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心得(7篇)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心得(7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心得(7篇)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心得1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凝聚和引領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勝利前行的強大精神力量,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要厚植文化沃土,紮下穩固根基,保護傳統文化,營造濃厚氛圍,推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奠定紮實的基礎。

文化是歷史的索引,要保護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文化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基,也是人類得以棲息的精神家園。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孕育了光輝燦爛、百花齊放、多姿多彩的文化與文明,留下了許多廣為傳頌的篇章,是古代智者先人的智慧結晶,是老祖宗留給後輩寶貴的精神財富。學習優秀文化可以催人奮進,亦可以發人深省,我們可以順着文化這條索引找尋心靈慰藉和奮發向上的力量。要在學習中堅持辯證的觀點,既要加強對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留住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又要對傳統文化採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堅持與時俱進、守正出新,不斷探索新時期下文化發展的思路與方向。

文化是思想的牽引,要把穩中華兒女精神之舵。文化是一種內生動力,它對人類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如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般地滲透於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可以幻化成文字、詩歌、舞蹈、歌曲等各種形式,陶冶情操、怡情養性、補充能量、凝聚共識,是人類的心靈導師。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始終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共同的文化牽引。民族文化能釋放出“強磁場”,匯聚成“大能量”,將億萬中華兒女緊緊地凝聚在一起,為中華兒女點亮心靈之燈、把穩精神之舵、照亮前行之路。

文化是時代的顯照,要推動文藝創作大放光彩。文化的傳承既要回望過去,也要立足當下,文化創作要緊跟時代節奏,反映當下的社會生活與人間百態,與時代同頻共振。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承擔着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使命,要時刻秉承“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創作理念,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弘揚社會主旋律、倡導社會正能量,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要為文藝創作營造寬鬆的創作氛圍,不斷推動新時代各項文化事業蓬勃發展。

一個擁抱未來的民族不僅要有仰望星空的精神高度,也要有根深千尺的精神厚度。當前,我國正致力於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文化強國源於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源於天長日久的文化積澱,要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過程中堅定不移地實施文化強國戰略,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引領中華民族邁向更加輝煌的新徵程,鑄就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心得2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華文明五千多年,是人類歷史上唯一未曾中斷的原生文明,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延續力、包容力,表現出豐富多元、連綿不絕、兼容幷蓄的文化特質。此次有幸觀摩故宮博物院與央視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聯合主辦的“何以中國”展覽,使我深刻感受到文化的力量,感受到文化自信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意義。

以中華文明之“源”,感文化自信之奠基。

源,水之本也。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而文物則是文化奠基和傳承的最好載體,中華文明能綿延至今,是先民們在順應自然、參悟天地之間,將自己對自然的所思所想凝結成一件件器物,又經無數代人的努力,得以流傳至今。中華文化之“源”,不是單一的,是多源頭的,有史前紅山人的“玉龍”,是中華龍文化文明的源泉之一;有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的“玉琮”,良渚人以玉為配飾,以顯示尊貴和財富,而如今的中國人,也對玉情有獨鍾;而到了商周時期,商人於龜甲刻辭,不僅為後人研究商代的社會歷史文化和語言文字提供了珍貴資料,同時也能讓後人一睹早期漢字的風采;而秦始皇時期,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廢分封、行郡縣,建立中央集權、創建三公九卿,為後世建立大一統國家打下了堅實基礎;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家學説成為中國封建正統思想,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對後世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正是這些“源”,才造就瞭如此璀璨綿長的中華文明,為中華文明之河奔流千載、綿延萬方提供不竭動力。

以中華文明之“流”,感文化自信之傳承。

流,集多源之水。現實和歷史都表明,一個拋棄或背叛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歷史悲劇。而中華民族就是一個善於將多樣民族文化融合並傳承的民族,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各民族共同開疆擴土、共同書寫歷史、共同創造燦爛文化、共同培育偉大精神。我們有喜愛自然主義裝飾的古滇族,有生活在甘、青、川的古老民族羌和氐,還有在大理國時代融合了佛教文化並尊“金翅鳥”為護衞神鳥的北方遊牧民族。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鑑而豐富。海上、陸上絲綢之路的暢通也為中華文明同外部文明的融合創造了良好條件,我們採用中東鈷藍釉料製作出青花瓷、用阿拉伯的“銅胎掐絲琺琅”工藝製作“香薰球”,用源於古印度的“本生故事”描繪莫高窟壁畫《鹿王本生故事圖》,同時我們又將我們瓷器、茶葉、絲綢等出口出去,在絡繹不絕的交流中獲得發展創新的契機與動力。

以中華文明之“匯”,感文化自信之包容。

匯,攏萬流於一處,成百川之淵藪。我們今天所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從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中華民族憑藉着以和為貴、海納百川的包容特質、天下一家的大國氣度,汲百家之長,取萬物之精華,將各族兒女緊密團結在一起,秉持着天下為公之胸懷,凝聚萬眾一心之偉力,共築萬里山河,共護江山萬里。

華夏是歷史也是現在,中國是家邦更是信仰。古人講“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中華文明綿延至今,正是因為有這種根的意識。而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作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我們更應該身體力行,做好中華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社區是社會的'基因,將中國傳統文化的諸多精髓融入社區文化之中,成為建設和諧社會的內驅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我們應該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積極投身到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建設中,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展示中華文化新氣象、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時刻牢記歷史文化遺產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我們一定要完整地將它交給後人!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心得3

為了進一步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鹽都區內兒童暑期文化生活,鹽都博物館舉辦了暑期非遺文化培訓班。“非遺”全稱非物質文化遺產,指的是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羣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譬如書法、剪紙、戲曲,還有我準備學習的糖畫。媽媽及時幫我從博物館官方公眾號報上了名,為期十天的糖畫非遺培訓班就要開始了。

徐老師是非遺糖畫和泥塑的著名大師,培訓的第一天教我們畫大刀。我本以為大刀應該非常簡單,輪到我畫的時候,調皮的小勺子總是不聽使喚,我想往東它往西,我想多倒一些,但是總是少一些。看徐老師做行雲流水似的,真簡單。做事真的不能眼高手低,需要刻苦地練習。徐老師從細節開始輔導我們,先要把勺子放水平了,不能手抖,然後控制速度。按照老師的指點感覺豁然開朗,果然再重複畫起來就得心應手一些了。拿着我自己做的大刀,吃起來真香,真甜呀!每天頂着炎熱的天氣來鹽都博物館,跟着徐老師學會畫各種各樣的小動物,有美麗的小鳥、輕快的小兔子、雄赳赳的大公雞、氣宇軒昂的大馬和古靈精怪的猴子等,十二生肖的動物都基本掌握要領了。

學習糖畫並不難,但是要畫得惟妙惟肖真的太難了。徐老師説當初他開始學習的時候只用三個晚上就會了,但是成為非遺糖畫大師卻刻苦訓練了幾十年。作為非遺糖畫迷我們要傳承這項文化需要勤學苦練,保護好非遺文化。正如俗語所説,“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相信,非遺文化肯定能很好傳承下去,華夏民族文化一定能發揚壯大。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心得4

“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傳承民族精神!”這響亮的口號聲是我們新世紀中國小生秉持的信念。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而古詩文就是這當中的一朵奇葩。古體詩一般又稱古風,這是依照古詩的作法寫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的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四言詩是四個字一句,五言詩是五個字一句,七言詩是七個字一句。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詩和七言詩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三五七言皆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中國文化真是源遠流長啊!

而《論語》,也是一部代表着中國禮儀文化的名著。《論語》有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的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使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全書共20篇,492章,首創“語錄體”。中國現在發揚並學習的古代著作之一。

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還有很多,例如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位於今天的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米處的兵馬俑坑內。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古代實行人殉,奴隸是奴隸主生前的附屬品,奴隸主死後奴隸要作為殉葬品為奴隸主陪葬。兵馬俑即製成戰車,戰馬和士兵形狀的殉葬品。

作為國小生的我們,雖然做不出什麼弘揚文化的事蹟。但是,我們從小接觸這些代表着中國文化的東西,就是在傳承,繼承!這種文化,代表着我們的民族精神!

祖國悠久古老的文化,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正因如此,我們才應該繼承,傳播下去!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心得5

在以前,年糕是過年時才有的美食,傳統搗年糕就應運而生,而如今社會進步了,這些傳統的文化也就慢慢遺失了。不過,今天我有幸見識了一回。

媽媽説雲周有傳統搗年糕的活動,我懷着新奇而又興致勃勃的心情去了雲周。來到雲周的文化大禮堂,那裏圍滿了人,裏三層外三層的,有的人都已經在津津有味地嚼着香噴噴的年糕。我擠到了前面,首先看到一個大石盆,邊上放着一個大石錘,這時一位老人端着一鍋熱氣騰騰地米團走了過來,一下子就倒在大石盆裏,一箇中年人掄起大石錘,在米粉團中來回攪拌四五分鐘,接着把石錘舉過肩頭,再用力朝着米粉團用力砸下來,石錘再次高高舉起的空隙,只見老人用雙手快手翻面團,説時遲那時快,石錘又剛好砸下來,米團在不斷地打擊和翻轉之下,顯得越發柔軟。米團製作成功後就可以做香香甜甜的年糕了,另一邊早有一排人馬在等待制作了,我也突發想要做一做。我拿到一個模具板塊,捏一塊米團,塞進模形,再慢慢一點一點想要脱模,沒想到第一次失敗了,拉出來的是一條模糊不成形的麪糰。於是有人教我要先在按板上抹一點油,再將麪糰在按板上不斷按壓,再慢慢塞滿模具,原來做這個還有不少講究呀。我扭頭一看只見大人們速度極快,十指齊動,他們熟練的捏、揉、按、壓、不一會兒就做出扁長的年糕,或是“金元寶”,或是模型“狀元糕”。但是我感覺最好吃的還是“年糕餃子”,那是以年糕米團為皮,鹹菜豆腐乾為餡的包子,因形狀似大餃子,最小的做出來也有我的拳頭般大小,真不愧是“大餃子”。

我第一次見識傳統搗年糕,我不知這傳統文化能走多遠,希望能一代一代傳承下去。這時,我看到大家都圍在一起吃着熱氣騰騰的年糕,我想這才是過年特有的味道吧。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心得6

我們課題組開展的題為“國小語文教學中如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第二階段的研究已經有了一定的進展,現在我們將近期研究的心得體會整理如下:

借用陶行知先生在《國小教師與民主運動》中説的一句話:“在現狀下,尤須進行六大解放,把學習的基本自由還給學生:一、解放他的頭腦,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雙手,使他能幹;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談;五、解放他的空間,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會裏去取得更豐富的學問;六、解放他的時間,不把他的功課表填滿,不逼迫他趕考,不和家長聯合起來在功課上夾攻,要給他一些空閒時間消化所學,並且學一點他自己渴望要學的學問,幹一點他自己高興乾的事情。”

本階段我們研究的同時,切身感受到要想加強語文教學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一定要遵循以上六個原則。

我們在給學生講解漢字的結構特點時,應該讓學生充分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漢字是語文教學最基本的內容,能説會寫也是國小語文對學生語文能力考查的重要標準。同時,漢字本身也有着悠久的歷史文化。通過講解漢字的結構特點,既能夠加深學生對漢字的記憶度,同時也可以讓學生領略傳統文化中書法的藝術魅力。在低年級中,教師可以講解諸如“日”“月”“羊”“火”這些字的古代的象形字結構和演變過程。在高年級階段,則可以結合字形介紹中國古代文化。例如,“社”是由“礻”和“土”組成的,“礻”代表神祇的意思。社在古代的意思就是神守護着土地的意思,因此中國古代人所稱的社稷就是土地神的意思。古代帝王都要在一個特定的地方建造神壇,這個神壇就是社稷,如果社稷變了,那麼國家也就沒了。由此,社稷一詞在後來就與國傢俱有相等的含義。

作為國小語文教師,教學時可以整合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活動,使語文課堂有聲有色。國小課堂可以充分利用語文教材中傳統節日的因素,在節日當天進行教授。在教授時還可以加入相關道具,或者以多媒體的形式呈現,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例如,國小課文《北京的春節》和《看花燈》兩篇課文中,教師就可以現場帶上花燈,讓學生猜燈謎,也可以帶上筆墨,讓學生自己編詞造句書寫春聯。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印象,提升了對課堂的參與度,也提高了對傳統文化的認知。

教師應引導發揮好學生的誦讀特長,讓學生在誦讀經典的同時,提高學生文化品位。通過讀誦經典可以最直接地讓學生產生對古代文化的印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讓學生死記硬背經典。據筆者的觀察,很多教師在語文課堂上都讓學生死記硬背經典,導致學生反而對傳統文化產生了厭惡的情緒。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在所帶的班級中引入了唱誦式的讀經方法,通過將詩歌編成一首首歌曲,讓學生更加喜歡讀經,也更容易記誦。例如,在教授古詩《十五夜望月月》時,可以先讓學生了解一下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人們都有哪些習俗?歷史上還有哪些詩人寫過關於中秋節的詩詞?他們的詩詞選取的是什麼景物?中秋節人們一般都會表達怎樣的思緒?引導學生進行對比教學,採用入情入境的方法,帶領學生體會詩人詩中所描繪的畫面。再引領學生走出詩文,聯繫生活實際談談感想。既鍛鍊了學生的品析詩文的能力,同時學生也對中華傳統文化有了更大的興趣,對中華傳統節日有了更多的瞭解。

以上是我們課題組針對本階段研究的一點感悟,接下來的研究,我們會本着上述留個原則,有目的、有方法地努力繼續開拓進取!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心得7

偶然看到央視一套播放的節目《經典詠流傳》,很快便被其深深吸引,節目將古典詩詞與現代音樂相融合,現場觀眾深深陶醉於中華古詩詞美韻之中。其中有一位叫鮑比達的經典傳承人令人印象深刻,他是港台地區著名華語音樂人,作為從小成長在菲律賓家庭、在外飄零了半生的遊子,他以一首改編的《遊子吟》讓全場觀眾淚目。他説:“68歲,一切還不算太晚!這次我會留在這兒。”

沒有想到,古典詩詞竟能穿越千年時空而歷久彌新,放射出無與倫比、燦若星辰的奪目光芒,彷彿有股神奇的力量,將所有人的心緊緊牽連在一起,賦予後人以深刻啟迪和恆久感動。

生活於物質充盈的現代社會,許多人享受着無憂無慮的富足生活,有大把的時間去刷屏、追劇、揮霍,卻少有人能靜下心來,細細品讀這些世代相傳的經典作品,用心感受這些積澱已久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國家領導人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牢記中國歷史、傳承民族精神,需要我們把文化的根脈留住。

領略文化之美。傳統文化擘畫了中華大地美輪美奐的壯闊風景。中國自古地大物博,名勝古蹟、山川景物數不勝數,有山的沉穩、水的秀美,如“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江南的靈秀、漠北的遼闊,如“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大地的厚重、天空的曠遠,如“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有“飛流直下三千尺”雄奇壯麗的廬山瀑布,亦有“落霞與孤鶩齊飛”聲威古今的滕王高閣……祖國大好河山盡藏於文人墨客筆下,給予我們無限美的享受。

體悟文化之情。傳統文化飽含華夏兒女對美好生活的樸素情感。既有敍述“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懷才不遇的落寞,也有抒發“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建功立業的豪邁;既有“勸君更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離愁別緒,“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羈旅之思,亦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感時傷逝;既描繪了“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真摯愛情,也表達“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高雅志趣。古人藉助文學作品巧妙寄寓了自己的充沛情感,抒發了高潔志趣和情懷,令人回味無窮、遐想不已。

傳承文化之魂。傳統文化凝聚着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有的傾注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如“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有的彰顯了包容精神和集體意識,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有的表達了謙恭仁愛思想,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有的體現了自力更生、拼搏奮鬥精神,如“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更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精闢詮釋。品讀起來,讓人意味雋永,掩卷而思,賦予後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支撐民族進步的脊樑,是前人留給我們最珍貴的瑰寶。水有源,木有根,守望共同美好的家園,需要我們把文化之根留住。珍愛中華傳統文化吧!將其世世代代傳承下去,或許,這一切還不算太遲!

標籤: 弘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vjpkm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