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教育 >

人格教育觀後感

人格教育觀後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格教育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格教育觀後感

人格教育觀後感1

12月22日上午7:15,按照學校統一要求,我觀看了山東電視台公共頻道播出的由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于丹主講的《中國小生人格教育》專題講座。于丹老師説:“中國小生人格教育,其實就是教育孩子如何追尋一種生命的快樂和尊嚴。”她以其博學、睿智和思辨震懾了我的心。

回顧我自己教育孩子的過程,有成功,有挫折,也有失敗。我覺得孩子雖小,難以理解生命,但是身為父母,總是期望能縮短孩子成長過程中混沌的歷程,期望能儘早地對自己、對社會、對這個世界產生清醒的認識。一個孩子怎樣正確認識自己,善通人情世事比他認知知識更重要,滋長樸素的人格和內心道德力量比獲取知識和技巧更重要。

通過於丹老師的講述和舉例闡述,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我知道了“一碗米的價值因人而異,一個孩子的空間大小也因人不同,除了老師和家長能夠幫助他發現最大的價值空間,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來認知自己的生命價值。”懂得了“一個孩子在很小的時候能不能擁有快樂的生命,可能比他掌握多少知識更重要。”“在學習一種知識的同時,完成自己的開發,其實這是我們大家都企及的一種教育的境界。”“我們能夠陪伴孩子成長,不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讓孩子獨立去完成自己的發現,去完成自我成長的修復。”“真正愛孩子的老師和家長,不是教孩子怎麼去躲避挫折,而是教會孩子在面對挫折時,怎樣去修復生命。”“好老師和好家長完成的是喚醒,而不是灌輸,建立的是孩子的自信,而不是家長的教訓。”……

教育就是培養好的習慣,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家庭教育實際上是一門“動心”的藝術,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上,那麼我們的教育效果就會徒勞無功。我會不斷努力,與你一同成長,做一個心智成熟的人,把愛、信念和美好傳遞給你以及家人同事、朋友,努力讓你身心健康積極,讓家庭充滿朝氣和正氣;也在努力做一個善良、樸素端莊、努力向上、熱愛生活的母親,儘可能地讓你受到良好的薰陶。

一碗米可以有不同的用途,一碗水可以煮出不同的答案,一個孩子可以成就不同的人生。作為父母,我們不僅有責任教育孩子閲讀、書寫……還要為他們創造一個健康成長的心裏氣氛。我們一定要遵從孩子的自然成長規律,為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而踏實走好每一步!

教育是一個起點,是一種陪伴,是一種理念和鼓勵,而最終的成全,是每個孩子自我的人格和心靈。在人羣中去學會愛,在山水中去發現永恆,在社會的規則中去勇於承擔,在這一切中,去建立人格!

人格教育觀後感2

在我們中國小生的必修課內,最重要的並不是學習,學會了怎樣做人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連這些都不會的話,就算學習成績再好,也是一個不具備健全人格的人。大人們常説,要想成才得先成人,所以,作為一名中學生,要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合格人才,需要學的很多很多,不只是學習。這是我剛剛觀看完《中國小生人格教育》的感觸。

這是于丹老師為我們的講座,在這次的講座中分成的四個主題分別是:1、父母應怎樣認識孩子,如何擬定合理的人生目標。2、孩子不聽話,愛發脾氣,作為家長應如何正確引導教育。

3、怎樣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義。關於這四個主題,于丹老師都用了幾個小故事來引導啟發我們。其中這個故事,讓我感觸良深發脾氣就會在別人的心上釘釘子,釘子孔會永遠留在別人身上的。

有一個小男孩,因為他的親人很愛他,所以他就嬌縱,很愛對人發脾氣。為使他能改掉愛發脾氣的壞毛病,他父親讓他每發一次脾氣就往籬笆牆上釘個釘子,隨着每天釘釘子的數量有30多個到5個,3個,直到沒有,小男孩慢慢的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改掉了愛發脾氣的毛病。但他父親卻讓他把所有釘子拔掉,並指着籬笆牆上密密麻麻的釘孔對他説:孩子,你改掉了愛發脾氣的毛病,是好樣的,但你看看這針孔就像你每對人發一次脾氣在別人心中留下的傷痕,永遠留了下來。

因為我又何嘗不是總愛亂髮脾氣,甚至有時候受了委屈,把氣撒在家長身上。如果説每對別人發一次脾氣,就會在別人的心靈上創傷一次,那我不知爸爸媽媽的心靈,是否已因我而遍體鱗傷,但他們依然一如既往地對我好,關心愛護我。

于丹老師在人格教育中還為我們強調了一點:在我們中國小生所要完成的必修課中,不僅僅是學習。我們還要懂得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師。于丹老師為講的這一堂課讓人受益匪淺。從前,我以為,學習第一,所以爸爸媽媽儘量的給我騰出大量的時間供我學習,除了學習,家裏的任何一件事我都不用去做,任何一件事都不用我去操心。爸爸媽媽把什麼事都安排的井井有條,等着我去享受他們的勞動成果。甚至讓我誤以為這都是他們應該做的,我只要學習就行了。但現在我知道我錯了于丹老師講了孔子的弟子問孔子孝是什麼?孔子只説了兩個字,色難。意思是千難萬難都要給父母一個好臉色看,可現在我呢?正好相反,成了父母千難萬難到要個我一個好臉色看。可將來的社會上,你已經有了習慣,愛發脾氣,可昔日的父母已經變成了同事、上司甚至是素不相識的人,他們可不會將就你。

另一個重要的'道理便是抵抗挫折。于丹老師她女兒喜愛的花籃破了,她女兒號啕大哭起來。于丹老師把破籃子用彩紙補起來,竟比原來更好看。她女兒破涕為笑,並從中明白一個道理:哭是最無能的表現。也是我明白的道理。遇到挫折不要緊,可灰心喪氣是很可怕的。就算遇到天大的挫折也不算是末日,而是像蟬一樣,是蜕變的開端。

人格教育觀後感3

今天早上,我和媽媽準時鎖定四川經視頻道,一絲不苟的收看了著名演講師于丹老師的講課,這一課使我受益匪淺。

這一堂課裏,于丹老師神閒氣定,娓娓道來。其中最讓我有所感悟的是這樣一個寓言故事:有一個小男孩,他從小就在一棵大蘋果樹下天天很天真的玩耍。大樹笑嘻嘻的,每天都等着他來。他摘果子吃,他揪樹葉玩。有時候發脾氣還在樹身上亂刻亂畫。但是大樹從來也沒有生過氣,大樹就每天都等着小男孩。男孩漸漸長大了,等大樹再見到男孩時,男孩卻變得愁眉苦臉。大樹問男孩:“你怎麼不來找我玩呢?”男孩説:“你看,我的同學,每天用錢都能變出許多玩具,我找你玩有什麼意思呢?”大樹説:“孩子,你不要不開心,我雖然沒有新玩具,但你可以把我的果子都摘了,拿去賣掉,這樣你就會有新玩具了。”孩子聽了,十分高興,立即就把所有果子都摘掉,接着,他便擁有了想要的一切。此後每年秋天孩子都回來摘果子,除此之外,就再也沒有回來過。當孩子長成了青年,回到樹下時,已經結不出果子的老樹着急的説:“孩子,你現在書都已經唸完,怎麼還不高興呀?”孩子歎口氣説:“你看,我周圍的人都已成家,而我連娶新娘、蓋房子的錢都沒有,你叫我怎麼高興呀。”大樹説:“沒事,你看我有這麼多粗壯的樹枝,你把他們砍了,就夠你蓋房子了。”孩子就興高采烈的將樹枝砍下來,蓋了一座房子。又過了很過年,孩子再來樹下的時候,中年的他還是很憂傷,他對老樹説:“我總要在世界上確立自己的前途事業,我的同學都漂洋過海去了更遠的地方,可我呢?”大樹説:“你把我的樹幹砍了吧,做一個獨木舟,你就能去遠方了。”孩子就把老樹幹砍了,做了獨木舟,離開了這裏。過了很多年,這個孩子已經白髮蒼蒼。老樹根對他説:“孩子,我已經沒有了果子、樹幹、樹枝,你更不會在陪着我了吧?”孩子説:“我該走的地方已經走過了,我該看的東西也看完了,我先最大的心願就是和你一起曬曬太陽。”

其實,這棵年老的大樹便是為我們付出一切的父母,他們就這樣從不曾為自己着想,他們的心中裝着一個視為珍寶的東西——孩子。做父母的總一心想着自己的兒女,可是,做兒女的卻很少關心過自己親愛的父母。兒女們有的在理想站上車,有的人在孤獨站下車,有的人在痛苦站上車,不管結局怎樣,卻總有一個高大温暖的身影籠罩着我們,他們悄悄打開我們心靈的窗户,將那些悲痛獨自承受,沒錯,那個樸實温暖的身影便是愛你勝過愛自己的爸爸媽媽。如果他們對你的付出是百分之百,請你回報他們百分之兩百的愛。當你在悲傷中時,一定格外想念那個給予你愛的身影,如果有,請大聲叫出你的心聲:“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jiaoyu/l3l19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