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實用】傳統節日作文彙總八篇

【實用】傳統節日作文彙總八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傳統節日作文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傳統節日作文彙總八篇

傳統節日作文 篇1

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比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中秋節啦!

中秋節論吃,當然少不了吃月餅了。我這個人吃月餅很挑,從來就只吃豆沙,蛋黃餡的。小時候我吃月餅就只挑一個月餅,如果是豆沙、蛋黃的,那我就美美的吃下去,但如果是五仁的,我就會毫不猶豫的給媽媽吃。

中秋節説到吃月餅,怎麼少得了賞月呢?中秋節的月亮是一個玉盤,十分圓潤,同時也表示出中秋節的含義:“團團圓圓”。“嫦娥奔月”這個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我呢,一邊吃着月餅,一邊看着月亮,一邊聽着媽媽講着嫦娥奔月的故事心想:后羿在中秋節這一天想必會思念月亮上的嫦娥吧,而住在月宮中的嫦娥也會懷抱玉兔懷念曾經呆過的人間吧!

小時候的我就是那麼幼稚,月亮也是那麼純淨,慢慢的,我長大了,再次等到中秋節,再次去賞月,坐在陽台上看着一陣風把月亮推出雲層,心裏不再是嫦娥奔月,而是不自覺的浮現出奶奶和藹可親的面容,我遺憾沒有好好珍惜與她的時光,沒有好好孝順她,就這樣永別了。一陣冷風把我帶到了現實,我又抬頭望望月亮,今年的月亮看上去似乎又帶了一絲絲傷感。

中國古代人總是喜歡借月亮抒發感情,我不但喜歡月亮,也喜歡中秋節的含義:團團圓圓。

傳統節日作文 篇2

在二零一九年的二月,爸爸媽媽帶着我、外婆和奶奶去長白山過了一個北方的春節。

年三十的那一天,我們去了一個當地人的家裏吃年夜飯。一個阿姨説我可以跟他們一起學包餃子。她讓我把手洗乾淨,學她包餃子。阿姨先取了一張餃子皮,把它放在左手的手心。再用右手拿着筷子,搛了一點肉做的餡,放在餃子皮的中間。左手小心翼翼地託着餃子皮上有餡的地方,像搖籃託着小嬰兒一樣。接着,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輕輕地捏幾下餃子皮的中間。她用手指把餃子皮從右邊往中間推一下,捏緊,再推一下,捏緊。重複幾次,直到右邊的餃子皮都被捏緊了為止。然後再換左手,重複剛剛的動作。最後,調整一下它的形狀,一個雪白滑潤的月芽餃子就完成了,躺在蒸籠裏,散發出小麥的香味。我心想:原來做餃子這麼簡單呀!

後來,我包的餃子一個比一個好看,我在我包的餃子上作了記號。在吃飯的時候,我們脱掉鞋子爬到炕上,圍着桌子盤腿坐下。在吃餃子的時候,我還吃到了自己包的餃子呢!我感覺自己親手做的食物才是最美味的。

這個春節我過得很開心,我覺得非常難忘

傳統節日作文 篇3

中秋節,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節日,因為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秋季的正中,所以稱為中秋節。節日的特色是吃月餅和提燈籠。

中秋節和農曆新年一樣,是一個家人大團圓的家人。中秋之夜,月亮最圓、最亮,月色也最皎美。家家户户把瓜果、月餅等食物,擺在院中的桌子上,一家人一面賞月一面吃月餅,正是“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這是多麼美好的圖景。

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是月餅,月餅是圓形的,象徵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中秋節吃月餅據説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

後來,朱元璋終於把元朝取代,成為明朝的第一個皇帝,雖然其後滿清人入主中國,但是人們仍舊慶祝這個象徵****異族統治的節日。

傳統節日作文 篇4

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是端午節,在這一天,很多人都去划龍舟,早上吃我最喜歡的粽子。

這個節日還有一個故事呢:一次,屈原給他們的大王出主意,他的大王不僅沒有采納,而且聽那些小人的主意,又把屈原給貶了官。屈原説他的大王昏庸,但又沒有辦法,最終無奈,投了汨羅江。後人為了紀念他,就在每年的這一天划龍舟,吃粽子來紀念他。

大家喜歡這個節日嗎?

傳統節日作文 篇5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我國的傳統節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裏,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目前,國家法定休假的節日有春節、清明、端午、中秋四個。除了這四個大家熟知的節日以外還有很多節日,比如有:七夕、元宵、重陽……而今天我來為大家介紹即將到來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屈平,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雲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的傳統節日,更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傳説端午是太陽的節日,中國還有一個是月亮的節日,就是中秋。端午節是在中午過,是驅邪的節日。太陽可以驅邪嘛。其實在屈原投江前就有了這個節日,這是一種戰鬥的圖騰,是向邪惡進軍的,艾草代替的是劍。中國有很多端午的故事,比如水漫金山,白娘子喝雄黃酒。這是一個很悠遠的民族的節日。屈原選擇在端午節殉國,把端午節的人文精神提升了。本來這是一個伸張正義的節日,表現的是對龍的圖騰崇拜,是出於人們對自然的恐懼;而屈原,賦予了這個節日新的意義,《離騷》是千秋絕妙詞,“若無澤畔行吟苦,哪得千秋絕妙詞”。這個古老的民族的習慣,因為屈原,得到了新的意義。拿今天來説,現在講究和諧社會,所以每個戰鬥都是為了和諧。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説,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

這是我們的傳統節日,希望大家牢記在心!

傳統節日作文 篇6

七月,暑假開始了!酷熱的陽光照着我們,照進心田,讓心也温暖起來。這酷熱的陽光引來了牛郎織女,七夕節要來到了!

七夕節,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一年只能相會一次,也只有一個七夕節。在七夕節的夜晚,許多人們在織衣服,來慶祝這美好的七夕節。農村的人們也攀上高梯,許下自己的願望。一切都很美好。在這時,我彷彿看到了一隻只小鳥排成一隊,組成了一座橋:鵲橋。我又看見了牛郎和織女在鵲橋的兩岸。他們的眼神充滿幸福,他們的臉,充滿渴望,期盼。漸漸地,兩人走上鵲橋,在橋的中央相會。鳥兒嘰嘰的叫着,好像在祝福牛郎織女,樹上的知了不停地叫,好像想推遲黎明的到來。牛郎織女彷彿插上了翅膀,在天空中相愛,讓人陶醉,讓人沉浸在充滿陽光,鮮花和愛的家園裏。

可惜,誰都阻擋不住清晨的到來。在離開的那一刻,牛郎緊緊地拉住織女的手,想留住這美好的一切,可這是沒有辦法的。感人的一刻要到來了,鳥兒彷彿很珍惜這一切,知了彷彿在哭,連老天爺也流下了感動,大家多想挽回這一切啊!最讓人激動的是,牛郎織女都不肯放手,寧願牽手一起消失。

我也從這美好的'夢中醒來,只望見繁星在空中閃爍。我心中也在祝福牛郎織女,期盼七夕節再一次到來,下次,我一定要在夢中留住牛郎和織女,讓他們永不分開,幸福的過着生活,我更希望他們能下凡,與我一同生活。雖然這一切是不可能的可我依然有着這樣的夢想。

傳統節日作文 篇7

春節:本文是一篇敍事的記敍文。事件過程描述詳細具體,內容雖多但顯得有條不紊、井然有序,體現了作者清晰的思路與謀篇佈局的能力。取材新穎,構思奇妙,語言生動活潑。字裏行間透露出清新的生活氣息和兒童情趣。

春節:這篇文章作者構思新穎獨特,從“窗外”、“山外”、“海外”到“心外”,層層深入,從小到大,從個人的團圓到國家領土的統一。文末引用“但是它們掠去,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一句歌詞,更突出了我們渴望祖國統一的迫切心情。

端午節:這是一篇敍事文章,作者藉助爸爸的口,給我們介紹了端午節的由來,以及作者的決心:要像屈原那樣,做一個愛國的人。文章語言通順流暢,如果能把聽了爸爸介紹之後的心理活動,好好描寫一番,會更好。

端午節:和許多歌頌、讚揚屈原的人不同,作者有自己獨特的想法,作者認為屈原是懦怯的,他的犧牲是不值得的,想法獨特,構思新穎,能夠引起讀者的閲讀興趣。文章論述語言有理有據,富有文采。

端午節:小作者走出課堂、關注生活,以獨特的視角寫出自己在傳統節日端午節中的感想。其語言清新、活潑、流暢,包粽子動作和人物對話的描寫更是富有童趣。讀罷全文,一個可愛的兒童形象躍然紙上。

端午節:這是一篇記敍文,作者敍述了端午節包粽子的事。文章開頭直接點出“包粽子”,開門見山,引出下文的敍述。作者對包粽子的過程敍述得很詳細。作者還引用了杜甫的詩,給文章增添了文采。

清明節:這是一篇描寫清明節的文章,讀着你的文章讓老師特別感動,感動於爸爸對於奶奶的懷念,感動於你的懂事。文章字裏行間都流露着對奶奶的懷念。全文語言流暢自然,較為生動,是一篇不錯的習作。

清明節:這是敍事文章,作者採用了敍事和抒情相結合的方法,抒發了作者對革命前輩、英雄的崇拜和敬仰之情。文章語言親切自然,句句飽含着作者對英雄的緬懷之情。

清明節:這篇文章描寫了初次邂逅竹林的美麗場景,文章內容充實,語言簡潔凝練,對景物的描寫尤為精妙,勾勒出一幅意境優美的竹林美景,文章結尾對竹聲的描寫更是把文章拉到另一個高深的境界,“那一縷悠揚而深邃的聲音,就這樣貫穿了我的整個童年,也貫穿了我的整個人生。”引起讀者對人生的思索。

中秋節:這篇文章小作者運用樸實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中秋節名字的來歷。文章結構完整,層次分明,語言流暢,敍述具體全面。讓人讀後感覺小作者一定是個酷愛讀書,知識儲存量大的孩子。

中秋節:習作不注意語言的精煉,如“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節,是傳統的中秋節,今天媽媽很早就起牀了”一句話中出現了兩次“今天”,第二個“今天”可以承前省略。文章也不注意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如説的話都沒用引號。

中秋節:這篇文章語言優美,通俗易懂,引用大量描寫中秋明月的詩句,表達了作者對家人的思念之情。本文無論是思想性還是藝術性都是很高的,讀後讓人久久回味。是一篇不錯的習作。

七夕節:這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通過喜歡七夕姐姐的文章,從而感受她的生活狀況及思想,文章多次點題,直接表達“我喜歡”這一主題。文章語言富有詩意,娓娓道來,很有感染力。其中“問章”應為“文章”。

傳統節日作文 篇8

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説到中秋節,月亮可是重頭戲啊。比如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表達了作者思念家人之情。蘇軾也在《水調歌頭》中用“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抒發了中秋時對蘇轍的無限懷念。

小時候,説到中秋節,我會立馬想到月餅,嫦娥,玉兔。當然也會“銘記”晚上用手指着月亮會被月亮割掉耳朵的玩笑。但是當我慢慢變大了,才漸漸的發現,中秋節並沒有那麼簡單但也確實很簡單。為什麼呢?

眾所周知,流傳至今的節日一定有它的韻味在裏面。而中秋節的韻味,我認為是團圓。

“快來吃,別忙活啦。”我們一大家族“擠”在小房子裏,正在催我媽媽過來一起吃湯圓呢。媽媽笑嘻嘻的摘下圍裙,坐了下來,又一會兒給這個夾菜一會兒給那個夾菜。不一會,表弟便吃完飯了,還自己去端湯圓。當他小心翼翼地端來一大碗熱氣騰騰的湯圓還學着媽媽的口氣吆喝着“吃湯圓咯”時,大家都哈哈大笑。湯圓其實也寓意着團團圓圓。

等大家都吃完飯和湯圓後,媽媽和姑姑便去刷碗了,爸爸舅舅則在聊天,孩子們則在商量等會下去買怎樣的燈籠。幸福美好的氣息充滿了整個房子

當我們準備去花城廣場看圓月時才8點,街上的店鋪卻早早關門。我似乎看到了一家家人圍繞在一起過中秋的美好畫面。

我們一大家步行到花城廣場,路上大家時不時抬頭看看月亮,還又拿“晚上指着月亮會被割掉耳朵”的事去嚇唬小孩們。看着他們個個瞪着大大的眼睛時,我會不由得想起自己以前也是這個模樣然後笑得停不下來。

我們到了花城廣場後,便找了一個地方坐了下來。嘴饞的表弟早已搶着將一包月餅拆開吃了,他吃完後還即興吟誦“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大家不由得拍手稱讚,但忽然氣氛安靜了。爸爸説:“唉,應該給爸媽打個電話啊。”,只見大人們臉上都露出羞愧之情。於是大人們便打電話給她們的爸爸媽媽。我們小孩在電話裏跟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説中秋快樂後,他們都樂呵呵的笑着,我不由得鼻子一酸,眼淚奪眶而出。他們的兒女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反而忘了他們,大人們和老人聊完後,便盯着月亮看。我想,應該是在思念遠方的父母吧。

望着天空中的那一輪圓月,耳邊不時還有幾絲涼風輕輕掠過,眼前小孩子們玩燈籠的歡聲笑語,身旁大人們的聊天聲,被皎潔的月光籠罩着的一家人的路人。這一切的一切讓我陶醉其中,無法自拔。

但不知為何,我感到幸福的同時又會想起留守老人獨賞明月的孤獨以及留守兒童的孤單。這令我在惋惜的同時不由自主的想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

莫非中秋節是古人早已預知到現代人會在這個信息發達的時代冷落親情而設立的節日?我們無從考察。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我們炎黃子孫需要從這個節日中學到的精髓在於“圓”。無論是月亮形狀的圓還是家人團聚的圓,至始至終都離不開“圓”這個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qrmvn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