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得體會 >

2023國小數學課程心得體會

2023國小數學課程心得體會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3國小數學課程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2023國小數學課程心得體會

2023國小數學課程心得體會1

學習新課程,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教材實驗操作上的一些寶貴經驗。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別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由原來過多地關注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形成轉變為在學習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新教材的編寫無論是從內容的呈現方式,還是頁面的設置都十分重視和體現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特點。努力為學生提供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生活材料與環境。

教材內容的安排、所選素材進量符合兒童實際。從兒童的現實生活和童真世界出發。圖文並茂,版式多樣、風格活潑,色彩明麗,能吸引學生閲讀,激發學習興趣。因此,面對耳目一新的教材。我們當教師的就應該理解教材目標,明白把握教材編排的特點,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益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從而達到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那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點體會。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供老師參考。

一、創設親身體驗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的主動性。

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大程度取決於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是推動學生掌握知識和獲得能力的一種強烈慾望。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要用各種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創設一種寬鬆、愉快、和諧的教學情境,引發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新教材中例題,習題的安排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非常接近,許多情境圖完全可以通過學生實際活動,親身體驗來表現。因為學生通過親身實踐體驗得到的知識,學生理解得更深刻,記得更加牢固。同時學生也會感受到學習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所以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一定用同一種模式,同一種方法。

一定非得讓學生走看明圖意來理解知識,學懂知識。而是完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採用遊戲,表演等實際活動將情景圖所提供的內容進一步動作化,情景化,使學生全身心地置身於真實的數學活動情境中,增加實際體驗,親身感受數學。例如,新教材第9頁中長短的情景圖,教學時可這樣設計,先讓學生觀察身邊的物體,感知出物體有長短,從而抽象出長短的概念。然後通過操作探究出比較長短的一般方法。最後通過遊戲活動,讓學生體驗比長短的方法,讓他們比一比兩人的手掌,比比身體的某一部位。也可讓他們比一比每步有多長,誰跳的遠。

或者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比一比。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到比長短的'方法,進一步加深對長短概念的理解,使學生感捂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這樣的教學效果要比觀察圖好得多。此外,教師還可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情境,把課本中的情景圖製作成動畫課件,充分利用它的形、聲、色、動、靜等功能,使靜態的畫面動作,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渲染氣氛,創設學習情境。

二、創設求異情境,感悟計算方法,體現算法多樣。

算法多樣化,就是指同一個問題從不同的方面去思考,既不限於一種思路,也不侷限於既定形式,而是尋求多種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新教材教學思想正是體現了算法多樣化的教學思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思考,用同一個問題積極尋求多種不同的思路,使之有所發現,有所創新。讓學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問題的過程,發表獨特地見解。

對於學生的不同想法,教師要及時地給予肯定和表揚,使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強創造性活動的信心。如新教材在編排“9加幾”的計算時,注意體現新的教學理念,設計的情境有利於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本節課共安排了兩個例題,例一為我們提供的教學資源是學校開運動會的場景,通過學生們喝了一些飲料還有多少盒?引出不同的計算方法。例2展示的是“湊十法”的計算過程和方法。

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就要給學生創設求異情景。先出示學校運動會的場景圖,引導學生觀察,並把觀察到的結果説給同學聽。然後在感知情景圖的基礎上,教師即使提出問題:“要算還有多少盒飲料,你會算嗎?”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計算方法上。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以使用的計算方法也不同,有的用點數法,有的用接數法,有的用“湊十法”,有的甚至會想出三種以上的計算方法。但不管什麼算法,教師都要給予評價和保護。

讓學生在班內交流自己的算法和想法。然後通過“9+4”重點説明“湊十”的思維過程,最後引導學生比較各種算法的特點,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體現算法的多樣化。這樣既培養學生從多方面,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同時學生的求異思維也得到了培養。

2023國小數學課程心得體會2

我學習了“國小數學新課標解讀”,讓我受益匪淺。通過這次學習,我得到了許多收穫,既增長了理論知識,又對工作有很大啟示。課程標準向我們展示了全新的理念,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新觀念。我深深的感受到要不斷的學習,樹立終身學的意識,立足於自己的本職工作,加強培訓學習,轉變觀念,投入課改,才能真正走進新課程。下面我就談一下學習後的一些心得:

一、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我國加入WTO後,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都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介入,給教師以新的挑戰。我們常説: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教師的這桶水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更新,時時給自己"充電",提高自己的知識素養,努力成為學習型、研究型教師,這樣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才能是“一桶活水”。所以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就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否則,就無法適應時代的要求。

二、深刻理解新課標,以不變應萬變。

從課標中,我更加了解到《數學課程標準》在各方面的變革。國小數學課程標準充分體現了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創新方法,力求減負等特點。數學課程標準從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到實施建議都更加準確、規範、明瞭和全面。新課標經過了10年的不斷實踐總結比20xx版的新課標有了如下八點變化:1、總體框架結構的變化;2、關於數學觀的變化;3、基本理念的變化;4、課程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5、“雙基”變“四基”;6、四個領域名稱的變化;7、課程內容的變化更加註意內容的系統性和邏輯性。其中讓我影響最深的是:基本理念的變化,20xx年版“兩句話”: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良好的數學教育”它強調的是數學教育,而不是數學內容,比20x版的説法意義更加廣,它不僅獲得了數學知識,還獲得了數學思想,這對一個人的終身發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機遇與挑戰並存,我們只有終身學習,終身研究,才能超越現在,走向未來。

通過對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我更加了解到《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的'變革。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其中感觸最深的是國小數學新課標的突出特點就是將“雙基”修改為“四基”,由原來過多地關注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形成轉變為在學習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再次研讀《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感受到這次課改絕不僅僅是改變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學生學習方式的徹底改革,更是我們教師教學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更新原有的教學觀念,改變我們現有的課堂教學的模式,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一、要準確把握教師角色

教師不再是教科書的忠實執行者,而是能創造性使用教材,並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組織者;教師不再只是教書的匠人,而是擁有正確教育觀念,善於使學生髮現探索的引導者;教師不再是凌駕於學生之上的聖人,而是善於走進學生心靈世界真誠的合作者。

1、挖掘課程資源,為學生提供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

2、教師應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3、教師要熱情地鼓勵學生,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成為學生真誠的合作者。

二、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不是被動裝填知識的“容器”;學生是由活生生、有個性的個體組成,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學生正在成長的過程中,可塑性極大,教師應注重開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教學中要減少對學生的時空佔領,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空間,使學生多一些自由的體驗。

2、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3、給孩子一雙數學的眼睛,讓他們以數學的意識,主動地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世界,體驗生活。那麼,數學就不在僅僅是書本上板着面孔的枯燥的數學題,數學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命活力。提高數學素養,使之用數學的思想、方法、知識去解決問題。

學習完新課標,我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確了今後工作的目標和方向,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加強修養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也只有真正讀懂學生、讀懂教材、讀懂課堂,才能為孩子們奉獻出既“好吃”又“有營養”的數學。

2023國小數學課程心得體會3

通讀《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版)》,能從中看到新方案、新標準中以核心素養素養導向貫穿於課程編制、課程實施的全過程,主要凸顯了“4個深化”。

一是以核心素養為導向深化學科育人目標。數學學科的“三會”核心素養,細化到國小階段的11個核心關鍵詞(數感、量感、符號意識、運算能力、幾何直觀、空間觀念、推理意識、數據意識、模型意識、應用意識、創新意……其中量感是增加的一個關鍵詞)貫穿於課標中的字裏行間,形成清晰、有序、可評的課程目標。

二是以核心素養為導向深化了結構化教學內容。數學課程的`四個領域有了部分內容的調整和整合,教學內容更注重結構化,尤其是在“綜合與實踐”領域,更加關注知識轉化為素養的教學內容的選擇。

三是以核心素養為導向深化了學習方式變革。從課標的教學內容説明這一部分中,除了對於有“內容要求”説明以外,還出現了“學業要求”的説明,這一改編很明確的提出了素養的教學一定是以學為中心的教學。四是以核心素養為導向深化了學業質量的新要求。此版課標首次將“學業質量”加入其中,明確的指出學科質量的要求就是為了素養的達成和發展情況,並對每一個學段都有具體的要求。

2023國小數學課程心得體會4

史教授對新課標的解讀讓我醍醐灌頂,讓我更加認識到數學的思想方法的滲透,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在國小階段是這麼的重要。新增加的尺規作圖作為教師覺得教學難度增大,然而聽了解讀方覺得放在國小,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聯繫實際,培養幾何意識是這麼必要。在教學代數計算時,我們原來往往重視豎式的表達,覺得豎式中的算理非常重要,殊不知橫式比豎式更重要,橫式才體現算理,豎式是算法,讓我猛然驚醒。像這樣啟迪在整個講座中非常多,特別感謝教育局為我們提供這次培訓的機會,讓我進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業務能力,在今後的培訓和教學實踐中,我會悉心研讀新課標,對照新課標,整改自己的教學實踐,讓自己提升,讓學生受益。

2023國小數學課程心得體會5

教學研究既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也是一個常講常新的教研話題,面對日新月異不斷迭代發展的社會,教學需要改進,我們教學也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改進。在改進的中,我們更需要思考改進什麼、如何改進。

曹培英老師結合近年的“大概念”、“大單元”教學組織形式,指出:在教學中,我們不能盲目追隨熱點,而應當立足於教學實際,關注兒童的學習認知特點,關注數學教學的本色,提高學習效能。基於以上的分析,曹教授結合具體的教學案例,提出了六點教學改進的主要策略,讓筆者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幾點。

基於單元,着眼整體

20xx版新課標指出,教學中要改變過於注重以課時為單位的教學設計,推進單元整體教學設計,體現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繫,以及學習內容與核心素養表現的關聯。

例如,在五年級學習《長方體與正方體》時,可以採用“單元整體設計”的思路,將體積與體積單位放在一起進行教學。對於體積和體積單位,學生其實是有一定的經驗的。第一,是感知物體佔了多少空間的生活認知經驗;第二,是在學習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後,知識遷移上的經驗。那麼,在教學時,教師就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聯繫先前的學習經驗進行對比、類推、遷移,利用三個層層遞進的問題幫助學生建立結構化的知識經驗:長度單位用什麼表示?面積單位用什麼表示?體積單位呢?通過這樣的提問與對比思考,學生不僅能夠自主得出答案,而且能更清楚地區分出長度、面積、體積間的區別與聯繫。

當然,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要整體分析數學內容本質和學生認知規律,合理整合教學內容,分析主題一單元課時的數學知識和核心素養主要表現,確定單元教學目標,並落實到教學活動各個環節,整體設計,分步實施,促進學生對數學教學內容的整體理解與把握,逐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返璞歸真,用活教材

教材凝結了優秀專家、學者的智慧,教材是教學之本,而我們的課程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課程實施校本化。因而不管是怎麼樣的教學形式,我們都應當尊重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曹培英教授提倡,學數學應當關注從書中學,也應當是做中學,教師應當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以“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為例,我們應當關注到,在情境上,教材將測蘋果的體積改成了測土豆、梨的體積,是因為當把蘋果放進水中,蘋果是懸浮的,不能完全使用排水法進行測量體積;而土豆、梨放入水中,則是沉在水底,可以採用排水法計算體積,説明我們的數學教學中也應當考慮到生活實際。而對於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的測量,曹教授給出了新思路——稱出體積:我們可以先測出1立方厘米的橡皮泥、梨的.質量,再稱出它們的質量,最後計算出體積。

當我們把教材用出經驗、用出創意時,也就是達到了返璞歸真的境界,發揮出每一堂課的育人價值,促進學生核心素養髮展。

轉變形態,提升效能

在如今的“雙減”背景下,應該注重課程教學內容的結構化,改變單一講授式教學方式,注重啟發式、探究式、參與式、互動式,給予學生更多表達的機會、安靜思考的時間,用課程內容的結構化來引領、推動教學改革。

例如,學生在學習人教版五年級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單元時,由於空間觀念意識較為薄弱,學生在學習中其實會遇到不少困難。以“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應用為例,練習題中經常會出現:“切”的問題——把一個長方體平行於底面切開,表面積增加20平方釐米,求長方體的體積;“拼”的問題——把兩個一樣大小的長方體拼在一起,面積減少60平方釐米,求原來正方體的體積;“增”的問題——把長方體的高增加3釐米,體積增加多少;“鑄”的問題——把一個正方體鐵塊鑄成一個長方體,求長方體的底面積……這類關於長方體實際應用的題目。有不少學生面對這些情境變化多樣的題目,往往一頭霧水,不知從何下筆。面對這樣的學習現狀,我們不妨嘗試轉變課堂上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形態,給學生動腦想、動手做的時間與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長方體的長、寬、高的變化,讓學習迴歸本色,進而發展空間觀念。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當在有限的時間裏講清楚最關鍵、最核心的概念、原理、基本方法,將知識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讓學生能夠聞一知十,學會舉一反三。

2023國小數學課程心得體會6

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和創造性學習。讓他們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我通過對數學新課標的學習,對如何讓學生學好數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下面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要用新理念指導教育教學工作

新課程標準把全面發展放在首位,強調國小生學習要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到首先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持續發展的教育環境。在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

 二、轉變教學方法

1、注意創設教學情境。

2、注意知識探究過程。

3、注意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

4、注意在教學中要體現討論、合作、交流,讓學生參與。

5、注意佈置生活化的作業。因為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有益延伸,作業佈置應當儘量與生活聯繫起來。

6、評價方式要多樣化,不僅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學習過程和學習水平,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我認為,隨着社會的發展,學生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電視、報刊、網絡等都是學習數學的場所。這要求我們打破課堂侷限,把周圍的社會生活作為學生學習的大課堂。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並引導學生運用各類信息,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質得到全面提高,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正如新課標指出的: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就“數學教學應關注學生的情感”提出,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研究認識過程和情感過程的知情統一規律,是具有現實意義的。他們從創設情境,驅動探究數學現象的`好奇心;調動情緒,產生探究數學規律的樂趣;交流情意,形成樂學數學知識的態勢幾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力圖真正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葉聖陶説過:“習慣的養成在於教師的訓練和指導”。 “指引”能使學生養成善思考的好習慣,隨時關注周圍事態的變化,明白事物之間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已定的事隨時會在形態上或本質上產生新的狀況,事物的形式或內容隨時會換成另外的一種。好習慣應該在自然而然中得到訓練和培養。與之相對應的,不管是人還是動物,如果“抱着”就會養成一種依賴情緒,什麼事都不去考慮,也不想考慮。因為他知道會有人來指導他怎麼做,至於做的方式,做的效果,那不是它所想的事,惰性就此產生,要想別具一格更是無從談起。因此,我們要“指引”學生學習,而不是“抱着”學生學習。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2023國小數學課程心得體會7

在教學中,應把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方法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方法的培養需要教師在數學教學的具體過程中藴涵。這裏的恰當是指學習方法要反映數學學習的特徵,對學生而言,不僅是適宜的而且是有效的。學習數學的的重要方式是: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觀察、實驗、推測、計算),教師要注重啟發式教學,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處理好講授和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教師講授給學生自主以啟發、動力、靈感、方向,學生自主給教師講授以反饋、分享、調控、反思。對學生創新認識的培養是現代數學教育的基本任務,應體現在數學教與學的`過程之中。通過本次的學習,我學到了很多關於數學新課標的理論知識,以後我會用這些理論知識去指導我的數學教學。

2023國小數學課程心得體會8

讀了20xx版新課程標準,我受益匪淺,更加了解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版)》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的變革。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

本次研讀活動,我重點讀了“數與代數”(第三學段)的內容。此次課標將九年的學習時間劃分為四個階段,“六三”學制1~2年級為第一學段,3~4年級為第二學段,5~6年級為第三學段,7~9年級為第四學段,這與之前的三階段不同。這體現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整體性與發展性,更加符合學生數學學習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在“數與代數”領域,國小三個階段的主題由原來的“數的認識”“數的運算”“常見的量”“探索規律”“式與方程”“正比例、反比例”六個整合為“數與運算”和“數量關係”兩個,其中“數與運算”主題將數的認識和數的運算兩個核心內容進行整合,將其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組織,體現了二者之間的密切關係。

一、聯繫生活實際,強化核心素養

數學與生活聯繫緊密。通過與生活結合展開教學體驗,有助於增強感受,以推動學生培養核心素養。教師在教學時,應鼓勵學生結合個人生活經驗進行對比學習,進而強化核心素養。

在第三學段中,課標新增的能進行簡單的小數、分數四則運算和混合運算,感悟運算的一致性,發展運算能力和推理意識;感悟計數單位,進一步發展數感和符號意識;在具體情境中,探索用字母表示事物的關係、性質和規律的方法,感悟用字母表示數的一般性;能運用常見的數量關係解決實際問題,能合理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逐步形成模型意識和幾何直觀,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新課標的目標更加準確和完整。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要學習整數、小數、分數等數的概念,這些概念本身是抽象的,但通過數學的學習,使學生能將這些數的概念與它們所表示的實際意義建立起聯繫。在新課程標準中,重視對數的意義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數感和符號感,淡化過分“形式化”和記憶的要求,是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自主活動,不僅提高了自身的數學素養,還有助於他們利用頭腦來理解和解釋現實問題。因此,有價值的數學更多地體現在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和思維去觀察、認識日常生活現象,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二、引導數學感知,推進感悟提升

在第三學段教學提示中,數與運算的教學,通過整數的運算,感悟整數的性質;通過整數、小數、分數的運算,進一步感悟計數單位在運算中的作用,感悟運算的一致性。在初步認識小數和分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小數和分數的意義,感悟計數單位。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體驗與小數有關的數學文化,理解、描述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進一步提升數感。例如在講解到小數除法知識內容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動畫演示小數點的位置移動幫助學生掌握小數除法與整數除法的內在聯繫,像16.9÷0.13=130可以看做事1690÷13=130,以這種方式提升國小生的數學計算能力。教師還應當採取正確的課堂教學方法,將數學計算問題與現實生活建立緊密的聯繫,引導學生進行高效的數學計算學習,全面加強學生對國小數學計算應用問題的理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相關問題的探索,從而提高國小生的計算能力和數學核心素養,感悟整數、分數、小數之間的聯繫。

三、提煉知識模型,深化課堂教學

新課標的總目標中提到要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繫。數學內容是以螺旋型結構排列,知識點之間的聯繫較為密切。在第三學段數量關係的教學中,學生需要理解用字母表示的一般性,形成初步的代數思維。用字母表示的教學要設計合理的實際情境,引導學生會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達實際情境中的數量關係、性質和規律。例如小明原有一些鉛筆,爸爸和媽媽又分別給他買10支,這時他一共有38支,原來小明有幾支。此題用方程來解要先建立解題模型:原來的'鉛筆數+新買的鉛筆數=現在的鉛筆數,用字母x表示原來鉛筆的數量進行計算,運用數和字母表達數量關係,通過運算解決問題,形成與發展學生的符號意識、推理意識和初步的應用意識。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過程。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益。

通過對《數學課程標準》的學習,我深切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髮展為本,指導學生合理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繫,注重數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的科學觀的形成。不僅要認真做好教材的分析、教學設計,更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鑽研知識,找準課堂的學習重難點,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知識,並根據所學知識設計出有層次、有針對性的數學課外作業,讓學生在課外也能及時地鞏固數學知識,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2023國小數學課程心得體會9

20xx版新課標的出現,給國小數學教學改進指明瞭研究的方向。曹培英教師就國小數學教學改進談了自己的研究,他認為教學改進的基礎工作就是兩個吃透,應該在教學改進中立足兒童,彰顯數學,創新實踐。曹教授在介紹教學改進的過程中,既有理論上的引領,又有課堂的實例支撐,在學習之後筆者有了一些感悟。

吃透教材,活用教材

國小數學教材是經過反覆實踐與修訂的,其中單元和課時內容的安排都自有深意。作為國小數學教師,我們要先讀懂數學,讀懂教材編寫和分佈的用意。數學學習是螺旋式的,每一冊學習的內容都是學生後續學習的基礎,教材中單元的安排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例如曹教授提到的表內除法(一)和表內除法(二)之間就隔了一個圖形的運動(一)單元,教材這樣的安排是為了避免學生的厭倦效應,同時可以插入鞏固時間,讓學生學習表內除法更紮實有效。那麼作為教師,在教學中要做的就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和數學的知識結構巧妙靈活的運用教材。

吃透學生,講明道理

數學是講道理的,當我們面對國小生時,需要選擇適合國小生的方式去講清數學的道理。例如曹教授在介紹被減數中間有0的連續退位減法一課中,學生理解算理才是關鍵,以“計算100-78,是把100分成()個十和()個一”為課後測試,發現答對的學生認識不到一半,也就是學生對借位的理解還不到位。在教學中啟發學生理解算理把1個百分成9個十和10個一,更有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在後續學習中也能把知識運用到小數減法中,如計算1-0.78,通常是把1分成()個0.1和()個0.01,學生的正確率就很高。

教學改進的主要策略

曹教授在講座中談到6點關於教學改進的主要測量,包括:立足兒童,彰顯數學;基於單元,着眼整體;專題研究,上掛下聯;發璞歸真,用活教材;轉變教學形態,提高課堂效能;關注評價,循證改進。在教學中堅持國小數學的“本色”,在具體課例會考慮知識安排的合理性,知識的學習內容安排是否符合學生學情。從課時設計走向單元整體設計,從一課內容走向一個知識體系。在指向核心素養的專題研究中,思考如何落實到相關單元每節課的教學中。活用教材,在書中學,在做中學,在學生自主探究的活動中學習掌握新知識。改變課堂教學形態,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當堂鞏固的時間,真正實現減負。逆向設計,在教學中注重目標、評價和設計,及時有效地進行反饋。

20xx國小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2

史寧中教授認為,數學核心素養的概念應該是能夠適應學生社會發展及終身發展需要的、學生必須具備的、起重要作用的數學素養。其既包括數學自信、嚴謹的科學態度,也包括理性精神、責任擔當等在數學中的具體表現,包括數學關鍵能力,也包括數學思維方式。郭華教授這樣詮釋核心素養:核心素養不是單一該學科的素養,本質作用在學生身上,做到“目中有人”,學生在獲得該學科知識與技能後轉化為自身的素養,這才是學科素養。

追本溯源,核心素養的對象是學生,我們判斷素養是否達標的依據依然是學生本身對該學科的素養水平。在20xx年新版的課標中更是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學業質量標準是以核心素養為主要維度,結合課程內容,對學生學業成就具體表現特徵的整體刻畫。其目的就是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為教材編寫、教學實施和考試評價等提供依據。

核心素養具有整體性、一致性和階段性,在不同階段具有不同表現。新版課標中將原來的十大數學核心素養變為十一,“量感”進入視野,也就是主要指對事物的可測量屬性及大小關係的直觀感知。隨之而來,在義務教育階段,圖形與幾何在各個學段的要求也發生着變化。

一、初嘗圖形與幾何中的核心素養

課標在第一學段中新增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簡單的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能對圖形進行分類,會用簡單的圖形拼圖。在圖形認識與測量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和量感。學業質量基於此提出學生能結合生活中的事物,認識並描述常見的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特徵,會對常見物體的長度進行測量,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和量感,能對物體、圖形按照一定的標準分類。因此,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常見的圖形入手,大膽説出生活中常見物體的原型就是我們數學中的立體圖形,將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進行聯繫,説出立體圖形中某一個面對應的平面圖形,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讓學生通過一些操作活動,感受立體圖形與對應的.平面圖形的關係,感受圖形的特徵,形成空間觀念。還可以讓學生採用類似蓋印的方法,把物體的一個面印在紙上,得到平面圖形,一方面能夠培養空間想象力,另一方面能夠感受中國傳統的印章文化。

二、再識圖形與幾何中的核心素養

課標在第二學段中新增會用直尺和圓規做一條直線等於已知線段,這項“尺規作圖”的加入明晰了尺規作圖的教學價值:借尺規作圖鍛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借尺規作圖發展學生幾何直觀水平,借尺規作圖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的形成,借尺規作圖積澱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相比較20xx年版課程標準在國小階段只是要求掌握畫圖的技能和方法,但是新版課標中的“作圖”使一線教師格外重視。因此,作為教師,引導學生尺規作圖前要先觀察、分析、思考、預測、判斷,再動手作圖,不僅要讓學生在作圖之後知曉為什麼這樣作的道理,更要讓學生在作圖之前知道這樣操作的原因。

讓學生通過幾何作圖的方法,在操作過程中形成對幾何圖形的感覺,感受兩點確定一條線段的意義;體會用直尺可以確定直線,用圓規的兩腳可以確定線段的長短。具體方法:利用直尺畫一條直線,用圓規確定給定線段的長度,在直線上確定兩個端點,從而作出與給定線段等長的線段。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髮揮想象力,用直尺和圓規構建各種可以實現的圖形。

三、深化圖形與幾何中的核心素養

課標在第三學段中新增體驗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但是對於會通過度量的方法對體積、面積進行疊加從而得出計算公式仍然是重中之重。學業質量依據核心素養的要求為能計算圖形的周長(或表面積)、體積,能描述圖形的位置和運動,形成量感、空間觀念和幾何直觀。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對立體圖形的測量,理解長度、面積、體積都是相應度量單位的累加。引導學生運用轉化的思想,推導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圓等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形成空間觀念和推理意識。

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培養學生有規劃做事的習慣和判斷結論的能力。引導可以數出圖形包含的完整小正方形的數量,或者數出圖形包含的以及邊緣接觸到的所有小正方形的數量,用數量估計圖形的面積。通過數一數,來感知面積就是度量的疊加。引導學生髮現,第一種方法估計的面積比實際面積小,第二種方法估計的面積比實際面積大,由此作出結論,實際面積在這兩個估計值之間。對於學有餘力的學生,還可以引導他們理解:如果將小正方形等分成更小的正方形,可以得到更接近實際面積的估計值。

在國小階段,數學核心素養具有一般性、階段性的特徵。低學段更具體、更側重意識。高學段更一般、更側重能力。因此,教學在進行教學時,以核心數學為載體,學業質量為標杆,從生活中感知數學,在操作中感悟本質。

2023國小數學課程心得體會10

大學畢業以後,有人問我是什麼專業的,我就會告訴他,我是數學專業的。而今,我參加國小數學教育已經4年有餘了,有人問我是幹什麼的,我會回答,我是從事國小數學教育的。閲讀“國小數學學科”這一內容,我受益匪淺。在我原本的認知理念中,作為科學的數學和作為教育的數學就是一回事兒,他們都是數學。而今,我才知道,原來作為科學的數學與作為教育的數學是不完全相同的。

從事國小數學教育教學工作之後,我也一直沒有放棄學習一些數學理論知識。想着某一天可能會對我的教學有所幫助。也想着可能會高屋建瓴,視野更寬廣。而今,我體會到作為教育的數學與作為科學的數學這兩者之間有一定的聯繫。它們能夠互通,卻又不得不區分異同。

生活數學觀、兒童數學觀、現實數學觀,這三個“數學觀”簡單概括了人們對國小數學(兒童的數學)的根本認識。

我對P8內容中“生活數學觀”的研讀有了一些體會。原文為:

數學教育的目的應該是使學生能夠認識、理解、判斷、運用數學,並經常能在社會活動中運用數學,特別是要在對學生的個人、社會及職業生活有實際意義的背景中運用數學。因此,中國小數學不應是外在的知識,讓學生感到陌生,而要處於學生的文化和生活現實中。正如杜威(JohnDewey)所説,必須填平兒童的興趣和經驗與科學之間的鴻溝,兒童的'經驗和文化應該成為其在校學習的基礎。

我的思考: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如何減小杜威所説的鴻溝。兒童數學來源於生活,而數學生活化的普遍現象又是不爭的事實。國小數學階段孩子們所接觸到的數學,他們的出發點是一樣的,就是生活。因此學習數學,就必須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培養數學學習興趣。數學實踐活動、數學故事、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等,這些都是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的出發點。也是在日常教學中經常運用到的方法和技巧。同時,在進行興趣培養的過程中,將數學思維,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方法等融入其中,就是我們當前在做的數學教育。外加引導、評價體系的建立,這些是站在兒童數學觀的角度去對待成人數學世界和兒童數學世界之間的差異。讀懂兒童的心理,激活最近發展區,讓學生經過思考、討論、嘗試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動,由興趣入手,激發學生經驗歸納、直觀操作、建構數學知識,形成並非嚴格的數學概念。如此這般,國小數學教育也能在未來學生接觸到數學科學起到好的作用和影響。

2023國小數學課程心得體會11

學習了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教材實驗操作上的一些寶貴經驗。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別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注重體現基礎性、時代性、實用性和綜合性,增加新的具有時代性的內容,體現時代特色,剔除陳舊過時的.知識,注重與社會生活的聯繫。並且由原來過多地關注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形成轉變為在學習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理解新課程標準,明白把握教材編排的特點,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將考慮教師如何教學轉變為考慮學生如何學,重新定義自己的角色,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從而達到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2023國小數學課程心得體會12

教學改進是教學研究的永恆話題,是常講常新的教研話題。曹培英教授就“教學改進”這一話題,結合當今數學研究熱點“大單元”,認為教學改進不能追求熱點、人云亦云,更應當立足於教學實際,具體問題具體突破,從典型單元入手,逐一改進、各個突破,最後以點帶面、全面覆蓋。

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和教師教的統一,除了對教材與學科知識的充分解讀,教學改進更離不開對學生已有知識與經驗的分析與教師的教學經驗。基於這樣的認識,曹教授結合具體教學案例,提出了六點教學改進的策略,讓筆者印象最深的是以下幾點。

立足兒童,彰顯數學

20xx年新課標指出,數學課程內容的選擇要保持相對穩定的學科體系,體現數學的學科特徵,同時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助於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形成數學基本思想,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發展核心素養。

教學平均數時,原先由拍皮球比賽引入,貼近兒童但缺少統計意義,現在改為有測驗平均分引入,兒童有感覺能理解,但無法把全班學生的平均數計算出來,不利於導出計算方法,難以感悟移多補少。又有老師嘗試調查兒童身高並給出正態分佈圖,但在實踐中很難得到標準的正態分佈圖,操作不具備普適性。

如何找到兒童與數學的平衡點呢?研究表明,要走出兩個誤區:用平均數使比賽公平、人數不等請平均數幫助。人教版教材中設計四個同學收集塑料瓶,求四人的平均數的.情境,出示形象的象形統計圖也有助於學生感悟移多補少。蘇教版教材設計比較分析男女生套圈水平,引導學生用一個數(平均數)代表一組數來比較,除此之外,還能從可視化的兩組圖中發現平均數能代表一組數據的整體水平,平均數在最大、小值之間,並發現移多補少的方法,滲透離差代數和為0,修改其中一個數還能幫助學生感悟離散情況的比較。由此,兒童情境也有了統計意義,也能走向深度學習!

基於單元,着眼整體

現在各地都在研究“單元設計”,從“課時設計”到“單元設計”,前進了一大步。單元視角包括兩個內容:同一個單元的內容和同一個知識體系的內容,在單元設計時,以知識點之間的共同點為起點整合架構知識體系,幫助學生從整體上建構知識網絡。

在教學體積與容積時,如何辨析體積與容積的概念?在“課時主義”眼光下,一位老師精心設計了利用封住的紙箱和五個“一個套一個”的紙箱,幫助學生感悟容積變了、體積不變,對體積與容積進行辨析。“單元整體設計”眼光下,將體積和體積單位放在一起,利用三個層層遞進的問題:長度單位用什麼表示?面積單位用什麼表示?體積單位呢?學生能馬上類推出答案,而在學了體積計算後,用“求體積量外面,求容積量裏面”一句話就能對體積和容積進行辨析。

當然,核心素養具有一致性和發展性,在基於單元的前提下,我們更要着眼於整個內容領域,甚至中國小內容的銜接。

專題研究,上掛下聯

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在學生參與其中的教學活動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課標對核心素養的主要表現及內涵做出了充分梳理,在國小階段的11個主要表現中,每一個核心素養都要落實到相關單元每節課的教學。

教育部質量監控中心的命題能力指標中,問題解決能力佔了36%。在問題解決案例“小松鼠裝松果,42個裝一罐,已經裝好273罐,還剩978個沒有裝。一共能裝多少罐?”時,要充分分析量和量之間的關係,可以用分析法和綜合法兩種方法解決,即從條件入手想和從問題入手想;當把題目中的數據改成簡單的數據時,學生馬上就能利用數感快速解決問題,便失去了對分析法和綜合法的能力考察。

也就是説,在教學問題解決時,我們除了要啟發學生通過分析量和量之間的關係以掌握數學方法外,更要關注題目中的數字,特別是簡單數字對問題解決產生的干擾,以引導學生着重考慮量和量之間的關係,而非數字變難了就不會做了。

總而言之,教學改進要自覺摒棄假大空,立足於學生與教材,結合教學經驗,堅持實事求是,用實踐檢驗理論,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讓改進發生在每節課上,落實在學生身上!

2023國小數學課程心得體會13

有了量感,數感終於不再孤單了。較數感而言,缺乏的是量感。數感與量感,形影相隨。這個卧室挺大的,大約15平方米,要的就是這種抽象的感覺,缺乏的也正是這種抽象的能力。

強化運算能力,運算能力不是重複訓練、機械訓練,要連接算理與算法,學會合理選擇運算策略解決問題,促進推理能力的發展。9898x97-9797x98就是運算綜合能力的'代表。

數學的美在於它能解釋大量的生活現象,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可以增強對數學的應用意識,數學是嚴肅的,同時也是藝術的。

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原來在邊緣,現在迴歸正位。更多的體現為數學與自然的融合,給什麼是數學,怎樣才能學好數學指明的方向。

每一個人都能獲得相應的數學發展,同時還能湧現出一大批數學人才這就是未來的教育。教育承擔提升國民素質的責任,更擔負着國家人才戰略。竭力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引導學生明確人生髮展方向,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023國小數學課程心得體會14

20xx年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頒佈,其中數學核心素養是個關鍵詞。數學核心素養是具有數學基本特徵的關鍵能力、思維品質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是數學教育的育人的行為有關(如思維、做事)的終極目標;是學生在本人蔘與其中的數學教學活動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無論國小、國中需要培養的核心素養是一致的,只是數學核心素養在各個階段的表現是不一樣。

各學段數學都包括四個領域,即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在數與代數中,強調整體性和一致性,將負數、方程、反比例移到國中教學中。在圖形與幾何中,強調幾何直觀,增加尺規作圖的內容。就是增加動手操作環節,增強對數學的感覺。在統計與概率中,強調統計量,把百分數作為統計量。在綜合實踐中,強調與其他學科的融合,與生活和傳統文化的聯繫。

培養學生數學的核心素養是數學教育的終極目標。即達到“三會”: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在低年級學段數學核心素養表現得更加具體,更側重意識;到了高年級學段,則傾向於一般,更側重能力。在國小要強調推理意識、模型意識、數據意識,在國中強調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數據觀念。

教材修訂的基本思路是加強幾何直觀、加強代數推理,強調知識的本質與藴含的數學核心素養。在課程變化的趨勢下,我們要關注數學課程的整體性和一致性。整體性與一致性主要針對的是數與代數,包含數與運算和數量關係兩個主題。在數與運算中,要讓學生體悟從感性具體到感性一般的過程。國小數學要建立學生的數感和符號意識,國中則培養學生的.抽象意識。讓學生感悟到數是一種符號表達,是對數量的抽象。在數量關係中,要重視數到字母的思維過程,字母能夠表達很多現象和一般規律,教師至少要讓孩子明白性質、關係、規律分別用字母如何表示。

核心素養關鍵就是在課堂上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提出問題,這也就要求老師能夠創造合適的情境,提出合適的問題,或者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進行討論,相互提問,進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新課標中,教師在幫助學生明確了基本事實以後,可以通過教學設計讓學生去感悟。如,關於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老師可以給學生兩條線,讓其做等腰三角形。對此,老師可以提問:不同的線段長度可以做出怎樣的三角形。兩條線段,無論哪條線段做腰或者底,怎樣的關係可以使得其構成三角形。

通過這樣的過程,讓學生感悟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這樣教學較以往就會有所改變,拋開死記硬背的概念教學。學生在老師的點撥下可以自己得出結論或者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這説明學生自己能夠思考問題。怎樣引發學生思考,提出有意義的問題,這也就需要老師創設合適的情境,設計高水平的問題。

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需要建立兩個原則:滿意原則和加分原則,這其實是在教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問題,需要學生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問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問題。比如:超市的問題,有一條道路連接兩個居民小區,計劃在路邊建一個超市,你認為應當建在什麼地方,為什麼?如果學生思考的過程和得到的結論是一致的,則可以採取滿意原則,如果學生思考得更加深刻,則可以採取加分原則。如設計關於滑滑梯的情境,老師可以提問,什麼樣的滑滑梯滑得比較快,對此,學生會回答陡的滑梯比較快,老師緊接着可以提問,什麼樣的滑梯是陡的,這就回歸到了數學教學中,涉及到高、角度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啟發學生思考,提出問題。

新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改革透露出了未來中國小數學教學中的變化,這些變化和要求要想落實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還面臨着諸多困難,這就需要老師們不斷嘗試,將學理知識變成可以有效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方法。

2023國小數學課程心得體會15

《課程標準(xx年版)》提出:“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是對人的主體性地位的迴歸與尊重,不僅需要正視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而且應注重學生自主發展。

我們知道,學生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探索式的學習方式,他們的知識經驗是在客觀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漸形成的,有意義的學習應是學生以一種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去認識新知。而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情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機會,體現了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課標》的精神和要求合理,靈活。下面談談我對學習《課標》後的幾點體會。

一是教學內容,多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課標》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進行解釋和應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才能有益於學生髮現,理解,探索和應用數學。注意從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數學的教學內容大多數可以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情景導入新課,這樣的引入,貼近學生的生活,溝通了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的確就在身邊,現實生活的確離不開數學,從而消除了對數學的陌生感;

二是強調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使學生有權選擇他們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有利於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提高數學能力;

三是內容強調尊重學生差異因材施教,個別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我們要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特殊的個體,都是具有不同興趣,愛好,個性的活生生的人,我們要承認這種差異。然後因材施教。

學習《課標》,我學到了很多數學課堂上教師要注意的.許多理論知識。數學課堂教學中最需要做的四件事是: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要更多地在激發學習興趣上下功夫,要通過自己的教學智慧和教學藝術,充分展示數學的親和力,撥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原動力,是學生對數學有厭學到樂學,最終達到會學。

二、引發數學思考。有思考才會有問題,才會有反思,才會有思想,才會真正感悟到數學的本質和價值,也才能在創新意識上得到發展。

三、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是和日常課堂教學行為緊密相關的,認真聽講、善思好問、預習複習、認真作業、質疑反思、合作交流等等,這些學習習慣需要在日常教學中刻意誘導,潛移默化,點滴積累通過較長時間的磨練,最後方能習以為常,形成習慣。

四、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在教學中,件事應把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方法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方法的培養需要教師在數學教學的具體過程中藴涵。這裏的恰當是指學習方法要反映數學學習的特徵,對學生而言,不僅是適宜的而且是有效的。

學習數學的的重要方式是: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觀察、實驗、推測、計算),教師要注重啟發式教學,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處理好講授和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教師講授給學生自主以啟發、動力、靈感、方向,學生自主給教師講授以反愧分享、調控、反思。對學生創新認識的培養是現代數學教育的基本任務,應體現在數學教與學的過程之中。

通過本次的學習,我學到了很多關於國小數學新課標的理論知識,以後我會用這些理論知識去指導我的數學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de/dkv6g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