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職場範例 >職場健康 >

中醫食療的指導思想

中醫食療的指導思想

中醫食療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研究如何利用食物來促進機體健康,防病治病。中醫食療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安全有效,寓防治於日常飲食之中,是中國營養學獨具特色的組成部分,備受世人青睞,那麼中醫食療具體有哪些指導思想呢?看看下面的中醫食療的指導思想吧!

中醫食療的指導思想

 一、整體觀念

1.天人相應整體觀

中醫認為人處於天地之間,生活於自然環境之中,為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人和自然具有相通相應的關係。自然界的`氣候變化對人體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飲食當順應四時的變化作出相應的調整,否則易患疾病。春季陽氣升發,萬物生機勃勃,為了順應這種變化,可食用一些辛散之品,如葱、姜、蒜、香菜、豆豉等,以振奮身體的陽氣夏季天氣炎熱,宜食苦寒清熱之品,如苦瓜、綠茶、綠豆等三伏天暑濕較重,宜食健脾化濕之物,如冬瓜、薏苡仁、白菜等秋季氣候乾燥,宜食甘潤之品,如百合、枇杷、蜂蜜等冬季氣候寒冷,又逢身體休養生機之時,宜予温補之品,如羊肉、狗肉等。

2.人體自身整體觀

中醫認為人體的各個部分都是有機地聯繫在一起的,這種相互聯繫的關係是以五臟為中心,通過經絡的作用而實現的。它體現在臟腑與臟腑,臟腑與形體各組織之間的生理、病理各個方面。在臨診過程中可以根據五官、形體、色脈等外在的變化,瞭解臟腑的虛實,氣血的盛衰,以及正邪的消長,從而確定治療原則。如老年人常見腰痠腿軟、眼花耳聾等證,考慮到目與肝有關,腎與骨、耳有關,可知上述症狀為肝腎不足所致,治療原則宜補益肝腎,經常食用枸杞子、桑椹、羊肉、黑芝麻、核桃仁等,從而達到聰耳明目、堅骨延年的效果。

 二、平衡陰陽

中國古代認為陰陽是指一切事物或現象相互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就人體而言,也存在着陰陽兩個方面。身體失健患有疾病,究其原因,無一不是陰陽失調所致,如陰陽之偏盛偏衰。因此飲食治療應以調整陰陽平衡為基本指導思想。“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素問.至真要大論》)。以達到“陰平陽祕,精神乃至”的正常生理狀態,從而保證身體健康。

  三、食藥同源

食藥皆屬於天然之物,具有同一的形、色、氣、味、質等特性,因而二者在性能上有相通之處,食物也具有類似藥物的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功效等屬性。正如宋代養老奉親書&gt&gt所説:“水陸之物為飲食者,不管千百品,其四氣五味,冷熱補瀉之性,亦皆稟於陰陽五行,與藥物無殊....人若知其食物,調而用之,則倍勝於藥...。善治藥者,不如善治食者。”

在祖國醫學中經常出現食藥同用的現象。從古代眾多的本草、方劑典籍中不難發現藥食同用的例子,如當歸生薑羊肉湯、百合雞子黃湯、青蒿醪等,這些都屬於我國古代的治療食品。但是食物與藥物還是有所不同,與藥物相比,食物性質比較平和,作用和緩,沒有毒副作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zc/jiankang/49e4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