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得體會 >

美育心得體會

美育心得體會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馬上將其記錄下來,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美育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美育心得體會

美育心得體會1

今天,中國心靈美育第一人高兵老師的講座,在鄭州航空港區中心學校的文體中心落下了帷幕。

聽了高老師的精彩講座,讓我知道了怎樣才能做一位智慧的父母,高兵老師又講了父母怎樣和孩子溝通等等。是的,如果父母不瞭解自己的孩子,是不可能教育好孩子的。記得在高兵老師演講的'過程中,其中,有一位家長竟然發現不了自己孩子的優點。高兵老師説:“好農民不讓莊稼枯萎,好父母不讓孩子自卑。連自己孩子的優點都沒有發現的父母,怎麼樣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孩子天天來上學,學的什麼?學會了嗎?”在我們身邊這樣的父母可能有一部分。如果想讓我們的孩子健康的成長,我們當父母的一定要善於發現自己孩子的優點,多鼓勵、表揚、激勵孩子,讓孩子增強自信心,要讓孩子有一個陽光向上的健康心裏。

高兵老師的精彩演講,深深的打動着再坐的每一學生的家長。高兵老師説:“父母太愛孩子卻不懂孩子,不會愛愛為害,愛是需要學習的能力。”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一部分學生不善於和父母言談和交往,父母越讓幹啥越不幹,和父母對着幹,這樣的孩子,到頭來的結果,大家可想而知。

高兵老師的大愛不知走過了多少的院校,今天,高兵老師把他的育人聖經傳給了我們,讓我們知道怎樣去教育孩子,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一對好父母。

美育心得體會2

此次中央音樂學院·延安5。23藝術節,攜手近三百餘家藝術院校,十幾家著名央地藝術院團,近萬名海內外藝術家,八大藝術門類,在六天裏通過網絡雲傳播推出四十餘場、上百小時的精彩節目,彰顯藝術為人民,用藝術致敬延安精神,用美育傳承紅色經典的主題。

“美育雲端課堂”開幕式主要通過對交響合唱《我們》《黃河大合唱》、歌劇《白毛女》三部音樂精品的講解、欣賞,拉開5。23藝術節美育盛宴的帷幕。

《我們》

首先俞峯院長介紹了合唱藝術的特點,請出了《我們》的詞曲作者、中央音樂學院李小兵教授介紹《我們》的.創作情況,隨後播放了這部當前抗疫音樂力作——雲合唱、雲合奏《我們》,俞峯院長執棒,集合全國100多所音樂院校共萬人師生組成的雲合唱團演唱,朗朗、秦立巍、呂思清等著名音樂家,中央音樂學院教師、國內著名演奏家和樂團首席及國外著名校友等二百人組成的雲樂團演奏。深情的旋律、激情的演奏、宏大的音響,極具感染力,收穫滿屏點贊。

《黃河大合唱》

開幕式主體部分是俞峯教授講解誕生在延安魯藝的、我國近現代音樂史上非常重要的紅色音樂經典《黃河大合唱》的創作、演出情況,著名歌唱家雷佳講解同樣誕生在延安魯藝的紅色經典、我國第一部民族歌劇《白毛女》的創作、表演、復排等情況。

俞峯教授在講解《黃河大合唱》時播放了新華社製作的國家相冊《黃河大合唱》,通過珍貴圖片再現《黃河大合唱》創作、演出情況,播放欣賞了著名指揮家嚴良堃指揮中央樂團的《黃河大合唱》經典版本視頻片段——《黃河船伕曲》。

《白毛女》

開幕式下半場俞峯教授請出解放軍文工團副團長、著名歌唱家雷佳,由她講解歌劇《白毛女》的創作、排演、傳承。

雷佳通過連線場外專家、訪談場內嘉賓的方式,介紹歌劇《白毛女》與延安魯藝的深厚淵源,它對中國民族歌劇產生的重要影響。這部作品是在毛澤東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直接指導下創作的,它繼承中國傳統戲曲藝術的基礎上,適度借鑑西方戲劇特別是歌劇藝術的成功經驗,融會貫通的藝術創造,為日後中國民族歌劇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開闢了道路。

美育心得體會3

此次中央音樂學院·延安5.23藝術節,攜手近三百餘家藝術院校,十幾家著名央地藝術院團,近萬名海內外藝術家,八大藝術門類,在六天裏通過網絡雲傳播推出四十餘場、上百小時的精彩節目,彰顯藝術為人民,用藝術致敬延安精神,用美育傳承紅色經典的主題。

“美育雲端課堂”開幕式主要通過對交響合唱《我們》《黃河大合唱》、歌劇《白毛女》三部音樂精品的講解、欣賞,拉開5.23藝術節美育盛宴的帷幕。

《我們》首先俞峯院長介紹了合唱藝術的特點,請出了《我們》的詞曲作者、中央音樂學院李小兵教授介紹《我們》的創作情況,隨後播放了這部當前抗疫音樂力作——雲合唱、雲合奏《我們》,俞峯院長執棒,集合全國100多所音樂院校共萬人師生組成的雲合唱團演唱,朗朗、秦立巍、呂思清等著名音樂家,中央音樂學院教師、國內著名演奏家和樂團首席及國外著名校友等二百人組成的雲樂團演奏。深情的旋律、激情的演奏、宏大的音響,極具感染力,收穫滿屏點贊。

《黃河大合唱》開幕式主體部分是俞峯教授講解誕生在延安魯藝的、我國近現代音樂史上非常重要的'紅色音樂經典《黃河大合唱》的創作、演出情況,著名歌唱家雷佳講解同樣誕生在延安魯藝的紅色經典、我國第一部民族歌劇《白毛女》的創作、表演、復排等情況。

俞峯教授在講解《黃河大合唱》時播放了新華社製作的國家相冊《黃河大合唱》,通過珍貴圖片再現《黃河大合唱》創作、演出情況,播放欣賞了著名指揮家嚴良堃指揮中央樂團的《黃河大合唱》經典版本視頻片段——《黃河船伕曲》。

《白毛女》開幕式下半場俞峯教授請出解放軍文工團副團長、著名歌唱家雷佳,由她講解歌劇《白毛女》的創作、排演、傳承。雷佳通過連線場外專家、訪談場內嘉賓的方式,介紹歌劇《白毛女》與延安魯藝的深厚淵源,它對中華民族歌劇產生的重要影響。這部作品是在毛澤東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直接指導下創作的,它繼承中國傳統戲曲藝術的基礎上,適度借鑑西方戲劇特別是歌劇藝術的成功經驗,融會貫通的藝術創造,為日後中華民族歌劇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開闢了道路。

美育心得體會4

“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這是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最著名的一句名言,他認為生活中到處都充滿了美,只是我們缺少了發現美的眼睛。

通過學習一學期的《美學概論》使我對“美”這種現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與認識。在以前我只是通過感性來理解什麼是美、什麼是醜。這種認識也是非常膚淺的。以前我對美的認識僅僅“停留”在好看,美麗、漂亮,以為這就是“所謂的美”與美相對應的就是醜。

學習了《美學概論》我知道了美學是一門研究自然界、社會和藝術領域中美的一般規律與原則的科學。美學主要探討美的本質,藝術、現實關係以及藝術創作的.一般規律等。在《美學概論》裏我們可以學習和探討審美活動的起源、美感心理、審美活動的構造與形態等。

學習美學不僅可以學會審美、認識美,更能夠幫助我們更深的理解或認識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並在生活中用美學的思維來引領我們的生活方式。

自己作為一名教師更應該學會怎樣正確的去認識美,發現美和審美。有了正確的審美方式我們才能夠更好的引導學生用眼睛去發現生活中的美。

當今社會都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目的是希望我們的學生能夠全面的發展和成長。在學習美學後我把美學與自己的工作相結合起來,通過總結我領悟到了素質教育應該包含:“德、智、體、美”。早在2400多年前古希臘的著名哲學家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就強調了教育的作用。柏拉圖尤其指出了美育的重要影響。他主張美育與德育應該統一。即: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人的思想的萌芽。

學習美學不但可以提高我們的審美修養和對藝術的鑑賞能力,更能夠提高我們的品味。羅丹一直堅信:“藝術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證明了這一觀念,都深刻揭示了人類的豐富情感。他認為只要人們自己對某件事情傾注了自己的感情與心血,就一定能夠發現美,即使是別人都認為司空見慣的事情也能夠發現美的所在。

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同樣在世界上也沒有絕對的美和絕對的醜。美與醜就像矛與盾一樣共同存在於事物之中,每一種事物在包含美的同時也包含着醜,美與醜都是相對的。在生活中的“美”,並非“美”而是“美感”。這種“美感”是源於人們自己內心的真實感情。所以在人們的眼中美是永恆的。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快樂和幸福的生活。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它們一直都伴隨在我身邊。比如:明媚的陽光、綠色的草坪、清澈的流水等。同樣也有很多美好的情感圍繞在我們身旁:真摯的友情、濃濃的親情、甜蜜的愛情。也許是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繁忙和奔波中度過。以至於對自己身邊美好的事物都無暇顧及。在休息的時候我們應當解放自己的眼鏡,放飛自己的心靈。也許我們會突然發現在我們身邊原來有這麼多美好的事物。其實“它們”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缺少了發現美的眼睛和心靈。

美育心得體會5

今天我觀看了美育雲端課堂。

一開始,主持人朱老師向我們介紹了樂曲家李老師,李老師告訴我團結是中華民族的力量,而合唱恰好可以抒發這種力量。在聽完《我們》這首由無數人演唱的樂曲後,我滿腔熱血。接着我又瞭解了來自延安的《黃河大合唱》,在看着屏幕上黃河氣勢洶洶的咆哮,風也在吼,海也在叫;聽着來自世界各地的聲音伴着鼓、嗩吶、豎琴、快板等音樂的伴奏。我的內心被震撼到了。1937年,1942年,20xx年……這首歌還是那麼的有勁。來自重慶、四川、台灣等各個省的聲音,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上。許多老兵都聽哭了……

後來我又認識了鄭老師、郭老師、徐老師等高齡音樂家,他們用高亢的聲音與無數的心血,唱完了這首偉大的作品。《黃河大合唱》,一個讓華人驕傲的`作品;五星紅旗,一面讓人肅然起敬的國旗。一個個華夏人的歌聲,彷彿一滴滴水,近13億滴水成為了一條如巨龍般的河,那就是——黃河!影片結束了。

一切都結束了,我戀戀不忘那首《黃河大合唱》,離開了教室,是去食堂的時間了。

美育心得體會6

美育是培養人的審美意識,提高人的審美能力,樹立人正確的審美價值觀的一種教育,它和德育智育一樣,是學校貫穿到每一學科,每一節課,每一項教育活動中的一項長期的教育和任務。它能改善環境,淨化人的心靈。最重要的是,美育啟發了我們,有美育的課堂是個有魅力的地方。同樣,在此次的培訓課堂中,培訓老師言傳身教的體現出來的,以及運用於課堂中的美,我們領略到了美育的風采,感受了美育對學生、對教育、對生活那深深的影響。

自然界是按美來設計的,美國物理學家阿?熱在其《可怕的對稱》中寫道。其實,審美事實上已經成了當代物理學的驅動力。物理學家們已經發現了某些奇妙的東西:大自然在最基礎的水平上,是按美來設計的。自然中的許多形態都是圓形的。圓既是美的,又是善的,故有完美、圓滿、完善之類的説法。大自然本身似乎就是按照某種美的法則來生成和營構的。我們地球的球體現這種自然本身的完美。説一個東西美,對稱與不對稱是其中一條法則,一片樹葉.你會驚歎按照數學上對數形狀排列,也就是最美的形式排列着。人以鼻樑的中線垂直延伸,可以相當精準地分成左右兩半均等的對稱體。這種生理的決定,人視覺上有基本的審美要求,不合對稱原理的東西就會引起人的腦垂體的不良反映,而出現不舒服、反感。但自然界,絕對對稱基本上是沒有的,只有對稱中的不對稱才有藝術效果。繪畫如果完全對稱,就成了圖案,桂林山水倒影絕對對稱是不美的。科學行為,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科學的藝術化過程。換言之,人類行為的高級狀態,都是藝術的狀態。符合真善美的理想的境界,都會殊途同歸,通往藝術的境界。

我認為,只有對周圍世界充滿美好向往的老師,才會樂於獻身教育事業,精心哺育一代新人。一個心靈美的老師,才能更深刻地感受與理解教材,體會到其中的美,從而將其中的美傳遞給學生,才會對學生誨人不倦,潤物無聲,如甘霖灑向大地般讓教育充滿美。同時,渾身洋溢着精、氣、神美的教師,會給人以精力充沛、心胸豁達、充滿活力的感覺,美的享受,又將會感染到我們的學生。

美育是培養學生審美觀和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實踐證明,音樂、美術等課作為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是實現美育的重要途徑。我們都知道,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所關注的對象不同,如果説自然科學更關心的是物的話,人文科學更注重人的發展。德育工作對學生全面發展起着主導作用,德育寓於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美育以直觀形象感人,寓理於情,以情動人,陶冶人的高尚情操,能提高人的審美能力以至完善人格。“動之於情,曉之以理”則説明美育是德育的先導,德育又是美育的中心內容。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多種多樣,列如,優秀的藝術作品、文藝節目、體育比賽和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都能成為重要的.教學內容。興趣是的老師,是求知的前提。這就要求教育者要把怎樣發現、拓展學生的興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放在特別重要的地位。學生對事物感到有興趣,進而轉化為樂趣和志趣往往是從直觀開始的,它是一種無條件反應活動,是感性認識。而這種感性認識經過師生互動、互相啟發、定向發展等過程,逐步昇華為理性認識。智育為美育提供了必要的審美知識,知識面越廣,就越能辨別真偽和美醜,越有利於美育的實施與創新。

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在教育中形成互補的關係,誰也不能代替誰。智育解決的是如何提高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能力,體育解決的是如何提高人們的體能體質,德育解決的是一個人健康心理所要求具備的心理素質。而美育是從審美角度,通過人們對現實的審美視察,在審美實踐中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靈,豐富其精神生活,啟發其自覺性,提高人們對於美的感受、鑑賞能力,從而使人們自覺地遵循美的原則,發揮其創造能力。因此,美育在素質教育中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素質教育就是根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遵循教育規律,着眼於全體學生的全面、持續發展,培養學生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有較強的實踐和動手能力、很強的審美能力以及健康個性,使之成為能適應新世紀需要的各種類型、各個層次人才的一種整體性教育活動。

總之,美育能擴大學生的視野,加深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促進其智力的發展。美育就是通過美的情感、美的言辭、美的理性、美的氣度、美的結構,揭示新思想、新學科的科學性、真理性來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之受到美的薰陶、美的啟迪,培養學生對科學與真理的美好追求,從而開發學生智力。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以此次學習為契機,積極探索高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不斷提高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美化心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美育心得體會7

“草翠花開,花紅柳綠,鳥語花香,小朋友們在大地媽媽的身上‘撒着嬌’歡快的玩耍着。”這是我心中的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什麼叫文明呀?”這是我起初聽到時問的第一句話。文明就是看見一片廢紙主動撿起;文明就是不亂扔一片廢紙;文明就是看見小朋友摔倒了將他扶起來;文明就是不在牆上亂塗亂畫。文明太多了,以至於把我的嘴説爛也説不完,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不經意乾的事也許都是文明,相反,也許我們不小心乾的事就是一些不文明形象。比如:

場景一:一位小夥子不小心碰了一下一位老奶奶,老奶奶沒説什麼,那個小夥子卻斤斤計較起來了:“,沒長眼嗎?走路不會看着點嗎?”可那個老奶奶卻慢慢地走開了。試問一下,假如你的.老媽媽受到了這樣的語言傷害,你的心裏會怎麼想?

場景二:小紅喜愛學同學,同學買什麼,她也跟着買什麼。一天,他看見同學把一頁紙撕下來,隨手扔了,她看見了,覺得很酷,也學着同學的樣子,撕下來,隨手扔了。在這裏,我想問一下小紅:“你那頁紙還沒有用完,為什麼要撕了它,難道你不心疼嗎?”

場景三:小明買了一瓶飲料,走到了濮水河邊,飲料正好喝完了,小明隨手把飲料瓶扔進了濮水河中,隨着“哐啷”一聲,河面上濺起一層水花。你想一下,假如大家都像你一樣把瓶子扔進河中,那河裏的小魚怎麼辦?小蝦怎麼辦?

以後,只要我們不再亂扔一片廢紙,不再説一句罵人的話,不再亂扔飲料瓶,文明城市就會在我們一點一滴的努力中創建成功的!

美育心得體會8

20xx年10月10日-19日,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與期待,我踏上了去往四川南充西華師範大學參加“國培計劃(20xx)”——體育美育骨幹教師培訓的火車,這是一次難得的聽專家講座,與全國12個省份的培訓學員同成長,共進步的機會!

10天的培訓已漸漸接近尾聲,回顧培訓期間的點點滴滴,我感受頗多。感謝西華師範大學給我們每位學員搭建的學習平台,感謝市教育局及學校領導給了我這次機會,讓我有幸參加這次“國培計劃(20xx)”——體育美育骨幹教師的培訓。在西華師範大學的精心組織安排下,我們來自全國12個省份的100位學員可以與眾多專家面對面地交流,傾聽他們對體育教學的理解,感悟他們的先進理念。縱觀本次培訓活動安排,既有發人深思、啟迪智慧的專題講座及討論互動,也有觀摩研討、案例分析的實踐活動,這些培訓讓我又重新接受了一次系統的理論和實踐提升的機會,我也有許多的感受與大家一起分享。

本次培訓理論專題講座佔了很大的比重,內容涵蓋多個方面,各位專家、教授從自己切身的.經驗出發,暢談了他們對體育教學各個領域的獨特見解。在專業知識提升模塊,《新課程標準下國小體育教學內容體系構建》、《國小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利用》、《優化體育教學語言的策略與技巧》專題講座,讓我們在教學理論和教育觀念上得到了大量的補充,為我們開闢了新視野,打開了新思路。在教學技能提高模塊,《遵循國小階段體育學習規律,實施有效課堂教學》、《國小體育課堂教學計劃設計》和北京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院長毛振明教授主講的《論體育課程教學科學化的幾個問題》,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既要學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注重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同時還要尊重學生個性,充分挖掘學生潛力,激發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

在培訓期間我們還觀摩了嶽池縣東街國小和閬中師範附屬實驗國小,一起觀看了廣東省中山市東區朗晴國小温劉軍老師和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谷裏中心國小鄧濤兩位體育老師的展示課,大家一起研討課的設計,互相交流教學經驗,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此外,我們還集體參觀了這兩所學校極具地方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感受到他們先進的辦學理念,讓每位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品味人生,收穫成功。

10天的培訓是短暫的,但是留給我的記憶與思考卻是永恆的,每位學員在一起交流學習,同進步、共成長。通過這次培訓,我提高了認識,理清了思路,明確了今後學習的方向,找到了自身的不足及差距所在。我將以此次培訓為起點,讓“差距”成為自身發展的動力,不斷梳理與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斷成長。同時我相信這次培訓不是學習的結束,而是大家下一次學習的開始!

美育心得體會9

美的教育對於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來説具有特殊的作用,感受美、認識美、創造美的能力素質已成為對人才素質的根本要求,一個人如果沒有這方面的素質,會影響一個人的審美觀念、審美心理以及情操、思想作風和價值取向等素質的健康發展。

音樂美育的基本性質音樂美育,就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通過音樂藝術內容,按照音樂美的規律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音樂審美教育,以促進人的素質全面、自由、和諧發展。音樂美育堅持德智體美等諸育的統一,堅持理論與實踐、情感與認識、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的統一,它不是狹義的技藝性教育,不侷限於培養訓練學生的音樂才能和技巧,而是培養學生成為具有完善和和諧個性的人。

智者普羅塔哥拉認為:“音樂教師不只是教會學生識譜、唱歌,重要的是使學生從音樂學習中養成自制以摒棄一切陋習。通過和諧的旋律來陶冶性情。)音樂美育應該在開發學生智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完善其個性,培養健康、高尚的音樂審美情趣,通過對音樂作品的感受、體驗、玩味和領悟,樹立正確的音樂審美觀念、高尚的音樂審美情趣和審美理想。音樂美育如何促進人向善呢?我們知道,德育教育主要是通過政治理論、社會輿論和行為規範來約束人的行為,它往往只訴諸於人的理智,總是以説教形式要求人的言行符合社會道德行為和客觀社會的價值標準,其教育手段和形式顯得呆板、嚴肅和單調。而要使道德教育真正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紮根,僅僅依靠傳統的思想灌輸和道德訓誡的方法,已很難完全適應新的社會發展需要。要使人們的言行、情感、思想意識等自覺地遵循社會主義道德規範的要求,音樂審美教育將可以發揮它獨特的作用。這是因為音樂審美教育既不帶任何強制性,又不帶個人功利性,它是在訴諸人的情感和喚起人的情感的過程中,以審美的方式來培養和完善人的道德人格的,因此,它對人的'感染力強烈、深刻、持久。

音樂美育作為一種由外至內都體現着自由的感性形式,不但在其中積澱着美和智,而且也潛藏着善。音樂美育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在潛移默化中使人的良知和德性得到積累,並進而凝聚和積澱為一種自由的道德心理結構和行為模式,使人逐漸變得更為純真和善良。人們希望通過音樂審美教育構築起一個完善的心理審美心理結構,使其具備強烈的音樂審美感受力和敏鋭的音樂審美判斷力。這樣,人們在接受大量的優秀音樂作品的同時,就可以把音樂的美感和他們體驗到的快樂吸收到心靈之中,並且逐漸使自己的心靈、德性和行為變得更為完善、更為高尚。

美育心得體會10

音樂是一門融入思想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學科,音樂教學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是音樂教學最重要的任務。因此,教師在向學生傳授樂理知識,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和音樂創造能力的同時,必須有機地融進思想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在音樂課的美育教學上,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在歌曲的處理和表現上,訓練學生達到美的效果。

唱歌是國小音樂教育活動中最主體的內容,唱一首歌,不能僅滿足於按樂譜教會,學生能唱下來,還應講究唱得好,讓歌聲更美。因為唱歌是表演的藝術,表演者進行的再創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或者給原曲增加光彩;或者可能歪曲、醜化原曲的形象。一首歌能唱出美的效果,當然要靠平時的基本訓練,使學生的聽力、音準、節奏、發聲方法等都能把握好,教師還應進行必要的處理。掌握好力度、速度的變化,增強歌曲的表現力。同是一首七段歌詞的〈〈歌唱二小放牛郎〉〉常聽到低年級學生在下午上課前自發的齊唱中,曲未終而聲先停,甚至唱的有人入睡。而在電視節目中看鬱軍劍的演唱卻是那樣扣人心絃,曲終而意未盡。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前者在無老師組織和指導的情況下,越唱越慢,成了“牽牛歌”、“搖籃曲”,而後者則進行了表演上的再創造,在速度、力度等方面富有變化,起伏跌宕加之情緒飽滿的表演,使演唱時而娓娓細語,時而如泣如訴,時而慷慨激昂,極富表現力,令人振奮。

我在教唱〈〈大樹樁你有幾歲〉〉這首歌時做了這樣的處理:

不能每小節都高嗓門強力度唱完,那樣則顯平淡,毫無情趣可言。如強調頓音,突出強(f)、弱(p)的變化,再注意節拍的“強、弱、弱”規律,做到有層次、有對比、有起伏、有鋪墊,就能恰當表現歌詞的意思和孩子數年輪判樹齡時天真爛漫的情境。

〈〈嘀哩嘀哩〉〉可處理為:每段前面的提問句分別由男獨、女獨提問,第三句開始分別由女聲、男聲齊唱作答。從“嘀哩哩嘀哩”開始全體大齊唱。這樣就造成領唱與齊唱、男聲與女聲、部分與全體之間互相問答的多層次對歌的熱烈場面,也給聽眾帶來色彩上的變化,美感由此產生。

二.在音樂欣賞中,為學生創設美的意境。

欣賞內容佔國小音樂教學時間的15—30%。一盤盤小小的磁帶,可把學生帶到那美好的音樂王國。在音樂欣賞過程中,學生不但得到輕鬆愉悦和開闊視野、豐富知識方面的滿足,也被音樂作品的美好形象、美好意境所吸引,音樂的美育功能在美的意境中體現出來了。那史詩般的〈〈黃河大合唱〉〉,把學生帶到了“金淘澎湃,挽起萬丈狂瀾,濁流婉轉,結成九曲連環”的黃河岸邊,看到了黃河的磅礴氣勢,看到了中華民族反抗侵略、團結奮起的戰鬥精神和英雄氣概。〈〈二泉映月〉〉展現給聽眾的則是旖旎的太湖風光,悦耳的江南絲竹,詩意的淡雅色彩,悲愴的人生詠歎。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肖邦、柴可夫斯基、施特勞斯的作品,使學生超越時空限制,領略到綠色歐洲的明麗,藍色多瑙河的妖媚,黑色樹林的神祕教師只要作好充分準備,提前加以引導提示,就會有效的調動學生興趣,豐富他們的音樂想象力和觀察力,達到預期的美育效果。

三.在內容選擇上,引導學生認識美的真諦。

當前國小聲受所謂“流行歌曲”污染的現象十分嚴重,外來音樂,特別是港澳文化垃圾充斥音樂市場,在“藝術商品化”、“藝術市場化”的大旗下招搖過市。那些軟綿綿、懶洋洋、輕漂漂、嬌滴滴的靡靡之音,那些嘈雜粗野的狂吼,那些淺薄直露的歌詞,居然有不少的國小生模仿和傳唱。而對各方面都很稚嫩的國小生們,音樂教師應喚起自己的良知和責任心,引導國小生抵制糟粕。用民族的、高尚的,健康向上的歌聲去佔領學校的音樂領地,佔領兒童空白的心靈空間。

首先,要教育學生識別什麼是真正的美。讓孩子明白,有些外來的時髦東西,在境外也是遭人唾棄和抵制的,它並不是什麼有價值的'藝術。正如羣眾所形容的“流行歌曲”表演者們不是“孤苦伶仃”的,就是“痛不欲生”的;下去個“有氣無聲的”,上來個“扭胯抽筋的”。然後再向學生介紹許多優秀的藝術家及他們表演的激勵向上、催人奮進的優秀作品。讓學生通過比較去提高鑑賞能力和審美情趣。

四.啟迪學生去發現美的世界。

音樂留給人記憶中的深刻印象,往往是其他事物難以相比的。國小音樂教材中的每一首歌、每一支樂曲,無不以其真實生動的形象,展現出一副副美麗的畫卷。如〈〈我的祖國〉〉、〈〈愛我中華〉〉,讚頌了我們偉大祖國的壯美;〈〈趕圩歸來阿里裏〉〉、〈〈如今家鄉山連山〉〉,唱出家鄉的美;〈〈娃哈哈〉〉、〈〈牧童短笛〉〉,反映勞動的美、生活的,美;〈〈小蝌蚪〉〉、〈〈小蜜蜂〉〉、〈〈天鵝〉〉、〈〈月亮姐姐快下來〉〉,再現了大自然的美;〈〈鹿〉〉、〈〈悄悄話〉〉、〈〈大森林的生命〉〉、〈〈小揹簍〉〉,謳歌了人性的美;〈〈嘎達梅林〉〉、〈〈馬塞曲〉〉,弘揚了英雄行為的美。我國各民族聲樂及器樂的介紹,我國各地民歌的介紹以及外國音樂作品和器樂的介紹,展示了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教師稍加點撥,就可使這美好的世界,美好的大自然,美好的生活通過音樂作品形象置一畫卷,被孩子們不斷髮現和認識。而且和美好的音樂一樣,深刻久遠的留在心底。

五.讓音樂伴隨學生追求美的人生。

歌曲是音樂和詩詞的結合,好多歌曲的歌詞,就是一首好詩。“詩以言志,歌以傳情”,好多歌曲可以對一個時代、一大批人及至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產生巨大的影響。戰爭時代,多少志士在〈〈義勇軍進行曲〉〉、〈〈松花江上〉〉、〈〈保衞黃河〉〉等歌曲的影響下,將青春和熱血全部獻給了人民的解放事業中;建國以來,多少少年兒童唱着〈〈我愛北京天安門〉〉長大,成為共和國的建設者。〈〈江姐〉〉、〈〈洪湖赤衞隊〉〉中的唱段鼓舞着一整代人團結一心、艱苦奮鬥。今天,當〈〈國歌〉〉的旋律在國外奏響時,又使多少人熱淚盈眶。

國小音樂教師擔負有為祖國花朵奉獻精神食糧、培養一大批有作為的新人、推進和諧社會的神聖職責。我們一定要牢固佔領國小音樂領地,保護好幼小的花朵,用大批優秀、健康的音樂內容去塑造少兒的美好靈魂。應積極宣傳、推廣優秀歌曲幫助青少年辨別美醜,區分良莠,用好歌去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熱情、道德和情操,讓好歌伴隨少年兒童長大成材,為提高我們全民的素質作出貢獻。

美育心得體會11

美學就像文學入門一樣,理論性很強,充滿概念。前幾節課就跟嚴肅的哲學講座一樣,有些深奧。老師列的書我一本都沒看,所以前幾周聽課比較難,但是逐漸接受理論分析後,課程就變得輕鬆了。課程太多,稍有走神就跟不上講課進度,上課不敢亂走。但是,我覺得老師不用課件是對的。因為有些課程有課件,所以我一直覺得下課看課件沒問題。但審美內容是大板塊理性分析,理解比死記硬背更重要。老師上課會舉例,然後用課本進行理論分析,比課後冥思苦想要好。這學期學美學的心態不是為了考試而學,而是為了模仿。平時看一些文學作品的賞析,總覺得作者的分析處處都是以美學或者文學理論為依據,有些依據也可以用來分析他琢磨出來的作品,比他淺薄的分析和鑑賞要好。教材正文分為五個部分,分別是審美活動、審美形式、審美體驗、藝術審美和審美教育。老師花大量時間講解緒論,主要介紹美學的歷史、性質、規律和基本問題,為整個學期打下基礎。如果你意識到什麼是審美,再去學習就會輕鬆很多。

以前我一直指出審美對象是雕塑和繪畫。我的視野非常狹窄和零碎。我不知道中國美學的起源,但潛意識裏我總是把美學的起源定在魏晉南北朝。只有當藝術在這個時候從自發性變成了意識,我在學習美學之後才意識到美學是與哲學隔絕的。美學本來是依附於哲學的。隨着研究對象的擴大和研究方法的多樣化,它逐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教科書將《易經》中人們對自然、世界及其形成方式的認識作為中國美學思想的基本精神,也將兩種昂加思想的關係作為中國古代美學的基本模式,將美學與哲學思想緊密聯繫在一起。美學不僅是文藝的輔助工具,也是心理學和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直認為美學是“關於美的知識”,把美學的對象看作是文化藝術中關於美的部分是很自然的,更容易被人們接受。醜與荒誕都是現代美學中重要的審美形式,但它們在自然形態和道德形態上都不同於醜與荒誕。我也是一個傾向於“美”,迴避“醜”的人。我喜歡顏色和線條都賞心悦目的東西。但是,醜不能簡單地定義為外表不討人喜歡的東西,而應該看作是對美好事物的否定,一種與外界不同的矛盾狀態。美醜不是絕對的。它們就像是事物中的一對矛盾。一切都有美也有醜。小時候一直看金庸,也覺得唐吉訶德是個大英雄,他一個人走向世界,符合他對俠義人生的嚮往;長大後我漸漸對他的醜態一笑置之,卻不知道為什麼。如果用審美分析,那是因為他的理想無法實現,

中,但是這個又是不合時宜的,於是總是那麼荒誕不經。

慢慢地,我發現似乎美學與文學有很多共通之處,亦或者説,美學就是這些文學的理論性概括、反映。美學課本第三章《中國古代的基本審美形態》的後三節都列舉了大量唐詩的例子;此時文學史老師的講課內容也恰好是唐詩;兩者相互聯繫;似乎唐詩的美妙不是那麼懵懵懂懂無處可言了,不僅是可以感悟,還可以通過這些審美形態分析唐詩的形式美、意境美、節奏美。在文學史課程的期中小論文裏,我也引用美學課本“氣韻”、“意境”、“神妙”這些內容作為理論依據分析唐詩“妙處玲瓏透徹、言有盡意無窮”的原因;同時美學課也不是那麼幹澀難懂了,每次老師為某個理論舉例時,自己也會在思索可證明理論或可用理論分析的例子。

就性質而言,美學是一門關於審美活動的綜合性的人文學科,應當解釋、闡明審美現象、美的規律,幫助人們瞭解美的特徵。學習美學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審美修養和藝術鑑賞能力,就漢語言文學專業而言,創作、鑑賞、分析能力應是十分重要的,學習這門課程正是為了提升藝術鑑賞能力,自己懂得鑑賞美,懂得用理論分析藝術的美,才能有傳授給學生審美意識的條件。學習美學不僅僅是為了明白某個事物為什麼是美的,更應該是對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有更深刻的理解,明白什麼是美。當大家認識到什麼才是美,美的條件什麼,就不會輕易地把淺層的、感官上的滿足作為美,就會去尋找美的事物;每天按照自己所追求的尺度規劃生活,讓每一天都有樂趣,這也挺好的。

美育心得體會12

一、美育的含義

美育,又可以稱為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我們可以從具體過程、實施效用和育人目的三方面考察。首先,美育是一種以情動人的美的教育。一方面,美育是始終不脱離美的形象的教育;另一方面,美育又是通過美的形象的情感感染作用完成的。其次,美育是一種作用於知情意的能力教育,是以美啟真,以美入善,以美化情。再次,美育是一種對人的全面塑造。馬克思主義的美育理論強調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和人感覺的豐富性的解放。“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美育對人的符號實踐能力的培養,最終目的是追求人的和諧、自由的發展,全面實現人的豐富性。

總之,美育的含義在於,美育是運用審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符號實踐能力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在於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二、美育的特徵

從對美育的含義的理解,可以見出美育的特徵: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樣性。

(一)美育的趣味性,是指美育過程不是嚴肅的而是伴隨着個人趣味的激發和滿足。與德育和智育要求嚴肅和莊重不同,美育總是要以活的形象令人感覺生動、活潑、有趣,這正是美育的一大特徵。比如一首寫愛情的民歌《圈兒詞》:“相思欲寄從何寄,畫個圈兒替,話在圈兒外,心在圈兒裏。我密密加圈,你須密密知儂意。單圈兒是我,雙圈兒是你。整圈兒是團圓,破圈兒是別離。還有那説不盡的相思,把一路圈兒圈到底。”這首詞彷彿是一篇“圈兒的愛情闡釋學”,滿眼大大小小的圓代表細細密密的思——這是第一層形象;是誰賦予這些圈兒以如此豐富的意義?我們似乎能看見那個坐在燈下、沉浸在思念裏的少女,感受到她內心細微的波瀾——這是第二層形象。這時,詩的話語如破謎一般引領着我們的感情,定格在那情思繾綣的美妙時刻,使得我們比在日常生活裏更能深深感受這種愛的動人和美妙。情感陶冶與形象玩味過程相伴,對形象的理解融匯在會心一笑中,這些都成為美育過程趣味生動的表現。

(二)美育的感染性

美育的實現依靠的就是人與活的形象之間的情感交往。情感的感染在美育中具有如此重要地位,以致必須把認識和道德等理性因素融入審美情感之中,以潛移默化而不是説教或講解的方式存在。龔自珍《己亥雜詩》中的兩首:“少年擊劍更吹簫,劍氣簫心一例消。

(三)美育的多樣性

美育的多樣性,是指美育在時空上的靈活自如和在個體上的顯現差異的特性。第一,美育較少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靈活地進行。美育的範圍廣闊,花草樹木、山川湖海,一本令人無端狂笑無端哭的小説、一出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戲劇??大千世界處處有美,也就處處有美育的發生;而在時間上,美育可能在日常生活和勞作中隨時發生和停頓,而不像一般的德育和智育必須在正常工作日進行。第二,美育隨着受教育者的個體差異而表現多樣風貌。一部愛情小説,有人感受最深的或許是那感天動地的愛的堅貞,有人或許對其中追求自由的意志更加有體會,它也許激發你對青春的眷戀,也許衝擊你對人生的信念??美育不能像數學或物理等一般知識教育那樣,有一種一加一等於二的唯一標準,它常常因人而異。每個人的審美感受也總是在共同性、相似性的基礎上表現出個體差異。

美育的特徵還有很多,但是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樣性則是其基本的和突出的三點。從美育的實施手段方面看,它以美的形象感染人,就有趣味性;從美育的心理基礎方面看,它要調動人的感情活動,就有感染性;從美育的.運作方式來看,它靈活自由、因人而異,就有多樣性。三個方面的特徵,共同形成了美育作為一種教育方法的獨特形態。

美育的功能是指美育在大學教育中所能發揮的作用或功效,這是大學美育必須首先明確的問題。為此,學者們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有學者指出,大學美育重在通過感性關注成全人的生命、通過情感激發完善心理結構、通過引導體驗走向自我超越、通過人文關懷發展個性。有學者從個體價值的角度進行研究,認為大學美育能提高大學生的審美素養,優化審美趣味;能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形成創新品格;能賦予大學生人文關懷,建構精神家園;能塑造大學生審美人格,促進和諧發展。還有學者基於大學美育本質的認識,指出大學美育本質上是以提高人的審美素質為目的的文化教育,與其他教育相比,它更加註重人的價值觀念、人格境界、精神個性、趣味修養的培養與訓練;作為一種個性教育和發展教育,它的宗旨不在於傳授謀生的本領,而在於幫助人探索和尋找一條發展之路、向上之路,使人在精神的自我建構上發展個性和完善人格。

三、近十年我國大學美育研究存在的問題

1、研究內容缺乏深度與寬度

縱觀近十年來我國大學美育的研究,雖然眾多學者發表的研究成果頗豐,但是關於大學美育的本質、特點、功能、課程設置和實施途徑等具體問題的研究卻存在着大同小異、低水平重複的現象,缺乏既符合大學生審美髮展特點又符合時代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新穎獨特的理論,影響了大學美育科學化的進程,制約了大學美育功能的充分發揮。因此,大學美育研究必須注意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僅要對已有成果做進一步深化研究,而且還要不斷拓展其新的研究領域,如大學美育的結構問題、大學美育的過程與規律問題、大學美育與大學其他各育的關係問題、大學美育的模式與方法問題、大學美育的師資培養問題、大學美育的科學評價問題等,從而使大學美育理論逐步得到完善和發展。

2、研究方法缺乏整合與創新

研究對象的性質決定研究方法,而研究方法又必然會影響研究結果。方法是學術研究的重要工具,也是理論發展的主要標尺。任何理論觀點上的分歧在很大程度上都源於研究方法上的細微差別。反思近十年我國大學美育的研究,大多侷限於微觀研究,即從某一視角、某一側面進行研究,而宏觀和整體性研究則相對缺乏;理論研究、經驗總結研究較多,但實證研究則比較欠缺。研究方法的相對陳舊和單一,已成為制約我國大學美育研究的主要瓶頸。因此,必須注重大學美育研究方法的整合與創新,以大學美育基礎理論的研究帶動重大實踐問題的研究,以單純進行大學美育研究走向大學美育的整體性研究,從而推動大學美育研究的深入有效開展。

3、大學生審美形成過程研究的缺失

大學美育是由教師和學生兩種最積極、最活躍的人的因素組成的,它既包括教師傳授美的過程,也包括學生接受美和形成美的過程,是兩者的有機結合和辯證統一。但是,由於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以往有關大學美育的研究明顯過於重視教師對美的教授和灌輸,過於重視教師在美育過程中主導作用的發揮,而忽視了大學生對美的接受和生成,忽視了大學生在美育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導致大學美育的低效甚至無效。對大學生審美形成過程進行研究,由於更接近大學美育的本質和大學生的年齡特徵,因而更有助於大學美育功能的發揮和任務的實現,這也將會成為今後大學美育研究的突破口和熱點課題。

美育心得體會13

美育是培養學生審美觀和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以直觀形象感人,寓情於理,以情動人,陶冶人的高尚情操,能提高人的審美能力以至完美人格。自從上了美育,我覺得這世界滿滿的都是藝術,這也更加肯定了‘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這個觀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求知的前提。學生的興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欣賞、感知美育的必要前提,智育為美育提供了必要的審美知識,知識面越廣,越能辨別真偽和美醜,越有利於美育的實施和創新。老師通過美圖和播放視頻鍛鍊我們的觀察與認知,她要求我們要通過自己的眼睛看、腦子想、用手畫來感知藝術美,當我們對藝術美有了一定的'認知之後,便開始要學會去評價一些優秀的作品,這就需要發揮自己的想象空間和不錯的審美能力。美育是訴諸於人的情感活動的,以感情的激發和陶冶的方式進行,這也是美育的根本特點。對此蔡元培先生説到:“哲學之理想,概念也,理想也,皆毗於抽象者也。而美學觀念,以具體者濟之,使吾人意識中,有寧靜之人生觀。而不至於疲於奔命,是為美學觀念惟一之價值。”在這裏,蔡先生為審美教育尋找了一個情感上的落腳點和依據。

審美教育不能用抽象的枯槁簡單的説教,必須通過感情活動的陶冶作用才能達到。只有真正關於心靈的學問、訴諸情感的學問,才會完善人格、美化人生。審美活動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通過在在審美過程中情感的激發 和自由活動來適情悦性,產生高尚的精神,從而進一步培養審美主體的健全人格,所以進行高尚的審美活動,有助於減少、沖淡私有欲和狹隘的自私觀念,受到真善美的薰陶,提高人的情趣和精神境界,達到“陶冶活潑敏鋭之性靈,養成高尚絕潔之人格”,實現美育之目的。

美育心得體會14

美育雲端課堂”中欣賞到了多所音樂院校師生及陝西延安、山西呂梁青海化隆等地中國小生在網上共同合唱的抗疫作品《我們》;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等10所音樂學院以“音有愛、樂先行”為主題的線上展播。作品歌唱祖國山河、傳遞團結友愛、增強戰疫信心,同時,又以《黃河大合唱》和《白毛女》為主題,連線音樂名家,講解“黃河”故事,傳紅色文化,弘揚延安精神。

美育雲端課堂中欣賞到了許多延安的精神,山西呂梁青海化隆當地中國小生在網上共同合唱的抗議作品,延安精神一種可以振奮人心的力量,在這片我們熱愛的土地上,曾經有多少革命戰士,有多少人文烈士,有多少充滿熱血激情的漢子,為了生活,為了共產黨,為了新中國奉獻出他們的生命。中國人的血不是白流,中國人的努力不是白費,中國人的夢想不是白色的`夢,中國一個具有堅韌不拔頑強意志的少年,在災難與挑戰面前威武不屈,在激烈與熾熱的正競爭中所向披靡。

延安精神靠的是人民延安精神一的市政府,延安精神講的是實際延安精神,在我們心中,延安精神在我們身邊,延安精神在我們的點點滴滴中就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延安精神,如果沒有延安精神,那中國還是一條沒有睡醒的龍,如果沒有延安精神,現代化還是一個遙遠的夢,如果沒有延安精神,我們還是止步不前,還是人心散亂。

延安精神,一個令人需要錢奮鬥的令牌,一種令人發奮圖強的力量。美育是述諸於人的情感活動啊,以情感的激發方式來進行,這也是美育的根本特點。

美育心得體會15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熟悉的旋律盪漾在耳邊,我不經跟着輕輕合唱。

為提高青少年審美素養,以美育人、以文化人,5月23—24日,職教中心全體學生線上參加了由中央文明辦三局、教育部體育衞生與藝術教育司、中央音樂學院等單位共同舉辦的“美育雲端課堂”活動。

在“美育雲端課堂”中,我欣賞到了多所音樂院校師生及陝西延安、山西呂梁青海化隆等地中國小生在網上共同合唱的抗疫作品《我們》;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等10所音樂學院以“音有愛、樂先行”為主題的線上展播。作品歌唱祖國山河、傳遞團結友愛、增強戰疫信心,同時,又以《黃河大合唱》和《白毛女》為主題,連線音樂名家,講解“黃河”故事,傳紅色文化,弘揚延安精神。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黃河大合唱》,《黃河大合唱》堪稱我們偉大中華民族的千古絕唱。她的深沉、悲壯、激昂、宏偉、雄渾,達到了思想性、藝術性、民族性的完美結合,是中華民族的最強音,是從我們民族的靈魂中迸發出的`心聲,是一座難以逾越的音樂高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我們永遠感謝冼星海,他是我們民族的驕傲。黃河大合唱是我們民族的音樂豐碑,聽黃河大合唱,我的心靈受到洗禮,心靈感受到強烈的震撼。

藝術點亮生命,美育豐盈人生。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幅幅歷史銘刻的畫面,真切感受到了老一輩藝術家心中那份為藝術獻身,為祖國高唱的偉大情懷。延安精神、紅色文化、愛國情懷必將厚植於我們的心間。用藝術致敬延安精神,用美育傳承紅色文化!

標籤: 心得體會 美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de/9rm6y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