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職場範例 >職場健康 >

孩子感冒發燒按摩哪裏

孩子感冒發燒按摩哪裏

中醫治療寶寶感冒有一套面部推拿的方法,家長們可以試試看,下面是按摩的穴位和手法説明。

孩子感冒發燒按摩哪裏

孩子感冒發燒按摩的穴位

開天門

位置:天門穴又名攢竹,位於兩眉中(印堂)至前額髮際處,成一條直線。

手法:施術者兩拇指交替自下向上推(有時寶寶不太配合,或兩手操作不太方便,用一個拇指連續上推也可以),如圖:

次數:50-150下/次(0.6個月以內的寶寶);200-300下/次(0.6-2歲);300-500下/次(2歲-12歲),每天2-3次。另外如果感冒程度嚴重,每次也可以多推100-200下。

功效:“開天門”一般作為小兒推拿起式,含有天人相應、開經穴之意。具有開經絡、開穴位、活氣血、調陰陽和祛風解表、開竅醒腦、鎮靜安神、明目等作用。針對風寒風熱引起的風邪外感之惡風發熱、頭痛、身痛、無汗等症狀均有良好作用。此外,針對頭面諸疾,如頭昏、頭痛、流涕、鼻塞、迎風流淚、眼屎多、赤眼等也有一定效果。

推坎宮

位置:坎宮(眉弓)是眉頭(或印堂/兩眉宇中間)至眉梢延伸至太陽穴的一條弧線。

手法:用兩個大拇指的正面(拇指肚)從印堂穴沿着眉毛向眉梢太陽穴方向分推。

次數:50-150下/次(0.6個月以內的寶寶);200-300下/次(0.6-2歲);300-500下/次(2歲-12歲),每天2-3次。另外如果感冒程度嚴重,每次也可以多推100-200下。

功效:可疏風解表,止頭痛,醒腦明目,適用於風寒感冒,有惡寒發熱、無汗、身痛、頭痛等症狀者。此外,坎宮是孩子眼睛的衞兵,眼睛相關疾病一般可以推拿坎宮穴,比如預防/調理眼睛虹膜炎、小兒近視等。

揉太陽穴

位置:兩眉梢後凹陷處為太陽穴。

手法:用中指指端“由輕到重”按揉太陽穴(如果高燒且無汗,手法可以略重一點,揉太陽可以發汗退熱)。一般不分順逆時針(但也有專家建議為逆時針方向,向着施術者方向)。

次數:50-150下/次(0.6個月以內的寶寶);200-300下/次(0.6-2歲);300-500下/次(2歲-12歲),每天2-3次。另外如果感冒程度嚴重,每次也可以多推100-200下。

功效:此手法可疏風解表,止頭痛,清熱明目,適用於外感發熱,有頭痛、目赤腫痛、視物不清等症狀者。

耳後高骨

位置:位於兩側耳後入髮際,乳突後緣高骨的凹陷中。用手觸摸耳垂後面,有稱為“乳突”的凸骨,從此骨下方沿後(且上)緣,觸摸上方的骨頭,有一淺凹。一壓,即有震動感,這就是此穴。

手法:以兩拇指或中指端揉高骨,稱揉耳後高骨。

次數:50-150下/次(0.6個月以內的寶寶);200-300下/次(0.6-2歲);300-500下/次(2歲-12歲),每天2-3次。另外如果感冒程度嚴重,每次也可以多推100-200下。

功效:此手法可疏風解表,止頭痛,兼安神除煩。對外感發熱,頭痛,神昏煩躁,驚風等具有良好效果。

清天河水(一般38.5度以上再考慮)

位置:在前臂內側正中,自腕橫紋中點(總筋)至肘橫紋中點(曲澤)成一直線。

手法:①清天河水(一般38.5度以上再考慮):施術者左手托住小兒前臂及手腕,使其掌心向上,右手拇指或食、中指併攏,用指面向心方向推之,即自總筋穴推至曲澤穴,稱清天河水(所有穴向心推為補,唯獨天河水向心推為清)。該穴常用清法。

②打馬過天河水(一般適用於39度及以上的發燒):打馬過天河的方向和位置與天河水一樣,不過操作手法是用我們的'食指和中指兩指蘸水然後從腕到肘方向在皮膚上敲打,其聲音就像是馬過河發出的響聲,有一個技巧大家要特別注意,就是一邊敲打,還要一邊以同一方向吹氣,因為是蘸有清水,所以有清涼的感覺,可以迅速帶走體內的高温。一般“打馬過天河”比“清天河水”清熱力度強,用於一切實熱症。

次數:50-100下/次(0.6個月以內的寶寶);150-300下/次(0.6-2歲);300-500下/次(2歲-12歲),每天2-3次。另外如果感冒程度嚴重,每次也可以多推50-150下。1歲以下寶寶,可以只推左手一般即可。1歲以上寶寶,且温度超過39度時,則可以推左右兩隻手。

功效:清熱解表、瀉心火、除煩躁、潤燥結。針對外感發熱,口渴,口乾,煩躁不安,夜啼,睡眠不寧,口舌生瘡,重舌、木舌、伸舌、弄舌,痰喘,咳嗽,小便短澀等一切熱證非常有效。

特別説明

①清天河水為泄熱手法,所以當寶寶表現為畏冷怕風,神倦易困的虛寒性體質,則不可用此手法。

②中西醫對於發燒的認識和理解在基本點其實是相同的,認為發燒本身是寶寶體內正邪在交戰的表現(或者説寶寶自身免疫力在發揮作用時的外在表現),發燒有利於免疫力的建立和完善。所以,寶寶剛有一點發燒就用“清天河水”手法退燒,其實並不利於寶寶免疫系統的自我發育和抵抗能力的加強。一般38.5度以內,要先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如果都比較正常的情況下,可以先用開天門、推坎宮、揉太陽、耳後高骨這四大手法,先不用清天河水。

③當38.5以上的時候,可以再用清天河水的手法。而當發熱39度或以上時,則可以考慮用“清天河水+ 打馬過天河”(二者混合用,總體次數比例為3:1或者4:1)。而當寶寶發燒超過39.5度時,則可以用“退六腑+推三關”(此手法退熱強度更大,具體手法説明見下)。

退六腑(一般39度以上且清天河水效果差時再考慮)

位置:小手臂尺側(手心向上時的裏側),小手臂肘關節內側(陰池穴)至內側手腕(少海穴)成一直線。(PS:手小臂有兩塊長骨,手掌向上,大拇指側叫橈骨,小拇指側叫尺骨,即“外橈裏尺”)

手法:用拇指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部,稱推(退)六腑,或退下六腑。(PS:方向與清天河水手法方向相反)。

次數:50-100下/次(0.6個月以內的寶寶);100-200下/次(0.6-2歲);200-300下/次(2歲-12歲),每天2-3次。另外如果感冒程度嚴重,每次也可以多推50-100下。1歲以下寶寶,可以只推左手一般即可。1歲以上寶寶,且温度超過39度時,則可以推左右兩隻手。

功效:退六腑手法泄實火(類似於吃“寒涼性藥物”),退高燒,可用於一切實熱病證。對於高熱、煩渴、驚風、咽痛、木舌、腮腺炎和大便祕結等有很好效果。

推三關

(退燒時,用來平衡“退六腑”過於耗陽而補陽補氣的手法)

位置:前臂撓側(手心向上時的外側),小手臂肘關節外側(陽池穴)至外側手腕(曲池穴)成一直線。

手法:用拇指撓(外)側面或食、中指面自手腕推向肘,稱推三關,或稱推上三關;使小兒彎曲拇指,自拇指橈側推向肘,稱大推三關。

次數:50-100下/次(0.6個月以內的寶寶);100-200下/次(0.6-2歲);200-300下/次(2歲-12歲),每天2-3次。另外如果感冒程度嚴重,每次也可以多推50-100下。1歲以下寶寶,可以只推左手一般即可。

功效:補臟腑之氣,補虛。適用於氣血虛弱、病後體弱、陽虛肢冷、腹痛、腹瀉、疹出不透及感冒風寒等一切虛、寒病證。臨牀一般認為:①推三關性温熱,能益氣行血,温陽散寒,發汗解表,主治一切虛寒病症可與補脾經、補腎經、揉丹田、摩腹、捏脊等合用;②對感冒風寒,怕冷無汗或疹出不透等症,可與清肺經、掐揉二扇門等穴合用。

特別説明:

“退六腑+推三關”一般多合起來用,並被稱為大涼大熱”(或者説一陰一陽,一泄一補)之法。個別情況下,也可以單用:若患兒氣虛體弱,畏寒怕冷,可單用推三關,如高熱煩渴,可單用退六腑。兩穴合用能平衡陰陽,防止大涼大熱,傷其正氣。如寒熱夾雜,以高熱為主,退則可以退六腑與推三關之比為3:1;若以惡寒為重,則可以推三關與退六腑之比為3:1。若不太會辯證,可以考慮1:1比例。

小兒推拿常見注意事項和説明

1、兒童按摩跟成人不同,成人按摩要求有力,而兒童推拿按摩要求:均勻、柔和、輕快、持久(保證刺激到一定的次數/量);成人按摩要精確地找穴位,而兒童按摩以點狀按摩、面狀撫摸或線狀推揉為主。對1歲左右的患兒,應以推、揉等弱刺激手法為主。

2、如果寶寶不是很配合,可以哄睡寶寶,睡後(含夜間)推拿,也是同樣的效果;

3、按摩後以微汗出為宜,切勿發汗太過。

4、在給寶寶推拿時,室內温度要温暖適宜,空氣清新,不可過熱或過冷,應選擇避風、避強光、噪音小的地方,以免加重或影響患兒病情。

5、小兒過飢或過飽,均不利於按摩療效的發揮(尤其有腹部、背部等部位推拿時),一般最適合按摩的時間是飯後1個小時後(高熱或緊急時,可不受此限)。因為飯後半小時內按摩易發生嘔吐、胸悶等不良反應,而空腹則容易出現頭暈等不適。

6、在小兒哭鬧之時,要先安撫好小兒的情緒,再進行推拿。

7、小兒推拿施術者/家長要保持雙手清潔,摘去戒指、手鐲等飾物。指甲要常修剪,剛剪過的指甲,一定要用指甲銼銼平。推拿時雙手宜暖(一般要先搓熱)。

8、推拿時,儘量讓寶寶平躺着放鬆身體,以使小兒舒適為宜,並能消除其恐懼感。動作要柔,不然孩子哭鬧不配合,非但沒有保健效果,反而傷身。此外,孩子如果有皮損傷,按摩時要避開受傷皮膚,以免皮膚因摩擦受熱而再受損傷。

9、小兒推拿手法的操作順序:一般先頭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最後是下肢;也可先重點,後一般;或先主穴,後配穴。拿、掐、捏、搗”等強刺激手法,除急救以外,一般放在最後操作,以免小兒哭鬧不安,影響治療的進行。

10、小兒推拿手法操作時間的長短,應根據病情、體質而定,因病因人而異。在臨牀實踐中推法、揉法運用較多,做摩法用的時間較長。運用掐法、按法時,手法要重、少、快。如果僅按摩一側手部穴位,可不論男女,均按摩左手。一般情況下,小兒推拿一次總的時間為10—20分鐘。

標籤: 發燒 按摩 感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zc/jiankang/nvkdr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