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问谷 >

校园范例 >绘画书法 >

高职绘画素描课程教学效果分析论文

高职绘画素描课程教学效果分析论文

受西方近代绘画发展的影响,我国美术院校尤其是绘画领域对素描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课程设置上所占的比重较高,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高校绘画教学理念受到西方影响。在中国素描教育发展的一百多年中,素描逐步成为培养美术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素描课程的教学效果决定了学生未来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及综合美术能力上的发展水平,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当前的高等职业院校素描教学中存在教学思维固化、授课枯燥、与专业课程缺乏融合等问题尚待解决。

高职绘画素描课程教学效果分析论文

一高等职业院校素描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固定

由于素描起源于欧洲,我国素描教学的起步较晚。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在素描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上往往借鉴已有的经验,例如学习专业美术院校或综合类大学的美术专业。一方面教学模式应当随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固定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越来越快的需求变化。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生源情况与本科院校不同,不可否认高职院校的生源存在美术功底差异较大的问题,照搬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并不能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教学模式上高职院校应当做出适当的改变,学习国内外新的教学理念与经验,抛弃单一的技能传授模式,从提升学生的内在修养与良好习惯出发,真正实现素描课程的价值。

(二)学生缺乏兴趣

传统的素描课程通常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在授课过程中学生会感到相对枯燥、乏味,在长期的反复联系中逐步失去耐心,无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素描是以长期的训练培养学生美术基础的一门课程,这样的属性决定了教学过程往往是反复的、长期重复性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著名的“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弗罗基俄在对达芬奇的教育中也是采取的反复写生的方式,通过长期的训练来完成绘画基础的培养。但是现代的学生即便对素描课程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知,但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仍然被枯燥的教学过程所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安排与教学方式的调整中应当充分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基础与专业脱节

某些高职院校的素描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素描本身的学习,忽略了学习素描的目的是为提升学生的美术水平。例如在课程安排中出现素描课在第一学年集中,而在专业课增加的中后期减少或取消素描课的情况。素描学习应当是长期性的,短期的学习无法塑造学生的艺术能力,对后期专业课程的开展是不利的。同时素描也应当与专业课程相结合,针对不同的专业课程素描学习应当有所偏重。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在后期专业课程的衔接中学生往往表现出个性弱化、创新思维不足的情况。

二国外素描教学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方式

素描是欧洲绘画所创立的绘画形式,欧洲拥有众多世界著名的美术学院,随着近代文明的演化欧洲的素描形式逐渐出现了以西欧国家为代表的“欧派”及以俄罗斯美术学院为代表的“苏派”两种形式。巴黎皇家绘画雕塑学院是“法国学院派”的代表,这所著名的学院自17世纪中叶就将人体写生素描作为其教学的核心部分。在具体课程的设置中,该校在学生进行素描临摹之前会进行基础课程的教学并伴有透视及解剖等内容;随后进行临摹学习,以本院教授或其他的著名作品作为临摹的对象;接下来将石膏像作为素描的写生对象并在最后阶段开始对人体的写生。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在素描教学中强调现实主义的写实性及数学模式的严谨性,素描课程的设置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周期。在不同的学年,列宾美术学院会设置不同的素描课程训练,相比于国内的美术院校,其素描课程占总课程的比重要高出很多。在新生入学初期,头像与胸像是素描课程的主要写生对象;人体写生会在学生对第一阶段充分掌握的情况下展开,同时会在原有的胸像基础上增加完整的半身像作为写生对象;在学习的中后期,不同性别的完整的人体写生将会成为素描课程的主要内容。以上课程的设置是基于从简单的构图及透视原理逐步到对人体结构的了解,最终具备良好的形体分析能力这一渐进式的提升需要所决定的。通过对国外素描教学的了解我们发现,教学中教师不苛求学生在短期内做到绘画技法的娴熟,一般会在写实程度上给予一定的空间,用于培养学生的自我风格,将素描作品看作学生个性的映射,认为素描在遵守基本绘画原理的前提下每个人都应当具备独特性的一面,这对从教学之处就保留学生的艺术个性与创造力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同时国外的素描课程是贯穿学习生涯始终的,重视素描课程在美术学习的长期训练中起到的重要基础作用,在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中逐步配合学生的专业课程在不同的方向加力练习与强化,同时培养学生的美术修养与专业能力,是一种动态的、全面的教学培养方式。国外的教学方式对我国高职院校素描教学的提升与改进起到了良好的启示作用。

三高等职业院校素描教学效果提升的方式

(一)提升学生审美

学生在进行素描学习的初期首先会对素描对象、作品及素描本身产生感性的认知,通过认知的不断改变进而对素描产生自我独特的理性认识,而理性认识的水平是由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决定的。在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学重点应当放在对学生审美的培养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以艺术的眼光观察从而感知事物本质的美感,熟悉并掌握从形体到结构比例的塑造能力。同时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自主研究课程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课题,通过对某类特定的绘画艺术特点作为专题研究进而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并将其应用到自身的绘画过程中。

(二)尝试多种工具

由于中等教育应试化及大学联考录取方式的特点,高等院校的'生源在过往的素描学习中普遍以铅笔作为主要的素描工具,长此以往使素描作品缺乏特征差异,学生也无法体验不同类型的素描形式。在教学中可以扩大工具的使用范围,尤其是在对同一事物的素描作品可以采取不同铅笔之外的多种素描工具呈现。具体来讲,铅笔是素描工具中最易于掌握的一类,在学生充分掌握基础工具的前提下可以逐步炭笔素描以增加难度同时丰富表达效果。除此之外可增加粉笔、钢笔及毛笔等多种工具的使用教学,使学生在不同类型的纸张乃至黑板等不同的工具上加以呈现。通过差异性的尝试,一方面学生在长期的素描学习中枯燥感有所降低,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培养观察能力

素描课程的教学因其难易程度应当遵循由局部到整体的渐进过程,初期对几何体与静物素描的课程教学以掌握比例结构与明暗为目标,随后再以石膏像、真人头像的方式逐步增强难度。素描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在学生开始写生之前留出足够的时间用于对对象的观察,观察方式应当遵循从整体到主要部分再到局部细节的步骤,始终能捕捉到对象的整体状态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在观察的过程中应当适时的将某些细节省略使其变为一个有机的对象,这样最终的作本站可以呈现出对象应有的特征。在素描构图中明暗对比与布局效果往往得益于对写生对象的观察,这也是素描课程作为学生美术能力提升基础的重要目的,培养出良好的观察习惯对后期专业课程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四)鼓励创新思维

在美术教学中,技能与方法的传授只是教学目标之一,是否能够唤起学生内在想象力是培养美术人才的重要评定标准,只有通过想象力的培养与激发才能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力。具体来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写生对象的角度、光源与视角等多个方面做出调整,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为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可以将多个静物写生对象随意放置,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思想做出自由布局从而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也可以降低学生在长期素描练习中的枯燥感,提升学习积极性。

四结语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的人才为标准的,在素描的教学中应当对本课程对学生基础能力培养有充足的认知。通过提升学生的内在审美能力服务于专业课程,同时由于学业周期的限制应当在传统课程模式的基础上做出创新性的改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将素描的学习作用最大化,提升学生的个人价值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陈崇刚.高职影视动画专业基础素描课程“三阶段、三融合”教学改革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6(13):126-127.

[2]刘德芳.高职设计素描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33):143-144.

[3]庄伟涛.高职院校艺术专业设计素描教学改革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13):118-119.

[4]梁丹丹.技工学校美术素描课程教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15):126-127.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xuewengu.com/zh-sg/flxy/shufa/54l7y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