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總結 >

九年級的化學重點知識點總結

九年級的化學重點知識點總結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夠給人努力工作的動力,不妨讓我們認真地完成總結吧。你所見過的總結應該是什麼樣的?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九年級的化學重點知識點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九年級的化學重點知識點總結

九年級的化學重點知識點總結1

(1)鹽+某些金屬=另一種鹽+另一種金屬。

(2)鹽+某些酸=另一種鹽+另一種酸。

(3)鹽+某些鹼=另一種鹽+另一種鹼

(4)鹽+某些鹽=另一種鹽+另一種鹽

1、硫酸銅溶液跟鐵反應:CuSO4 + Fe = FeSO4 +Cu鐵表面覆蓋紅色物質,溶液由藍色變淺綠色。

2、碳酸鈉跟鹽酸反應:Na2CO3 + 2HCl = 2NaCl +H2O +CO2↑有氣泡產生固體逐漸減少。

3、碳酸氫鈉跟鹽酸反應:NaHCO3 + HCl = NaCl +H2O + CO2↑有氣泡產生固體逐漸減少。

4、石灰石跟稀鹽酸反應:CaCO3 + 2HCl = CaCl2 +H2O +CO2↑有氣泡產生固體逐漸減少。

5、硝酸銀跟稀鹽酸反應:AgNO3 + HCl = AgCl↓ +HNO3有白色沉澱產生。

6、氯化鋇跟稀硫酸反應: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有白色沉澱產生。

7、氫氧化鈣根碳酸鈉溶液反應:Ca(OH)2 + Na2CO3 = 2NaOH + CaCO3↓有白色沉澱產生。

8、硝酸銀溶液跟氫氧化鈉溶液反應:AgNO3 + NaCl = AgCl↓ + NaNO3有白色沉澱產生。

9、氯化鋇溶液跟硫酸鈉溶液反應:BaCl2 + Na2SO4 = 2NaCl + BaSO4↓有白色沉澱產生。

九年級的化學重點知識點總結2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化學性質

1、碳在氧氣中充分燃燒:C+O2點燃CO2。

2、木炭還原氧化銅:C+2CuO高温2Cu+CO2↑。

3、焦炭還原氧化鐵:3C+2Fe2O3高温4Fe+3CO2↑。

(二)煤爐中發生的三個反應:(幾個化合反應)

4、煤爐的底層:C+O2點燃CO2。

5、煤爐的中層:CO2+C高温2CO。

6、煤爐的上部藍色火焰的產生:2CO+O2點燃2CO2。

(三)二氧化碳的製法與性質:

7、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實驗室制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

8、二氧化碳可溶於水:H2O+CO2==H2CO3。

9、高温煅燒石灰石(工業制二氧化碳):CaCO3高温CaO+CO2↑。

10、石灰水與二氧化碳反應(鑑別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

(四)一氧化碳的性質:

11、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CO+CuO加熱Cu+CO2。

1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2CO+O2點燃2CO2。

其它反應

1、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滅火器的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2、二氧化碳溶解於水:CO2+H2O===H2CO3。

3、生石灰溶於水:CaO+H2O===Ca(OH)2。

4、氧化鈉溶於水:Na2O+H2O====2NaOH。

5、三氧化硫溶於水:SO3+H2O====H2SO4。

6、硫酸銅晶體受熱分解:CuSO4·5H2O加熱CuSO4+5H2O。

7、無水硫酸銅作乾燥劑:CuSO4+5H2O====CuSO4·5H2。

九年級的化學重點知識點總結3

一、分子和原子、元素

1、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原子、離子也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特點:分子的質量和體積很小;分子在不斷運動,温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分子間有間隔,温度越高,分子間隔越大。

物質三態的改變是分子間隔變化的結果,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就是物質分子間的間隔受熱時增大,遇冷時縮小的緣故,

2、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間有間隔,温度越高原子間隔越大。水銀温度計遇熱汞柱升高,就是因為温度升高時汞原子間間隔變大,汞的體積變大。

例如: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保持CO2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銀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在電解水這一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氫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電荷數(帶正電)=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構成原子的三種粒子是:質子(帶正電荷)、中子(不帶電)、電子(帶負電荷)。一切原子都有質子、中子和電子嗎?(錯!有一種氫原子無中子)。

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某原子的質量/C原子質量的1/12。相對原子質量的單位是“1”,它是一個比值。相對分子質量的單位是“1”,一般不寫。

由於原子核所帶電量和核外電子的電量相等,電性相反,因此整個原子不顯電性(即電中性)。

2、①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叫單質(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種分子構成的物質一定是純淨物,純淨物不一定是由一種分子構成的。

③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

純淨物與混合物的區別是物質的種類不同。

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是元素的種類不同。

④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⑤元素符號的意義:表示一種元素,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

⑥化學式的意義:表示一種物質,表示這種物質的元素組成,表示這種物質的一個分子,表示這種物質的一個分子的原子構成。

⑦物質是由分子、原子、離子構成的。由原子直接構成的:金屬單質、稀有氣體、硅和碳。

由分子直接構成的:非金屬氣體單質如H2、O2、N2、Cl2等,一些氧化物,如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由離子直接構成的:如NaCl。

3、決定元素的種類是核電荷數(或質子數),(即一種元素和另一種元素的本質區別是質子數不同或者核電荷數不同);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的是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決定元素類別的也是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

同種元素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如Fe、Fe2+、Fe3+因核電荷數相同,都稱為鐵元素,但最外層電子數不同,所以他們的化學性質也不同。

核電荷數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種元素,如Ne、HF、H2O、NH3、CH4。九年級化學上冊知識點

二、質量守恆定律

1、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後①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②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③原子的質量也沒有變化,所以反應前後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

小結:在化學反應中:

一定不變的是:①各物質的'質量總和②元素的種類③元素的質量④原子的種類⑤原子的數目⑥原子的質量;

一定改變的是:①物質的種類②分子的種類;可能改變的是①分子的數目②物質的狀態

書寫化學方程式應遵守的兩個原則:一是必須以客觀事實為基礎,二是要遵守質量守恆定律,“等號”表示兩邊各原子的數目必須相等。

三、氣體的實驗室製取

1、反應物是固體,需加熱,制氣體時則用氯酸鉀加熱制O2的發生裝置。

反應物是固體與液體,不需要加熱,制氣體時則用制CO2的發生裝置。

2、密度比空氣大且不與空氣中的物質反應,可用向上排空氣法,難或不溶於水且不與水反應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氣小且不與空氣中的物質反應可用向下排空氣法。

九年級的化學重點知識點總結4

1藥品取用的基本原則。

⑴實驗室取用藥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觸藥品;不要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藥品的氣味;不能嘗任何藥品的味道。

⑵取用藥品注意節約:取用藥品應嚴格按規定用量。若無説明,應取最少量,即:液體取1~2mL;固體只需蓋滿試管底部。

⑶用剩的藥品要做到“三不”: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隨意丟棄,更不能拿出實驗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裏。

2.固體藥品的取用

⑴取用固體藥品的儀器:一般用藥匙;塊狀固體可用鑷子夾取。

⑵取用小顆粒或粉末狀藥品,用藥匙或紙槽按“一斜、二送、三直立”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取用塊狀或密度大的金屬,用鑷子按“一橫、二放、三慢豎”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3液體藥品的取用

⑴取用少量液體,可用膠頭滴管。滴加到另一容器中的方法是將滴管懸空放在容器口正上方,滴管不要接觸燒杯等容器壁,取液後的滴管不能倒放、亂放或平放。

⑵從細口瓶倒出液體藥品時,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瓶塞,污染藥液;傾倒液體時,應使標籤向着手心,以防瓶口殘留的藥液流下腐蝕標籤;瓶口緊靠試管口或儀器口,以免藥液流出。倒完藥液後立即蓋緊瓶塞,以免藥液揮發或吸收雜質。

⑶取用一定量的液體藥品,常用量筒量取。量液時,量筒必須放平,倒入液體到接近要求的刻度,再用滴管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線。讀數時,視線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麪最低處保持水平。

注意:俯視則讀數偏大,仰視則讀數遍小。

1.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

2.物理變化與物理性質

【物理變化】

(1)定義: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

(2)特徵:物質的形態發生了變化

(3)形式:破碎、擴散、蒸發、凝固、熔化、昇華、吸附、乾燥等

【物理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

如顏色、狀態、氣味、水溶性、揮發性、密度、硬度、熔點、沸點等。

3.化學變化與化學性質

【化學變化】

(1)定義:變化時都生成了其他物質

(2)特徵:生成了其它物質

(3)常伴隨的現象:發光、放熱、變色、變味、變質、放出氣體、生成沉澱、生鏽等。

【化學性質】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

如與什麼物質反應、可燃性、受熱分解、氧化性、還原性、熱穩定性

4、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聯繫和區別

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化學變化中一定伴隨物理變化物理變化中一定不伴隨化學變化

二氧化碳的性質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可溶於水,密度比空氣的大。加壓降温易變為固體“乾冰

用途:滅火,温室裏作肥料,乾冰用於致冷和人工降雨,化工原料

2.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①跟水反應: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生成碳酸CO2 + H2 O =H2 CO3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試液,石蕊試液變紅色;加熱又變為紫色

②跟鹼反應生成鹽和水:(用澄清的石灰水鑑定CO2)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CO2 + Ca(OH)2 = CaCO3 ↓+H2 O

現象:有白色沉澱生成(或: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二氧化碳跟氫氧化鈉反應:CO2 + 2NaOH= Na2 CO3 +H2 O(無明顯現象)

③通常情況下,CO2不支持燃燒,也不能燃燒。

九年級的化學重點知識點總結5

一、電離方程式

H2SO4=2H++SO42-

NaOH=Na++OH-

Al2(SO4)3=2Al3++3SO42-

二、物質的俗稱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食鹽的主要成分——NaCl

純鹼、口鹼——Na2CO3

燒鹼、火鹼、苛性鈉——NaOH

膽礬、藍礬——CuSO4.5H2O

碳酸鈉晶體——Na2CO3.10H2O

氨水——NH3.H2O

三、金屬活動性

1、金屬活動性順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2、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意義: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金屬位置越靠前,金屬在水溶液(酸溶液或鹽溶液)中就越容易失電子而變成離子,它的活動性就越強。

3、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

(1)排在氫前的金屬能置換出酸裏的氫(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屬才能把排在後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K、Ca、Na除外)。

四、酸、鹼、鹽的溶解性

1、常見鹽與鹼的溶解性:(如果不讀出括號中的字,是不是一個較好記憶的順口溜?)

鉀(鹽)、鈉(鹽)、銨鹽全都溶,硝酸鹽遇水影無蹤。

硫酸鹽不溶硫酸鋇,氯化物不溶氯化銀。

碳酸鹽只溶鉀(鹽)、鈉(鹽)、銨(鹽)。

鹼類物質溶解性:只有(氫氧化)鉀、(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氫氧化)鋇溶。

2、八個常見的沉澱物:氯化銀、硫酸鋇碳酸銀、碳酸鋇、碳酸鈣氫氧化鎂、氫氧化銅、氫氧化鐵

3、四個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實驗室制二氧化碳時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Ag2SO4(鑑別SO42-和Cl-時,不用硝酸銀的原因)MgCO3(碳酸根離子不能用於在溶液中除去鎂離子的原因)

4、三個不存在的物質:所謂的氫氧化銀、碳酸鋁、碳酸鐵

五、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反應後有氣體、水或沉澱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電離的物質)

(1)不溶性鹼只能與酸性發生中和反應

(2)不溶性鹽,只有碳酸鹽能與酸反應

(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複分解反應的反應物

六、溶液的酸鹼性與酸鹼度的測定

1、指示劑———溶液的酸鹼性紫色的石蕊試液遇酸性溶液變紅;遇鹼性溶液變藍

無色的酚酞試液只遇鹼溶液變紅注:不溶性鹼與指示劑無作用鹼性溶液不一定是鹼的溶液(特例:碳酸鈉的水溶液顯鹼性)

2、pH值———溶液的酸鹼度pH>7溶液為酸性(越小酸性越強)pH=7溶液為中性pH<7溶液為鹼性(越大鹼性越強)

七、離子的檢驗

Cl-(在溶液中)———在被測溶液中加入硝酸銀溶液,如果生成不溶於硝酸的白色沉澱,則原被測液中含氯離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測溶液中加入氯化鋇(或硝酸鋇、或氫氧化鋇)溶液,如果生成不溶於硝酸(或鹽酸)的白色沉澱,則原被測液中含硫酸根離子。

CO32-

(1)(固體或溶液)———在被測物質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產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則原被測物質中含碳酸根離子。

(2)(在溶液中)———在被測溶液中加入氯化鋇或硝酸銀溶液,如果產生能溶於硝酸的白色沉澱,且同時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則原被測溶液中含碳酸根離子。

注:

1、在鑑別Cl-和SO42-時,用氯化鋇溶液,不要用硝酸銀溶液,這是因為硫酸銀為微溶性物質,使鑑別現象不明顯。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鋇溶液,若產生不溶於硝酸的白色沉澱,則原被測液中可能含銀離子也可能含硫酸根離子。

八、酸、鹼、鹽的特性

1、濃鹽酸———有揮發性、有刺激性氣味、在空氣中能形成酸霧。

2、濃硝酸———有揮發性、有刺激性氣味、在空氣中能形成酸霧,有強氧化性。

3、濃硫酸———無揮發性。粘稠的油狀液體。有很強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時能放出大量的熱。有強氧化性。

4、氫氧化鈣———白色粉末、微溶於水。

5、氫氧化鈉———白色固體、易潮解,溶水時放大量熱。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而變質。

6、硫酸銅———白色粉末、溶於水後得藍色溶液(從該溶液中析出的藍色晶體為五水合硫酸銅CuSO4.5H2O)。

7、碳酸鈉———白色粉末,水溶液為鹼性溶液(從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體為碳酸鈉晶體Na2CO3.10H2O)

8、氨水(NH3.H2O)———屬於鹼的溶液

九、酸與鹼的通性

1、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不能使無色的酚酞試液變色。

(2)酸能與活潑金屬反應生成鹽和氫氣

(3)酸能與鹼性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

(4)酸能與鹼反應生成鹽和水

(5)酸能與某些鹽反應生成新的鹽和新的酸

2、鹼的通性

(1)鹼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藍,並能使無色的酚酞試液變紅色

(2)鹼能與酸性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

(3)鹼能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

(4)某些鹼能與某些鹽反應生成新的鹽和新的鹼

十、鹽的性質

(1)某些鹽能與較活潑的金屬反應生成新的鹽和金屬

(2)某些鹽能與酸反應生成新的鹽和新的酸

(3)某些鹽能與某些鹼反應生成新的鹽和新的鹼

(4)有些不同的鹽之間能反應生成兩種新的鹽(完)

標籤: 知識點 九年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zongjie/on4yv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