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家庭調查報告

家庭調查報告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接觸並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庭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庭調查報告

家庭調查報告1

隨着現在社會閃婚一族的出現,加上人們對婚姻的認識的改變,離婚已數見不鮮,導致單親家庭的出現也直線上升,單親家庭子女的教育不得不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單親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愛或母愛而導致心理失衡。他們常常感到孤獨、憂慮、失望,往往情緒低落,性情浮躁,性格孤僻。這種心態如不及時糾正,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變態,嚴重影響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發展,一位心理學家曾説:父母離婚會造成孩子人格扭曲。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父母的離異導致有的孩子誰也不相信了,甚至也不自信了;有的孩子遠離人羣,成為一隻孤雁,;有的孩子得不到應有的歸宿,逐步走上犯罪的道路。據有關專家統計,父母離異的家庭中青少年犯罪率在40%以上。一些專家指出:單親家庭教育是失衡的教育。對此,我們對我校單親家庭的孩子做了詳細調查,發現這些孩子存在的問題,並對之進行了教育規劃如下:

一、單親孩子存在的問題:

情感認知方面:

單親家庭子女由於在家庭裏得不到父母離異之前的那種完整、温馨的親情,社會的傳統偏見和輿論往往使得他們抬不起頭。他們認為父母離異是他們極大的恥辱。有些父母離婚後,各自重新成了家,此時的孩子正如歌裏唱的爸爸一個家,媽媽一個家,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餘的。這種多餘人的角色和被拋棄的感覺,對孩子心靈的摧殘是嚴重的,因此造成了他們自卑,性格孤僻,不願意和別人交往,膽小怕事,多以自我為中心,做事不考慮他人的感受。把自己同外界事物隔離起來,自我保護意識較強。為數不少的單親家庭學生性格多疑、內向,逆反心理嚴重。他們往往情緒不穩定,喜怒無常。還有的過早踏入早戀的的行列。

人際交往方面:

有相當多的人認為離婚是不光彩的事,社會輿論對單親孩子的態度兩極分化,或歧視、或過度關懷,這兩種態度極易使他們產生自暴自棄自大自負情緒,表現為喜歡獨來獨往,不善於交流,他們做事一意孤行,看待事物觀點偏激、冷漠、敏感、集體生活能力差。所以,與同學關係不融洽,更有一些單親孩子被託養在祖輩家庭,祖輩們的溺愛,使他們驕橫跋扈,目中無人,刁鑽任性,自私自利。這些孩子更是與集體生活格格不入,人際交往能力極差。

學習能力方面:

他們對學習是為了完成任務,當然也有的是為了替父或母出氣,他們對於學習只憑一時的興趣,且屬於被動學習,成績不穩定。他們沒有遠大的理想,缺乏上進心,在學習上容易有畏難情緒,這樣就時常處於一種惡性循環的狀態,成績下降失去信心成績再下降,最終導致厭學心理。

二、教育策略:

1、建立單親家庭學生檔案。

每學期開學初,針對學生情況,由招生老師提供信息及時建立單親家庭學生檔案,以便於對他們進行有效教育。因為這對這些孩子而言是個人隱私,我們根據他們的信息與學生交流,取得他們的同意,並進一步瞭解他們的家庭環境和他們的個人愛好,並做好記錄。

2、讓單親家庭的孩子真正融入到集體生活中。

班集體就是一個大家庭,儘可能用豐富多彩的活動或其他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温暖。老師要用顯微鏡發現他們的優點,並及時做充分的肯定,而且不能太過偏待他們,因為通過調查,這些孩子100%不希望得到周圍人的特殊對待,我們只能稍有關注而已,當然我們可以在搞活動時多讓他們參加,特別是一些需要互助合作的項目,刺激他們的參與意識。

3、用愛架起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老師與家長之間的橋樑。

俗話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 任老師。離異家庭的學生與家長之間都會有一道鴻溝,而且這些學生性格上都較內向,針對這些我們在研究中注重溝通,傳達他們雙方的愛,讓他們都能感受到對對方的在乎,讓他們都學會表達愛,讓愛改變一切。

4、有效引進名人明星的故事。

這一屆學生對明星的崇拜不亞於我們那個時代,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在談心的過程中瞭解學生的喜好及其喜歡的明星,之後我們就着手於生活在單親家庭仍有所建樹的明星,如當紅明星孫儷、周杰倫、張柏芝、周星弛、劉若英、張靚穎、梁朝偉、陳坤、劉奕非等,用他們如何在單親家庭成長,如何面對父母離異,如何回報父母、回報社會。用激勵的方法引導學生正視父母的離異。

孩子是國家的未來,面對那些已經失去或正在失去完整家庭之愛的無辜的孩子們,老師要做的工作是細碎和煩瑣的。雖然,他們只佔學生總數的一小部分。但是,具體統計起來是一個絕不能忽視的數字。只要我們投入自己的愛心,真心去幫助他們,關心他們,教育他們,為他們撐一片温馨的天空,這些孩子都會走出心靈的陰影,沐浴在世界上温暖自由的陽光中。教師是學生心中的太陽,愛是幫助彼此的最大力量。不讓單親家庭的子女成為迷失方向的孤雁,這是社會、家庭、學校的責任,更是我們這些直接做學生思想工作的教師的職責。

家庭調查報告2

4月29日,由《婚姻與家庭》雜誌社主辦、歐派家居集團協辦的“每天關機一小時—中國家庭幸福指數與移動電子產品關係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本次研討會彙集了《非誠勿擾》客座嘉賓、情感專家黃菡以及國內心理健康、家庭教育、醫學方面的相關專家,共同針對移動互聯網時代家庭亞健康問題進行深入討論,併發布了《中國家庭幸福指數與移動電子產品關係調查報告》。

6成中國夫妻遭遇“電子情敵”

調查數據顯示:每個家庭至少擁有一部智能手機,大多數家庭擁有2-3部智能手機,半數家庭擁有平板電腦,73.3%的被調查者的智能手機24小時開機。當前,家庭聚會已不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聚,聚會模式變成“人+智能手機+人”,43.0%的被調查者表示,會在家庭聚會中各自玩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

在已婚被調查者中,超過6成(60.1%)的人感到配偶玩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時間過長,移動電子產品已經成為夫妻間的“電子情敵”。因單方或多方家庭成員過度沉迷手機等移動電子產品而導致家庭溝通缺失,進而造成家庭矛盾激化、幸福指數降低等家庭亞健康狀況普遍存在。

同時,移動電子產品的過度使用也降低了親子關係的品質。26.3%的父母在工作日下班後陪伴孩子時仍可能會用智能手機,而在節假日這一比例上升至33.4%。36.6%的被調查者會將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作為安撫孩子的工具。從不或較少在陪伴孩子時使用移動電子產品的家庭,親子關係品質更好,父母與孩子間面對面的互動更有利於提升親子關係質量。

用心陪伴,歐派倡議每天關機一小時

對於移動電子產品帶給人際和家庭關係的亞健康現象,包括《非誠勿擾》客座嘉賓、情感專家黃菡、中國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分會會長朱宗涵在內的10餘位來自相關領域的專家,就中國家庭溝通現狀、移動電子產品對兒童健康的影響、合理利用電子產品拓展親密關係、挽救電子時代的夫妻生活、如何適應網絡時代的交流、如何提高電子產品使用的效率等話題展開了廣泛交流。多位與會專家表示,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發展最為迅速的經濟體,人們的生活質量在不斷提高,但是對於高速發展背後存在的社會性問題和家庭亞健康狀態,希望能夠引起更多企業和社會人士的關注,集中社會力量,共同提升中國家庭健康、幸福指數。會上,婚姻與家庭雜誌社與歐派家居集團聯合向全社會發出“每天關機一小時”的健康生活倡議。

“關機不僅是一個呼籲,更是一個愛家宣言和行動口號。關機即關愛,這與歐派愛家計劃所倡導的用心陪伴是一脈相承的。”歐派家居集團營銷副總經理阮達羣表示,歐派一直將“有家有愛”作為企業核心品牌理念,有義務喚起全社會對家庭亞健康現象的關注,此次協辦研討會,目的在於呼籲人們在繁忙之餘迴歸家庭,放下電子設備,以切實的行動關愛家人、陪伴家人,傳遞愛家正能量。

阮達羣表示,為了擴大“每天關機一小時”的影響力,讓更多人意識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家庭溝通問題,歐派還專門邀請周冬雨參與攝製愛家公益微電影《關機一小時》,希望能借助明星的影響力,傳遞歐派愛家計劃的正能量。據悉,目前微電影已經拍攝完畢,將於5月15日國際家庭日當天舉辦的歐派愛家公益盛典上首映。另據阮達羣透露,歐派品牌形象代言人、新任愛家大使孫儷和微電影主演周冬雨都將出席愛家公益盛典。

家庭調查報告3

前言:

為了更清楚的瞭解家裏的收入與支出,我在家裏對所有的加人進行了採訪,調查關於他們每個人的收入與支出情況。 調查時間:20xx年1月28日

調查地點:家裏

主要採樣對象:姥姥,姥爺,大姨媽,母親,父親,三姨,四姨及四姨夫,五舅和無舅媽。

姥姥:退休物業管理幹部,退休金3350元,支出醫藥費(刨除醫保代付)3000元左右,盈餘300多元。

姥爺:鑄碑場工人,退休金3900元,支出醫藥費(刨除醫保代付)3900元,盈餘無,有時需要其他人的收入墊付藥費。 大姨媽:某公司財務總監,收入約在7000元左右,柴米油鹽醬醋茶全由大姨媽出即每月伙食費支出將近20xx元,妹妹上高中,學費(主要是補課費)支出約3000元,還有平時一些應酬聚會等支出約1000元左右,盈餘約元。 母親:沒有工作,主要伺候姥姥姥爺的衣食住行,主要收入來源是股市,運氣好的時候收入能到3000元,收入不穩定,無支出。

父親:出租司機,每天收入約為400元,支出油費120元左右,租車錢約220元一天,偶爾帶姥姥出去玩花銷大概是200

元左右。月盈餘大概是1600元左右。

三姨:某公司會計師,月收入為5500元左右,支出醫藥費(刨除醫保代付)約1000元,支出二妹妹學費(主要於補課)約20xx元左右,支出油費1500元,盈餘約為1000元。 四姨:某公司税務師,收入約為3000元,主要支出小妹妹學鋼琴學費20xx元,盈餘約為1000元。

四姨夫:公務員,每月工資約為3000元,支出主要用於自己家的伙食費,約800元,盈餘約為2200元。

五舅:物業管理公司職員,月收入約3000,支出在伙食和交通消費,約700元,盈餘約在2300左右。

五舅媽:某物業公司管理人員,月收入約在3500元,主要支出用於伙食費,交通消費,約1300元,盈餘在2200元左右。

總結下來

姥姥姥爺二老一月淨收入約在300-600之間,一年大概能存下來3600-7200元,主要看醫藥費。

父母二人月淨收入不穩定,在1400-3000之間,一年大概能存下來將近2萬元。

大姨媽月淨收入在1000元左右,一年大概能存下來將近1.5萬元。

三姨月淨收入跟大姨媽相近,一年大概能存下來1.5萬元。 四姨一家月淨收入大概在3200元,一年大概能存下4萬元。

五舅一家月淨收入大概在4500元,一年大概能存下將近6萬元。

家庭收入與支出往往是一個很模糊的數字,絕大多數家庭沒有相應的詳細的賬簿。柴米油鹽的花費極為瑣碎,組建一個家庭往往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

父母能讓我們有這種吃穿不愁的生活,是他們的偉大。可是如果用一種客觀的眼光來看這反映的是中國傳統家庭一種生活狀態,也許數據並不能詳細的反映什麼,可是它為我們提供了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必須提到的是,在如今商品化大潮的影響下依照最近幾年中國的經濟狀況及消費水平,我們可以看到,維持一個普通家庭的基本收支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對於農村中一些拿普通工資依靠種地為生的農民來説,收入來源的減少;支出項目的擴大;直接導致其放棄以務農為主的生活模式,轉而尋找新的途徑來解決基本的生活問題。這也是為什麼一些以農業為主的省區農民逐漸放棄土地,轉而向大城市打工的原因。一個家庭的構成,感情是內在,而物質是基礎。對於大學生來説在學校與社會的過渡階段考慮這些問題也許太早,可是能事前有個清醒的認識。能夠加深自身的理解。在今後面臨此類問題時不會盲目。對青年人的愛情觀;婚姻觀都是不小的啟發。

另外,受到這一方面反映出這些人對婚姻的一種恐懼感。害怕承擔的狀態使其在組成婚姻時考慮的因素遠比父輩們要多。房子每月賺有較多的收入。可大城市的高消費水平往往制約着他們的進一步發展。09 我國許多原本處於中產階級生活水平的人羣逐漸消失。被下層同化。這説明了不管在哪一階層,在面對家庭這個問題上批電視劇的熱播直觀地反映出了當代大學生畢業後生存狀可更多的時候,考慮問題需要跳出自身狹隘的圈子。深入思考。在面對這個社會的時候,才不會不知所措。同樣通過調查,我也深切的感受到了中國的巨大變化。特別老百姓越來越富裕。

1978年12經濟的發展。我幸運地出生在改革開放熱潮當中過着美滿幸福的生活。作為一名21世紀的大學生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當然最關注改革開放及中關於教育會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文化體制改革取得重要進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取得新成績。各級日益擴大,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抗擊非典取得重大勝利,公共衞生體系和基本醫療服務不斷健全,人民健康居樂業。改革開放後,人民切實享受到種種優惠。就以我家親戚為例來談談吧。表弟今年上國小免去了學雜費不但減輕於天氣惡劣物價大幅上漲,政府幹預調控,基本穩定,生活有了保障。

儘管還存在的動力也是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們應以改革開放的新突破,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不斷向前發展。同時提高國家的競爭力維護國家的經濟安全使中國變得更加強大。

家庭調查報告4

為確保“雙聯”工作順利開展,為準確制定幫扶計劃提供詳實的參考依據,根據全鄉“聯村聯户、為民富民”行動的安排部署和總體要求,深入xxx家中,通過與幫扶對象進行面對面、心貼心地交流,詳細瞭解了幫扶對象的家庭情況,傾聽了幫扶對象近期最需要解決的困難,幫助分析致貧的主要原因,尋找致富門路,制定發展計劃。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xx村基本情況

xx村位於xx鄉小蘆河流域,距鄉政府12公里,全村共有7個社157户625人,耕地面積3745畝,人均6畝,20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400元。目前,該村支柱產業以勞務輸出、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該村有貧困户140户560人,特困户35户170人。全村人均佔有糧食500公斤,建設梯田800畝,開挖集雨水窖157眼。

(二)幫扶户基本情況

1.家庭成員結構情況:幫扶户xxx,家住xx村xx社,全家4口人,3男1女,勞力4人。主要成員户主xxx,現年41歲,國中程度,生育2男,與妻子在家務農。兩個兒子在外務工。

2.耕地及利用情況:耕地面積20畝,平均每年種植小麥10畝,玉米7畝,油料3畝,由於勞動力少其他耕地有別人耕種。

3.養殖情況:養耕牛4頭。

二、貧困原因分析

經調查,該户致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家庭成員文化素質偏低,接收農業科技和新生事物的能力較弱。

二是農業基礎設施脆弱,土地勞作收入微薄。現有耕地大多為乾旱山地,缺少灌溉條件,農業靠天吃飯的狀況尚未根本轉變。為山區社交通不便,受傳統農業影響,農業機械化水平不高,難以有效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三是產業結構單一,不合理。主要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沒有經濟作物。養殖規模小,沒有經濟效益。

四是資金投入嚴重不足。生產投入普遍缺乏,由於資金短缺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供給不足,最基本的耕作器械少,住房條件差,生活條件艱苦,生存存在問題,更談不上去推廣新技術、新品種,發展多種經營。

三、對策及建議

1.宣傳政策,轉變思想觀念。大力宣傳黨的強農惠農政策,宣傳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區委三屆二次全委(擴大)會暨全區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區農村工作會議精神,鼓勵、引導農户積極投身到農業經濟發展中,堅持輸血與造血相併重,扶貧與扶志結合,引導其轉變思想觀念,破除陳規陋習,克服過去養成的“等、靠、要”思想,牢固樹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靠政策引領、能人帶動、自食其力、脱貧致富奔小康的堅定理想信念。

2.科技培訓,努力提高素質。幫助聘請專業技術人員現場培訓指導,全膜雙壟溝播玉米種植、肉質養殖技術等先進農業技術,掌握科學的種養技術知識。

3.調整農業結構步伐,增加經濟收入。通過算賬對比,在保證口糧的前提下,進一步調整種植結構,減少小麥種植面積,增加全膜玉米種植面積和適量高原夏菜種植面積,調整為3:6:1,並擴大牛產業,科學飼養,青貯玉米秸稈,提高收入。

4.不定期與聯繫户交流,在生活生產方面,盡個人能力提供物質幫助,使其早日脱貧致富。

家庭調查報告5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一樣,是青少年成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嘉興市僅18歲以下未成年在校生就有60多萬人,顯然,他們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和黨委、政府主導的家庭教育工作是一件值得關注的大事。為此,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市婦聯、市教育局於20xx年5月組成課題組,就家庭教育問題進行專題調研。

調研主要採用問卷調查、資料查詢、召開座談會、走訪等形式進行。問卷調查對象是國小四、五年級、國中二年級學生及其學生家長,還有學校教師。向五縣市二區發放問卷3050份,其中,中、國小生問卷各850份,教師問卷600份,家長問卷750份。參加座談會的有市家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負責人、學校領導、教師代表、縣(市、區)婦聯、教育局、關工委有關同志,約60人。除政策文件、專家論文及我市相關資料外,還查閲詢問了周邊省市家庭教育工作開展情況。

一、家庭教育工作取得明顯進展。

長期以來,人們對家庭教育的認識,大多停留在“家庭教育是一種家庭私事”的觀念上,由此,社會和政府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研究不夠,學校對家庭教育的關心和引導不足,家長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主要依賴於經驗的積累,科學性不高。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後,我市按照國家、省有關要求,更新觀念,勇於實踐,家庭教育工作已有了明顯的改觀。同時,社會進步和家長文化素養提高,家庭教育的實際狀況也有了明顯的改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領導機制和工作網絡已經形成。

20xx年,我市成立家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由市委宣傳部部長任組長,市婦聯、市教育局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市文明辦等10個單位為成員,成員單位分工合作,職責明確。各縣(市、區)也相繼成立領導小組。同時,將家庭教育工作納入各級工作目標考核範疇,做到年初有計劃,年終有總結,全市家庭教育工作上了一個新台階。

家長學校是向家長普及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的重要途徑。學校家長學校從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創建,目前已做到中國小、幼兒園全覆蓋。20xx年,由市婦聯、市教育局、市關工委聯合主辦的市社區家長學校總校正式掛牌成立,現多數鄉鎮(街道),村(社區)已成立家長學校。

XX年,我市成立了嘉興市家庭教育學會,這是家庭教育工作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的一個標誌。學會成立兩年多來,確立了一批“xx”期間的市級課題,為開展理論研究明確了重點和方向。同時,連續2年舉辦家庭教育工作論壇、評選優秀論文,編撰《嘉興市優秀家庭教育論文彙編》。XX年,市婦聯關於新居民子女家庭教育的調研報告在“中國婦女網”發表。科研水平往往反映工作水平,這是一個十分可喜的變化。

(二)家庭教育指導隊伍初步形成。

調查反映,我市除廣大學校教師這支隊伍外,已初步形成行政管理、專家、講師團、志願者及社工等家庭教育工作隊伍。

一是行政管理隊伍。由婦聯、教育、衞生、人口計生等部門行政幹部組成,他們承擔領導小組日常工作,組織學會各項活動,制訂發展規劃與年度工作計劃並負責協調實施。

二是講師團隊伍。我市現有各級各類講師團隊伍上百支,擁有成員上千人。他們深入學校、社區和農村,傳播家庭教育先進理念,普及家庭教育知識,為家長釋疑解惑,是活躍在家庭教育第一線的主力軍。

家庭調查報告6

組長:郝豔昕記錄員:樑馨悦組員:崔翔龍,李蔚,靳媛

調查目的:為了瞭解一般家庭的用水情況,做了一次調查。

調查對象:中學生

調查方式:採用問卷法和調查法

調查過程:1,樑馨悦,靳媛查閲相關方面資料

2,李蔚,崔翔龍展開調查

3,郝豔昕作分析

調查內容:早晨:洗漱用水

中午:飲食用水

晚上:洗漱用水+飲食用水

調查結果:早晨:水龍頭開着,浪費了約3升水。

中午:清水被直接倒掉,浪費了約2升水。

晚上:水龍頭開着不用,清水無用途(倒掉),浪費了約7升水。

調查體會:一調查才知道,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浪費水資源,一天兩天可能是小事,積少成多就成了大問題。為了能夠節約家庭中的用水,提出以下建議:

1,洗臉水可以用來洗腳。

2,洗衣服水可以拖地。

3,洗菜水可以刷碗。

4,淘米水可以澆花。

調查問卷

1,你能否接受利用處理過的雨水和生活廢水來沖廁所? ()

A,能B,不能C,不知道

2,你認為節約用水是否有必要? ()

A,有必要B,沒有必要C,沒關心過

3,你認為利用潔淨水來沖廁所是否是一種浪費?()

A,浪費B,不浪費

4,你認為我國水資源現處於何種狀態?()

A,良好B,面臨危機C,不管我的事,反正我沒有受旱

5,對於“節約用水”這句話,您是如何理解的?()

A,只是一種口號B,一種可有可無的生活習慣C,人類應當做的一件事

6,對於節約用水的看法()

A,支持,並且自己也堅持這樣做B,支持,但自己平時不怎麼注意

C,有別人節約,我用不着去做D,無所謂

問卷分析

1,大多數的同學全選了A.(能接受利用處理過的雨水和生活廢水來沖廁所)。

2,多數同學選了A(節約用水有必要)。

3,多數同學選了B(利用潔淨水沖廁所不浪費)。

4,多數同學選了A(我國水資源現處於良好狀態)。

5,多數同學選了C(對於“節約用水”是人類應做的一件事)。

6,多數同學選了A(支持節約用水,並自己也堅持做)。

統計分析:

同學們對“節約用水”只是嘴上隨口一説,並非真正融入其中,沒有一點兒防患意識。

家庭調查報告7

長期以來以文化、科技、衞生為主題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備受學院重視。20xx年7月,我院積極響應院團委的號召,成立一支三下鄉xx活動志願者服務隊,赴廣東清遠陽山縣開展以踐行綱要迎亞運xx社會實踐促扶貧為主題的大學生三下鄉活動。通過深入農村的社會實踐活動,瞭解農村、關注農村,關心山區兒童的未來在支教、支農、扶貧活動中貢獻自己的力量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瞭解國情,提高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促使大學生刻苦學習、增長才幹、奉獻社會、鍛鍊毅力,增強社會責任感。對於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此次xx南博職業技術學院暑期三下鄉的地點在清遠市陽山縣七孔元江國小,在為期7天的三下鄉活動中,志願者們通過走訪特困户、與留守兒童交流等方式來了解留守兒童的家庭狀況。

一、留守兒童的現狀及特點

(一)留守兒童的現狀

1、家庭的經濟來源

家庭的經濟來源主要有兩類

(1)父親或母親及夫婦都外出打工。只有逢年時節的時候才回家,每個月的工資大概有1500元,能維持生活的最基本保障。

(2)在家養豬,種植水稻、玉米、沙田桔等。農作物收入佔經濟總收入的大部分。由於地不夠所以種植的農作物只能留着自己吃,很少拿出去賣。如收成不好,就要拿錢去買糧食。

2、重視程度

(1)大部分的父母都很重視小孩的教育,鼓勵小孩讀書,認為讀書能改變小孩的前途,自己讀不好書也希望下一代可以出人頭地,就算賣田賣地也要供小孩讀書,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下一代身上。

(2)一部分的父母對教育不太重視,由於思想觀念差,目光短淺,只看到眼前的沒有想到長遠的,認為到了一定年齡就應該外出打工,具調查瞭解,一條村只有一個大學生,高中生比較少,沒讀完國中的佔十分之三。

(二)留守兒童的特點

(1)留守兒童比例偏高,隔代撫養隱憂重重

雙親均在外工作的兒童直接缺乏父母的關愛和監督,直接對其生活學習,心理健康,能力性格等產生影響;僅父親或母親在外工作也會導致留守兒童因為缺乏父愛或母愛而對其性格形成及和人交往能力有一定影響。普遍存在的隔代撫養容易使留守兒童的思想觀念差,對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產生一定的影響。

(2)xx心理情況良好

經過與留守兒童的交流和相處,發現大部分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強,很樂觀、活潑也很主動的與人交流,只有個別的人顯得比較內向和不夠主動,但經過我們志願服務隊成員的耐心引導和關係,他們也很快融入我們這個團隊中,臉上也有了笑容,以目前的調查來看,留守兒童的心理情況比較良好,但仍需我們的幫助,繼續去關注他們的情況,幫助他們去適應這個社會。

(3)對親情的渴望

留守兒童十分渴望親情,兒童的內心世界十分豐富,對感情也分敏感,對親情的渴望真實反映他們的正常心理,但不容忽略的是一部分留守兒童因為他們的父母長期不在身邊,而產生對父母之情的冷淡,對親情的冷漠,從而對生活缺乏信心和熱情,對其以後的人際交往甚至人生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

(4)獨立性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與留守兒童的交流中發現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個人獨立性都比較強,所謂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不管他們的家庭是否富裕,精神生活上一點點的缺失,也能激勵他們早日自立、自強,也許正因為他們的父親或母親不在身邊,他們比其他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鍛鍊機會。

二、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留守兒童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經濟不發達。經濟越發達,外出務工的農民越少,留守兒童數量就越少;經濟越不發達,外出務工的農民越多,留守兒童數量越多。但當留守兒童存在於我們這個社會時,我們應該考慮它存在時是否與家庭教育意識淡薄、學校教育措施不力、社會對留守兒童的關注不夠等有關呢?

三、留守兒童問題解決的對策

1.完善家庭教育,充分發揮父母的教育職能

發揮父母的教育職能,就要求父母應與孩子經常保持聯繫,除生活、生體,學習方面外,還要注重與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溝通,對留守兒童既不放任自流也不嬌寵溺愛,做到嚴與愛結合;同時要定期同留守兒童進行思想交流,瞭解其需求及心理狀況,促進其健康成長。

2.充分利用學校教育資源,發揮學校的教育功能

作為留守兒童所在地的教育機構,應該儘可能利用各種教育資源,為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多做貢獻。第一學校應設立專門的心理諮詢室,配備心理輔導和諮詢老師,為全校師生提供心理輔導和諮詢服務。第二,建立家訪制度,讓家長了解子女在學校的情況,從而使父母掌握跟孩子溝通的方法與技巧。

3.整合社會力量,構建留守兒童教育和監護體系

各級政府部門明確劃分並擔負責任。建立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努力、協調參與的留守兒童教育和監護體系,努力使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發展。

4.留守兒童自身應加強心理素質培養

留守兒童存在的種種心理問題和煩惱,其實都可以認為是缺乏對現實的正確的態度和內心不平衡所致。在改變不了父母外出的現實情況下,只能學會調整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適應能力。作為留守兒童,應該學會自信、自立、自強,把父母不在身邊的現實看成是對自己的鍛鍊和考驗,為自己樹立目標,培養各種興趣,端正學習態度,把學習看成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多與老師、同學接觸,主動與父母溝通,勇敢面對和克服在生活、學習中遇到問題和困難。

通過此次三下鄉的活動可以看出關注留守兒童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任重而道遠。在支教的過程中領悟最深的是,作為一名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本身就應該有一桶水這樣才可以給學生更多的知識。所以作為當代大學生的一員,我們應具有一份社會責任感,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留守兒童問題能在國家政策及全社會的關注下得到圓滿的解決,使農村留守兒童也能和所有的孩子一樣,享有一個歡樂、讀書的童年。

家庭調查報告8

家庭暴力泛指家庭成員及家庭的近親屬間的虐待、傷害、侮辱、遺棄以及精神折磨等。它是暴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隱蔽性、高發性,不僅危害家庭,同時又危及社會穩定。因此,家庭暴力不只是一般的家庭問題,而是嚴重的社會問題,它已成為世界不少國家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這種現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為了全面瞭解和掌握我市家庭暴力狀況,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新方法,我們於4月10日開始對20個家庭暴力典型案(事)例進行了調查。調查情況如下:

一、家庭暴力的表現形式和現狀

(一)表現形式

家庭暴力中,遭受侵害的90為女性,在調查中,發現其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丈夫有外遇,用暴力逼迫妻子離婚;

(2)因生育女孩,心懷不滿而實施家庭暴力;

(3)夫妻下崗,經濟壓力大,毆妻發泄苦悶;

(4)丈夫賭博、酗酒引起家庭暴力;

(5)丈夫自私、多疑。

(二)家庭暴力現狀

1、家庭暴力呈上升趨勢

由於家庭暴力具有一定程度的隱蔽性,遭受暴力的女性因種種原因,不願為外人所知,因此,在實際上,家庭暴力發生率遠遠比調查要高。

2、家庭暴力情節日趨嚴重

根據對暴力典型案(事)例進行的調查看,受害者均為婦女,施暴形式多樣,手段殘忍,輕者語言傷害,拳打腳踢,重者則用棍棒、匕首、鐵器、剪刀等殘害婦女,使受害者在肉體和精神上造成了難以撫平的創傷,人身權利遭到嚴重侵害。

3、施暴者的年齡、文化、職業構成

從年齡構成看,施暴者大多為28——50歲,其中年齡最大的為57歲。從文化構成看,施暴者大多數文化素質較低,但也有大學本科畢業的幹部、科技人員和教師。從職業構成看,施暴者中農民居多,其次是工人和個體經營者,但是也有國家領導幹部等。

二、家庭暴力產生的原因

(一)歷史原因

由於我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封建傳統思想尤其是封建的婚姻道德觀流敝甚遠。

1、夫權思想。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夫為妻綱”的古訓在一些人的觀念中根深蒂固。雖然新中國的法律規定了男女平等的原則,但“夫權”觀念卻不是短期內就能改變的。

2、大男子主義。“男主外,女主內”的千古遺訓一直控制着某些人的思想,在這種觀念下,女性的全面發展受到抑制,自然要依附男性;男性自身也認為自己是家庭的主宰,要擔起養家的重擔,這種思想註定了男性在家庭中説一不二的局面。

3、重男輕女思想。在遭到丈夫的虐待案例中,由於妻子沒有生育男嬰或女方喪失生育能力的佔相當比例。

(二)社會原因

受“清官難斷家務事”傳統觀念的影響,人們往往對家庭暴力的危害性認識不足,簡單地把它歸為家庭糾紛,客觀上助長了家庭暴力的肆虐。

1、有關部門對家庭暴力問題重視不夠。在接訪中,我們發現有80的婦女在遭遇家庭暴力時,直接報110或直接到當地派出所報案,還有的婦女到司法部門尋求幫助,可是卻被認為是一般家務事,不予過問和調解。即使處理也只是批評教育了事,使施暴者更加肆無忌憚的實施暴力行為,而使眾多受害人投訴無門。

2、社會輿論在法制宣傳和教育方面開展得不夠廣泛和深入。社會上有相當一部分人錯誤地認為打老婆應該,誰也管不着,打也沒人管,因此,把老婆作為發泄的工具。而婦女這個弱勢羣體,在遭受家庭暴力後又有許多後顧之憂,怕被人笑話、瞧不起等,使她們只能忍氣吞聲,不能理直氣壯地尋求法律幫助。

3、我國現行法律不夠完善,尚無配套措施預防、制止家庭暴力。

(1)在立法上,由於保護家庭成員人身權利、制止家庭暴力的法律分散於各個法律之中,有的規定比較原則,可操作性差。

(2)根據我國《刑法》和《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對家庭成員之間的輕微與輕傷傷害案件及虐待案均有“告訴”才處理的規定,因很多人都不去投訴,這就出現了施暴者即使在警察眼皮底下也敢為所欲為,而司法人員卻不去制裁的狀況。

(3)家庭暴力的隱蔽性增加了辦案難度,沒有確鑿證據,致使執法部門難以追究施暴者的法律責任。家庭暴力一般發生在家庭當中,當事人只有夫妻二人,沒有第三者在場,加上有的婦女不及時到司法部門鑑定傷情,這就給取證造成了困難,而沒有確鑿的證據,執法部門無力追究施暴者的法律責任。

(4)執法和法律援助的力度不強,缺乏執法監督機制。目前,有關部門的執法監督力度不夠,執法不嚴,有法不依,違法不究,打擊不力的現象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

(三)經濟原因

從調查的情況看,有部分女性在經濟上沒有獨立性,致使其過分依賴在經濟上佔統治地位的丈夫,經濟地位的不平等,內在地決定了家庭暴力的實施。

(四)處理婚姻關係不夠慎重,婚姻基礎不牢固

發生暴力的家庭往往婚姻基礎不穩固,原本婚姻質量較差,夫妻之間的關係處於一種鬆散或仇視狀態,這為家庭暴力埋下隱患,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這種缺乏感情基礎的婚姻呈上升趨勢。

(五)婦女自身原因

家庭暴力是男性對女性人權的侵犯,由於婦女自身素質、文化水平、個性心理等原因,許多婦女在遭受家庭暴力之後,顧慮重重,屈尊忍讓,遮掩,妥協,一味遷就,自身的軟弱和無知、無疑助長了施暴者的氣焰,使得施暴者心理上更佔優勢,膽大妄為。

三、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輿論宣傳和法律支持,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發生

輿論宣傳作用不可低估。通過普法宣傳及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的法律法規知識,是提高全民道德水平、增強全社會維護女女兒童權益的主要途徑。要把新《婚姻法》、修改後的《婦女權益保障法》、《母嬰保健法》等法律法規作為普法教育的重要內容,加大宣傳力度,不斷增強全社會依法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的觀念。對實施家族暴力、遺棄和虐待家庭成員的人要敢於曝光,揭露其醜陋的靈魂,在社會上形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之勢。同時執法部門對違背法律的行為,要依法嚴懲不怠,遏制家庭暴力的發生。

(二)健全社會法律保障體系,依法加強對婦女人身權及相關權利的保護

首先,要加強立法。要進一步完善立法體系,增加有關內容和懲治力度,使懲治對婦女暴力的法律法規更加完整、更加有力、更加具有針對性,使受害婦女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證,使侵犯婦女權益的案件得到公正處理。

其次,發揮社會各界力量,對家庭暴力實行綜合治理。針對很多受害婦女在遭遇家庭暴力後請律師難、打官司難和無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等問題,積極開展法律援助工作,建立婦女權益保障社會

(三)提高婚姻質量,爭創五好文明家庭,從根本上消減家庭暴力的發生

夫妻互敬互愛是消除家庭暴力,提高婚姻質量的關鍵。要在全市城鄉家庭中大力開展五好文明家庭爭創活動,提高家庭成員素質,提高婚姻質量,促進家庭文明,從根本上預防家庭暴力的發生。

家庭調查報告9

一、調查目的:

家庭教育是整個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基礎。是提高民族素質的重要環節。與學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側重於良好的品質。行為習慣,健康心理的培養,它對孩子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響。家庭是每個人來到人世間的第一個生活環境。家長與子女生活在一起,接觸最多,交流最方便。孩子時時觀摩着成人的生活方式。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刻骨銘心的。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和老師,這種教育是終身的,隨着大教育觀的形成,家庭教育越來越體現出其重要的地位。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舉行家庭教育調查及對家庭教育的研究迫在眉睫。

二、調查對象:

四川理工學院在校大學生,各學院、各專業、各年級總共調查169位同學(其中男女各約半)。

三、調查時間:

20xx年X月X日

四、調查方法:

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

五、調查結果分析:

(一)家庭的一般情況:

1、家庭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都是隨機選擇對象,每位同學家庭情況無特殊情況。

2、從家長的學歷及職業來看:

父母親的文化水平在某種程度上決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與方法。而父母親的學歷層次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狀況。調查表明,學生父母親的學歷情況是:父親是大專文化以上學歷的約佔其總數7.2%;高中專等約佔10.1%,父親是國中以下文化學歷的約佔其總數65.1%;母親是高中專及以上學歷的約佔17.2%,母親是國中以下文化學歷的約佔其總數82.9%。

父母親的職業概況也是家庭環境的一個基本要素。結果表明,父親是工人、農民或個體勞動者的比例約佔其學生父母親總數的92..9%;其次是黨政幹部等教育、文藝、科技工作者等,是其父母親總數的7.1%;母親是工人、農民或個體勞動者的比例約佔其學生父母親總數的89.9%;其次是黨政幹部等教育、文藝、科技工作者等,是其父母親總數的10.1%。這個比例大致同上述父母親的學歷層次一致,説明了父母親的學歷同其職業相對應。且有75.1%的孩子以單獨居住為主,和同父母居住或住校的各佔10.1%。因此,家長是有能力、有時間進行家庭教育的。

3、從家庭的經濟收支來看:

由於各種原因,部分家庭收入仍然不容樂觀。以接受調查的169個學生為例,家庭月每人平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者佔其總數的`13.5%;在1000~3000元之間的佔其總數的30.5%;在500~1000元之間的佔其總數的37.1%;在300~500元之間的佔其總數的15.3%;在200~300元者佔其總數的1.8%;在200元以下的佔總數的1.8%。而孩子每月的費用在20xx元以上的佔其總數的4.8%;在1000~20xx之間的佔其總數的4.2%;在500~1000元之間的佔其總數的38.6%,在300~500之間的佔其總數的50.6%;在300元以下的佔其總數的1.8%。孩子每月平均總支出看起來似乎高於家庭收入的一半,這樣看來,在經濟上絕大多數的家庭還是非常重視對孩子的支持,儘量滿足孩子的經濟需求。

(二)家庭教育觀念:

從現狀調查中我們發現:目前絕大多數家長對子女的學業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孩子儘快成才仍然是當今家庭教育的主旋律。調查結果顯示,希望子女將來做學有專長的知識分子的佔37.3%,“當國家公務員的佔”11.8%,“聽其自然”的佔42%,其他18.9%。對孩子的表現:學習方面88.2%家長都是滿意的,品德方面93.5%的家長都滿意,身體健康方面有21.9%的家長對自己的孩子都還不滿意,這個可能是由於現在人們對健康的重視度還不夠的原因吧,心理健康方面有95.9%的家長都很滿意。由此可以看出,每個家長在對待自己的孩子上都一樣,都積極的充分給予肯定和鼓勵,以達到很好的促進教育作用。

(三)家庭教育的主要角色:

我們已經知道,絕大多數的家長都十分重視對自己孩子的教育。然而,調查情況表明,在家庭中經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爸爸媽媽,各佔其家庭總數的84.6%和79.3%,其他家人親友佔其次。這可能與父母親的工作和生活特點以及孩子的年齡有着直接的關係。由於生活的關係,孩子在家裏與爸爸媽媽的關係較為親密。且參加家長會或學校要求家長參加的活動,也都是父母親是主要參加者。作為孩子母親的教育方法和思想,更大程度影響了孩子的品質,決定了家庭教育的質量。在現代社會的家庭教育中,父親的作用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父親對孩子的性別角色、性格的形成、智慧的培養、能力的形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響。

(四)家庭教育行為:

父母教育孩子的途徑:44.4%的家庭都是專門和孩子交流,另外43.8%的家庭都是通過吃飯時進行教育,還有其他針對各自的孩子的各種有效方法。從調查結果來看:家長大多缺乏與孩子的交流,缺少對孩子正確的思想教育。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了解孩子,父母與孩子心靈的溝通是實施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礎。有相當一部分家長不能配合教師對孩子進行教育,許多家長認為,他們的任務就是給孩子提供吃穿,學習教育是學校和老師的事情。有一大半的家長很少檢查孩子的作業,更不要説輔導孩子功課,問孩子學校裏的事了。家長素質較低者偏多,家庭缺乏教育氛圍。家長的學歷普遍較低,家長所受的教育少,文化底藴差,因而無法對子女進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導。雖然大多數的家長重視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但是他們的表現卻是:每天即使有一段相當長的業餘時間,但把它用在孩子身上的很少,或者即使在一起也沒有多加引導,他們大多都是不夠關心重視孩子的自身情況,故需要通過較好的途徑有效地進行教育,以和諧相處,多交流討論為最重要的。

(五)家庭與學校的聯繫:

通過調查結果顯示,79.3%的父母是通過與自己的孩子談論在學校的生活而瞭解他們的情況,其他主要是通過家長會、電話、家訪、同學等了解部分情況。在孩子的學習生活中,除了與父母生活的時間最長外,與老師接觸的時間最多,因此,老師也是比較瞭解孩子的人。與上面的結果分析表明:家庭教育最主要的還是家長與孩子的配合,首先要搞好家長與孩子的關係,再次是老師與孩子的關係,

二者都是密切關係到孩子的教育成長問題。由此可見,加強家庭和學校的聯繫,提高認識,增強家長主動參與的意識,贏得家長的配合,對於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結合起來,提高育人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六)家庭關係的影響:

調查有關家庭關係的情況,其中80.5%的家庭人際關係都相處得很好,只有12.4%的家庭相互關心還不夠,另外6.5%的家庭屬於極少數的不和睦家庭。對於孩子來説,他們92.3%的都很關心家人,積極主動為家人服務,其少數孩子對家人不夠關心等。究其原因是家長與孩子的角色轉換不夠好,要在不自覺地情況下達到的相處融洽,並且能讓孩子在感覺到家庭的温暖的同時,不斷學習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則,對生活學習有一個良好的態度和心態,這樣才能使孩子有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健康快樂的學習生活。

(七)孩子的看法:

從調查結果來看,62.7%的孩子認為父母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耐心説理,30.8%的認為父母給予表揚鼓勵是最有效的,其他6.5%的則是通過批評懲罰等方式才最有效。對於父母對他們教育的內容,其中63.3%的孩子希望是針對家庭教育中的具體問題來指導,他們也還希望通過各種其他的方式來進行指導教育。這樣來看,絕大多數孩子還是不希望太嚴厲的教育方式,為了孩子們的健康心理成長,必須採用鼓勵表揚的積極方法,針對自己孩子的不同特點,對他們充分支持、引導,在他們的心理形成一個温馨的環境,以達到有效家庭教育的目的,促進他們的主動學習能力。

六、結論和建議:

通過本次問卷調查的統計分析,我們可以對當前學生家庭教育情況做出下面的判斷:

1、經濟基礎為實施良好的家庭教育提供了保障,然而家長整體素質不高,難以為學生提供真正意義上的高質量的家庭教育。

2、受傳統觀念影響,家庭在為學生營造良好學習環境條件方面力度不夠,難以讓學生在家庭中進行高質量的自主學習、教育。

3、過高的學業期望值與當地社會教育大環境差、家長素質較低之間的矛盾,使得學生承擔了過重的學習壓力,而在興趣、特長、智力等方面卻得不到應有的充分發展。

4、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逐漸成為主流,但是溺愛型、權威型和放任型家庭教育方式依然大量存在,學生在極端教育方式的影響下,道德價值觀、個性心理等方面極易受的扭曲。

我的個人看法及建議:

家庭教育是培養人、教育人的系統工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可以彌補學校教育某些方面的缺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只有相互協調,取長補短,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和多渠道一致影響的疊加效應,才能取得的整體教育效果。對於一個特定的教育目標,有時通過學校教育途徑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通過家庭教育則能實現。如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與子女有着親密的血緣關係,教育中滲透着豐富的情感色彩,未成年子女容易接受家長的教育。作為家長,要熟悉孩子的班主任及各科任老師,瞭解學校班級的環境、學習風氣和傳統,知道學校對孩子提出哪些基本要求。因此家長要經常與自己的孩子溝通,對學校教育要深入瞭解,及時向學校反饋孩子在家庭中的主要活動、表現和進步情況,做到家校聯合教育的目的。

“人之出,性本善”孩子剛出生來到這個世上,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同時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孩子的本性是善良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刻骨銘心是。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的心態家。家庭教育是否得當對孩子以後的人生是至關重要的。因此,為孩子創造一個合適的家庭教育方法是至關重要的。

家庭調查報告10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狀況是目前全社會關注的一大問題。為了全面瞭解我校留守兒童家庭生活、教育、安全等狀況,推進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我校採取問卷調查、走訪座談等形式,對我校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現狀進行了摸底、調查。

一、基本情況

隨着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留守兒童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羣體,在特殊時期這一羣體的生存和權益保護狀況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1、我校現有留守兒童153名。調查顯示,有98 %的屬父母外出務工,31.4%的一個星期左右與孩子聯繫一次,36.6%的半個月或一個月與孩子聯繫一次,和孩子見面的多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幾年不回家。由於父母常年在外,長期和孩子分離,對孩子缺少關愛,缺乏交流溝通,導致親情缺失,監護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兒童軟弱無助,自卑封閉,逆反心理嚴重。

2、留守兒童家庭生活環境情況。在留守兒童中,一是父母雙方外出務工的佔23.79%,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的佔9.6%;由叔、伯、姨、朋友撫養的佔4%;父母一方外出務工的佔76.21%,其中95%是父親外出務工,母親在家操持家務,撫養孩子。二是在留守兒童父母中,40%的每1-3個月回家一次,45%的半年回家一次,15%的一年以上回家一次。三是務工情況,30%的在本市打工,30%的在省內打工,40%的在省外打工。四是在與父母聯繫方式上,97%的電話聯繫,很少寫信聯繫。

3、留守兒童學習情況。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多數處於中下游,成績優秀的較少。學齡留守兒童中,學習優秀佔15.7%;學習良好,佔18.3%;學習成績一般,佔60.1%;學習成績較差佔5.9%。其中,有62.7%的留守兒童在學習上遇到困難需要輔導時首選的是老師,單獨選擇監護人或哥哥姐姐輔導的僅佔37.3%。

4、留守兒童心理情況。從調查看,大多數孩子性格內心、孤僻、倔強、與人交往少。在不開心時,都會出現一些"想早點長大獨立","想讓父母安慰自己","覺得沒有人關心自己","覺得別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別人"超長的想法;有些還甚至想離家出走,多為男孩。可以看出,留守兒童渴望父母的關懷與社會的關注,希望多與父母進行心靈的溝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視、孤獨無助、悲觀寂寞。

5、家庭教育情況。在調查中發現,留守兒童監護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國小文化程度及文盲的佔到60%。監護人教育孩子的知識來源於自己摸索的佔49.5%,從長輩那裏學來的佔33%。近30%的監護人很少或從不主動與孩子聊天,關心最多的是孩子的學習,其次是生活情況,過問孩子情緒問題的只佔13%。

二、存在問題

兒童時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長身體、培養健康心理的關鍵時期,他們不但要接受學校的教育,還要接受社會的關愛,更要沐浴在父母親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農村留守兒童最需要父母關愛,遠離了父母,由其他人代為監護,使這些兒童的受教育狀況、健康成長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1、隔代教育力不從心。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家庭隔代教育佔多半以上,由於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在50歲左右,且祖輩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數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觀念與孫輩有很大差距,難以與孩子交流溝通。有的忙於農活維持生活,無時間監護孩子;有的體弱多病無能力監護孩子;有的同時照看幾個孫輩無精力監護孩子。因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往往只滿足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導,甚至嬌生慣養、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負擔,危害社會。

2、家庭學校溝通不夠。由於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尤其是祖輩監護人,很少甚至從不主動與孩子的老師聯繫或參加家長會,缺乏與學校的溝通,也不過問孩子在學校的行為及學習情況,加之學校老師缺少對孩子的家訪,有的孩子抓住這個空檔,在學校欺騙老師,在家裏又矇騙監護人,雙方無法瞭解學生的真實情況,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能實現有效對接。使留守兒童的思想品德和學習得不到發展而走向消極的一面。

3、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由於父母在外打工,部分留守兒童農活、家務活增多,學習缺乏父母的督促指導,主動性、自覺性不高。95%的留守兒童因父母不在身邊產生各方面的壓力,如開家長會沒有父母參加,和同學發生爭執得不到父母的引導,有時還受其他同學的輕視和欺負,這些壓力的產生致使留守兒童心理變異,逆反心理增強。在學校違反紀律,和同學產生摩擦,在老師眼裏成了班裏的問題生;加上有相當一部分留守兒童監護人尤其是祖輩監護人,不注重學習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留守兒童在家不聽臨時監護人的教育和管理,生活自由散漫,加上臨時監護人大多是隔代老人,對孩子溺愛放縱的現象,進一步助長他們任性、易衝動、以自我為中心等極端性格。

三、工作策略

1、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優化留守兒童學習成長環境。根據園區內外來務工人員多,留守兒童多的特點,學校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兒童教育工作作為學校為推動新農村建設,為開發區社會、經濟建設作貢獻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留守兒童監護網絡。對無人照看和學習、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兒童到學校寄宿讀書,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近期將利用市局支持資金對學生食堂、宿舍進行改造,為寄宿留守兒童(外來務工子弟)創造更加優美的成長環境。

2、切實執行規定政策,確保外來農民工子女就近入學。對外來無務工子女學校盡力接收其入學,並按學區內學生對待,一視同仁收費,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努力為留守兒童接受同等教育創造條件。

3、加強溝通交流,形成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合力。建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互動網絡,對所有留守兒童(外來學生)逐個建立學習、生活檔案,摸清留守兒童的家庭地址,保持和留守兒童父母定時(不定時)聯繫,定期召開留守學生及其監護人座談會,加強與留守兒童父母或監護人的交流與溝通,及時通報學生在校學習表現情況,讓監護人及時瞭解留守兒童在校情況,並及時向學校反映回家後的思想狀況和行為習慣,使學校和監護人能有效的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

4、學校認真履行職責,充分發揮學校在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學校以工會牽頭,組成以黨支部、團隊、班級等組織為主的關愛留守兒童、外來務工子弟成長的組織網絡,協調、維護、教育和服務留守兒童關愛工作,大力開展關愛留守兒童行動,協調有關部門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入學、困難學生補助等實際問題,不斷優化留守兒童生存、保護和發展的環境。着力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開展的研究,認真履行指導推進家庭教育工作的職責,大力發展家長學校等家教服務網絡,改進教學方法,創新活動載體,開展多種形式的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宣傳實踐活動,引導留守兒童外出務工父母和監護人改變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真正承擔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使社會真正和諧。

家庭調查報告11

調查目的:

為了瞭解一般家庭的 用水 情況,做了一次調查。

調查對象:

中學生

調查方式:

採用問卷法和調查法

調查過程:

1,樑馨悦,靳媛查閲相關方面資料

2,李蔚,崔翔龍展開調查

3,郝豔昕作分析

調查內容:早晨:洗漱用水

中午:飲食用水

晚上:洗漱用水+飲食用水

調查結果:早晨:水龍頭開着,浪費了約3升水。

中午:清水被直接倒掉,浪費了約2升水。

晚上:水龍頭開着不用,清水無用途(倒掉),浪費了約7升水。

調查體會:一調查才知道,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浪費 水資源 ,一天兩天可能是小事,積少成多就成了大問題。

為了能夠節約家庭中的用水,提出以下建議:

1,洗臉水可以用來洗腳。

2,洗衣服水可以拖地。

3,洗菜水可以刷碗。

4,淘米水可以澆花。

家庭調查報告12

一、問題的提出

近年來,各地都提倡給國小生“減負”,那麼,“減負”的效果又如何呢?

二、調查方法

1、在同學們只見開展一次調查

2、訪問老師,家長。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於是,我在8個人裏開展了一次小型的調查,看看同學們一般在什麼時候完成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如下:

1

6:30

2

5:30

3

7:00

4

6:30

5

7:00

6

6:30

7

8:30

8

5:30

四、結論和建議

從上面的表格中我們可以發現,除了8號同學在8:30才完成當天晚上的做,而其他同學卻都很早完成作業,基本上都在6:30~7:00只見。看來,作業也並不是非常多,可8號同學為什麼那麼晚才做好呢?

帶着這個疑問,我在8號同學的附近經過了幾次調查,我從同學們口中得知,8號同學平時在學校就一直拖拖拉拉,總是不能及時完成作業,到了家又貪玩忘記做作業,等天黑了才收心,那麼多年已經養成了習慣,能快得起來嗎?

看來,社會各界和老師們都在給國小生“減負”,而個別同學卻沒有把大家的好意放在心上,我想這就是某些同學還要熬到深夜的原因吧!

在此,我希望同學們能做到以下幾點:1、回到家後,及時做作業,不到處徘徊。2、做作業時端正態度,不三心二意。3、克服做事拖拖拉拉的毛病,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家庭調查報告13

20xx年5月13日,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在京發佈全國首份《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截至20xx年8月,中國內地家庭金融資產平均為6.38萬元。其中,城市家庭金融資產平均為11.20萬元,農村家庭金融資產平均為3.10萬元;家庭金融資產在城鄉之間的差異顯著,呈現出明顯分佈不均勻的特徵。

據介紹,報告基於全國25個省、80個縣、320個社區共8438個家庭的抽樣調查數據彙總分析形成,涉及家庭資產、負債、收入、消費、保險、保障等各個方面的數據,全面客觀地反映了當前我國家庭金融的基本狀況。

資產分佈不均情況遠勝於收入不均

報告顯示,截至20xx年8月,中國家庭資產平均為121.69萬元,城市家庭平均為247.60萬元,農村家庭平均為37.70萬元。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均值是51569元,城市70876元,農村22278元。從數據中發現有0.5%的中國家庭年可支配收入超過100萬,有150萬中國家庭年可支配收入超過100萬元,10%的收入最高的家庭收入佔整個社會總收入的57%,説明中國家庭收入不均等的現象已經較為嚴重。

清華大學教授李宏彬表示,根據這個收入分配算出GDP數下線是0.44%,資產85%,根據資產算出GDP數是0.75%,説明我們資產分佈不均情況遠遠大於收入不均情況,這跟我們國家房地產發展和金融市場發展有關係。

家庭資產負債情況:

報告還發現,中國家庭負債平均為6.26萬元,總體資產負債率為4.76%。中國民間借貸沒有活躍,有資金借出比率佔12%,非正規金融機構借錢的家庭的比例高達33%。

在家庭資產中,金融資產為6.37萬元,僅僅只佔總資產8.76%,而非金融資產為66.40萬元,佔91.24%。西南財經大學教授甘犁認為,從中國家庭總的資產負債表可以看出,中國實際上家庭的金融發展相對來説非常落後,美國的金融資產佔總資產15.4%。不過,他同時指出,這表明中國金融市場發展還不完善,還有發展的空間。

養老保障情況:

中國居民中44.2%無任何形式的養老保障,僅有54.8%的人有養老保障。退休後養老金收入:總體月平均753.95元;城市月平均1557.67元;農村月平均188.67元。

資產三大塊分佈情況:

報告數據還顯示,家庭金融資產中,銀行存款比例最高,為57.75%;現金其次,佔17.93%;股票第三,佔15.45%;基金為4.09%;銀行理財產品佔2.43%。銀行存款和現金等無風險資產佔比高。

儲蓄情況:

截至20xx年8月,全國總儲蓄佔總收入的19.25%,低於依據宏觀數據計算出來的儲蓄率,但仍然處於較高水平。從儲蓄的分佈來看,家庭儲蓄分佈極為不均。收入最高的10%的家庭儲蓄率為60%,金額佔當年總儲蓄金額的75%。同時,超過一半的中國家庭在當年他的支出是大於他的收入,因此,困擾中國和世界的中國高儲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收入不均的問題,提高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是比較好的促進內需的政策。

股票投資情況:

相對而言,中國股票市場參與率只有8.8%,所以全民炒股的現象在數據裏沒有體現。股票投資中,盈利的家庭佔22.27%;盈虧平衡的家庭佔21.82%;虧損的家庭比例達56.01%。高達77%的炒股家庭沒有從股市賺錢。隨着年齡的增加,炒股賺錢的比例呈增加的態勢。

家庭自有住房情況: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家庭自有住房擁有率為89.68%,遠高於世界平均的60%。其中,城市家庭為85.39%。城市家庭擁有兩套以上住房的家庭佔19.07%。城市家庭第一套住房價值平均為84.10萬,成本價格平均19.10萬,市價-成本比為4.4,第一套房盈利高達340%;城市家庭第二套住房價值平均為95.67萬,成本價格平均為39.33萬,市價-成本比為2.43。因此,城市住房收益可觀,但擁有一套住房的城市家庭已佔69.05%。

20xx年5月13日,由西南財經大學攜手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金融研究所攜手成立的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完成的《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揭曉,這份基於全國25個省市、320個社區、8438個隨機家庭樣本的調查報告共同探討並分享應對複雜大環境的金融良策。

報告顯示中國自有住房擁有率高達89.68%,遠超世界60%左右的水平,而城市第一套房平均收益率在300%以上。

家庭調查報告14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我國農民數量眾多,有3.28億農民直接從事農業生產。但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不高,嚴重製約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農業戰略性結構調整的進程。農村科技培訓是推廣農業科技的重要手段。針對這一現實情況,南通大學商學院“紅T恤”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對農村家庭參加技術培訓的意願進行了問卷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農村85%的主要勞動力文化程度處於國中或國中以下水平,80%的農村家庭沒有參加過農業類培訓,75%的農村家庭有成員參加過非農業類技術培訓。據瞭解,大多數家庭有意願在近期內參加非農業類技術培訓,但費用普遍控制在500到1000元內,培訓時間也控制在1到2個月。家庭參加培訓人員主要是户主及其子女。絕大多數農民是通過幹部上門瞭解到技術培訓項的目的的,廣播宣傳是另一個重要的途徑。

通過調查總結,我們得知農村家庭參加技術培訓的態度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農村主要勞動力對科技興農的意識不強。現在農民對種植養殖方面的常規技術有了一定的掌握應用,但對農業高新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認識不足,大多數人安於現狀,沒有進一步提高技術與認識的意識。

二、農民文化程度不高,對高新農業科技的接受能力、運用能力差,影響了學科技、用科技的積極性。這是技術培訓面臨的最大問題。

三、農村家庭對於技術培訓長遠利益的認識不夠明確。很多農民不捨得眼前時間和經費的投資,不能認識到技術提高對長期利益的重要性。

四、農村科技培訓缺少資金支持。開展農村科技培訓是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促進農業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重要舉措。農村科技培訓工作是一項社會工程,具有政府行為。提高廣大農民的科技水平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心支持。但這項工作在市場條件下運作,沒有穩定的資金投入支持,也只能因陋就簡地開展,農業科技培訓工作也就浮於表面,很難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

五、當前農村科技培訓工作組織不得力,缺少科技推廣人員,科技培訓工作沒有專人具體管理。鄉鎮農業科技培訓絕大多數是通過幹部上門以及廣播宣傳,部分村幹部不能把培訓內容及時傳達給農民,影響到科技培訓的推廣。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覺得應做出相應的對策來提高農村科技培訓教育程度,具體如下:

一、深入農村加強調研,瞭解農民對科技的需求;理清思路,找準當前農村科技培訓工作的切入點。隨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進程的加快及我國加入世貿組織,農民的市場意識、效益觀念、競爭意識需要進一步增強,對農業科技的需求發生着重大改變,傳統的耕作方式、產品質量意識等已不適應這一歷史性轉變的要求。要搞好農村科技工作,首要的問題是要搞清農民科技文化的總體水平、開展科技培訓的難點和熱點,根據農民需求和農業生產的特點統籌安排。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收到良好的培訓效果。

二、農民文化素質偏低,科技意識不強,直接導致農民對農業新技術認識不足,接受、運用新技術能力差,從而影響了農業的發展,束縛了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所以,從各方面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也是提高科技培訓教育的重要內容。各項科普活動、送技術、送知識等活動需要積極開展。

三、提高農村科技培訓工作組織力度,加強鄉村幹部的文化、科學素養以及責任意識。培養、發展科技推廣人員,建立健全科技培訓工作的具體管理體制。切實組織、宣傳好科技培訓,讓農民認識到科技培訓的重要性,參加農村培訓的必要性。

四、在加強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的同時,還要積極宣傳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進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有力地推動了“以崇尚科學,崇尚文明,反對封建迷信,反邪教,反陋習”為主要內容的精神文明建設,以精神文明建設推動物質文明建設。

五、社會、政府應加大農村科技培訓的資金的投入,促使科技培訓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培養出新型的農村科技型人才,不僅要“輸血”更是要“造血”。政府的資金與政策支持是開展好技術培訓的重要保障,必不可少,馬虎不得。

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是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任務,通過開展農村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是完成這一歷史任務的重要手段。開展農村科技培訓也是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農村科技培訓是一個長期的、艱鉅的任務,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更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更是責無旁貸,任重而道遠。

家庭調查報告15

家庭是孩子最先接受教育的場所,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對子女的成長有着重要的作用。為了解我鎮農村國小生的家庭教育情況,我對大崗鎮的部分農村家庭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進行了調查,以此提高農村家庭教育的實效性。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一)調查形式與內容

本次調查,本人選取了大崗鎮的12所國小作為調查樣本,在這些學校召開師生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並深入到部分農村學生家庭進行訪問。調查中,共召開座談會12場,發放調查問卷1200份,回收1158份,訪問農户50户。調查內容主要為: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態度,家長的言行舉止,教育方法,教育投入等方面。

(二)調查的結果

1、家庭教育弱化。調查分析發現,我鎮有相當部分學生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識模糊,他們片面地認為:孩子上學了,其思想、學業等方面的責任已轉移到學校老師,老師是孩子的“成長責任人”,從而忽略了對子女的家庭教育。殊不知,即使孩子上學了,子女的大部分時間仍然是在家中度過,況且,只有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結合,才能提高教育效果。

2、教育態度欠妥當。從訪問的50户學生家庭來看,對家庭教育存在溺愛型的有15户,佔30%;放任型的25户,佔50%;封閉型的7户,佔14%;教育修養型的只有3户,6%。可見,農村家庭對子女的教育偏向於放任型、溺愛型,約佔80%。

3、家長不注重個人言行舉止。據調查瞭解,一些家長無視自己對子女的榜樣作用,在家中不注重個人言行舉止,家庭缺少情感交流,導致家庭氣氛、家庭環境、家庭習慣差,對子女的成長十分不利。

4、教育內容與方式、方法有待改進。在調查中發現,一些學生家庭中,家長只注重給予子女物質上的滿足,而忽視了對子女的思想品德、政治認識水平的教育,忽視對子女的意志品格的培養。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普遍採用反詰、譏諷、用別家孩子優點與自家孩子缺點進行比較,甚至實施粗暴教育辦法來教育孩子,教育效果差,損傷孩子的自尊心、破壞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5、對子女教育投入比較重視。調查發現,不少農村學生家長為了子女教育捨得投資,對子女學習需求儘量給予滿足,他們心甘情願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個:一切為了孩子,一切為了孩子的學習,一切為了孩子日後能夠出人頭地。

二、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當前,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結構正在轉型,農村學生家庭經濟、結構等狀況有了較大變化,一些農村家庭教育觀念仍較落後、教育方式方法不當、經濟環境較差,他們對子女的家庭教育還對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教育觀念比較落後。一些家長對子女的家庭教育思想認識不到位,家庭教育觀念未轉變,他們受新“讀書無用論”和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所影響,對大、中專畢業生雙向選擇就業政策不瞭解,特別是對部分普通高中、職校學生,畢業後外出打工與國中畢業外出打工,所得回報與教育程度不成正比,導致他們對子女的家庭教育漠不關心。

(二)苦於教子無方。雖然一些學生家長也覺得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很重要,但因自身文化程度較低,不知道怎麼教育自己的孩子,在督促子女學習方面,更感到無計可施,教子無方已使他們為之煩惱。

(三)家庭教育環境相對較差。一些學生家長由於沒有意識到自己行為對子女的影響,他們在教育方式上帶有很強的隨意性,並且個人言行不一致,失信於子女,難以在家庭教育中樹立威信。尤其是,當前獨生子女較普遍,大多數處於家庭中的核心地位,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和庇護,物質的滿足和行為的自由放縱,使家庭教育形同虛設。

三、強化農村家庭教育的對策

(一)加大對家庭教育意義的宣傳力度。家庭是孩子的成長的“港彎”,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意義重大。為此,各級政府及教育等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大對教育的宣傳,尤其是加大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宣傳,使廣大羣眾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全社會營造“重教善育”的社會氛圍。

(二)創設和諧的家庭環境。良好家庭氛圍,是孩子健康成長、家庭生存和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作為學生家長,除了加倍地對孩子生活上、學習上的關愛外,還必須加強家庭成員之間情感的交流與溝通,構建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並重視個人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創設一個有利於子女生存發展的家庭空間,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三)運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家長要學習一些較淺顯的心理學、教育學方面的知識,瞭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容易產生的心理問題,正確應對,採用比較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共同學習,當孩子的表現未能達到家長的期望值時,作為家長,不能一味地怨天尤人,打罵孩子。同時,家長可恰當地運用獎勵和懲罰的手段,寬嚴有度,獎罰分明。

(四)家庭與學校緊密配合。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為了子女的成長,家長要加強家校聯繫,齊抓共管,形成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合力。因此,家長要經常與教師取得聯繫,使自己對孩子的教育與教師教育始終保持一致。當孩子有了進步,就要熱情地鼓勵、肯定,當孩子學習成績“等方面強差人意時,就要配合教師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使子女健康成長。

標籤: 調查報告 家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6njvl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