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得體會 >

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1

有人説,孩子是從另一個星球來的“生物”。他們時刻處在自己的頻道,成人難以進入,所以對孩子的行為進行觀察和記錄就尤其重要。觀察是幼兒教師走進孩子心靈的主要手段,是教師分析孩子行為背後原因的重要方法,同時也是幼兒教師瞭解孩子的重要途徑。

這本書用清晰的文字和準確生動的事例,細緻入微地將對幼兒行為的觀察與記錄全方位地展示出來。從具體的心理學、行為學概念到複雜的理論觀點,再到觀察記錄的具體步驟和實施方法。我仔細研讀後,對書中實驗得出的結論與工作經歷中的感受產生了深深的共鳴。我的實踐也有了理論的指引。

“教師不讀書、不學習怎麼成長,怎麼教育孩子?”是啊,孩子需要學習,我們老師更需要學習。要給孩子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孩子是發展中的人,我們教師要用自己專業的知識和方法觀察孩子,以孩子為中心,真正成為孩子的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與孩子共同體驗成長的快樂。

我們讀書時需要三心:耐心、用心、靜心。第一是耐心,我們觀察孩子時候,就應該停下一切,用眼睛注視孩子,用温和的語言和孩子交流,而且要像對待朋友一樣。第二是用心,我們對待孩子時要接受孩子的一切情緒,引導孩子説出自己的感受,孩子是主導者,教師是引導者。第三是靜心,對於孩子的行為要直接詢問、換位思考、幫其理清問題。看懂並看透每個孩子行為背後的意義,教師可以從孩子的行為中,分析出許多信息。這也是教師自我成長、能力提升的一個過程。

學會觀察,才能讀懂孩子!

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2

《幼兒教育觀新論》是一本記載幼兒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行為往來的書籍。書中以案例的形式記載了若干個師幼互動行為,虞教授用35張圖表將研究的成果以數據的形式給我們展現了孩子在對人、對事所持的各種內在的尺度,寄予的各種期望、企盼、要求等,呈現了孩子的內心世界。

本書從兒童觀、教育觀、活動觀、課程觀、環境觀、生活觀、遊戲觀、知識觀、教師觀和評價觀十個方面進行了詳細地論述與講解。主要闡述了幼兒教育的一些基本理論問題和這些問題在現代的新發展,對於教師重新認識幼兒教育基本問題,改變教育的觀念的方法,提高幼兒教育的質量有着很大的幫助。

新《綱要》提出:幼兒園教育要以遊戲為基本活動。教師與幼兒遊戲有着直接的關係,在幼兒遊戲中扮演着許多角色,從時間的規劃,到環境的創設,到行為的觀察、活動的指導,無不體現了教師的支持與參與。

讀了這本書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七章“遊戲觀”,不僅個別小案例是我們工作生活中常常出現的問題,還提供了遊戲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的解決方法。我仔細閲讀着每一字每一句,從中獲得些對自己有利或有幫助的信息和經驗。

書中的第七章第三節“幼兒園遊戲情境創設與觀察指導”的闡述內容令我感觸頗深。在幼兒遊戲的過程中,教師不僅是觀察者、記錄者,更重要的還應該是幼兒遊戲的支持者、參與者和引導者。

該章節中重點講解了對幼兒遊戲的觀察與指導,出了三種最常見的觀察記錄遊戲的方法:整體掃描法、定點觀察法、個人追蹤法,通過各類記錄表和觀察實例,對幼兒遊戲中教師的參與方式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指導。作者用了一些發生在幼兒園的真實的師幼互動案例,描述性的記錄了孩子的幾多歡樂、幾多愁!走進教師與幼兒的現實生活場域,走進了他們進行行為往來的一個又一個的微小空間。在這些案例中孩子們具有獨特的內在尺度、動機、意願、需要與衝動,以及老師是如何去了解孩子的需要、知道他們的思想,把握好與幼兒互動的節奏,運用恰當的方法介入、指導等等。作者以關注者的身份對師幼互動行為發表種種先見,以白描的手法展現師幼互動行為的現實所在。

我將書中感悟到的見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在幼兒園遊戲中也摸索出了五種促進師生互動的方法:擬人法、情景再現法、拋磚引玉法、媒體輔助法、問題設疑法。

如:巧用“擬人法”,遊戲時抓住幼兒的年齡特點,賦予小木偶、玩具小動物等以人的口吻,引出交流話題的一種方法。運用擬人化的教育,將抽象的道理説得簡單,通俗易懂,複雜的説教變得形象,易於幼兒接受和認可,其效果遠比單純的説教效果要好的多。此方法特別適合剛入園的小班幼兒,可以在短時間內縮短師生間的距離,進而激起幼兒與“小動物”一起説説、做做的願望,師生間的互動自然產生了。

再如利用“情景再現法”,這是一種在遊戲的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生動具體場景,以引起幼兒一定的情感體驗,參與遊戲分享討論的方法。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説,我覺得情景再現的方法還是比較適合的。情景再現法的使用是讓幼兒在一種直觀、積極、愉快的情緒下參與分享討論,有情感的參與,幼兒自然會投入這樣的情境中,與教師的互動討論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幾種方法各有千秋,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方法指導幼兒進行自主性遊戲,既可單獨使用,也可根據實際需要結合使用。

以上是我在粗淺的翻閲這本書後的一點體會,在以後的日子裏我還將再細讀書中的許多案例,感知它深刻的涵義,體會身臨現場與孩子發生的一切……相信通過我進一步細緻地觀察、全面的瞭解,在實踐中真正體會到與孩子平等互動的快樂,定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工作之餘,捧讀一本自己所喜愛的書是一種最美好、最温馨的休息方式。並非因為緣自那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才讀書,只為從中尋求一份心靈的寧靜,感受書中作者所抒發的情懷。

自從園裏開展了“五個一”讀書活動以來全園上下掀起了讀書熱,大到名著、小到詩歌,每讀一本書,都為自己的精神世界注入了新的營養,豐富了自己的精神家園。在唐詩宋詞中可感受那純正的古風古韻,體味作者那種懷才不遇,志向高潔的清高,看一本世界名著,時常也被作者那近乎完美無暇的塑造方式所感歎。

《幼兒教育》這一雜誌也是我在工作中最得力得助手。從“研究與探索”中學習到先進的課程理念和教學方法,從“經驗薈萃”中吸收先進經驗,為我所用;從“保育與健康”中體會如何使孩子們擁有健康的體魄和心靈。

讀書是一種享受,讀書更是一種提高自我的途徑,也許你不曾感到,那小小的一本書中藴涵着多麼強大豐富的營養,滋補着你的精神世界,讓你的知識層次漸漸增高,總之,我會診視我讀的每一本書。

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3

説話是一項技巧,和成人之間的説話需要技巧,和孩子們之間的交談更是不能缺少技巧,孩子們剛剛接觸這個世界,對於一些語言還沒有更深刻的理解,並且更容易受到話語的影響。這個假期,我閲讀了《如何對幼兒説好話》這本書。閲讀此書的經歷,我覺得是一次學習愛的技巧與接受愛的訓練的過程,它給了我們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的鑰匙,指引我們切身體會孩子內心的感受。通過一系列實用有效的方法,幫助我們和孩子建立起一個能夠快樂交流的平台,使孩子變得不同尋常地願意與我們配合。掌握了“如何説?”“怎麼説?”的技巧,幫助我們開啟孩子的心靈世界,與孩子達成美妙的交流溝通,讓孩子在我們的引導下身心健康發展。

這本書讓我有兩個印象深刻的地方,第一我們要把握好語言的時機。比如説,在户外活動中,有一個孩子一直走在較高的地方,特別的危險。你告訴他讓他儘快下來,卻發現他並沒有聽從你的指令。你又一而再再而三的發佈了指令,這時候孩子才下來,你認為他的這個行為,你會給予鼓勵還是批評?在沒有閲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會毫不猶豫的給予鼓勵,因為他聽了我的話並且那樣做了。讀過這本書之後,我發現他並沒有遵守我活動前強調的規則,並且在我初次提醒他的時候,他並沒有那樣做。而是在我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下,他才選擇停止這項危險的行為。對於他的這種現象我們是不應該給予肯定的。

第二點印象深刻的是形態與語氣的一致。和孩子説話的時候,我們需要做到情態和語氣的一致。當你面帶微笑的説“孩子趕快下來,這很危險”,和你表情嚴肅的説“孩子趕快下來,這很危險”帶來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孩子們所接受到的信號也是不同的。當你們笑着説的時候,孩子們並不覺得這件事情危險,而當你嚴肅的説的時候,他們可能就會感覺到這件事情的嚴重性。

這是一本非常有趣而且非常有意義的書。它既適合家長閲讀、借鑑、運用,同樣也適合我們教師用來教育幼兒。書中的那些鮮活的案例在我的教育教學中也經常出現。當發現自己的處理方式與之相同時,心中是陣陣欣喜泛漣漪,當發現自己的處理方法大相徑庭時,反思中慶幸自己找到了更科學的方法來指導自己。但即便我們學習了這麼多教育方法,溝通技巧,我想也不可能完全按照這個來與孩子相處。其實一開始做不到沒有關係,只要我們儘量地用平等的心態對待孩子,我想孩子還是願意和我們好好的交流的。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時刻關注自己的教育行為,多思考自己有沒有想到孩子的情緒,接納沒接納孩子的情緒,其實孩子犯錯有時候只是為了宣泄一下不滿的情緒,簡單粗暴的壓制只能換來更大的問題。唯有真正走入孩子的心裏,瞭解事情的真正原因,才能真正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才能給孩子合適的教育,還孩子一個陽光笑臉!

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4

《教師應該做到的和能夠做到的》這是一本由美國琳達·達林—哈蒙德,和約翰·布蘭斯福德共同撰寫的教育專著。它是美國中國小教師指定培訓教材。

序言中説到:從前,教師只需要培養少數精英去從事腦力勞動,而現在卻要培養幾乎所有的學生去進行過去只有少數精英才從事的高級思維活動,完成出色的業績。這也説明了現在社會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

讀了這本書,我受益匪淺。作為一個教師,需要具備怎樣的知識和技能不僅收穫了一些理念,同時我也對自己提出了要求:

1、幼兒園教師要具備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

責任心是做好幼師的必備要素,要把幼兒園教師當作事業來做,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無論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要竭盡全力把幼教工作做好。

2、幼兒教師要平等並尊重每一位幼兒,肯定鼓勵他們成長。

作為幼兒教師,我們要熟悉每一個幼兒的個性化特點,明白他們的需求,客觀認知他們身上的優點和缺點。幼兒教師要對所有的孩子一視同仁,不能偏愛任何一個,要公平公正。

3、幼兒園教師要有一顆愛心和耐心。

幼兒教師只有把自己的愛心奉獻給孩子,才能成為真正的教育者。不含有愛的教育是沒有效的教育。

4、幼兒教師要善於表揚和鼓勵幼兒,正向引導其言行。

5、幼兒教師一定要善於與家長溝通,做好家長的工作。

家長是幼兒園教師的重要合作伙伴,家長和幼兒教師要共同攜起手來,一起做好育兒工作。幼兒園應該本着尊重家長、與家長合作的原則和態度開展工作。

綜上所述,遵循了教師應該做到的就能夠做到一名合格的幼兒園教師,就是要具備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肯定並尊重每一位幼兒,鼓勵他們向上成長,做正向引導,還要經常與家長溝通,做好家長各方面的工作,常保一顆愛心和耐心,以身作則,立師德,鑄師魂,練師功,樹師表,將愛和責任集於一身,做一名孩子喜歡的幼兒園教師。

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5

近日,我讀了《塑造教師:教師如何避免易犯的25個錯誤》一書,感到這本書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塑造教師:教師如何避免易犯的25個錯誤》一書中,著名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卡羅林博士,收集了教師們回憶的近200個在學生時代所經歷的最不愉悦,且記憶猶新的事件。這些事件,涉及幼兒園、中國小以及大學的學生生活,包括班級管理、學生活動、課堂教學、成績評定、師生交往等等方面,資料豐富,舉例生動形象,真實地反映凝固了教師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現的種種錯誤。讀着這本書,如身臨其境,從所舉教師的錯誤當中,思索着,對照着,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異常是從這些案例中進一步理解了學生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學生的視角審視我們的許多教育現象和處理方法。

這本書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個案例後都有“處方”的形式,對發生的事件給予分析,幫忙讀者找出問題的根本。這些分析根據人的心理髮展的理論,提出許多現代教育理念,強調了對學生的尊重、理解,關注、欣賞、支持、幫忙,突出了作為教師應有的對學生真誠的愛。諸如:“當你身處一個手指責別人的時候,剩下的四個手指其實在指責自我”,“優秀的教師,善於挖掘不擅長表現的學生其他方面的優點”,“通情達理的教師會注意黑板禮節——尊重學生、理解學生上黑板做題時的感受”等等。

做教育教學工作十幾年來的我看完這本書,我覺得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着學生的成功與失敗,表揚學生還是批評學生,促進學生提高還是抑制學生髮展,是我們教師應當思考的問題。想想自我也許在不經意間我的言語傷害了孩子,我卻不明白。這本書中介紹的知識能讓我恢復平靜,堅持心理平衡。

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6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每年的這一天,世界各地都會舉辦與閲讀有關的活動。

老師,你經常讀書嗎?你上次讀書是在什麼時候?

曾看過這樣一項調查數據:全世界每年閲讀書籍最多的是猶太人,每人64本。其次是俄羅斯,每人55本。美國每人21本,日本每人17本。而中國13多億人口,扣除教科書,平均每人不到1本。在俄羅斯,每20人就擁有一套《普希金全集》。在猶太民族,小孩稍稍懂事,母親便會在《聖經》上滴一些蜂蜜,叫孩子去吻,讓孩子在心靈上知道這書是甜蜜的。

也早就有人寫過文章介紹,在那些發達國家的地鐵裏,火車上以及一些其它交通工具上,很多人都在靜靜地讀書。而在中國這些場合,人們要麼在高談闊論,要麼是在打瞌睡,要麼是低頭族—玩手機,鮮有看書的人。

不要責怪我們的孩子們不愛讀書,我們成年人呢?一年下來讀了幾本書呢?很多人都會以工作忙,壓力大,沒時間等藉口抹去了讀書的機會。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擁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和時代相通的先進教學理念,創新教育的改革思想,民主平等的師生觀念從哪裏來?我覺得組織教師讀書是最好的方法。閲讀教育專著和文化專著是一線教師接受繼續教育的最便捷的方式,是幫助教師提高的有效途徑,也是學校名師培養工作的基礎工程。

提倡教師讀書進而帶動學生閲讀。只有讓學生在上學時代愛上書籍,學會從書籍裏認識周圍世界和認識自己,這樣他畢業後的自我教育才有可能。基礎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愛好閲讀,是"學會學習"最主要的內容。如果當一個學生讀了六年書離開國小,或者在讀了六年書離開中學的時候,卻沒有閲讀的興趣,能説我們的教育是完成任務和成功了嗎?我想,任何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都應該用自己的良知去思考:為了培養完整的人,培養終身可持續發展的人,為了我們民族的興盛不衰,我讀書了嗎?我組織學生讀書了嗎?

其實,對於教師而言,讀書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意義是拯救自己,因為不讀書的教師最終會淪為簡單的勞動力,而一個簡單的勞動力想要得到人們的尊重則是很難的。孔子是名教師,是教育家,思想家,他既是"經師"又為"人師"。他的那種高山景行的大家風範,千載流傳,令人歎服。當代教師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為什麼會如此呢?我想一大部分原因是能夠"為人師表"太少了。只有"經師"和"人師"二者兼備的教師才是真正的教師。把學校辦成一個學習的團體,讓每一位教師都能自覺地意識到,只有閲讀才能拯救自己,從而把閲讀作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一般的信仰,這應該是"文化關懷"神聖諾言最美好的兑現。

用閲讀拯救我們自己,讓閲讀給孩子們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7

最近閲讀了《合作學習的教師指南》一書,“合作是一種社會準則”是《合作學習的教師指南》這本書提出的基本理念,讀後我們深感“合作”對每個人來説是多麼重要,特別是如何開展合作學習,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那麼什麼是合作學習,怎樣進行合作學習,合作學習中應注意那些問題呢?下面就談談我的一點看法:

什麼是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對過去一節課只有老師講學生被動聽——“填鴨式”教學的否定。是讓異質的學生在小組活動中,根據一定的學習目標通過共同學習討論研究,使每個學生都達到一定目標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學習話動。合作學習是當前課改的主流。

怎樣進行合作學習?學習方式的轉變是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徵。今天的學習方式就是明天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其意義不只是學習本身,它關係到學生未來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因此要改變原有單一的、被動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性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是本次課改的核心任務;改變課程實施過程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學生是學習活動不可替代的主體。過去那種重複強化或外在誘惑來維持學習活動和學習效果的教育,其後果不僅是學習質量與效果的降低,更壓抑了學生作為人所必須具備的主動性和能動性的發揮,會影響學生積極主動的人生態度的形成。正如俗話所説:“師傅領進門,修行在人。”學生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從時空上為學生的主動學習創造條件,讓學生同桌學習、小組學習、全班討論、學生“執教”和情景表演等多種形式學習,一句話,合作學習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古人云:“獨學無友,孤陋寡聞”,通過自主合作的討論,相互進行思維碰撞,語言的交流,可以誘發學生對語言的感悟,對文章字裏行間隱含的情、理的感悟。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到了學習的樂趣和責任,也使學生能學、會學、想學。

合作學習使學生之間建立了積極的相互依賴的關係。所有的小組成員通過一個共同目標緊密的聯繫起來,每個成員都承擔了一定責任,成員之間面對面的接觸,以不斷加深瞭解的方式進行交談,非常親近。不管有沒有天賦,他們都能夠昂首挺胸,大膽發表意見,顯得自信,無憂無慮,他們相信自己,視自己為有價值的人,值得尊敬的人。整個學習過程,學生們都在積極主動地忙碌着、參與着,自願學習,沒有被逼迫的感覺;整個學習過程都是通過學生互相發言、互相鼓勵、互相幫助、互相理解、耐心聆聽、積極探討來完成的。因此成功的合作不但培養了學生人際交往技能,使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參與,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

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8

有人曾把幼兒教育比喻成高樓大廈的地基,因為幼兒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礎,就像高樓大廈,只有把地基打好了才能建造出又高又穩的樓房。讀完了《給幼兒教師的建議》一書後,讓我對剛剛的説法又有了新的認識,所有的高樓都有地基,那選擇什麼材料,用什麼方法,怎樣搭建才能讓高樓更穩呢?幼兒教育也是,老師用什麼方法教育孩子更好?老師怎樣才能提高自身專業水平?作為幼兒教師要有怎樣的教學心態?閲讀此書後,讓我對幼兒教育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

一、學方法、思經驗

閲讀了“和幼兒進行有效的互動”這一章節,讓我不禁想起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我們會經常會有一些討論的環節,我會讓孩子們與周圍的好夥伴一起討論,而在書中作者建議教師要擴大互動的人數、將“一對一”的形式變成“多對多”,是的,我們為什麼要把孩子們的“朋友圈”縮小,應該擴大孩子們的討論範圍,這樣孩子們會獲得更多的知識,也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別讓孩子產生不良的感覺”,看到這個小標題,我有些詫異,日常教學中會有什麼事情會讓孩子產生不良感覺呢?通過閲讀作者舉出的例子,讓我恍然大悟,原來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對孩子們都會產生不一樣的感覺,看了該章節讓我想起有一個故事叫“打開另一扇窗”孩子就像一扇窗户,一面窗户前的風景並不代表外面的整個世界,教師要試圖打開孩子的另一扇窗,看到孩子的優點,採用正面教育方式,才能避免孩子產生不良感覺。

二、研教學、悟道理

“擠一點時間來反思”一文,讓我想到任何事情都是要反思,只有反思了才能有提高。在日常活動中,總會覺得自己忙來忙去,沒時間反思更多的東西,而在本書該章節中作者從提出三點“見縫插針、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和關鍵詞”反思方法,讓我們能夠正確的處理時間和反思的關係,只有我們經常反思了,才能找出優缺點,才能更好的進步,才能讓自己獲得更多的知識。

在“品讀‘職業幸福’”這個章節中有這樣一句話:幼兒教師“站起來是老師,蹲下來是媽媽。”作者告訴我們,要學會熱愛、學會奉獻,應該將幼兒快樂成長的過程視為自身生命增值的過程,從中享受奮鬥與收穫的感動。是呀,想一想我們的生命中總能與一羣祖國的花朵一起走過,和他們共同演繹着不老的童話,這就是我們的“職業幸福”。

通過閲讀《給幼兒教師的建議》,讓我深深體會到,作為老師我們要在問、思、行中成長,並不斷地去進行嘗試和思考,從而習得經驗,提高技能,樹立自信心!

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9

本書共分七輯。書中的建議是她們日常工作的經驗提升,內容全面,涉及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方方面面。本書從文風上來説是親切的、可讀的;從專業上來説,是實用的、有益的、能促進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

在書的第三輯“聽孩子的話”中上海市宋慶齡幼兒園徐冰老師的一文《聽孩子的話 》給我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正如她在文中所説:“傾聽充滿了無窮的魅力。”雖然傾聽孩子的心聲對於幼兒教師緊張而忙碌的工作來説可能有點奢侈,但傾聽其實只需要教師作出一些小小的改變:如給孩子自由活動的時間,和孩子聊聊天或聽聽孩子間的聊天,教學中創造機會讓孩子多多互動、討論,有時可多追問一句“為什麼”等,而除此之外,我覺得我們幼兒教師還要善於把握契機,去耐心聆聽孩子的心聲,幫助孩子解開心結、釋放情懷、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當孩子遇到傷心難過的事情,去聆聽孩子的心聲。

今天當班時,我發現小A坐在鋼琴邊,眉頭緊縮,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我走過去關切地問他:“怎麼啦?為什麼不開心呢?想和我説會兒悄悄話嗎?”小A主動拉起我的手,來到閲讀長廊裏坐下。他悄悄告訴我説:“爸爸媽媽要離婚,我跟媽媽,媽媽讓爸爸給20萬,可爸爸不肯給……”可憐的寶寶!我把他輕輕摟在懷裏,輕聲細語地安慰着他:“這是爸爸媽媽的事情,相信他們會處理好的,無論怎樣你要知道爸爸媽媽心裏都是愛你的……”當小A離開我的懷抱時,他又恢復了往日純真的笑臉和清澈的眼神,我也舒了一口氣。是啊,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要善於察言閲色,時刻關注每一個孩子,當他們傷心煩惱的時候,要主動去聆聽孩子的心聲,適時幫助孩子解開心結,釋放情懷。

二、當孩子遇到困難發脾氣的時候,去聆聽孩子的心聲。

小B是豆豆班的寶寶,正如他奶奶所説:“小B樣樣都好,可就是愛發脾氣,稍有不順,就哇哇大哭!”那如洪水般決堤似的突然爆發,真讓當班的老師有些措手不及。記得有一次元宵節,我讓寶寶們做小湯圓,做完後,讓他們自己數數做了多少個。正當大家分享成功的喜悦時,小B突然大哭起來。經過我的耐心詢問,終於瞭解了小B哭泣的原因。原來,小B做了許多小湯圓,可一時數不清楚,他就急哭了。於是,我就建議小B先給小湯圓排好隊,然後再一個一個數……當小B終於數完自己做的小湯圓,臉上露出帶着淚花的笑意時,我鬆了一口氣。是啊,面對這樣的寶寶,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必須沉着應對,悉心聆聽孩子的心聲。只有當我們瞭解了孩子的心聲,我們才能對症下藥,幫助他們排憂解難,促進他們快樂成長。

三、當孩子的作品(或行為)不合乎常理的時候,去聆聽孩子的心聲。

小C是個活潑天真又調皮的寶寶。他喜歡畫畫。有一次,他在巧手坊作畫,藍天白雲、房子小花……顏色鮮豔、畫面豐富,佈局合理。我當即就表揚了他。可當我在講評時想讓他來介紹他的作品,卻發現原本清晰豔麗的畫面被黑色的線條繞得亂糟糟的,當時我真有點兒暈,但轉念一想,還是先聽聽他的説法吧。小C興高采烈地拿着畫上來介紹着:春天來了,草地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小姑娘在草地上玩,媽媽在家裏做飯,煙囱裏的煙飄出來了,飄呀飄呀,飄到了天空裏、飄到了草地上、飄到了小姑娘的身上……隨着小C的介紹,他的畫在我的眼裏產生了一種朦朧的美、可貴的美,但我知道,其實更可貴的是孩子的心聲,所以當我們發現孩子不合乎常理的行為或作品時,千萬不能主觀武斷,而要細細聆聽他們的心聲,因為這樣你可能會收穫一份感動和一份欣喜!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他們的心聲也是古靈精怪、精彩紛呈的。我們要善於捕捉契機去聆聽孩子的心聲,那我們的教育才會煥發生命的活力和無窮的樂趣。讀完這本書,我真的收穫多多。雖然我只拿了書中的其中一文來反思,但今後我還會細細品讀,慢慢回味,讓自己不斷從書中汲取營養,感悟教育的真諦、領悟教育的藝術、啟迪教育的智慧!

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10

《給幼兒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是説出我們幼教姐妹的心聲的一本好書,第一塊內容:向孩子張開你的懷抱,第二塊內容:讓孩子愛我們,第三塊內容:聽孩子的話,第四塊內容:擠一點兒時間來反思,第五塊內容:做一個有協調能力的班主任,第六塊內容:理解家長對孩子的愛,第七塊內容:像熱愛工作一樣熱愛生活。

以前接觸過的學前教育類書籍,不是內容複雜深奧,就是有點紙上談兵的感覺,但是這本書卻是幼兒教師們深受老師們喜愛。但對教師的知識能力提升與發展幫助不大,甚至有可能束縛了幼兒教師的創新和反思的動力,出現了照搬照抄的侷限性。《給幼兒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是一本介於這純理論類讀物和純實用類讀物兩者之間的學前教育類書籍,對於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更有益,更切合其需要。以“建議”的形式讓老師們感到親切可讀,能引起幼兒教師的共鳴,充實幼兒教師的知識面。內容涵蓋了幼兒教師的方方面面,詳盡而又不拖沓。

我讀了這本書後感觸很深,我做幼兒教師已經有許多年了,自認為從事幼教行業這麼久了,對如何做一個讓孩子喜歡讓家長放心的幼兒教師,已經不用再去閲讀書籍也能詳細回答了。但這本書讓我深深感受到了學習是無止境的,不管哪個行業你的經驗再豐富,也要不斷的學習和充電。這本書讓我最喜歡的內容是向孩子張開你的懷抱,做一個孩子眼中最美麗的老師,幼兒教師的一切也應該是美麗的'。如何做一名孩子眼中美麗的幼兒教師呢,暫且不管你的外貌美不美,不管你的年齡有多大,只要你塑造一個完美的教師形象,你就是一個美麗的老師。教師的形象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師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無不具有教育性,在與幼兒接觸的過程中,對其產生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響。幼兒也通過與教師的接觸,從細節中學到很多東西,幼兒教師不僅要儀表美,還要語言美、行為美、心靈美。當旁人在尋求周圍美的事物時,其實幼兒教師就是一道實實在在的美麗的風景線。

前幾天,我在《幼兒教育》雜誌上看到一篇文章――“每個幼兒都是教師的寶貝”,我深受感動。

“愛孩子,真誠對待每一個孩子”這是幼兒教師最基本的職業素質,能否真誠對待每一個幼兒,並不是件簡單容易的事。有些幼兒聰明、漂亮、乾淨,很討老師的喜歡;有些幼兒調皮、穿戴不整潔,不討老師喜歡。但是不管孩子怎麼樣,作為老師都要一視同仁。

著名作家雨果曾説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幼兒教師不僅要具有知識與能力的素質,更應該具有良好的師德修養。作為一個幼兒教師,一個優秀的幼兒教師,首先要具備的是什麼?可能有人會説:是紮實的基本功,但我覺得更應該具備的是強烈的責任心和對幼兒的“愛”,沒有強烈的責任心和“愛”,一切都無從做起。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就應該對孩子負責。我們應該用“愛滿人間”的胸懷去關愛每一位幼兒,對幼兒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像對待自己的眼睛一般呵護他們,像對待自己的傑作一般欣賞他們,讓每個孩子在真誠的關愛中健康成長!

來到幼兒園工作已有三個多月了,但是依然記得來到幼兒園第一天的情景,看到一羣羣天真可愛的孩子,一張張好奇的小臉,我甚至有點不知所措。所幸的是,我遇上了這麼多好的領導、好的搭班老師。正是她們,給了我幫助和鼓勵,讓我學到了許多道理,知道了什麼是愛,什麼是責任心。

讓我們用慈愛呵護純真、用智慧孕育成長、用真誠開啟心靈、用希冀放飛理想,我願用自己的雙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11

只有當他成為自己的主人並遵循一些生活規則時,他才能管住自己的行為,我們才認為他是一個守紀律的人。這樣的紀律具有靈活性概念即不易被明白又不易被採用。但它包含一個偉大的教育原則,它不一樣於舊式教育裏那種絕對的,不容辯駁的高壓政策下的不許動的原則。

心得:

這一段話給我的教學路程上點燃了一盞明燈。回顧自己以前的教學過程中也曾想約束孩子。當孩子們説話時覺得他們太吵了,期望他們安靜。但是這種約束對孩子們沒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們想説的、想做的慾望卻更強烈。正因在此時我是主人,而孩子們是服從者。因此他們的行為不是發自內心的,而是外人強加的,因此孩子們的安靜時一時的.,只要我一離開,他們便會很快的開始交談起來。

當我接觸蒙氏教育,開始瞭解蒙氏時,尤其當我閲讀了這段話語之後,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讓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規則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讓他成為教室的主人。

作為老師的我們要忘記那些不許動的原則,正因這種不許動的背後,隱藏的是孩子們那種強烈的我要動的慾望。因此不管用什麼活動,我們都就應讓孩子去動,在滿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這時孩子們安靜了,有秩序了,這是孩子們自己的紀律。在自由之後所獲得的紀律。

因此這讓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麼時候,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人,當他成為自己的主人時,老師只需要給予正確的引導,他就能很好的發展。

孩子老師

正確看待孩子之間的爭吵,有利於孩子心智、交往等方面潛質的提高。在幼兒園裏,爭吵、告小狀,是一種常見現象,有時為一把小椅子,甚至一點兒小紙片兒也會爭起來,老師應對這種現象,常常是採取簡單的阻止方法。從表面上看,老師是在制約孩子的不良行為,似乎充當了正面施教的主角,其實老師這時就應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這種現象的發生。正因對於孩子來説,爭吵、鬧糾紛並非都是壞事,而且往往有着成人施教所不能替代的重要好處。老師就應透過孩子們的爭吵和糾紛,去了解孩子心中的世界,瞭解他們對於事物的看法,從而幫忙他們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潛質。

爭吵或鬧糾紛,使孩子的語言表達潛質有可能得到鍛鍊,一次户外活動,我將孩子帶到放有輪胎的教學樓頂玩滾輪胎。輪胎只有十一個,孩子卻是幾十。這時許多行動慢一點的孩子空着手跑過來找我説:琨琨、星星有輪胎都不讓我玩,我笑着説:是嗎?想個好辦法也能玩到的,去想想辦法吧!有的孩子聽我這麼一説,就跑去從別人手上奪,力量強的仍能玩着,弱一點的便被奪走了。這時不斷有老師,某某搶我的輪胎的叫聲,琨琨也跑過來大聲叫着:老師,雨桐把我的輪胎搶去了!雨桐小小的個子,敢奪琨琨的?我正在疑惑,雨桐也不示弱,説:他玩好了,都流汗了。琨琨不服氣地説:我沒玩好,還要玩!雨桐説:光你想玩,我也想玩一會兒!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爭辯不止。這時有孩子喊老師,有人打架了其實,從我對他們説想個好辦法時我就看在眼裏,聽在耳裏,只是為了鍛鍊孩子們的交往潛質,有意讓他們自己去玩到輪胎。當看他倆爭執不下,才決定去處理的。我心平氣和地問:雨桐,你為什麼搶琨琨的玩具?雨桐見我先讓他解釋理由,就得意地説:老師,你看琨琨玩得頭上都出汗了,還不讓我玩玩。之後我又用商量的口氣對雨桐説:雨桐,琨琨和你一齊玩好不?這時雨桐想將輪胎送給老師,老師接過輪胎做了個向他們方向滾的動作,倆孩子咯咯笑着

追輪胎去了。

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12

眾所周知,教育是一種無私而又博愛的職業,幼兒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終生教育的基礎。

作為幼兒教師,更需要用愛心和耐心來温暖呵護每一顆童稚的心靈,想要成為一名幼兒教師,尤其是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是非常的不容易的。這段時間裏,我讀了《幼兒教師最需要什麼》這本書,讓我有很大的感觸。書中提到説幼兒教師需要有什麼樣的精神、需要有什麼樣的專業素質、需要有什麼樣的教育智慧、需要有什麼樣的教育藝術。讓我瞭解了要做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需要具備的有哪些。

在《幼兒教師最需要什麼》一書中,作者分別從“幼兒教師最需要什麼樣的精神”,“幼兒教師最需要的專業素養”,“幼兒教師最需要的教育智慧”和“幼兒教師最需要的教學藝術”這四方面來闡述了怎樣做好一名幼兒教師。

確實,要做好幼兒教師這份工作,單靠熱情是不夠的,還需要我們充滿愛心、痛心、和真心的付出;同時還需要我們老師間的相互配合,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不光這樣,幼兒教師還應具有創新精神和終生學習的思想,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在孩子的心中,教師是聖神的、無所不能、完美無缺的,而孩子本身就有很強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們對於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觀察細微,感受強烈,而且還會不加選擇的模仿。因此,幼兒教師也應該從自身的言語、行動中使孩子的思想、道德、行為等方面都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這比起對孩子一本正經的教育要有用得多。

我還了解到,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需要的東西很有很多。比如説,幼兒教師需要“幸福”。

幸福,從心理學的角度上説就是一種滿足感,餓的時候有的吃就是幸福,累的時候有的睡就是幸福,不高興時有人陪就是幸福……

幸福的定義很廣,是一個沒有答案的迷。有的人認為自己擁有財富就是幸福;有的人認為自己取得成功了就是幸福;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覺得幸福其實很簡單。就是每天早上聽着孩子們和你問早,晚上聽着孩子們和你説再見是一種幸福;看到孩子們在幼兒園裏開開心心地生活、遊戲是一種幸福;看着孩子們一天天地長高長胖是一種幸福……幼兒教師需要這樣的幸福。

幸福固然重要,一個好的心態也十分地重要。它能成就一個優秀的幼兒教師,幼兒教師也需要一個好的心態。

我在書中看到過這麼一個故事:在一個剛剛退潮的沙灘上,一個小男孩正俯身撿起一條被海潮湧來時帶到岸邊的小扔到了大海里。身邊的爸爸媽媽覺得很奇怪,問道:“這麼多的小魚都被帶到岸邊,你什麼時候能撿完呢?再説誰又在乎呢?”小男孩頭也沒抬地繼續撿起撿起一條小魚又扔進了大海,並且自言自語道:“這條小魚會在乎的。”又撿起一條説:“這條小魚也在乎”。

是呀,每條小魚都會在乎,它們希望得到這個小男孩的救助,因為他撿起一條,就意味着這條小魚有生的希望了。就像我們的孩子一樣,他們肯定也希望老師能夠關注自己、在乎自己、鼓勵自己,讓自己獲得更大的成功。

所以,既然我們選擇了幼兒教師這一職業,就應該將自己的心態放平和一些,保持最初職業的熱情,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公平對待身邊的每一個孩子。把孩子生活中的每一個小細節都當作一件大事情來做,讓孩子能感受的到你對他的關心,在乎。讓他們覺得老師也是我的好朋友,以朋友的身份和他們一起生活、學習、遊戲。擺正了自己的心態,你的每一天都會過的充實,快樂。

除了要有好的心態,還需要智慧。通過自身不斷地努力,填充知識面,將知識教給孩子們。用正確的方法來對待孩子們,而不是孩子一做錯什麼事就罵他、責備他。孩子是要靠老師去引導的。只有你用對了方法和孩子去溝通、接觸,孩子才會打心底崇拜你。

以上就是我看了《幼兒教師需要什麼》這本書後的一些感觸。

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13

隨着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不論是國家還是社會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於幼兒教師來説,“活到老,學到老”的理念必須堅守,這樣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本學期,我認真仔細地將《幼兒行為的觀察與記錄》這本書研讀了一遍,受益匪淺。

關於“觀察與記錄”這個話題,其實是由來已久了,但是在過去的我們所撰寫的觀察記錄中,更多的是帶着治療的眼光去找“毛病”,所以經常會在觀察記錄中看到類似某某小朋友出現攻擊性現象了,是因為他性格暴躁、孤僻等諸如此類的標籤式字眼。在接觸了“學習故事”之後,我對觀察記錄有了一個不一樣的認識。

一、明確觀察目的——理解孩子

我們知道毛毛蟲是美麗蝴蝶生命中一個必經的階段,它不會飛,也沒有那麼美麗。我們知道牛犢不能產奶,儘管有一天它會長大,會產奶,但是有太多的人希望孩子能夠儘可能地像成年人一樣做事,並且越快越好。如果我們能夠更準確地解讀孩子、瞭解孩子,我們可以更成功地引導孩子全面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學會如實地觀察兒童,特別是站在兒童的角度來思考。

二、真實看待幼兒——注重細節

從作者的大量案例中,可以看出作者非常注重細節的記錄。尤其是孩子的眼神、聲音、身體姿勢、手勢、面部表情等的描述。通過這些描述我發現,這些就是兒童揭示自我的方式。他們的眼神、聲音、身體、手勢、面部表情都在説話,都在與我們交流,他們通過自己的做事方式以及所做的事情向我們展示他們的內心界。

總之,我讀了這本書,從理論上更清晰地認識了為什麼要觀察兒童,觀察兒童行為後該如何評價這一行為,讓我更好地運用到工作中。

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14

最近,讀了《老師,你在聽嗎?》這本書,這一書是出自美國。美國五歲的安東尼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我們有兩隻眼睛,那為什麼只看到一個東西?”可見幼兒的求知慾並不侷限與幼兒園裏所教的課程,他們並不是都對課堂活動感興趣。美國自由、開放的幼兒園都尚且不能給幼兒的好奇心提供支持,無法使幼兒從幼兒園的經驗中有所收穫、產生興奮感。我們中國的幼兒園更不用説了。

《老師你在聽嗎》書中談到孩子的自發型對話。自發型對話可以在任何時間發生,只要你給孩子時間去談話,讀到這裏我深有體會,想到自己在日常教學中的一件小事例。一次在堂課中,發現小A和小B小朋友在悄悄講話,小A講的很投入,有時甚至忘記觀察老師。小B聽的很認真,還不時的微笑表示對小A的話題很感興趣。課後我將兩個孩子叫到身邊,問起了課堂中他們聊的話題,小A在介紹自己昨晚新買的恐龍玩具,並邀請小B去他家一起玩。這是孩子們在交流自己的生活趣事,忽然我感到是不是我給孩子這樣自由交流的時間太少了呢。每天各個活動安排很緊湊,每個活動都有一定的常規紀律,也許真該找個時間讓孩子想説什麼就説什麼,真正去自主交流。於是我靈機一動,在課前擠出十分鐘給孩子自由交談,漸漸我發現孩子們上課隨意聊天的現象少了,孩子們的關係密切了,交際範圍也廣了。在這種自由談話中老師可以是一個觀察者與傾聽者,儘量不去打擾到孩子們的談話,孩子們會在這種自發型的談話中成長。

另外讓我感興趣的是這本書中談到關於課堂中的談話部分細節。書中説到很多老師在課堂上的提問屬於讓孩子“猜測老師想法”的問題。老師如果不喜歡這個答案會讓孩子繼續回答直到滿意為止或者是稍微改變之後再提問,孩子在這個提問中是被動的。回想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同樣出現過類似的問題,有時我的處理方式也會比較急躁不是很妥善。當一個孩子回答老師的問題不是老師所要的答案,也許會有兩個現象發生,一個是老師終止了他的回答,另一個可能是他的答案沒有得到老師的迴應被忽略掉了。其實這兩種情況都會讓孩子比較沮喪,表現慾望減弱,也有可能發生更嚴重的事情就是挫傷了孩子的自信心。現在反思起來我想我們應該多給孩子一些表達的空間,提問也多提發散性的問題,答案不要單一,讓孩子在各種觀點的碰撞下產生智慧的火花。

讀完整本書還是思緒萬千,一下子感慨良多。老師怎麼可能去發現孩子是如何看待認識世界的呢?怎麼可能與孩子一起探索他們的生活與成長的世界呢?怎麼可能幫助孩子建構他們自己的學習生活呢?這麼多的問題圍繞着我,我想答案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傾聽與支持,讓孩子獲得積極的自我價值感與情緒情感。我想説:親愛的孩子,老師會聽你説,聽你説你的故事,你的夢想,你的成長…

在幼兒園的日常活動中,幼兒的一日生活都是安排得非常緊湊的,一個環節緊接着又一個環節。剛開展完一個活動,又得馬上準備開展下一個活動了,連氣都不喘一口。老師往往連喝一口水、上個洗手間的時間都得控制好,控制不好便避不了會出事。“老師,你在聽嗎?”哪能仔細傾聽幼兒的話?

如果幼兒園的活動節奏沒有那麼緊張,如果老師中午能有一點休息時間,不用因繁瑣的事情而從早上直落到傍晚,傍晚又把工作間搬回家持續到深夜,第二天天剛亮又拖着疲憊的身軀去上班……剛吃完早餐便就要帶幼兒跳劇烈的晨間操,每天都只能處於帶病狀態地強作歡笑,試問哪有心思去仔細聽幼兒説。《幼兒園指導綱要》中説到的以幼兒為主導,大家都知道。只是無暇顧及罷了,真是力不從心。

但願能使老師精力充沛、能讓老師騰出時間仔細傾聽,能使安東尼們對課堂感興趣的幼兒園早日出現,使安東尼們能保持他們的學習興趣、探索事物的好奇心。

書中第四章“促進對話”中有這麼兩句“好的老師是你能夠向他提問,並不以此為恥。”“當我們有重要的事情而開班會時,她總是傾聽,而且她問的正是我們所想的問題。”説明了創設對話的學習環境非常重要,教師的有效的對話能夠豐富、激發幼兒的思維。“提問”是促進對話的有效工具,提問可以引出有創造性的想法,可以揭示兒童的想法,而不是加強教師已有的思想或檢驗兒童習得了多少知識。所以教師的提問應該是開放式的,它可以得到一個很長的或多樣化的答案,包含豐富的觀點和想法。封閉的問題只有唯一正確的答案。“猜測老師的想法是什麼”。如何在教學活動中進行開放式提問,怎麼樣才能提出開放式的問題?這是我們真正關心的問題。以下幾個開放性問題,是在觀摩幼兒園集體教育活動、整理分析教師的典型提問的基礎上得來的,與大家共享。

一、關於這個問題你知道什麼?

教學從哪裏開始?教師最先了解清楚幼兒原有的知識經驗是什麼,關於目前的教學內容幼兒到底瞭解了多少,即幼兒的已有經驗。力求瞭解幼兒的原有知識經驗、能力狀況,以確定教學的起點、目標。

二、通過活動,你發現了什麼?

這一開放式提問的前提,就是讓幼兒經歷發現的全過程。教師要非常關注幼兒的點滴發現,與幼兒一擔分享發現的欣喜;注重同伴之間發現後的交流,通過交流去幫助幼兒思考梳理在活動中的發現、發現的方法、碰到的問題,把幼兒原本的無意活動引向有意活動,增加活動的計劃性,提升思維的質量。

三、你還有什麼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要問大家?

兒童站在自己的思維水平和立場提出的問題,在成人看來是幼稚可笑或不可理解的,但在同伴中卻很能引起共鳴。因為他們生活在同一世界中,使用相同的思維和語言表述方式。同伴之間的問題解答,也最易被幼兒理解和接受。兒童在提問和同伴回答這一過程中,學習着同伴提問、回答的技巧,也分享着同伴的經驗。

四、你還想了解什麼?

集體教學應該是讓孩子帶着問題進來,帶着更多的問題離去。幼兒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嘗試着發現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提高問題解決的能力,進而激發起對周圍世界更加關注的興趣。

幼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15

假期我在“讀一本好書、來一場旅行”的約定中,選讀了《童年的祕密》這本教育名著。本書由意大利當代教育最偉大的幼兒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瑪利亞.蒙台梭利撰寫,書中從生理學、心理學、社會學和教育學的角度為我們提示了兒童發育和成長的祕密。

捧讀此書使我受益匪淺,進一步提升我在幼兒教育方面的知識,也讓我得以更深刻地瞭解和理解兒童。現在讓我們在這本書的帶領下一起來探索兒童的祕密吧!

全書分為三大部分,介紹了兒童生理、心理各階段的發展,兒童的教育,愛的智慧,成人與兒童的衝突等。書裏充滿愛的語言,充滿愛的教育方式,因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愛的智慧”章節中關於愛的理解——“愛不是原因,而是結果,它像一顆行星,得到了太陽的光輝!它的動力就是本能,是生命的創造力量,在創造過程中,他產生了愛,這種愛充滿了兒童的意識,並影響着兒童的自我”。

愛是降生於世界上每一個兒童的稟賦,要是兒童愛的潛能得以發揮,或者其全部價值都得以發展,我們就會取得無法計量的成就。但丁把這種兒童的本能為動力的愛,這種對一切的熱愛稱之為“愛的智慧”,它是一種精神能量,伴隨着創造力的得到。

這種愛也是:當一個孩子發現桌布歪了,他就會想到桌布應該怎麼鋪,並且調動他的所有熱情,慢慢地試圖把它弄平整。對這個孩子來説,這是一種令他狂喜的行為。我們也許會認為,孩子的這種行為是多麼的幼稚。但或許,這正體現了我們對孩子的不理解。

孩子可以不厭其煩重複做一件他們認為有意思的事,甚至完成後會有一種幸福喜悦的感覺,我們成人眼裏的無聊但對於一個正處在認識世界的兒童來講,這些社會法則是不適用的,當一件事完成的步驟越精細,孩子重複的次數就會越多。只有愛與理解才會讓我們發現更多獨屬於孩子世界的精彩。

這種愛是:早晨孩子進去喚醒他的父母,這是一件極討厭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是愛,還有什麼東西會促使一個兒童一醒過來就去尋找他的父母呢?孩子來了並觸摸他的父母,父母抱怨孩子的打擾,孩子卻回答説:“我並沒有叫醒你們,我只是要給你們一個吻。”我想任何父母聽到這樣的話都會給孩子一個吻。

這就是孩子與成人的不同,我們往往以自己固有的觀念來評價孩子,認為孩子不懂事、便會和孩子發生衝突,正是這種不理解、不尊重孩子的行為,給孩子的心理無形烙上傷痕,根本沒有意識到孩子對我們成人深深的愛。自以為是為了孩子好,但其實卻造成相反的結果。

發生矛盾衝突時,我們需要正確地移情,即感人之所感,並知人之所感,接受其感情,不一定接受其中的行為。我們應該從孩子的立場和角度出發,換位思考,如:“假如我是孩子”來建立移情。只有相信孩子,這樣才會讓我們更能貼近孩子的心,就像我們的教育理念一樣,遵循自然,靜待成長。

通過這些事例對內心世界的描繪,使人油然想起童年的特徵,想起童年吸收的心理,它愛一切吸收一切,並使其在未來的成年人中得到體會。還記得初做媽媽給孩子講《猜猜我有多愛你》繪本故事時,我總認為我們成人對孩子的愛是無私、偉大並多於孩子的。但讀完這本書後我明白,其實孩子愛我們勝過其他的一切。

如何才能將我們對兒童的愛化為滋潤的雨露來灌溉兒童的心靈?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給他們創造一個充滿愛的安全的環境,尊重並理解孩子的行為,對他們的行為儘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導”。孩子自然會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該如何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們會逐漸成長起來。這就要求我們選擇合適的愛的表達方式、方法,尋求合適的表達時機和教育環境。”

教育是一種充滿愛的工作,愛的智慧需要身體力行、春風化雨。是一顆樹搖動另一顆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愛的智慧需要我們始終保持一顆敏感的心,保持對孩子的全神貫注,對孩子的細微行為也有所預期,並迅速做出反應。

我們努力為了孩子那份愛!為了愛的明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de/jgvjr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