動的學。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讓優生幫助差生學習。

2、採取讀、誦、記、背的方法,讀熟了,背過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來,悟出道理來。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13

一、學情分析

經過上學期一學期的傳統文化學習,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有了初步的瞭解。在以前的學習中,學生對《論語》、《大學》等的內容有了一定的學習積累,對《論語》等的內容有了初步的背誦基礎,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傳統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我們生在中國,長在中國,理應把傳統文化致使精髓灌輸課堂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學生做個堂堂正正、真正的中國人。

二、教材分析

1、“名勝佳境”:展示齊魯名勝中突出的自然文化遺產和人文景觀,主要包括“山文化”和“水文化”,瞭解山水中藴含的文化內涵,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

2、“藝術樂園”:步入民族文化的藝術殿堂,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絢麗繽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藝術園林”:主要選取文化長河中不同類型的代表作品,讓學生通過反覆誦讀,感受母語文化的獨特魅力,繼承母語文化的優秀傳統,學習母語文化的表現形式。

4、“風土畫卷”:主要選取能夠集中體現民族特點的風景名勝和傳統節日,並以文學作品的形式加以體現,讓學生了解風景名勝和傳統節日的特點及其獨特的文化內涵。

三、教學目標1.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感受傳統文化的繼承,樹立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能力。感悟繼承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道理

3.養成良好品德。中國的傳統文化強調自強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終目的是要培養出正直、頑強、善良、對社會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養方面,中國文化強調氣節,所謂"士可殺不可辱";強調情操,所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強調禮義,一舉一動要符合社會規範和道德標準;強調廉恥,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強調奉獻,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強調良心,就是要時刻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有道德之人,不做傷天害理事。所有這些,在今天的素質教育中仍具有積極的借鑑意義。

四、教學重難點

1.感悟繼承傳統文化。

2.養成良好品德。五、教學措施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要以“活”為基礎,以“動”為特徵,旨在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3.要體現教學過程中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4.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學習。

5.加強學科的交叉和滲透,拓展學科知識,改善知識結構。6.開發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創造性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識性、情感性、趣味性、實踐性和地方特色,通過誦讀、感悟、薰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動方式,達到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養的目的。具體體現在以下三方面:1.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特

點,營造濃厚的探索實踐氛圍。

2.以提升學生素養為目的,逐步培養其良好得到人文素養,塑造

其誠信向上的民族氣節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培養其初步的探究學習能力,

形成其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14

一、學生情況分析:

六年級學生經過以前時間的學習,我發現本班大部分學生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的瞭解有一定的基礎。而且在前幾年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對《三字經》、《千字文》以及古詩文等內容有了初步的背誦基礎,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藉此時機,將傳統文化精髓灌輸課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學生做個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中國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蒙書誦讀”“詩歌誦讀(一)(二)”“音樂舞蹈”“書法藝術”“繪畫藝術”“傳統服飾”“歷代文學”“齊魯文人”“姓氏稱謂”十個單元。

“詩歌誦讀”:學習、諒解中華民族傳統原創經典,受益於千古美文的文化滋養,培養對傳統文化精髓的喜愛之情。

“歷代文學”:學習古文學、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説,感悟中國古代文學的藝術魅力。

“齊魯文人”:認識李清照、辛棄疾、蒲松齡和孔尚任,走進他們的生活,體味他們的胸懷。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瞭解中國文化精髓,積累一定的經典名篇,全面提升學生的古典文化素養,初步瞭解古代大詩人的生平行跡。

2、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會學習,開啟心智,提升志趣,並通過蒐集更多的關於教材的資料的過程中習得自

主學習的有效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詩詞教學進行閲讀積累,培育審美情感,培養對祖國文化的熱愛之情,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我國古代的一些傳統藝術和中華民俗,詩詞教學的重點在於反覆誦讀,感悟繼承傳統文化。

難點:過了解古代的名人志士,引導學生領悟他們的智慧、風骨、胸懷和操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座標,堅定正確的人生信念。瞭解齊魯文化遺產,瞭解山水中所藴含的文化內涵。

五、教學進度:

第一週:古詩兩首

第二週:詩詞兩首

第三週:古詩兩首

第四周:漢服

第五週:龍袍與官服

第六週:旗袍

第七週:《詩經》與楚辭

第八週:唐詩

第九周:宋詞

第十週:元曲

第十一週:明清小説

第十二週:李清照

第十三週:辛棄疾

第十四周:蒲松齡

第十五週:孔尚任

第十六週:姓氏

第十七週:名、字、號

第十八週:謙稱、尊稱

六、教學措施: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要以“活”為基礎,以“動”為特徵,旨在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3.要體現教學過程中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沒更關注過程。

4.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5.注重評價的過程性和激勵性。

傳統文化教學計劃15

一、學情分析:

我任教四年級兩個班的傳統文化,學生們比較喜歡這門學科,但學生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大多數孩子有一定的傳統文化知識基礎,對祖國的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但有的孩子不喜歡誦讀.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目的要求:

本套教材以齊魯文化為主,反應中華傳統文化精髓。以誦讀原創經典、感懷名人志士、遊歷名山勝水、品味藝術之樂為基本活動內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脈相承,使少年兒童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從而陶冶情操,開啟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綜合文化素養,激發愛國情感,培養民族氣節。

(二)、教材結構:

本冊教材包括蒙書誦讀、詩詞誦讀(一)、古城建築、、文學巨匠(一)、文學巨匠(二)、詩詞誦讀(二)、文學巨匠(三)、傳統工藝、陶瓷藝術共十個單元,34個課時。

(三)教材編排原則: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識性、情感性、趣味性、實踐性和地方特色,通過誦讀、感悟、薰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動方式,達到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養的目的。具體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特點,營造濃厚的探索實踐氛圍。

2.以提升學生素養為目的,逐步培養其良好得到人文素養,塑造其誠信向上的民族氣節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培養其初步的探究學習能力,形成其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要以“活”為基礎,以“動”為特徵,旨在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3.要體現教學過程中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沒更關注過程。

4.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5.注重評價的過程性和激勵性。

四、教學重點:

1.感悟繼承傳統文化。

2.養成良好品德。

3.欣賞濃郁文化氣息的山山水水,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跡

4.領略幾千年的民族藝術

五、教學難點:

1.感悟繼承傳統文化。

2.養成良好品德。

3.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良好情操。

六、教學措施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要以“活”為基礎,以“動”為特徵,旨在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3.要體現教學過程中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

4.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學習。

5.加強學科的交叉和滲透,拓展學科知識,改善知識結構。

6.開發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創造性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七、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

2.要注重學習方式的主動性。

3.要體現教學過程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更關注過程。

4.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八、教學進度表:

周次、內容:

1總體瞭解本學期內容。

標籤: 教學計劃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onokg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