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求職 >

中國小人格教育觀後感怎麼寫

中國小人格教育觀後感怎麼寫

在我們中國小生的必修課內,最重要的並不是學習,學會了怎樣做人是排在第一位的。中國小人格教育觀後感怎麼寫,我們來看看。

中國小人格教育觀後感怎麼寫

  中國小人格教育觀後感怎麼寫1

在我們中國小生的必修課內,最重要的並不是學習,學會了怎樣做人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連這些都不會的話,就算學習成績再好,也是一個不具備健全人格的人。大人們常説,要想成才得先成人,所以,作為一名中學生,要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合格人才,需要學的很多很多,不只是學習。這是我剛剛觀看完《中國小生人格教育》的感觸。

這是于丹老師為我們的講座,在這次的講座中分成的四個主題分別是:

1、父母應怎樣認識孩子,如何擬定合理的人生目標。

2、孩子不聽話,愛發脾氣,作為家長應如何正確引導教育。

3、怎樣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

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義。 關於這四個主題,于丹老師都用了幾個小故事來引導啟發我們。其中這個故事,讓我感觸良深發脾氣就會在別人的心上釘釘子,釘子孔會永遠留在別人身上的。

有一個小男孩,因為他的親人很愛他,所以他就嬌縱,很愛對人發脾氣。為使他能改掉愛發脾氣的壞毛病,他父親讓他每發一次脾氣就往籬笆牆上釘個釘子,隨着每天釘釘子的數量有30多個到5個,3個,直到沒有,小男孩慢慢的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改掉了愛發脾氣的毛病。但他父親卻讓他把所有釘子拔掉,並指着籬笆牆上密密麻麻的釘孔對他説:孩子,你改掉了愛發脾氣的毛病,是好樣的,但你看看這針孔就像你每對人發一次脾氣在別人心中留下的傷痕,永遠留了下來。

因為我又何嘗不是總愛亂髮脾氣,甚至有時候受了委屈,把氣撒在家長身上。如果説每對別人發一次脾氣,就會在別人的心靈上創傷一次,那我不知爸爸媽媽的心靈,是否已因我而遍體鱗傷,但他們依然一如既往地對我好,關心愛護我。

于丹老師在人格教育中還為我們強調了一點:在我們中國小生所要完成的必修課中,不僅僅是學習。我們還要懂得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師。于丹老師為講的這一堂課讓人受益匪淺。從前,我以為,學習第一,所以爸爸媽媽儘量的給我騰出大量的時間供我學習,除了學習,家裏的任何一件事我都不用去做,任何一件事都不用我去操心。爸爸媽媽把什麼事都安排的井井有條,等着我去享受他們的勞動成果。甚至讓我誤以為這都是他們應該做的,我只要學習就行了。但現在我知道我錯了于丹老師講了孔子的弟子問孔子孝是什麼?孔子只説了兩個字,色難。意思是千難萬難都要給父母一個好臉色看,可現在我呢?正好相反,成了父母千難萬難到要個我一個好臉色看。可將來的社會上,你已經有了習慣,愛發脾氣,可昔日的.父母已經變成了同事、上司甚至是素不相識的人,他們可不會將就你。

另一個重要的道理便是抵抗挫折。于丹老師她女兒喜愛的花籃破了,她女兒號啕大哭起來。于丹老師把破籃子用彩紙補起來,竟比原來更好看。她女兒破涕為笑,並從中明白一個道理:哭是最無能的表現。也是我明白的道理。遇到挫折不要緊,可灰心喪氣是很可怕的。就算遇到天大的挫折也不算是末日,而是像蟬一樣,是蜕變的開端。

  中國小人格教育觀後感怎麼寫2

于丹中國小生人格教育講座觀後感 週六我觀看了于丹老師的講座,她結合《論語》和中國古代先賢的教育主張,博古論今,指出目前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看完之後,引發了我對於家長、學校與孩子之間的教育、人格、溝通、學習、健康成長問題的

諸多思考和感觸。

一、于丹主張教育的根本是快樂的學習,是自我潛力的開發。 面對中國應試教育的弊端,每個家長都深有體會。在學校教育階段,所有能讓孩子增長見識,鍛鍊操作能力、強健體魄的課程,譬如音樂、美術、手工、體育等教育資源嚴重不足。這就是于丹所謂的工藝教育的主張。在日常生活中,家長都重視孩子的學習,從來不讓孩子做家務。結果絕大部分的孩子從小都不會做家務,從來沒有做過家務。 我想通過這一點,需要家長和學校反思的是:()和生活脱節的學習,是不會快樂的,同時自我潛力的開發也會受到嚴重的阻礙和發展。

二、于丹老師在講座中強調孩子要學會感恩。 中國家庭幾乎無一例外溺愛子女,對子女的呵護無所不及。這樣一來,子女會認為給予是本份,不給是虧欠。一切都是應得的。孩子在小的時候,因為某個要求沒有被滿足就會大哭大鬧,就會埋怨父母;在成年的子女中,還有的子女因為父母不能滿足自己的物質要求而和父母斷絕往來。用古代傳統的孝順理念去教育現在的孩子,無異於比全天還難。 簡單的一個道理:子女要學會感恩,要懂得分享。

三、于丹老師的觀點還有挫折教育,為人處事的能力,人際關係的融合能力。 這些教育和能力是孩子在走向社會前所必備的

素質。但是,我們周圍的孩子卻令人遺憾的發現,他們獨自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實在有限。 教育是一個起點,是一種陪伴,是一種理念和鼓勵,而最終的成全,是每個孩子自我的人格和心靈。

  中國小人格教育觀後感怎麼寫3

今天我和孩子一起觀看了關於《中國小生人格教育》的電視專題講座,于丹老師就如何擬定孩子合理的人生目標,及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用實例的方法作了講解。對於我們平常對孩子的家庭教育還是很有幫助的。

孩子不是家長個人的私有財產,而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人,是社會成員之一,更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

教育孩子,重在教他做人,提高子女思想道德水平。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也是孩子的終身楷模。家庭是一所沒有硬件設施的學校,家庭教育是人才成長的搖籃。從當前獨生子女身心發展的現狀看,孩子的品德、行為習慣方面存在着較多的缺失,德育教育成為獨生子女教育中最薄弱的環節,作為家長,有責任、也有義務配合學校攜扶孩子走上正確的人生之旅。

  中國小人格教育觀後感怎麼寫4

早上7:15,公共頻道播出了于丹老師講述的《中國小生人格教育》,準時坐在電視機前進行收看,感悟很多。

“真正愛孩子的老師和父母,不是教孩子怎樣去躲避挫折,而是教會孩子在面對挫折時,怎樣去修復生命。”這段話出自於于丹老師,簡潔有力的表明了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而我們學生應該做的,就是要孝敬父母,用節目中的話來説,孝敬就是給父母一個好臉色看。

在學習方面,首先我們要有興趣。照樣還是用孔子的一句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生命樂在其中,在學習一種知識的同時才能完成自己的開發。要知道成績不能代表一切,孩子應該因材施教,對孩子要進行多元化教育,充分發揮孩子自己的潛能,如果孩子都變成了一種模式,那學習豈不是太單調了。寫到這,我不禁想起了中國式教育:“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師的法寶。”不知道老師在聽完講的這些以後,會不會改變教育方式,換換教育方法。

此外,于丹老師還通過講一些小故事來闡述道理。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一對兄弟倆,兩人乘船一起到一個大城市賣瓷磚。結果在路上,因為一場大風暴,瓷磚全都被摔成了碎片。哥哥當即就哭得稀里嘩啦,而弟弟則很冷靜。去那個大城市考察一番後,發現那個城市裏有很多地方在裝修。於是,弟弟把瓷器碎片都徹底砸碎,變成一船的馬賽克,賣了出去,結果賺了大錢。于丹老師的四歲的女兒都懂得哭是無能的表現,那我們為何還要在挫折面前只會哭呢?要是一遇到挫折就隨之墮落,那是絕對不行的。

又返回到剛開始的地方去,于丹老師更關心的那個問題“今天的孩子快樂嗎?”“一個孩子在很小的時候,能不能擁有快樂的生命,可能比他掌握多少知識更重要。什麼是一種生命快樂呢?”顯然,不是上很多很多的興趣班,有很多很多的輔導課,有好多好多的課外題。這些課程,已經在無形之中給我們學生的心理上增添了重大的壓力。所以才會出現,孩子們“不懂得珍惜生命”之説。

那麼,最後總結一下。于丹老師此次的講座,主要分為四項內容:第一:父母應怎樣正確認識孩子,如何擬定正確合理的人生目標。第二:孩子不聽話,愛發脾氣,作為家長應如何讓正確引導教育。第三:怎樣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第四:培養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義。

總之,此講座值得一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qiuzhi/w23o3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