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得體會 >

中醫學實習心得體會5篇

中醫學實習心得體會5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醫學實習心得體會,歡迎閲讀與收藏。

中醫學實習心得體會5篇

中醫學實習心得體會1

寒假,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中醫實習,這次的中醫實習,我主要在鍼灸理療科實習一個月,包括按摩室一星期,到明天為止就圓滿結束,我在這個科室學到了很多東西,主要是因為動手機會很多,尤其是在主任開會老師不在的情況下,也認識了很多病患和很多性格很好的家屬。

寒假的中醫實習,我在按摩室學會了頸椎病,腰椎病的推拿按摩治療手法,而且病人都很喜歡我的治療,出科後還有病人説我的手法好,這點我不自誇,今天指導醫師還説我在的時候人氣很旺,好多病患都來治療,不過我出科後好像病患就少了很多,這是實情,也是我的驕傲。

中醫實習期間,我學會了拔針,這是來鍼灸科之後第一學的,而穴位注射,這個其實還有一個小插曲,從按摩室來到鍼灸這邊的第一天,我看到他們給病人穴位注射覺得好神奇,指導醫師叫我動手,我怕,好不容易鼓起勇氣説我來病人卻説不要我來打,指導醫師二話不説一步一步教我,很完美,第二針就是我自己完全給病人注射了,一直到現在。扎針還是有難度,因為不好找穴位,偏癱患者根據病人病情需要調整穴位,從頭至腳:百會,印堂,水溝,地倉,承漿,廉泉,角孫,曲池,手三裏,外關,合谷,中渚,血海,足三裏,陰陵泉,三陰交,太溪,解溪,行間,一路往下。期間還有三伏貼,這是一種防病的'方法,在三伏天給病人或者一些無大礙的人的特殊穴位上貼上貼伏,很管用。

在還沒參加中藥實習的時候,我就學過拔罐,現在只是複習外加熟悉,就在病人需要的時候給病人拔罐,有時候也走罐,閃罐,刮痧,還學習了放血治療,這個是剛學的,指導醫師不在自己給病人放血,現在想起來應該早點上手。因為病人的一句:我相信你,我就二話不説給病人治療了,還有什麼話語比起這個更振奮人心的呢?這是病人對自己的肯定,所以堅決不能讓病人失望,也要對得起自己的這次中醫實習。

寒假的中醫實習,我學會了很多知識,都是在課堂書本上所學不到的,對一些病情的臨牀反應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積累了一定的社會經驗。總而言之,是一次難忘的實習經歷。

中醫學實習心得體會2

不知不覺已經在附一實習結束,這也是我在大學四年來,第一次真正的上臨牀,對於我來説,一切都是那麼新鮮,離開了枯糙的書本,面對着的是活生生的病人,而我也充當了一回冒牌的實習醫生。 在我們下科之前經過簡單的培訓,可是這些培訓對於我們從來都沒有接觸過臨牀工作的我們,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需要適應和學習很多東西。我把在中醫內科學習的心得總結如下:

1、繼承創新文明務實。

校訓短短的八個字,就是出入校門前永遠的記憶,所需繼承的太多太多,前輩們的精神,乃重中之重,而後才是思維方式,最後才是藥房等等,創新,思維方式與藥劑的創新,文明,謙而有理,務實,踏踏實實,無論做哪一行,哪一業,做好腳下,我覺得這八個字不光是運用在學習醫學,在各行各業中,都應該有這種精神,前輩們一步步辛勤的走下的路,我們應該走的更加輝煌。如此一來,這大學,也算得上並未白上了。

2、醫人醫心。

現如今太多病從心起,我們只能醫人的軀殼,醫人心,卻是另一項浩瀚渺茫的工程,在這段時間的學習中,我不斷的在思考這一問題,如何醫人心?以佛心觀人,人人為佛,以魔心觀人,人人為魔,花開生兩面,佛魔一念間。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最終的答案,是以自性悟本真。自己要做一個榜樣,不是時代,歷史的榜樣,而是自己的榜樣,做好自己,自然會有人來拜訪你,你由着他拜訪,給他提點,解惑,自然能夠醫人心結,路還很長,無論是否從醫,應有一顆醫者之心。

3、目標。

在醫院實習的同學很多,有很多同學都有考研的打算,這就意味着我們要好好的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對於我來説,是把實習放在首位的,畢竟只有那麼一次,時間是那麼的珍貴,豈能浪費,正因為這樣我下定決心一定在實習期間好好鍛鍊自己,無論自己今後是否從醫,都要在學習的'道路上打下堅實的基礎,以應對日後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困難。在實習期間訂個目標很重要,沒有目標,我們就沒有進取的方向,而我的目標是:在實習過程中培養自己臨牀思維、掌握臨牀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掌握各項臨牀操作技術、掌握各項急診的處理,能中西醫結合治療一些雜病。定下目標之後,就向着目標努力,有目標的做事情比毫無目的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適應。

醫院的學習和課堂學習不同,剛剛實習的同學可能很深有體會,沒有課室,沒有教材,沒有作業,沒有考試。我剛開始也暈了,感覺自己太多東西不會了,又有太多的活兒等着我們去做了。

我認為:邊幹邊學,幹就是學。既然在臨牀學習就是應該是“實踐第一”,它意味着你要去幹有關診斷、搶救、觀察、治療一切大大小小的事情,在科裏絕大多數時間是在幹活,而不是在看書,這就需要我們去適應在臨牀上的學習方式,並不是像有些同學説的一樣,在病房工作又忙又累,啥都學不到,其實這是方法不得當。我的適應方法是,看書結合臨牀,上班看病,下班看書;比如來了一個類風濕關節炎的患者,我會先把類風濕關節炎這章看一遍,掌握其診療規範標準,然後再觀察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的情況,對照書本,書本—實踐—書本—再實踐。事先看書可以指導你的臨牀實踐,事後看書可以對你的臨牀實踐予以校正、補充和深化。對於我們這些初出校門的實習生,在學校裏看書是為了學習,而在臨牀工作中看書則是為了實踐。

中醫學實習心得體會3

轉瞬即逝的這一個月不僅讓我看到了最純正的中醫在臨牀上發揮的強大作用,也讓我深刻體會到“針不是扎進去就可以了”這麼簡單的。

從第一次練習扎針開始,羨慕老師嫻熟的手法和精準的定位,而自己只會晃晃悠悠地找到穴位,笨拙地紮下第一針,不得氣不説,往往還會把病人弄痛……但在老師的包容和指點下,不斷地有機會練習扎針,邊扎還邊講解,逐漸地讓我知道了許多書本上看不到的知識。定位可能誰都會,但要想通過紮下去的針對神經和細胞產生一定刺激強度就不是很容易的事了。

此時手法就顯得尤為重要:南方注重多而淺,北方注重少而深,但共同的目的都是要達到一定的'刺激,使肢體恢復功能。另外,小小的電針接起來也是有一定講究的,接不同的點刺激的神經也會不同,四肢一般豎着接,腰部多橫接,且肌張力越高,頻率也需越快……越是不斷有新知識的吸入,越看到了自己的欠缺和不足,所需學習的東西真是太多太多了,就好像剛因為扎針能得氣而感到高興,才發現要想達到理想的效果光得氣是遠遠不夠的。知識圈越大,未知的領域也相應擴大,書本和老師都是學習的力量和源泉。

在鍼灸科的這個月過得是充實而忙碌的,但卻一點也不乏味和枯燥,因為每天都有新鮮的知識和道理可以去學習。出科考時老師對我們説“鍼灸不是扎進去就可以的,要扎得優美,扎得傳神”,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不斷地磨練和經驗的積累,而所需磨練的又何止是扎針呢?相信這一個月中所看到的,所學到的都會銘記在心,伴着我一直走下去……

中醫學實習心得體會4

不知不覺已經在附一實習結束,這也是我在大學四年來,第一次真正的上臨牀,對於我來説,一切都是那麼新鮮,離開了枯糙的書本,面對着的是活生生的病人,而我也充當了一回冒牌的實習醫生。 在我們下科之前經過簡單的培訓,可是這些培訓對於我們從來都沒有接觸過臨牀工作的我們,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需要適應和學習很多東西。我把在中醫內科學習的心得總結如下:

1、繼承創新文明務實校訓短短的八個字,就是出入校門前永遠的記憶,所需繼承的太多太多,前輩們的精神,乃重中之重,而後才是思維方式,最後才是藥房等等,創新,思維方式與藥劑的創新,文明,謙而有理,務實,踏踏實實,無論做哪一行,哪一業,做好腳下,我覺得這八個字不光是運用在學習醫學,在各行各業中,都應該有這種精神,前輩們一步步辛勤的走下的路,我們應該走的更加輝煌。如此一來,這大學,也算得上並未白上了。

2、醫人醫心 現如今太多病從心起,我們只能醫人的軀殼,醫人心,卻是另一項浩瀚渺茫的工程,在這段時間的學習中,我不斷的在思考這一問題,如何醫人心?以佛心觀人,人人為佛,以魔心觀人,人人為魔,花開生兩面,佛魔一念間。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最終的答案,是以自性悟本真。自己要做一個榜樣,不是時代,歷史的榜樣,而是自己的榜樣,做好自己,自然會有人來拜訪你,你由着他拜訪,給他提點,解惑,自然能夠醫人心結,路還很長,無論是否從醫,應有一顆醫者之心。

3、目標 在醫院實習的同學很多,有很多同學都有考研的打算,這就意味着我們要好好的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對於我來説,是把實習放在首位的,畢竟只有那麼一次,時間是那麼的珍貴,豈能浪費,正因為這樣我下定決心一定在實習期間好好鍛鍊自己,無論自己今後是否從醫,都要在學習的道路上打下堅實的基礎,以應對日後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困難。在實習期間訂個目標很重要,沒有目標,我們就沒有進取的方向,而我的目標是:在實習過程中培養自己臨牀思維、掌握臨牀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掌握各項臨牀操作技術、掌握各項急診的處理,能中西醫結合治療一些雜病。定下目標之後,就向着目標努力,有目標的做事情比毫無目的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適應 醫院的學習和課堂學習不同,剛剛實習的同學可能很深有體會,沒有課室,沒有教材,沒有作業,沒有考試。我剛開始也暈了,感覺自己太多東西不會了,又有太多的活兒等着我們去做了。

我認為:邊幹邊學,幹就是學。既然在臨牀學習就是應該是“實踐第一”,它意味着你要去幹有關診斷、搶救、觀察、治療一切大大小小的事情,在科裏絕大多數時間是在幹活,而不是在看書,這就需要我們去適應在臨牀上的學習方式,並不是像有些同學説的一樣,在病房工作又忙又累,啥都學不到,其實這是方法不得當。我的適應方法是,看書結合臨牀,上班看病,下班看書;比如來了一個類風濕關節炎的患者,我會先把類風濕關節炎這章看一遍,掌握其診療規範標準,然後再觀察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的情況,對照書本,書本-實踐-書本-再實踐。事先看書可以指導你的臨牀實踐,事後看書可以對你的臨牀實踐予以校正、補充和深化。對於我們這些初出校門的實習生,在學校裏看書是為了學習,而在臨牀工作中看書則是為了實踐。

5、注重細節 在病房裏工作,不但要記住病人的主要症狀、體徵和輔助檢查,而且要記住治療的具體方法和全部細節:藥名、劑型、劑量、給藥途徑和給藥方法等等,這就需要我們注重細節。我們得經常去查房,和患者交流,瞭解患者病情變化情況,瞭解患者的既往史、藥物過敏史等等。給血壓高的患者量血壓,給糖尿病患者制定膳食方案,給有損傷的患者包紮換藥等等。

6、培養思維 在臨牀工作,我覺得要培養嚴謹的臨牀思維,這點也是我有所欠缺的,臨牀思維是臨牀醫生接觸病人後形成初步臨牀診斷和制定合理治療方案的基本思維形式,是臨牀醫生的`基本功。要培養嚴謹的臨牀思維,就要求實習醫生詳細正確的詢問病史和體格檢查,儘量掌握病人所有疾病的相關信息是進行正確臨牀思維的關鍵,儘管現在先進檢查設備很多,但是輔助檢查只能取到輔助診斷,印證結果的作用,只有詳細的病史和可靠的體徵才是對疾病推理性分析的客觀依據。此外,還要建立嚴密的邏輯思考,在實習的過程中,我們實習生要善於思考,勤于思辨,但切忌不科學,不嚴謹的“聯想”,應對病人信息進行選擇性編碼,結合病人主要表現及其相關的背景因素,將各個方面的“症狀”整合起來思考,抓住問題的實質,有限度地尋找相關理論來解釋,而最終獲得正確的診斷和治療方案。

7、悟 其實個人覺得,這一點在於生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悟。 其實在中醫科實習的體會遠遠不止上述幾點,心之所向,即為天堂,我們心中充滿世界,充滿愛,自然你便能給你的身邊帶來愛,你的身邊都滿滿的是愛,那你的世界,不就是一個愛的世界嗎?

世人多疾苦,在醫院實習的時間,自己看到了許多病人背後的事,家境,付出,責任,承擔,辛勤,汗水,淚水,榮耀,使命。哎,以善人心觀世人,世人皆善!以魔人心觀世人,世人皆瘋!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心之所向,即為天堂。

本學期前,我曾上過武當山·太子洞拜訪過洞中唯一的道人,賈爺爺,那雙澄澈的眼神,放佛洞穿了我的靈魂,發自肺腑的言論,講述着我們身上的責任,我心之所向,我心之所念,是為世界,人類,動物,植物,大的陰陽。歷史留下精華,遺毒,責任,都將一代代傳下,由我們承擔!

壯哉我大中醫!以蓬勃的文化,思維,帶這個世界走向光明。

中醫學實習心得體會5

在學習了兩年中醫課程之後,我漸漸意識到中醫基礎理論是講述中醫如何思考的,中醫診斷學是講述中醫如何看病的,中藥學和方劑學是講述中醫如何治病的,這四門課程理法方藥環環相扣,構成一箇中醫學生對中醫的完整認知,也構成一箇中醫醫生看病的的全過程。思考可以是多角度、多層次的、多廣度的,診斷可以是多方面的,中西結合似乎是現代臨牀。的趨勢,而治療更可以是多種的。鍼灸推拿作為一種在國際上更為被認可和廣泛通行,更有甚者認為扎針就是中國。除了在學校學習之外,我更希望可以實際操作一下,通過實踐加深理解,以豐富我的中醫素養。於是,我到我們當地中醫院鍼灸科見習三週。

到鍼灸科的第一天,這與我在學校所見到的針法有所不同。我在學校所看到的只有下針,過20分鐘之後起針。而在這裏,我瞭解到醫生會根據病情的不同,選穴組方,如同我所熟悉的組藥成方一般,再一一施針,同時要配合上電療機以代替醫生間斷行鍼來給病人持續有效刺激,再加上烤燈給針扎處強有力的滲透治療。此外還會根據病情的不同,加以或推拿按摩、或艾灸、或拔罐等來輔助治療,以使病人儘快緩解病痛,達到康復的目的。

在實際操作中,我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了電療機的連接。根據不同病情給予不同波形,如一般情況下是連續波,而對於初期面癱、腹部因肚涼二扎針者就不需要用電療機,中後期的面癱患者則需要給予疏密波;根據施針部位不同給予不同的連接方式,如上肢、脖子、背部、腰部一般同側連接,不可跨越心臟,而下肢可以在同一條腿上橫向連接,是膝關節疼痛處更應如此連接;根據病人對針跳動的耐受程度給予不同大小的電流刺激,如年老體弱者、女性、小兒一般用較小的電流,而體格強壯之人或疼痛部位日久麻木者就要給予較強的刺激,電流大小要以病人可以耐受為好,不可太大以使扎針處感到疼痛而不可忍受,也不可太小已起不到治療效果。

此外,還應間隔一段時間詢問一下病人感受來調整電流大小。同樣,烤燈的擺放也需要根據施針部位、病人耐受程度來靈活調整。看到老師們的治療過程,我也深切感受到要一病人為中心,以病人為學習對象,不斷調整自己的治療方式手段。

除此之外,我也學會了一些推拿手法,經過練習,在爸媽身上得到較好的效果,使其疼痛減輕,身體輕鬆。拔火罐、薰艾條等這些我早已熟識的方法也有機會大展身手。大椎放血、梅花針放血,耳穴壓豆等只聽過沒見過的治療手法也得以見識,可以説在鍼灸科的見習讓我對中醫有了更加立體豐富的感知。

暑假見習期間正值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好時間,我也有幸參與到三伏天的貼敷工作中。早上不到六點鐘,科室還沒有開門,已有不少病人來準備貼敷。我們立即展開工作,把一卷卷醫用膠布撕成分別適合大人小孩兩種大小的正方形,準備待用,根據每一次貼敷位置的不同,依次選穴,扎梅花針,拔罐放血,再放上小藥丸,貼上膠布,就可以了。如有鼻炎,還要帶上兩個藥丸,每晚各貼印堂一次,連貼兩天。小孩一般不用扎梅花針,身體強壯的、年齡較大的可以拔罐,年齡較小的可以直接放藥丸貼膠布。

有些病人對醫用膠布過敏,可以用麝香壯骨膏等膏藥代替,貼敷24~48小時就可以撕下來,期間儘量少出汗,以防止膠布不粘而掉下來。三伏貼用於治療鼻炎、哮喘、氣管炎、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以及小兒體質弱易感冒,一般三年為一個療程。有些病人三年就好了,好了之後也可以再貼以加以鞏固效果,而有的病人甚至貼了一年就病癒,不再復發,不少小朋友貼了之後冬季感冒次數也大大減少,這些都證明三伏貼是有確確實實的療效的。

在見習期間,通過閲讀一些與醫學相關的書籍,我瞭解到中國最頂尖的醫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就一直堅持醫教研三位一體模式,醫學生進入協和後要經過八年學習,十餘年住院醫師的培養才可能成為獨當一面的合格醫生。而現在,我正處於醫這一階段,應該不斷加強學習,向書本學習,向老師學習,向臨牀學習,向病人學習,已得到知識、能力,形成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雙方面的素養,努力進步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臨牀中醫生。

中醫是有用的,它帶給人們以健康,幫助人們減少病痛,並且在在現代社會中做出了適應性的改變,我相信這樣的科學不會消失,因為有一代代的學子在學習、教授、研究它,有越來越多的病人在選擇相信中醫,這也激勵着我們更好的傳承它,發揚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de/jjmmo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