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實用的傳統文化作文8篇(合集)

實用的傳統文化作文8篇(合集)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説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傳統文化作文8篇(合集)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傳統文化——春節

宋柏文

春節到了,家家户户都貼上來春聯,也穿上了新衣服。

小朋友們都喜歡春節,因為春節可以放鞭炮,噼裏啪啦響個不停。

春節也是我喜歡的節日之一,春節的`習俗是吃餃子。

餃子是豆腐餡的有福氣,餃子裏有硬幣的預示發大財。

小朋友們都出去拜年,説一些祝福的話語。

春節是最隆重的節日,你們記住了嗎?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一、語文作文教學以及傳統文化的涵義

語文作文教學是一項綜合的實踐性活動,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能夠合理的進行交流以及表達,同時,語文作文教學也是一項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書寫能力為主的活動。高中的語文作文教學主要是憑藉教師對學生的教學,有效的對學生的文化底藴以及審美情趣進行培養,進而促使學生形成好的語文素養。而對於傳統文化而言,它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指中華民族文化在歷代傳承中所形成的特質,以及所表現出的具備本國獨有的審美情趣等的總體表徵。對於本文而言,所謂的傳統文化是指以教學以及學生的接受能力為基礎的,能夠促使學生文化底藴增強以及寫作能力提高的精髓。

二、文以載道、傳統文化的寬度與教師的人文素養相關

對於教師而言,不單單要重視提高知識素養,也要注重人的發展,進而能夠促使人的終身發展。人文素養是依靠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影響以及人的自我體驗中發展起來的。無疑,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會直接影響學生的人文素養。其中素養教育的關鍵點在於重視培養科學精神以及人文精神,而且最為重要的目標在於合格公民以及“完整的人”的培養。對於民族的歷史而形成的文化和精神而言,其包含了這個民族歷代以來的理想以及情感,同時也是民族身份的標識。為了讓傳統文化迴歸語文作文教學,教師要對所需要教學的古典文化進行認真的'學習。與此同時,學生通過不斷的積累傳統文化,才能更好的貫注其精神,學生的思想也會在此時得到一定的淨化,其行為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矯正,最終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養。無疑,教師所具備的傳統文化素養本質上就是語文作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精華。

三、為學生在作文中蓄積傳統文化底藴

毛志成作家曾經説過:“中學生寫文章要眼大。”對於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文化而言,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並要為我所用,進而能夠在作文中更好的體現出一定的文化積澱,促使作文具備一定的歷史文化氣息。無論是把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引入到作文中,還是在作文中詠史或是引詩入文,都能夠在不一樣的角度中體現出人事物的底藴,同時也能很好的體現出學生的文化素質,突顯出學生的文化底藴。

四、傳統文化氛圍的創造

創造傳統文化的氛圍主要是依靠對課室的環境進行佈置,從而促使可是充滿文化的氣息,並讓學生深刻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內涵,並從中得到一定的引導。其中,創造傳統文化的氛圍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在課室內張貼名人名言以及詩句。比如,可以張貼“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等。由於學生大部分上課時間都是在課室中進行,從而能夠做到潛移默化的薰陶。第二,建立文化角,選擇優秀的古典文學作品。在課室合適的位置建立一個文化角,主要用於張貼優秀的古典文學作品。同時也能把作品與所需要學習的內容結合起來,促使學生所學到的知識得到拓展。第三,建立班級的文化牆。文化牆主要是以傳統文化為主,不管是雕刻、畫,還是粘貼,都能夠體現出傳統文化的氣息,從而能夠促使學生在這種環境下受到濡染。

五、傳統文化在高中作文中的運用

第一,合理運用經典詩句,能夠促使作文神韻的提升。首先要明確寫作手法,其次是把所運用的詩句拼成一段,然後是充分利用詩句的意境並呈現詩句所描述的情景,最後是仿用詩句的結構以及語言。第二,引入歷史,突出作文的文化底藴。首先,教師要展示作文中的好句好片段給學生看。其次,學生要練習片段。片段練習的目的是具有針對的對一篇作文的一個論證段進行練習。然後,教師要與學生共同賞讀並點評學生的作文片段。最後,學生對於片段中的不足進行一定的修改。

六、總結

綜上所述,讓傳統文化迴歸語文作文教學,能夠促使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以及其文化底藴的積累。與此同時,能夠促使中華民族文化優秀的傳統文化能夠永久的傳承下去。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傳承了千年的中華文化具有極為豐富的內涵和不可估量的價值。

中國是文明古國,中華文化是最悠久的文化之一,也是唯一保存至今的古代文化,從傳説的皇帝到一統天下的秦始皇,從千年前的`甲骨文到今天多彩的漢字,從一間間茅屋到不朽的萬里長城,無不是先人知識的精華,無不是中華文化的縮影,無不彰顯着中華文化的魅力。

千年來,中華文化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散發着耀眼的光輝,閃耀在世界文化之林,然而在物質生活飛速發展的今天,中華文化卻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和冷落。

人們在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不覺間放棄了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忘卻了傳統文化的美。中國戲曲活化石“秦腔”“崑曲”現在很少再有人去聽了,取而代之的是各色的娛樂場所,燈火徹夜不絕。茶文化也是中國文化的代表之一,現在卻聞名於日本,而中國人卻在一味追求西方的咖啡,以彰顯時尚。再拿傳統節日來説,現在,七夕節火不過情人節,端午節被韓國申請版權,就連規模最大的春節知名度也不如聖誕節。甚至,我們最基本的文化漢字,能正確書寫的人少之又少,懂得書法的人更是鳳毛麟角,一些國人寫的漢字連自己也看不懂。這一切,無不在暗示着中華傳統文化正在消逝,重振傳統已刻不容緩。

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有義務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汲取其中的精華,昇華其內涵,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繼承中華傳統文化需要我們從思想上接受它,在行動上踐行它,在心中牢記它。

中華文化已傳承千年,是人類文化的瑰寶,讓我們以此為豪,用實際行動弘揚光大。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古人的這一詩句似乎是清明的真實寫照,温暖的陽關不再照耀大地,接替它的反而是陰雨連綿。小小的雨滴落在地上,敲打在窗邊,勾起人們對已故親人那斷斷續續充滿悲傷與哀愁的懷念。

我家也在為清明節的籌備當中,只是意外層出不窮。奶奶把飯菜的做好了讓我去叫爸媽,可是爸媽卻不見了。於是我給他們打了電話,剛開始還不接,於是我又打了幾次,最後終於接了,我便知道他們原來去了外婆家裏,我舅舅已去世3年,但親人們的懷戀跟惋惜依舊。媽媽在電話裏的聲音是淒涼的,我還聽到了哭聲,媽媽説讓我們等會兒,説他們馬上就回,可我們等了半天,還是沒有回,過了一會兒,接到了媽媽的電話,她説他們快到了讓我們把飯菜熱一下等着他們。於是我便去跟奶奶説,然後發現奶奶也不見了,於是我便去奶奶家找,可是家裏門鎖着,然後我就去別的地方找,最後在一家小賣部找到了奶奶,她在那裏看別人打麻將。奶奶看到我來了,就問我是不是爸媽回來了,我説他們快了,説讓您把飯菜熱着等他們回來,然後奶奶便回到家準備熱飯。可是卻發現家裏的煤氣完了,奶奶就把飯菜裝起來,拿到自己家裏熱。隨後爸媽便回來了,然後我們家開始燒紙錢,放鞭炮。完了以後就去上墳,上墳燒紙時,天空中下了小雨,一滴一滴的落下來。落在我的臉頰上,也落在了爸爸那歷經風霜的臉龐上。

我不喜歡淋雨跟燒紙錢,還有放鞭炮。所以我做了一個愚蠢的`事,我説爸媽,我不想燒了,沒意義,我先回去了,媽媽先是反對,最後還是無奈的讓我回去了,在回去的最後一刻,我看到爸爸的臉上寫滿了無奈跟憂愁。我的心突然有一種酸酸的感覺,但我還是回到了家,回到家之後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給爸媽送傘過去,可是想了想,他們並不似我這樣討厭下雨,可能他們還願意在這個傳統的節日的淋下雨呢,於是我便向奶奶家走去,幫奶奶撐着傘,奶奶手裏端着的就是放滿了飯菜的東西。我説奶奶重不重啊,要不要您來撐傘吧,我來幫您拿,她説,不重,我拿着就好了。我想幾盤菜可能也不是很重,於是我便沒有再多説,繼續幫奶奶撐着傘,到了家門口的時候,正好爸媽回來了,可能他們看到了我為奶奶撐傘便原諒了我,後來也沒有在那件事上説什麼,這件事可能就這麼不了了之了吧。

最後,我們一家人坐在桌子上,吃着清明節的這頓飯。飯菜很好吃,可是氣氛卻不是很好。最後是爺爺打破了沉寂,隨後便在桌上都聊了起來,這種氣氛多好,大家開開心心的吃完了飯,於是便都離開了,爸爸去了武漢,媽媽出去了,爺爺奶奶也都回家了,只剩下我一個人獨自在家裏體驗着清明節的孤獨與寂寞。

讓我們從這個春天,這個清明開始,珍惜時間生命,畢竟,生命也似春天一樣燦爛!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在外婆家過年總是很熱鬧的,因為外婆多子嗣,所有的兒女都得在過年時回來,無論是在哪兒的,上海,新疆,雲南。。。。。。大家聚在一起很熱鬧-。有我好久不見的好友:婷婷,冷雲,春蕭。大家年歲相差不大,故很談得來。聚在一起,有説不完的話,幹不盡的傻事。

我們喜歡探險,而那起伏的山林就是最具神祕感的遊樂場;我們喜歡追逐,那山林中的祕密,那鶯鶯啼叫的山雀。。。。。。每當在傍晚,雲霞與天空嘶磨之時,我們一行人穿着新鞋,如蜻蜓點水般在池塘的石頭上越過,踏上泥濘的且雜草叢生的田間小路,我的'心就有些砰砰直跳,彷彿等待神祕豔遇的開始。一步一個腳印,走得歪歪斜斜,滿鼻子都是山村特有的泥土和剛冒出苗的植物的清香。在我的眼裏,似乎這裏只有三季,並沒有冬季出沒的跡象,這裏永遠是湧動着綠意。恐怕來這裏的人都會深信不疑。我們在田路上饒圈,只是想接近那一片現已荒蕪的鵝卵石灘,然後尋找水源。鵝卵石灘上總是有些漂亮別緻的石頭,我們會中途停下來,尋找石頭,然後一年年地保存起來。鵝卵石灘上寂寞空曠,可以想象在洪水沒襲擊之前這裏本是溪水淺淺漫過的區域,現在想來,真是有些遺憾。我們一直是沿着灘走,走了20多分鐘時,周圍沒有一個人了,四周萬籟俱靜,看到了一眼眼細細的泉眼,清澈甘甜。待走到小石潭就戛然而止再往深處走是萬萬不感了。要是碰上晴朗的天氣,我們一夥人揹着鍋,帶着油鹽醬醋,到山上拔些枯萎的雜草和斷裂的樹木,在鵝卵石灘上架起鍋,倒上油,開始我們的“春節野炊”。結果呢?還是一個個搞得灰頭土臉,但吃着那一堆類似焦碳的雞蛋和雞肉,還好意思露出一臉的幸福和滿足。當然,我們也極具環保觀念的,在“犯案”地點,用水澆了又澆,臨了,還不忘踩上幾腳。

同時,難以忘懷的還有那吃春酒,放百子炮。。。。。。

就此擱筆,春節有太多令人留戀之處,想寫得也太多太多。。。。。

傳統文化作文 篇6

我國的歷史悠久,自古流傳下來的文化也是博大精深,在各個傳統的節日當中就可以體現出它的豐富內涵。

春節,可以説它是我國最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一提到她大家就會想到一個字“新”——新年,新衣,新錢,新的事。她是新的一年的開始,“一年之計在於春”自然這個辭舊迎新的節日就叫“春節”。春節是一個閤家團圓的節日,在這一天裏,在外上學的、工作的親人全都要趕回家中,包餃子吃團圓飯,然後在起談天説地,在一起看電視,過通宵,然後在新年鐘聲敲響之際放鞭炮,其樂融融共渡幸福時刻。為什麼人們一到春節就要這樣做呢?這就是古代傳統文化造就的了。新年的第一頓飯就是吃餃子,大家看看餃子的形狀是不是很像古代的.元寶呢?我們的古人心思細巧,把麪皮裏包上餡捏成元寶形狀,寓意新的一年財源滾滾,幸福安康。當然也少不了掛燈籠,貼對聯和福字,還有放鞭炮,這都是為了驅趕年獸,當然這只是傳説,福字的貼法也不同,有人正貼,有人倒貼,正貼福字解釋成福正了,倒貼福字解釋成福到了。想想是不是很有講究?這紅紅火火的新春景象正是傳統文化的真實寫照。

正月十五是一年之中第一次月圓的日子,一提到她大家就會想起一種食品“湯圓”,在這一天里人們都要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那幸福就從湯圓的香濃中流露出來了。民間流傳着“過了十五才過了年”的説法,我想古人也許是想借用這小小湯圓給春節畫一個圓滿句號,也可能是暗示在新的一年每個人都能取得圓滿。想想是不是很有學問?原來古人對這外慧內秀的小湯圓有種寄予啊!。

清明節,一提起她人們就會想到一個字“祭”,自然會有種肅穆的感覺,同時也有一種温暖撲面而來,每年四月五日前後是春天真正到來的時節,告別了冷酷蕭索冬天的大地又迎來了新的生機。在北方的清明節裏,小草吐出了新芽,樹枝也柔軟起來,金黃的迎春花盛開着,美麗極了,而在這一天,人們要去掃墓祭奠死去的親人和祖先,我想古人把清時節安排在生機盎然的時節裏是對逝者的尊重,同時也是暗示後人要不斷進取,煥發勃勃生機。想想是不是很有門道?原來古人對這個節日有種寄託啊!

端午節,一提到她人們就會想起一種食物“粽子”,自然就會想起一個人屈原,他是春秋時楚國著名的詩人,他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他創造了離騷體對後世影響極大。他一心想報效楚國,但受小人誣陷,被流放邊疆,被流放的屈原仍然思念祖國,滿腔的愛國熱情無處寄託最終投汩羅江自盡了。在屈原投江後悲慟的人們為了不讓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就把糯米糰扔入江中,慢慢地就變成了我們現在吃的粽子的傳統習俗了。而人們在江中划船扔粽子的行為,慢慢地就衍變成了現在賽龍舟。在屈原的作品中無處不體現出自身高貴純潔的美好追求與人格修養。所以古人為了紀念他就將他投江的那天農曆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想想是不是很有來歷?原來古人對這個節日有種追念啊!

中秋節,一提起她人們自然會想起一個字“圓”,月圓,人圓,事事圓。這一天當然少不了吃月餅,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香甜的月餅,品茶,賞月,聊天,那情景真是美輪美奐啊。可誰知道古人為什麼定農曆的八月十五為中秋呢?原來自古皇帝就有“春朝日,秋祭月”的規矩,秋就要拜月,而八月正是秋天的中間一個月,十五又是月圓之日,所以皇帝選擇這一天來拜月,後來文人,大夫也紛紛效仿。而“秋”又有莊稼成熟之意,農作物在秋天成熟,收穫,百姓們也因此期盼中秋的來臨。還有傳説嫦娥奔月也是這一天,所以八月十五就定為中秋節了。吃月餅代表月圓人團圓。古人從正月十五的湯圓到八月十五的月餅,想想是不是很有文章?原來中秋節體現更大的圓滿啊!

這些都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一個節日都離不開兩個字“團圓”,在團圓的背後自然體現了一種親情。在傳統節日文化中,我們可以尋找到我們人類祖先戰勝自然,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勇敢,經驗和智慧,同時也能體會到人類對於自然力量的敬畏尊重以及對古人美好品格的推崇。我們要將這些傳統節日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傳統文化作文 篇7

家訓,對於今人來説,是個比較專業的説法。但在古時,卻是常用詞,因為“人必有家,家必有訓”。中國的家訓智慧,自古及今,源遠流長。

所謂家訓,王勃在著名的《滕王閣序》中説過一句名言:“他日趨庭,叨陪鯉對。”説的正是早期的家訓。

《論語·季氏》篇記載:“(孔子)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

雖然這是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對孔鯉的教育,但也是一個普通的父親對兒子的教育,所以這段記載也被視為中國古代家庭教育中的典範之一,而孔子所説的“不學詩無以言”和“不學禮無以立”則成了古代早期家訓的典型內容。

家訓其實也很簡單,不過就是家庭或家族中的長輩教育子弟或晚輩的教育內容。這些內容十分寬泛,包括家庭生活、言行舉止、個體修身、交友處世,乃至出仕從政、建功立業等各個方面。這些內容中的精華被行之於文、傳乎後世,便形成了中國古代獨特的家訓文化。

傳統文化作文 篇8

中秋節是中國的一個大節,它代表全家團圓,寓意 美滿幸福。據説,中秋節這天是一年中月亮最大、最圓、最漂亮的一天。在外不能回家的遊子會很思念家人,因此中秋節的風俗有:吃月餅和賞月。

中秋節那天,爸爸端來了我們都愛吃的香噴噴的月餅。因為好吃,所以我和媽媽唯恐落後,爭先恐後地搶着吃,眼看只剩下一個月餅了,我眼疾手快地奪了過來。剛想吃,突然想到:“我不能太貪吃,媽媽才吃了兩個,給她吃吧!”我把月餅給媽媽吃,媽媽吃得津津有味。

吃完月餅後,我們開始望天賞月。圓圓的月亮,使我產生一種錯覺,覺得它像一顆碩大無比的寶石,在天空上利用星星的照耀發出萬丈柔和的銀白色光芒,給大地鋪上銀色的地毯,朦朦朧朧的銀光讓大地顯得更加變化莫測。

此時,我彷彿隱隱約約看見了月中嫦娥。只見她邁着輕盈的`腳步,穿着七彩的衣服,繫着五色的綵帶,抱着白如雪的玉兔,用優雅的嗓音輕輕的對我説:“你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哦!”。

我們過了一個難忘的中秋節,下箇中秋節什麼時候才能到呢?這時候耳旁好像傳來了一首歌謠:“八月十五月月兒圓呀,爺爺教我打月餅啊,月餅香又甜又香啊……”。

標籤: 傳統文化作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vwmje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