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作文 >

盤點全國各地立夏習俗

盤點全國各地立夏習俗

導語:轉眼的功夫,這天從冬天一骨碌就蹦到夏天了,越過了不冷不熱美好的春天。春天真的只能在記憶裏了。過了五一,這兩天,天氣一下子更加熱了起來,原來馬上就要到立夏了,這日子咋過的這麼快呢,不是剛過完年不久麼,怎麼就夏天了呢?!

盤點全國各地立夏習俗

到現在各地立夏日也有自己的飲食風俗,讓我們看看全國各地在立夏日都有哪些習俗小吃,立夏吃什麼?

1.無錫立夏習俗:嘗三鮮

無錫民間歷來有立夏嘗三鮮的習俗。

三鮮分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地三鮮即蠶豆、莧菜、黃瓜(一説是莧菜、元麥,蠶豆,也有説是莧菜、蠶豆、蒜苗);樹三鮮即櫻桃、枇杷、杏子(一有説是梅子、杏子、櫻桃,也有説是梅子、櫻桃、香椿頭);水三鮮即海螄、河豚、鰣魚(一説是鰣魚、鯧魚、黃魚,也有説是鰣魚、銀魚、子鱭魚)。其中以嘗地三鮮最為普遍。有的地方還有立夏吃黴豆腐的習俗,説吃了黴豆腐就不會倒黴。

2.長沙立夏習俗:立夏羹

昔日長沙農家認為,立夏這天宜下雨,否則夏秋主旱。農諺謂:“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掛起”;立夏不下雨,蝦公細魚一鍋煮(意料塘水乾涸)“.

立夏以前應插完早稻,農諺謂”春插日,夏插時“,立夏後插的早稻比立夏前插的早稻有明顯的生長劣勢。頭一天插秧時,昔日農户全家會到秧田邊田埂上鳴放鞭炮,稱”開秧田門“.長沙鄉間插秧有互相幫工的習俗。幫工者進屋應向主人祝賀”恭喜栽米樹“,午餐主人用鹽蛋、大魚、粉蒸肉款待。插田工於上下午各休息一次,上岸吃米酒和點心,叫”打腰餐“.插田高潮愛唱插田歌,有”插田不唱歌,禾少稗子多“之説。插田歌一般由中老年人領唱,青少年婦女應和。有時兩户人家對唱,唱詞多為提問式,俗稱”盤歌子“.如果對方對提問不能回答,獲勝的一方主人下田向領唱者敬酒慰問,羣起吆喝致謝。插田收工時,户主向幫工饋贈熟鹽蛋、炒黃豆和大塊粉蒸肉或臘肉。

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麴草做成的湯丸,名”立夏羹“.俗話説”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個團(音tuo),一腳跨過河“.立夏前後常有大風出現,名”龍王暴“.立夏日發東風,俗以為有水災,諺謂”立夏東風雨漣漣“.立夏日打雷,日後必多雷雨,諺謂”雷打立夏,三天來一下“.

3. 嵊州立夏習俗:豌豆糯米飯

嵊州立夏有鬥蛋的風俗。

是日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分鐘之後,再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袋,掛於孩子頸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羣,進行鬥蛋遊戲。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鬥蛋時蛋頭鬥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鬥過去,破者認輸,最後分出高低。蛋頭勝者為第一,蛋稱大王;蛋尾勝者為第二,蛋稱小王或二王。

中飯是糯米飯,飯中摻雜豌豆。桌上必有煮雞蛋、全筍、帶殼豌豆等特色菜餚。鄉俗蛋吃雙,筍成對,豌豆多少不論。民間相傳立夏吃蛋拄心。因為蛋形如心,人們認為吃了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立夏以後便是炎炎夏天,為了不使身體在炎夏中虧損消瘦,立夏應該進補。嵊諺有旺生,寓人雙腿也像春筍那樣健壯有力,能涉遠路,寓意拄腿。帶殼豌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人們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來祈禱一年眼睛像新鮮豌豆那樣清澈,無病無災。

4. 閩南立夏習俗:吃蝦面

閩南家家户户常將紅糟摻入麪條中煮熟供全家食用,因紅糟色紅,為吉祥之色,又有發酵作用,以寓發達發財之意,而紅糟也幫助消化,有益健康。此俗衍化至後來,紅糟即被海蝦代替,謂之”吃蝦(夏與蝦閩南語同音)面“.海蝦煮熟後變紅,與紅糟色同,以此對夏季之祝願。

立夏之日,多有出嫁女兒備辦豬肉、豬肚、豬腰只、雞蛋麪線等物送給孃家老父母食用,稱為”補夏“.籍此對父母表表孝心。

5. 贛東北立夏習俗:立夏

”立夏“這天,贛東北有吃”立夏“的習慣,就像清明吃艾、端午吃粽子、重陽吃桂花酒一樣,從老一輩那兒流傳下來。

”立夏“的製作很簡單:將大米煮得半熟、搗爛、揉搓、壓成塊、切成片、用油煎炸,謂”幹“;搓成似湯圓的小球,再加上蘑菇、蒜薹、青椒、豌豆、蠶豆、小南瓜、馬鈴薯等多種春季蔬菜湯煮,謂”湯“.”幹“用手抓着吃,噴香可口;”湯“則不分大人小孩,都用大碗盛着吃,以示豐盛,味道也是極美的。 吃”立夏“表示送春迎夏,喜慶春收。新上市的蔬菜瓜果,能加的都要加進”立夏“中,品種越多越喜慶。”閒了一冬,忙了一春“,舊時得不到温飽的農民,在這青黃不接的時候能飽食一頓”立夏“,便是最大的滿足。所以無論再窮苦的人家,就是借米,這一餐”立夏“也是要吃的,以討個”春收富實“的年成。如今農村吃”立夏“的檔次高了,上等的白米還要加入少許的`糯米,吃起來餈而不膩。若是”湯“,則必加進瘦肉、香菇、木耳、墨魚、竹筍、蝦米等。

”立夏“還有早、中、晚餐吃的區分。據説早吃補腦,中吃壯腰,晚吃健腿。這當然只是一種民間的説法。”吃了‘立夏',農家門掛鎖“.立夏時節,麥子要打場,油菜要收穫,禾苗要管理,夏茶要收摘,農家別提有多忙乎了。

6.杭州立夏習俗:烏米飯

杭俗立夏日食烏米飯和烏飯糕。

烏米飯取烏飯葉子(又名精青葉)擠汁浸糯米蒸飯而成。據説,立夏吃烏米飯,不會疰夏,能祛風敗毒,烏蚊子不敢叮咬。杭人又有立夏食”野夏飯“之俗。是日,兒童少年成羣結隊,向鄰里各家乞取米、肉。地上的蠶豆、竹筍任其採掘,然後到野地裏去用石頭支起鍋灶,自燒自吃,稱為吃”野夏飯“或”立夏飯“.這種風俗就是自比乞丐,以為可以厭勝而避災禍。吃完立夏飯,大人拿來籮筐、大秤,給孩子們秤體重,看比去年重了多少。這日,杭人還必備十二種食品,有歌曰”夏餅江魚烏飯糕,酸梅蠶豆與櫻桃,臘肉燒鵝鹹鴨蛋。螺螄莧萊酒釀糟。“杭俗還有立夏日吃”三燒、五臘、九時新“之説。”三燒“者,燒餅、燒鵝、燒酒(甜酒釀)。”五臘“者,黃魚、臘肉、鹽蛋、海螄、清明狗。”九時新“者,櫻桃、梅子、鰣魚、蠶豆、莧菜、黃豆筍、玫瑰花、烏飯糕、萵苣筍。此日也有”五郎八保上吳山“之諺。”五郎“謂打米郎、剃頭郎、倒馬郎(即倒馬桶出糞者)、皮郎(典當中之小郎)、箔郎 (打錫箔者);”八保“即酒保、面保、茶保、飯保、地保、像像保(即陰陽生)、馬保、奶保(即以育嬰為業者)。此外。還有十三匠(即木匠、泥水匠、石匠、鐵匠、船匠、佛匠、雕花匠、搭彩匠、銀匠、銅匠、鋸匠、篾匠、錫匠),這日也休假,多上吳山遊玩。

7. 徽州立夏習俗:苧葉

立夏日,徽州城鄉均有吃苧葉,雞蛋,蠶豆,豌豆及用秤”稱人“的風俗。苧葉用野苧葉搗汁和糯米粉加糖蒸制而成,俗謂苧葉有清涼解毒的作用,吃可以防止生癤長痱。苧葉又稱”立夏“,有”吃了立夏,農事急如火“之諺。吃雞蛋時,要將雞蛋從門檻上滾下,讓孩子拾起來吃,意思是孩子象蛋一樣經得起摔打,易長易胖,不”賴夏“.用嫩蠶豆或豌豆和鮮筍、肉煮糯米飯吃,謂之”嘗新“,以盼好年歲。稱人是看一過夏季後,體重增加或減少了多少,是否”夏賴“.立夏日忌諱下雨,農諺雲:”立夏晴,好年成“;”立夏落,炒破鍋“.立夏落雨,意味着整個茶季濕氣重,用手工做茶的年代,”炒水草“會給茶農增加額外負擔。

8. 上海立夏習俗:麥蠶

立夏節,上海郊縣農民取麥粉和糖製成寸許長的條狀食物,稱麥蠶,人們吃了,謂可免”疰夏“.用立夏時青嫩的草頭和入米粉,油煎成餅,叫做”攤粞“,為上海和浦東地區人民所喜食。還把糖梅子、酒釀、鹹蛋等作為當令食品,稱為時鮮,取以嘗口,稱嘗”三新“.

9. 揚州立夏習俗:七家茶

立夏這天,揚州人有吃五香茶葉蛋、吃七家茶、不坐門檻、稱體重等預防疾病之舉。城裏人還有”立夏嚐鮮“之俗,即天天吃櫻桃、芽筍、青蠶豆、蒜苗、莧菜等新上市的水果和蔬菜。

10. 温州立夏習俗:食春筍

温州立夏日,家家吃淮百、春筍和青梅。民間認為,立夏吃淮豆固齒,吃春筍健腳骨,吃青梅養腰,可疰夏。此時正值鰣魚上而,富者爭購,或自嘗或送入,視為海珍。普通人 家為節省多吃鰳魚。

11.福建閩東立夏習俗:吃光餅

福建閩東地區立夏以吃”光餅“(麪粉加少許食鹽烘製而成)為主。閩東周寧、福安等地將光餅入水浸泡後製成菜餚,而蕉城、福鼎等地則將光餅剖成兩半,將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夾而食之。周寧縣純池鎮一些鄉村吃”立夏糊“,大鍋熬糊湯,湯中內容極其豐富,有肉、小筍、野菜、雞鴨下水、豆腐等等。

標籤: 立夏 習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zuowen/w29jv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