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職場範例 >職場健康 >

治療腳跟骨刺的偏方

治療腳跟骨刺的偏方

導語:腳是人體消耗最大的一個部位,長時間走路或者站立,都會導致腳部受損,引起一些腳病的出現。如果是腳跟出現了骨刺的話,會使得人在走路的時候出現腳後跟疼的現象,症狀嚴重的話可能會導致根本無法行走。那患上腳跟骨刺的時候有什麼症狀呢?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一一解答一下。感興趣的朋友就來看一下吧。

治療腳跟骨刺的偏方

一、偏方治足跟骨刺

1、物理治療

輪流用熱水及冷水泡腳,對減輕症狀大有好處,用冰按摩腳底也有幫助。可以用騎腳踏車或游泳取代走路或慢跑,既達到了鍛鍊的目的,又不會傷及病腳。

2、手術治療

這並非腳跟骨刺的治療的首選療法。當選用保守治療無效且病情較重、嚴重影響患者生活時,可考慮手術治療。

3、家庭治療

選擇軟底鞋

選擇橡皮底的鞋子對足部較好(勝過皮製的), 穿得舒適比穿得好看更重要,慢跑鞋是不錯的選擇。避免走在堅硬的表面上,例如水泥地、木板、或無地毯的地板。而且也可以在腳跟處加護墊,以減輕疼痛。

墊上泡沫軟墊

軟墊則是可以減輕骨刺對周圍神經的壓迫,並且可以在軟墊骨刺的部位挖一個小洞。

熱敷

如果疼痛的比較厲害,可用亞麻仁敷袋熱敷。

減肥

肥胖往往是引起骨刺的原因之一,所以出現腳跟骨刺的話,則減肥是刻不容緩的一件事情。

卧牀休息

足跟骨刺急性期如疼痛難忍,卧牀休息1-2周對骨刺的康復很必要,卧牀期間可局部使用外用藥物助於康復。

4、中醫治療

川穹散

取川穹45克,研成細末,分裝在用薄布縫成的布袋裏,每個布袋裝藥末15克。將藥袋放在鞋裏,直接與患處接觸,每次用藥1袋,每天換藥1次,3個藥袋交替使用,換下的藥袋曬乾後仍可再用。

川烏散

取生川烏30克(此為1足跟用量),研末加白酒(以糧食酒為好)調成糊狀,晚上睡覺前用温水將腳洗淨,把藥平攤在足跟疼痛處,外用塑料紙包好,用藥期間不要劇烈活動。每天一次,一般連續用藥2—3次。病去即止,不可久用。

鮮蒼耳

取鮮蒼耳葉適量搗爛,以小片塑料薄膜包敷患處,幹後換藥,不拘次數,如有小泡發生,可按燙傷處理,傷好後繼續敷藥。取夏枯草50克,放入食醋1000毫升內浸泡24小時,然後煮沸15 分鐘,先薰洗患處20分鐘,每日1-3次,每劑可用2天。

仙人掌外敷

取仙人掌適量,將兩面的毛刺用刀颳去,然後剖成二半,用剖開的一面敷於足跟部疼痛處,外用膠布固定,敷12小時後再換另半片。冬天可將剖開的一面放在熱鍋內烘3—4分鐘,待烘熱後敷於患處,一般在晚上貼敷。在治療期間穿布鞋為宜,適當活動,使氣血經脈暢通。

取臭椿樹鮮葉250克或幹葉100克,加水約1000 毫升,煎沸取汁,加醋酸150克,乘熱薰洗患處,每天1—2次,20天為1療程。

二、骨刺飲食治療方法

1、豆漿粳米粥

豆漿適量,粳米60克,冰糖適量。以豆漿代水與粳米煮粥,粥好後入冰糖煮1~2分鐘,煮沸即可,可經常食用。豆漿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和磷脂,還含有維生素B1、B2和煙酸。此外,豆漿還含有鐵、鈣等礦物質,在補充維生素、鈣質的同時還能改善患者血管功能,改善機體血液循環,緩解頸椎疼痛。

2、蘑菇湯

鮮蘑菇或香菇30克幹品減半,煮湯喝。每天1次,日期不限。蘑菇的有效成分可增強T淋巴細胞功能,從而提高機體抵禦各種疾病的免疫功能,提高機體對疼痛的耐受能力;此外有研究者從蘑菇中提取到一種物質Act-2,它具有鎮痛、鎮靜的功效,其鎮痛效果可代替,因此蘑菇湯非常適合頸椎骨刺疼痛患者服用。

3、玉蘭花茶

大朵玉蘭花3~6克,開水泡代茶。或鮮葉12~18克水煎服。玉蘭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有祛風散寒,通氣理肺之效,可緩解情緒緊張,降低血壓,緩解頸椎骨刺或精神緊張導致的頸部疼痛。

三、骨刺發生的病因是什麼

1、頸椎退行性改變

頸椎退行性改變是頸椎病發病的主要原因,其中椎間盤的退變尤為重要,是頸椎諸結構退變的首發因素,並由此演變出一系列頸椎病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改變。

1)椎體邊緣骨刺形成

隨着韌帶下間隙的血腫形成,成纖維細胞即開始活躍,並逐漸長入血腫內,漸而以肉芽組織取代血腫。隨着血腫的機化、骨化和鈣鹽沉積,最後形成突向椎管或突向椎體前緣的骨贅。

2)頸椎其他部位的退變

頸椎的退變並不侷限於椎間盤以及相鄰近的椎體邊緣和鈎椎關節,尚應包括:

①小關節

多在椎間盤變性後造成椎體間關節失穩和異常活動後出現變性。

②黃韌帶

多在前兩者退變基礎上開始退變。其早期表現為韌帶鬆弛,漸而、肥厚,並向椎管內突入。後期則可能出現鈣化或骨化。③前縱韌帶與後縱韌帶其退行性變主要表現為韌帶本身的纖維與硬化,後期則形成鈣化或骨化,並與病變椎節相一致。

2、慢性勞損

慢性勞損是指超過正常生理活動範圍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時值的各種超限活動。因其有別於明顯的外傷或生活、工作中的意外,因此易被忽視,但其對頸椎病的發生、發展、治療及預後等都有着直接關係,此種勞損的產生與起因主要來自以下三種情況。

1)不良的睡眠體位

不良的睡眠體位因其持續時間長及在大腦處於休息狀態下不能及時調整,則必然造成椎旁肌肉、韌帶及關節的平衡失調。

2)不當的工作姿勢

大量統計材料表明某些工作量不大,強度不高,但處於坐位,尤其是低頭工作者的頸椎病發病率特高,包括家務勞動者、刺繡女工、辦公室人員、打字抄寫者、儀表流水線上的裝配工等等。

3)不適當的體育鍛煉

正常的體育鍛煉有助於健康,但超過頸部耐量的活動或運動,如以頭頸部為負重支撐點的人體倒立或翻筋斗等,均可加重頸椎的負荷,尤其在缺乏正確指導的情況下。

3、風寒濕因素

外界環境的風寒濕因素可以降低機體對疼痛的耐受力,可使肌肉痙攣、小血管收縮、淋巴迴流減慢、軟組織血循環障礙,繼而產生無菌性炎症。因此,風寒濕因素不僅是誘因,也可作為病因引起病變產生症狀。

4、頸椎結構的發育不良

在對正常人頸椎進行健康檢查或作對比研究性攝片時,常發現頸椎段可有各種異常所見,其中骨骼明顯畸形約佔5%。但與頸椎病患者對比,後者頸椎的畸形數約為正常人的一倍。

四、骨刺有哪些症狀

1、頸型頸椎骨刺

此型最為常見,刺激後縱韌帶和椎體神經末梢引起。表現為頸部、肩部、背部的疼痛、不適及及頸椎不穩定的表現,部分患者感到腦後部有疼痛及麻木感。頸型頸椎病患者檢查時常無明顯的體徵。

2、神經根型頸椎骨刺

神經根型頸椎骨刺指的.是因為的骨質壓迫到了頸部的神經根從而導致相應的表現出現。發病率佔到了頸椎病的百分之六十,而且年齡多在四十到六十之間,男性比例大於女性。

神經根型頸椎骨刺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症狀:如頸、肩、臂部疼痛、麻木及腕部、手指放射痛,且其範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頸部活動動能障礙,尤其是後伸及旋轉功能受限。患椎棘突壓痛、椎間孔壓迫試驗及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頸椎X線片顯示椎體後緣及鈎椎關節部骨刺。

3、脊髓型頸椎骨刺

多為的骨質及頸部椎間盤退行性變突入椎管內壓迫脊髓而引起,約佔10%~50%。症狀表現為四肢麻木、酸脹、燒灼、疼痛、行走時有“踩棉花感覺”,身體重心不穩定,易摔倒。肢體肌張力增高,肌力減弱,腱反射亢進,膝反射減弱,出現病理反射。

4、椎動脈型頸椎骨刺

的骨質壓迫或刺激椎動脈引起椎基底動脈痙攣和供血不足。發病率約佔頸椎病的10%~15%。症狀表現為因頭頸部位改變而出現眩暈、偏頭痛、視力障礙、發音障礙、噁心、嘔吐、耳鳴、耳聾和猝倒者。

病情發作的時候,病患的頸部活動就會受到限制,旋頸誘發試驗陽性。頸椎的正側位以及斜位X線片顯示鈎椎關節骨刺及患椎病理性移位。的骨質就會壓迫到椎動脈,從而導致了腦組織血液供應障礙,腦部一過性缺,就會出現顱內缺血、缺氧症狀血、缺氧。在患者適當調整頭部位置,解除椎動脈的壓迫後,腦部缺血、缺氧狀況即可改善,症狀明顯減輕。

5、交感神經型頸椎骨刺

本型少見,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的原因是的骨質壓迫或刺激了頸椎兩旁的交感神經,引起交感神經損傷的一系列臨牀表現。眼裂一側大一側小,瞳孔不等大,有時視物不清。半邊顏面部乾燥,出汗少。還可有心動過速等表現。

6、食管壓迫型頸椎骨刺

本型頸椎病比較少見,由於頸椎前緣的骨質壓迫了食管後壁所致。病人有咽喉不適、異物感、吞嚥困難等症。

7、混合型頸椎骨刺

上述類型頸椎病的臨牀症狀可以單獨表現出來,也可以混合存在,特別是椎動脈型頸椎病和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經常與其他類型的頸椎病合併存在,使患者的臨牀表現多樣化和複雜化,要引起注意。

標籤: 骨刺 偏方 腳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zc/jiankang/3qqlw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