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三年級上冊中國傳統節日作文範文

三年級上冊中國傳統節日作文範文

導語: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呢?各個節日的風俗習慣你瞭解嗎?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三年級上冊中國傳統節日作文範文,歡迎閲讀參考。

三年級上冊中國傳統節日作文範文

三年級上冊中國傳統節日作文範文過年吃餃子

今天是2017年一月一日,是新的一年的開始,媽媽跟我講了新年的習俗

媽媽説一月一日是西方國家的新年,我們中國傳統新年是指的陰曆十二月三十,俗稱年三十。新年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是一家人團圓的日子。我問媽媽過年時要幹些什麼事情呢?媽媽説,過年要先打掃衞生,買新衣服,貼對聯和福字,最重要的是要吃餃子。吃餃子代表着團結,表示吉祥和辭舊迎新的意思。現在的人為了增加節日氣氛,會在裏面包上錢和糖塊。吃到包有錢的餃子的人會發大財,吃到包有糖塊的餃子的人會來年生活甜蜜。我跟媽媽説那今年我們多包些帶錢和糖塊的餃子,每個人都吃到錢和糖塊,每個人都發財都有福氣,媽媽説好啊,我們一起笑了。

聽了媽媽的話,我知道了什麼是新年,知道了過年要幹什麼,以後還要多瞭解些節日的習俗。

三年級上冊中國傳統節日作文範文

一年一度的春節又來臨了。

春節,即農曆新年,俗稱過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七年級。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七年級為高潮。春節歷史悠久,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曆)正月七年級為“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年節古稱“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開始採用公曆(陽曆)計年,遂稱公曆1月1日為“元旦”,稱農曆正月七年級為“春節”。歲時節日,亦被稱為“傳統節日”,它們歷史悠久、流傳面廣,具有極大的普及性、羣眾性、甚至全民性的特點。年節是除舊佈新的日子,年節雖定在農曆正月七年級,但年節的活動卻並不止於正月七年級這一天。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節起,人們便開始“忙年”:掃房屋、洗頭沐浴、準備年節器具等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人們以盛大的儀式和熱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中國農曆年的歲首稱為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象徵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很多説法,但其中為公眾普遍接受的説法是,春節由虞舜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着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説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春節過去也叫元旦。春節所在的這一月叫元月。

三年級上冊中國傳統節日作文範文農曆正月七年級

是農曆的一歲之首,俗稱“大年”。春節的`來歷,在我國大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它是我國民間最熱鬧、最隆重的一個傳統節日。古代的春節,是指農曆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立春”時節,南北朝以後才將春節改在一年歲末,並泛指整個春季,這時大地回春,萬象更新,人們便把它作為新的一年的開始。到了辛亥革命後的民國初年,改農曆為公曆[陽曆]後,便將正月七年級定為春節。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才正式把正月七年級的新年定為“春節”,因而至今仍有許多人將過春節叫過年。 人們常把過春節説成“過年”,而“年”的最初含義與今天根本不同。

據説,在很古的時候,世界上有一種最兇惡的野獸叫“年”。它生長得比駱駝還大。跑起來比風還快,吼起來比雷還響。它一出來,見人吃人,見畜傷畜,人們的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天神為了懲罰“年”,把它鎖進深山,只許它一年出山一次。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發現了“年”有“三怕”——怕紅顏色、怕響聲、怕火光。於是,有一年臘月三十晚,大夥在門口貼上紅紙,不斷地敲鑼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裏徹夜點上燈。“年”晚上來了一看,家家燈光通明;一聽,處處放炮聲,嚇得它不敢進村。白天它又偷偷下山來,見還是户户門上紅,遍地咚咚響,嚇得它膽顫心驚,調頭又跑回去了。從此後,“年”一直沒敢再來,據説餓死在深山老林裏了。後來,人們才把防“年”、“驅年”,變成安安穩穩地過年了。“年”沒有了,但是過年的習俗仍保持着。鮮紅的春聯,輝煌的燈火,清脆的爆竹,響亮的鑼鼓,年年如此。

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但是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只是過節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加藴味無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qeyp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