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總結 >

物理知識總結(集合15篇)

物理知識總結(集合15篇)

總結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並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膚淺的、表面的感性認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統的、本質的理性認識上來,不如靜下心來好好寫寫總結吧。那麼你知道總結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物理知識總結,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物理知識總結(集合15篇)

物理知識總結1

1.物理學習中已經學習過機械效率、爐子效率等效率問題,所謂效率是指有效利用部分佔總體中的比值。熱機是利用燃料燃燒產生的內能做功的裝置,用來做有用功的部分能量與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熱機的效率。

2.由於燃氣的內能一部分被排出的廢氣帶走,一部分由於機器散熱而損失,還有一部分用來克服摩擦等機械損失,用於做有用功的部分在總體中的比例不可能達到IO0%,一般情況下:蒸汽機效率6%~15%,汽油機的效率20~30%,柴油機的效率30%~45%。

3.熱機效率是熱機性能的重要指標,人們在技術上不斷改進,減小各種損耗,提高效率。在熱機的各種損失中,廢氣帶走的能量在總體中所佔比例,對這部分餘熱的利用是提高熱機效率的主要途徑。熱電站就是利用發電廠廢氣餘熱來供熱,既供電,又供熱,使燃料的各種利用率大大提高。

核心知識

熱機效率比較低,説明熱機中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能量中用來做有用功的部分比較少,即熱機工作過程中損失的能量比較多,歸納起來有如下原因:

第一,燃料並未完全燃燒,使一部分能量白白損失掉,例如從汽車排出的氣體中我們可以嗅到汽油的味道,這説明汽油機中的汽油未完全燃燒;

第二,熱機工作的排氣衝程要將廢氣排出,而排出的氣體中還具有內能,另外氣缸壁等也會傳走一部分內能;

第三,由於熱機的各部分零件之間有摩擦,需要克服摩擦做功而消耗部分能量;

第四,曲軸獲得的機械能也未完全用來對外做功,而有一部分傳給飛輪以維持其繼續轉動,這部分雖然是機械能,但不能稱之為有用功。

據上所述,熱機中能量損失的原因這麼多,所以熱機效率一般都比較低。

提高熱機效率的途徑

根據前面所歸納的損失能量的幾個原因,我們只要有針對性地將各種損失的部分儘可能減小,便可使效率提高。

(1)改善燃燒環境,調節油、氣比例等使燃料儘可能完全燃燒;

(2)減小各部分之間的摩擦以減小磨擦生熱的損耗;

(3)充分利用廢氣的能量,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如利用熱電站廢氣來供熱。這種既供電又供熱的熱電站,比起一般火電站,燃料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物理學習方法

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規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練。

關於基本概念,舉例子:速率。它有兩個意思:一是表示速度的大小;二是表示路程與時間的比值(如在勻速圓周運動中),而速度是位移與時間的比值(指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關於基本規律,比如説平均速度的計算公式有兩個經常用到V=s/t、V=(vo+vt)/2。前者是定義式,適用於任何情況,後者是導出式,只適用於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情況。

要清楚基本概念,首先,反覆看課本。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幾乎所有的尖子生都有如此的體會。課本是最好的老師。

很多同學會説:“課本那麼簡單,而考試又那麼難,看它有用嗎?”這種想法很不對。其實據我瞭解,但凡物理成績不好或平庸者,都是基礎知識不牢。他們自以為學好了,但實際上卻沒有理解好那些最基本的概念、定理。不信的話,你可以翻開課本目錄,一節一節地仔細回想相關的內容,這個時候你就會明白你的不懂之處在哪裏。對於一個物理概念,你要從深層次地去理解它。

比方説,兩個小球相撞,你從中能想到什麼?動量方面有什麼問題?能量方面有什麼問題?――並不是非得做題目時才想這些問題。這些問題看似簡單,但仔細一想卻可以想出很多問題來;並且,這類簡單小問題就是億萬考題之根源。

其次,做一些簡單的題目。這第二步和第一步一樣,被許多人瞧不起。

他們可能認為做那些簡單的題目是降低了他們的身份,抑或他們忙着做難題,沒“功夫”去做簡單題。何謂“簡單的題目”?就是那些直接考察基本定義、定理的題目,比如課本上的習題和稍微複雜點的題目。

做這些題目,目的並不是正確的答案,而是吃透這道題,從簡單題目中聯想出一些東西。一些所謂的難題,其實就是由幾個簡單題目組合而成。

然後,多看參考書上的例題,做一些中等難度的常規題目。我個人最喜歡看參考書上的例題,因為題量少,並且很典型,解答也很規範。課後,做幾道中等題目實踐實踐,效果往往很好――不求多,幾道足矣。還是老話,做完後好好回想回想,記筆記。

物理學習技巧

一、不要“題海”,要有題量

談到解題必然會聯繫到題量。因為,同一個問題可從不同方面給予辨析理解,或者同一個問題設置不同的陷阱,這樣就得有較多的題目。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來體現教與學的測試要求,因而有一定的題目必是習以為常,我們也只有解答多方面的題,才得以消化和鞏固基礎知識。那做多了題就一定會陷入“題海”嗎?我們的回答是否定的。

對於缺乏基本要求,思維跳躍性大,質量低劣,幾乎類同題目重複出現,造成學生機械模仿,思維僵化,用定勢思維解題,這才是誤入“題海”。至於富有啟發性、思考性、靈活性的題,百解不厭,真是一種學習享受。這樣的題解得越多,收穫越大。解題多了,並不就一定加重學生負擔,只有那些脱離學習對象實際,超過學生的承受能力的,才會加重他們的負擔。雖然題目不多,但積重難返,猶如陷入題海。所以,為了提高學習成績和質量,離不開解題,而且要有一定的題量給予保證,並以真正理解熟練掌握為題量的下限。

二、不求模型,要求思考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同樣的道理,解題有法,但無定法。所以,我們不能用通用模型的方法解多種不同的題。首先,文理科的思維特點有差異,文科側重理性思維,而理科側重邏輯思維。數學偏重圖文與函數關係的分析推導,而物理突出具體問題高度概括,抽象出物理模型。

其次,解題方法也是隨題而變,不同題目的解題方法一般是不同的,不太可能用一成不變的方法統攬,或者用幾種既定模型搞定。再者,題目是千變萬化的。儘管解題要經歷審題(理解題意),解題(具體過程),答題(説明結果)幾個環節,但解題的方法是靈活的,因題而變。可能是簡單的,也可能是複雜的;可能是基本的方法,也可能是巧妙方法或綜合方法的適用。

因此,我們不能盲目地迷信某種模型解題,它會束縛你發散探索的思路,只能讓你走進機械模仿,死記硬背的死衚衕。提倡獨立思考,重在方法的遷移和變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什麼就什麼,該用什麼就用什麼的理念解每道題,以不變應萬變。提高解題的應變能力,使自己的腦子真正活起來,通過解題獲得成就感。

三、不貪難題,要抓“雙基”

題目有難易度之分。我們解怎樣的題更有助於理解知識,掌握方法,提高能力?應該以解中檔題為主,這種題含有基礎性要求,同時又有能力提升的空間。也就是説解這類題能駕馭自如,那麼,面對有難度的題也不會一籌莫展,或膽怯退縮。現在,相當一部分學生好高騖遠,熱衷於做難題。貪大求難,但往往受挫,久而久之消磨了意志,望題生威。究其原因,底氣不足,還未到火候。要知道,所謂的難題就是綜合的知識點多,需要統籌的方法多,設置的情景新穎,問題的過程複雜,實際應用強。

但是,我們只要認真解剖,分立而治,分析背景,提取信息,善於轉化,複雜問題得到簡化。再則,再難的綜合試題往往設置了由易到難的思維能力梯度,使你逐級往上,不是壓根兒全然無知。因此,我們解題不必總覓難題。要抓基礎題和中檔題,逐步修煉,增強正確解題的自信心。

物理知識總結2

第一章運動的描述

一、基本概念

1、質點

2、 參考系

3、座標系

4、時刻和時間間隔

5、路程: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

6、位移:表示物體位置的變動。可用從起點到末點的有向線段來表示,是矢量。位移的大小小於或等於路程。

7、速度:

物理意義:表示物體位置變化的快慢程度。

分類平均速度:方向與位移方向相同

瞬時速度:

與速率的區別和聯繫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標量

平均速度=位移/時間,平均速率=路程/時間

瞬時速度的大小等於瞬時速率

8、加速度

物理意義:表示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程度

定義:(即等於速度的變化率)

方向:與速度變化量的方向相同,與速度的方向不確定。(或與合力的方向相同)

二、運動圖象(只研究直線運動)

1、x—t圖象(即位移圖象)

(1)、縱截距表示物體的初始位置。

(2)、傾斜直線表示物體作勻變速直線運動,水平直線表示物體靜止,曲線表示物體作變速直線運動。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絕對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負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圖象(速度圖象)

(1)、縱截距表示物體的初速度。

(2)、傾斜直線表示物體作勻變速直線運動,水平直線表示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曲線表示物體作變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發生變化)。

(3)、縱座標表示速度。縱座標的絕對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縱座標的正負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絕對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負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積表示位移。橫軸上方的面積表示正位移,橫軸下方的面積表示負位移。

三、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

1、兩種打點即使器的異同點

2、紙帶分析;

(1)、從紙帶上可直接判斷時間間隔,用刻度尺可以測量位移。

(2)、可計算出經過某點的瞬時速度

(3)、可計算出加速度

第二章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

一、基本關係式v=v0+at

x=v0t+1/2at2

v2—vo2=2ax

v=x/t=(v0+v)/2

二、推論

1、 vt/2=v=(v0+v)/2

2、vx/2=

3、△x=at2 { xm—xn=(m—n)at2}

4、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比例式

應用基本關係式和推論時注意:

(1)、確定研究對象在哪個運動過程,並根據題意畫出示意圖。

(2)、求解運動學問題時一般都有多種解法,並探求最佳解法。

三、兩種運動特例

(1)、自由落體運動:v0=0 a=g v=gt h=1/2gt2 v2=2gh

(2)、豎直上拋運動;v0=0 a=—g

四、關於追及與相遇問題

1、尋找三個關係:時間關係,速度關係,位移關係。兩物體速度相等是兩物體有最大或最小距離的臨界條件。

2、處理方法:物理法,數學法,圖象法。

五、理解伽俐略科學研究過程的基本要素。

第三章相互作用

一、三種常見的力

1、重力:由於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而產生的。大小:G=mg,方向:豎直向下,

作用點: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點)

2、彈力

(1)、形變、彈性形變、定義等。

(2)、產生條件:

(3)、拉力、支持力、壓力。(按照力的作用效果來命名的)

(4)、彈簧的彈力的大小和方向,胡克定律F=kx

(5)、可用假設法來判斷是否存在彈力。

3、摩擦力

(1)、靜摩擦力:①、產生條件②、方向判斷

③、大小要用“力的平衡”或“牛頓運動定律”來解。

(2)滑動摩擦力:①、產生條件②、方向判斷

③、大小:f=uN。也可用“力的平衡”或“牛頓運動定律”來解。

(3)、可用假設法來判斷是否存在摩擦力。

二、力的合成

1、定義;由分力求合力的過程。

2、合成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

3、求合力的方法

①、作圖法(用刻度尺和量角器)②、計算法(通常是利用直角三角形)

2、合力與分力的大小關係

三、力的分解

1、分解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

2、分解原則:按照實際作用效果分解(即已知兩分力的方向)

3、把一個已知力分解為兩個分力

①、已知兩個分力的方向,求兩個分力的大小。(解是唯一的)

②、已知一個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另一個分力的大小和方向,(解是唯一的)

(注意:通過作平行四邊形或三角形判斷)

4、合力和分力是“等效替代”的關係。

三、實驗: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或“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

第四章牛頓運動定律

一、牛頓第一定律

1、內容:(揭示物體不受力或合力為零的情形)

2、兩個概念:

①、力

②、慣性:(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質量是慣性大小的唯一量)

二、牛頓第二定律

1、內容:(不能從純數學的角度表述)

2、公式:F合=ma

3、理解牛頓第二定律的要點:

①、式中F是物體所受的一切外力的合力。②、矢量性③、瞬時性④、獨立性⑤、相對性

三、牛頓第三定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1、內容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點:①等值、反向、共線、異點②瞬時對應③性質相同

④各自產生其作用效果

3、一對相互作用力與一對平衡力的異同點

四、力學單位制

1、力學基本物理量:長度(l)質量(m)時間(t)

力學基本單位:米(m)千克(kg)秒(s)

2、應用:用單位判斷結果表達式,能肯定錯誤(但不能肯定正確)

五、動力學的兩類問題。

1、已知物體的受力情況,求物體的運動情況(v0 v t x)

2、已知物體的運動情況,求物體的受力情況(F合或某個分力)

3、應用牛頓第二定律解決問題的一般思路

(1)明確研究對象。

(2)對研究對象進行受力情況分析,畫出受力示意圖。

(3)建立直角座標系,以初速度的方向或運動方向為正方向,與正方向相同的力為正,與正方向相反的力為負。在Y軸和X軸分別列牛頓第二定律的方程。

(4)解方程時,所有物理量都應統一單位,一般統一為國際單位。

4、分析兩類問題的基本方法

(1)抓住受力情況和運動情況之間聯繫的橋樑——加速度。

(2)分析流程圖

六、平衡狀態、平衡條件、推論

1、處理方法:解三角形法(合成法、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封閉三角形法)和正交分解法

2、若物體受三力平衡,封閉三角形法最簡捷。若物體受四力或四力以上平衡,用正交分解法

七、超重和失重

1、超重現象和失重現象

2、超重指加速度向上(加速上升和減速下降),超了ma;失重指加速度向下(加速下降和減速上升),失ma。

物理知識總結3

一、力學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在《兩種新科學的對話》中用科學推理論證重物體和輕物體下落一樣快;並在比薩斜塔做了兩個不同質量的小球下落的實驗,證明了他的觀點是正確的,推翻了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即:質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錯誤的);

2、17世紀,伽利略通過構思的理想實驗指出:在水平面上運動的物體若沒有摩擦,將保持這個速度一直運動下去;得出結論: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的原因,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同時代的法國物理學家笛卡兒進一步指出:如果沒有其它原因,運動物體將繼續以同速度沿着一條直線運動,既不會停下來,也不會偏離原來的方向。

3、1687年,英國科學家牛頓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條運動定律(即牛頓三大運動定律)。

4、20世紀初建立的量子力學和愛因斯坦提出的狹義相對論表明經典力學不適用於微觀粒子和高速運動物體。

5、1638年,伽利略在《兩種新科學的對話》一書中,運用觀察-假設-數學推理的方法,詳細研究了拋體運動。

6、人們根據日常的觀察和經驗,提出“地心説”,古希臘科學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説”,大膽反駁地心説。

7、17世紀,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提出開普勒三大定律;

8、牛頓於1687年正式發表萬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國物理學家卡文迪許利用扭秤實驗裝置比較準確地測出了引力常量;

9、1846年,英國劍橋大學學生亞當斯和法國天文學家勒維烈應用萬有引力定律,計算並觀測到海王星,1930年,美國天文學家湯苞用同樣的計算方法發現冥王星。10、我國宋朝發明的火箭是現代火箭的鼻祖,與現代火箭原理相同;

俄國科學家齊奧爾科夫斯基被稱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提出了多級火箭和慣性導航的概念。

11、1957年10月,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

1961年4月,世界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東方1號”帶着尤里加加林第一次踏入太空。

二、電磁學

12、1785年法國物理學家庫侖利用扭秤實驗發現了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庫侖定律,並測出了靜電力常量k的值。

13、16世紀末,英國人吉伯第一個研究了摩擦是物體帶電的現象。18世紀中葉,美國人富蘭克林提出了正、負電荷的概念。

1752年,富蘭克林在費城通過風箏實驗驗證閃電是放電的一種形式,把天電與地電統一起來,併發明避雷針。

14、1913年,美國物理學家密立根通過油滴實驗精確測定了元電荷e電荷量,獲得諾貝爾獎。

15、1837年,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電場概念,並提出用電場線表示電場。16、1826年德國物理學家歐姆(1787-1854)通過實驗得出歐姆定律。

17、1911年,荷蘭科學家昂納斯發現大多數金屬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時,都會出現電阻突然降為零的現象超導現象。

18、19世紀,焦耳和楞次先後各自獨立發現電流通過導體時產生熱效應的規律,即焦耳定律。19、1820年,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發現電流可以使周圍的小磁針發生偏轉,稱為電流磁效應。

20、法國物理學家安培發現兩根通有同向電流的平行導線相吸,反向電流的平行導線則相斥,並總結出安培定則(右手螺旋定則)判斷電流與磁場的相互關係和左手定則判斷通電導線在磁場中受到磁場力的方向。

21、荷蘭物理學家洛倫茲提出運動電荷產生了磁場和磁場對運動電荷有作用力(洛倫茲力)的觀點。

22、湯姆生的學生阿斯頓設計的質譜儀可用來測量帶電粒子的質量和分析同位素。23、1932年,美國物理學家勞倫茲發明了迴旋加速器能在實驗室中產生大量的高能粒子。(最大動能僅取決於磁場和D形盒直徑,帶電粒子圓周運動週期與高頻電源的週期相同)24、1831年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發現了由磁場產生電流的條件和規律電磁感應定律。

25、1834年,俄國物理學家楞次發表確定感應電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

26、1835年,美國科學家亨利發現自感現象(因電流變化而在電路本身引起感應電動勢的現象),日光燈的工作原理即為其應用之一。

三、熱學

27、1827年,英國植物學家布朗發現懸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的現象布朗運動。

28、1850年,克勞修斯提出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定性表述:不可能把熱從低温物體傳到高温物體而不產生其他影響,稱為克勞修斯表述。次年開爾文提出另一種表述:不可能從單一熱源取熱,使之完全變為有用的功而不產生其他影響,稱為開爾文表述。29、1848年開爾文提出熱力學温標,指出絕對零度是温度的下限。

30、19世紀中葉,由德國醫生邁爾、英國物理學家焦爾、德國學者亥姆霍茲最後確定能量守恆定律。

21、1642年,科學家托裏拆利提出大氣會產生壓強,並測定了大氣壓強的值。四年後,帕斯卡的研究表明,大氣壓隨高度增加而減小。

1654年,為了證實大氣壓的存在,德國的馬德堡市做了一個轟動一時的實驗馬德堡半球實驗。

四、波動學

22、17世紀,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確定了單擺週期公式。週期是2s的單擺叫秒擺。23、1690年,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提出了機械波的波動現象規律惠更斯原理。24、奧地利物理學家多普勒(1803-1853)首先發現由於波源和觀察者之間有相對運動,使觀察者感到頻率發生變化的現象多普勒效應。

五、光學

25、1621年,荷蘭數學家斯涅耳找到了入射角與折射角之間的規律折射定律。26、1801年,英國物理學家托馬斯?楊成功地觀察到了光的干涉現象。

27、1818年,法國科學家菲涅爾和泊松計算並實驗觀察到光的圓板衍射泊松亮斑。28、1864年,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發表《電磁場的動力學理論》的論文,提出了電磁場理論,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種電磁波,為光的電磁理論奠定了基礎。

29、1887年,德國物理學家赫茲用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並測定了電磁波的傳播速度等於光速。30、1894年,意大利馬可尼和俄國波波夫分別發明了無線電報,揭開無線電通信的新篇章。

31、1800年,英國物理學家赫歇耳發現紅外線;1801年,德國物理學家裏特發現紫外線;

1895年,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發現X射線(倫琴射線),併為他夫人的手拍下世界上第一張X射線的人體照片。

32、激光被譽為20世紀的“世紀之光”。

六、波粒二象性

33、1900年,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為解釋物體熱輻射規律提出能量子假説:物質發射或吸收能量時,能量不是連續的(電磁波的發射和吸收不是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就是一個最小的能量單位,即能量子E=hν,把物理學帶進了量子世界;

受其啟發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光子説,成功地解釋了光電效應規律,因此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34、1922年,美國物理學家康普頓在研究石墨中的電子對X射線的散射時康普頓效應,證實了光的粒子性。

35、1913年,丹麥物理學家玻爾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結構假説,最先得出氫原子能級表達式,成功地解釋和預言了氫原子的輻射電磁波譜,為量子力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36、1885年,瑞士的中學數學教師巴耳末總結了氫原子光譜的波長規律巴耳末系。37、1924年,法國物理學家德布羅意大膽預言了實物粒子在一定條件下會表現出波動性;1927年美、英兩國物理學家得到了電子束在金屬晶體上的衍射圖案。電子顯微鏡與光學顯微鏡相比,衍射現象影響小很多,大大地提高了分辨能力,質子顯微鏡的分辨本能更高。

七、相對論

38、物理學晴朗天空上的兩朵烏雲:①邁克遜-莫雷實驗相對論(高速運動世界),②熱輻射實驗量子論(微觀世界);

39、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物理學的三大發現:X射線的發現,電子的發現,放射性的發現。

40、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狹義相對論,有兩條基本原理:

①相對性原理不同的慣性參考系中,一切物理規律都是相同的;

②光速不變原理不同的慣性參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變。狹義相對論的其他結論:

①時間和空間的相對性長度收縮和動鍾變慢(或時間膨脹)

②相對論速度疊加:光速不變,與光源速度無關;一切運動物體的速度不能超過光速,即光速是物質運動速度的極限。

③相對論質量:物體運動時的質量大於靜止時的質量。

41、愛因斯坦還提出了相對論中的一個重要結論質能方程式:E=mc2。

八、原子物理學

42、1858年,德國科學家普呂克爾發現了一種奇妙的射線陰極射線(高速運動的電子流)。43、1897年,湯姆生利用陰極射線管發現了電子,指出陰極射線是高速運動的電子流。説明原子可分,有複雜內部結構,並提出原子的棗糕模型。1906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44、1909-1911年,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和助手們進行了α粒子散射實驗,並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由實驗結果估計原子核直徑數量級為10-15m。

45、1896年,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發現天然放射現象,説明原子核有複雜的內部結構。天然放射現象:有兩種衰變(α、β),三種射線(α、β、γ),其中γ射線是衰變後新核處於激發態,向低能級躍遷時輻射出的。衰變快慢與原子所處的物理和化學狀態無關。46、1919年,盧瑟福用α粒子轟擊氮核,第一次實現了原子核的人工轉變,發現了質子,並預言原子核內還有另一種粒子中子。47、1932年,盧瑟福學生查德威克於在α粒子轟擊鈹核時發現中子,獲得諾貝爾物理獎。48、1934年,約里奧-居里夫婦用α粒子轟擊鋁箔時,發現了正電子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49、1896年,在貝克勒爾的建議下,瑪麗-居里夫婦發現了兩種放射性更強的新元素釙(Po)鐳(Ra)。

50、1939年12月,德國物理學家哈恩和助手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轟擊鈾核時,鈾核發生裂變。

51、1942年,在費米、西拉德等人領導下,美國建成第一個裂變反應堆(由濃縮鈾棒、控制棒、減速劑、水泥防護層等組成)。

52、1952年美國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顆氫彈(聚變反應、熱核反應)。人工控制核聚變的一個可能途徑是:利用強激光產生的高壓照射小顆粒核燃料。

53、粒子分三大類:媒介子-傳遞各種相互作用的粒子,如:光子;輕子-不參與強相互作用的粒子,如:電子、中微子;

強子-參與強相互作用的粒子,如:重子(質子、中子、超子)和介子。

物理知識總結4

水中或玻璃中的氣泡看起來很亮.

理解:同種材料對不同色光折射率不同;同一色光在不同介質中折射率不同。

8.全反射稜鏡-------橫截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稜鏡叫全反射稜鏡。選擇適當的入射點,可以使入射光線經過全反射稜鏡的作用在射出後偏轉90o(右圖1)或180o(右圖2)。要特別注意兩種用法中光線在哪個表面發生全反射。.玻璃磚-----所謂玻璃磚一般指橫截面為矩形的稜柱。當光線從上表面入射,從下表面射出時,其特點是:⑴射出光線和入射光線平行;⑵各種色光在第一次入射後就發生色散;⑶射出光線的側移和折射率、入射角、玻璃磚的厚度有關;⑷可利用玻璃磚測定玻璃的折射率。光的波動性和微粒性1.光本性學説的發展簡史

(1)牛頓的微粒説:認為光是高速粒子流.它能解釋光的直進現象,光的反射現象.

(2)惠更斯的波動説:認為光是某種振動,以波的形式向周圍傳播.它能解釋光的干涉和衍射現象.2、光的干涉

光的干涉的條件是:有兩個振動情況總是相同的波源,即相干波源。(相干波源的頻率必須相同)。形成相干波源的方法有兩種:⑴利用激光(因為激光發出的是單色性極好的光)。⑵設法將同一束光分為兩束(這樣兩束光都來源於同一個光源,因此頻率必然相等)。下面4個圖分別是利用雙縫、利用楔形薄膜、利用空氣膜、利用平面鏡形成相干光源的示意圖。2.干涉區域內產生的亮、暗紋

⑴亮紋:屏上某點到雙縫的光程差等於波長的整數倍,即δ=nλ(n=0,1,2,……)⑵暗紋:屏上某點到雙縫的光程差等於半波長的奇數倍,即δ=(n=0,1,2,……)相鄰亮紋(暗紋)間的距離。用此公式可以測定單色光的波長。用白光作雙縫干涉實驗時,由於白光內各種色光的波長不同,干涉條紋間距不同,所以屏的中央是白色亮紋,兩邊出現彩色條紋。

3.衍射----光通過很小的孔、縫或障礙物時,會在屏上出現明暗相間的條紋,且中央條紋很亮,越向邊緣越暗。

⑴各種不同形狀的障礙物都能使光發生衍射。

⑵發生明顯衍射的條件是:障礙物(或孔)的尺寸可以跟波長相比,甚至比波長還小。(當障礙物或孔的尺寸小於0.5mm時,有明顯衍射現象。)

愛心專心恆心用心

戴氏教育集團高三物理

⑶在發生明顯衍射的條件下當窄縫變窄時亮斑的範圍變大條紋間距離變大,而亮度變暗。

4、光的偏振現象:通過偏振片的光波,在垂直於傳播方向的平面上,只沿着一個特定的方向振動,稱為偏振光。光的偏振説明光是橫波。5.光的電磁説

⑴光是電磁波(麥克斯韋預言、赫茲用實驗證明了正確性。)

⑵電磁波譜。波長從大到小排列順序為:無線電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γ射線。各種電磁波中,除可見光以外,相鄰兩個波段間都有重疊。各種電磁波的產生機理分別是:無線電波是振盪電路中自由電子的週期性運動產生的;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是原子的外層電子受到激發後產生的;倫琴射線是原子的內層電子受到激發後產生的;γ射線是原子核受到激發後產生的。⑶紅外線、紫外線、X射線的主要性質及其應用舉例。種類產生主要性質應用舉例

紅外線一切物體都能發出熱效應遙感、遙控、加熱

紫外線一切高温物體能發出化學效應熒光、殺菌、合成VD2X射線陰極射線射到固體表面穿透能力強人體透視、金屬探傷

光電效應

光電效應規律:實驗裝置、現象、總結出四個規律①任何一種金屬都有一個極限頻率,入射光的頻率必須大於這個極限頻率,才能產生光電效應;低於這個極限頻率的光不能產生光電效應。②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與入射光的強度無關,只隨入射光頻率的增大而增大。

③入射光照到金屬上時,光子的發射幾乎是瞬時的,一般不超過10-9s④當入射光的頻率大於極限頻率時,光電流強度與入射光強度成正比。

(4)康普頓效應(石墨中的電子對x射線的散射現象)這兩個實驗都證明光具粒子性光波粒二象性:

情況體現波動性(大量光子,轉播時,λ大),粒子性光波是概率波(物質波)任何運動物體都有λ與之對應(這種波稱為德布羅意波)

物理知識總結5

1第一章 機械運動

1.測量長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測量結果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先觀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線、量程和分度值;

(2)測量時刻度尺的刻度線要緊貼被測物體;

(3)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

3.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做誤差,我們不能消滅誤差,但應儘量減小誤差。

4.減小誤差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

5.誤差與錯誤的區別:誤差不是錯誤,錯誤不該發生,能夠避免,而誤差永遠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學裏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7.在研究物體的運動時,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於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8.速度的計算公式:

1m/s=3.6km/h

2第二章 聲現象

9. 聲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10.聲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11.聲速與介質的種類和介質的温度有關。15℃空氣中的聲速為340m/s。

12.聲音的三個特性是:音調、響度、音色。(音調與物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與物體的振幅有關;音色與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有關。)

13.控制噪聲的途徑:防止噪聲的產生、阻斷噪聲的傳播、防止噪聲進入人耳。

14.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能超過50dB;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能超過70 dB;為了保護聽力,聲音不能超過90 dB。

15.聲的利用:

(1)傳遞信息:例如聲吶、聽診器、B超、回聲定位。

(2)傳遞能量:例如超聲波清洗鐘錶、超聲波碎石。

3第三章 物態變化

16.液體温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規律製成的。

17.使用温度計前應先觀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8.温度計的使用方法:

(1)温度計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計的示數穩定後再讀數;

(3)讀數時温度計的玻璃泡要繼續留在液體中,視線要與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9.物態變化:

(1)熔化:固→液,吸熱(冰雪融化)

(2)凝固:液→固,放熱(水結冰)

(3)汽化:液→氣,吸熱(濕衣服變幹)

(4)液化:氣→液,放熱(液化氣)

(5)昇華:固→氣,吸熱(樟腦丸變小)

(6)凝華:氣→固,放熱(霜的形成)

20.晶體、非晶體的熔化圖像:

21.液體沸騰的條件:(1)達到沸點 (2)繼續吸熱

22.自然界水循環現象中的物態變化:

(1)霧、露――――液化

(2)雪、霜――――凝華

23.使氣體液化的途徑:(1)降低温度 (2)壓縮體積

4第四章 光現象

24.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25.光的直線傳播的現象:影子、日食、月食。

光的直線傳播的應用:激光引導掘進方向、射擊瞄準、小孔成像。

26.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2)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

(3)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4)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7.光的反射分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兩類

28.平面鏡成像特點:像與物體大小相同;像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平面鏡所成像的是虛像。

29.光的折射規律: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質中時,折射光線向法線方向偏折;在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另:光從一種介質垂直射入另一種介質中時,傳播方向不變。)

30.光的色散: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組成的。

31.色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32.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透過的色光決定的;

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的。

33.看不見的光:

(1)紅外線:主要作用是熱作用――紅外線烤箱、電視遙控

(2)紫外線:主要作用是化學作用――驗鈔、殺菌

5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

34.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35.平行光通過透鏡的光路圖: 通過透鏡的三種特殊光線:

36.凸透鏡成像規律及應用:

(1)當u>2f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原理);

(2)當f

(3)當u

另:當u=2f 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可用來測焦距)

當u=f時無法成像。

37.一倍焦距分虛實,兩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遠像變大,物遠像近像變小。

38.老年人戴的老花鏡是凸透鏡,近視眼患者戴的近視眼鏡是凹透鏡。

6第六章 質量與密度

39.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用m表示。物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位置、温度而改變,所以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質量的單位:千克(kg);常用單位:噸(t)、克(g)、毫克(mg)。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40.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

41.密度的計算公式:

42.用天平測出物體的質量,用量筒測出體積,用公式

計算出該物體的密度。

43.密度與温度:温度能改變物體的密度,一般物體都是在温度升高時體積膨脹,密度變小,即熱脹冷縮。(水在4℃時密度最大,水在4℃以下是熱縮冷脹。)

44.密度與物質鑑別: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不同,通過測量物質的密度可以鑑別物質。

7第七章 力

45.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2)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

4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

47.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8.彈簧測力計的製作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量與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49.重力:G=mg(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

8第八章 運動和力

50.牛頓第一定律:

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51.二力平衡的條件:

(1)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

(2)大小相等;

(3)方向相反;

(4)在同一條直線上。

52.平衡狀態:

(1)靜止

(2)勻速直線運動處於平衡狀態的物體,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且物體所受的合力一定為0 N。

53.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壓力大小

(2)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9第九章 壓強

54.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壓力大小 (2)受力面積大小

55.壓強的計算公式:

56.液體壓強的特點:

(1)液體內部朝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2)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3)在同種液體中,深度越深,液體壓強越大;

(4)在深度相同時,液體的密度越大,液體壓強越大。

57.液體壓強的計算:P=ρgh

液體的壓強只與液體的密度和浸入液體的深度有關。

58.證實大氣壓存在的實驗:馬德堡半球實驗。

測定大氣壓值的實驗是:托裏拆利實驗。

1標準大氣壓為760mmHg,即1.013×105Pa 。

59.大氣壓與海拔高度的關係:大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

60.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在氣體和液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第十章 浮力

61.浮力產生的原因:浮力是由液體(或氣體)對物體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產生的。

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

6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等於它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即F浮=G排=ρ液gV排。 注意: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只與液體的密度和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與浸沒的深度無關。

63.輪船是利用漂浮的條件F浮=G物來工作的。

潛水艇是靠改變自身重力來實現上浮和下沉的。

64.求浮力的幾種方法:

(1) 稱重法: F浮=G-F拉

(2) 壓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 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ρ液gV排

(4) 漂浮或懸浮法:F浮=G物

11第十一章 功和機械能

65.功的兩個要素:

(1)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2)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66.功的計算:W=FS

67.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68.功率的計算:

( W=Pt )功率的推導公式:P=Fv

69.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量叫動能,動能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物體運動的速度有關,且運動速度對動能的影響較大。

70.物體由於高度所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勢能,重力勢能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物體被舉起的高度有關。

71.物體由於發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量叫彈性勢能,彈性勢能的大小與物體發生彈性形變的程度和物體的材料、性質有關。

物理知識總結6

高中物理的確難,實用口訣能幫忙。物理公式、規律主要通過理解和運用來記憶,本口訣也要通過理解,發揮韻調特點,能對高中物理重要知識記憶起輔助作用。

一、運動的描述

1.物體模型用質點,忽略形狀和大小;地球公轉當質點,地球自轉要大小。物體位置的變化,準確描述用位移,運動快慢s比t,a用δv與t比。

2.運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簡法,中間時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再加幾何圖像法,求解運動好方法。自由落體是實例,初速為零a等g.豎直上拋知初速,上升最高心有數,飛行時間上下回,整個過程勻減速。中心時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數;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t平方。

3.速度決定物體動,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減,垂直拐彎莫前衝。

二、力

1.解力學題堡壘堅,受力分析是關鍵;分析受力性質力,根據效果來處理。

2.分析受力要仔細,定量計算七種力;重力有無看

提示,根據狀態定彈力;先有彈力後摩擦,相對運動是依據;萬有引力在萬物,電場力存在定無疑;洛侖茲力安培力,二者實質是統一;相互垂直力最大,平行無力要切記。

3.同一直線定方向,計算結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計算結果給指明;兩力合力小和大,兩個力成q角夾,平行四邊形定法;合力大小隨q變,只在最大最小間,多力合力合另邊。

多力問題狀態揭,正交分解來解決,三角函數能化解。

4.力學問題方法多,整體隔離和假設;整體只需看外力,求解內力隔離做;狀態相同用整體,否則隔離用得多;即使狀態不相同,整體牛二也可做;假設某力有或無,根據計算來定奪;極限法抓臨界態,程序法按順序做;正交分解選座標,軸上矢量儘量多。

三、牛頓運動定律

1.f等ma,牛頓二定律,產生加速度,原因就是力。

合力與a同方向,速度變量定a向,a變小則u可大,只要a與u同向。

2.n、t等力是視重,mg乘積是實重;超重失重視視重,其中不變是實重;加速上升是超重,減速下降也超重;失重由加降減升定,完全失重視重零

四、曲線運動、萬有引力

1.運動軌跡為曲線,向心力存在是條件,曲線運動速度變,方向就是該點切線。

2.圓周運動向心力,供需關係在心裏,徑向合力提供足,需mu平方比r,mrw平方也需,供求平衡不心離。

3.萬有引力因質量生,存在於世界萬物中,皆因天體質量大,萬有引力顯神通。衞星繞着天體行,快慢運動的衞星,均由距離來決定,距離越近它越快,距離越遠越慢行,同步衞星速度定,定點赤道上空行。

五、機械能與能量

1.確定狀態找動能,分析過程找力功,正功負功加一起,動能增量與它同。

2.明確兩態機械能,再看過程力做功,“重力”之外功為零,初態末態能量同。

3.確定狀態找量能,再看過程力做功。有功就有能轉變,初態末態能量同。

六、電場

1.庫侖定律電荷力,萬有引力引場力,好像是孿生兄弟,kqq與r平方比。

2.電荷周圍有電場,f比q定義場強。kq比r2點電荷,u比d是勻強電場。

電場強度是矢量,正電荷受力定方向。描繪電場用場線,疏密表示弱和強。

場能性質是電勢,場線方向電勢降。場力做功是qu,動能定理不能忘。

4.電場中有等勢面,與它垂直畫場線。方向由高指向低,面密線密是特點。

七、恆定電流

1.電荷定向移動時,電流等於q比t。自由電荷是內因,兩端電壓是條件。

正荷流向定方向,串電流表來計量。電源外部正流負,從負到正經內部。

2.電阻定律三因素,温度不變才得出,控制變量來論述,rl比s等電阻。

電流做功uit,電熱i平方rt。電功率,w比t,電壓乘電流也是。

3.基本電路聯串並,分壓分流要分明。複雜電路動腦筋,等效電路是關鍵。

4.閉合電路部分路,外電路和內電路,遵循定律屬歐姆。

路端電壓內壓降,和就等電動勢,除於總阻電流是。

八、磁場

1.磁體周圍有磁場,n極受力定方向;電流周圍有磁場,安培定則定方向。

2.f比il是場強,φ等bs磁通量,磁通密度φ比s,磁場強度之名異。

安培力,相互垂直要注意。

4.洛侖茲力安培力,力往左甩別忘記。

九、電磁感應

1.電磁感應磁生電,磁通變化是條件。迴路閉合有電流,迴路斷開是電源。

感應電動勢大小,磁通變化率知曉。

2.楞次定律定方向,阻礙變化是關鍵。導體切割磁感線,右手定則更方便。

3.楞次定律是抽象,真正理解從三方,阻礙磁通增和減,相對運動受反抗,自感電流想阻擋,能量守恆理應當。楞次先看原磁場,感生磁場將何向,全看磁通增或減,安培定則知i向。

必修和選修物理知識點彙總

十、交流電

1.勻強磁場有線圈,旋轉產生交流電。電流電壓電動勢,變化規律是絃線。

中性面計時是正弦,平行面計時是餘弦。

ω是最大值,有效值用熱量來計算。

3.變壓器供交流用,恆定電流不能用。

理想變壓器,初級ui值,次級ui值,相等是原理。

電壓之比值,正比匝數比;電流之比值,反比匝數比。

運用變壓比,若求某匝數,化為匝伏比,方便地算出。

遠距輸電用,升壓降流送,否則耗損大,用户後降壓。

十一、氣態方程

研究氣體定質量,確定狀態找參量。絕對温度用大t,體積就是容積量。

壓強分析封閉物,牛頓定律幫你忙。狀態參量要找準,pv比t是恆量。

十二、熱力學定律

1.第一定律熱力學,能量守恆好感覺。內能變化等多少,熱量做功不能少。

正負符號要準確,收入支出來理解。對內做功和吸熱,內能增加皆正值;對外做功和放熱,內能減少皆負值。

2.熱力學第二定律,熱傳遞是不可逆,功轉熱和熱轉功,具有方向性不逆。

十三、機械振動

1.簡諧振動要牢記,o為起點算位移,回覆力的方向指,始終向平衡位置,

大小正比於位移,平衡位置u大極。

2.o點對稱別忘記,振動強弱是振幅,振動快慢是週期,一週期走4a路,單擺週期l比g,再開方根乘2p,秒擺週期為2秒,擺長約等長1米。

到質心擺長行,單擺具有等時性。

3.振動圖像描方向,從底往頂是向上,從頂往底是下向;振動圖像描位移,頂點底點大位移,正負符號方向指。

十四、機械波

1.左行左坡上,右行右坡上。峯點谷點無方向。

2.順着傳播方向吧,從谷往峯想上爬,腳底總得往下蹬,上下振動遷不動。

3.不同時刻的圖像,δt四分一或三,質點動向疑惑散,s等vt派用場。

十五、光學

1.自行發光是光源,同種均勻直線傳。若是遇見障礙物,傳播路徑要改變。

反射折射兩定律,折射定律是重點。光介質有折射率,(它的)定義是正弦比值,還可運用速度比,波長比值也使然。

2.全反射,要牢記,入射光線在光密。入射角大於臨界角,折射光線無處覓。

十六、物理光學

1.光是一種電磁波,能產生干涉和衍射。衍射有單縫和小孔,干涉有雙縫和薄膜。單縫衍射中間寬,干涉(條紋)間距差不多。小孔衍射明暗環,薄膜干涉用處多。它可用來測工件,還可製成增透膜。泊松亮斑是衍射,干涉公式要把握。〖選修3-4〗

2.光照金屬能生電,入射光線有極限。光電子動能大和小,與光子頻率有關聯。光電子數目多和少,與光線強弱緊相連。光電效應瞬間能發生,極限頻率取決逸出功。

十七、動量

1.確定狀態找動量,分析過程找衝量,同一直線定方向,計算結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計算結果給指明。

2.確定狀態找動量,分析過程找衝量,外力衝量若為零,初態末態動量同。

十八、原子原子核

1.原子核,中央站,電子分層圍它轉;向外躍遷為激發,輻射光子向內遷;光子能量hn,能級差值來計算。

2.原子核,能改變,αβ兩衰變。α粒是氦核,電子流是β射線。

γ光子不單有,伴隨衰變而出現。鈾核分開是裂變,中子撞擊是條件。

裂變可造原子彈,還可用它來發電。輕核聚合是聚變,温度極高是條件。

變可以造氫彈,還是太陽能量源;和平利用前景好,可惜至今未實現。

物理知識總結7

高中物理知識點總結:直線運動

理解口訣:1.物體模型用質點,忽略形狀和大小;地球公轉當質點,地球自轉要大小。物體位置的變化,準確描述用位移,運動快慢S比t,a用Δv與t比。2.運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簡法,中間時刻速度法,初速為零比例法,再加幾何圖像法,求解運動好方法。自由落體是實例,初速為零a等g.豎直上拋知初速,上升最高心有數,飛行時間上下回,整個過程勻減速。

高中物理知識點總結:曲線運動、萬有引力

理解口訣:1.運動軌跡為曲線,向心力存在是條件,曲線運動速度變,方向就是該點切線。2.圓周運動向心力,供需關係在心裏,徑向合力提供足,供求平衡不心離;物理方程很關鍵,一串公式是武器。3.萬有引力因質量生,存在於世界萬物中,皆因天體質量大,萬有引力顯神通。衞星繞着天體行,快慢運動的衞星,均由距離來決定,距離越近它越快,距離越遠越慢行,同步衞星速度定,定點赤道上空行。

高中物理知識點總結:力(常見的力、力的合成與分解)

1)常見的力

2)力的合成與分解

四、動力學(運動和力)

五、振動和波(機械振動與機械振動的傳播)

六、衝量與動量(物體的受力與動量的變化)

七、功和能(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

八、分子動理論、能量守恆定律

九、氣體的性質

十、電場

十一、恆定電流

十二、磁場

十三、電磁感應

十四、交變電流(正弦式交變電流)

高中物理知識點總結:分子動理論、能量守恆定律

理解口訣:1.第一定律熱力學,能量守恆好感覺。內能變化等多少,熱量做功不能少。正負符號要準確,收入支出來理解。對內做功和吸熱,內能增加皆正值;對外做功和放熱,內能減少皆負值。2.熱力學第二定律,熱傳遞是不可逆,功轉熱和熱轉功,具有方向性不逆。

神奇公式秒殺大學聯考物理

1.對於加速度恆定的勻減速直線運動對應的正向過程和反向過程的時間相等,對應的速度大小相等(如豎直上拋運動)

2.質量是慣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慣性的大小與物體是否運動和怎樣運動無關,與物體是否受力和怎樣受力無關,慣性大小表現為改變物理運動狀態的'難易程度。

3.做平拋或類平拋運動的物體在任意相等的時間內速度的變化都相等,方向與加速度方向一致(即Δv=at)。

4.做平拋或類平拋運動的物體,末速度的反向延長線過水平位移的中點。

5.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的條件是合外力大小恆定且方向始終指向圓心,或與速度方向始終垂直。

6.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在所受到的合外力突然消失時,物體將沿圓周的切線方向飛出做勻速直線運動;在所提供的向心力大於所需要的向心力時,物體將做向心運動;在所提供的向心力小於所需要的向心力時,物體將做離心運動。

7.開普勒第一定律的內容是所有的行星圍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都是橢圓,太陽在橢圓軌道的一個焦點上。開普勒第三定律的內容是所有行星的半長軸的三次方跟公轉週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即R3/ T2=k。

8.地球質量為M,半徑為R,萬有引力常量為G,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為g,則其間存在的一個常用的關係是。

大學聯考物理質點的運動公式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 2.有用推論vt2-vo2=2as

2.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3.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4.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f2)

5.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餘弦定理) f1⊥f2時:f=(f12+f22)1/2

6.合力大小範圍:|f1-f2|≤f≤|f1+f2|

7.力的正交分fx=fcosβ,fy=fsinβ(β為合力與x軸之間的夾角tgβ=fy/fx)

大學聯考物理動力學公式知識點

1.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慣性定律):物體具有慣性,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

2.牛頓第二運動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決定,與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頓第三運動定律:f=-f′{負號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對方,平衡力與作用力反作用力區別,實際應用:反衝運動}

4.共點力的平衡f合=0,推廣 {正交分解法、三力匯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r}

3.受迫振動頻率特點:f=f驅動力

4.發生共振條件:f驅動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應用〔見第一冊p175〕

5.機械波、橫波、縱波〔見第二冊p2〕

6.波速v=s/t=λf=λ/t{波傳播過程中,一個週期向前傳播一個波長;波速大小由介質本身所決定}

7.聲波的波速(在空氣中)0℃:332m/s;20℃:344m/s;30℃:349m/s;(聲波是縱波)

8.波發生明顯衍射(波繞過障礙物或孔繼續傳播)條件:障礙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長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條件:兩列波頻率相同(相差恆定、振幅相近、振動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應:由於波源與觀測者間的相互運動,導致波源發射頻率與接收頻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頻率增大,反之,減小〔見第二冊p21〕}

大學聯考物理必備基礎公式

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x=vt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v=v0+at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x=v0t+at2/2

向心加速度的關係:a=ω2r a=v2/r a=4π2r/t2

力對物體做功的計算式:w=fl

牛頓第二定律:f=ma

曲線運動的線速度:v=s/t

曲線運動的角速度:ω=θ/t

線速度和角速度的關係:v=ωr

週期和頻率的關係:tf=1

功率的計算式:p=w/t

動能定理:w=mvt2/2-mv02/2

重力勢能的計算式:ep=mgh

物理知識總結8

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可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校教育的主要任務之一,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知識和習慣的關係,是知與行的關係。我國古書中所説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把學問思辨歸結到“行”上,是説明“行”對於“知”的重要。也就是説,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獲得正確知識的前提。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可使學生紮實記憶、深刻理解基礎知識,從而引導和訓練了他們踏實認真的學習態度,端正了他們注重基儲全面發展的學習目的,培養了他們良好的學習風氣。因此加強基礎知識教學,是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新階段的高中物理教學中,什麼是基礎?應當打好什麼樣的基礎?用什麼方法來打好基礎?這些問題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新課程實施中必須搞清楚的。本文就這些方面做一探討。

《課程標準》根據時代要求,對高中物理課程進行了新的設計,從理念、內容到實施都有較大變化,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體現了基礎性、選擇性,明確提出:高中教育屬於基礎教育,高中物理課程應具有基礎性,它包括兩方面的含義:第一,在義務教育階段之後,為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展提供更高水平的物理基礎,使他們獲得更高的物理素養;第二,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提供必要的物理準備。為此,提出“要與時俱進地認識‘雙基’”,一方面要繼續發揚我國物理教學一向重視基礎知識教學、基本技能訓練和能力培養的傳統,另一方面,要重新審視“雙基”的內涵,形成符合時代要求的新的“雙基”。注意以下變化: 《課程標準》對物理課程目標提出了三個層面的要求。第一個層面為知識教育層面,強調學生在獲得必要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要了解它們的來龍去脈,體會其中所藴涵的物理思想和方法;第二層面為學生物理素質與能力的培養教育層面,除了提出要提高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還提出要提高學生物理地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物理表達和交流的能力,獨立獲取物理知識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物理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能夠對客觀事物中的數量關係和物理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斷;第三層面為非智力品質培養教育層面,提出要激發興趣、樹立信心,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鍥而不捨的鑽研精神,形成批判性思維習慣,認識物理的科學價值和人文價值,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這都與以前有較大不同。

《課程標準》物理基礎知識不再侷限於物理中的概念、性質、公式、定理等,由此反映出來的物理思想方法也界定在基礎知識之中,它是顯性知識中藴涵着的隱性知識。作為基礎知識的學習,其思想方法的學習與掌握顯得更為重要。能力提法上,在原來基礎上提出了新的能力培養要求。在注重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直覺猜想、歸納類比、抽象概括、符號表示、運算求解、數據處理、演繹證明、反思與建構等物理思維能力的同時,強調要培養學生物理地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物理表達和交流的能力,獲取物理新知識的能力,物理探究能力,發展物理應用和創新意識,並希望能上升為一種物理意識,自覺地對客觀事物中藴

涵的一些物理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斷。

根據《課程標準》新理念,高中物理課程應具有多樣性和選擇性,使不同的學生在物理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故在課程的劃分、內容的確定、結構的調整等方面都有很大變化。高中階段傳統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在保證打好基礎的同時,進一步強調了這些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和實際應用,而不在技巧與難度上做過高的要求。設置了物理探究、物理建模、物理文化內容,要求把物理探究、物理建模的思想以不同的形式滲透在各模塊和專題內容中,把物理文化內容與各模塊的內容有機結合,並融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內容於課程中。

上述變化表明,隨着時代與物理的發展,高中物理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已經發生變化。所謂“雙基”,應該是多種要素的有機整合,是學生終身發展必備的基本素養。基礎紮實不僅是指知識數量的堆積,“雙基”也不單純是知識和技能,創新意識、應用意識、實踐能力、用物理方法思考判斷的能力、人生規劃能力、科學精神、批判性思維習慣、創業意識等等也是基礎,甚至是更重要的基礎。還有如濃厚的學習興趣、旺盛的求知慾、積極的探索精神和情感態度、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等,更是為學生全面打好基礎的基本內涵,是基礎的基礎。它們與知識、技能的學習融合在一起,才能互相促進,形成符合時代要求的新的“雙基”。

教學中應強調對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對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要貫穿高中物理教學的始終,幫助學生逐步加深理解。由於物理高度抽象的特點,注重體現基本概念的來龍去脈。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經歷從具體實例抽象出物理概念的過程,在初步運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質。熟練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對學好物理是非常重要的。應注意避免過於繁雜和技巧性過強的訓練。要與時俱進地審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對原有的一些基礎知識也要用新的理念來組織教學。

隨着新課程的施行,中學物理雙基的基本呈現方式是“模塊”。模塊的構造如下:首先是主要知識點經過配套知識點的連接,成為一條“知識鏈”,然後通過“變式”形成知識網絡,再經過物理思想方法的提煉,形成立體的知識模塊。物理的發展既有內在的動力,也有外在的動力。在高中物理的教學中,要注重物理的不同分支和不同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繫,物理與日常生活的聯繫,物理與其他學科的聯繫。教學中要注意溝通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繫,通過類比、聯想、知識的遷移和應用等方式,使學生體會知識之間的有機聯繫,感受物理的整體性,進一步理解物理的本質,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是適應當前新大學聯考的要求,新大學聯考一般的命題思路是在知識的交匯點出題。通過變式形成問題串,從而提高到物理思想方法的高度加以總結。

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是一個統一的過程,是一個“學習的共同體”。在“雙基”教學中,不能只強調學生的學習的個體建構性質,而忽視教師引導下的“學習共同體”之間互動交流的社會建構性質;不能只停留在知識學習的個體“解釋”,而應引向“物理共同體”共同接受的“理解”的轉變,教師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

設計“三維目標”,創設教學情境,實現建構活動。用心去了解學生對物理基礎知識是如何建構的,是“雙基”教學的基礎,物理基本技能的訓練在知識的發生、發展(建構)過程中起到領會、鞏固的作用。且在知識的理解、深化以至形成高層次新知識(重構)中起到橋樑作用。掌握知識,訓練技能,發展能力,培養素質是“雙基”教學的目標。在物理知識、技能的形成過程和物理建構活動中,利用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和興趣,讓學生去認識問題,思考問題,經過同化、順應等心理活動過程、心理變化過程,去理解知識的本質,才能內化為自己認知結構中的東西,光是模仿和記憶是不會有這個結果的。所以,我們的“雙基”教學的活動應是一個在重結果的同時更要關注學生的建構的過程。

對學生的物理基礎知識學習的評價要注重學生對物理本質的理解和思想方法掌握,而不是把評價重點放在考查學生是否記住了某些概念、公式、定理或法則,應避免片面地強調機械記憶和模仿,避免走進另一個“題海戰術”。評價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可以關注學生能否獨立舉出一定數量用來説明問題的正例和反例,能否用不同的語言表達同一個概念,能否建立不同的知識之間的聯繫並使之結構化、系統化,能否在新情境中恰當、正確地運用知識,能否有效地批判自己或他人的錯誤等。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評價應該多方面、多維度處理,在定量考查學生掌握知識情況的同時,也要注重定性地考查他們對物理概念、法則、公式的理解,使學生能夠真正理解物理的本質,從整體上把握物理,而不是在於細枝末節。對學生基本技能掌握情況的評價,應關注學生能否理解方法本身,在此基礎上關注學生能否針對問題的具體情況合理選擇方法並運用其有效地解決問題。但要把握得當,否則,容易將學生引入單純技巧化操練的歧途。

創新是民族的靈魂,也是社會進步的主旋律。“發展物理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力求對現實世界中藴涵的一些物理模式進行思考和作出判斷。”這是新課程的具體目標之一。因此,我們不能僅僅把打好“雙基”作為我們高中物理教學的唯一目標。我們必須處理好“雙基”與“創新”之間的關係。沒有基礎的創新是空想,沒有創新指導的“打基礎”是傻練。基礎要為發展服務,盲目地打基礎,過量的練習是無效勞動,也可能走向另一個“題海戰術”。因此,在中學教學中應把“物理雙基”和“物理創新”放在一起進行研究,找出適度的平衡,必將成為未來物理“雙基”研究的指導思想。強調“雙基”需要把握適當的“度”,過於龐大的基礎會產生“基礎過剩”的現象,反之,“基礎狹窄”則會導致“創新乏力”。一味強調統一的基礎,忽視學生個性的發展,不利於創新精神的培養,我們要逐漸形成科學的、符合學生實際的“物理新雙基”,它應是“可持續發展的雙基”。

在物理學習中,物理能力的提高是“雙基”水平綜合發展的結果。以基礎知識的牢固掌握為前提,以基本技能的紮實訓練為紐帶,最終形成一定的物理能力是物理教學重要的教育目標。

物理知識總結9

一、質點的運動

(1)直線運動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

2、有用推論Vt2-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Δs=aT2{Δs為連續相鄰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單位:

初速度(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時間(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

速度單位換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體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決定式;

(4)其它

標籤: 物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zongjie/6nj1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