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得體會 >

【熱門】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

【熱門】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1

很認真的把紹瑞珍老師的《教育心理學》讀了一遍,感覺是如沐春風,豁然開朗。通過讀書,使得教育教學中的一些做法找到了理論依據;澄清了一些錯誤的、想當然的想法;更是學到了有效教學、學習和管理的方法與技巧。結合自己的閲讀,談談體會。

一、教育心理學已經不再僅是純粹的理論研究,實際應用越來越多

以前,見到過幾本教育心理學的教科書,總的感覺是理論敍述比較多,儘管內容很好,但和實踐總有段距離,況且由於自己對理論的認識比較膚淺,導致有些內容無法有效實踐,得不到期待的效果。但在本書中,作者以現代心理學的最新研究成果為背景,系統闡述了教學、學習等諸方面的內容,且和實際情況聯繫密切,比如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從知識的表徵到獲得的過程,以及如何有效保持等各個方面深入淺出的做個介紹,並且因為內容結構組織的好,讀起來也不費勁,確實是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二、教育心理學應該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必修課

作為一線教師,很多時候其實就是在根據經驗教學,但僅憑經驗必然導致教師教育教學的專業化水平偏低,而錯誤的經驗給學生帶來的後果更是無法彌補,所以,強調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是越來越重要的事情。

在陳琦和劉儒德主編的《當代教育心理學》中,提到這樣一個問題:當學生反覆擅自離開座位時,教師應該怎麼辦?按照一般的經驗,教師要提醒學生留在自己的座位上,並且這樣做也能幫助學生記住這條上課的紀律。但研究發現,對於國小生來説,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離開座位的想法會越來越強烈,因為學生是在通過這一行為引起老師的注意,所以,當老師置這些學生於不顧,轉而表揚那些不動的學生,離座率就降低了。由此可見,教育工作不能再僅憑經驗。

對於如何教學,如何有效教學,如何促使學生理解知識的意義並長期保存,如何促進能力的提高等等問題,現代教育心理學已經作出了比較有效的研究和解釋,只有遵循科學理論,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才能高效進行。作為教師,如果不能掌握這些理論,不能有意識的應用,至多算是一個教員,一個低水平的教員。

三、只有掌握教育心理學理論,才能科學、有效的教學

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收穫應該就是澄清了錯誤觀念,堅定了用科學指導實踐的信心。

比如書中在談到了原有的知識和技能在有效學習中的作用,並提到了古訓:“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而在自己的教學中,對這條的理解並不深刻,有時根本不去考慮學生原有的知識和觀念,不管學生的情況直接就講。頂多在教學中,考慮學生學過什麼東西,並假定學生已經掌握了這些知識,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教學,關注點是學生以其原有知識是否能理解新的知識,但原有知識是否掌握,新舊知識的聯繫如何建構,這個考慮的就少了。

書中詳細講述了知識學習與保持的策略,自己在教學中,對這些策略的`關注度太低,有時只追求自己內容的教學,而忽視了對學生學習策略的訓練。現在看來,這隻能是給學生帶來知識,而不能利用教學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也就影響了教學效果。

四、踐行理論知識,做教育實踐者。

我們一直在倡導做科研型教師。一線教師如何做科研?研究什麼東西?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和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聯繫起來。不需要做高深的理論研究,也不能是簡單的教學經驗的總結,而應是聯繫實踐,解決問題,上升到理論。比如,書中談到了品德形成的心理過程,我們就可以據此設計德育目標和過程,在班級管理或者教學中研究如何形成學生的品德,研究實踐中遇到的問題該如何解決,並進一步總結出德育的方式和策略,由此,研究成果也會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所以,如果堅定了用理論指導實踐的信心,也就為自己的科研找到了最好的突破口。

五、提升專業水平,為教育教學把脈開方。

教育教學需要心理學的信息和服務,心理學也必須為教育教學服務才能有廣泛發展的前景。而學校的心理輔導老師在這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所以,為師生提供心理學服務應是其工作的應有內涵,而教育心理學的知識將成為心理老師這項工作的堅實後盾。比如,關於專家和新手解決問題的差異研究為教師培訓和年青教師成長提供了理論基礎,心理老師可以據此為學校和教師提供富有成效的指導方案。而通過教育心理學的學習,將會對學生的學習提供最有效的診斷和輔導。為教育教學把脈開方,和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結合起來,心理老師也就能穩固自己在學校教育中的位置。

在師大學習教育心理學,收穫很多,學習到了許多教育心理學的知識,對自己曾經的教學工作行為進行了一定的反思。通過學習,能使自己在今後的工作中更多的從心理學的角度去理解學生的行為,用科學的方式引導學生熱愛學習,懂得學習,並且能夠成為自己的未來的設計師。

在學習中,我發現學習動機理論的應用,對職業中學的學生尤為重要。職業中學的學生大多是學習上的失敗者,他們很少有學習的成功,也就沒有了學習的動機和熱情。運用學習動機理論,適當地採取一些策略,能夠更好地讓我們的學生關注學習,關注發展,關注自我突破。

通過楊帆老師的講解和教材的解讀,我懂得了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認知好奇心。

認知好奇心是學生內在學習動機的核心,是一種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學習活動本身的內驅力,表現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為。“情境”不僅指實際生活情境,還包括模擬交際情景、表演情景、直觀教具情景、想象情景等。情境教學不僅是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的最有效手段,還是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積極參與的好方法。

2、運用強化原理,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A、為學生設立明確、適當的學習目標

B、正確運用獎勵與懲罰

C、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成果

3、對學生進行競爭教育,適當開展學習競爭。

A、教師要教育學生認識競爭的利弊,教給學生公平競爭的方法或手段,教會學生學會競爭。

B、按學生的能力等級進行競爭,讓每個學生都有獲勝的機會

C、進行多指標競

D、提倡團體競爭。

E、鼓勵個人的自我競爭和團體的自我競爭。

懂得這些理論之後,我們就需要把它轉化為具體的實施行為,設計不同的主題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只有在不斷的學習中,才能獲得更多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甚至是教育教學的靈感。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2

人的行為都是受心理意識支配的。教師學習教育心理學,懂得學生如何才能做到高效率高質量地學習,教師知道如何高效率高質量地進行教育教學活動,將會對教育教學工作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從而使教育真正成為涓涓細流,滋潤着學生的心田。

孩子的世界單純如白紙,但正是這簡而又簡的單純甚至有時讓我們無從入手,離那片可貴的心靈世界失之交臂。有的時候我們真的應該換種眼光看孩子,看待他們的喜好、看待他們的行為,甚至看待他們的缺點。

換種眼光看孩子的能力,會發現孩子的潛力令人歎服。

那天所任教的班級沒有英語課,又因瑣事幹擾,我佈置作業的時候已接近放學了,孩子們正收拾着書包,看到匆忙而至的我,大部分孩子都主動拿出本子記作業,只有小琛怪叫一聲,小傢伙本以為可以偷懶呢。我心裏不禁有些暗笑,“大家根據第七課所學,自己設計一課聖誕樹,並根據所畫寫出五個英語句子。小琛呢,需要寫出十個句子。”小琛有些頹然。

其實作業佈置五個句子,我是考慮到孩子們的實際能力的,小琛學習中等,十個句子對他來説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我的目的是要他改正自己不端正的學習態度,我也準備了第二天的説辭——結合他無法完成的作業,好好教育他一番。

第二天課代表將作業送來,卻意外的在沒完成作業的.名單裏沒有發現小琛的名字,急忙找到小琛的作業,令我意外的字跡整齊,十個句子不但寫完整了而且基本沒有語法上的錯誤,我不禁感歎萬分,不是孩子們沒有能力,只是我們沒有適時發現他們的潛力。

換種眼光看孩子的行為,會發現孩子的舉動皆自心生。

小越是班上一個不苟言笑的女孩子,相處了半年之久,我幾乎沒見她笑過,偶爾也只是若有若無的一絲微笑。但我也沒見過她的眼淚,即使面對我的訓斥之時。我便認定她是一個喜怒不形於色的孩子。

可是就在這一週之內,我不但目睹了她的開懷大笑,也見到了她的淚如雨下。

本週伊始,為了調動孩子們各方面的積極性,班級出台了一項新的“制度”——按照新劃分的小組進行競爭,每週結束後總結,分數位居第一的小組,可利用班費為他們照張小組合影。消息一出,教室裏歡聲如雷。更讓我驚訝的是小越——眉開眼笑,手舞足蹈。那種興奮,讓我看到了一個孩童的無拘的天真,久違了的浪漫又出現在屬於它的臉龐上,於我那是一種怎樣的驚喜啊,於她那又是一種怎樣的歡喜啊!原來和同學們合影留念,對他們竟有如此大的魔力。

一週很快就結束了,很遺憾,小越所在的小組名落孫山。在奪魁小組的歡呼聲中,我又一次地關注了小越——傷心垂泣,淚如雨下。這還是那個我曾經認為“表情肌”不發達的孩子嗎?

感受着一連串來自小越的意外,此刻的我也真的有些悲喜交加了。悲的是,半年來我一直沒找到小越的切入點,禁錮了原本屬於孩子的天真;喜的是,對於老師的關注,他們是如此的在意。這也無疑給了我強烈的信息,每個孩子都有他的關注點,關鍵在老師如何去挖掘、去引導。

小越那雙含淚的眼睛一次次的在腦海中浮現,想想孩子們一週來的新變化:課堂守紀了,下課文明瞭,不亂丟垃圾了…..那麼多積極上進的孩子,雖然於心不忍,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每個人都應該遵守規則。

放學的鈴聲在耳畔響起,歡快的樂曲讓我的心也輕鬆起來,邁向教室的步伐也變的輕盈。一會兒我還是會替小越遺憾,但我會告訴她,她今天成了我的老師,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並不是孩子缺少喜怒,而是老師沒有挖掘到孩子的心靈真正需要的東西。

孩子的世界與成人的想法真的是不同的,作為老師,我會在不同的問題上,多學一點教育心理學,換種眼光看孩子,也就是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多考慮他們的所思所想,為孩子的發展做好一名教師應盡的義務。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3

假期我再一次的閲讀了《教育心理學》這本書。通過閲讀,我進一步的認識到了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教師的衣着舉止,言談風度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温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

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各方面的壓力都很大,通過學習,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其次,教師是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師是管理者。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第四,教師要富有"愛心",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教師還要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最後,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因此,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應瞭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並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人格的培養對學生來説是最重要的。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我想這都是將成為我更加努力的動力,我會把學習中得到的體會實踐於我的教學工作中。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4

我們學校楊婷老師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記得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過:“幼年的生活是最主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主要的教育。”那麼對於孩子來説,教育意味着什麼呢?首先意味着讓他們從現在就感覺自己是一個快樂的小天使,感受到生活的樂趣,感受到人生的快樂。需要解釋一下,這個“快樂”顯然不是主要指吃得好,穿得好,也不僅僅指將來長大成人後謀得一份好職業以便過上好日子,而是指孩子在受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能充分體驗到思考的快樂,求知的快樂,創造的快樂,成功的快樂,而且還要充分體驗到來自純真友誼的快樂,來自集體温暖的快樂,來自野外嬉戲的快樂,來自快樂的天性被縱情釋放,青春的激情被縱然揮灑的快樂……

誇美紐斯説過這樣一句話:“教師要讓兒童在沒有毆打,沒有暴力,沒有厭惡的氣氛中,總之在和藹可親和愉快的氣氛中喝下科學的飲料。”這不正説明我們要讓孩子感到生活和學習的快樂嗎?那麼怎樣才能讓孩子感到生活和學習的快樂呢?

快樂不是那麼簡單啊!由於周圍環境的壓力,人為的壓制和其它原因,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是快樂的。實踐證明:快樂的孩子自尊、樂觀、自我控制力強。作為一個班主任我希望我帶的班級的孩子是快樂的。

快樂雖然對每個成人來説都是不一樣的體驗,對孩子來説卻是大同小異。他們會因為老師的一聲讚揚而快樂,會為了獲得一顆五角星而快樂。但是我們在教育中常常會忽略很多:孩子吵了、孩子哭了、孩子皮了……這些都是我們生氣的理由,是我們發怒的導火線。面對各式各樣的孩子,我們有太多的藉口為自己的粗暴辯解。有時還會有這樣的想法:如果從孩子的心理出發,一切為了孩子的快樂而設想,還不如天天帶孩子去遊樂場。

在教育孩子時,鼓勵孩子多交朋友,並與他人融洽相處。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向幼兒滲透、灌輸“好孩子要常常想到別人的需要”的思想,介紹一些對社會作出過貢獻的人物。讓孩子在實踐中加深感受他人的情感體驗,加深理解關心他人行為的意義。讓孩子學會設身處地體驗別人的思想情感。並教給孩子關心他人的一些做法。提醒幼兒在別人遇到困難時,應伸出援助之手。及時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從而體驗關心他人的快樂。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使這種行為得到鞏固和發揚。

讓孩子在完成學習、勞動任務中,或在遊戲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歡樂,如:讓值日生整理圖書、排放桌椅等等,讓孩子的生活得到充實,在完成各種任務的過程中會獲得滿足和愉快。

當然,在教育孩子時,允許孩子犯“錯誤”。孩子的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是在不斷地嘗試中學習和成長的,嘗試就免不了犯錯誤。孩子可以從錯誤中認識這個世界,瞭解這個世界。可以看出,這些“錯誤”一般都是由於孩子缺少生活經驗和缺乏知識的緣故,我們不但不能要求孩子不出錯,還要認識到出現錯誤是孩子積累知識的必由之路。對於孩子出現的這樣那樣的“錯誤”,我們要認真分析,充分理解,以科學的方法和寬容的心態對待孩子,讓他們在寬鬆的環境下無拘無束地認知、探索、創造這個世界。在享受快樂的同時吸收知識的養料,在成長的年輪上輕輕鬆鬆地,快快樂樂地度過燦爛的童年歲月,踏着快樂的節拍去創造快樂的未來生活。

在新的世紀裏。我們教師要努力跟上時代的步伐,必須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去塑造今天的孩子,讓孩子在“快樂中學會快樂”,快樂每一天。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5

暑假期間,閲讀了《教育心理學》一書,書中廣泛吸收了國內外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集中闡述了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學問題,通過閲讀本書,感覺收穫很大。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通過科學方法研究學與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的科學,它是應用心理學的一個分支。教育心理學的知識正是圍繞學習與教學相互作用的過程而組織的,包括學習心理、教學心理、學生心理和教師心理四大部分內容。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有助於促進整個心理科學的發展,對教育實踐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教育心理學》(第二版)一共分為五個部分,共十六章。第一部分為緒論,主要闡述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應用、發展概況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為學生與教師心理,着重介紹學生的個性發展與個體差異,教師的角色與特徵、成長與倦怠;第三部分是一般學習心理,包括學習心理導論,行為學習理論,認知學習理論,建構主義與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以及學習動機,這部分是學習的重點與難點;第四部分是分類學習心理,涵蓋了知識的學習,技能的學習,問題解決的學習與創造性,學習策略與品德的形成;第五部分為教學心理,有教學設計,課堂管理,學習評定。最後是參考文獻與英文文獻。從總體上看,本書的邏輯體系十分明晰,最開始介紹教育心理學這門學科的定義以及發展歷史,讓初學者瞭解有關這一學科最基本的知識點,很容易上手,並將教育心理學歸納為“一門用科學的研究方法解釋‘學’與‘教’相互作用過程中的基本規律的科學”,簡潔的語言中突出了教育心理學中最重要的兩個因素。緊接着,就“學”與“教”展開了對教學活動中學生心理以及教師心理的研究。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實際上都是介紹學習心理,只不過第三部分是從總體上對學習心理這一教育心理學從始至終的研究重點作詳細介紹,包括學習的有關知識,三大理論流派的大概發展歷史,學習動機,第四部分分別介紹加涅所劃分的不同類型的學習過程。最後介紹與教師相對應的教學心理,這也是根據教學活動的一般過程而編制的,從課前的教學設計到上課時的課堂管理,最後到課後的學習評定,一脈相承。由此看來,本書的編排邏輯符合學習規律,方便學習者在頭腦中構建一副完整的知識結構圖。

從內容的角度看,本書着重介紹了學習心理,學習理論是心理學中最古老、最核心也是最發達的領域之一。早在心理學尚未分化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時,就有不少哲學家論及學習的問題。例如,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思想中就有不少論述學習與記憶的內容,其中亞里士多德的三條聯想律原則——臨近律、相似律和對比律構成了後來心理學中聯想主義的主要基礎,而中國古代的傳統學習心理思想更是十分豐富,偉大的孔子對此有重大貢獻。學習心理涉及一般學習過程規律的理論,如條件作用、觀察學習、信息加工和知識建構等;對各種學習結果及其過程的研究,如概念的獲得、技能的形成、問題的解決、學習策略的習得以及品德與態度的形成等;還涉及對各個內容領域的特殊學習過程,如識字、閲讀、寫作、計算等。前兩個方面的內容在本書的學習理論部分與分類學習部分加以介紹,至於後者屬於學科心理學的範疇,在本書中不做介紹。在進入前兩部分之前,還對學習的界定進行了一番討論。因為這是各派理論爭論的焦點問題,反映了對學習研究的不同視角和層面。此外,隨着認知神經科學的發展,有關學習的腦機制問題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這一方面的成果和證據對驗證各種學習理論、改善學習的品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也是學習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造福人類的最直觀的的體現。

羅伯特·加涅是當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信息加工學的代表人物,被譽為學習分類理論的權威。1970年加涅根據學習的繁簡水平不同,提出了八類學習:信號學習、刺激—反應學習、連鎖學習、言語聯想學習、辨別學習、概念學習、規則學習、解決問題學習。1971年加涅對這種分類作了修正,把前四類學習合併為一類,把概念學習擴展為具體概念和定義概念的學習兩類,這樣這種分類成為:連鎖學習、辨別學習、具體概念學習、定義概念學習、規則學習、解決問題的學習。加涅按學習的結果,又把學習分為五類:1、言語信息的學習,即學生掌握的是以言語信息傳遞(通過言語交往或印刷物的形式)的內容或者學生的學習結果是以言語信息表達出來的;2、智慧技能的學習。言語信息的學習幫助學生解決“是什麼”的問題;而智慧技能的學習要解決“怎麼做”的問題,以處理外界的符號和信息,又稱過程知識;3、認知策略的學習。認知策略是學習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學習、記憶和思維的有內在組織的才能,這種才能使得學習過程的執行控制成為可能;4、態度的學習。態度是通過學習獲得的內部狀態,這種狀態影響着個人對某種事物、人物及事件所採取的行動;5、運動技能的學習。運動技能又稱為動作技能,如體操技能、寫字技能、作圖技能、操作儀器技能等,它也是能力的組成部分。從學習結果對學習進行分類,對於教師幫助學生學習,更好的組織教學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加涅將學習過程詳細的分為八個階段:動機階段、瞭解階段、獲得階段、保持階段、回憶階段、概括階段、作業階段以及反饋階段,這對實際教學很有啟示。首先,吸引學生注意力是教學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在呈現教學內容之前,教師應該讓學生停止手頭上的活動,把注意力轉移回來。另外,最好能讓學生帶着問題去學習。其次,教師應該突出教學重點,在重要的地方做強調,以便於學生對信息的選擇編碼。再次,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複述這些內容,並運用原有的知識來理解和解釋這些內容,比如用自己的話説出來,通過舉例或用自己的經驗來解釋某種知識,這樣可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記憶。這一理論解釋了大部分課堂學習,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教學操作步驟。

教育心理學為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論基礎,教育在心理髮展中起着主導作用,教育要適應受教育者的心理髮展特點,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要認真學習心理學,這樣,就可以系統而全面地掌握學生認識過程的規律,能夠根據國小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採取相應的措施。只有瞭解了這些,才能為學生創造出更適宜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變厭學為樂學,變被動為主動,從而有效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人格的培養對學生來説是最重要的。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我想這都是將成為我更加努力的動力,我會把學習中得到的體會實踐於我的教學工作中。

《教育心理學》這本書,是以教育心理學為主線編寫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講述了學習教育心理學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的有關知識,其內容緊密結合中國小實際,且針對性強、實用性更強,便於自學.在通讀本書後,對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向,研究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另外關於書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學及兒童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相信對於理解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也是有幫助的。

教育心理學與教育學不同:教育學研究的是教育過程的一些基本規律,而相對應的,教育心理學則研究在教育教學條件下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及應用。這兩個學科比較好區分,我的認識是教育學更多的是重宏觀的角度去研究我們的教育教學,而教學心理學已經進入到了我們的教學過程。教育心理學和普通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的關係可以説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學是以它們為學科基礎的,卻不好説誰包含了誰,誰從屬於誰。教育心理學更好的幫助了我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進行設計、開發、運用、管理和評估的理論和實踐。

在通讀這本書後,我對教育心理學的內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另外關於書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學及兒童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對於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也有很大的幫助。首先,關於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向。心理學作為研究人的心理現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其內容是豐富多樣的。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體系中與教育工作關係最密切的一個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麼的,就需要對它的對象,性質,內容,範圍和任務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這本書談到教育心理學的對象,是由於受教育體質發展和心理髮展是緊密相關的,所以教育心理學也要聯繫到體質發展方面的有關問題。此外,教育過程也可以説是師生協同活動的過程,而且教師在這種活動中起着主導作用,因此,關於教師的心理學問題,也是教育心理學應該研究的一個特殊領域。而教育心理學的性質應該是由它的研究對象決定的,即“教育心理學是兼有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兩種性質,而且是以前者為主的一門邊緣科學”。不同社會制度國家的教育,對心理學的要求也共同點和不同點,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響了教育心理學的內容和範圍。根據我國的教育方針和目的,我們的教育心理學的內容和範圍是完全適應於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學的任務就是揭示教育實踐過程中的心理活動的規律和促進整個心理科學的發展。由此可見,教育心理學是以教育對心理學的要求為出發點,以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心理學問題為目的的。

此次閲讀這本書,使我再次感受到教育心理學是一門很博大精深的學問,不是我所想象中的那樣簡單。比如説處理學生個性和共性之間的關係,怎樣從個性中提煉出共性,又怎樣在對待共性中又充分尊重學生個性。還有怎樣實現學生學習的最優化,怎樣教學才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不讓其對某些枯燥的只是感到厭煩;還有怎樣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不同心理特點對其施以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方法,如此等等。在書中介紹到了很多不同時代的著名學者的觀點,各有利弊,都很值得思考。讀了這些,我才逐漸認識到為什麼教育心理學是一個備受重視,被廣泛研究的學科了。

第二,不光是理論,書中還有很多地方也提到了怎樣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這對於教學的實踐活動有很直接和現實的意義。書中舉到了很多這樣的例子,讓我發現原來生活中很多看似司空見慣的事其實就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成果。比如應該怎樣讓國小生克服坐不住的問題,還有怎樣不動聲色的糾正學生的語法錯誤又不至於引起學生反感。其實對於這些問題我也是早就有所想法,讀了教育心理學後,這些原先模糊不清的想法才漸漸明白起來,原來自己的有些做法才找到了理論上的依據,總之,真的感慨頗多。

第三,教育心理學給我提供的不只是一個研究結果,它所提到的更多的是一種研究方法,指導你怎樣利用這些看起來書面化的大理論,把他們真正變為指導你教學的利劍。其實每個學生都是特別的,都有值得你特別去關注的地方,而每個學生又都是相似的,都有共性讓你總結規律,更好的認識教學。教育心理學為我所提供的這些科學的研究法我認為不管今後是否從事教育事業都是讓人從中受益良多的。原來一直不明白所謂量表是什麼東西,現在才開始懂得原來心理學是這樣一門精密的科學,要求很強的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才能懂得如何從數據中瞭解人內心的世界。

第四,對自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心理學以教與學互動作用為主線,以學習心理為核心,對學習動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學習策略與教學策略、學習遷移、智力與創造力、品德心理、羣體心理、個性差異與因材施教、心理衞生與教師心理等方面作了較為系統、深入淺出的分析。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具備判斷學生是否熱愛學習以及引導學生學習的能力。 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教師是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要富有"愛心",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教師還要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

最後,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因此,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心理學、心理學,應瞭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並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6

在教學之餘,我讀了一本對工作非常有幫助的書《教育心理學》,本想為考試而學,沒想到學後深有體會。書中廣泛吸取了國內外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集中闡述了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問題,其研究目的在於服務教育。全冊共十二章,從不同角度論述了學生學習的特點和教師教學的必備。當今,教育心理學教學非常倡導,課本中闡述當今學生的健康心理問題,作為一名教師,德育與心育的.培養非常重要。

素質教育下,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非常重要,據自己的學習可以瞭解到:根據學習動機的動力來源,可以將學習動機分為內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內部動機是指由個體內在的需要引起的動機。外部動機是指個體由外部誘因所引起的動機。內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的劃分不是絕對的。外在學習動機的實質仍然是一種學習的內部動力,我們在教育過程中強調內部學習動機,但也不忽視外部學習動機的作用。教師應一方面逐漸使外部動機轉化成為內部動機,另一方面又應利用外部動機使學生已經形成的內部動機處於持續的激起狀態。

讀書破萬卷,教學如有神,教學要有深的文化底藴,作為教師更應博覽羣書,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多閲讀一些教育書籍,使之成為我教學的方向標。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7

這學期我在教學之餘讀了一本非常有意義、對工作特別有幫助的書《教育心理學》,書中廣泛吸收了國內外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集中闡述了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學問題,其研究目的在於服務教育。通過閲讀本書,我有以下收穫:

一、學習《教育心理學》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學》指出教育心理學研究為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論基礎,教育在心理髮展中起着主導作用,教育要適應受教育者的心理髮展特點;分析了中國小生與成人學習的特點;強調了教師通過認真學習心理學,可以系統而全面地掌握學生認識過程的規律,使教師能夠根據國小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採取相應的措施。作為一名教師,只有瞭解了這些,才能為學生創造出更適宜的學習環境,更好的提高教學效率。

二、瞭解學生的心理是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

1、有助於我們提高教學工作質量。

人的任何活動都是由一定的動機所激發並指向一定的目的的,學習也不例外。學習是複雜的心智活動過程,牽涉到整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參與。比如感知、記憶、思維、想象等智力因素,構成直接參與學習活動的智力系統。而這些非智力因素,構成了與學習相關的動力系統。其中的動機則是學習活動最基本、最主要的心理動力。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動機強的學生,必然

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較高的學習積極性,他們在學習中能專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學習熱情,遇到困難時有頑強的自制力和堅強的毅力。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就必須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內驅力,激發培養他們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效果。

提高教學工作質量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工作,並不是僅僅掌握某學科的知識就能勝任、駕馭的。這就需要教師掌握並運用一些心理學原理來實施教育教學策略。比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的興趣、情緒、意志品質和最佳的學習時機,都要求教師採用最佳的手段以優化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各種因素。這時,就需要了解學生賴以進行信息加工一些主要心理過程,獲取知識和發展能力的規律,以及相關非智力因素情況。

2、有助於我們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

學習過心理學的教師,就能夠掌握學生品德形成的規律,及在各種因素影響下形成的心理特點,按照共產主義的`面貌來塑造一代新人,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因材施。也就是説,教師瞭解了不同時期、不同年齡學生的心理,才能助長學生的優點,矯正學生的缺點。此外,本書還提到了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如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總結法等,可以説從理論上歸納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學的具體有效的方法。

三、利用科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育心理學》指出:“通過引入難度適宜,具有啟發性的問題,製造學生心理上的不協調,激發其好奇和求知的慾望;幫助

學生建立合理的目標體系和積極地學習期望,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興趣、求知慾、自尊心、好勝心、信念、理想等”。作為老師,只有瞭解了學生“內部動機”的作用,才能有目的、有計劃的創設某些外部條件如有效利用反饋和評價、合理利用獎勵和懲罰等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邊厭學為樂學,變被動為主動,從而有效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羅森塔爾效應”的心理預期

羅森塔爾效應,又稱“皮格馬利翁效應”,指教師對學生的愛、關懷和期待在教育效果上所產生的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有助於學生學習進步,使學生更加自尊、自信、自愛、自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師真實的愛有助於學生智力、情感、個性的順利成長,教師的嫌惡將導致學生智力衰退、精神痛苦,所以我們要把每個學生都看作“雕像”,對每個學生都寄託期望,並給予適當的心理暗示,使學生能夠向着自己所期望的方向發展。

五、遺忘的規律的啟示

記憶的加工過程有三個不同階段,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來自環境的信息首先到達感覺記憶系統,這時的信息如果被注意則進入短時記憶系統,短時記憶系統的信息經過複習便可進入長時記憶系統。從理論上講,信息是可以在長時記憶系統中永久貯存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還是常常體驗到知識的遺忘。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在記憶的最初時間內遺忘很快,

以後逐步緩慢。瞭解了遺忘的規律,科學複習和有效記憶尤其重要。我們帶領學生及時複習,合理分配複習時間,進行回憶,進行反覆閲讀相結合,採用記筆記等方法,實現記憶恢復,戰勝遺忘。

教育心理學內容非常豐富,很多知識都非常專業,作為一名教師,這本書非常值得我去研究和學習, 我會運用這本書裏面的知識,正確運用有效的評價和適當的表揚正面引導的外因作動機的誘導,促使學生的認知興趣得到發展,形成穩定的、積極進取的人格特徵。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從而健全他們的人格。今後我還要繼續研讀它。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8

今天與一個學生的爺爺聊天。我們談到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時,他講到這麼一件事:八十年代中期,他在一個比較富裕的地方工作,也把自己的孩子帶到身邊照顧,同時在當地就學。孩子很文靜也很用功,學習一直不錯,班主任也很喜歡他的孩子,封他做班長。他也很少對孩子進行額外的關注,對孩子的學習是放心又省心。但不幸的.事,這個班主任在孩子三年級的時候因病去世。孩子也換了一個班主任。這個新班主任新官上任三把火,把他的孩子的班長職務給換了。孩子從此對學習失去了興趣。而自己因為工作的原因,沒有覺察到。更重要的是,他工作的那個地方別看經濟實力挺強,但每個人只注重物質的享受,不重視精神追求。因為各家的孩子都是以玩為主。他的孩子一旦脱離了學校教育的軌道,與他們混在一起,那“腐爛”的速度非常快,致使後來終於離開了學校,造成了很大的遺憾。

這件事讓我想起近來讀《教育心理學》時裏面講到個體差異的認知風格和學習風格。當我們開始認識到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時,討論認知風格和學習風格的重要性時,假設這兩種風格有任何一方缺位時,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呢?

從上面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當老人的孩子書讀好的時候,基本上是認知風格在起作用;而當書讀不好的時候,正是學習風格的缺位,造成他在學習上遭遇“滑鐵盧”。

可見,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生的學習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9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他必須具備判斷學生是否熱愛學習以及引導學生學習的能力,這就需要理論的支持,即人的學習動機分析理論。

因為首先,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其次,教師是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師是管理者。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第四,教師要富有"愛心",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教師還要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最後,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因此,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應瞭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並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高爾基曾經説過:“只有滿懷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懷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並實現自己的意志。”這次學習,使我對未來的工作更加充滿信心。

作為一名教師,系統的學習一些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方面的知識非常有必要。通過這段時間學習和反思,自己有很大收穫和體會。

一、瞭解了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內容和框架

通過學習,自己對教育心理學的知識體系有了比較清楚地認識,對一些基本概念有所瞭解,特別是對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問題解決、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心理差異等內容有進一步的深入瞭解。這些有利於自己在教學中根據不同情況,因地制宜,做好教學工作;有利於自己用科學方法指導工作,減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二、更加明白教師和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師這個職業有其工作獨特性。作為一個教師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穩定的心理素質,堅定的意志品質,良好的教育教學能力,能不斷樹立威信,不斷地努力學習和提高,促進自己成為專家型教師。

教師要善於瞭解學生,知道他們存在不同的心理差異;會辯證地看待問題,面對學生的差異,採取不同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進行分層教學,進行個別化教學;能及時瞭解學生,不斷消除學生的心理困惑,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堅持性、獨立性和責任感。

三、意識到師生交往和課堂互動的必要性

師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際關係,作為教師要能夠和自然地和每個學生交流、談心,做他們的知心人,相互信任、彼此願意接近。要能夠利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建立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有統一的奮鬥目標,師生關係融洽,互相愛護、關心和幫助。

教師要真正瞭解和理解學生,不要有認識上的偏差。給學生適當的期望值得,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要在平時的工作中積累經驗,不斷探索學生心理髮展規律的方法,形成科學的對待學生的態度。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10

一、課程和教學的關係

要想明確課程和教學的關係,就必須知道“課程”究竟指的是什麼?這個問題一直眾説紛紜。從現行的教育教學觀念對一門學科的定位來説,我們可以把“課程”視為一種“在教學目標、內容、計劃等方面都已設計和編制完備的靜態的產品”。

已經設計和編制好的課程一旦被選用,課程就進入了實施階段,課程實施就是教學活動的過程。換句話説,教學是以“課程為中介而展開的教師與學生的統一行動。”因此“教學”可以説是一種動態的、實施課程的活動過程。

不少課程論者把教學看作是課程領域的一個部分。因為他們認為沒有教學,課程設計和編制變成了一件沒有實際意義的事情。

美國學者塞勒等人提出了以下三個隱喻,對於我們思考和認識課程與教學的關係十分的有益。

“隱喻一:課程是一幢建築的設計圖紙;教學是具體的計劃和詳細的説明。教師則是施工的工匠,教學效果是以達到設計圖紙的要求程度來衡量的。

隱喻二:課程是一場球賽方案,這是賽前有教練和球員一起制定的;教學則是球賽進行的過程。球員要根據賽場的具體情況隨時作出明智的反應。

隱喻三:課程可以被認為是一個樂譜;教學則是作品的演奏。同一樂譜,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演奏效果;關鍵在於指揮家和樂隊對於樂譜的理解和演奏技巧。”

這三個隱喻告訴我們課程和教學肩負的任務不同,但它們之間又存在着先後相續、動靜有致的聯繫。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我們更多的是想方設法的做一個出色的工匠、球員和演奏者,卻很少注意思考和研究學科課程的目標和內容是如何確定的`。其實我們每個人如果能加強課程研究,使自己對所擔負的課程教學任務有一個清醒的、明確的認識,那麼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就會容易得多。

當我們跳出課堂、跳出學科,站到課程的位置,用課程研究者的目光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時,我們會有更多的思考和發現。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學什麼,怎樣學,為什麼這樣學,也會在自己的頭腦裏變得清晰和淺顯。

課程與教學的關係,我們明確了之後,可以再重新審視這三個隱喻,來思考自己課堂上老師和學生的關係。課堂的師生關係,是工匠與材料的關係?還是教練和球員的關係?還是指揮和樂隊的關係?不一樣的師生關係,能反映出不一樣的課堂,不一樣的教學思考,不一樣的教學情態和效率。我們可以對照這三個關係和三個隱喻來檢討自己的教學,來審視和規範自己的行為,來提升自己的認識。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11

古人云:“開卷有益”。常讀書和常思考,會使我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

我閲讀了《教育心理學》這本書,讀完後深有感觸,這本書中提到的很多的教學機制、教學理念,與我們的教育教學息息相關。讀後使我的認識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對學生的心理以及學與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教學是教與學的統一,只有老師和學生們的積極配合,才能達到教學的完美結合。《教育心理學》這本書包括了三部分:教師與學生心理,學習心理,教學心理。它將新的學習論和教學論及其教學設計技術貫穿全書。

採取了以學校學習和教學中的心理學問題為基本線索,介紹和剖析學與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環節的心理學理論與應用。論述了學習類型與教學條件的相互關係,學生人格特徵與教學處理的相互影響,師生間和同學間的交互作用,等等。我先談談對教與學的心理學的認識,當然這些是來自對書上內容的吸收和思考。教育心理學是一門把學習心理和教學心理兩個分支學科結合起來,闡明學生的知識、技能和品德的習得過程,以及教師如何為學生有效學習創設適當條件,促進學生的知識、技能和品德學習的心理學新學科。它是研究學校教育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活動及與之相關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

它涉及學校教育過程中的一切心理現象和規律。對於我們重點研究學校教學或更細些的課堂教學和我們這麼多年的學習生活體會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認識到教學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在每一個過程都應當有正確的理論去指導,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學。教育心理學與教育學不同:教育學研究的是教育過程的一些基本規律,而相對應的,教育心理學則研究在教育教學條件下教師與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及應用。從書中,我認識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我國教育面臨着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要提高學生的素質,首先要使教師隊伍具備良好的素質。要更新我們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提高自身教書育人的技能。

2、中、國小教育的對象是青少年學生。學生的發展既是教育目標,又是教育的基本依據。教師要想取得預期的教育效果,必須瞭解學生髮展的基本規律及其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教學中應把握學生的認知特徵,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

3、幫助學生有效地學習是教師的天職。若要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就必須懂得和熟練地運用學習規律。所以我們教師要知道學生認知能力、動作技能和態度與品德學習的過程和有效學習的內部與外部條件。

4、教師必須學好教學心理學才能使習得的學習論原理轉化為教學技能。為我們的教學決策提供心理學依據和應用技術。

5、教學設計是一項複雜的技術,需要許多心理學和教育學知識作指導。教師必須知道並理解課堂教學的一般過程。課堂上的任何教學方法或技術的選用必須適合教學目標的需要。激發和維持學習動機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要順利完成教學各個環節的任務,必須自始自終對課堂進行有效的管理。

6、學習的測量和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也是教育心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育的目的在於引發學生行為或傾向的改變,因此,教師就要善於運用測量來評價學生學習後的情形。目前,教師往往忙於教學,比較重視教材教法的研究,而忽視測驗的信度和效度問題,更談不上運用測量來改進教學。但是,事實上,考試影響着教與學,錯誤的考試引導錯誤的教與學,影響教學質量。我個人的收穫和體會:《教育心理學》揭示出教育過程中應當瞭解學生的特點,並且闡述了這些特點對教學過程會產生何種影響。

作為一名教師,瞭解學生、瞭解學生的學習,學會如何有效指導學生學習將是他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教與學應是不分離的,它就是一個共同體,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認清教學的實質。學會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學會將教學置於“共同體”中,學會在整體中去把握;不再教學分離,既要認識到自我的侷限,又要善於去發掘自身的潛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邏輯能力、表達能力、思辯能力、交際能力和創新精神則永遠是教學最本質的核心。

明白了學習的本質是人類個體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超越,我很認同“終身學習”和“學習社會化”的觀念和模式。在學校,學習的不是死的知識,而是學習的能力,學習要伴隨着人的一生,要學會學習。沒有智慧,知識本身是沒有用的。學習不僅是課堂中的事,要創造學習化的社會,我們個人也應該學會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讓學生更新了本身原有的學習觀念,以前只是注重知識,技能的學習,而忽視了情感,態度,方法,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學習,而這些方面是很重要的;注重學習活動的創新性,以前習慣於接受老師或書本的現成知識,懶得思考。

因為只要掌握了老師講的東西就能取得比較好的成績,也在一定程度上滋長了自己的懶惰情緒,而現在要轉變成發現式,創造性學習,探索未知的領域。學習不僅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而且需要建立靈敏,完善的反饋調節機制,通過對學習評價理論的學習,更新了評價觀,評價決不僅僅是考試,老師的評語。同時也要重視自我評價,而它才是學習過程的出發點與歸宿,只有更多地進行自我評價,才能形成自我意識,獲得自我超越。學習的'過程,首先要端正態度,在學習上勤奮,踏實,一絲不苟,在此基礎上,要尋找並掌握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也就是“巧學”,有些學生整天埋頭苦讀,雖精神可嘉,但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這類學生要從書本,題海的泥潭中走出來,尋求科學的學習方法,做到“會學”,而不是“死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技能學習的最根本要求是實踐,要反覆練習,從而熟練掌握。在此過程中,特別要注重開始時動作的正確性,如果開始就是錯的,一旦形成習慣,就難以糾正。學習錯誤的,還不如不學。教學是師生雙向互動的活動。整本書比較實用,很好地解釋心理學與教育的關係,將心理學知識轉化為教師教學能力。學與教心理學的出現是現代學習心理學和教學心理學發展的產物。它首先闡明學生的學習規律,提出系統的課堂學習理論。然後在學習論的基礎上闡明教學的一般過程,包括教學目標的制定、學習任務的分析、教學方法的選擇與應用、課堂管理、學生動機的激發、課堂紀律的維持以及教學結果的測量和評價。教育心理學的出現把學習論、教學論和教學法統一在一個學科體系之中。有利於我們反思自己的教學,搞清自己教學的風格與特點。

以數學學科來説,我們經常埋怨學生:“教過那麼多遍的題目,你怎麼又不會做了?”該書作者對我們這個疑惑作了三個層次的回答。第一層原因:“對某項知識的記憶弱。作者指出了記憶弱的三種表現:一種是“忘了”,“在學習了某一單元的數學知識之後,教師與他的學生在一定的時間限度內,同時看一道需要綜合應用該單元知識才能解答的數學題,然後再回憶。可以發現,他們回憶的能力相差很大”,即一些學生回憶不起來;一種是“似曾相識”,“學生不能獨立完成作業,面對某個問題時,他就是想不起應該用哪個定理或公式。但是如果給他看解答,他又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我應該會的呀!’”即知識還在腦海裏但就是找不到;一種是“欲言難吐”,“在完成某項作業時,學生確實是知道需要用到的知識,而且對它並不陌生,但一時就是講不出來。過後,只要有某種提示,有時甚至是自發的,突然就想到了該用的知識。”三種“記憶弱”都導致“信息提取失敗”,“記不起、用不上”。怎樣讓記憶由弱變強呢?作者説:首先,“出於良好組織結構中的、具有緊密聯繫的知識的提取,比那些只有鬆散結構的、隨機聯繫的知識的提取要容易得多。”也就是説,“要對所學材料的意義進行充分的加工,通俗地説,就是要深刻理解知識的意義。這種深加工是學生對相應知識的意義以及它與相關知識之間聯繫性的一種深入、細緻的思索,是對知識之間相互聯繫性的多方向、多途徑的推敲。”所以“抓知識結構”比“抓知識點”效果會更好。其次,“要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即通過深加工,使得抽象的東西獲得具體內容的支持,使概括的原理建立在豐富的背景之上。

使那些‘不可捉摸的東西在學生的心目中變成‘看得見摸得着’而有意義的東西”。為何囉嗦的講授和枯燥的題海效果不好?為何課改要提倡營造生動具體的問題情境、讓學生探究實際問題,原因就在這裏。再次,“要從整體上把握信息,既要記憶知識的結果,也要記憶知識的過程。這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方面過程是情境性的,會產生前一條所説的好處;另一方面過程就是知識的推導過程即新舊知識的聯繫,即使某個公式忘了,學生也可以依據這一加過工的結構,把已經忘記了的公式推導出來。這就是課改強調“過程與方法”的道理之一。第二層原因:不教不學數學思想方法則是記憶弱的深層原因。“學生不能應用學過的數學知識的原因,還是沒有掌握數學思想方法,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不充分,沒有達到對數學知識本質的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在數學結論形成的過程中起着關鍵作用,它指引着數學學習活動的進程,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提取線索’,而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就是‘信息通道’”。

這是因為數學思想方法是“程序性知識”,它告訴我們“做什麼、從何做起、怎麼做”,所以具有“線索”和“通道”的重要特性。而該書作者高度強調“線索”與“通道”對記憶的作用;人的長時記憶空間是無限的,每個學生實際上都“記憶”了非常多的知識,只是它們常常象藏在深山裏的寶藏,沒有“線索”和“通道”是找不出它們的。如果在教學中,“‘過程’與‘結果’並重,並把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放在首位,很好地掌握了數學思想方法,充分經歷了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數學結論的理解和掌握可以‘水到渠成’”,“使學生在應用數學知識時找到有效的信息提取線索,形成最佳的信息提取通道,成功地提取需要的數學知識。這讓我們從記憶的角度又一次認識到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的重要性。第三層原因:學習目標不明、學習動機不良是最深層原因代表了學生對學習目標的一種期待心理,它是引起學生學習動機、維持學習興趣的動力。事實上,學生想要達到的學習目標會對學生的整個信息加工活動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

可以説,學生在整個信息加工過程所從事的一切內部加工活動,都是對他心目中的那個目標做出的反應。”我為什麼要學數學?我為什麼要學這堂課的數學內容?我的數學學得怎麼樣?怎樣才能改善我的數學學習?我的數學學習方法有哪些優勢和不足?我離自己學好數學的目標還有哪些差距?怎樣才能更快更好地達到我的數學學習目標?在“以學生為本”的今天,我們要思考這些問題,才能更好的引導學生達到我們預期的目的。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12

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楊鵬在兩天緊張的學習中,培訓老師圍繞高等教育的心理學基礎、學習觀與教育、高校班級羣體心理與管理和高校學生心理健康與教育四個板塊,深入淺出地闡述了高等教育心理學的內涵及外沿,結合高等教育的特點進行了案例分析,受益匪淺,以下是在學習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作為一名剛入職的職業院校專業教師,面對芸芸學子,心態頗為忐忑,如何把專業知識詳盡的教授給學生?如何與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課堂及課後交流?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種種疑問隨着教學工作的開展,逐一擺在面前,亟需一一化解。經過學習,逐步明確了高等教育心理學的幾點意義:有助於瞭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做好教育教學工作;有助於高校教師深入瞭解大學生的學習心理、人格和社會性特點;有助於高校教師深入瞭解大學生的個體心理差異;有助於把握教學規律,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有助於高校教師把握教學過程的規律,提高有效教學的能力;有助於高校教師提高其評價、反思的能力;有助於高校教師正確把握教師角色,增強高校教師的角色意識和角色勝任能力;有利於高校教師做好大學生的德育工作;有助於高校教師做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等教育心理學不僅利於教師擺正位置積極有效開展教學,也促進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及成效,此次學習是非常及時而必要的。

入職以來,深刻地感受到大學生體格發育趨於穩定、性機能趨於成熟和身體機能明顯提高等生理髮展特點,在與學生的溝通中,自我概念的增強與認知能力發展的不協調、情感的發展與情緒得不穩定、自我意識的獨特性、自我評價日趨完善、獨立意識從個體性向社會性過度、抽象思維迅速發展但仍帶有主觀片面性等心理髮展特徵愈發明顯地體現在教學工作中,簡而言之,成熟的外表下包藏着一顆懵懂的心。面對這樣的情況,單向的、機械的教學方式已然不足以確保老師與學生的全面溝通,在這種情況下,需要積極引導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觀,同時也是構築自身的教育觀念。課前的交流、課堂的互動、課後的談話等需要老師貼近學生的實際需要。作為專業教師,教學內容以專業知識為主,專業知識講求系統化、精準嚴謹,同時也枯燥乏味,如何讓知識點活躍起來,複雜的內容簡單化,不僅是技巧問題,也是觸類旁通的延展問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尋類似的知識來佐證,同時將雷同的知識點系統化提煉,抓住主要特點,再結合實際用途分出不同點,在強化學生學習過程的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和意義,適當的增加學習目的性和社會責任感,穩步推進教學工作的開展。

教師在職業角色的形成上存在時間和程度上的差異,這些差異會影響一個教師的成長和發展,進而影響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比照教師發展階段,認為自己很好地度過了認知階段,目前正逐步進行認同階段,但在這個階段比較深的感觸就是職業成就感的不足。在以往的工作中,可以順暢地將專業知識和技能發揮出來並得到相應的成績,但目前而言,很多時候是費盡心機的組織教學工作,結果是部分學生學習意識較差或者乾脆不學習,促使自我挫折感不斷積累。除了自我反思教學活動之餘,也時常在考量當前學生對於學習的態度。這個問題部分是我的教師職業心理素質尚未成熟,部分也是目前職業教育中長期存在的老大難問題: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生的學習經歷(中職和高中)、基礎知識以及家庭環境等因素在教學工作中會直接反應到學生的積極性上,對此除了強化自我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水平,也要強化自我的溝通能力。在教學中的一個詞、一句話、一個案例的使用,都能夠得到不同的教學效果。

在此次學習中,我對學習動機理論這個部分特別關注。強化論認為動機是某種行為受到外部強化的結果。在學習過程中,受到強化的學生將會進一步增強學習動機,相反,受不到強化的學生就會減弱其學習的動機。反饋到教學中就是需要老師不斷度督促和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這是老師的責任也是義務。按照需要層次説的要求,結合實際教學工作,我認為在教學中,應適當突出認知和理解需要及自我實現需要,可以達到循循善誘的教學目的,畢竟一味的填鴨式教學只會加劇學生的牴觸心理,如何讓學生實現自我價值,讓家人、同學和老師充分認知學生自己的能力和潛力,這個是教學實施中很有必要的一個環節。

學習時間是短暫的,學習內容充實而繁雜,如何將所學及時所用,是我在今後教學工作需要考量的,現在所需要做的就是端正心態,邁步前行。

學“智力、智能、智慧、大智慧”之我見

鄭老師就“智慧”這一概念,在對前人學習經念總結的基礎上,依據人的心理髮展的指向性水平與時間和空間緊密相連的關係,指出隨着指向時間和空間範圍的擴大,人的心理髮展呈現出“智力、智能、智慧、大智慧”的發展水平,分別表現出不同的聰明程度。

在寫這篇學習心得之前,我一直在糾結,到底什麼是智力、智能、智慧、大智慧?對這四個觀點及其之間的區分,我是一點概念都沒有,根據百度百科的解釋,智力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是人認識、理解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記憶、觀察、想象、思考、判斷等。這個能力包括:理解、判斷、解決問題,抽象思維,表達意念以及語言和學習的能力;而一般認為,智能是個體對客觀事物進行合理分析,判斷及有目的地行動和有效地處理周圍環境事宜的綜合能力;智慧,則是高等生物所具有的基於神經器官(物質基礎)一種高級的綜合能力,包含有:感知、知識、記憶、理解、聯想、情感、邏輯、辨別、計算、分析、判斷、文化、中庸、包容、決定等多種能力。智慧讓人可以深刻地理解人、事、物、社會、宇宙、現狀、過去、將來,擁有思考、分析、探求真理的能力。

這三個概念既有區別也有相互關聯關係,智能是知識與智力的總和,其中知識是一切智能行為的基礎,而智力是獲取知識並運用知識求解問題的能力,是頭腦中思維活動的具體體現。而智慧表示智力器官的終極功能,與“形而上謂之道”有異曲同工之處,智力是“形而下謂之器”。智慧使我們做出導致成功的決策,有智慧的人稱為智者。

在這裏我們不難看出,智慧和智能都高於智力,智力處於人的心理髮展的初始狀態,並沒有隨着時間和空間進行延展性的發展,是一種潛在的力量,而當人們將這種潛在的力量轉化為現實能量時,此時經歷了一個質的昇華——智能——個人開始從有利於自身未來發展的角度辨別是非。個人開始從有利於集體、民族和國家的角度辨別是非並使其惠及家事、國事和天下事的能力是智慧,大智慧則是從有利於整個人類和宇宙的角度來判斷是非的能力。

綜合百度百科和鄭老師以及前人對於智力、智能、智慧之間的解釋,可以發現從智力、智能、智慧再到大智慧,這正是一個人心理從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新質否定舊質的過程。在這種昇華過程中,正是一個人心理成熟的過程,達到人格完整統一,具有健康的心理狀態。對每個人來説,健康的心理素質是人們可以更好實現自我價值的基礎。然而,在每個人的成長曆程中,不可能説一帆風順,必然或多或少的會遇到一些坎坷,而在那時具備健康的心理就顯得尤為重要。健康的心理可以幫助人在困境中積極地適應艱難的環境,快速調整不佳心理狀態,從而為最終目標提供源源不斷的前進動力,並在最終達到目的。

相反的,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也必定會取得一些值得慶賀的成果,而在歡騰之後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也是極其重要。有些人取得成就後會變得狂妄自大、目空一切、驕奢淫逸,在個人發展的道路上止步不前。之所以有這樣的行為表現,根源就在於這些人的缺乏理性面對成就的健康心理。但是具備健康心理素質的人在遇到這種情況時,他們多數會在歡慶完自己的成果後,採取一些截然不同的做法,譬如:狀態恢復到取得成就前一樣,甚至更加的積極去迎接新的挑戰,而不是止步不前,在個人的發展道路上不斷取得人生中的累累碩果。

除了上述兩方面,每個人都會是生活在一個或幾個朋友圈裏,而當朋友圈裏的朋友遇到了一些連他們自己都不知所措時候,在心理上承受巨大壓力的時候。這時具備了健康心理素質的其他人就可以向這些人伸出援助之手,在心理上給與莫大的安慰。這樣做,對於那些提供幫助的人來説,他們自己不僅玫瑰送出去了,而且自己的手裏也留有了餘香。他們的真情、善良、美意不僅給力於社會的和諧,也使他們的個人修養、素質更上了一層樓。從而對他們個人的健康發展錦上添了花,意義非凡。

在人們心理狀態不斷成熟完善的過程當中,他們也將會慢慢地開始對最初的意識想法進行思考深入。比如説,在每個人的每個階段,都會對我們的奮鬥目標有不同的定義:在我們的幼年期,心智不成熟,大多數知識行為模式的來源都是周圍人們給予的知識,總是在重複模仿他人,所以人們在那段時間的奮鬥目標大多數都是固定的,如以後當科學家、飛行員、老師等等。而隨着年齡的增長,人們開始對事物具有自己的判斷模式,此時會對自己想要奮鬥的目標有自己的想法,雖然會比較模糊,但還是會不斷的摸索併為之努力。當人的心理隨着年齡閲歷的不斷增加而慢慢成熟後,此時他們對於自己的奮鬥會有明確的目標,知曉自己的奮鬥目標併為之奮鬥。

對於現在的許許多多的大學生而言,雖然個人成長的環境不一致,心理髮展狀況也不一樣,但是大多數的學生還是表現出心理不成熟的現象。他們對於自己為什麼要讀大學(家裏要他讀大學他就讀)、大學之間想要完成什麼、大學畢業後自己將會去做什麼等等這些問題都沒有一個概念,缺乏奮鬥目標。所以我覺得運用鄭老師的“智力、智能、智慧、大智慧”這一觀念來規劃學生或者自己小孩的每個階段發展狀態是一個非常可行的方法。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13

一、什麼是閲讀?

賈冠傑在《外語教育心理學》中提到,心理學專家認為:閲讀和智力有着十分密切的關係。閲讀是讀者和作者相互交際的言語活動,是獲取知識發展智力情感的重要途徑和高級神經系統的心理活動。??認知心理學十分重視閲讀的內部心理活動過程,認為閲讀是語言與思維相互作用的過程。心理學家對閲讀的理解不盡一致,但一般認為,“閲讀就是理解一段一氣呵成的話語意義的過程;它涉及到廣泛的知識,遠不止把已理解的字詞的意義串聯在一起。”

從以上我們知道,中文的“閲讀”是“看”和“領會”文章意思;英文“read”有“看”和“朗讀”兩個意思;從外語教育心理學來看,閲讀是一種心理和思維活動。

程曉堂老師曾在教育部遠程培訓中對“認讀、朗讀、閲讀”有過這樣的解釋:“認讀主要是認讀單詞,就是説我看見一個單詞以後知道它的意思,不一定朗讀出來,可以不出聲。比如説我看見一個‘duck’,我知道是鴨子的意思,這就是認讀了。那麼朗讀是要把它讀出來,朗讀既可以讀單詞,也可以是朗讀句子,還有朗讀課文、朗讀故事,都叫做朗讀。朗讀就是念出來,念出聲來。念出聲來的目的不是去理解,而是比如説練習語音,或者是練習語感,主要是從這個角度或者為將來培養口頭表達能力做一些準備,所以這是朗讀。最後就是閲讀,閲讀嚴格來講是‘silent reading’,或者是默讀。它實際上就是隻看文字去理解文字的內容,或者是從文字中獲得信息,這叫閲讀。”

從以上結論中我們可以看出,閲讀的基本形式應該是眼睛看,心裏想。

二、國小英語閲讀教學的目的是什麼?

我們先來看看“英語閲讀”的目的是什麼?

讀一般有兩個目的,一是給人們帶來外語知識、文化知識和思想,二是給人們帶來樂趣。??閲讀可以擴大我們的視野,豐富我們的知識和語言經驗。(賈冠傑,《外語教育心理學》)

我們再來看看國小英語閲讀教學的目的是什麼?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語言技能是構成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技能包括聽、説、讀、寫四個方面的技能以及這四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聽和讀是理解的技能,説和寫是表達的技能;這四種技能在語言學習和交際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學生應通過大量的專項和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真實語言交際打基礎。

我們知道國小生,特別是中國的國小生學英語需要大量的接觸各種各樣的語言素材。由於我們中國學生學外語這種自然的學習環境還不是特別理想,所以需要大量地接觸英語。那麼接觸英語重要的途徑就是閲讀。所以我們在國小階段,即便是低段,我們也應該安排一些小故事,讓學生來閲讀、來表演,這樣能夠通過學習故事、表演故事,有更多語言輸入。(程曉堂,新課程國家級國小英語遠程培訓)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點:

1、讀是四種技能之一,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的形成離不開閲讀能力的培養。

2、閲讀是擴大語言輸入量的有效途徑。從聽説讀寫四項行為來看,單位時間內接受信息量最多的行為是閲讀。

3、鞏固學過的知識,如:詞彙、語法、交際用語等。

4、有趣的閲讀材料還能給人帶來樂趣,可以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5、通過閲讀可以培養學生相應的學習策略。

三、閲讀教學的方式

根據前面討論的閲讀教學的目的,閲讀教學的方式應該是兩種,第一種方式把閲讀材料放在每一單元的前面,作為一個單元學習的開始,在閲讀材料中包含了本單元的新詞和新句,如北師大版的“先鋒”教材和外研版“新標準”教材,在單元后面所有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是圍繞故事來開展的,這種方式被稱為“基於閲讀的教學”,也就是故事教學;第二種方式是把閲讀材料放在一個單元的後面,作為複習鞏固提高的`一種素材,或者叫做一種閲讀學習的材料,來給學生提供一個進一步鞏固和補充的機會,幫助學生內化新知識點,培養學生英語閲讀的興趣和初步的閲讀能力。

四、閲讀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處理好閲讀與聽讀的關係。

經常有老師問到,學生閲讀的時候要不要聽錄音呢?對於這個問題程曉堂老師在教育部遠程培訓的時候曾説過,讀不聽,聽不讀。課堂常見的是一邊聽錄音一邊看書,但是根據他學習的一些著作裏面説這種方式其實不理想。俗話説心無二用,你到底是聽還是看。你只有一個注意力,包括我們現在看電視,電視上底下有字幕,你很難説我是看懂的還是聽懂的,所以要把它分開。他建議可以聽也可以讀,但是不把它兩個都擱在一起。什麼時候擱在一起呢,比如這個故事處理完了,放鬆一下,一邊聽一聽,同時看看,這個也是可以的。但是總體來講,在前面的時候聽和讀要分開。

2、處理好閲讀與朗讀的關係。

也有老師經常問到閲讀的時候要不要讓學生朗讀呢?在這裏還是來引用程曉堂老師的話,朗讀故事主要是培養語感,為口頭表達奠定一些基礎。作為故事教學的後面的環節是可以的,但是不宜太突出,或者是有的老師甚至認為讀故事就是要學生朗讀故事,目標就有點偏差。閲讀和朗讀的區別是很大的,閲讀我們叫silent reading,朗讀是reading aloud,這是不一樣的。過去我們容易混淆,希望大家在以後的教學中嘗試一下,嘗試一些不同的做法。

3、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可採取合作的方式。

學生是有差異的,着我們必須承認,所以在閲讀教學過程中可以先這樣要求:尖子學生能獨立閲讀並完成理解練習,能朗讀、表演、仿寫等。中等學生能讀懂並完成閲讀理解練習。中等偏下的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或同學的幫助下完成閲讀理解練習。

4、注意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培養初步的閲讀策略。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14

古人云:“開卷有益”。再讀《教育心理學》這本書,讓我對這句話有了深刻的理解。品讀完《教育心理學》,回顧我們的教學實踐,很多教學現象與書本中的理論竟然不謀而合,書中的內容對於現在的我們而言已經不再是枯燥的定義、概念和原則,是對我們教育教學具有指導意義的經驗。《教育心理學》這本書,拓展了我的知識面打開了我認識教育及心理的思維,獲得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讓我受益匪淺。通過閲讀這本書,我有如下心得體會。

心理教育是培養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質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機能,充分發揮其心理潛能,促進個性發展的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構建相互作用的社會活動過程。

心理教育內容包括髮展學生的認識能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想象力、注意力),培養健康的情緒、高尚的情感、堅強的意志、良好的個性(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徵)。協同教學實驗提出的六個“學會”,即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創造、學會關心、學會自我教育,既是心理教育的目標,又是心理教育的基本內容。

首先通過學習教育心理學,我知道了教育心理學的基本結構框架、學習性質、學習流派及主要爭論的問題;通過學習,自己對教育心理學的知識體系有了比較清楚地認識,對一些基本概念有所瞭解,特別是對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問題解決、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心理差異等內容有進一步的深入瞭解。這些有利於自己在教學中根據不同情況,因地制宜,做好教學工作;有利於自己用科學方法指導工作,減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通過學習,我也更加明白教師和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師這個職業有其工作獨特性。作為一個教師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穩定的心理素質,堅定的意志品質,不斷地努力學習和提高。而作為一名學生忙學習態度和品德也是非常值得重視的,需要不斷的提高自己,掌握不同的學習技巧和學習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要善於瞭解學生,知道學生存在個體差異,知道他們存在不同的心理差異;會辯證地看待問題,面對學生的差異,採取不同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進行分層教學,進行個別化教學、適應性教學;及時瞭解學生,不斷消除學生的心理困惑,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堅持性、獨立性和責任感。

另外意識到師生交往和課堂互動的必要性師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際關係,作為教師要能夠和自然地和每個學生交流、談心,做他們的知心人,相互信任、彼此願意接近。要能夠利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建立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有統一的奮鬥目標,師生關係融洽,互相愛護、關心和幫助。教師要真正瞭解和理解學生,不要有認識上的偏差。給學生適當的期望值得,促進學生全面成長。要在平時的工作中積累經驗,不斷探索學生心理髮展規律的方法,形成科學的對待學生的態度。

我認為,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教師的衣着舉止,言談風度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温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因為首先,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其次,教師是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師是管理者。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第四,教師要富有"愛心",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教師還要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最後,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因此,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應瞭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並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人格的培養對學生來説是最重要的。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我想這都是將成為我更加努力的動力,我會把學習中得到的體會實踐於我的教學工作中。

“習得無助”是我從這本書中讀到的“新”名詞,我常常會埋怨現在的孩子上課不認真,學習成績不理想,原來現在很多孩子出現厭學心理,害怕去學校,害怕見老師,瞭解了這些心理學理論,對我的教育教學有很大的幫助,使我不再“盲目操作”,可以依“理”辦事,有章可循。用愛,用情,用心,做教育。把“心靈的圍欄”變為“心靈的花園”,要用仁愛澆水,用文化做土壤,用智慧做陽光,用理性的思考做研究。去精心養護它,讓它永遠垂青着綠茵,飄着花香,結滿碩果,給孩子們真正帶來成長的快樂和終身發展的幸福。部分原因就在於“習得無助”,而且不僅僅是學習方面。

對於孩子來説,由於身心的不成熟,自我控制和約束的能力相對較弱,如果總是經歷失敗,那麼對事情的興趣就會大大下降,尤其是象學習這種需要付出長期努力的活動。而對學習一旦失去了信心,學習就很難進行下去,當然也不可能有好的結果。所以,對於孩子,一定要更多的去給予鼓勵,讓他們自己品嚐更多的成功,體驗更多的成功後帶來的喜悦。這樣孩子才會把繁重的學習任務,變成內在的動機,只有有了內在的動機和興趣,學習才會變得輕鬆。同時體驗了更多的成功之後,孩子才會更有信心,也才會更願意去嘗試困難,面對挑戰,戰勝自我,才會出現良性的循環和不斷的進步。

總之,《教育心理學》從用教育心理學去發現學生、呵護學生、激勵學生、引導學生、塑造自己、打造日常教學亮點、培養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等方面出發,從多角度、多方面分析、總結了教師如何在教育中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知識,如何利用心理學的知識使自己的教育更加有效的方法。

作為一個教師,真的很有必要學一些有關心理學方法的知識,或許純理論的東西,學起來會有些累,像《教育心理學》就是一本不錯的好書,值得每個教師好好品嚐。瞭解了這些心理學理論,對我的教育教學有很大的幫助,使我不再“盲目操作”,可以依“理”辦事,有章可循。用愛,用情,用心,做教育。把“心靈的圍欄”變為“心靈的花園”,要用仁愛澆水,用文化做土壤,用智慧做陽光,用理性的思考做研究。去精心養護它,讓它永遠垂青着綠茵,飄着花香,結滿碩果,給孩子們真正帶來成長的快樂和終身發展的幸福。

教育心理學心得體會15

本學期我抓緊時間認真學習了《國小教育心理學概論》。我廣泛地吸收了近年來國內外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集中闡述了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學問題。全書以教與學互動作用為主線,以學習心理為核心,對學習動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學習策略與教學策略、學習遷移、智力與創造力、品德心理、羣體心理、個性差異與因材施教、心理衞生與教師心理等方面作了較為系統、深入淺出的分析。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他必須具備判斷學生是否熱愛學習以及引導學生學習的能力,這就需要理論的支持,即人的學習動機分析理論。

因為首先,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其次,教師是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師是管理者。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第四,教師要富有"愛心",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教師還要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最後,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因此,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應瞭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並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只有滿懷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懷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並實現自己的意志。”這次學習,使我對未來的工作更加充滿信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de/53ndm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