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得體會 >

健康扶貧心得體會

健康扶貧心得體會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健康扶貧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健康扶貧心得體會

健康扶貧心得體會1

“因病致貧、返貧人口占全縣貧困人口的61%,不解決這些羣眾的看病問題,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就無從談起。因此我們始終把健康扶貧作為管用的一招,探索推行了健康扶貧‘4321’模式。”紅安縣衞生計生局副局長陳栩翔介紹道。

“四定”原則聚精準

定救助對象。按照“四看”標準,經縣扶貧攻堅領導小組精準識別,鎖定52520名貧困對象享受健康扶貧政策。今年48歲的劉多榮,是杏花鄉瀏河村人,其丈夫患有抑鬱症,時常發病,女兒出嫁,兒子在外做零工,老兩口靠種田保障基本生活。20xx年2月,劉多榮被診斷為下頜骨神經鞘瘤以及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生活困難的她,成為52520名重點貧困人口之一,被定為健康扶貧救助對象。“如果沒有健康扶貧這麼好的政策,母親這麼嚴重的病情,我們真不知道該咋辦。”劉多榮的女兒對記者表示。

定就診機構。綜合醫療技術、服務收費、羣眾方便等因素,政府將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武漢市中心醫院2家省級醫院,紅安縣人民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院3家縣級二甲醫院和14家一級醫院確定為健康扶貧定點醫療機構。紅安縣八里灣鎮小金山村喻家衝61歲的郭坤祥,患主動脈關閉不全症,因紅安縣中醫院無法治癒此病,於20xx年3月轉診至武漢市中心醫院進行手術。後經中心醫院複查,主動脈關閉不全症完全痊癒,現在,郭坤祥已經可以生活自理了,“政府定好了醫院,縣裏看不好的病,直接轉診到武漢市,一下子就給看好了,方便得很!”

定兜底標準。通過政府購買醫療救助補充保險,確定救助對象住院醫療費用實際報銷比例達90%以上,當年住院自付費用累計不超過5000元。

讓我們來看兩張貧困户曬出的賬單。劉多榮:住院總費用125825.5元,新農合基金報銷65238元,新農合大病保險賠付27596.89元,政府兜底27990.62元,自費5000元;郭坤祥:住院總費用101364.37元,新農合基金報銷56489元,新農合大病保險賠付19798.13元,政府兜底20xx。24元,個人自付5000元。

定報賬方式。救助對象在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治療,辦理出院手續時,僅憑三證(身份證、合作醫療證、健康扶貧醫療救助證)在專設服務窗口即可一站式結算、一次性完成。“以前都不敢去看病,一知道得了大病,等於被判了死刑,想着拖一天算一天,現在可趕上好時候了。”一説起來郭坤祥就激動無比,“現在我們看病不僅比以前便宜,而且到武漢住院的醫藥費報銷起來比以前在縣醫院還方便,醫院服務態度也好,多虧了國家的好政策,窮人也能進大醫院了!”

三大舉措享便捷

入院不繳費。救助對象住院一律取消新農合起付線和入院預付金,實行“先診療、後付費”,只需提供相關證件,並與定點醫院簽訂協議即可入院診療。當初,政策剛出台時,一些幹部和羣眾甚至懷有疑慮:政策這麼優惠,患者會不會出現小病大治?會不會賴在醫院裏過度治療?而事實讓所有人感動。杏花鄉高升村貧困患者張勉芳的話發自肺腑:“黨的政策這麼好,對我們貧困户這麼關心,我怎麼能昧着良心在醫院住着不出院呀!我還要回家從事農業生產,想脱貧致富,待在醫院哪有收入?”

報賬一站式。報銷結算流程簡單方便,改變了以前到新農合和大病保險機構來回辦理結算手續的繁雜,直接由定點醫療機構代辦,貧困户辦理出院手續時,在定點醫院專設窗口一次性結清自付部分即可,羣眾由“到處跑”,變為就診醫院集中辦。同時,紅安縣組建了健康扶貧工作專班,負責對全縣各定點醫療機構健康扶貧工作進行統籌協調、業務指導和技術服務,對省級醫療機構進行業務聯繫。設立健康扶貧工作接待窗口,專人負責接待羣眾對健康扶貧政策的諮詢,為來訪羣眾答疑解惑,協調推進全縣健康扶貧政策落地、工作落實。

就診一卡通。由醫療救助對象户籍所在地的鄉鎮政府和鄉鎮衞生院對健康扶貧對象進行信息採集,縣人民政府統一印製發放《紅安縣精準扶貧醫療救助證》,救助證以家庭為單位,一户一本,憑證就診,目前已全部完成22303户、52520人的醫療救助證發放工作。各級定點醫療機構設立健康扶貧綠色通道,實行省、縣、鄉三級定點醫療機構雙向轉診、分級診療、無縫對接,一站直達,為救助對象提供及時、高效、便捷的醫療服務。

“兩全”機制保規範

在推進健康扶貧工作過程中,紅安縣既注重減輕救助對象的就醫經濟負擔,又注重加強救助對象的.全程健康管理,建立“兩全”機制。

健康管理全。對健康扶貧對象落實“六個一”機制,即:每人每年進行一次免費健康體檢、每人確定一名家庭健康管理醫生、每人發一份政策宣傳單、每户辦理一份健康扶貧醫療救助證、每村設立一個健康教育宣傳欄、每院設立一個全流程服務通道。杏花鄉涼崗村貧困户張朋兵逢人就説:“我一輩子沒體檢過,這次全家4口人免費參加了體檢。80歲的老母H由於行走不便,不能出門,醫院還派人上門體檢,跟做夢一樣!”

此外,紅安縣還以信息化為抓手,打造“互聯網+健康扶貧”,自主研發並啟用《紅安縣健康扶貧服務管理信息系統》,信息平台每月自動向健康扶貧對象進行健康保健知識、健康扶貧政策的“兩推送”服務,通過信息推送,讓健康扶貧對象對自身健康狀況清楚明白、對疾病發生情況清楚明白、對醫療救治情況清楚明白、對醫療費用發生與補助情況清楚明白。

就醫兜底全。經過與人保財險紅安支公司多輪磋商後,正式簽約,出資2246萬元為所有貧困户購買醫療補充保險,既可以借用保險公司成熟的管理程序和嚴格的管理制度,加強醫院醫療行為的監管,又可以發揮保險資金的槓桿作用,分擔資金風險。被保險對象住院治療費用在新農合政策報銷後,報銷比例未達到90%的,差額部分由保險公司賠付;健康扶貧對象當年住院自付費用累計超過5000元,超過部分由保險公司賠付。

一個目標促長效

有了健康的體魄,才能夠脱貧奔小康。通過實施健康扶貧工程,紅安縣力爭讓救助對象“少生病、少花錢”,努力實現“絕不再出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貧困户”目標。

目標提出之初,紅安縣也遇到了重重壓力。根據近3年的數據測算,政府每年需拿出資金5000多萬元。經與相關部門再三研究,通過強化管理措施,每年拿出3600萬元就可解決(其中,保險費2246萬元、健康體檢費200萬元,臨時救助資金1154萬元)。此方案一樣曾遭到反對:僅健康扶貧一項,一年就投入這麼大的資金,值得嗎?縣委書記餘學武説得好:“老區人民曾經為國家作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黨和政府應該給予他們最大的幫助和支持。貧困户還在健康線上掙扎,黨和政府沒有理由不為之擔當和作為。健康扶貧是精準扶貧的關鍵之招和脱貧的基礎之實,政府就是花再多錢都應該!”

健康扶貧心得體會2

據統計,20xx年末,北京市重點幫扶的烏蘭察布市有農業人口200萬人,建檔立卡貧困户6.1萬户、13.7萬人,貧困發生率6.8%。其中 ,因病致貧户1.9萬户,佔30.5%。因病致貧、返貧成為制約當地脱貧致富的主要因素。“沒錢、有病”成為脱貧攻堅中最“難啃的硬骨頭”。有效實施醫療健康精準扶貧,成為京蒙雙方合作的重點。

烏蘭察布市興和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屬於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區,當地很多貧困羣眾由於沒錢看病,不得不“小病拖、大病扛、實在不行上藥房”。

20xx年12月1日,北京市對口幫扶興和縣醫療健康“精準扶貧”工程啟動,北京市對口支援與經濟合作辦公室從京蒙幫扶資金中安排424萬元,專門用於在興和縣醫療精準扶貧試點工作。“精準扶貧”工程啟動後,北京市衞計委與烏蘭察布市衞計委通過摸底排查、健康篩查、因人施策、部門配合、搭建平台的方式精準確定了興和縣域內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人口6917名;20天時間完成了4150名貧困羣眾的健康體檢工作,檢出185名重症陽性體徵患者。針對貧困羣眾健康狀況,制定了分級診療方案,採取“請進來、送出去”,開闢“重大疾病轉診綠色通道”等多種形式的救助。為使重點人羣儘快得到救助治療,興和縣所有定點醫療機構全部採取“先墊付、後結算”的救助政策。治療費用由醫院先行墊付,然後由農合辦、民政、扶貧等多部門按照“基本+補充”(政策範圍內+扶貧項目提供的報銷比例)、“普惠+特惠”(民政、扶貧等部門政策範圍內+扶貧項目基金實現最終兜底)的特殊救助保障模式予以報銷結算,實現了醫療救助保障到位。在北京市衞計委的幫助下,將篩查出來的'4150名因病致貧人口數據錄入到興和縣醫療健康精準扶貧統計分析系統,為居民重點疾病健康干預提供了科學依據。

“平時去不起醫院,這回北京的醫生來家門口給我看病,這真是想都不敢想的好事!”興和縣馮字號村貧困村民蘇貴生常年受冠心病和高血壓困擾,一直沒錢去醫院治療,北京市對口幫扶興和縣醫療健康“精準扶貧”工程啟動後,他得到了免費救治。

為進一步鞏固20xx年醫療的扶貧成效,擴展健康扶貧領域,有效解決貧困人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20xx年初,北京市從京蒙對口幫扶資金中安排3335.93萬元,從“以貧困人口健康為中心積極開展主動醫療健康服務”和“以減少貧困人口治療經濟負擔為中心多措並舉”兩個方面,對烏蘭察布市全部13.7萬貧困人口,實施醫療健康精準扶貧。

從20xx年8月起,京蒙對口幫扶醫療健康“精準扶貧”工程開始對全市已建檔立卡的13.7萬貧困人口開展免費健康體檢。至20xx年底,全市已為10.3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進行了體檢,體檢率達75%,初步篩查出各種疾病患者2萬人。一次性救治治癒貧困患者9217人,實際治療治癒5296人,需要住院維持治療的貧困患者5429人,實際維持治療4481人,需要長期治療和康復的慢性病患者21014人,實際長期治療和康復的患者19396人。所有定點醫療機構全部採取“先墊付、後結算”的救助政策,對貧困人口體檢查出的重點疾病進行統計分析和健康干預。

另外,北京市三級醫院、北京市8個區醫院對口幫扶烏蘭察布市全部8個貧困縣醫院,確定了北京60家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和烏蘭察布市60家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結成“一對一”幫扶,開展遠程諮詢、遠程診斷、遠程會診、遠程查房、遠程業務指導等醫療支持服務,開展醫學影像、功能檢查的診斷技術支持。

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人羣,優先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也是幫扶項目的重點。優先為65歲以上老年人、0-6歲兒童、孕產婦、慢性病患者、殘疾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重點人羣開展鄉村醫生簽約服務,服務內容為基本公共衞生與基本醫療服務。

針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人羣外轉就診後報銷比例低,額外增加食宿、交通費用等,就醫成本高這一實際,烏蘭察布市逐步建立家庭病牀制度,全市設置家庭病牀2731張。

卓資縣還製作了《醫療健康精準扶貧手冊》,從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到制定康復計劃,從詳解住院治療和門診補償政策到慢性病用藥、送藥服務,詳細設計了針對每個貧困人口的脱貧路徑。通過精準介入,切實解決了貧困人口的用藥難,減少了患者的報銷環節,降低了醫療費用。

黃旗海鎮3歲患兒託亞17個月大時,在醫院查出右腎積水,左腎遊離,但是在當地並沒有手術治療的條件,家裏為此負債3萬餘元。當他們得知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能徹底治癒女兒的病時,家庭已經無法承擔鉅額的醫療費用了。20xx年11月21日,京蒙對口幫扶醫療健康“精準扶貧”工程為小託亞啟動了“重大疾病轉診綠色通道”,優先讓她住進了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進行治療,併為她補助了交通費及一些生活費,使其享受了醫療幫扶政策,僅花了少量治療費就完成了手術,現已康復返鄉。

健康扶貧心得體會3

活動派出了中醫科、兒科、婦科、骨科和心血管內科組成的強大專家團為村民診斷病情、免費發放藥品,宣傳健康知識,宣講用藥事項;並向羅村53户貧困户發放慰問金、慰問品,贈送藥品,現場開展義診義檢活動。

“前年聽説前溪村有省裏來的專家給免費看病,還免費發放藥品,我們羨慕的不得了,渴望啥時候專家能來我們村,沒想到今年真的`來了。”正在排隊待診的一羅姓村民異常興奮地説。

村委會羅主任道出了村民看病難的實情。羅主任坦言,村裏很多貧困老人和婦女常年被疾病纏身,無奈村裏衞生站和鎮上醫院資源和能力有限,吃藥用藥基本相同,病情也不見好轉。到市裏、省裏的大醫院找專家看病費用高不説,來回路上還要很長時間,往往耽誤病情。“這次聽説總醫院的專家來,有些村民興奮得一晚上都睡不着。”

羅村是廣東省政府辦公廳的對口扶貧單位。據村支書李龍輝介紹,過去全村集體收入不足8000元,是粵北典型的貧困村。20xx年,在省府辦公廳對口幫扶羅村開展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以來,共投入幫扶資金300多萬元。通過一年的扶貧開發,現羅村集體年收入達到4萬元,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户人均收入5000元左右。20xx年底,省政府辦公廳幫助羅村入股樂昌扶貧電站103萬,預計20xx年底,羅村集體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李龍輝説,以前村裏窮,身強力壯的都到外面去打工了,現在村裏經濟狀況好了,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看着家鄉一天天的變化,不少外出打工的年輕人相繼返鄉,留在家鄉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de/w9p5n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