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中國傳統節日中文演講稿

中國傳統節日中文演講稿

演講稿特別注重結構清楚,層次簡明。在生活中,越來越多地方需要用到演講稿,你寫演講稿時總是沒有新意?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傳統節日中文演講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國傳統節日中文演講稿

中國傳統節日中文演講稿1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上午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內容是《瞭解傳統節日,熱愛中華文化》。

中國是一個地域廣博的國家,廣袤的地界不僅給我們帶來了不一樣的自然景色,也為我們展現了不一樣的人文風光。有眾多民族組成的中國就連傳統的習俗都是如此豐富多彩。

相信大家一定還記得”冬至”這個節日,冬至是一年之中白晝最為短暫夜晚最為漫長的日子,它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説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周禮春官·神仕》就記載道:”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這樣做的目的在於祈求與消除國中的疫疾,減少荒年與人民的飢餓與死亡。到了唐宋時,以冬至和歲首並重。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

對於冬至,蘇州一直延續古時候的傳統,”冬至大過年”這一説法在蘇州人心中根深蒂固。所以在冬至這一天,蘇州人就會一大家子圍坐在一起,斟上冬釀酒,煮上餛飩,有説有笑的過一個温暖的冬至,在冬至夜飯的餐桌上一定不會少了滷菜,俗語有云:有得吃,吃一夜;嘸不吃,凍一夜。即富裕之家要吃一夜,貧困之家只能乾坐着凍也要凍一夜。人們不甘心凍一夜,想吃一夜,所以就喝酒、買滷菜吃。

這可以説是南方人的冬至夜,那麼北方人的冬至就沒那麼隆重了,北方人並不過冬至夜,而是過冬至,在那一天北方人會吃一碗餃子,因為餃子的形狀類似耳朵,吃了餃子,耳朵就不會被凍掉了。

説完了剛過去不久的冬至,再來説一説即將到來的春節吧。對於春節,南方和北方的差別也很大。

春節從臘月二十三日開始,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在春節時,家家户户都會對家裏進行一次大掃除,意味着”辭舊迎新”,南方人喜歡在門上貼上”福”字和春聯,北方人除了春聯外,還會在窗户上貼上剪紙窗花。到了除夕,大家圍坐一起吃一頓團圓飯,長輩會給家裏的小輩一份壓歲錢,聽着窗外的鞭炮聲,看着春節聯歡晚會,雪白的冬天也染上了喜慶的.紅色。

南北方的除夕較為不同的是對於小年的理解,南方人通常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年夜”,而北方則是將臘月二十三日成為”小年”,在這一天需要”祭灶”,北方人會煮好麻薯,供奉給灶王爺,因為在這一天灶王爺會上天向玉帝稟報人間的事情,為了讓灶王爺不要胡説,能夠説些好聽的話,人們就用又甜又黏糊的麻薯糊住了灶王爺的嘴。

我們國家還有許多有趣的傳統文化,如”上元節”也就是我們所説的元宵節,”乞巧節”也就是我們所説的七夕節等,都有着耐人尋味的歷史,同學們不妨憑着興趣去探尋一下吧。

中國傳統節日中文演講稿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珍惜傳統節日,弘揚傳統美德。五千年的斗轉星移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歷史的背影雖已漸行漸遠,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卻傳承至今,散發着永恆的魅力。然而,一個嚴峻的'現實正擺在我們面前,近年來國外的“洋節”越來越火熱,而許多中國人對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卻有些冷漠,瞭解甚少——年11月24日,韓國成功將端午節申請為他們國家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消息傳來,舉國震驚,但同時也為我們敲響了搶救中國傳統文化的警鐘。

隨着“洋節熱”現象層出不窮,而中國的傳統節日卻無人問津。端午節只剩下一顆粽子,中秋節只剩下一塊月餅,臘八節只有一碗稀飯…我們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正在逐漸減少。

同學們知道上週六的11月11日是什麼節日嘛?那大家知道光棍節是中國的節日還是國外的洋節呢?光棍節的男主角叫木光昆,生於19————年11月11日。由於名字特殊,從小到大外號都叫"光棍"。他在大學期間跟一個女生開始了一場戀愛。只是沒想到,幸福非常的短暫,女生突然查出患了絕症,最終離開人世。自她走的那天起,木光昆似乎變了一個人。讀大四那年的11月11日,也是他生日的那天,同宿舍的舍友們在寢室的樓頂上陪他一起喝酒慶生。此後,關於木光昆的故事在南京大學流傳開來,他的生日於是被定為"光棍節"隨着一批批學生畢業,通過網絡等各種媒介,逐漸形成了一種光棍節的文化。

所以説啊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更是世界的瑰寶,是中華文明給予我們每一位炎黃子孫的寶貴財富,作為未來社會的棟樑,同學們應該更多地瞭解傳統節日,將中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發揚光大。

中國傳統節日中文演講稿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有四五種説法,而我最習慣的是紀念屈原的説法。

兩千多年前,一位十分愛國的楚國詩人屈原,因自己的國家被秦國佔領,傷心欲絕,跳江自殺身亡。千百年來,人們紀念他,祭奠他。

我國會在這天全國放假。我們家全家人聚在一起,忙得跟過年一樣:爺爺把雄黃倒進白酒中,攪拌均勻,撒入各個角落,是驅蟲用的;爸爸媽媽把剪得像箭一樣的菖蒲插在門前,據説是驅邪用的;奶奶在廚房煮了一盤又一盤我愛吃的菜:炒土豆絲、筍片、肉絲炒洋葱、炒蝦仁。我的.口水呀,流得滿地都是。我們一家圍在桌旁包食餅筒,澆上肉汁,咬一口,嗯,真是色香味俱全啊!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節日讓我們知道祖國悠久,文化燦爛,更讓我們知道了要向屈原那樣熱愛自己的祖國。

中國傳統節日中文演講稿4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昨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民間流傳着這樣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端午節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那麼它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節日呢?

第一,端午節是紀念詩人的節日,是愛國的節日。因為愛國詩人屈原見國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屈原沉江後,古人將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舟齊發、吶喊鼓樂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後來演變成為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傳承,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與端午節的人文內涵已密不可分。端午節成為中國人傳遞愛國主義情感和精神的重要儀式。

第二,端午節是衞生節。端午前後正是春夏交替之時,天氣炎熱,多雨潮濕,蚊蟲滋生,病蟲害漸多,是傳染病的高發時期。為了避免疾病的`發生,古人在端午節前後插艾葉、懸菖蒲用以驅蚊蠅、蟲子,淨化空氣。端午這一天,成年人還要喝黃酒和菖蒲酒驅蛇蟲,小孩子要佩戴藏有硃砂、香草的香囊預防疾病。這些習俗表達的是古人驅瘟避邪、祈福健康平安的願望。這樣來看,端午節是中國最早的“衞生防疫節”。

第三,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為人們在這天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渡是一項很有氣勢、極具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端午競渡能對羣眾性的水上運動、強身健體、民眾團結起到很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現在龍舟競渡逐漸演變成一項國際體育賽事,起到友誼紐帶的作用。

第四點,端午節是美食節,因為我們要吃可口粽子。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人們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形狀看有四角形、錐形、菱形、有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的“筒粽”。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可謂粽葉飄香粽子可口。

同學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因為地域不同,各地的習俗也稍有不同。有些傳統的習慣已經淡化了不少,今天的國旗下講話,我們瞭解了端午文化,也希望我們能作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讓我們懷着敬愛之心積極學習和保護我們的傳統節日和傳統文化,讓古老的華夏文明煥發新的風采!

中國傳統節日中文演講稿5

親愛的紅寶們: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在春節這一天,人們都儘可能地回到家裏和親人團聚,表達對未來一年的熱切期盼和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節還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20__年12月,國務院公佈了《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將春節、元宵節、重陽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幾個重要傳統節日納入國家假日體系,這對傳承和弘揚傳統節日的文化,以及整個社會生活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可以説,每一個佳節都寄託着華夏兒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願,都是民族親和力和凝聚力的體現,傳統節日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節日,而更是一種文化,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必是一個民族的自豪和心結。

然而,一個嚴峻的現實擺在我們面前,很多的傳統節日已經被新生代忽略了。大家對西方的節日過分偏愛:平安夜搖曳的燭光,黯淡了除夕夜盛放的煙火;情人節浪漫的氣息,吞沒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重陽節的哀傷。現在,還有誰記得“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的寒食節?又有誰留心“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鵲橋”的少女節?前些年韓國人將端午節申請為世界文化遺產,這更是我們的尷尬,因為韓國江陵端午祭起源的時間較中國的傳統端午節晚一千多年,但我國卻在這次國際性的傳統文化申遺中落敗,這從中反映出我國的傳統文化已經流失與退化,這不得不引發我們的憂慮。

但感歎是沒有意義的,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從我們青少年做起,共同來傳承傳統文化才是實在的。因為,文化不僅是一個民族的傳統,它還是一種尊嚴,我們不能眼看着中國傳統文化一點點消亡。當我們站在聖誕的霓虹燈下,不要忘記在除夕陪陪家裏的父母親和祖輩們;當我們在萬聖節狂歡的時候,不要忘記在中秋節與家人坐在一起賞月團圓;當我們過着洋節日的時候,不要忘記和親人們一起度過每一個有意義的傳統節日。

隊員們,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是世界的瑰寶,是中華文明給予我們每一位炎黃子孫的寶貴財富,作為未來祖國的棟樑,我們應該更多地瞭解傳統節日,並有責任堅守傳統文化的陣地。這樣我們才能在長大以後,以社會主人翁的身份,將中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就讓我們用赤誠的心去繼承民族的精神,為民族的精神注入新的芬芳。

中國傳統節日中文演講稿6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下面列舉的這些節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裏,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

節日的起源和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潛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滲入到社會生活的過程。它和社會的發展一樣,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我國古代的這些節日,大多和天文、曆法、數學,以及後來劃分出的節氣有關,這從文獻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書》,到戰國時期,一年中劃分的'二十四個節氣,已基本齊備,後來的傳統節日,全都和這些節氣密切相關。

節氣為節日的產生提供了前題條件,大部分節日在先秦時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風俗內容的豐富與流行,還需要有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最早的風俗活動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關;神話傳奇故事為節日憑添了幾分浪漫色彩;還有宗教對節日的衝擊與影響;一些歷史人物被賦予永恆的紀念滲入節日,所有這些,都融合凝聚節日的內容裏,使中國的節日有了深沉的歷史感。

到漢代,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都已經定型,人們常説這些節日起源於漢代,漢代是中國統一後第一個大發展時期,政治經濟穩定,科學文化有了很大發展,這對節日的最後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

節日發展到唐代,已經從原始祭拜、禁忌神祕的氣氛中解放出來,轉為娛樂禮儀型,成為真正的佳節良辰。從此,節日變得歡快喜慶,豐富多采,許多體育、享樂的活動內容出現,並很快成為一種時尚流行開來,這些風俗一直延續發展,經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歷代的文人雅士、詩人墨客,為一個個節日譜寫了許多千古名篇,這些詩文膾炙人口,被廣為傳頌,使我國的傳統節日滲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賞。

中國的節日有很強的內聚力和廣泛的包容性,一到過節,舉國同慶,這與我們民族源遠流長的悠久歷史一脈相承,是一份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

中國傳統節日中文演講稿7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隨着清明節的即將來臨,各地也開啟祭掃模式。對這樣傳統節日來説,其實有更多需要思考的內容。清明節裏,我們追思緬懷先人,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活着,更好地傳承先人遺留下來的最好傳統。而對於傳統節日來説,對我們每個中華民族的子孫來説,無疑都是最好的精神原鄉。所以,如何建造好這樣的家園,如何才能夠將這樣的精神原鄉打造好,成為每個人都應該關心的基本話題。而傳統節日作為“我們的節日”這樣的話題勢必會再次被提及,同時也能夠演繹成為最美的精神原鄉。

傳統節日源遠流長首先在於傳承。傳統是現代的精神根基所在,傳統節日裏深深浸透着文化的基因。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中,源遠流長的都是文化因素,比如春節,我們舉家團圓,這是最好的“和”文化傳遞;比如清明節的'緬懷先人,是最好的傳遞傳統的表達;中秋節裏的團圓,又是最好的閤家歡樂的表達。從這裏出發,我們都應該能夠懂得,傳承才是首要的因素。第一,需要傳承傳統文化的“形”,讓傳統文化能夠演繹成為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在精神原鄉里能夠有更多精神寄託;第二,我們也需要能夠懂得,傳承傳統節日更在傳承其中的“神”,這就需要我們深刻挖掘傳統文化和現代的關係,懂得其中的固定邏輯。

傳統節日源遠流長更在於創新。可以説,創新也是傳統節日不能夠或缺的因素之一。在這裏,我們需要看到,對傳統節日來説,一方面需要賦予其中與時俱進的內涵,在與時俱進的過程中,隨着時代的進步能夠出現新的內容,比如春節搶紅包就是最好的例子,在以往的春節中,沒有搶紅包這樣的環節,如今隨着信息化程度的提升出現這樣的環節,這就是對我們最好的一種撫慰。對於每個人來説,都應該順應這樣的潮流和趨勢。另外一方面,對於傳統節日來説,源遠流長的過程中,需要創新的內涵釋放,這包含着主動和被動兩個層面的意義。在主動層面上,傳統節日需要在地方文化部門的推動下努力賦予新內涵;被動層面上,需要接受更多的進步因素,這些都是傳統節日創新的基本內容。

在傳承和創新中,傳統節日能夠在年年的流傳中,不僅傳遞傳統的因素,賦予我們文化的積極價值,更能夠給我們在現代生活中帶來更多的啟迪,不斷讓我們回首過去,懂得歷史和文化的重要意義和價值,從歷史和文化資源中吸收積極的因素,給我們前行帶來源源不斷的力量,讓傳統節日成為我們共同的精神原鄉。

謝謝大家!

中國傳統節日中文演講稿8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虎年景色依然豔,龍歲春光格外明;虎年的春天到來了,龍是中國的圖騰,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瞭解到這其中的典故呢?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就是要靠我們這一代人一脈相承,而我們又要怎樣星火傳遞。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宣揚傳統,守正創新,捨我其誰?》。

宣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具有深遠的未來意義。對於我們新一代接班人尤為重要。

有種。種跡象表明,在從經濟社會向智力社會的轉變中,科學可能不再完全沿着17世紀歐洲科學革命時期確定下來的路線前進。英國學者李約瑟認為,中國傳統文化中保存着“內在而為誕生的最充分意義上的科學”。1985年英國天文學家抄里斯認為:“前進的唯一道路是轉過身來重新面向東方,帶着對它的興趣以及對其深遠意義的理解離開西方的污穢,朝着神聖的東方前進”;1997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比利時化學家普里高津説,新的自然觀“將把西方傳統連同它對實驗的強調和定量的表述,同以自發的自組織世界觀為中心的.中國傳統結合起來”;而德國物理學家哈肯則説,他所創立的協同學,同時受到了西方的分析思維和東方的整體性思維的影響。

人類意義世界所作出的這種價值選擇,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歷史轉折時代的傳統迴歸,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某些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可能會獲得其生命力。而這種可能需要我們的創新,我們需要在創新中推動中國優秀傳統個文化。

然而我們又將如何進行用創新的手段將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下去,又將如何將中國傳統文化推向世界的主流舞台,中國傳統文化是否只是輝煌的過去?不,我認為,中國古老深厚的傳統文化,對當代和未來的發展有着重要的促進作用。我們做的就是用創新來推動中國傳統文化。我們可以利用高科技做為手段,影視做為載體,再以特色做為亮點努力開闢世界這個窗口。

美國可以用肯德基推廣美式快餐和美式文化,將兩百多年的美國曆史推向了世界的舞台,而我們有各種菜系和多元文化,沒有理由擠不進世界的前列。日本,韓國等國民族單一,文化也沒有呈現多元化,但是他們善於在自已的影視作品中添加本國傳統文化,通過影視媒介很好的弘揚了本國傳統文化。我們也可以在一些好的作品裏添加中國元素,努力發展影視產業的同時,注意文化軟實力的加強。《功夫熊貓》不用改是外國人的作品。

我覺得,人類總是生活在過去和未來之間。歷史在前進,人的思維也從不停止,不斷尋求新的、迄今無人知曉的目標。基於世界文化走向趨同這一時代的新特徵,提倡一種以科學新成就為根據的貫通古今、契合東西的新文化觀,就成為建構世界主義的後現代科學觀的基本進路。當代新科學的世界觀向東方特別是中國古代某些思想歸復的特徵表明,中國傳統文化的後現代性研究不失為在歷史轉折關頭全人類的文化戰略研究之一隅。

西方的一些自然科學家把目光轉向古老的東方文化,包括《老子》《論語》《易經》在內的中國經典受到重視。這種情況的出現,完全是由於處在科學發展新階段的科學家們尋找世界觀啟發的努力,而不是由於什麼一時的感情衝動。因此,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否可以為新科學的誕生提供有意的啟示,就成為值得重視的研究課題。西方人能如此的重要,做為東方的雄獅更應該利用創新的手段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中華傳統,底藴厚重。上下五千年東方文明需要我們守正創新再創輝煌!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中國傳統節日中文演講稿9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又到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民間流傳着這樣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端午節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讓我們懷着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過好中華民族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今年的端午節,你打算好了嗎?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

謝謝大家!

中國傳統節日中文演講稿10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明天是我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是春末夏初我國民間最盛大的一個節日。中華五千年的歷史留給了我們許許多多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傳統習俗就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習俗除了是一種習慣之外,更代表着文化文明和民族的認同。但遺憾的是,現代國人在越來越熟悉西方節日的同時,也以更驚人的速度遺忘着自己的歷史。就比如端午節,大多數人恐怕只知道吃粽子的一種習俗吧!而端午的其它一些習俗已經遠離我們而去。

第一種説法,也是關於端午節流傳最廣的説法,過端午節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的詩人屈原。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的三閭大夫,眼見國家處於危難之中,卻無法挽救,他日夜憂愁,最終投汨羅江而亡。楚國民眾知道後十分哀傷,駕船奮力營救,為了不讓水中的魚蝦把屈原的身體吃掉,他們就在江上划着龍舟、敲鑼打鼓,希望能將魚蝦趕跑;還用粽葉包米飯作成粽子,投到江裏餵給魚蝦吃,希望屈原的身體不要受到傷害。年年歲歲,這個習俗便流傳下來,這就是端午節划龍舟、包粽子的由來。

第二種説法,是比紀念屈原更古老的的説法,過端午節為了“除瘟去病”。端午節正值農曆五月,天氣漸熱,各種蚊蟲開始出沒,容易引發疾病,所以五月又有“惡月”之稱。古人在五月以安息靜養為養生原則,有的地方還用“天中五瑞”即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山丹五種植物來祛毒。因此,“除瘟去病”是中國普通百姓過端午的一大主題。

過端午節還有第三種説法,是為了“祈雨”。端午時節正是水稻生長的旺盛時節,而此時雨水稀少,因此人們借包粽子,來引誘天公下雨。另外端午這天賽龍舟也是為了求雨,人們攪得水面天翻地覆,是為了不讓龍王躲在水底下,要把“真龍”引出來。

由此看來,一個端午節就包含了非常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對端午虔誠的紀念,無疑展現了我們華夏禮儀之邦的高尚傳統。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着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比如,春之將至時,人民以美好的祝福表達對未來的希冀,這是中國人賦予春節的原始意義,而清明後的播種和中秋的收穫,更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勞、善良的品質。

傳統節日背後流傳的是悠久的歷史、輝煌的文明,積澱的是廣博的底藴和千年不變的民族精神。面對祖先遺留下來的歷史文化,作為後人,每一個炎黃子孫,除了要了解我國的傳統節日,更重要的`是要自覺做一個傳統文化的維護者和傳承者。從詩經的嚶嚶囈語,到楚辭漢賦的鋪採摛文,從七夕的金鳳玉露,到重陽的登高賞菊,從秦腔的底藴悠綿,到京劇的唱唸坐打,中國的傳統文化,在華夏浩繁的史帙中顯得那樣熠熠生光、璀璨奪目。我們是中華民族未來的棟樑之材,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就讓我們一起努力,讓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的延續下去,讓華夏文明在世界大地上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v59ok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