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工作彙報 >

生態建設情況彙報(精選5篇)

生態建設情況彙報(精選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需要彙報的場景越來越多,彙報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口頭的陳述,如果有PPT的話則更加正式,每次提筆要寫彙報的時候都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生態建設情況彙報(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生態建設情況彙報(精選5篇)

生態建設情況彙報(精選5篇)1

20xx年,xx市生態環境局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保工作作為增強“四個意識”、踐行“兩個維護”的政治考驗,抓好推動落實,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明顯,生態環境質量總體穩定。20xx年,xx市獲得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建設殊榮(全省唯一);錫礦山污染治理評為20xx年湖南生態文明建設典型案例;“四嚴四基縣級監測能力試點”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系統監測能力在8.30資江xx段銻濃度應急處置中得到體現,並在全省生態環境監測培訓班上作為典型案例予以推介;圓滿完成xx二水廠水源地環境綜合整治,與湘潭湘鄉市建立長效共管機制,徹底解決了多年來存在的跨區域環境管理難題;隊伍建設不斷加強,11月市生態環境局獲得全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稱號。

一、年度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完成情況

(一)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20xx年,中心城區重污染天數1天,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92.01%,PM2.5平均濃度37微克/立方米。水污染防治方面,全市納入考核的20個國、省控地表水斷面中,Ⅰ類水質斷面1個,Ⅱ類水質斷面18個,Ⅲ類水質斷面1個。8個縣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均達標。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全市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100%。在完成上述目標任務的同時,年度污染防治攻堅戰“夏季攻勢”的168項任務已全面完成。

(二)工作任務完成情況

1.致力齊抓共管,環境責任全面壓實。成立了xx市資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資江流域水生態環境治理工作專班和錫礦山區域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專班,統籌資江流域和錫礦山區域污染治理。修訂了《xx市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各級各相關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進一步壓實。

2.致力污染防治,環境問題加快解決。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出台了《全市環境空氣質量改善工作方案》,完成了揮發性有機物治理項目11個、鋼鐵行業超低改造項目9個、工業爐窯治理項目8個;完成地級城市黑臭水體治理項目7個,全面排查全市16條主要河流入河排污口及河湖“四亂”等問題,完成年度縣級以上城鎮污水處理廠、鄉鎮污水處理廠和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建設和提標任務;完成歷史遺留廢渣污染土壤治理項目2個,修復治理土壤7.37萬平方米。

3.致力問題整改,羣眾訴求全面迴應。中央和省級層面交辦需完成的年度整改問題45個,已全部整改完成。20xx年實施的47個關閉煤礦廢水治理項目已完成35個,並對20xx年以來新增的煤礦湧水點治理同步推進,目前全市關閉煤礦產生酸性湧水均採取了應急處置措施。

4.致力產業轉型,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嚴把環評審批關,年內未審批國家“高能耗高污染”產業名錄內項目。助推“材料谷”項目建設,優質高效完成中興液壓擴產、華菱漣鋼4.3米級焦爐環保升級改造等項目環評審批服務工作。大力推進環保產業鏈發展,全市實施28個節能環保產業鏈項目,目前已完成21個,其餘按進度有序推進。

5.致力機制創新,監管執法全面加強。出台了《xx市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工作規程》,實現辦公OA系統和監控平台互聯互通;構建了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和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網絡,對全市156個污染源現場端實施自動監控,對18個環境質量監控點位實行全天候全範圍監控;20xx年全市共立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181件,罰款金額1574萬元。

雖然20xx年生態環保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差距還不少,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部分領域生態環境問題依然突出。錫礦山區域後續修復轉型、砂石土礦生態修復、關閉煤礦湧水治理等任務仍然十分繁重,既有技術上的瓶頸障礙,也有資金上的巨大缺口。二是部分區域和流域環境質量指標還未穩定達標。縣城環境空氣質量管控效果、部分縣市環境空氣質量在全省排名靠後的狀況沒有明顯改變;錫礦山流域銻濃度仍然偏高,這些都須持續整治。三是生態環境風險隱患仍然存在。畜禽養殖污染仍較嚴重;部分行業、企業超排偷排仍然存在;部分區域污染因子引起輿情事件的風險仍未消除。

二、20xx年環境保護工作計劃安排

(一)工作目標。xx中心城區空氣環境質量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全市地表水考核斷面全部穩定達到Ⅲ類水質以上,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穩定達標;主要污染物減排和碳排放減量達到省定目標;確保不出現較大以上的環境安全事件,全面實現“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年度目標任務。

(二)重點任務。一是着力鞏固生態環境工作“大格局”。全面樹立服務高質量發展意識;督促各級各部門全面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和“三管三必須”,實施好《xx市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企業升級改造和區域環境綜合整治;持續開展長江流域保護修復治理,全面推進城鎮、鄉鎮、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強化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有效管控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推進城市固體廢物精細化管理,強化地下水污染系統防治,深入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三是紮實推進突出環境問題整改。繼續抓好中央、省級環保督察交辦反饋和長江經濟帶警示片披露問題整改,持續整改影響高質量發展和人民羣眾關注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四是嚴格落實環境監管執法職責。嚴把項目審批關,嚴守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依法嚴厲打擊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嚴格禁止“一刀切”行為。防範化解環保領域“鄰避”衝突。五是啟動實施碳排放達峯工作。全面啟動全市碳排放達峯工作,編制完成“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專項規劃,繼續淘汰過剩落後產能。六是持續加強隊伍和治理體系建設。強化基層環境監管職能。穩步實施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加強生態環境綜合執法體系建設,強化生態環境治理能力。

生態建設情況彙報(精選5篇)2

建設生態文明是我們黨立足經濟快速增長中資源環境代價過大的嚴峻現實而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和戰略任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總體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一定要深刻領會和把握這一重要精神,把生態文明建設擺上十分突出的戰略位置,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尋求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共贏的發展模式。環境與經濟之間相互影響,反映出事物普遍聯繫之中的共同性和統一性。恩格斯説過,“勞動與自然界一起才是財富的源泉,自然界為勞動提供材料,勞動把材料變為財富。”處於工業化階段的國家和地區,需要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充足的自然資源作保證,自然環境是衡量一個地區“軟實力”的重要標誌,在區域競爭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誰的環境好,誰就能讓更多的生產要素匯聚本地,因此,良好的生態環境能夠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引擎。同時,經濟發展也為環境保護提供了物質條件。

聯合國發佈的《只有一個地球》報告中指出:“貧窮是一切污染中最壞的污染”,因為環境不可能在貧困的條件下得到改善。保護需要資金,資金需要通過發展才能得到;只有合理開發資源才能有效保護生態,尤其是可以通過使用新工藝、新技術儘量減少甚至避免工業化階段的污染。由此可見,發展方式以人對自然的支配為前提,總量增長取決於對資源的開發以及有效配置,有賴於人類智慧不斷地認識、適應、利用、改造自然環境。從這個意義上講,環境與經濟二者統一於發展,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如鳥之兩翼,缺一不可。

綠色發展是經濟轉型的趨勢,生態文明是科學發展的標誌。時勢所趨,經濟欠發達地區迫切需要從“非此即彼”的“對抗性”思維中解脱出來,尋求一種新的發展模式,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共贏”。

科技和制度創新是實現綠色發展的強大支撐。由於主客觀因素的影響,資源豐裕的經濟體更願意通過傳統的要素投入獲得增長,對技術創新意願不如資源缺乏的經濟體強烈。

總體來看,當前欠發達地區主要依靠資源要素投入驅動發展的模式還沒有根本改變。應當看到,造成欠發達地區高投入、高消耗、低產出的經濟增長方式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缺少制度約束,制度安排與推動綠色發展不相匹配,出現了一面是不斷加強生態保護設施建設,一面是不斷破壞生態環境,且破壞的速度比建設的速度還快。一些欠發達地區為擺脱貧窮,盲目追求增長,許多生態資源被濫採濫伐直至耗竭,資源浪費極其嚴重。這種任由稀缺資源繼續免費使用、廉價使用、粗放使用的局面決不能持續下去。

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中,江西省通過實施戰略性新型產業和“六個一工程”戰略,大力發展風電能源、高效農業等生態、清潔、循環經濟,形成了以礦產資源深加工、勞動密集型產業、現代農業以及生態綠色產業為主導的環保型產業體系,並通過生態市場制度的建立,提供生態市場運行的制度保障。

江西省還積極探索建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考評機制,加快推進水、電、礦產等資源型產品及要素價格改革,開展排污費改環境税試點,探索建立水權交易制度,推進生態合作、產業共建等多種方式的生態補償等。20xx年以來開展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不僅有力地促進了林業發展和農民增收,還對改善生態環境,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西省的經驗表明,科技和制度創新是實現綠色發展的強大支撐。實現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就要根據資源稟賦的特點,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態經濟規劃和相關政策,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重點建設區域性優質農產品生產等傳統產業基地,積極發展生態旅遊、清潔能源等新興產業,將生態經濟發展與農村經濟發展相銜接,利用循環經濟的理念使生態經濟的“涓滴效應”擴散開來,把發展生態經濟與發揮傳統要素優勢相互結合。這樣既可以賦予傳統要素以新的內涵,也可以讓生態經濟在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中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在制度建設上,要建立健全產權制度和價格機制,因為產權制度有效地促使人們保護稀缺資源,價格機制靈活地反映資源的稀缺程度以及稀缺性的變化。

此外,還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積極鼓勵人們尋找替代資源、節約使用最稀缺的資源,通過推動技術創新提高資源使用效率。

推進綠色發展是轉變發展方式的“路線圖”。欠發達地區往往藴藏着較豐富的原生態資源,同時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貧困人口,面臨着加快經濟發展與保護生態環境的雙重任務。一方面,我們不能用停止發展的方式來保護環境;另一方面,發展又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重蹈“先污染、再治理、難治理”的覆轍。

新世紀以來,江西依靠區位優勢和要素優勢,成為新一輪產業轉移的最大承接地之一。但承接的主要是沿海地區產業的低端環節,賺一些微薄的辛苦錢。江西要實現科學發展、人民富裕、社會和諧,必須要有新的發展模式。為此,江西省委、省政府把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作為引領科學發展、綠色崛起的龍頭工程和重大引擎,努力探索經濟文明和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的新路子。做出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重大部署,目的就是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優勢,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兩年多來,全面啟動了“十二項重大生態經濟工程”建設,包括以生態保護、污染治理為主要內容的6大生態環境建設工程和以保護“一湖清水”為重點、優化能源結構的6大基礎設施工程。

再以峽江水利樞紐工程為例,這是江西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水利建設項目,被譽為江西的“三峽工程”,具有防洪、灌溉、發電和航運等重大社會、生態和經濟效益,該水利工程建成後,將對江西經濟核心區域防洪安全起到保障作用,年均防洪效益達7.5億元。在防洪的同時,每年還可增加電量11.4億千瓦時清潔電能,有效緩解江西電力供需緊張狀況。另外,萍鄉、德興等資源枯竭型城市,也相繼通過對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由“地下”轉向“地上”、從“黑色”轉向“綠色”。

江西在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質量在鞏固提高中保持全國前列。森林覆蓋率提高到63.1%,設區城建區綠化覆蓋率和綠地率均列全國第一位,林業產值突破千億,上升為全國第六。

當前,世界範圍內產業變革正在蓬勃興起,與我國的轉型發展形成了歷史性交匯,為欠發達地區推進綠色發展提供了難得的重大歷史機遇。探索“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路徑,形成面向未來的新型產業發展格局和經濟增長模式,才能帶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才能在擴總量、上水平與轉方式、調結構的有機統一中贏得主動。

生態建設情況彙報(精選5篇)3

今年,蕭王廟街道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立足實際,以實現人和自然協調發展為目標,結合生態市建設、“三改一拆”、“雙清”行動和“四邊三化”等專項行動,積極開展街道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努力實現“把我街道建設成為生態型西部新區”的奮鬥目標。現將我街道半年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一、加強領導重落實,注重管理抓機制

(一)建立組織,完善機制

為認真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各項任務,我街道成立了生態市建設、三改一拆”專項行動、“雙清”行動和“四邊三化”行動等以街道主要領導為組長、各相關責任領導為成員。多個工作領導小組,在年度工作中予以落實。根據上級部門相關部署,及時分解任務,做到各項具體工作有計劃、有部署、有措施、有實效。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配備相應工作人員,及時收集、報送各類信息和總結,並整理各類資料並歸檔。

(二)鞏固提高,健全機制

街道建立環境信訪應急處理機制,分級做好環境信訪工作,對轄區內出現的環境信訪事件,做到有事必查、有事必辦,因此本年度內尚未發生因監管不力、失職瀆職造成重特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以及發生因環境污染引起的重大羣體性或羣訪事件。

(三)廣泛動員,加強宣傳

首先,充分利用街道農村工作會議和城鄉一體化建設動員大會等會議契機,向各工作點和行政村下達今年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任務,明確工作目標,分解工作內容。其次,在“三改一拆”、“雙清”行動和“四邊三化”等專項行動集中整治的時期,在街道主要路段張貼宣傳標語、懸掛橫幅等形式加大行動宣傳力度。第三,利用中國小 運用班會、外出活動等機會普及環保知識,通過小手拉大手的模式,將環保理念帶入普通民眾家庭。

二、改善生態推發展,完善功能抓建設

(一)加強轄區環境保護力度

建立並實施“村保潔、街道收集、市填埋”的保潔機制,積極開展生活垃圾無害化集中處理工作,探索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資源化利用和減量化處置。充分發揮陳家嶴、雲集兩座垃圾中轉站作用,做到日產日清,確保生活垃圾無害化集中處理率達到100%。

同時,街道利用“雙清”專項行動的機會,發動機關幹部、中國小生、村黨員幹部對轄區內衞生死角進行集中清理。4月26日,街道督查組兵分六路,對各行政村、企事業單位、泉溪江、剡江、三高連接線、彌勒大道、江拔線、石溪線、西河路等沿河沿路周邊整治情況進行全面督查。結果顯示,總體情況較好,村莊周邊主要幹道及河流道路都進行了全面清理整治,達到了預期效果。

(二)開展清水河道整治工程

上半年,街道實施的清水河道整治項目共4個,分別是牌亭村泉溪江堤防加固工程、後竺村剡江南塘加固工程、云溪村河道整治工程和潘前村河道整治工程。根據立項文件和概算,4個工程總投資約為1245萬元,可完成近20xx米河道的綜合整治。目前,除牌亭村泉溪江堤防加固工程已完工和潘前村河道整治工程仍處於設計階段外,其他2個項目正在緊張施工中。

同時,在加大建設的同時,注重健全清理河道清潔鄉村長效機制。強化各村屬地管理責任,加大河道保潔、農村保潔管理和宣傳力度。健立河道保潔長效機制,建立並完善河長制,嚴格落實水域環境衞生責任,加強河道日常保潔管理,嚴厲查處違法排污、向河道傾倒垃圾廢棄物、在河岸亂搭亂建等行為。

(三)開展畜禽養殖整治工作

根據已劃定的畜禽養殖禁養區和限養區的範圍以及清除飲用水源地安全隱患的要求,街道計劃在8月份集中關閉6家畜禽養殖場,經測算將拆除養殖用房8500平方米,整理土地9400平方米。相關補償及辦理養老保險等費用仍然在測算中。

三、建設街道創生態,描繪農村更美麗

(一)開展生態街道(村)創建工作

根據今年的創建任務,街道將完成省級生態型街道和3個市級生態村的創建任務。去年6月,街道已組建創建領導小組,全面指導創建工作的開展。今年年初,完成生態型街道規劃編制,並獲市政府批准。目前,街道從各辦(系)抽調工作人員積極準備相關創建資料,爭取在7月中旬完成資料收集整理工作並上報。

基於歷年的創建成果,街道已有10個行政村被評為市級生態村,今年落實大埠、牌亭和潘前村等3個村進行申報。根據進度安排,申報工作將在8月份開始。

(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納管建設

在繼續實施杜郎坪、周陳黃2個自然村的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工程外,根據市委農辦的年度計劃,街道年內將啟動青雲、塘灣、大埠、牌亭和雲集等5個行政村的生活污水納管工程。在實施過程中,街道堅持規劃先行,以充分徵求羣眾意見為前提,結合農房“兩改”、自來水改造、道路硬化等新農村建設項目同步進行,避免重複建設和多次施工。目前,街道已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設計單位進村入户實地調查並根據各村實際情況進行設計。

(三)實施“四邊三化”專項行動

4月中旬,街道城建辦聯合城 管中隊、國土所等部門討論實施行動方案,並根據職責權限分解任務。城管中隊還抽調3名執法隊員對甬金高速和江拔線兩側的標牌(廣告牌)及生態環境污染點、分佈點進行走訪調查。經統計列入整改範圍的標牌(廣告牌)有18個,生態環境污染點13個。目前所有整改內容已落實到位,並且對甬金高速和江拔線沿線兩側的河道、垃圾收集點進行全面清理,共清運各類垃圾2卡車,切實改善了沿路生態環境。

四、強化整治優環境,發展生態促經濟

(一)大力發展生態農業

配合上級農林部門繼續做好棠雲林場(水蜜桃)、林家王家山(水蜜桃)、肖橋頭(大棚蔬菜)等無公害農產品和林產品基地的認證工作。加強對已測定的6650畝生態公益林的監管和保護,延長21名護林員的聘用時間至全年。

(二)嚴把企業清潔生產關

加強對新建項目的環境監管,杜絕建設項目未批先建、批建不一、批小建大等環境違法行為。加強“三同時”監管,配合市環保局開展“三同時”驗收工作。繼續做好轄區內企業及工業園區污染整治工作。採取定期與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加大排污企業的檢查力度,確保治污設施投入使用,確保污染物按標準排放,確保排放量不超過已核定的減排量。

(三)積極開展污染企業整治

五大行業在我街道都有分佈,但數量不多,分別是化工行業3家,造紙行業1家,鑄造行業3家,食品罐頭加工行業2家和金屬表面酸洗行業2家。

根據市環保局統一部署,目前金屬表面酸洗行業整治已全面開展。市明豐氧化廠已完成企業內部整治,據瞭解,該廠將於今年年底搬遷至別處。市欣欣鋁氧化廠因廠房達不到要求,需重新進行整改。鑄造行業3家企業在6月28日召開的現場會後按要求籤訂整改方案。造紙行業1家企業,經街道協調下,目前已停止生產。化工行業有1家企業正在進行廠房改造。

生態建設情況彙報(精選5篇)4

如今,“綠色”成為時尚,綠色食品、綠色發展…。我們須意識到,全球惡化的生態環境形勢已不是單純的科學技術就可挽救的,要靠政策、靠政治,更要靠全社會覺悟的生態道德文化觀。否則,如何拯救“瀕臨失衡的地球”。通過對十九大報告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深入學習,結合保護區工作,就生態文明中的生態道德教育談點體會。

加強生態道德教育,作為一名老師,我認為認為要以“綠色通道”中特殊先行的“綠”來為生態道德教育開道。

一、生態道德教育意識的“綠”

人類對社會的依賴性與其對自然的依賴性,構成了自己生存與發展的兩個相輔相成的方面。生態的破壞、環境的污染、沙塵暴、霧霾天氣、經濟發展中的透支等現象,並非主要出自科學上的無知或技術上的缺失,而是與人們的道德水平直接相關。確立新型的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是生態道德這一觸及人類的道德規範的必然要求。然而長期以來,我國的德育教育特別是學校德育教育的內容,主要是圍繞如何處理自己與他人、集體、社會、國家的關係而展開,相對忽略瞭如何處理人與自然,包括人類與其他生命之間關係的教育,沒有把生態道德教育作為其中的重點來進行。針對目前我國生態道德教育的現狀,提高全民對生態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很是必要。

二、生態道德教育制度的“綠”

學校在“生態教育”的統領下,用生態教育思想關注每一位孩子,關注孩子的每一個方面。學校通過建立並完善相關的制度將生態道德教育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及管理結為一體,利用制度來約束學生的行為,促進學生形成節約資源、愛護環境的意識,從外部環境促進學生把接受的生態教育內化為自己所認可的價值觀,再外化為學生的生態行為。

三、生態道德教育目標的“綠”

生態道德建設是一個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要使其目標得以實現,就必須選擇和運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相適應的方法和途徑。生態道德意識教育的目的,在於使生態道德思想轉化為人們的生態道德實踐,並且使其真正成為公民的一種素質,其中,開展自然價值和生態美意識的教育,進行綠色消費和適度消費意識的教育,以及實施生態保護和生態創造意識的教育,是相輔相成的幾個方面。從生態道德規範教育的作用來看,主要在於使人們尊重生命、尊重生態系統和生態過程,正確處理控制人口與合理消費、適度發展與維護生態平衡、消除貧困與反對奢侈之間的相互關係。只有持續、有效地提高人的生態道德素質,才能使人擁有保護自然和生命的道德意識、道德能力與道德習慣,才能自覺遵循保護生態環境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

四、生態教育行動的“綠”

生態道德教育最根本的是幫助人們樹立綠色的消費理念,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可持續的消費方式。學校要讓同學們從利用身邊的廢物做起,從而提高資源的使用率。在手工製作中,要引導同學利用廢棄物製作精緻的小作品。

五、生態道德教育心靈的“綠”

在進行生態道德教育時,要通過繼承傳統美德教育的合理內核,通過創設情景、誘發道德體驗、引導反思等方式,以心理體驗的形式促進德行的生成和發展,比單純的説教或灌輸要更有效。學校的“環境愛護,從我做起”活動讓學生走進大自然,感悟大自然,欣賞大自然,培養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感與欣賞之情,來消除人與自然對抗的情緒,從而積極地恢復和改善生態環境,努力營造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環境,培養起人與自然積極健康的生態道德情感。學校通過各種途徑:如環保講座、知識競賽、徵文等來傳授生態和環保知識,並注重校園的綠色環境和綠色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接受綠色環保教育的氛圍。還要通過組織學生野外實地參觀考察及在“地球日”“愛鳥周”“世界環境日”等特殊日子裏參加校內外環保宣傳和環保行動等方式開展環境教育。

六、國家生態安全教育中的“綠”

要把國家生態安全作為生態道德教育的重點。全球環境的'變化,國民生產、生活方式的狀況,跨越國境的污染,生物的入侵以及軍事衝突等,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國家的生態安全。如今我國面臨着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為嚴峻的生態安全問題,如果對國家生態安全不及時予以高度重視並採取相應的嚴厲措施,就會給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帶來難以預料的負面影響。因此,我們一方面要積極建立國家生態安全預警與防範體系,改變經濟增長和資源利用方式,開展國家生態安全的國際合作,形成區域性和全球性的生態補償機制,實施環境戰略影響的評價等;另一方面,要把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相關舉措作為全民生態道德教育的重點,並且通過各種現代傳媒對有關案例適時加以披露,使人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保障國家生態安全的極端重要性,對一切導致生態惡化現象的危害性引起高度警覺,進而把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化為全體國民的自覺行動。

保護區應充分發揮生態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以學校為主陣地;積極有效地開展生態道德教育,引導人們運用科學理性和道德規範來指導、約束自己的需要,提升公民的綠色發展理念,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協調發展。

生態建設情況彙報(精選5篇)5

去年以來,生態環保工作以治污減排為中心,以工業污染防治為重點,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嚴厲查處環境違法行為,使我市的水和大氣環境質量有了明顯改善,有力地推進了全市生態市建設。目前,我市出境點濰河古縣斷面cod30毫克/升,達到濰坊市控制要求,我市的水源地三裏莊水庫和青墩水庫水質也控制在標準之內,城區空氣質量二級標準的天數達到330天。

一、突出治污減排,圓滿完成了上級安排的任務目標

去年底,經上級考核認定,全年共實現cod淨削減量為800噸,完成全年任務的195%,列濰坊市各縣市區第一;實現so2淨削減量為1400噸,完成全年任務的140%,超額完成責任目標。在已建成銀河、舜河兩大城區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10.6萬噸的基礎上,分別擴建二期工程,辛興鎮建成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去年共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0.5萬噸。新建設的4處鄉鎮污水處理廠,相州、林家村、舜王已破土動工,昌城土地調整和地質勘查已到位並完成工程招標。這4處污水處理廠將在今年11月建成運行。密州、龍都、賈悦、皇華4處鄉鎮(街道)通過鋪設排污管網將污水納入城鎮污水處理廠進行集中處理,金安熱電、恆陽熱電、潤生澱粉、良豐化學、泰盛化工、興貿玉米、同路、龍光、等8家熱電企業全部建成爐後脱硫治理工程,並安裝在線監控與省市聯網,實現全程監控。大力推行集中供熱,對供熱管網覆蓋範圍內的800餘台鍋爐等進行取締。

二、嚴格執法,環境違法行為得到有效遏制

一是加大水源地保護力度。去年以來,先後組織環保、城管、市政、水利、建設、畜牧等部門4次組成聯合執法檢查組,對濰河、扶淇河、涓河、鐵溝河的53個入河排放口進行了全面排查和複查,對16個雨污混流排放口落實了部門整改責任制。去年7月份,組織七部門聯合對市區飲用水源地三裏莊水庫、青墩水庫、莎溝水庫、引涓乾渠周邊的工業企業、養殖户、生活污水排放情況進行了詳細調查,根據調查情況,制定了《諸城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將發現的問題逐一落實到鄉鎮(街辦)部門,明確了整改時限。同時全面加強了飲用水源地保護區的監測,對濰河的枳溝、九台、古縣等斷面嚴密監控,對兩個城市污水處理廠進出口和古縣斷面的監測,達到每天一次,確保污水處理廠設施正常運行,達標排放。

二是加強對重點污染企業的監管。按照省級環保部門關於加強對重點企業、污水處理廠、城市空氣質量和重點河流監管的“四個辦法”的要求,對新星紙業、興貿玉米、潤生澱粉、金安熱電、恆陽熱電、泰盛化工、良豐化學7家國控、省控企業每月監察不少於4次,對10家濰坊市控企業進行旬查,對全市69家重點企業本着從嚴從細、不留死角的原則,採取明查、暗訪等形式,加大監察頻次,發現問題,依法處理。去年以來,共開展環保專項行動8次,對13家環境違法企業進行了處罰,罰款79萬元,對23家企業進行了限期整改。嚴格按照國家產業結構政策,對土小企業進行了拉網式排查,在去年排查和取締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打擊力度,防止反彈。全年共排查土小企業20家,對死灰復燃的5家小電鍍廠採取斷電措施予以取締。嚴格落實環評和“三同時”制度,行使好環保“第一審批權”和“一票否決權”,對所有項目都進行了現場勘察,去年以來,共辦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248件,環保驗收20件。

三是加強在線監測設施建設。按照省政府實施的“三級五大網絡”要求,在環保局建成了“環境監控中心”,對10家水污染治理設施和7家大氣污染治理設施,安裝了在線監控。目前全市國控、省控重點污染企業全部併入“三級五大網絡”,使在線監測設備與省、市聯網,實行在線監測、遠程控制,環保執法能力進一步增強。

三、抓好綜合整治,生態市建設突破實質性進展

一是開展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成立了由分管市長任組長,農工辦、環保、發改、農業、林業、規劃、市政、城管、衞生、水利、財政、國土、經貿、畜牧、廣播電台、統計等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領導小組,制定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以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為標準,統籌整治農村“髒、亂、差”。按照“三清”(清理糞便堆、清理垃圾堆、清理柴草堆)、“四改”(改水、改廁、改灶、改圈)、“四通”(通路、通電、通自來水、通寬帶網)、“五化”(硬化、淨化、亮化、美化)的要求,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確定了“村集、鄉運、市處理”的農村垃圾處理辦法。在進一步提升城市兩大水廠運營質量安全的同時,抓好村村通自來水工程的掃尾和提升改造,確保農村飲用水安全。以水土保持、退耕還林為重點,加強農村自然生態保護。加強了對全市礦產、水力、旅遊等資源開發活動的監管,遏制新的人為生態破壞。重視自然恢復,保護天然植被,加強村莊綠化、庭院綠化、通道綠化、農田防護林建設和林業重點工程建設。

二是推進國家環保模範城創建工作。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創建“生態市”的決定,加強創模工作。目前,在創模考核指標的32大項指標中,已有26項達標,向國家環保部報送創模申請的相關材料已經定稿,正在編制創建規劃。積極開展創建“環境優美鄉鎮”、“綠色社區”、“綠色學校”工作。去年以來,皇華鎮已建成全國環境優美鄉鎮,昌城、辛興正在實施創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辛興、賈悦、昌城、林家村、枳溝、桃林6處鄉鎮已建成省級環境優美鄉鎮、建成9個綠色社區、5處綠色學校。

三是抓好以農業面源污染為重點的生態保護。結合農業科技下鄉、新型農民科技培訓等工作,搞好宣傳,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有機農業,實施“兩減三保”(減少農藥、減少化肥、保產量、保質量、保環境)的農業面源污染控制計劃。積極實施以沼氣為紐帶的能源環境工程建設。目前已累計建設沼氣池4940個,使用率達99%以上,生產沼氣190萬方,替代2989噸煤,解決近5000多農户一年的生活燃料,相當於保護1.7萬畝林地,每年產渣液7.4萬噸,滿足1.5萬畝耕地用肥,每畝地減少20%的農藥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面源污染。

前段時間儘管在生態環保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許多不盡人意的方面,還存有不少問題和不足。一是市政府制定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落實不到位,一些目標任務沒有按規定的時限完成。二是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力度不夠,特別是一些偏僻村莊生活垃圾成堆。三是個別企業環保意識不強,存有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問題。四是對違法排污行為打擊力度還不夠大。這些問題在今後的工作中必須認真加以解決,確保生態市建設穩步健康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huibao/5o9k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