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職場範例 >職場健康 >

國中生心理健康論文

國中生心理健康論文

國中學生正處於青春發育初期,是人生髮展的重要年齡階段。伴隨着生理上的迅速發育,其心理上也在發生一系列變化:性意識覺醒、個性心理逐漸成熟、社會興趣激增、自我意識增強等。為了能使國中生順利度過青春發育期,就必須重視國中生的心理問題,積極維護他們的心理健康。 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中生心理健康論文,歡迎閲讀。

國中生心理健康論文

  國中生心理健康論文1

國中生是所有青少年中最為特殊的羣體。因為國中階段正處於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處於少年和成年人的交界處。剛從父母的寵愛中掙脱出的國中生還未處於思想的獨立期,有着叛逆的想法,卻缺少可以支撐的能力和思維,這樣很多國中生走上了歧路。這些問題乍看可能是叛逆的表現,但深層次的是心理問題出現的徵兆,嚴重了會導致國中生自殘、自殺,甚至傷害別人,走上不良的道路,影響自己的人生軌跡。那麼,國中生主要存在的心理問題都有哪些?導致國中生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都有哪些?作為國中生的教育者和監護人應該如何引導國中生?下面我們就這些問題進行探討。

一、國中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

1.學習帶來的巨大心理壓力

家長的期望、老師的教導、優秀同學的對比和自己的興趣愛好,這幾種思緒紛擾着國中生的大腦,讓國中生無形中增加了許多壓力。

2.人際關係不和諧

現在的國中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父母從小嬌生慣養,未經歷過人與人之間的平等相處,更不懂與人的相處之道。等他們進入學校和其他學生相處時,就產生了一定的問題,使他們的生活具有一定的壓力,從而產生了心理問題。

3.自信心不足

由於家長和教師對國中生的期望過高,而且往往將成績作為評價國中生的唯一標準,偏愛一些學習好、在班裏擔任一定職務、性格外向的國中生,使一些不是表現很突出的國中生變得非常不自信,進而對心理產生了影響。

4.獨立意識增強

國中生的獨立意識開始養成,這使他們在很多時候會對家長、老師的話語和思想幹預產生牴觸心情。這樣會使得國中生開始產生叛逆心理,此時如果不進行正常的疏導,容易產生心理方面的問題。

5.青春期問題的困擾

國中生剛開始萌生男女意識和對異性的好感,但由於此時的心理還處於稚嫩期,尚不能完全、正確地認識自己的性成熟,因此造成心理上的障礙。

二、國中生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分析

1.教師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國中生正處於對新事物的好奇期,容易標新立異,教師往往以順從為優秀,以逆反為差,這樣使得國中生對自身認識不足,更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2.家長對國中生心理健康的認識淡薄或者欠缺

在家長眼裏,國中生還是小孩子的代名詞,往往不將國中生當做獨立的個體,抹殺國中生的獨立思想和自身看法,對國中生的思想表現冷淡,沒有正確認識到國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這樣長期忽視會導致國中生出現心理問題。

3.不良的社會現象對國中生的影響

由於國中生還處於心理建設和人格塑造的階段,周圍的事物對國中生的影響是巨大的,會影響國中生對人生和各類事物的看法。而社會上存在着一些不良現象,這些現象在冥冥中對青少年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產生一定的影響,容易導致國中生出現心理方面的偏差。

三、如何對國中生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引導

1.教師和學校應開設心理課程,對國中生進行心理輔導與治療

學校應開設具有趣味性、行為化和針對性的心理輔導課程,讓國中生從興趣着手,以興趣引導國中生,讓國中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下完成對心理健康的認識。同時要注重從行為角度評價心理素質的變化,堅決做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而且要對國中生的狀況進行各個分析,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治療。

2.鼓勵國中生參加實踐活動,培養社會適應能力

教師要讓國中生積極參與廣泛的課外活動和社會活動,感受時代的脈搏,體驗交往中的情感,懂得互相協作的'重要,這不僅能使國中生學會既善於評價自己,又善於評價他人,而且能使內向、孤僻的國中生變得活潑開朗、增強合作意識,使心胸狹窄者學會寬容、理解他人,避免心理失常出現心理障礙,從而提高國中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3.積極開展心理諮詢活動

國中生可以直接與老師面談,解開心理的難題,也可以通過信件、電話等匿名方式對教師進行傳達,教師可利用報紙、黑板報等媒介對國中生進行解答。

4.創造寬鬆、輕快的社會環境

總的來説,小部分的影響沒有大社會的影響來得深刻,作為關注國中生心理的每一位成員應積極營造輕鬆、愉快的社會環境,讓社會中的每一個國中生都感覺到人生的美好、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人與自然的和諧。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使國中生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國中生心理健康論文2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然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被長期忽視。為此,我們必須對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起足夠重視。

1.國中學生心理問題現狀

1.1 學習方面

因學習而產生的心理問題是國中學生主要的心理問題。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壓力越來越大,從而導致食慾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力下降、思維遲鈍和學習效率低。

(1)厭學。不僅是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不願意學習,一些成績較好的同學也出現厭學情緒,甚至可以説“厭學心理”在國中學生中有一定的普遍性。

(2)焦慮。特別是遇到較為重要的考試時,焦慮更為嚴重。一些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分好班、差班,考試排名次,張榜,搞題海戰術,使學生處於超負荷的高度緊張狀態之中。另外,不當的教育方法,也會給學生的心理造成種種問題。

1.2 人際關係方面

(1)與老師關係不和諧產生對抗心理。如果老師對學生缺乏理解、缺乏耐心與愛心,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指導幫助,就會降低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度以至關係緊張。

(2)同學間的關係不夠融洽。學習任務越來越重,競爭越來越激烈,同學之間缺少交流和溝通。如果老師疏於引導,同學之間就會產生隔膜,缺乏應有的同窗情。

(3)與父母的關係不夠親密。專制式家庭中的父母與子女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導致這些學生產生孤僻、專橫的性格,加上“單親”家庭等問題的存在,使他們會認為是自己的父母給自己帶來或製造了痛苦,會因此憎恨父母、家庭。於是,有的學生就走向極端,家長和老師的話無論對錯一律拒絕,以免家長和老師對自己進行干涉。

1.3 青春期方面

(1)自卑情緒嚴重。青少年時期處於由幼稚的童年期向成熟的成人期過渡的階段,認知特點是天真、浪漫、理想化的成分多,現實性的成分少。一旦將他們的主觀想象放到社會實踐中去檢驗時,他們驚訝地發現,理想是如此的脆弱。天真想象的破滅,給他們帶來嚴重的心理壓力。往往把失敗歸因於自己無能,因而灰心喪氣、意志消沉和自卑。

(2)逆反心理普遍。國中學生一般都對家長和教師存在一定的依賴性,可是,他們的潛意識裏卻將自己看作大人,迫切要求獨立。但在家長和教師的眼裏,他們仍還是個孩子,還很幼稚,惟恐他們上當吃虧,於是對他們關愛有加,喜歡過多幹涉他們的生活,這會引起國中學生的強烈反感。

(3)性困擾頻繁。性早熟的女生因為發育較快,在班上找不到交往的對象,性晚熟的男生因為較同齡人發育緩慢,在班上也找不到交往的對象。這兩種人在班上好像被孤立起來了,於是,他們很痛苦,就有可能出現心理問題。

2.加強國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2.1 努力營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心理環境。中學生良好的心理環境主要是指學校、家庭、社區心理環境。學校內部心理環境建設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是主環境建設。主環境建設是學校心理建設的重要任務, 包括教學大樓、實驗室、運動場等等在內的學校主環境,應以嶄新面貌出現,儘可能地體現“新穎、整潔、明亮、美麗”的風貌。要把各種建築物構建在綠化環境中,使學校成為花園式的大教室,讓池塘、名花異草、茂林修竹、綠色草坪和曲徑通幽的小道,也成為學生修身養性的環境。二是校園文化建設。學校要通過開展各種文化、藝術、體育、科技和學習名人等活動,提高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技藝,活躍學生身心,達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師生關係的目的, 改善學生心理環境。三是校園校風建設。培養良好的校風,既能反映學校的特色,也是穩定心理環境的因素。學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綜合素質,只有在良好的校風校貌這個心理環境中才能得到良好的發展。四是創設良好的家庭心理環境。學校可以定期對家長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培訓,向家長傳授孩子身心發展的常識,使家長既關心子女的身體健康,更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讓家長們認識到: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離不開文明、和睦、明朗、愉快的家庭環境。學生從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長輩的正確的愛,必然會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滿歡樂和信心,良好的情緒從小就佔據心理狀態的主要地位,從而保證每一個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

2.2 以課堂為主渠道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心理健康教育應作為一門學科走進課堂,納入教學計劃。因為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針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還要面向全體中學生,作預防性輔導,運用現代心理科研成果,採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自己的心理特點有所瞭解,掌握一些調控自我心理的常識,學會自我修養、鍛鍊的具體方法,養成健康的心態的良好的行為習慣。

2.3 利用學科教學滲透。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育人,無論文科、理科還是思想政治學科,都應該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意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對學生進行學習心理和創造心理的指導。各科教師都要認真挖掘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質教育內容的因素,把德、智、體諸學科的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融會貫通起來,使學生包括心理素質在內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

2.4 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寓心理健康教育於有益的活動之中,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塑造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使學生髮揮才智,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良好品質,提高心理素質。

2.5 開展個別心理諮詢。學生具有的煩惱、焦慮、緊張,往往因人而異,通過團體指導有時難以收到最佳效果,對此應通過個別諮詢,對個體進行指導,幫助他們減輕心理壓力和負擔。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根據學生行為中存在的問題採取科學有效的心理諮詢、信箱、輔導或訓練,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此外,加強對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還必須努力提高學校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增強實施心理健康的能力。學校要組織教師學習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引導教師開展討論, 讓教師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zc/jiankang/nddo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