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傳統文化教學總結匯編15篇

傳統文化教學總結匯編15篇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在自身的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後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肯定成績,得到經驗,找出差距,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在我們的學習、工作中起到呈上啟下的作用,因此十分有必須要寫一份總結哦。總結怎麼寫才不會流於形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統文化教學總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統文化教學總結匯編15篇

傳統文化教學總結1

本學期,我們開設傳統文化課程。傳統文化課程是對少年兒童進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啟蒙課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脈相承,使學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從而陶冶情操,開啟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綜合文化素養,激發愛國情感,培養民族氣節。一學期下來,同學們逐漸適應,從容上課,現在孩子們對詩句朗朗上口,感受到了課本中的營養,體驗到了對傳統文化更深刻的認識。這讓我為他們高興,現將總結如下:

一、學情分析:

五年級二班,共34人。學生經過本學期的學習,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有了初步的瞭解。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藉此時機,將傳統文化精髓灌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教育學生做個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中國人。

二、取得成績:

♂富學生傳統文化,增進對傳統文化價值的認識,激發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建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同時也為了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及寫作水平。

1、在誦讀中領略笠翁對韻的聲韻之美。感悟古詩的真摯之情。

2、曉通古建築文化的歷史,體會古代人們的智慧和創造才能。

3、認識一些文學巨匠,初步瞭解他們的生平行跡,領略其獨特風騷。

4、知道中國自古就有與外界保持友好往來的優良傳統。

5、熟識中國傳統戲曲藝術,感悟其歷史、文化價值,體會中國人的聰明才智。

三、採取的.教學措施

1、教學形式多樣化。時而教師講解、時而學生講故事、時而讀書等。

2、注重遊戲教學。教學中要善於激發學生興趣,我將運用遊戲“對句、接龍、找寶藏、小老師”等多種形式。

3、注重面向全體和個別差異。集體、小組、個人展示等交錯進行,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

4、重視平常積累,背誦經典名句名篇,通過進行比賽來提高效率。

5、重視多元評價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評價,並以此作為反饋,激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多積累。

下面我來談一下工作中的不足。

首先,由於我們開設傳統文化授課經驗有限,影響到了弘揚傳統文化的效果。希望今後多進行一些培訓和交流會。

其次,教學經驗不足。由於沒有考慮到本學期教材,往往與語文授課時相混,影響與開設傳統文化時目的相違背。

下學期我會注意參加一些相關培訓和交流機會,收進科學的教學模式,及時的解決本學期的問題,我們會發揚優點,改進不足,相信我們會做得更好。

傳統文化教學總結2

一轉眼,一個學年即將結束。回顧本學期的工作,根據學期初制定的方案,現總結如下:

一、學經典

把傳統文化教育擴展到校本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我校於本學年把傳統文化教育擴展到校本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導處做了詳細計劃,以教研組和興趣小組為主,全體教師認真學習,多角度、多方位領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取其精華。

二、見行動

在學習經典中,重在立行。所以,我校在開展“中華傳統文化進校園、進課堂”活動中,開展“學一句,做一句”的踐行。定期開展中華傳統文化講座學校抓住這一良機,及時做好組織與策劃工作。

1、利用週一升國旗、晨會、路隊放學、詩文誦讀課反覆薰陶,重複教育,反覆抓,抓反覆,日久天長,無形中理解了其中內涵,成為自發的精神支柱,促進了學習與生活。

2、在全校範圍內營造“弘揚傳統文化,構建和諧校園”為主題活動的校園文化氛圍。校宣傳欄對傳統文化比賽內容進行細化與分解宣傳,總之,學校充分發揮和利用各種宣傳途徑以及各種媒體在學校至班級營造一種親切、温馨、和諧氛圍而充滿濃郁的傳統文化氣息。

三、出成效

通過學習,同學們知道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國小生,一個懂禮貌的,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學生的精神面貌發生較大的'變化,思想道德素質顯著提高,校風、學風得到很大改觀。學生學習努力了,學會認真做事了,講究吃穿的少了,懂事了,孝順了。

一個學年結束了,我們的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才只是個開始,更多的工作還將繼續;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更多的事情還有待我們去做。以後,我校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將進一步走向深入,使之貫穿於學校教育的全過程,教學全過程,通過學科滲透、課堂引導、課餘活動得以全面展開。進一步濃厚傳統文化氛圍,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將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德育特色化工作推向一個新的階段,取得新的收穫,新的成果。

傳統文化教學總結3

按照工作計劃,我校語文課題組順利進行了第一、二階段的研究,圍繞我們確定階段總結的課題“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緊密聯繫語文教學實際,組織了系列傳統文化學習活動。

一、實驗情況綜述

1、動員發動情況。

課題組組建後,向實驗教師傳達課題設計的背景與意圖,傳達全國教育工作者及社會有識之士的共同呼聲,帶領各實驗教師根據年段特點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實驗計劃和方案。

2、選好文本,以文本為抓手展開傳統文化學習。

文化傳承以文字為主要載體,學生學習以閲讀為主要方式。依照貼近教材貼近學生的原則,我們選擇了一、二年級以《三字經》、三、四年級以“經典詩文”、五、六年級以“經典文章及名著”等作為學習材料,學習一些簡短的文言文。以“誠信”“美德”“志向”“人格”“智慧”等主題為切入點,與傳統文化聯繫緊密,適合傳統文化學習,同時配合了課內文言文的學習及拓展。一方面訓練了文言知識基本功,一方面感受傳統文化,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

4、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我組織能力。

在本學年三年級上冊的教材中,第五單元就是讓學生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我讓學生去收集了一些相關資料,不僅在課文教學和口語交際中實施了,習作時還讓學生動筆寫了。而學校開展的相關活動,向全校同學介紹傳統節日和“有趣的漢字”。

(1)開展了全校經典詩文朗誦比賽;

(2)以“傳統文化”為主題,舉行了校“書香飄飄,伴我成長”讀書活動

二、實驗效果分析

1、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關注程度

自從課題組開展了傳統文化學習活動之後,學生閲讀文言作品的水平不斷提高,一些課外閲讀用的文言短文,不少學生稍經點撥便可以順利翻譯出來,一次次活動推動着他們一次次反覆閲讀,讀出了情,讀出了味,讀出了文化。其他活動也激發了學生關注傳統文化的熱情。與傳統文化親密接觸,學生就獲得了與傳統文化對話的話語權。

2、學生閲讀習慣和認知方式的變化

特別是在經典閲讀活動期間,好多學生都達到了手不釋卷的程度。腹有詩書氣自華,讀經典,帶給他們空前的充實感;充實又使他們體驗着生命的幸福狀態。與故事中的人物同呼吸、共經歷,為年輕人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名著與現實的相互映射,使同學們增添了一份以古觀今、知人論世的使命感。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完善着孩子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三、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由於課業負擔等原因,不少同學不能保質保量地完成學習與實踐任務,也有個別同學欲打退堂鼓,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漸漸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通過評比表彰,激發他們的意識,增強責任心和使命感。由於學習以閲讀為主,而閲讀又以文言學習為主,學生難免有畏難情緒,加之教師的輔導不能及時有效地跟上,學生學習中的困難不能及時得到解決也影響到部分學生繼續學習的信心。下一步工作中,要儘量多地組織一些學習指導活動,開設專題講座和趣味遊藝活動,調整和舒緩情緒,減少他們的畏難情緒。引導學生參與其中,關注社會,走進生活,立體的全方位的接觸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教學總結4

學習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文明,弘揚民族精神,是基礎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誦讀優秀傳統文化經典,瞭解歷史名人、名勝古蹟等傳統文化內容,對少年兒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啟迪,對培養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經過一學期傳統文化教學來看,傳統文化課程是對少年兒童進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啟蒙課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脈相承,使學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從而陶冶情操,開啟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綜合文化素養,激發愛國情感,培養民族氣節。這學期下來,同學們感到了課本中的營養,體驗到了對傳統文化更加深刻的認識。本學期的學習總結如下:

一、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孩子學了不少古詩,對唐詩、宋詞有一定的瞭解。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文化表現出濃郁的興趣,藉此時機,將傳統文化精髓灌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教育學生做個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中國人。

二、教學方式

⑴把主動權教給學生,指導學生藉助註釋朗讀。

⑵文言文教學和現代文教學一樣,仍應堅持以自讀為主,重在感悟、積累的策略。

⑶教學中要儘量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讓學生質疑、釋疑,教師要適當點撥、扶助,必要時才精當講解。

⑷不要講語法知識。教材中的註釋,不僅可以幫助理解詞、句,還可以讓學生從中體會古今詞義、表達方法的不同。

三、取得成績

豐富學生傳統文化,增進對傳統文化價值認識,激發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建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同時也為了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及寫作水平。

1、在誦讀中領略唐詩之美,感悟古詩詞的真摯之情。

2、能背誦《南園十三首》、《塞上聽吹笛》、《走馬穿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3、進一步瞭解了白居易、李商隱、高適等詩人的作品。

四、採取的措施:

1、教學形式多樣化。

2、注重遊戲化。

我們開展傳統文化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記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尋根,尋民族精神之根,尋現代文明之根。在誦讀古詩文中弘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加厚學生的人文底藴。我們肩負着歷史重任,在我們的努力下,相信我們的學生們會繼承傳統,弘揚傳統,去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傳統文化教學總結5

一、課題提出背景:

以實施新的《課程標準》啟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契機,誦讀中華文化經典是近年學校開展課外讀書活動的又一大亮點。學校開展誦讀中華文化經典是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精神的指導下,在與國家課程的培養目標一致的前提下展開的,是根據本地的課程資源狀況,發揮本校辦學優勢和特色以及學校實際情況開展的。

開展“中華經典詩文的誦讀”活動,正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可以在學生的心靈中不斷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可逐漸培養孩子的仁義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品德、開啟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奠定學生一生中具有高遠的智慧和優秀的人格與秉性的基礎,讓我們的下一代更文雅,更具文化氣質,都能生活在真正優質的教育環境裏。

從整個學校來説,“誦讀中國文化經典”活動,是國學寫字教學的延伸,內容是按學生的實際及古詩文的特色編制的,即背誦地方課程《國學啟蒙》外,又從《三字經》、《古詩誦讀》、《弟子規》、《論語》等中選編的。中國的古典詩詞博大精深,有很多傳世佳作,它們內涵深刻,意存高遠,也包含很多哲理,背誦古典詩文,有利於弘揚祖國的優秀的傳統文化,培養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進一步強化素質教育,使全校師生文明素養得到顯著提高。

二、指導思想

中華古詩文兼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範疇,凝結了前人對於人生、社會和大自然的觀察和理解,閃爍着中華民族智慧的光芒。讓兒童在記憶力最好、心靈最清澈的時候,直面經典,吸取中華文化的精華,使其受益終生。用經典武裝孩子們的頭腦,成為使他們走向成功的捷徑。

三、“經典誦讀”教學的設定目標:

1、傳承文化。通過誦讀活動的開展,使學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從經典工作中去汲取民族精神源頭活水,修復文化傳承的斷層缺乏,讓少年兒童接受實實在在的“中國人”教育。

2、陶冶情操。與聖賢為友,與經典同行,美心善文,佳言懿行。熟讀成誦,潛移默化,養育開朗豁達的性情、自信自強的人格、和善誠信的品質。

3、提高素養。在誦讀熟背中增大識字量,擴大閲讀量,增加詩文誦量。學生在誦讀中增強語感,感受文言精華,奠定語文基礎,在記憶的黃金時代,增強經典儲備,從而紮下語文水平厚實功底。

4、開發潛能。反覆誦讀,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促進學習態度的端正,求知熱情的激發。

5、推進素質教育。讀經典、培心靈,汲取營養,開發心智,使學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質得到全面提升。

四、經典誦讀的基本方法

1、每日一讀。我校的一至六年級學生,每天利用眼保健操時間8分鐘,進行經典誦讀。或學習新的篇章,或温習舊的內容,由學生自主,教師指導。

2、每週一課。各年級每週安排一節課的時間,以班級為單位,進行集體誦讀。各班都應下載經典誦讀的音頻或視頻資料,幫助學生正音斷句,務求讀音正確、流利,直達到熟讀成誦的水平。

3、師生、親子同讀。要求老師、家長與學生同步誦讀相同的內容。一是為學生做出表率,同讀同悟,教學相長;二是為學生解疑釋惑,扶助學生的學習,進一步增進師生關係、親子關係。

4、不求甚解。經典誦讀重在“讀”,讀的正確、流利,直至成誦,可視為完成教學任務。教師不宜作過多地講解,對興趣濃厚的學生可以進行必要的引導,對內容中涉及的歷史事件、人物和典故可以進行簡介,或指導學生查找、閲讀相關資料。學生以自學自悟為主,對於所學內容的.理解程度不作明確、具體的要求。越是經典的篇目,越難以理解,甚至發生歧義,當前的任務是讓學生記憶牢固原文,等待將來學生的閲歷和知識豐富了,自己會尋找到最佳的答案。

5、與其他活動相結合。經典誦讀要與競賽、演講、辯論、抄錄、歌詠、繪畫、手抄報等學習形式結合起來,增加誦讀的趣味性,切忌一成不變,枯燥乏味,把誦讀變成了“苦讀”。

五、經典誦讀的原則

1、模糊性原則:要求正確朗讀,熟讀成誦,不要求理解內容,對於其中的生字生詞能夠識記即可。

2、差異性原則:承認學生個體間記憶、思維、興趣等方面的差異性,不搞“一刀切”。

3、自主性原則: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誦讀指定的篇目,鼓勵學生以自己的方式自讀自悟,有興趣、有能力的學生可以誦讀更多的篇目,並給予相應的積極評價。

4、激勵性原則:以鼓勵、激勵為主,對誦讀經典確有困難的學生不做過高要求,注意因材施教。引導學生了解並熱愛民族的傳統文化。

六、經典誦讀的主要內容

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利用我校已有的經典誦讀文本和視頻材料,結合《國小語文課程標準》中推薦的優秀古詩文篇目,安排各年級學生的“必讀篇目”、“選讀篇目”。

七、經典誦讀的成果評價

對於學生個體經典誦讀的成果評價,採用形成性評價和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充分發揮評價的鼓勵作用,調動學生誦讀的積極性和參與性。

1、每週評價

採用學習小組自評法,評價組員一週的誦讀進度和記憶水平。由各班誦讀小組的組長擔任檢測組長,在每週的週末逐一檢測本組的同學,並將檢測情況報告班長或老師。老師進行抽測並作相應的調整或要求。

2、學期評價

採用學期達標升級評價法。在每學期的期末,由各班的語文老師負責評價本班學生的誦讀水平:能夠背誦必讀篇目並達到質量要求的學生,發給通過該篇目的達標證書。為確保誦讀質量,學校對通過達標的學生進行必要的抽查。

學生的達標證書共分為六級,採用由低到高的升級機制。達到六級的學生,由學校頒發經典誦讀“小博士”榮譽證書。

八、經典誦讀的保障措施

1、組織保障

成立經典誦讀活動領導機構,實行分工負責制。

(1)管理組:負責經典誦讀活動的規劃、組織、協調、保障、宣傳等事項。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2)工作組:負責組織各班學生按計劃開展誦讀活動、定期進行評價、成果展示等事項。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2、課程保障

(1)納入學校的課程計劃,安排經典誦讀課時。

(2)利用語文主題學習模式中的“日積月累”進行誦讀。

3、時間保障

(1)每日晨讀。每天早晨誦讀10分鐘。

(2)親子同讀。每天晚上與家長同讀10分鐘。

(3)每週安排一節經典誦讀課(與校本課程合用課時)。

4、活動保障

(1)與“大量閲讀”語文教改實驗相結合。經典誦讀的目的是強化對傳統文化中“經典篇目”的學習,它是學生大量閲讀內容中的一部分,不可與“大量閲讀”語文教改實驗對立起來。

(2)與朝陽讀書活動相結合。在繼續開展朝陽讀書活動良好氛圍中推進“經典誦讀”活動。

(3)與“書香特色班級”創建活動相結合,努力創建獨有、獨立、獨特的班級文化特色。

(4)與小課題研究活動相結合。在經典誦讀活動中設立“小課題”,鼓勵學習小組或學生個體進行細緻的探究,拓寬經典誦讀的寬度與深度,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興趣。

5、教學用品保障

根據教學需要,學校購置部分學習用書和音像教學資料,設計並印製學生評價等級證書。

傳統文化教學總結6

傳統文化我們已經進行了幾個學期,上學期有參加優質課評選的經歷之後,對傳統文化的教學就有些駕輕就熟的感覺。下面從兩方面對這學期的傳統文化進行總結。

一、回顧本學期傳統文化教學

本學期傳統文化要比一二年級傳統文化內容豐富一些。截止到學期結束,我們總共學習了四部分,分別是三字經節選,幼學瓊林節選,山海經節選以及名人名句。不但內容豐富,有很多內容很具有故事性。這樣和之前的傳統文化比起來,孩子們學到的東西更加具體化,孩子們在故事的引領下,興趣也相應提高。像三字經,不但讀起來朗朗上口,還有很多的故事,螢囊映雪,黃香温席等,在故事的指引下,孩子們學起來就更加的津津有味。

這學期我們不再一味的'背誦一些內容,因為孩子們的理解能力在三年級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同時三年級傳統文化裏也有了一些比較長的古文。所以我們的教學目標除了背誦之外,還增加了吟,讀的內容,同時,我們還會在故事的引導下,學習一些古人倡導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儘管孩子們的認識還很模糊,但從聽課情況來看,孩子們還是願意接受的。

此外,在一篇小小xx中,我們還會拓展開去。比如大禹治水,我們不僅涉及了治水的內容,還補充了大禹為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孩子們談了自己的看法,同時説到堯舜禹的仁治。老師甚至分析了當今政治的缺乏之出,知道孩子們似懂非懂,但從小讓他們有愛國的主人翁意識也沒什麼不好。再比如孔子的部分,除了孔子本人,孩子們蒐集資料瞭解了孔子弟子三千以及七十二賢人。講了子路顏回等人不同的故事特點。內容多了,我們還會互相聯繫,從花木中聯繫到詩中的精神寄託。我願意讓孩子們有這樣的意識,從小根治這樣的傳統思想,這不正是傳統文化教學目標的真諦嗎?

二、展望下學期傳統文化教學

下學期從內容來看,更加豐富,篇幅也會加長。我們可能還會承接這學期的成功經驗,同時改變原來低年級傳統文化教學策略。在學好課本內容的基礎上,我們可能還會有一些的延伸。在誦讀方面,多讀多練,讓孩子們喜歡上傳統文化和思想。希望我們能做的更好。

傳統文化教學總結7

所謂傳統文化,是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保留在每一個民族中間具有穩定形態的文化,《傳統文化》教學工作總結。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生活中的展現,它有着特定的內涵和占主導地位的基本精神。它負載着一個民族的價值取向,影響着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聚擾着一個民族自我認同的凝聚力。

中國傳統文化,是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保留在中華民族中間具有穩定形態的中國文化。它包括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禮儀制度、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豐富內容。

一、工作的總體概述

我們開展這麼課程,主要是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代的文化知識,瞭解古文化的的內涵;同時,增進學生的文化積累,讓學生富有中國傳統文化氣息。

傳統文化在這學期的主要內容是關於《三字經》《幼學瓊林》《山海經》《孔子語錄》《孟子格言》的經典篇目內容,這些內容既有利於學生背誦,有利於教育學生養成好的品德和習慣,同時還增長了知識,對祖國熱愛之情不斷增加,也陶冶了情操,工作總結《《傳統文化》教學工作總結》。

二、學生的.收穫

本學期,針對學生的情況,我主要採取理解文意進行背誦的方式來學習學習傳統文化。把每一課的文意解釋給學生聽,然後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語來解釋,最後根據自己的理解來熟練記憶文章。並且採取多種學習方法,例如:小組學習、同位之間比賽、老師抽查、小組長檢查等,激勵學生不斷進步。一學期下來,同學們逐漸適應,從容上課,從傳統文化的課程中,感到了課本中的營養,體驗到了對傳統文化更加深刻的認識。並且通過學習,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形成了比較濃厚的興趣。

三、存在的問題改進的措施

由於課時較少,學習的時間較短,所以感覺課堂教學很倉促,不能夠仔細揣摩每句詩文的意思,也不能認真體會文章的深刻內涵,知識的學習只限於表面的學習。大多的背誦時間也只能放在課後。我會在以後的學習中,注意知識的細緻學習,制定好可行的學期計劃,注意學生學習的紮實程度。

傳統文化教學總結8

為傳承中國古典文化,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增強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熱愛,培養他們對生活積極的態度,我們制定了詳細的方案,並認真實施,下面就對我們這個學期的實施進行總結。

一、教育教學

1、採用多種形式教學古詩

拗口的古文讓孩子們背誦起來着實非常困難。我們反覆誦讀誦讀,為了讓孩子們有興趣,不至於感到枯燥無味,我開展了很多的小遊戲同時,還可以通過誦讀達到背誦的目的。孩子們背誦的興致很高

我們在進行古詩誦讀教學中,分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以老師教為主,第二階段以學生自學為主。在第一階段中我們主要採取“入境+吟誦”的方法:既指導老師帶領學生進入古詩的意境,在意境中使學生享受到古詩畫面的美,並讓學生粗略瞭解詩的大意,然後,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去學習吟誦古詩,從吟誦中感受古詩的韻律美、節奏美。

第二階段,開展“我做小老師”的活動。讓認字多、學得快的學生以生動有趣的形式帶頭教給其他學生。

2、採用多種形式講授知識

利用多媒體動畫、視頻、動手剪紙、做泥塑等多種活動將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中華文化的淵源。

二、目標完成情況

通過半年的學習,完成了知識教育目標、能力培養目標、思想教

育目標的'要求,達到了預定的教學效果。

三、存在問題及對策

一年級學生認字少、知識層面低,大部分知識要依靠教師講授,教學形式單一時,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所以,在教學中,儘量採用學生能聽懂的語言講授知識,文字簡單,形式多樣,吸引學生集中注意力參與課堂。

總之,以傳統文化為依託,誦讀古詩文,是弘揚傳統文化,振興中華民族的一種有效形式。我們會結合學生的特點,採用更加有效的形式,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學生心中開出花、結出果。

傳統文化教學總結9

中華傳統文化進課堂活動總結

在上級的正確領導下,我校教師積極參與,認真學習相關理論,轉變教學觀念,積極開展研究活動,有效地推動了我校教育教學工作,提高了教師的科研、教學和教育能力,我校的傳統文化進課堂教育活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1、樹立傳統文化的學習觀

重視教學中傳統文化的引導學習,引導學生樹立“處處有傳統”的觀念,指導學生在課堂中關注傳統文化,拓寬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渠道。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語文活動,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注意觀察、積累、探索,關注周圍的人、事、物,開展傳統文化的積累交流評比活動,養成看報、聽廣播、做筆記、記日記等習慣。通過樹立學生傳統文化學習觀,不斷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意識,從中體驗到學習傳統文化的樂趣,促進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情。

2、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中,摒棄傳統的逐句逐段細嚼慢品的教學模式,找準接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同時,對文中涉及的傳統文化進行合適的拓展講解。課堂上教師充分啟發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

閲歷等主體經驗,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慾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將自己的體驗、感

受,用自己語言表達出來。

3、以教學設計為主,積極開展傳統文化語文教學模式的優質課賽課活動。課題組成員每人都必須參加並參與評價,課堂模式實用且效果較好的給於獎勵並在課題組中進行推行。

傳統文化教學總結10

今學期,根據課程設,開設了《傳統文化》的教學課程,目的在於,以傳統文化來薰陶學生,以古典之美來陶冶學生,在校園中形成良好的風氣。根據教材的編排,教學內容主要以傳統詩詞誦讀為主。多學一些傳統的詩詞,對加深孩子們的文化底藴是很有幫助的。

《弟子規》、《小兒語》、《續小兒語》等為主。傳統文化教學之初,還是遇到了很多的困難,比如,拗口的古文讓孩子們背誦起來着實非常困難。我們反覆誦讀誦讀,為了讓孩子們有興趣,不至於感到枯燥無味,我開展了很多的小遊戲。先是老師高聲的讀,學生小聲跟讀,反覆幾次之後,學生老師比賽,看誰讀得聲音洪亮,字正腔圓,字音準確。最後讓孩子們領着老師讀,孩子們開展比賽。一路下來不少孩子已經背的差不多了,然後我再給他們自由誦讀的時間,提出要求,讓他們通過誦讀,讀出自己的聲音。同時,還可以通過誦讀達到背誦的目的。孩子們背誦的`興致很高,我也從中獲得了一些想法。背過之後新的問題又產生了,孩子們極容易把辛辛苦苦背過的東西遺忘。於是又要反覆的複習,讓孩子們反覆背。不過,這個年齡記住的東西會深刻的記在最心底,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被磨滅掉。

通過對教材的解讀,使學生感悟到了中華民族語言的魅力,聆聽到古代聖賢關於做人、處事的語重心長的教誨,瞭解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國人的大氣、自尊、聖潔和人格的高尚。通過閲讀,使學生欣賞到了具有濃郁文化氣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國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跡,領略千百年來中國的民族藝術,逐步瞭解和感悟祖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通過傳統文化學習,不斷增強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通過學習,學生們能夠熟練地背誦經典古詩文,並能初步理解其意思,同時能夠嘗試表達個人學習經典古詩文的感受和見解。無論怎樣,孩子們並沒有排斥,學而優則仕,希望我們今天的努力,換來孩子們以後美好的生活。

傳統文化教學總結11

傳統文化的精華表現在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自尊、自立、自愛這種品德,獨立人格、堅韌不拔、頑強進取的精神。在厄運和挫折面前不低頭氣餒,積極奮起抗爭。“君子敬德修業,與時偕行,有所作為。”把這個精神集中在凝聚在一句話來表達的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君子的人格、君子的奮鬥,要像上天宇宙這種星系的天體的生生不息的運行一樣,只爭朝夕、自強不息。個體生無所息,整個羣體和民族生生不息,只有無數的個體的生無所息,才能構成我們整個民族的生生不息。這個我們又可以把它概括為凌雲志。

經過上學期傳統文化教學來看,傳統文化課程是對青少年進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啟蒙課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脈相承,使學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從而陶冶情操,開啟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綜合文化素養,激發愛國情感,培養民族氣節。一學期下來,同學們逐漸適應,從容上課,從傳統文化的課程中,感到了課本中的營養,體驗到了對傳統文化更加深刻的認識。上學期的學習總結如下:

一、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上學期傳統文化學習,對我國博大精神的傳統文化有了初步的瞭解。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文化表現出濃郁的興趣,藉此時機,將傳統文化精髓灌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教育學生做個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中國人。

二、取得成績:

豐富學生傳統文化,增進對傳統文化價值認識,激發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建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同時也為了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及寫作水平。

1、在誦讀中領略《千字文》的聲韻之美。感悟古詩的真摯之情。

2、曉通古建築文化的歷史,體會古代人麼的智慧和創造才能。

3、認識一些文化巨匠,初步瞭解他們的生平行跡,領略其獨特風騷。

4、熟識中國傳統工藝,精美玉器,歷史古老的青銅器,精美的漆器,陶瓷,文房四寶等。

5、知道中國自古就有與外界保持友好往來的優良傳統。

通過我們建立起開放式的傳統文化教學理念,努力拓寬傳統文化教學的渠道,讓學生不僅成為文化知識的消費者,而且是文化知識的發現者,使學生在經歷傳統文化實踐學習過程中,將人類的優秀文化成果內化學生的人格、氣質、素質。我們將創造性地運用教材,靈活運用教學策略,挖掘體驗課文中具有文化氣息的內容,讓祖國5000年豐富多彩,波瀾壯闊的文化畫軸,通過一堂堂氤氲着氣息的語文課展現出來,使學生大開眼界,大飽耳福。

傳統文化教學總結12

在上學期開展傳統文化課的基礎上,本學期主要學了《齊魯名人》、《詩歌誦讀》、《名勝古蹟》和《政治人物》《宮殿園林》。回顧這一學期的教學,總結如下:

經過本學期的學習,同學們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有了初步的瞭解。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傳統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藉此時機,將傳統文化精髓灌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教育學生做個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中國人。

一、豐富了學生的傳統文化知識。

在“齊魯名人”“政治人物”裏,我們共同感悟傳統文化的魅力,聆聽到古代聖賢關於做人、處事的語重心長的教誨;在“拓展活動”中,我們感受到,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我們中國人曾經生活的多麼大氣,多麼自信!品格是多麼高尚!在“名勝古蹟”中,我們欣賞到具有濃郁文化氣息的山山水水,每一處風景,都有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跡……

學習傳統文化,增進學生對傳統文化價值的認識,激發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建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同時也為了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及寫作水平。具體來説,有以下方面:

1、在課文的誦讀中領略文言文的聲韻之美。

2、在趣味詩歌中感悟古詩的真摯之情。

3、通曉古建築文化的歷史,體會古代人們的智慧和創造才能。

4、在名人長廊中認識一些歷史名人,初步瞭解他們的生平行跡,領略其獨特風騷。

5、在名勝古蹟中瞭解中國的建築魅力。

6、熟識中國傳統工藝,精美玉器,歷史古老的青銅器,精美的漆器,陶瓷,文房四寶等,感悟其歷史、文化價值,體會中國人的聰明才智。

二、採取了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

1、教學形式多樣化。時而教師講解、時而學生講故事、時而讀書等。

2、注重合作教學。教學中我善於激發學生興趣,運用小組合作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方法,在豐富的現貨的視頻、圖片資料中充分感知多元化的知識世界。

4、重視平常積累,背誦經典名句名篇,通過進行比賽來提高效率。

5、重視多元評價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小組長評價並以此作為反饋,激勵學生積極參與。

傳統文化教學總結13

本學期,我們六年級進行了傳統文化課程的學習。傳統文化課程是對少年兒童進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啟蒙課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脈相承,使學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從而陶冶情操,開啟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綜合文化素養,激發愛國情感,培養民族氣節。一學期以來,同學們學習積極性非常高漲,現在同學們對經典著作讀來朗朗上口,感受到了古典文化的精髓,體驗到了對傳統文化更深刻的認識。

一、本學期取得的成績:

經過本學期的學習,同學們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有了初步的瞭解。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傳統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藉此時機,將傳統文化精髓灌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教育學生做個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中國人。

(一)豐富了學生的傳統文化知識。

在“經典驛站”裏,我們共同感悟傳統文化的魅力,聆聽到古代聖賢關於做人、處事的語重心長的教誨;在“名人長廊”,我們感受到,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我們中國人曾經生活的多麼大氣,多麼自信!品格是多麼高尚!在“名聲佳境”中,我們欣賞到具有濃郁文化氣息的山山水水,每一處風景,都有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跡。

學習傳統文化,增進學生對傳統文化價值的認識,激發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建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同時也為了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及寫作水平。具體來説,有以下方面:

1、在經典驛站的誦讀中領略文言文的聲韻之美。2、在趣味詩歌中感悟古詩的真摯之情。

3、曉通古建築文化的歷史,體會古代人們的智慧和創造才能。4、在名人長廊中認識一些歷史名人,初步瞭解他們的生平行跡,領略其獨特風騷。

5、在名勝佳境中瞭解中國的名勝古蹟。

6、熟識中國傳統工藝,精美玉器,歷史古老的青銅器,精美的漆器,陶瓷,文房四寶等,感悟其歷史、文化價值,體會中國人的聰明才智。二、採取了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

1、教學形式多樣化。時而教師講解、時而學生講故事、時而讀書等。2、注重遊戲教學。教學中要善於激發學生興趣,我運用遊戲“對句、接龍、找寶藏、小老師”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注重面向全體和個別差異。集體、小組、個人展示等交錯進行,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

4、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方法,將百家講壇引進課堂,讓學生在易中天、于丹的'精彩講談中充分感知多元化的知識世界。

5、重視平常積累,背誦經典名句名篇,通過進行比賽來提高效率。6、重視多元評價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評價,並以此作為反饋,激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多積累。

二、反思教學中的不足:

由於我們今年剛開設《傳統文化》,授課經驗有限,影響到了弘揚傳統文化的效果。希望今後多進行一些培訓和交流的機會。

其次,有的班級多媒體教學設備經常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教學的效果。

三、今後改進的措施:

下學期我會注意多參加一些相關培訓和交流機會,也希望學校學習科學的教學模式,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時的解決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我要發揚優點,改進不足,相信我們會做得更好。

傳統文化教學總結14

今學期學校開設了傳統文化課程,我們班每週三下午第三節是傳統文化課,《傳統文化》教學總結:讀説背寫結合,積累傳統文化。所使用的教材是山東省義務教育必修地方課程教科書《傳統文化》(一年級)。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主要採用了四個教學手段——讀、説、背、寫。下面就每個方面具體談一談。

一、讀

每學一篇古文古詩,我先讓學生藉助拼音自讀。學生自讀的時候,我會把古文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認讀。針對部分學生識字量較少,不能順利讀下來的情況,也為了使得學生認識更多的字,我會找出一部分難認的詞語或者生字教學生讀。等學生能正確認讀沒有拼音的古文後,再放開手讓學生讀熟。比如,教《治家格言》(節選一)這一課,學生總讀不熟,我一遍一遍地教讀,仍有一部分孩子讀不熟“宜未雨而綢繆,勿臨渴而掘井”,我採取分節奏教讀、個別指導等方法,幫助學生能熟練朗讀。

二、説

在一遍遍誦讀的過程中,很多孩子對古文的內容有所理解和感悟。我根據文章特點帶領學生對古文內容做簡單理解。有的文章,我會把文後的解釋讀一遍,再讓學生自己想想懂了什麼意思;有的文章,我會讓學生説説是怎樣理解的,工作總結《《傳統文化》教學總結:讀説背寫結合,積累傳統文化》。比如,學習《逢老人》一詩,我讓學生自己説説明白了哪一句,好幾個學生説的很準確。可見,在自讀自誦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

三、背

背誦是最關鍵的教學環節。我要求每一篇古文古詩必須都要背熟,無一例外。今學期教給學生最主要的背誦方法是反覆朗讀,讀到一定程度自然背過。所以,一開始我會要求學生必須要讀到二十遍。到了後來這些篇,就沒有做這樣的要求,因為很多孩子已經比較熟練的接受了這樣多讀成誦的方法。背誦過以後,我讓學生到台前來背,我一個一個的檢查,我會在背誦熟練的孩子的書上打一個背過的記號。班裏有六十個孩子,之間的差異很多,有的孩子讀幾遍就能背得很好,有的孩子讀很多遍都背不過,還有的孩子邊背邊玩,根本背不到心裏去。有時候,我會留下那些到點了還背不過的`孩子,等家長來了以後,陪着背熟,我畫上記號才能回家。只要有過這樣的一次,下幾次背誦就都積極許多,因為每個孩子既怕留在這裏耽誤回家,又覺得丟人,被家長批評。一般情況下,我就讓那幾個還真沒有背熟的孩子回家背誦,簽名,第二天我再檢查。我當然希望每個孩子都能背過,在記憶裏留存文化痕跡。若是蜻蜓點水,若是隻抓優秀,恐怕我們的傳統文化教學不能實現面向全體,也不能培養每個孩子重視這門課程的態度,更不能使每個孩子都有紮實的積累。

四、寫

每次背完一篇古文古詩,我會要求學生把它抄寫在練習本上。一是為了鞏固背誦,二是為了能提示重視書寫古文古詩。寫完後,同位兩個再互相批閲。這樣的訓練還有一個私心,就是希望學生再期末考試的時候,若遇到默寫課外的古詩時能把《傳統文化》上的古詩寫上去。

一學期下來,我看到我們班的學生能熟練背誦每篇古詩古文,能重視這門課程,能掌握了一定的背誦方法,頭腦裏有了一些積累,心裏覺得了安慰。相信隨着這門課程教學的深入,我們班的孩子們會有更多的收穫。

傳統文化教學總結15

下學期開展了傳統文化的教學工作,這對孩子們是好事。多學一些傳統的詩詞,對加深孩子們的文化底藴是很有幫助的。我按照學校的規定,拿出一節讀書會給孩子們補充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教學之初,還是遇到了很多的困難,比如,拗口的古文讓孩子們背誦起來着實非常困難。我們反覆誦讀誦讀,為了讓孩子們有興趣,不至於感到枯燥無味,我開展了很多的小遊戲。先是老師高聲的讀,學生小聲跟讀,反覆幾次之後,學生老師比賽,看誰讀得聲音洪亮,字正腔圓,字音準確。最後讓孩子們領着老師讀,孩子們開展比賽。一路下來不少孩子已經背的差不多了,然後我再給他們自由誦讀的.時間,提出要求,讓他們通過誦讀,讀出自己的聲音。同時,還可以通過誦讀達到背誦的目的。孩子們背誦的興致很高,我也從中獲得了一些想法。背過之後新的問題又產生了,孩子們極容易把辛辛苦苦背過的東西遺忘。於是又要反覆的複習,讓孩子們反覆背。不過,這個年齡記住的東西會深刻的記在最心底,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被磨滅掉。

我發現,今天的孩子讀起這些古文來也帶了不少市井的氣息。不似當年的歸有光,在斑駁的桂影下,在窗明几淨的項脊軒裏讀書的心平氣和,他們的心裏沒有裝着一個古人的心思,沒有古人的情懷。聽他們讀起這些東西來,心裏難免會有一絲絲的酸楚。

無論怎樣,孩子們並沒有排斥,學而優則仕,希望我們今天的努力,換來孩子們以後美好的生活。

標籤: 彙編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pergy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