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職場範例 >職場動態 >

由“離職”引發的胡思亂想

由“離職”引發的胡思亂想

面試的時候被面試官直接點到:“你換工作的頻率較高,擔心你的穩定性。”

由“離職”引發的胡思亂想

我沉默了很久,最終還是給了她一個連我自己都不能完全接受的理由。

關於“離職”,我想説,那不是我一廂情願的選擇。

我知道自己最後選擇“離職”並不是出於某個單一的理由。工作量大?壓力大?加班多?薪水少?這些其實都不足以構成離職。

而是對企業失望了,失去信心了。

聯繫員工和企業的心理契約破裂了,離職就發生了。

反思過去的一年,唯一後悔的是離開張的公司,雖然那個時候只有三個人,雖然那個時候我們一個月連一單生意都無法成交,但是張一直給我們鼓勵,讓我們有信心做下去。離職的原因不想説了,不怎麼光彩。

到上海後,面試過很多家單位,KB是唯一一家沒有以學歷為由而據我於門外的公司,但是,X廠長卻隱瞞了公司的問題,我進公司之後不到三天,她就因合同到期而離職了。之後滿懷熱血地為公司服務,卻發現有些東西,個人無力迴天,我相信大家都是希望把公司發展起來的,但是,理想歸理想,也僅僅是口號而已。

之後沉默了三個月,反省。我問自己,那家工廠真的讓你無法忍受了嗎?為什麼一定要離職?我寫下很多個必須留下的理由,卻被一個藉口推翻。

繼續留任只能讓我毀滅的更快。

從剛入職時對公司忠貞不二的付出,到最後不得不捲鋪蓋走人,我很難讓自己接受這樣的結果。然而,我還不想讓自己那麼早的墮落。

面對社會對於80後穩定性的指責,我視而不見,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實的。

我在做畢業論文的時候研究的是“離職”,可以説對於“離職”的認識我比同齡人更清醒一些。在面試員工的時候,我很少問及到他們“離職”的原因,因為導致“離職”的',從來就不是一個單一的因素。而是多個因素的積累,是“心理契約”的破裂。

簡單的説,“心理契約”就是企業對員工有所期待,員工希望公司能給予相應的回報。

當一方付出而另一方無動於衷的時候,心理契約就鬆動了,放任這種狀況,最後的結果是心理契約徹底破裂,要麼是企業炒掉員工,要麼就是員工炒掉老闆。

我試過了,只是失敗了而已。我相信所有的老闆都是希望公司能夠發展壯大的,但是,請老闆們不要再給我這樣的指令:“G,這個員工走了,我不想給他錢,你幫我處理掉。”

標籤: 胡思亂想 離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zc/dongtai/yol5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