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得體會 >

課堂教學改革心得體會 15篇

課堂教學改革心得體會 15篇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課堂教學改革心得體會 ,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課堂教學改革心得體會 15篇

課堂教學改革心得體會 1

教研室張建老師所講的關於“導學案”的推進,要做到的幾點:

一、學習準備;

二、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突出教師主導作用;

四、突出教學重點;

五、突出教學的層次性;

六、強調練習的實效性。

關於這幾點,我覺得在李市國小袁軼老師的課堂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特別是第二點和第三點: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袁老師所上的這節課,《三袋麥子》是一篇批讀課文,袁老師先教給學生學習批讀課文的方法:

一、提出問題;

二、概括內容;

三、賞析佳句;

四、寫出感受。然後引導學生用這種方法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小豬收到麥子後對這袋麥子的處理方法。

接着利用小黑板出示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方法:

一、帶着問題讀第二自然段;

二、勾畫出小豬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

三、勾畫出好詞佳句;

四、在旁批欄寫出自己對小豬的印象。最後放手讓學生用這個方法自學第三、四自然段。整個過程都由學生通過自學、討論交流等形式自主完成,老師只起到一個引導作用,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高漲,學習效果也很好。

張建老師拋出的另一個理念:承認學生的“認知衝突”。張老師説:“對於一個新聞記者來説,沒有新聞就是最大的新聞,而沒有問題的課堂就是最大的問題。”、“一節課如果太‘順利’就談不上是一節好的課”。這個觀念讓我感到震撼:順利、完美的完成一節課,不是最好的嗎?但是張老師説得好啊:一節課怎麼可能找不到問題,怎麼可能讓所有的學生齊刷刷的一下子全部都弄明白呢?我細細思量:是啊,我們上課不是為了讓少部分學生學到知識,而是要讓絕大部分學生、尤其是差生弄明白這節課的重難點。其實我們看似完美的一節課,往往是優生的光芒掩蓋了差生的迷茫,也矇蔽了我們的眼睛,讓我們誤以為自己的這一節課上得很成功,學生都弄懂了,其實不然,差生其實什麼也沒弄明白。所以,張老師的這一理念提醒了我們:一節課要想真正成功,我們真的要善於挖掘問題,特別是差生對這一節課知識點存在的問題,然後採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去解決它,才能達到我們所要的目的。而要想做到這些,我們也許真的該多學學教育學、心理學,特別是差生心理學了。

四牌坊國小劉曉紅校長所提出的語文課教學要點中對“讀”的要求:明確讀的目的、讀的要求、讀的層次、讀的時機、讀的技巧。

我認為這些要求,在李市國小陳孝舉老師上的《天鵝的故事》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陳老師在整堂課中,重點取了課文第五、六自然段進行教學,用優美的語言引領,合理的音樂導入情景,深度感染學生情緒,學生在朗讀天鵝的三次叫聲時,讀出了第一次的傷心、第二次的團結、第三次的勝利和歡呼的語氣,讓人不由得隨之心潮起伏;在朗讀勞動號子“兄弟們哪,加油!齊心幹哪,加油!”時,讀得是鏗鏘有力,士氣高漲,讓人精神振奮。

而教科所王所長更是用詼諧有趣的語言,讓我們輕鬆接受了很多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思想。王所長詮釋的三個標準、三個規律、三個必講、三個不講、三個還給以及最後提醒大家要做到的三個字:學、做、攏。所有的這些都讓我們感到新奇有趣而又受益匪淺。

總之,今天我學到了很多,我覺得這是對我的心靈、我陳舊的教育觀念進行的一次洗禮,我也希望今後能有更多的機會學習新知,充實自己,讓自己在學習中不斷成長!

課堂教學改革心得體會 2

本學期教育工作已經接近尾聲,在感慨歲月匆匆之時,回想這將近四個月的教學生涯,曾遭遇瓶頸,也曾困惑無解。慶幸的是,“博學課堂”模式的開展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指引方向,讓我在教學過程中不再迷茫。經過為期三個多月的教學實踐,我受益頗多,現總結如下:

“博學課堂”模式之一的預習環節,旨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如何讓學生有效的預習,作為教師,應當交給學生明確的預習任務,指導學生預習方法。在語文這一學科中,預習任務主要為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解決生字詞語,理解課文內容。指導學生通過查閲課外資料或廣泛閲讀課外書籍來了解課文作者簡介;在閲讀課文之時圈點勾畫,找出不認識的字詞自查字典解決;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理解概括文章大意。學生將自己的預習成果記在預習本上,教師在上課之前從這幾個方面出發,可通過小組長檢查預習本、教師提問、聽寫生字詞等方式對學生進行預習檢測。

在已經預習過課文的基礎上,再次通讀課文,找準切入點,理解課文更深層次的內涵。教師可根據學生學情來安排自學任務,對於基礎較好的學生可讓其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勇於質疑,提出問題並嘗試分析、解決問題。而對於基礎稍微薄弱的學生可適當引導,給予一個具體的問題或明確的學習方向。教師要耐心放手,儘量過少的干預,讓學生的能力能夠充分的發揮。

在自學時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這時可依靠小組的力量,共同參與合作討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產生思維碰撞的火花。在合作討論環節一定要讓學生明白討論任務,討論目的,而不是無目的的探究。且探究的問題應當根據學情來設置,對於基礎較薄弱的學生不應設置過難的問題,否則會讓學生變得盲目而無所適從。在學生激烈討論之時,教師不能僅僅旁觀,而是要參與的學生的討論中,對於學生跑偏的思路及時予以調整,保證合作學習的高效性。

隨着“雙減”政策的落地,作為教師,在課堂上更應扛起“減負增效”的重任。當堂學習的內容讓學生當堂掌握,尤其在語文這一學科中,讀、背、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課堂上應該留出相應的時間讓學生掌握所學內容,或是當堂背誦過關,或是消化課文知識,切實做到“減負增效”。

每一次總結都是一次新的成長,雖然在教學工作中還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但我相信,經過不斷反思和積極學習,將“博學課堂”的模式牢固掌握,並將其爛熟於心,我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成績一定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課堂教學改革心得體會 3

我校提出“211”課堂教學改革的嘗試和應用已經有有一段時間了,由最初的“照貓畫虎”忙亂跟從的,到如今已能有自己的高效課堂“風骨”。這段時間我們一直在學習、摸索。我們聽了很多高效課堂模式的授課,也進行了很多設計和思考,到底怎樣才是高效課堂,怎樣才能真正達到高效,我有一點看法。高效的目的是學生學到更多,更加合理的發揮課堂的有效性,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有更多的收穫,這才是最終的目的,但是如果只是簡單的套用先進學校的教學模式而沒有聯繫我們本校實際情況,就會成為東施效顰的尷尬局面,所以,我覺得更應該汲取別人高效課堂的精髓,讓我們老師進行自己的摸索,只要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課堂模式不要太苛刻要求,更注重課後的收穫評價,用一個更符合我校實際情況的評價模式來確認到底這堂課是否高效。以下是我的心得體會。

一、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211”高效課堂改變了過去“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同學們可以大顯風采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角。學生會的教師不教,學生能學會的教師不教。教師在課堂中抓住機會、創設條件讓學生深入學習、合作探究。教師想盡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教師要設置豐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勵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彙報探究結果。是學生個性得到張揚,潛能和創造性得到較好的發揮,真正體現“我的地盤我做主”。

二、建立“211”的高效教學模式

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面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而不是教師單方的輸出和學生單方的接受。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了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展,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的共同發展。學生是發展的人、生動活潑的人、有尊嚴的人,發展的人是具有巨大潛能的,最好的教師就是把學生的潛能開發出來。要改變以往命令式的、生硬的教育方法,要用商量、激勵性的語言與學生交流。在教學過程中,提倡探究式學習。探究式學習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的一種高層次的學習方式,其作用在於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增強探究意識、學會探究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上這些觀點體現教師的教要為學生的學服務,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已有的經驗着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三、重視課後反思

有人説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所謂課後反思,即教師在完成一堂課的教學後,對自身在課堂中的教育教學行為及其潛在的教育觀念的重新認識。隨着“211”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後反思就顯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

總之,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盡心地教是認真地學的前提,認真主動地學才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課堂是教育教學改革最終歸屬與落腳的地方,新課程為我們打開了一個新天地,但要真正達到“211”課堂教學的有效境界,它需要教師用先進的教學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並持之以恆地貫穿於課堂內外。“211”高效課堂教育教學模式還有更長遠的路要走,要想有更輝煌的戰果,還需繼續探索,開拓創新,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定會形成是有實驗特色的高效課堂模式。

課堂教學改革心得體會 4

剛入職的我好奇、忐忑、迷茫各種情緒混雜。開學前期進行了教師團建和培訓,團建活動使我們迅速融入一個集體,教師培訓尤其使我受益匪淺。

開學第一課,我懷着忐忑與激情,開始了我的七年級教學。第一個星期,沒有老師帶領,PPT完全自己去網上下載摸索,憑藉着我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去給同學們上課。雖然是剛開學,學生們通過軍訓的鍛鍊,在課堂上表現的也十分積極,上課紀律也好。但是,每堂課的流程是不一樣的,一會這樣設計課堂,一會又那樣。完成沒有任何把控。也就是説這堂課的內容是散的。意識到這裏的時候,學校也剛好要進行課改。此時,我終於發現我的課堂應該怎樣去設計了。

七年級第一個學期,我們生物被分為政史地生組,在這個大組裏,生物跟地理又是一組。因此,我們在小組裏討論、交流、研讀、學習“博學課堂”,逐漸的,生物地理摸索出來了符合博學課堂但又不僅僅是死板的模板討論。我們將博學課堂的自主預習、小組討論交流、學生展示等環節,靈活的穿插在我們的教學中,在PPT的設計上,為了使課堂生動有趣,學生參與度高,又進行了調整。因此,在學校通知要上“博學課堂”公開課時,我們學科組內部已經進行了小組內公開課的交流、總結。很欣喜的是,多次博學課堂之後我都會詢問我的學生:“你們覺得這樣上課可以嗎?”“這種上課模式你們能跟得上嗎?”我的學生給予了肯定的回答,並且覺得這樣學習他們可以有更多發揮的空間,學習也更有樂趣。七年級的“博學課堂”課改使我成長了很多,也讓我的學生們迅速的適宜了我的授課模式。雖有不足,但最終孩子們學有所成是我最欣慰的時刻了。

進入七年級第二個學期,我又加深了對“博學課堂”的理解運用。充分利用小組學習的作用,培訓好我的課代表、抓好小組長,落實好每組的學習情況,由“點”到“面”抓好每個班的學習。同時做到“獎”“懲”適度,激發學生們的學習動力。就這樣,這個學期,我覺得自己在教學上不僅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同時,我自己也感覺到更輕鬆了。本以為我管的少了,學生們是不是沒有按時學習完成任務?是不是又偷懶了?後來我發現,原來學生管理學生,要比老師管理學生效果更好。最終,七年級下期,我們七年級的生物成績出現了顯著提高。

“博學課堂”的課改使我在教學上有了一個大致規範的模式,但它不是“死”的,我們可以在裏面添加各種“調味品”,增加學生們對知識“品嚐”的趣味性。學習的主體從來不是老師,我們只是學生們成長的輔導者。我們可以主導課堂,但學生必須是課堂的主體者、參與者,這樣學生才有在參與中體會到知識的趣味。

進入八年級,我對“博學課堂”教學也變得更從容了,環節設定上學生們也已經十分熟悉,他們有時在我進行第一個環節的時候,就自覺的在準備下一個環節要做什麼。有時候我本想取消一些環節,加快速度,但同學也都説:“老師,讓我們小組自己交流吧,這樣會更容易理解”。因此,我體會到了“博學課堂”竟然能給我“減負”的感覺!學生自己願意去弄明白,自己能弄明白的東西,我就不用苦口婆心,一昧的去講的口乾舌燥。否則,就像曾經的自己,付出了巨大的精力,但效果甚微。

把課堂交給學生,老師學會“放手”,何嘗不是老師與同學的成長呢?

課堂教學改革心得體會 5

羊橋中心國小在姚元章校長的正確領導下,從20xx年春季學期就開始大力倡導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教學改革成為每位教師的必修課,學校至上而下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課堂教學理念改革的熱潮。在課程改革之後,課堂教學更加強調要實施素質教育,教學更加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積極主動地去學習一些進行的教學方法。本人是這學期才從村級國小借調到羊橋中心國小的,對課堂教學改革很生疏,只是從文字上理解。通過學校領導在會議上要求的10-25-5的'教學模式,和聽了姚旖潔、羅木蘭等老師的課,以及自己在教學過程中認識到,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全面和諧地發展學生的素質,教師應該根據每位學生的實際,實施分層次教學,努力把因材施教發揮到極致。通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我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平等地關注和尊重每一位學生,給他們以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及表現、發展能力的機會,如我校每班都坐成以6人為一小組的形式,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探究,歸納,彙報等過程。

讓學生通過自己的一系列活動,得出的知識更貼近學生的實際、認知能力,更容易理解、掌握、牢記,更能夠運用所探究出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如:9月19日,我在天星國小聽了姚旖潔老師的公開課,她在教學《倒數的認識》中的倒數的意義和怎樣求倒數等環節,都是採用了讓學生進行小組交流,彙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自己得出“什麼是倒數”,“求倒數的方法”,這樣學生都能夠熟練地應用自己探究出來的知識解決問題。這樣老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快樂,學得牢。

我們還聽了水尾國小一位老師的同樣的一節課,這位老師側重教師講,他把《倒數的認識》這節課所有的知識全都教給了學生,忽略了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去總結。課後老師講累了,學生還是學得不牢、不能熟練地用老師教給他們的知識去解決問題。

二、在學生彙報交流結果時,要多予以鼓勵、肯定。

如學生能正確回答問題時,我會説:“我們給她(他)掌聲”,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和同學對自己的認可,如回答不正確時,我會對她從其他方面或側面進行鼓勵,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品嚐到成功的滋味。

三、教師採取豐富多彩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生行為能夠收放自如,每班以6人為一組方式排座位,這樣老師在上課時,學生面對面的坐着,學生進行小組交流、探究時方便了。

但不利於這種方式學生扭頭看黑板很不方便,看不到三四分鐘脖子就疼了,長期這樣扭着脖子看黑板也不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教師也很難把學生吸引到教學中來,出現教師在講台上引導教學,學生在下面説話、玩小動作。整個課堂紀律較差,影響到其他同學的學習,甚至教師無法上課,教師又只好重新組織課堂紀律,浪費一節課的學習時間。所以教師看這些情況應用一句簡短的話,或者一個簡短的動作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我在這時就會説“一二一”表示要坐整齊,説“一二三”表示看黑板。

以上是我在羊橋中心國小這一個學期對實施課堂改革的一點初淺體會,新課堂改革讓教師原有的角色發生變化,新課改也為教師發展創造了一個新的機遇。相信我們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在姚元章校長等人的正確領導下,激發自身的活力,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創新,一定會使學生向“學會學習”這一最高目標邁進。相信自己也會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不斷成長,只要我們不斷學習,在教學中努力貫徹新課程的理念,不斷進行教育教學上的創新。

課堂教學改革心得體會 6

陽春三月,萬物齊吟。在這個充滿希望的季節裏,我有幸參加了“烏蘭察布市中國小校長課堂教學改革培訓”活動。經過為期四天緊張而充實的學習,專家們高屋建瓴的講座,學員們親自參與的體驗式培訓,使我們受益匪淺。

一、要做有教育信仰、有教育情懷的人。

這是培訓正式拉開帷幕時烏蘭察布市教育局局長李琮便發出的呼籲!集寧一中校長李一飛也用事實説話,例舉了我們國家現存在的一些問題:中國式過馬路,老人摔倒以後,人與人之間的冷漠等等,問題直指我們的內心。這些問題説到底都與道德有關,是我們的文化出了問題。他説反思當今教育,出現了兩個問題,一是教育內容的問題,重知識技能,輕做人常識的品德教育;二是學習方法的問題,我們的傳統課堂僵化死板,以至於很多學生會在課堂上睡大覺。所以作為一個教育者,我們應該反思我們教育的意義是什麼?學校的意義是什麼?李炳亭教授在談到這個問題時給我們講了一個達摩祖師與神光的故事,告知我們改革之路雖艱難,但也要由迷轉醒,開眼看世界,要做明校長、明教師。於是,我對“大”字的理解也有了新的認識——是指肩上有扁擔的人。我們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要常思、常覺,做一個有教育信仰、有教育情懷的人。

二、轉變觀念,尋找癥結,創建高效課堂。

1。明白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危害。

杜金山教授的一組科學數據有力地證明了傳統課堂上孩子們的狀態。通過對15000名學生進行了三率的調查,精力流失率為38。5%,高效學習率為49。5%,課堂抬頭率為100%。(精力流失率指的是課堂上學生分心走神的時間與課堂時間的比例;高效學習率指的是高效學習的時間與課堂時間的比例;課堂抬頭率是指課堂外的風吹草動引學生翹首外望的機率)他對這三率做了認真的解讀。我們可以試想,如果給我們戴一幅有特異功能的眼鏡——它能幫我們看到孩子們的心靈,我們會看到一個詭異的現象:100個孩子裏有39個孩子就像孫悟空似的,真身已經紛紛飛出窗户雲遊四方去了。也就是我們常説的“身在曹營心在漢”,學生身心異處。這就意味着我們的課堂上有四成孩子在蹲監獄,老師要使出四成的精力去當獄警,苦口婆心卻毫無作用。那麼傳統課堂便是這三率的定海神針。這樣的課堂學生只是一種被動的狀態,他們是聽者,是觀者,是客人。我們的出路在何方?那就是我們要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改變孩子被動的狀態,讓他們反客為主。

2。注重學習、轉變觀念、以推動新課改的順利進行。

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作為新課程改革的執行者,教師必須首先從思想上轉變自己的觀念,觀念變了,遇到的困難就不再是困難,觀念新了,我們的動力也就足了。用李炳亭教授的話説,老師要當“縱火犯”、“大忽悠”、“啞巴”、“懶人”,教師要將課堂和時間還給自主的學生,不要佔用和侵犯學生的認知構建。

3。選定模式,投身課改,形成特色。

培訓中,要求我們完成角色轉換,把自己當成學生。所以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所有學員進行了小組建設和高效課堂流程的體驗式培訓。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形式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教學採取了獨學——對學、羣學——組內小展示——班內大展示——總結整理導學案、達標檢測五個步驟,又在獨學時查、小展示時查、達標檢測時查,所以也稱五步三查教學法。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烏蘭察布市教育局課改工作的引領下,只要我們有信心,有決心,真抓實幹,豐鎮市課改明天會更加美好!

課堂教學改革心得體會 7

通過學習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理論研究,我感受到了課堂改革精神的實質就是充分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的渴求慾望,實現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整個學校形成了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

課堂活了,真正告別了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學生當之無愧的成了學習的主人,走進課堂,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滿激情的人。

我發現我們教師在以往課堂教學中,也想過用創新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但總是在思想上有所顧慮,擔心學生不會學習,擔心學生學不好,擔心把學生給耽誤了,擔心課時緊,任務重,沒法完成本學期的教學計劃。另外,還擔心學生在課堂上玩大於學,一堂課下來,學生沒有掌握該掌握的知識。改革可能成功,但不意味着百分百的成功,教改失敗又怎樣來彌補?

我平時還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學生到了遊戲廳裏不需要任何人教,學生就能很快地學會打遊戲,並沉溺於遊戲中不能自拔?為什麼課本知識在課堂上不能得到很好的掌握?通過本次學習,我才覺得把學生管得太死了,總是規定學生做教師教過的操作,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課堂氣氛不活躍。

我認識到在今後的教學中,教師要結合自身與學校實際,學其精髓,把握內涵,深刻領會,提高課堂效益。在教學中,要嘗試讓學生自己來實踐知識的獲得過程,自己對照課本進行自學,並且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找到自我。

學習是一種快樂,我們也“學着樂,樂着學”,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活動的課堂、自由的課堂、和諧的課堂、激情燃燒的課堂、迴旋着生命旋律的課堂。

在課堂教學改革當中,遵循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模式,以學教稿為中心,以自學、討論、輔導、檢測為授課模式,積極探討各專題、各環節的操作技術,大膽實踐探討。進行課改,我的體會是,不改革就提升不了質量,不研究就改變不了教學方式,不課改山窮水盡,真課改柳暗花明。

在教學中,合理確定教學目標,並把它轉化為學生的學習意圖。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發展水平,結合認知、技能、情感等要素,分別制定學期、單元和課時目標。課堂教學目標要明確、具體,便於操作。教學目標確定之後,教師要在不斷調控教學中發揮主導作用,為學生創造較為理想的認識、思維條件,有目的地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意圖。

要給學生一個足夠的空間,從而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地快樂,進一步激發求知的慾望,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率。新課改中強調主體的參與和知識的應用。一方面將課本知識生活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另一方面重視實踐,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精心創設具有探索性、開放性的實踐活動,引導和幫助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學習中提高應用能力。

以上就是我學習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一點初淺體會。

課堂教學改革心得體會 8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廣過程中,作為教師越來越深切的感受到教學模式的變革之大。雖然國中物理課堂教學形式有多種多樣,但怎樣把教學的側重點由教師的“教”轉到學生的“學”上來,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積極性,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值得我們反思的問題。在這一次課堂教學改革中,我有如下心得體會:

一、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在過去的教學中,我們把學生放在了被動學習的地位,教師不重視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一味的採取壓制、強迫的手段,常常適得其反。近一年的改革,改變了我錯誤的認識,學生被放在了課堂的主體地位上,教學時能夠首先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進行教學,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二、提倡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差別,但完全依靠教師的課堂教學教會學生不利於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和能力的培養。所以,在教學中根據學情、知識的難度適當教會學生預習、學習、複習的方法,有利於學生學會學習。

三、小組合作的優勢

傳統的課堂是少數尖子生的課堂,學困生成為被遺忘的角落。小組合作,有利於讓學生之間互相幫助,有利於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體驗到學習與成功的快感,從而整體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因此,在教學中建立小組併發揮小組的作用不可忽視。

四、教學目標是課堂的指向標

課程標準要求落實三維目標,課堂教學要落實三維目標,都需要教師在教學前早將目標定位下來。一節課的任務完成與否,也需要對照目標。目標的展示,還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使學生學習的方向更明確。

五、教學模式的創新

在教學中利用“三七式”課堂教學模式,並根據每節課的教學實際任務,制定不同的實際目標,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課堂設計上,以理念引領教學,體現學生的主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

以上是我在此次課堂教學改革中的幾點體會,由於自己剛教物理不到一年,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以後我會繼續努力的。

課堂教學改革心得體會 9

在當今日異月新的社會中,科技突飛猛進,知識信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地理課堂教學要深化改革,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一代。經過課堂的實踐,我主要從以下兩方面作為突破點。

一、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師素質

1、地理課堂要改革,其根本前提是教育觀念要更新。長期以來,教師壟斷着課堂,大多數情況下教師是太陽,學生是月亮,學生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判者,而且絕對權威。在地理教學中是教師灌輸,學生死記硬背;崇尚書本知識,輕視實踐活動;重視課內教學,忽視課外活動。這種教學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壓制了創造性人才的培養。所以教師的教育觀念要更新,教學方式、方法等要改變。使地理教學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髮展轉變;由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由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

2、教師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社會在發展,知識不斷更新,作為一名教師我感到肩負的責任特別大,具有時代急迫感,如果不及時充電,提高自身素質,就難以跟上時代的步伐。

我們在大學階段獲得的知識,畢竟是有限,隨着時間的推移,年齡增長,庫存的知識部分將變得模糊,甚至遺忘,還有部分知識將老化。如果單憑這一“老本”教學,最多隻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現在的教學改革,對教師的知識容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必須進行知識的儲備。只有資之深,才能取之左右而逢其源;講課才能遊刃有餘;學生才能從內心深處敬佩你。

通過學習,教師可以掌握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一隻粉筆,一張掛圖獨霸課堂的局面已逐漸發生變化。隨着教學改革的深入,地理課將增加電子地圖,遙感技術等最新科技發展的成果,教師對這些新知識,新領域,新發展,要有所瞭解,有所掌握。在課堂上加以對多媒體教學,實物投影的演示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

另外,教師要不斷積極地參與教學與科研,在工作中勇於探索和創新;不斷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因材施教,尊重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充足的精力投身於教育事業。

二、從學生學習過程中選取突破點

1、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和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中國的旅遊業時,我播放錄像,出現中國的萬里長城、杭州西湖、蘇州園林、桂林山水等許多令人嚮往的風景區;同時播放優美悦耳的配樂朗誦,學生彷彿身臨其境,求知慾望達到了高潮。

2、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將有助於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地理信息的載體。許多地理現象,地理原理,地理事物的特點、成因、分佈及變化規律都能通過地圖及圖表反映出來。在學習過程要求學生充分利用地圖,在讀書時要求學生左圖右書,圖文對照,把文字內容落實在圖上。讀書時要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並互相結合。一邊讀圖、一邊圈點繪圖、一邊分析思考、一邊設題自檢。

3、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髮現和提出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學起于思,思起於疑。質疑在人類的認識活動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指導學生自學時,應要求學生勤思多問,培養並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提出問題後教師要引導、點撥、推動討論步步深入,激勵學生勤於探索,引導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與依據,使問題明朗化。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

如在學習中國行政區劃一節,我先讓學生指出幾個省級行政區的輪廓。馬上有的同學作出反應、提出問題:其輪廓似乎與自然界什麼物件相似?這時我給予他們高度讚許,於是我就因勢利導他們進行聯想比賽。根據省級行政區輪廓,看它們像什麼,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如黑龍江省像一隻天鵝;青海省像一隻奔兔;雲南省像一隻孔雀……同一省區,學生會有多種想象,如甘肅省學生有的説象豬大腿骨;有的説像前進中的唐老鴨;有的説像練身體的亞鈴。究竟象什麼並不重要,關鍵是在活動中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力及發散性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通過學生自己實踐,對我國各省區的輪廓有一定的瞭解。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富有個性的過程;使學生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課堂教學改革心得體會 10

20xx年3月,我們羅家國小組織教師外出參觀學習,教育教學理念有了更好的認識。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課堂教學改革教學理念改變改革的熱潮,並在各個班級大力實施。我又觀看了幾節實驗教學視頻,我感受到了濟陽第二實驗國小教學實質就是充分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的渴求慾望,實現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整個學校形成了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

xx實驗國小教學,真正告別了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學生當之無愧的成了學習的主人,走進課堂,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滿激情的人,主動是學習之本,活躍是課堂之魂。這是我在濟陽第二實驗國小的切身感受。一開始進行課堂改革,心裏沒底,也無從下手,擔心課堂教學搞不好,還影響學生學習,七上八下,拿不定主意。由於學校領導的鼓勵,我在課堂教學中開始嘗試三導五學教學。沒想到課堂氣氛出乎意料的活躍,學生學習積極性空前高漲。課改一下子把課堂氣氛搞活了。我藉機大力引導學生,學習預習方法,並對預習中出現的問題作好記錄,學生小組合作解決疑難。一月下來雖然工作忙忙碌碌,不得閒暇,但苦中有樂。看到學生的成長,看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提高,看到教學成績穩步上升,心裏有説不出的高興。我有時候還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學生玩電腦遊戲不需要任何人教,學生就能很快地學會打遊戲,有的還沉溺於遊戲中不能自拔?為什麼課本知識在課堂上不能得到很好的掌握?通過濟陽第二實驗國小的教學觀摩課,我發現我的教學思路沒有他們的好,不適應學生更好的學習,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課堂氣氛不活躍。課堂教學改革的實施,使我看到了課堂教學改革帶來的效果,認識到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意義。我要積極的參與學校教育教學課堂改革,引導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學習合作學習。

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結合自身與學校實際,學習濟陽第二實驗國小精髓,把握內涵,深刻領會,大力實施三導五學,提高課堂效益。在教學中,我要嘗試讓學生自己來實踐知識的獲得過程,自己對照課本進行自學,並且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找到自我。學習是一種快樂,使我課堂真正成為活動的課堂、自由的課堂、和諧的課堂、激情燃燒的課堂、迴旋着生命旋律的課堂。

在教學中,我要給每一個學生一個足夠的空間,讓學生展示自己,從而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地快樂,進一步激發求知的慾望,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率。

這是我對實施新課改,嘗試三導五學的一點初淺體會,課堂改革讓教師原有的角色發生變化,新課改也為教師發展創造了一個新的機遇。在課堂教學改革的指導下,我要努力學習教學策略,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創新,相信自己也會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不斷成長。我堅信通過教育教學改革我們羅家國小將會成為章丘西部璀璨亮麗的明星。

課堂教學改革心得體會 11

越努力,越幸運!自開學以來在學校領導的引領,任課老師們支持,家長們的配合,學生們的積極參與下,1909班全體在課改環境下,受益頗豐。現將我在教學及班級管理等各方面的做法做簡單介紹。

這個學期在上期的博學課堂基礎上有所改進,但並不衝突。老師們必須領會課堂教學五環節:自主學習,互助學習,展示點撥,總結提升,檢測過關。在教學上,我嚴格按照博學課堂五環節設計好每堂課。並充分運用好小組積分制組織教學。

1。課前預習:學生提前在前一天晚自習完成預習,第二天課前由各小組長檢查,課代表落實彙報。完成者每生加2分,未完成者扣2分。

2。課堂討論:在小組合作環節,不再流於形式,討論前必須留有2-3分鐘時間獨立思考。當然不同的課型靈活運用不同的討論方式,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組內成員互動,組間互動……其中,我發現最能檢查討論效果如何的是組間互動,在展示環節,採用挑戰的方式進行,組間成員抽查,如果被抽查的組員沒有回答出剛才大家討論的問題,説明在小組討論時是不認真的,就會被扣分,這樣長此以往,小組長在討論時就更有責任心,組員們也會更認真參與,而不是濫竽充數。(通常在挑戰環節,被抽人員會是小組裏基礎較弱的同學),課堂重點如果學困生都掌握了,那麼這堂課就更接近高效了。

3。課後鞏固:要想學生學得紮實,學以致用,把握課後鞏固是至關重要的。我要求學生每天上完課後,小組成員輪流出題(概括本堂課五個重點:可以是語法填空,選擇題,翻譯題等)給組員做,所有成員完成鞏固題後必須給出題人檢查,這中間既有合作,也有獨立思考,更能培養學生的概括總結能力,更能促進小組合作的高效。課後鞏固題,必須每天晚讀前上交課代表檢查(按時上交的加組分2分,反之則扣分),課代表反饋具體情況給老師,老師不定期要求練習題互做。

抓好小組積分除了能明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外,還能明顯提升班級管理實效。上個月,我們班被評為了“課改先進班集體”。有老師問,你們班的班長李欣怡怎麼那麼厲害,流動紅旗怎麼在你們班能成為“不動”紅旗……確實流動紅旗基本上每週都花落在我們班。其實我想説,這也是課改推動我們班越來越團結,越來越優秀的關鍵所在。班級各項事務都與小組建設緊密相連。包括學生出勤,學生值日,寢室內務,活動參與,假期德育作業打卡等等,都是小組建設其中的一項考核標準。我們班的特色是石頭畫,每週日下午第一節課是班級特色課,按時完成作品的加2分,被評優秀的加3分,因此所有同學都非常積極,認真完成。包括手抄報,徵文競賽,運動會,週週樂活動等等,只要主動參與者都是能為小組爭光出力,都能獲取相應積分。對於每月的優秀小組,雅正達人,博學之星,都是大家的奮鬥目標。因此大家也都有一個信念:“同是寒窗苦讀,怎能甘拜下風”!當然這一切的競爭都朝着良性發展,大家團結一致,互幫互助,共同進步。也因此班裏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能做事,事事能做好。

總之,課改不僅讓我在教學上收益匪淺,在班級管理上也收穫頗多。當然,唯有做一個有思想的班主任,有智慧的教師!才能收穫滿滿!繼續加油!

課堂教學改革心得體會 12

在課程改革之後,課堂教學更加強調要實施素質教育,從原有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過去我們進行的課堂教學傳統教學模式,是典型的應試教育,這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創造能力,也抹平了學生的個性。提倡素質教育,原因在於教師需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全面和諧地發展學生的素質,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每位學生的實際,實施分層次教學,努力把學生內在的潛力發揮到極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平等地關注和尊重每一位學生,給他們以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及表現、發展能力的機會,尤其對於數學課的教學來説,在訓練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時,要多予以鼓勵、肯定,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品嚐到成功的滋味。因此,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教師必須做到課前備好課

在備課過程中,不僅僅要備教材,而且還要備學生,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特點以及具體要實施的教學內容,來設計課堂教學,多思考如何才能用簡練的語言,調動學生的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並且在教學過程後,要及時對教學全過程進行反思,找出教學中存在哪些缺點與不足,從中悟出道理,總結經驗,以便在以後的工作中能夠高屋建瓴地指導自己的工作,做到有所發現,有所創新。備學生,就要深入瞭解自己的學生,分析學生的學情,尤其教師要正視學生之間存在的智力差異,心理差異和人格差異,實行分層次教學,因材施教。在課堂教學中,對於提問以及佈置課後作業等環節要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不同學生,提出相關一些難易不同的問題,讓他們基本都能回答上,從而體驗一下成功的滋味。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尤其對於那些學困生,提高學習興趣,培養他們學習的自信心,使他們能夠充分參與教學活動,真正體現出他們的主體地位。

2、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指導有方

教育家第斯多惠説:“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教師除了要傳授給學生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教師在教學時,要多給學生設置一些問題,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使之能夠積極主動地加以思考,並適時加以啟發、引導,使學生最終能夠積極進行思維活動,並且能夠觸類旁通。因此,和以往的教師角色不同,在教學實踐當中教師要轉變自己在教學過程中作用的轉變。也就是説,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的作用是導,啟發幫助,指引學生學習,使學生樂學,會學,肯學。教師用自己的巧妙高效的工作開啟學生心靈之門,幫助學生建構一生受用無窮的能力乃至生活工作的創造能力。

通過大膽嘗試,學生學習興趣濃厚,討論問題積極,發言的同學越來越多,表達知識的口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討論的問題很激烈,各自表達自己對問題的見解,有的問題爭執不下,才請教老師。一部分學生性格孤僻,膽小,語言表達能力差,他們仍然很不適應這種教法,還需多鼓勵他們,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讓他們大膽發言,彼此互相幫助,共同提高。

3、要着眼學生的基本素質的全面提高新課程的課堂要求構建的是素質教育的課堂,具有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的課程體系,這為課堂教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要以提高全體學生素質為目標,面向全體學生,促進每位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面向全體學生的實質是面向每一個有差異的學生“個體”。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基本要求同特殊要求結合起來,把着眼全體學生因材施教結合起來。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內在心理的寫照,取決於它的心理結構及其質量水平;提高學生的素養就必須化知識為智慧,積文化為品性。新課程的功能定位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新課程的教學設計不僅要重視雙基的訓練,發展學生的智慧和能力,而且要促進他們積極的情感和態度以及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總之,在積極推行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教學改革時,結合本校學生及教材實際,從思維上徹底更新,不照搬照套,不斷嘗試合適自己的有效的教學方法,讓課堂煥發活力。相信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激發自身的活力,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創新,一定會使學生向“學會學習”這一最高目標邁進。

課堂教學改革心得體會 13

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取得了成績,但有些高職院校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而忽視了課堂教學的改進,這違背了職業教育的初衷。以下是本人的幾點感受:

1.課程設置方面:課程設置忽略了課程本身的創新價值,缺乏對學生創新素質培養的目標要求,有些課程的設置脱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未能滿足行業發展和就業崗位的需求。2.教學方法方面:目前,有些高職院校仍以傳統教學方式為主,教師照本宣科,學生被動接受,結果是使學生的思維受限,課堂氣氛不夠活躍。3.教學手段方面:有些高職院校的實驗實訓基地建設較為落後,不能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即使有些院校教學資源相對豐富,但給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機會較少,結果還是使學生無法把所學理論知識與社會應用結合起來。4.師資方面:高職院校的教師大多是普通大學畢業生,他們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但缺乏實踐動手的能力和經驗,因此無法給學生做一個很好的榜樣。

1.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基礎單位是課堂,最終的環節也將是課堂,高職教育的課堂教學改革必須以“課堂有效”為首要原則[1]。即,以學生髮展為主導,以科學理論為指導,注重教學的有效性,主張教學方法多樣化。高職教育的課堂教學必須面向職業崗位羣,基礎課程要體現知識的“多接口性”,專業課程要體現知識的“崗位針對性”,而教師是課堂教學“有效”最根本的保障。確保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管理創新的實質,只有依據“有效”的原則,課堂才能真正與市場接軌,高職教育才能最終完成為社會、為企業服務的使命。

2.課程體系設置的原則要具有基礎性、針對性、實踐性和實用性。在課程設置方面要強調普通文化基礎課程的地位,還要注重專業所需的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科教學;課程設置時要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崗位能力要求,切實加大實踐課的比重,使他們在實踐中掌握知識,在實踐中提高素質,在實踐中培養能力,以實踐技能課程為主幹,讓理論課程服務於技能培養,還要注意把用人單位的需求轉化為培養目標,並及時體現在課程設置當中;課程設置還要突出高職教育的特點,強調“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因此要注重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好習慣,理論知識要做到少而精,夠用即可。

課堂教學改革要真正有所突破,就必須從教學管理環節到課堂要素環節,從教師到學生,全面、系統地進行。

1.從實處入手,着重革新課堂設計的思路,在備課中注重課堂各要素的合理配置。所有的課程都應該是某種職業能力的立體結構中的一個分支,每一個專業都要有相應的能力結構圖,不僅要讓所有教師明確知道自己為什麼要上這門課,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哪一種能力,而且還要讓學生了解為什麼上這門課,最終可以形成哪種能力。只有從專業培養的最終能力目標入手,課堂教學才可能變得意圖明確,行之有效。對於每一堂課的備課環節來説,最重要的是課堂教學設計思路的變革。改變過去以知識掌握為主線的設計思路,在設計中要以能力的形成為主線,把知識、方法、技術和情感融為一體,使課堂的各個要素得到有機重組,這樣才能使教學“有的放矢”,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總之,課堂教學是基礎,而課堂教學的設計是關鍵。

2.加強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有位職教人士曾經感慨:“其實最有條件去實現開放教育的是職業教育,但至今未能開放;最有理由去實施素質教育的也是職業教育,但至今未能推行。”[2]這在某種程度上道出了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現狀。

目前高職院校應高度重視和培養“雙師型”教師,這樣的教師既能在實踐操作中指導學生,又能勝任理論課的教學,而且教學成績突出,具有“理論、實踐一體化”的特點,這是當前高職院校最需要的師資力量。學校要有計劃、分批次地把教師們送出去培訓,加強他們的實踐動手能力,讓他們瞭解最前沿的本專業相關信息,使每一位教師都有現代教育的觀念和意識,只有這樣,課堂教學觀念才能得到全面更新,教學改革才能真正有所突破。另一方面,還可以聘請企事業單位的有經驗的專業技術人才作兼職教師,來充實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

3.實施“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教、學、做一體化”就是把理論教學內容與實踐、實訓內容有機地聯繫在一起,創造出學生能看、能摸、能操作的教學環境,做到教中學,學中做,做中學,使教、學、做合為一體。這種教學模式把傳統教學中的以書本為中心,以理論知識為中心轉移到以實踐為中心,以實際生產為中心,克服了傳統教育中重教師主導作用而忽視學生主體地位,以及教與學脱節、學與用分離的弊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講解必要的理論知識,又要注重專業技能的訓練,通過“做”一方面使學生學以致用,另一方面使學生用以促學。它把學與用很好地統一起來,把書本知識與學生的感性認識結合起來,理論與實踐聯繫起來,從而使教學內容更具有針對性,教學過程更具有實效性。

高職院校的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甚至有厭學情緒。“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讓學生能夠體會到主人翁的地位,以具體的生產任務和崗位要求為載體,使學生把自己的學習和未來的發展有機地聯繫起來,以此來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全過程地參與,每一個環節都要獨立或合作完成,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始終都要保持積極的態度。同時,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在實踐中循序漸進,採用“低起點、小梯度、多訓練、分層次”的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還應特別重視課堂教學中的討論環節,多給學生以實際鍛鍊的機會,促進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做人。

總之,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能力為本位,通過學習和實踐,培養出基礎紮實、本領過硬、素質全面、上手快、轉型快的高級技能型人才,有效地提高學生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和就業能力,更好地滿足和服務社會。

課堂教學改革心得體會 14

3月22日,我們有幸聆聽了山西省太谷縣教研室張四保主任關於課堂教學改革的精彩報告。期間,張主任時而犀利,時而幽默的語言,深入淺出地為我們解讀了報告的精髓,我受益匪淺。以下是我學習的一些心得:

“當一年級的小朋友玩手機都輕車熟路時,你還在拿根兒粉筆講課,學生還跟你學什麼”雖然是玩笑般的一句話,卻説明了老師“滿堂灌”的傳統課堂的落後,而新型課堂以學為主,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本,關注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的生命狀態,課堂真真正正屬於學生。

太古縣的課堂教學改革發展的24字教學模式,即閲讀感悟、自學檢測、合作交流、展示點撥、分層訓練、拓展延伸。這六個詞是六種思想,引導四種課型(學習課、練習課、試卷講評課、複習課)如何上。其中,老師要説的寥寥無幾,而學生的合作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學習小組的高效,才能實現高效的課堂。老師要做的就是使學習小組的組建、指導、考核和應用等機制更加的有效。

此次報告中,學習小組如何分配,合作交流時教師應該怎麼做遇到問題時,如何調節怎樣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等等細節,都做出了對我們一線教師很有幫助的回答。

新型課堂具有開放性和多元化,教師由台前走向後台、變講為導,一改傳統獨霸講台的局面。學生由後台走向前台,變聽為講,成為“我要學”的主動參與者。

開放式教學的課堂,學生不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師也不再是知識的權威,多面、立體的課堂互動,體現師生不再是對立的矛盾體,而是和諧促進的合作者,是平等對待的朋友。

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也不斷試着進行課堂改革,也曾有過短暫的喜悦,但更多的是困惑和糾結。此次聽張主任的報告解決了我的許多疑問,也更堅定了我對課改的信心。

課堂教學改革心得體會 15

在課程改革之後,課堂教學更加強調要實施素質教育,從原有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過去我們的傳統教育,就是典型的應試教育,這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創造能力,也抹平了學生的個性。而之所以提倡素質教育,原因在於教師需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全面和諧地發展學生的素質,教學過程切忌整齊劃一、統一教學,教師應該根據每位學生的實際,實施分層次教學,努力把因材施教發揮到極致。而且,教育是培養人的事業。作為教學對象的學生,他們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不是產品。在教學中要注意:

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平等地關注和尊重每一位學生,給他們以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及表現、發展能力的機會,尤其對於外語教學來説,在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時,要多予以鼓勵、肯定,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品嚐到成功的滋味。

二.在備課過程中,不僅僅要備教材,備教參,而且還要備學生,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特點以及具體要實施的教學內容,來設計課堂教學,多思考如何才能用簡練的語言,調動學生的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並且在教學過程後,要及時對教學全過程進行反思,找出教學中存在哪些缺點與不足,從中悟出道理,總結經驗,以便在以後的工作中能夠高屋建瓴地指導自己的工作,做到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三.深入瞭解自己的學生,分析學生的學情,尤其教師要正視學

生之間存在的智力差異,心理差異和人格差異,實行分層次教學,因材施教。比如:在課堂教學中,對於提問以及佈置課後作業等環節要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不同學生,提出相關一些難易不同的問題,讓他們基本都能回答上,從而體驗一下成功的滋味。而且,在課前預習,課後輔導以及作業批改中存在的問題都要從層次性出發,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尤其對於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自信心,這是至關重要的。使他們能夠充分參與教學活動中來,真正體現出他們的主體地位。

四.教師除了要傳授給學生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教師在教學時,要多給學生設置一些問題,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使之能夠積極主動地加以思考,並適時加以啟發、引導,使學生最終能夠積極進行思維活動,並且能夠觸類旁通。所以,和以往的教師角色不同,在教學實踐當中,教師要轉變自己在教學過程中作用的轉變。也就是説,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的作用是導,啟發,幫助,指引學生學習,使學生樂學,會學,肯學。教師用自己的巧妙高效的工作開啟學生心靈之門,幫助學生建構一生受用無窮的能力乃至生活工作的創造能力。

教師在新的課改形勢下,一定要具有課改理念,把學生放在首位,要讓學生學得精彩,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才會不斷的進步。讓我們共同努力,一起來創造我們教育的美好明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de/drv71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