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得體會 >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精選15篇)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精選15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精選15篇)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1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需要在各個方面提升自己。所以這次我積極參與了學校教研組組織的《聽評課與課堂觀察》的學習,課程中闡述了豐富的知識內涵、鮮活的實例以及各位老師的互相探討研究,讓我收穫頗多,很多東西值得我學習借鑑。下面我簡單的談一下我的學習感受。

通過學習讓我對課堂觀察有了初步的認識。課堂觀察就是要求觀察者帶着明確的目的,憑藉自身感官及有關輔助工具(觀察表、錄音錄像設備),直接或間接從課堂上收集資料,並依據資料做相應的分析、研究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它是教師日常專業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教師專業學習的重要內容。課堂觀察的基本理念是課堂觀察“為什麼”、“是什麼”、“追求什麼”的問題。通過觀察,提升教師教學業務水平,使學生的課堂學習得到改善。課堂觀察的方法可以是多元的,觀察者可以通過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就課堂上一個或幾個比較重要的問題進行觀察,也可以是對不同教師的同一節課進行觀察,還可以是對一個教師的多節課進行跟蹤觀察.課堂觀察不但是教育科學研究中收集資料的手段之一,也是一種獨立的教育科研方法,它在教育教學研究中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

教師走進他人的課堂,可能會因此而發現他人的課堂經驗,也可能總結出他人的課堂教訓;但對於自己來説,既然主動地走進了他人的課堂,當自己走出他人的課堂時,也就得問自己一句話:我在他人的課堂中得到了什麼?這才是課堂觀察最為根本的目的。觀察他人的課堂,鼓勵他人是非常重要的,但最終還是要服務於自己的課堂,不僅僅要豐富自己的課堂經驗,修正自己的課堂教訓,還有必要加深自己對課堂教學的理性認識。

剛結識“課堂觀察”這個新穎的概念,儘管抽象,沒有任何經驗,感覺實施課堂觀察,能夠很好地改變教師教學理念,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水平,提高教師課堂教學實效。

首先,課堂觀察的起點和歸宿都是指向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教學是依賴教師和學生而存在的。無論是教師行為的改進、課程資源的利用,還是課堂文化的創設,都是以學生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落腳點。即使所確定的觀察點不是學生,其最終還是需要通過學生是否學得有效來得到檢驗。因此,課堂觀察始終緊緊圍繞有效課堂的進行而存在。

其次,課堂觀察研究能提供教師教學行為的客觀素材,為教師提供反饋信息,提供實踐性反思素材,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課堂觀察促使教師由觀察他人課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無論是觀察者還是被觀察者,無論處在哪個發展階段的老師,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觀察,從而獲得實踐知識,汲取他人的經驗,改進自己教學的技能,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課堂觀察不僅是一種方法,也是一種研究活動。可視為一種促進教學的方法,可以增進教師教學目標的達成,提升學習成效;課堂觀察也是一種探究,通過這一途徑,可以有助於教師發現、分析和解決教與學的問題。

課堂觀察後的反思,讓我也開始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作為青年教師,如何通過課堂觀察使自己的教學有效性提高,除了平常上課時,作為被觀察對象,在課後從其他老師那聽到指正和建議外。我覺得自己平常在教學中的自我反思則更加重要,畢竟聽課的次數有限,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每堂課都錄下來。所以每節課後能及時地反思課堂上觀察發現的問題,顯得尤為重要。例如:在課堂上,有時候我也會不自覺的問學生“對不對?是嗎?”諸如此類的.口頭禪。雖然沒有統計過,但自己也感覺到出現的頻率好象還挺多的。另外,在問題的設計上,也存在着問題多,問題散的不足。自己感覺在設計問題的時候都有必要問,但是在實際課堂上操作的時候,有些問題就顯得太淺,一下的內容再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況,也是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時可能只能觀察到一部分不足之處,畢竟“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反思是找到存在的問題,而從觀察老教師的課堂中則是找到解決自身不足的方法,從而積累經驗。觀察他人的課堂,可能因此發現他人的課堂經驗,也可能總結出他人的課堂教訓,但課堂觀察歸根結底還是要服務於自己的課堂,加深自身對於課堂教學的理性認識。

確實一堂課要上好,需要注意很多細節。例如:多媒體的使用、教師的語言是否有感情、問題的設計、朗讀的指導、板書的設計、學生的反映等。但是一堂課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一個教師也不可能是毫無缺點的,然而課堂觀察則是儘可能的發現問題,減少缺點。教學優點越多,缺點越少,那麼課堂教學就越具有創造性和藝術性。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也將努力戰勝這些自身存在的缺點,提升教學水平。

接着,談談教學內容的觀察診斷。從這個維度診斷課堂教學需注意:

1、選擇教學內容是否合適:符合課標規定、與教材要求吻合、與研究適應、學生需要等;

2、教學內容的深度、廣度如何(教學內容是要低於學生還是等同學生、略高於學生、遠離學生;)

3、教師怎樣組織內容:教學內容有多少項,各項內容如何聯繫;這種聯繫學生是否感受到、呈現本課內聯繫、呈現本課與學生已學和將要學的聯繫(前提性知識)、怎樣聯繫(過渡、教師作結構性陳述,既緊密聯繫且學生感受到)

4、內容是什麼,教學是否集中和充分(陳述知識、程序知識、條件知識)

5、教師怎樣向學生闡釋學習內容:是否易於理解,語言是否簡明清楚;

6、學生學習結果:教師所教的與學生實際學到的是否一致;

我們的學生是在“嘗試錯誤”中才學會概括的,而我們恰恰缺乏的就是對學生的指導。按照張老師的教學內容觀察診斷維度,我們應該從陳述知識、程序知識、條件知識三個步驟教會學生概括:

1、概括是什麼?

2、怎樣去概括?

3、什麼情況下要運用最有效?也許是我們該反思,為什麼我們自認為教過很多遍的東西學生卻還不會,我們對學生的指導夠了嗎?

成長=經驗+反思。這是波斯納關於教師成長的經典公式。

最後是現場觀察需要注意的問題,提前到場是必須的,這點在多年的學校生活中早已經養成了習慣,同時也不能分散上課學生和老師的注意力,因此,有如奇裝異服之類的是絕對禁止的,同時在課堂中也不要隨意的跟換觀察的位置,對學生產生不必要的心理影響,唯一做的不足的是,即使在觀察的過程中有想法,也不應在課堂過程中交談起來,以免影響學生和老師上課的進程,這一點在經後的見習中會改正。

總之,課堂觀察促使教師由觀察他人課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行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還可以增進教師教學目標的達成,提升學習成效;可以有助於教師發現、分析和解決教與學的問題。在今後的教學中,本人要積極對自己教學行為的進行分析與反思,善於觀察教學課堂,使自己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2

本週五,我校舉行了高效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學習專題會,通過學習,我對高效課堂的認識更加深刻。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形式,制定了高效課堂評價標準,可以更好的促進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高效課堂,顧名思義,就是能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益發展。高效課堂對教師備課的要求更高,教師只有精心備課,才能使學生在課堂上達到高效。在高校課堂中,教師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轉變,由傳授者變成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其次在教學中實現教學相長,與學生一起學習;再次在教師與學生合力打造一節高效課時,教師又是這一堂課的決定者;教師從教學中獲得發展,改變觀念,做一個幸福的職業者。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把課堂真正的還給了學生。老師真正輕鬆了嗎?不是的。預習中,教師要對學生提出要求,幫助學生明確目標任務、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式方法,學生帶着問題,在教師指導下的自學才能更高效;展示中,教師要充分選題,做到典型題、重點題不遺漏;達標測試中,教師要對本節課的內容充分吃透,把握好重點難點,才能對學生進行選題測試。同時在教學中,課堂要活,而不能亂,這要求教師有較高的課堂駕馭力。

高效課堂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教學理念,作為教師,應該在教學改革中,教給學生更多的學習方法,改變傳統。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科學地把握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從學生的發展需要出發,變

革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在高效的課堂中得到全面發展。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3

在大二接觸體育課之前,我對舞蹈的瞭解停留在國小時的班級晚會。參加的最大的舞蹈活動僅僅是國小學校組織的一個校級舞蹈節目——而且是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配角。上了大二,體育課不再是以前單調的“大一統”,自己可以選擇喜歡的體育活動項目。選課的時候,看到了“健身舞”這一項,也沒想太多,就覺得對我個人來講,跳舞比排球和武術什麼的有趣多了,於是參加了進來。

其實在上課之前,我不知道“健身舞”課上會教授什麼,曾一度把它和“健身操”混淆。後來老師説第一學期學習肚皮舞。頓時覺得新鮮無比。因為我對舞蹈瞭解不多,聽説過一些舞蹈的種類,但根本不瞭解。專業舞者在我身邊跳舞,我絕分不出來它的種類——僅限制在聽過名字的程度上。肚皮舞,於我來講,本來就有一種神祕的色彩,只在電視上看過表演——人們好像經常有這種錯覺,在電視上出現過的事情大抵是不會出現在我們這種平凡人生活中的。然而,因為大二的體育課,肚皮舞居然出現在我的生活中——還不僅僅是我作為觀者的一閃而逝,它將伴我半年。對新來事務的好奇,於是有莫名的期待。

開始上課了,我們用一學期學會一支舞(還不能保證能跳出舞蹈應有的味道)——這聽起來讓人覺得我們笨拙,但可能這就是天資和技巧的問題的,因為我們當中的大部分人也都是以認真的態度對待的。而我正好屬於身子骨比較僵硬的那種類型,國小時對舞蹈的'記憶也都不復存在,看着跳得好的人那芊芊細腰像水波一樣柔軟動人,我心裏那個急呀——曾經厚着臉皮在寢室練舞時,練習“前穿”這個動作,被人玩笑説笑筆記本電腦一樣一張一合——被她貼切的比喻折服的同時,我也深刻感受到,這可還真得多下苦功夫了!寢室有個同學和我一起上課,我倆都是“硬板人”,同學想出個辦法練“前穿”,扶着壁櫃,隔小段距離站定,先貼胸再貼肚子,正好壁櫃旁有穿衣鏡,一目瞭然。“前穿”練罷,再有不懂的,跑到組長寢室“取經”。快到期末考試的時候,練舞更加緊湊,也更有規律。從排隊型到糾正舞姿,正是最活躍的年齡,一羣人笑笑嚷嚷,好不熱鬧。

那個時候就隱約有點什麼感覺,説不清道不明。也許是反覆練習一個動作到生出細密的汗珠,但看到哪怕只是稍微正確點、漂亮點的舞姿後小小的成就感,也許僅僅是因為練習而產生的充實感,也許是和幽默的同學們一起説笑,被同學間的融洽氣氛感動——反正我就是隱約有點什麼感覺,那感覺似乎是接近自然和快樂,雖然我不確定,但是我的的確確是感受到了。

還沒來得及細細想想這感受,期末考試如期而至。經過全組人的努力,最後結果還可以。雖然遺憾的是我比全組平均分低了2分,但是我也算是盡力了吧。把期末考試的視頻翻出來看,發現我有一個非常大的缺點,那就是不敢跳。動作幅度非常之小,很扭捏很不自然又不大方的感覺。別人都跳得很有力,而我顯得太小心翼翼。當時我想,還有第二學期呢,到時候再好好改進吧。

我們學院(文法學院)的元旦晚會上,研究生獻上了一支舞,可謂是驚豔全場。尤其是中間領舞的女生,身材高挑,動作柔美,表情也非常到位,在我看來真是沒有一點瑕疵。研究生們舞畢離場,台下的討論聲依舊不絕。後來我知道,原來她們跳的叫爵士舞。“健身舞”上到第二學期,張老師教我們的正好是爵士舞。第一學期打基礎,第二學期再進步。個人感覺,第二學期學的爵士舞比上學期得肚皮舞難一些。主要是節奏非常快,尤其是剛接觸的時候,不加音樂節奏,練了好多遍好不容易熟了點,一加音樂完全性跟不上。直到後來跟音樂跟多了,才有了節奏感,勉強能跟上。經過一學期的學習,眼看期末又要來了。我們一隊7個人一起討論編排有了結果。作為這個隊的一員,我有點小小的驕傲,因為我對我們的隊形變換的編排挺滿意的。雖然這只是我這個外行人的看法,專業跳舞的人可能會覺得我們排得很幼稚,但我還是是發自內心不受影響的很開心。我最喜歡的時候便是我們7個人一起練舞的時候了,好像我們都有説不完的笑話和想不完的創意。我在不知不覺中,陶醉於我們7個人間這種融洽自然的氣氛,大家在一起練舞時的認真卻又輕鬆的態度。我甚至發現我也喜歡上了讓我練得腰痠背疼的爵士舞,不求多麼精湛(實際上業餘的我也做不到),只求接觸和淺嘗。下學期我們就不學體育了,我們7個人説到時候還可以一起練舞,爭取在畢業晚會上表演一番。

和往常期末考試來臨時的壓力不同,這次聽張老師説,我們學爵士舞的20個班一起考試,我異常興奮。各個班都有自己的想法,到時候暗地裏“較勁”是不可避免。這是一場視覺盛宴,同時也是檢驗我們一年學習成果的舞台。我非常之期待!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4

第一,準確把握教學目標。

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對不同年齡段的教學目標做出科學具體的規定。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學習《標準》,嚴格遵循《標準》的要求。教學目標的定位。就像打籃球,籃筐太高,學生再怎麼努力也投不進去,自然就沒信心了。如果籃子太低,學生很容易裝滿籃子,當然也就沒有克服困難的快樂。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三維目標的統一性。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則會導致課程性質定位的偏差,導致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分離。教學目標的制定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教學目標的制定要因人而異,要求不同層次的學生達到不同的目標,切忌一概而論。確保80%以上的'學生在課堂上掌握80%以上的課堂教學內容。對於尖子生,可以課後延伸一些稍微有挑戰性的練習;對於那些後進生,我們也可以對他們做一些粗淺的要求,讓他們一步步進步。

第二,教學環節設計要合理

就語文閲讀課而言,教學環節的設計基本採用“四步導讀”模式。第一步,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第一次閲讀課文,讓學生感知課文的語言。其次,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認真閲讀課文,讓學生理解課文的語言。第三步是在老師的指導下精讀課文,讓學生評價課文的語言。第四步,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進行綜合訓練,學會使用語言。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閲讀實踐始終處於課堂教學的中心,所有教師的啟發和指導都是為培養學生創造性地實踐語言提供服務。教師的“指導”與學生的“閲讀”相互滲透,相得益彰,充分體現了師生、生生、師生、教材之間的雙向、多邊互動反饋。“四步導讀”模式符合《標準》提出的教學理念,這一流程的設計是合理的。

當然,不同類型的課文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或刪除,形成靈活的教學風格,但其核心理念保持不變。

第三,課堂教學提問要準確

課堂提問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是激發學生思維、傳授基礎知識、控制教學過程、課堂反饋的重要手段。它貫穿課堂教學,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成敗。教師必須仔細思考,問重點,問有用的點,問學生的心,問水平,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我們的教學,幫助學生的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通過提問的技巧和藝術來反映新的教學理念。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5

今天我們園開展了《如何提高幼兒園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培訓學習,通過學習,我從中學到很多,受益匪淺。在此我簡單的説説自己的一些收穫。

所謂“有效”,主要是指教師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有效學習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必須與國小相互銜接”,這表明幼兒園的課堂教學同樣需要思考教學有效性這個問題。

幼兒園“體驗、探究、交往”課程的實施已有一學年了。新課程以“幼兒體驗、探究在先,教師推動、提升在後”的實施策略,在幼兒園掀起了新的課程改革熱潮,老師們把這種教育理念逐漸滲透到了教育教學的活動當中,主題區域性教學手段慢慢被老師們接受與掌握。如何實施有效教學,可從以下幾個面着手:

一、選擇有效的性內容

教育內容是教育的中介要素、內容的適宜與否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果。內容的選擇應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貼近幼兒的生活和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也就是要根據教育目標,結合本班幼兒的發展需要並與幼兒發展水平和生活經驗來確定,才能為取得最佳效果提供保障

二、創設有效性的情境

幼兒思維具有形象直觀特點,幼兒園教育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因此,直觀、生動、形象的情境創設對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是十分重要的,如數學活動“認識月曆”。月曆對幼兒來説生活中處處可見,但幼兒對月曆內容本身卻並不感興趣,因為月曆上只有枯燥無味的阿拉伯數字和簡單的文字,色彩也無鮮豔可言,因此老師假如直接用生活中的月曆來組織幼兒學習認識,肯定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但如果老師運用多媒體動畫,把它設計成可愛的月曆寶寶,以擬人化的月曆寶寶形象出現讓幼兒找月曆寶寶身上的祕密,一下子就會把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到月曆上面,沉浸於情境教學之中。這樣的情境創設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既生活化又吸引了幼兒的有意注意,激發起幼兒探究月曆寶寶身上祕密的強烈慾望。

三、提供有效的活動材料

幼兒園教學,以遊戲為主要手段,教學材料是必不可少的,那麼老師在選用材料時,首先要考慮它所藴含的`、對本次教學活動的價值。即能助於幼兒理解知識,掌握方法和發展能力,有利於展現知識的生成過程,這促進幼兒的發展服務;其次,學習操作材料的選擇,還要考慮簡便有效,儘可能就地取材,一物多用,以一個活動解決一個問題來確定學習材料。

四、有效性的問題與引導

“教師指導的集體活動,要能保證幼兒的積極參與,避免時間的隱性浪費”。每個教學活動,老師都會設置一些問題來讓幼兒回答,使活動深入下去,活動的有效發展又離不開老師的指導,因為只有效的提問和恰到好處的引導,才能使活動有效的開展,達到教學的目標。因此,教師每個問題的提出是經過認真思考並做出預測。如大班美術活動:畫魚。有位小朋友只畫了些很小的小魚,比較均勻的分佈着,主題不突出。老師説:“請你再把大魚畫上好嗎?”,然後老師就走開了,這位小朋友看了看畫面,沒有畫大魚的空間呀,他不知所措,直到教學活動結束還是原來的畫面。假如老師這樣引導:小魚如果看見媽媽來了它們會怎麼樣呢?幼兒可能會説親親媽媽,讓媽媽到身邊來,“那你讓魚媽媽游到身邊來吧”並示意可以在小魚中間疊畫一條大魚,同時,再引導幼兒怎樣把魚媽媽和小魚分區分開(如用粗黑線或顏色來區分),畫面自然就會豐富了。

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有很多方面需要我們去思考與實踐,但更需要教師關注幼兒、尊重幼兒,瞭解幼兒的興趣、需要,掌握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以幼兒為主體;活動後教師善於反思,給自己提問題、找問題,一課多研,教學有效性才能得到真正地落實。

通過本次的學習,我會更努力的去讓自己的教學具有有效性!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6

在寒假期間我認真的閲讀了《聚焦課堂教學》這一本書,現在我來談一談學習《聚焦課堂教學》所獲得的一些收穫和感悟。

英語作為一門新興的綜合性課程,走進了國小課堂,要學習它就如同幼兒學習母語一樣,一切要從頭開始。教師不僅要懂得課堂教學規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還必須關注每一位學生,運用一定的組織藝術,起勁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興奮、輕鬆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課堂上,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良好的課前準備習慣。上課前,要求學生把課堂上要用的東西如教科書、練習本、筆、紙放在桌上一定的地方。預備鈴響就自覺地安靜下來,收心,唱唱英文歌或chant,造成英文氣氛。

2、課堂儘量英語化。

儘量避免用母語進行教學,是進行外語課堂教學的原則之一。語言是思維的工具。為了使國小生的思維儘快地與英語聯繫起來,在英語課堂組織教學中要儘可能使用英語,做到課堂英語化,以排除對母語的依賴和母語的干擾。國小階段是學習英語的關鍵期之一。儘管他們剛涉及英語,掌握的單詞和句型甚少,但我們應該從第一節課起,堅持用英語組織教學。由於這時候所學一般都是詞義具體的單詞和簡單句子,教師完全可以藉助於直觀手段來教,幫助學生儘快對內容的理解。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充分運用眼神、手勢、動作、表情等形式。以此來培養學生直接理解、直接學習和直策應用英語的習慣,初步形成直接用英語的思維能力。

3、教學做到情景化。

國小英語課堂教學必須盡最大限度地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機會用英語進行活動,讓學生感受到運用所學語言樂成地達到某種目的後的興奮。這是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和英語學科的特殊性所決定的。要使國小生能夠在40分鐘的時間內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教師必須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各種情景,做到教學情景化。

首先,堅持用英語組織教學活動,教師應有方案地向學生傳授課堂用語和日常用語,如:“who’s on duty today古詩詞“how are you? i’m fine,thanks. and you?”。建立如daily talk或2 - 4人一組的“pair work/group work.”的make dialogues等制度,來加強英語課的語言氛圍。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儘量利用實物、圖片、幻燈、簡筆畫、課文插圖等輔助手段創設情景。根據教學內容,要求學生分角色進行模擬性交際,讓學生在特定的語境中理解教學內容。

再次,通過遊戲活動來施展闡發情景。由於遊戲是國小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多數國小生都喜歡課堂教學遊戲,遊戲會令他們動起來給學習帶來快樂,是機械的句型練習起來變得生動、活潑、有趣味。遊戲活動能使抽象語言內容變成一種具體、形象的情景,具有直觀性、趣味性和競爭性等特點,能有效地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在教學模式和辦法上,重體驗、重實踐、重參與、重創造。要求教學設計貼近生活,符合國小生興趣的需求;教學內容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例如韻律詩歌、寓言故事、會話表演、遊戲等;教學的語言材料要真實、實用。學生在課上通過用中學、學中用,反覆實踐,學用結合。功能、結構、話題、任務做到有機結合;以話題為焦點,以功能和結構為主線,以任務型活動為目標安排各單元或各課的教學;通過視、聽、説、玩、唱、畫、遊、讀、寫、譯等饒有趣味的活動,讓學生接觸足夠量的語言材料,保證輸入量,“習得”與“學得”結合,使學生逐步培養起初步的語感;通過大量語言材料的輸入,特別是聲像材料的示範,學生模仿,教師指導,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語音、語調、書寫、拼讀的習慣。設計任務型活動,開放空間,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創造思維。自始至終引導學生通過完成具體任務活動來學習語言,讓學生為了特定的學習目的去進行特定的語言活動,通過完成特定的交際任務來獲得和積累相應的學習經驗。教學辦法要多樣,且生動活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教科書中的課文創設栩栩如生的情景,為學生提供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實踐中,我們發現每當孩子們進入角色,成功地做成一件事,他們便情不自禁,喜形於色,因此興趣倍增、信心加強,動機和情意受到了很大的激勵。同時要求安插的練習形式要多種多樣,做到手、腦、口、耳、眼、肢、體並用,靜態、動態相結合,基本練習與自由練習相結合,單項和綜合練習相結合。通過大量的實踐,使學生具有良好的語音、語調、書寫和拼讀的基捶段拇筧?。並能用英語表情達意,開展簡單的交流活動?br />4、在教學中可以利用某些技巧來組織英語課堂教學。

在英語單詞或課文教學中PPT,教師可以運用人物名字作主語進行造句或創設情境,以加強學生對所學單詞或課文的理解。如姓名舉例法:如在上課時發現有的同學走神、做小動作、低頭或看其它書籍等,教師可以抓住時機,運用這位學生的名字作為主語造句或創設情境。這樣既可以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增加英語教學的真實性,又可以起到提醒學生的作用,真可謂妙趣橫生、一箭雙鵰。

5、在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

隨着教學觀念的更新,英語教學方法也要有所改變,這就要求進一步優化教學方法的組合。課堂上教師採用什麼教學方法,學生就往往採用相應的學習方法,它直接影響着的學生的學習結果。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上應起勁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圍繞學生能力素質的發展進行教學。可採用“知識技能,學習能力,學習態度”來作為確定學習狀態的特徵變量,從而為促進學習能力素質的全面發展服務。由於教學綱領要求的教學內容本身就是根據知識技能、順序、結構和學生的初始能力的特點做出安排的,所以可以直接拿來使用,在此基礎上,按照知識技能的相對完整性,可將教學知識技能發展序列分成幾個教學環節。一般來説,除了第一節課以外,每一課教師所要進行教學的內容不外乎三個部分:①複習已教過的語言材料;②教學新的語言項目如詞彙、語音、語法和句型等;③進行各種形式的聽、説、讀、寫訓練活動。為此,一般採用“五步教學法”;即:複習、介紹、練習、練習、鞏固。在每一個步驟當中,教師的作用都有所不同,如採用口、筆頭練習、測試、聽寫、提問等複習方式;利用實物、圖片、藉助動作、猜謎、接龍式提問、簡筆畫等介紹新的語言項目;通過度排或分行、兩人、小組等進行練習;通過做遊戲、扮演角色等方式提高運用語言能力;充分利用和“複習要點”,練習冊中的練習,口、筆頭練習等加強學習運用的能力,以加深印象,鞏固記憶。教師要在教學中自始至終觀察全班學生的反應,要隨時根據情況變換自己的角色,保證所教的內容大家都能承受,達到完成課堂的整體教學任務。採用多種媒體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和充分的語言實踐機會,優化教學過程。利用英語教學音像資源——丹青、圖表、投影、錄音、錄像、cd、vcd、dvd等多媒體軟件,不僅能為學生提供規範的語音、語調,還可以提供真實自然的語言使用的示範,即語言使用的場合、時間、對象等,而且還有體態語——手勢、動作、表情等的示範。多種媒體的運用使教學變得生動、形象、活潑,感染力強,容易激發學生興趣,引起有意注意,加深印象,幫助學生持久記憶。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可以逾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學生置身於以英語為母語的環境中,體驗英語的實際運用。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可以使教學過程程序化,大大提高教學的效率,這一點對我們課時少的國小英語課尤為重要。

綜上所述,國小英語教學,教師應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使學生充分享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讓學生在“樂”中學,“樂”中練,變苦學為樂學真正做到“樂而勤學”。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7

今天,有幸聽到吉林市中國小教師的師德演講,使我受益匪淺,也非常有利於我今後的工作。在學習中,我對學生教育有了更多的體會與感受。

有一句話説的好:“是金子不管放到哪都會發亮。”。因此,作為老師的我,不管什麼時候,我都會以一個好老師的標準去展開自己新的舞台!我認為,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人,以德育人,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因此,我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幾點想法:

第二,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有積極的工作熱情,每天都能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用我的熱情、真情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

第三,我覺得教師要有無私奉獻的精神,關心每一位孩子,熱愛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以人為本。

第四,要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教師應該活到老,學到老,才能勝任這一富有挑戰性的職業。

每當我讀到那句教育名言:“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的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我總忍不住感哎這是何等之高的教育境界啊!俗話説:“愛自己的孩子,是母雞都有會做的事,但是像母親一樣愛別人的孩子,卻是聖人的行為。”老師不是聖人,但特殊的職業卻要求我們像母親一樣愛每一個孩子,因為他們都有是每個家庭的寶貝,因為他們都是國家未來的希望。我想這種愛已經超越了責任,它更是為人師者的一種幸福的奉獻啊。

不要笑我太平凡,也不要説我太清貧,我願留給這個世界,一枚表綠的橄欖和一個難忘的回憶。老師們,我們是同一條船上的水手,肩負着同樣的使命,讓我們共同努力,為了同一個目標,勇敢地向前航行吧!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8

本週五,我們隨吳老師到鬆滋實驗國小聽了品德與生活(社會)優質展示課。這是三個不同年段的課,不同的課型,獨特的教學方法,讓我們眼前為之一亮,受益匪淺,覺得有很多深受啟發之處。

一、活動的層次性,目的更明確。如唐老師在教《做個聰明的消費者》,這節課,她在讓學生通過介紹自己上超市的經驗而引出課題,再讓學生交流調查報告知道怎樣合理消費,最後通過活動讓學生知道怎樣購買商品。整節課學生興趣盎然,學生不僅學的有興趣,同時掌握了怎樣做個聰明的消費者。

二、課型多樣。王淑芬老師的《學做小雄鷹》研究型的課。在課中,老師引導學生歸納出課中的主題,再讓學生選擇主題分好組,通過課本教室的補充材料,學生在閲讀:探討中進行研究性學習,在討論中學生的心靈受到了震撼。陳茹老師的《環球旅行去》課堂氣氛輕鬆,老師在課堂中凸顯了知識,開展了活動又不失研究,老師教學紮實、全面。

三、重視了學生的能力的.培養,學生個性的到來張揚。三節課上,學生始終都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現的主體,教師成了學生的合作者,引領者。所以課堂的氣氛是融洽的,良好的。學生氛圍又有助於學生合作探究,有助於學生充分張揚自己的個性。

四、有效的課件輔助,使學生的學習感受跟深刻。三節課,三位老師都精心準備了課件或道具,視屏錄像在課堂上的到了有效的運用,如王淑芬老師的《學做小雄鷹》,通過形象直觀的呈現讓學生身臨其境,更有震撼和感染力。

五、上課教師的個人素質令人欽佩。三位教師的教學設計一環扣一環,令人回味!

聽完課,感受頗深,令我不斷反思:做為一名鄉村教師,如何才能在這門學科中發展自己?如何在自己的課堂上,也讓學生帶着問題進來,帶來新問題走出?在每一節課中如何讓學生真正地學有所獲呢?也許需要自己不斷地學習、鑽研,課堂才會精彩起來!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9

1、教師的修養水平在課堂教學中主要表現為教師對自身的情感、儀表、舉止等方面的約束能力。這是實現課堂教學控制的根本前提。著名教育家加裏寧曾經指出:“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很好地收斂自己,他應該感到,他的一舉一動都處在嚴格的監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沒有受到這樣嚴格的監督。”教師的情感、儀表、舉止等直接影響到融洽的課堂氣氛的形成,影響教學效果的實現。課堂教學應當是有激情的。如果教師語言簡潔風趣,親切和藹,語調抑揚頓挫、輕重適當,學生就會在這種情感的感染下,很快進入問題情境。反之,如果教師情緒失控,動輒發火,學生就會焦慮不安;如果教師沒精打采,口授隨便,那麼學生也會情緒低落,心中的反應也只能是死水微瀾;若教師情感過度,渲染過重,語調始終高昂激越,學生就會趨於疲憊麻木,繼而產生逆反心理,如此種種情形,都難以使學生產生與教師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影響教師對課堂的控制。同樣,教師的儀表、舉止等如果失度,也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課堂氣氛。因此,教師首先必須加強自身的修養,切忌把壞的情緒帶入課堂,同時也要適度約束自己的儀表、舉止等。

2、教師的語言水平課堂教學語言是一種工作語言,它受教學規律的制約,受各學科性質的支配。在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表達方式和質量,制約着學生的智力活動方式和效率。科學的使用教學語言,是實現課堂教學控制的保證。課堂教學語言應具有科學性。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向學生傳授系統的科學知識。因此課堂教學語言必須具有科學性,做到準確、精練,有條不紊,合乎邏輯。課堂教學語言應具有啟發性。在教學中,能否引起學生積極思考,能否打開學生的思路,能否引導學生獨立、主動地去獲取知識,是實現課堂教學控制的關鍵所在。因此,課堂教學語言必須具有啟發性,通過啟發性的語言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對學生想知而又不知的內容,予以恰到好處的點撥,既要把問題點到,又不把話説盡,給學生留有思考的餘地。課堂教學語言要生動形象。教師要善於應用形象的語言,激起學生的創造思維,引發學生豐富的想象。

3、教師的應變能力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能夠處理各種意外情況的能力,對於學生接受知識的信息反饋要隨時掌握,及時處理。弄清他們的希望與困難,並根據這些信息及時調整教學節奏,使其張弛適度。或迂迴插入,慢慢導向課本中心,或更弦易轍,調整教案中原有設想,轉換講述角度。特別是對學生中稍縱即逝的有價值的信息,要及時捕捉,合理利用。

4、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和各種教學媒體的'能力實現課堂教學控制,教師必須能夠根據各種條件變化,靈活選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要努力運用啟發式教學法,利用先進的教學媒體,如採用電化教學手段,製作多媒體教學課件等,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直觀。也可多種教法並重,提高教學質量,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利於課堂控制。總之,注意提高教師控制課堂教學的能力,一定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最近聽了學校幾位年輕骨幹教師的語文課,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這幾位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各有特色,每一位教師都有着紮實的教學基本功,課前準備也都很充分,每節課均使用了現代化教學手段,教師通過課件的直觀演示,那生動形象的畫面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特別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頭腦清醒,能夠密切關注學情,並能根據課堂生成、出現的問題,巧妙引導,靈活處理,顯示出了很高的課堂駕馭能力。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10

美國教育家杜威説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在這次xx教育新視野第八屆國小語文名師教學觀摩活動中,各位名師在課堂上讓孩子們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培養孩子們對語文的熱愛,讓我深受啟發。

在教學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査xx老師《敕勒歌》授課過程,當學生對“敕勒”一次不理解時,査老師一首優美的《56個民族》將學生帶入民族歡聚的情景,由此推斷出敕勒是一個民族,讓學生記憶深刻,對課文理解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在授課過程中査老師的識字教學也是靈活多樣,有組詞方式、甲骨文和想象的方式,尤其是以甲骨文解釋“穹廬”一詞,“穴”和“廣”均與房屋室內有關,所以學生能夠很快理解穹廬的意思。而“蒼茫”是讓學生想象,並沒有以圖片展示,學生的想象可以自由自在,有屬於孩子們自己的蒼茫世界。在課程結尾時,査老師動情地講述了敕勒歌的故事,孩子們唏噓不已。老師又以動聽的歌聲《敕勒歌》款款收尾,我看見學生們沉醉其中,都忍不住自己唱了起來,最後讀起來時自然也是富有深情。在情感共鳴中學習語文是我從査老師的教學過程中得到最大的體會。

其次,讓孩子們去“展示自己”。在課堂上,老師要大膽地讓學生去體驗,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在何xx老師的《口語交際:商量》中,幾乎所有的場景何老師都是讓孩子們來表演的。上課時,孩子們都希望展示自己的成果,學生們表現非常積極,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成功地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最後,引領孩子去讀書。在張xx老師的作文教學中《穿越寫作:<5月35日>》,張老師不僅自己聲情並茂地讀,孩子們彷彿身臨其境,一直孩子們讀自己的作品時也是有聲有色。在吳勇老師的《蘋果脱險記》中,吳老師詼諧幽默,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也是享受,課堂氛圍非常活躍,巧妙串聯,是我受益匪淺。

以上就是我在這次學習過程中的心得體會。我會努力進步,希望我的語文課堂也會變成孩子們學習知識、放飛夢想的理想舞台。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11

剛開始以為“課堂觀察”,就是看教師,看學生,看教學效果,看問題、評教學,後來,經過學校組織的青年教師沙龍學習活動才知道課堂觀察不僅僅是表面看到的事情,而且還是一門需要教師的專業精神和專業水平的課程。以下是本人通過學習觀察技能的一些體會:

課堂觀察可以促使教師由觀察他人課堂而反思自己的課堂,從而聯想到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學行為,通過對比,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課堂觀察中,教師不僅僅是在觀察,其實也是在觀察中參與了研究,所以“當看到課堂教學中的相關情景,自然會聯想到自己平時的教學情形,從他人的成功或者失誤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並即時生髮基於自身教學理解和實踐的教學假設:如果是我,我會這樣來教??”我們在觀察他人的同時,實際上在對照自己,從他人身上學習優點,或者找到共同存在的問題,思考解決方法,促成了觀察者和被觀察者的專業發展。“這種假設其實是對自身教學行為的一種改進。持續的行為改進本身就是課堂觀察的意義和價值所在。”所以在觀察中,不能只停留記錄教學環節層面上,更要記錄當時自己聽課時的即興思考和設計,通過視覺的觀察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會讓我們的`教學水平進一步提高。

但在我的實際課堂中,對課堂進行觀察時,按照以前的慣例,有時候什麼都去關注一下,到頭來,有些應該要關注的細節問題卻在不注意間遺漏了,我想存在這種問題一個是對課堂觀察的認識、理解還不夠全面、深入,教學思想還沒轉化過來吧,以後還要深入學習,在課堂觀察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得失。

課堂觀察是我們青年教師成長的祕訣,所以我們要學會學習,充分利用一切教學設施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促使我們的教學過程主動、生動、活潑,使教學氣氛更加和諧、融洽、愉悦,為自己以後的從教之路奠定堅實的基礎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12

物理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建立新的教學方式,指出物理課程是以提高全體學生科學素養為目的,並以科學探究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提出了“三維教學目標”,即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實現對人才素質的培養。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則是教與學的關係問題,教與學的關係問題,是教學過程的本質問題。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角色互動,實施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幫助學生髮現自己的潛能;研究學生學習方式,構建物理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究,學會學習,這是新課程理念下的一種課堂教學方式。

一、構建“自主式”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教師角色合理定位,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知識並不能簡單的由教師灌輸給學生,而必須由每個學生依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加以構建。因此,教師的角色是調動學生主動思維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創設條件,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協助者者和引導者。

例如,在講授“萬有引力定律在天體中的應用”時,我將學生帶到計算機房,首先佈置任務:在網絡中查找太陽系八大行星的有關數據(環繞半徑、週期、角速度等),填入相應的表格。引導學生挖掘其中的有關規律,並讓學生通過自主閲讀教材的有關知識,尋找為什麼這些行星會呈現如此規律。最後通過理論推導讓學生理解這些規律的形成,這樣讓學生的內在潛能釋放出來,讓他們在課堂上“活”起來,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他們學得主動,學得輕鬆,素質得到全面發展。

二、構建“合作式”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學習的合作性。

例如,在開設“電磁感應現象”時,筆者嘗試了合作性的探究法組織教學。給出教材中四個實驗的配圖,並準備了所有實驗器材,由學生選擇使用,自己進行合作排序研究,寫出實驗觀察到的結果,並根據這些結果進行歸納、演繹得出相應的推測結論。

隨着實驗的進一步開展,逐步排除了在猜想中的不合理假設,再由學生上台發佈其實驗步驟、猜想過程、排除過程和最終結論,只要能自圓其説,均能體現創新精神。在該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體現;經過多個小組的輪流展示和辯論,請學生討論哪一個結論最合理,再由教師不失時機的引導、點撥後繼續討論;這樣經過“實驗—猜想—討論—再實驗--再猜想--再討論”的螺旋式上升過程,得出了“電磁感應現象的產生取決於磁感應強度B和閉合電路包圍的面積S的變化,即磁通量的'變化△”這一重要結論。通過這種研究,培養學生髮散性學習能力和創造性學習能力,有利於素質教育的開展和推廣。

三、構建“探究式”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學習的創新性。

課堂教學過程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是對學生進行探究性思維訓練的主陣地,學生有探究意識,在課堂上表現出積極的探究慾望,教師科學引導規範訓練,同時針對不同的課型進行訓練,促進學生探究水平的提高。

1.實驗課。實驗課能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能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從測量儀器的構造、原理都體現了創新意識。如國中學生測長度只能準確到毫米,要提高準確度就沒有辦法了,但到了高中學了遊標卡尺後,在主尺上再配上游標尺就能把準確度提高了,螺旋測微器也一樣,物理實驗的原理、過程都體現了探究創新的過程,如探究電阻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滑動摩擦力與什麼因素有關等,規範學生的實驗操作習慣、數據處理及實驗誤差分析方法,要求學生科學求實、夯實基本功;實驗室為學生開放,常規實驗儀器借給學生使用等,都能引導學生去主動探究。

2.概念規律教學。引導學生注重概念、規律的引入,訓練從不同現象中探究共同的屬性和本質的方法,以及用不同的方式表示事物屬性和規律的方法,如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變、位移變、加速度不變,可用語言文字表示其規律,可用數學方法,還可用圖象的方法等多種形式表現其運動規律,給物理研究帶來了許多方便。

3.物理模型的教學。物理模型對解決物理問題具有快捷、方便、準確的功能,引導學生探究建模的過程和模型的特點,對學生掌握模型,理解模型和學習新模型十分有用。如動量守恆定律中的“人船模型”,弄清參與物個數、運動情況、作用方式、作用結果、適用規律等,就能理解模型、應用模型去研究新問題。教材每章的內容中,都可歸結一至兩個典型模型,用模型來研究同類物理規律,引導學生建模、用模、變模,是探究性教學的重要內容。

總之,在不同階段、不同課型,要克服教法的單一性,可以探究法為主線,多種方法綜合應用,才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13

不同的教育價值觀就會有不同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從而作出不同的價值判斷。當下仍流行的課堂教學評價還沿襲着以教師為中心的評價觀,已經失去了它對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的當代課堂教學改革的導向與激勵功能,甚至異化為教學改革的障礙與阻力。因此,重建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已刻不容緩。

我們是在深化我省中國小“指導—自主學習”教改試驗的進程中進行課堂教學評價新體系的探索的。我們認為,首先必須把課堂教學評價體系與課堂教學的改革目標統一起來。

其次,這個教學評價不是終結性的,應該是診斷性、形成性的,不但要對課堂教學的價值作出判斷,而且要對課堂教學增值的途徑提出建議。

第三,評價者與教師在課堂觀察中應有共同關注的焦點,這個焦點就是課堂上學生的狀態。任何教學效果都必須通過調控學生的狀態才能實現,而不是教師教學行為的直接結果。

教師課堂教學行為也有如下五個觀察的維度:

它包括教材的組織、語言的組織、教學活動的組織能力。核心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強調教師在課堂的注意中心應從自己的思想或教案轉移到全班學生的思維。除了觀察教師在自己講授時是否把自己的注意中心放在學生身上,還要觀察當學生自主活動時,教師的注意中心是否在於學生活動的反饋與調節。

開放的課堂更需要教師機智的品質。必須觀察教師敏捷快速的捕捉教學過程中各種信息的能力,而且還要觀察他是否靈活果斷地採取恰當有效的策略與措施,推進教學發展的進程。

某位地理教師上課,課前由值日生掛地圖,值日生故意把地圖掛反了,想看看教師怎麼處理。教師並沒有生氣,而是説:“學地理就要達到這種水平,從地圖背面就能知道正面是什麼。”接着他提問,學生不能應答,他説:“我們還沒有學到這種水平,今天還是要把地圖翻過來。”這種上課的機智,學生學到的不僅是一種知識,而且是待人處世的一種能力、一種行為方式、一種文化。

心理學研究發現,雖然有的教師很有經驗,對學生很負責任,但學生的發展並不理想。心理學把教學態度分成兩類:一類為非交往性態度,另一類為交往性態度。前者與教學效果的相關係數極低,後者才會產生積極影響。我們強調對學生的交往,一是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對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負責;二是呼喚課堂上教師的熱情與寬容,鼓勵學生的好奇心、坦率與自發性。

教學水平有三個相互貫通的層面:授受知識、啟迪智慧、人格生成。要觀察教師對這三者整合發展的關注與自覺性,鼓勵教師向更高的教學水平努力進取。其二,把主動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給學生充分的自由支配的時間,作為一種教學境界去追求。

課堂教學的評價體系應成為教師改進教學過程的行動指南,應杜絕把課堂教學評價當作教學管理的棍棒。教師應成為課堂教學評價的主體,而不是評價的靶子。須知課堂教學評價雖然很重要,但它的作用畢竟是有限的,既不能代替學生學,也不能代替教師教。課堂教學評價如果脱離了改進教學過程的本真目的,而獲得其他功利性的社會價值,就會成為教學的災難。這是特別值得我們警惕和注意的。

課堂評價機制多種多樣,但對於學生分數的個人診斷分析,及班級情況診斷分析這一教育評價機制,對於初次接觸這一項目培訓的我來説,能有這種學習的機會,覺得很榮幸,這次培訓,歷經兩個月的培訓,我收益匪淺,收穫頗豐。

通過學習使我明白教學不能一味的關注學生的`成績,不應以分數的高低來評估學生的能力。在培訓階段,魏老師的報告中國小教育評價的方向與未來,從評價中心的成立,當前教育評價的頑瘴痼疾,管辦評分離的現代教育治理結構,認知診斷功能的學業評價等的學習,使自己明白新的評價體系對學生的綜合全面的評估,為今後更好的教學指明瞭方向。

通過學習構建校本教研新生態專題報告,對我感觸頗深,研究為了更好的教,研究在教學中相當重要。過研究型的教育生活。發現是的教育是我最理想的狀態,但如何去研,如何在研究的道路上一路前行,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在以後的教學中,從評價結果入手,樹立全人發展觀,實現學生的全方位會診,為學生的自主發展提供無限可能。

新評價旨在為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為學生提供生涯初期的參考,新得評價體現正是基於現實,積極改進,全面發展,面向未來,為學生終生髮展提供了一套更有效的評價機制。

在6月份中的優秀評價案例解讀環節中,每位老師通過自己的評價分析很好的將班級,個人學業診斷將班級級學生進行了評價,為今後更好的教、更有效的研指明瞭方向,也使自己明白怎樣去評價,怎樣因材施教,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此次培訓學習,我深感做為一名教師,需有先進完善的教學策略與方法,更應有“因材施教”,的教育機制和策略。

總而言之,這次培訓是十分成功的,對我來説可謂收穫多多。我要以此學習為契機,切實提高對評價教育的認識,將自己所學運用於課堂,服務教學。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做的是:

第一,自我反思。從以往的課堂評價中真正走出來,運用新型的教育評價機制去教學,去教研,讓自己的研修之路長青,一路綻放異彩。

第二,學習。雖然此次培訓只有短短的6次,但教育評價這一理念,自己將在不斷的學習與實踐運用中游刃有餘。並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更好的服務於自己的教學。

第三,實踐。學習即研究,在學習中充實自己,在學習中提高自己,在實踐中提高自己。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14

這段時間我學習了10篇有效課堂教學資源,受益良多,深有體會。這10篇有效課堂教學資源都是名師們針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總結,經驗寶貴,值得我們學習借鑑。名師們圍繞有效課堂教學,分別從國中英語教學中有效課堂導入、優化過程設計以實現“教”“學”互動、powerpoint在教學中的合理應用、英語課堂提問技巧、有效運用課堂用語和組織英語語言實踐活動六個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總結,是我們普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急需的營養知識,使我們年輕教師少走了不少彎路。總的來説,這次學習不僅是對自己知識的擴充、教學理念的提高,更是一次心靈的洗滌,對我今後的課堂教學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本次活動反映出了實施課堂有效教學以來,課堂教學更注重挖掘藴涵的思想,注重學生的認知變化。在教學活動中,師生互動,啟發引導,注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兩個突出特點是:

(一)體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

課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要增強學生動手、動口能力,要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在應用現代化教學工具的同時,要與傳統的數學教學手段嚴謹、生動地相結合,特別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體現新課程教學理念,重視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能力

提出教學目標要明確,教學內容要清晰,教學方法要靈活,很好地體現了新課程理念。這樣能讓每節課氣氛都很活躍,學生參與互動性強,老師和學生的互動、交流必定能出成果,老師在引導中讓學生慢慢發現問題,體驗教與學的本質。激發了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點燃探索的`慾望,學生很樂意、自覺地參與整個學習過程,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參加這次活動感觸頗深,收穫多、收穫的質量高、學習的感悟深,更使我深深感受到了更強的危機感和緊迫感。在今後的工作中,要不斷學習新教學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認真反思自己的工作,特別要在如何通過現有的教學設施優化課堂教學,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等方面多作探索,不斷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讓自己能擁有足夠的知識和能力去勝任教學重任。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15

11月4日、5日,我有幸參加了xxxx年xxxx省國中物理教學評比暨觀摩活動,兩天時間共聽了7節課,課題分別為八年級上冊的《光的反射》和九年級全一冊的《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參賽的每堂課都有着不同的亮點,自己學到很多教學的方法和智慧,在此簡單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導入巧妙

俗話説:“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課堂一般都會有一個精彩的引入。教師在課堂上的巧妙引入,一般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能積極思考主動解決心中的疑惑。引入就如同給學生開啟了一扇門,而門後面的景物是未知的,這就需要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探尋。這次活動中,每位老師的引入方式各有不同。如在《光的反射》課上,有一位老師是叫一名學生上來,先用物理書做成一個簡單的瞭望筒,讓他觀察下面的學生,然後讓他慢慢蹲下去,直到講台的下面,問他還能看見其他的學生,當然不能。這時老師給他一個用兩塊玻璃板做成的潛望鏡,再讓他觀察,他説能看到了。由此引入光的反射。還有一位老師拿着一個靶板,讓學生用激光筆和平面鏡打靶子,看誰能最快照到靶心上來,引入課題。這樣的導入讓人眼前一亮,如此的`閃亮登場,又怎能不迅速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呢?所以,引入新課是課堂教學非常重要的一環,也是對教師創新性的一大挑戰。

二、探究形式多樣化

科學探究課有別於科學家的真實探究活動,需要教師巧設教學主線,對科學規律的意義建構減少一些或然性,需要教師巧搭腳手架,減少學生在短時間內逾越不了的障礙。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情,打破常規,進行創新性教學設計。如上《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這一課時,大部分老師都是按照我們平常的思路來上的,但蚌埠六中姜麗老師大膽打破教學常規,針對學生學習中困難點,先讓學生自己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係。做完後,讓三組學生到前面展示他們小組的實驗結果。由於三個組所用的電阻不同(5Ω,10Ω,15Ω),他們畫出的U-I圖像不一樣。姜老師的處理很巧妙。她把三個透明膠片疊在一起,可以看出,電壓相同,電流不同。這樣自然而然引出下一個探究問題:電流與電阻的關係。接着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探究電流與電壓的關係。整節課連貫、流暢、自然,令人耳目一新,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注重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在所有的課上,教師都把學生分成幾組,讓學生利用給出的實驗器材親歷探究過程,在探究中不斷地思考、感悟,最終發現規律。一堂課下來,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做所獲得的知識遠比看幾幅圖片或僅聽教師的講解印象更加深刻。教學中教師真正把學生放在了課堂的主人翁地位,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激勵性語言的運用,師生之間的真誠的課堂交流,無不體現出平等、寬鬆、和諧。

四、追求真實的課堂

高效的課堂應該是真實的課堂,真實的課堂應該是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建構知識、獲得能力。在蚌埠姜老師這節課中,得出的結論不是強加給學生的,是學生在實驗探究中發現和總結得出。這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創設一個真實的世界,讓學生“真探索”、“真思考”、“真習得”。

另外老師都利用電腦技術對實驗數據進行處理,畫出圖像,既清楚又準確。讓我們感受到科技對實驗研究的促進作用。我們必須加強對電腦技術的學習,運用技術力量改變教與學的方式。

總之,本次活動讓我深深體會到,教學真的是一門藝術。每一位參賽老師教態自然,設計過程非常流暢,銜接性很強,整個過程沒有磕碰的感覺,而且都能前後呼應,獲益匪淺。在新課改的今天,我們要向名師學習,領悟教育教學智慧,不斷提升自我,創新性地進行教學設計,努力使我們的課堂變得真實、高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de/q5y9y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