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總結 >

關於國中語文教研活動總結範文

關於國中語文教研活動總結範文

國中語文教研活動總結

關於國中語文教研活動總結範文

教學工作是學校工作的中心,教學質量是衡量辦學水平和效益的主要標誌,切實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是社會的要求,家長的希望和學校教師的立足之本。本期語文教研組工作有活力,人人有朝氣,也有創新精神。組員們善於鑽研,勤於探索,認真備課,精心教課;在歷次教案、作業檢查中得到了學校的表揚;在多次學生問卷中,優秀率也均居各學科之首,深得全校師生好評。尤其是面對會考,他們穩紮穩打,抓基礎,抓讀寫,練內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教學、教研以及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方面作出了積極有效的探索,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本學期語文教研組的工作指導思想是,以培養高素質人才為目標,以提高教育質量為根本,以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為主導,狠抓常規管理,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穩中求進,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力求完美,教師的教學科研、學生的學科競賽及考試成績均有的長足的進步,取得了一定成績。

一、常規工作回顧

語文教研組針對年輕教師多的特點,在教研中採取了學科小組集體備課、説課教研的方式,即按照年級分為三個教研小組,各自按照本學年的教學任務、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進行説課教研。本期我們堅持做到了教學工作五認真,把教學過程的每個環節教都落實到了實處。

1.備課做到四個“精心”。每位語文教師都能精心制訂教學計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精心選擇教學方法,精心設計題型訓練。統一了備課規範,依照學校教導處要求,每位老師備課均寫有“導學案”。每課時都有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準備、教學過程、作業佈置、板書設計、教後感等。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三個方面,教學過程包括內容設計、訓練設計、方法設計三方面,在設計時內容,都能認真鑽研大綱,教材,緊扣教學目標,做到以綱為本,以本為本,以綱扣本,把訓練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在學法指導時,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際動用能力。做好各課組的組織工作,積極參加集體備課,做到統一思想,統一進度,統一練習,特別是在備教學目標,備學生練習,備教學方法時能集思廣益,取長取短,同時通過集體備課,及時瞭解教育教學情況,針對教材的特點,不斷地進行探索、改革、創新。備課時,我們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文道結合;結合我校“人文見長”的辦學理念,教學中隨時注重人文滲透。

2.在上課上,我們全體語文教師以現代化教學的觀點,不斷更新教法與手段,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堅持做到“四為主”: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全面育人為主旨。做到“四突出”:突出啟發式教學,突出因材施教,突出興趣激發,突出教書育人。為了保證教學目標的完成,我們改變"以教為本"的舊觀念,樹立“以學為本”的新觀念,針對教材內容、目標、重點、難點、研究教法與學法,着力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努力做到課堂訓練落實,提高單位時間內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同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現代化教育設施設備的作用,現已能做到人人做課件,課課有課件。

3.我們能根據教材的特點,認真佈置和批改作業。在佈置作業時,以減輕學生的負擔為準繩,認真取捨,精選適量的作業,以課文為主,因人而異,不搞題海戰術。作業批改及時,認真,保證當天完成,作文在做後三天批完,決不積壓,並規範化。認真批改,並在此基礎上及時講評,及時反饋。

4.我們既注重學生的整體發展,又注重學生的個體發展。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學生的不同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示。本學期,我們的具體做法是:根據學生的能力和學習態度把學生分為四類進行教學、教育:(1)學習態度端正和學習能力強且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我們給予激勵和期望,給予更多的信任,讓他們有適當的壓力朝着更高的目標去努力。(2)學習能力強但學習態度不夠端正且成績上下不穩定的學生,我們給予關心、幫助,瞭解其成績被動的原因,慢慢地引導地端正學習態度。(3)學習能力差但學習態度端正的學生,我們幫助他尋找適當的學習方法,提高其學習能力,當成績稍有提高時便給予及時的鼓勵,同時給予明確的和更高的期望。(4)學習能力差而且學習態度也差的學生,我們主動關心他們,決不歧視他們,認真做好“幫教”工作,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用愛心去感化他們,讓他們也能有值得驕傲的成績。

5.本學期,我們都能根據學校常規組織考試,並能寫好質量分析報告。本學期期末考試仍然實行聯考,三個年級的語文成績較好。我們在複習時對備課組模擬練考提出要求:一要所有題目均為原創,二題量、難易要適度,三題目要有一定新意。從學生的反饋來看,收效顯著。

二、本期特色工作

1.按照學校統一安排,把滿足學生髮展、教師發展、學校發展的需求作為教研工作的立足點和着力點,強化教學質量意識,牢固樹立改革意識和服務意識,堅持與時俱進,通過課題研究和 “一週一課一評一研活動”、“三評一測活動”促進語文教師的發展和教學成績的提高。語文組各位老師都能模範遵守教師職業道德、依法治教、嚴謹治學、團結協作、開拓進取、和諧奮進,積極地開展工作。

2.認真學習新課標,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教學工作。開學之初,我們每位老師認真研讀了《語文課程標準解讀》,瞭解了每個年級段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學習了上學期區教研室的兩個報告《視導工作報告》和《抽測報告》,結合自己的工作,做了改進。在學校的統一要求下,重新學習了《規程》以及去教研員宿老師對《規程》的解讀,明確各項語文常規,同時結合業務檢查發現的問題,及時召開語文教師會,密切落實《規程》的各項要求。我們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每節有教學反思,每月有教學總結,間周開教研組會,組織切實有效的學習討論活動,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支撐深化教育改革,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教學注重以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實踐創新能力為主,注重尊重學生的需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將教學工作與科研有機結合,教學改革和教學科研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出路。兩年來,語文組教師根據研究的課題,進行相關的理論學習和思考實踐,認真開展集體備課交流活動,重點研究在新課程實施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如何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轉變為具體的教學行為,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開展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通過交流提高了教師們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成績顯著提高。語文組每位老師都定了一份語文教育教學刊物,及時瞭解語文教學的動態和教改趨勢,開闊視野拓寬語文課改思路,並在校內建立了語文教師資料庫,實現了資源共享。

4.積極參加市、縣教研室組織的活動。近兩年來,語文組教師每年都獲講課、説課一、二等獎,積極撰寫論文並獲得不同獎次。重視校內常規檢查,要求每位語文老師課前組織學生進行三分鐘演講小活動,定期向學生推薦美文,重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健全教研組管理制度,嚴肅教研活動和集體備課時間。

5.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注重學生的實踐活動。開學以來,為了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營造書香校園,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語文組協助我校舉辦了各種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去探索學習,拓展視野,豐富生活,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到生活中去解決課堂上產生的疑問。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鍛鍊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為樹立大語文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奠定了基礎。例如:詩歌朗誦比賽、硬筆書法比賽、徵文比賽、手抄報比賽,“走進山師校園,感受書卷沁香”活動,錯別字調查活動和語文情景劇表演賽等,為學生提供了展示夢想和發揮創造力的舞台。語文組還在校內成立了文學社,創辦了《小風鈴》活頁報,我們以“讓生命因文學更精彩”為宗旨,引導學生將文學融入生活,讓文學的靈動提升生命的質量。我們的文學社剛剛起步,因此,我們的初期目標是“喚醒”,喚醒學生的激情,喚醒他們心中對文學的渴望和追求。各班內都成立了圖書角,並將學校圖書室開放,定期帶領學生上閲讀課。

6.重視集體備課,發揮團隊優勢。本期我們重點研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索課堂教學中的困惑,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思考如何創設情境,讓學生多動、多思,展開聯想,開展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如何讓教師教學行為的發生顯著變化,由“灌輸”轉變為“探究”,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有效果。在常規教學中我們互相探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期中(末)考試備考工作中,彼此出謀獻策,資源共享,力求提高我們的語文整體成績。比如,我們語文組老師大家經常把上網下載的課件加以修改後進行利用,或自制課件,把精心製作的課件教案、學生的作文範文無私地奉獻出來,在組內實行資源共享。有時發現了一份不錯的練習或試卷,都要拿來互相鑑別,決定是否利用,彼此都沒偏私。在複習備考時,更是愉快地分工合作。先集體備課,確定複習的計劃和方案,然後彼此分工充分準備,整個備課組人人出謀獻策,提前準備相關資料,使複習備考的過程能講練結合,有序進行。

7.重視九年級教學,發揮示範作用。九年級語文備課組6位老師,在語文教學工作中都已有一套自己的教學方法,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而且都有一種積極上進,大膽探索的精神,更有一種不服輸的競爭意識,他們都把會考考好作為工作的壓力和動力,但又不缺團結合作的品質,所以他們工作中合作得很愉快。為了今年能取得好成績。老師狠抓基礎、下苦功夫。針對學生情況,落實備考工作。例如:抓古詩文的背誦默寫,我們是一課一課,慢雕細啄,篇篇出擊,首首落實,以期收到好一點的效果。抓文言文,要學生反覆複習,強化練習,最後再經過篩選,整理出一些重點篇目的知識點讓他們強記。分文體專項練習,進行文體考點歸類複習整理,堅持每天至少做一篇文段閲讀。每週練習一篇作文,還專門針對學生的弱點講應試作文的技巧,另一方面滿分作文亮點:如抓住感人情節、説真話訴真情等就推而廣之,力求讓學生能提高寫作水平。

8.多方面努力,培養青年教師

上期我組有兩名新語文教師加入,教研組採用多種方法讓這批年輕教師儘快地成長起來:鼓勵青年教師多承擔集體備課,將自己的哪怕點點滴滴的教改思路滲透進教學中,老教師將自己教學多年的經驗要毫不保留地傳授給他們。為此我們參照了學校課堂教學評價標準,並進行了語文優質課評比,開展了校語文教師課堂技能考核。開展了骨幹教師課堂教學觀摩活動。

國中語文教研活動總結

參加人員:組內8人

主持:呂威

主講:林少蓮

一、 本週單元練習

考試範圍:文言文6篇+北方

考試時間:50分鐘

二、 北方備課

楊仲教案

北 方 艾青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的身世以及寫作的時代背景,從而準確地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思想感情。

2.通過意象分析揣摩詩歌的意境,進一步體會詩人對祖國複雜而深沉的愛。

教學方法:誦讀與品味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看到“北方”這兩個字,你馬上會聯想到什麼?(啟發:你也許會想到某個物體,也許是某個景觀,也許是北方某種特定的情感)

學生髮言,如:

想到黃河——(那一瀉千里,“奔騰到海不復回”的黃河)

想到長城——(那巍峨起伏,不到那裏非好漢的長城)

想到大漠——(那“沙如雪”,“孤煙直”的大漠)

想到羊羣——(那風吹草低中的羊羣)……

師:這是你們心中的“北方”(充滿詩意的、富有現代感的北方)。其實,你們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架構了一座通向詩歌的橋樑,因為聯想和想象正是詩歌最美麗的翅膀。現在讓我們把時光推至1938年,當年輕的詩人艾青在面對廣闊的北方時,他又會有想些什麼?他對北方有懷有怎樣的情感?

二、整體感知:

要求:放出聲音,自由朗讀全詩。(板書課題:北方 艾青)

問:誦讀時,你瞭解到北方是一個怎樣的所在?體會到詩人對北方懷有怎樣的情感?

明確:北方是悲哀的,詩人熱愛北方。令人悲哀的北方,卻點燃了詩人心中愛的火焰。

三、研習前三節問題:

(一)第一、二節

教師過渡:艾青既是位詩人,又是位畫家。他認為詩人“應該有如畫家一樣滲合自己情感的構圖”。在這首詩中,詩人就通過“情感的構圖”來描繪悲哀的北方。

1、聽教師朗讀前兩節(配樂),要求:這兩節中有哪個“情感的構圖”( 哪個畫面)讓你最有感觸?

2、師讀畢,引導:這些構圖就像一個個電影鏡頭那樣向我們展現了悲哀的北方。讀詩還要充分展開自己的創造性想象,選擇你最有感觸的一個畫面,讀一讀,品一品,品出作者的情感,讀出自己的感受。

(生品賞過程中,師簡潔點撥並指導朗讀,再全班跟讀或生領讀等,多種形式相結合。注意:第一生講到的片段一定要點撥朗讀到位,起示範作用。)

學生討論,發言。(教師引導分三步:畫面想象或評析——語言點撥與把握情感——指導朗讀)

[準備]

(1)行人——細節:上身俯前,一步一步地。(行走姿勢)

路上行人的困苦情狀,所以在讀時要把一步一步掙扎着前進讀出吧。(師示範讀後生跟讀:語速要放慢,語調要低沉)

(2)驢子——(用擬人化的手法描摹在痛苦的重壓下驢子的神態)

載負了痛苦的重壓/厭倦的腳步/徐緩/修長寂寞。(讓生通過自己的朗讀,把這個畫面呈現出來,把作者的悲哀情感讀出來。)

(3)雁羣——(寫出它的形、聲、色)

雁羣為何要遷徙逃亡,因為這裏荒涼寒冷、無法在生存下去了。全部流離到綠廕庇天的南方去了。詩人在這裏強調的是“不安”,是“悲苦”,是“逃亡”,讓我們感到詩人沉重的心情。

師出示材料幫助理解雁羣畫面:(幻燈片)

1937年11月7日,第一架日本轟炸機呼嘯着撲向潼關街頭行走着的中國平民,開始了瘋狂的轟炸。八年抗戰,潼關遭到七年的轟炸,遭受了莫大災難,“房屋十室九家空”。

問:聯繫時代背景,這個惶亂的雁羣讓你有何聯想?

明確:寫雁羣,實寫人民的流離逃亡,生活難以為繼。故要讀出大雁逃亡時惶急、淒涼、忙亂的情狀,相對於讀驢子畫面時的疏緩語氣,這裏要急促。

師總結:北方是如此的暗淡、荒涼、陰鬱、破敗,生活在北方的人民是那樣的多災多難。總之,北方是悲哀的。

(二)學生齊讀第三節。

請一生談朗讀時特別關注這一節中的哪些詞語。

“災難與不幸”、“ 貧窮與飢餓”——這一節是對兩節的概括。

“洶湧”,“傾瀉”——説明災難與不幸的的深廣;刻畫,説明貧窮與飢餓的長久。

四、引導鑑賞第四節詩:

1、品讀前兩句,體會詩人感情的逆轉:詩人由悲哀轉而“愛這悲哀的北國”。讀好“愛”“而”兩字。師範讀一次。

2、北方——北國——國土

師:詩人對這片土地愛得如此強烈,以至於在詩的最後一節反覆詠歎。請找一找一共有幾次?

明確:四次。

問:文題是《北方》,而這裏卻反覆申明“我愛這悲哀的國土”,能否將它改為“我愛這悲哀的北方”?

明確:不能,因為這裏的北方只是當時中國的一個縮影。從“北方”到“北國”再到“國土”,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愛北方,其實就是愛祖國,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愛。

3、愛的理由

師:請再仔細讀一讀,説一説作者愛的理由。

討論後明確:

(1)這土地他們開墾過,這土地,他們生存過,這土地,他們保衞過。現在,遺留給了我們,故要愛它。

(2)人類的文化由語言來傳遞,語言是文化的根,淳樸的言語之的是古老的文化;寬闊的姿態指的是兼容幷蓄的胸懷或博大的胸懷。

(3)這是最艱苦的種族,艱苦中孕育着堅韌的精神;這是最古老的民族,悠久的歷史帶來了燦爛的文化。

師總結:因為這片土地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發源地,這片土地有我們燦爛的文明,這片土地曾經孕育着我們古老而艱苦的民族,所以艾青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4、拓展感悟。

問:能不能把這首詩定位為一首悲歌?

生討論:

(1)詩人用了三次重複“我愛這悲哀的國土”,使人讀到傷痕累累的祖國,也是曾經讓驕傲和自豪的祖國。(2)我們從“我相信這言語與姿態,堅強地生活在大地上永遠不會滅亡”這些詩句裏讀到詩人對祖國抱有堅強的信念,看到了民族堅毅的精神,給人以振奮和鼓舞的作用。

老師明確:是頌歌。本板塊是頌歌的變奏。變奏是音樂上的術語,所謂變奏,就是先奏出一個自成段落的主題,然後以一系列的主題變形,使主題得到多方面的發揮.現在移植到文學中,指的是主題變形。

情感的“變奏”:——在苦難中堅信,在悲哀中熱愛。(不再是純粹的“聖歌”式讚頌,而是對黑暗現實的悲憤,是反思,透露出深深的悲劇感與憂患意識。是對苦難中的祖國的深沉之愛。)

因此,這是一曲頌歌的變奏。

詩人曾説:“我們是擔戴着歷史的多種使命的……我們寫詩,是作為一個悲苦的種族爭取解放、擺脱枷鎖的歌手而寫詩。”——艾青(《詩論?詩與宣傳》)正是這種厚重的歷史責任感,使他成為“時代的歌手”。這位時代的歌手,如果生活在新時代,看到嶄新的北方,他一定會唱出新的時代變奏曲。

5、生聽藝術配樂朗讀最後一節,要體會出詩人對國土的熱愛和信念!

五、結束語:

朱光潛先生説:“詩是培養趣味的最好媒介,能欣賞詩的人們不但對於其他種類文學可有真確的瞭解,而且也決不會覺得人生是乾枯的。”我們從艾青的《北方》這一曲頌歌的變奏裏,看到了日寇鐵蹄下的悲哀,聽到了我們詩人堅毅的聲音。北方將使我們這些南方人倍增一份熱愛之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zongjie/72dqj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