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得體會 >

教學法心得體會

教學法心得體會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法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法心得體會

教學法心得體會1

對於有效教學,談不上有什麼經驗,要説感受可能會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數學課的有效教學就是讓學生聽懂,學會,做對。

一節課是否有效,老師的一頭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對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後備好一節課。上課前的教具學具的準備,對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課的時候,老師良好的教學素質,對課堂的掌握,教學中練習的設計是否合理科學,有沒有考慮到面向全體學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練習都有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從而達到鞏固知識、培養技能、發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無不關係到教學的效果。

所以,我覺得備課這一個環節,是上課有效的前提。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但生成並不意味着不需要預設、不需要備課。相反,有效的教學對預設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預設要能真正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為每個學生提供主動積極活動的保證;能為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創造性提供條件;能促使課堂多向、多種類型信息交流的產生並及時反饋。這就需要教師深入鑽研教材,改變傳統的備課模式,讓“預設”真正服務於生成性的課堂教學。

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為“預設”打好基礎。教材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每一位教師都要認真研讀、感悟、領會教材,瞭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學生活動的`科學內涵,這樣才能體會新教材藴含的教學理念,備出高質量的教學預案。

其次,要改變備課模式,變“教案”為“學案”。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一切知識經驗的獲得都依賴於學生的自主建構、自我內化。離開了“學”,再精心的“設計”也沒有意義,教師要充分考慮,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並採取相應的對策。即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一種有準備、有意識的預設。

第二,重課堂動態生成,着眼學生髮展

教學過程是動態生成的,儘管教師在備課時已經對課堂上可能發生的情況做了充分的預設,但是在課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況發生。面對信息多變、資源多彩的課堂,教師要扮好傾聽者、重組者、等待者、提升者這幾種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無案,寓有形的預設於無形的、動態的教學中,不斷捕捉、判斷、重組課堂教學中從學生那裏生成的各種各類信息,靈活駕馭教學過程,推進教學過程在具體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學中,當學生有了火花生成時,不要被這種火花電倒,應該採取積極的鼓勵態度,如果學生的這種火花在課堂上無法進行研究或展開的,則留到課餘或其他條件成熟時再研究,而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全程參與和關注,不要簡單的佈置學生下課之後再研究,然後就不了了之,學生由於受到年齡、心理方面的影響,不可能會再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一次機會也就這樣消失了。而在課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則必須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來,要讓學生有這樣的感覺:無論是課堂上能研究的還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來的而且是有價值的,老師都會很重視,而且會和我一起想辦法創造條件去進行研究。時間一久,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的創新精神就會培養出來。

第三、“設計科學合理的練習”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證有效的數學教學,不僅在於成功的講解,而且更取決於科學、高效率的練習。科學合理的練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也是師生信息交流的一個窗口,新課程下的數學練習應成為一種生活,一種活動,應着眼於學生的發展,而非單一的、千篇一律的重複。好的練習能主動地把學生學習的疑難問題、困惑之處誘發出來,及時予以糾正。從而實現數學知識的鞏固和應用,使學生的思想品德得以薰陶,學習習慣、思維品質得以培養,思維方法得以訓練,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最後,我覺得撇開教師這頭,學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學的一個保證。我這幾年一直教低中年級,有一個深切的感受就是,學生的計算能力也是影響教學進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個班級裏學生的計算能力相對低,或者水平參差不齊、差距太大。都將影響上課的效率。課堂要有效,老師一般都想在短時間內進行必要的練習。而低中年級的數學課,計算是貫穿全過程的。如果計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練習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談了。有時候,還只能放慢上課速度來照顧全體。所以,我覺得在低年級,抓好口算教學,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教學法心得體會2

嘗試教學法是指讓學生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先來嘗試練習,在嘗試的過程中指導學生自學課本,引導學生討論,在此基礎上教師進行有針對性地講解。

嘗試教學法改變了"教師講,學生聽"的注入式教學方法,變傳統的"先講後練"為"先練後講",充分體現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這種教學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減輕學生課後作業負擔。嘗試教學法在結構上與傳統教學法的區別在於它是以學生自學課本,討論課本為主。嘗試教學法一般結構是:基本練習、導入新課、新課練習、鞏固練習、課堂總結。

教學的五個步驟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這為教師合理地組織教學提供了一個科學程序。在第三步驟的新課教學過程中,更能充分地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新課教學過程又分為五個環節:在準備題引入的基礎上出示嘗試題、自學課本、嘗試練習、學生討論、教師講解。我在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國小數學第四冊第五單元含三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教學中應用了嘗試教學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 準備題的引導作用--準備題與嘗試題密切聯繫

教學時準備題的設計非常重要,因為數學教材是系統的.,知識是循序漸進的,每一節新課,每一道例題都是前段知識的發展和延伸,是學習新知識的基礎,由 於新舊知識的這種聯繫,教學中的準備題就起到了橋樑了作用,準備題應與嘗試題緊密相連。

出示準備題:小明家養雞27只,養鴨19 只,小明家養的雞和鴨的總數是多少隻?學生先獨立解答然後講解:要求雞和鴨的總數就要知道雞和鴨分別是多少隻,這兩個數量在題裏都已經告訴了,那麼把雞和鴨的只數合起來就是所求問題雞和鴨的總數。算式是:27+19=46(只)。答;(略)。在此基礎上出示嘗試題;小明家養雞17 只,養鴨19 只,養的鵝比雞和鴨的總數少3只,小明家養鵝多少隻?為準確掌握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準備題與嘗試題合為一體,體現了新舊知識間的連接點。

二、 課本示範作用--自學課本

嘗試題的出現,立即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產生解決問題的強烈慾望。學生積極參與思考,起到思維定向作用。由於學生自身素質的差異,自學能力強、基礎好的學生經過準備題的"鋪路"能夠解答出嘗試題。而多數同學雖然積極性很高,但尚需輔助指導,這時教師出示自學內容同時給予點撥。出示自學提綱,附自學例題:同學們做黃花25朵,做紫花18朵,做的紅花比黃花和紫花的總數少3朵,做了多少朵紅花?自學提綱為:首先找出題裏的已知條件及問題;其次觀察線段圖思考:做紅花的朵數與哪個數量有關係?在嘗試中,教師為學生創設嘗試的條件,給學生提出自學提綱,使學生能夠有計劃有目的地自學課本,自己探索,從課本中找到解題的方法。

三、 嘗試練習--信息反饋,指導判斷正誤。

在嘗試練習中,應用反饋原理,使學生了解自己所學到的新知識,並強化對新知識的理解掌握。學生通過自學課本,掌握瞭解答嘗試題的方法,幾個同學板演,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做,教師檢查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使學生感到自學新知識並不困難。這樣就可以加快教學速度。由學生獨立解答下面的題:把前面三個已知條件分別改為:(1)養鵝的只數比雞和鴨的總數多3 只。(2)養的鵝的只數是雞和鴨總數的3倍。

教學法心得體會3

上週,我有幸參加了閆老師的孔子教學法培訓,學習期間收穫頗多。

首先,我覺得孔子教學法的課堂是有温度的課堂,師生的每一句對話都是有愛的,真心的,身臨其中的人,都會不由自主地被這種氛圍給帶動—我想成長,我想表達。

萬物本無情,因有情心而有情;萬物本有情,因無情心而無情。通過此次培訓,我懂得了什麼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應該是腦力勞動,而不是體力勞動,所謂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育的`目的是面向全體學生,為了培養學生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素質,開啟學生的智慧。教:開智為教;施善長善;有效有益。育:重生為育,耐心呵護,長期反覆,自我成長。

覺呢?覺着呢?學而時習,學,覺悟也。學什麼,學覺力,悟力。怎麼學?帶着覺力,悟力學。作為教師,更是如此。其中,備課就是帶着覺力悟力去學習,所謂,備課是為了成長自己的載體。

今後,我要以備課為載體,繼續學習,真正地領悟閆老師的孔子教學的精髓。

教學法心得體會4

線索教學法打破以往常規、單調、機械、固定的教學模式,學生不會感到枯燥無味,課堂不會氣氛沉悶,教學質量不會難以提高。圍繞“新課標”的教學改革正在全國如火如荼地進行,課堂教學模式也在發生嶄新的變化,線索教學正成為義務教育階段頗具生命力的教學手段。創設課堂教學線索的方法多種多樣,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教材的不同內容等具體情況和條件靈活運用,創造出適合學生,而富有感情的教學情境。怎樣才能發揮好語文教學中的情境效應,不僅對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對於促進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提高教學質量產生積極的影響。那麼,怎樣才能發揮好英語教學的交流優勢,營造出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呢?結合多年的教學實際在此談談線索教學的幾點心得: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如果能通過巧妙的導入設計,調動學生興趣,那就為一堂好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常有這樣的體會,當一節課的開始學生們積極發言,那被調動不僅是學生,甚至還包括我們自己。

打開興趣之門的鑰匙五花八門,各顯其通,在低段教學中,據據其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徵,孩子們傾向於

1、故事導入,小孩子是聽着媽媽的'故事慢慢成長的,孩子愛聽故事,投其所好,在枯燥無味的教學結合所學教材內容,故事更是起到了點活的作用,自然學生全部興趣都被激發了,這樣的情鏡導入作為課堂線索深受年輕教師的喜愛。隨着學生們年齡的增長,另外一種線索導入方法進入課堂,當然在低段學生中也普遍運用。

2、問題導入,孩子們好奇心強,結合課文,在導入中提出疑問,激發懸念,讓學生在課堂的學習中心存疑問,渴望答案的求知情境中學習。又或者如能在每次的課前結合教材,給學生們帶來一些英語趣味的問題,從而激發他們討論和思考的興趣,培養他們動腦的習慣,更為一堂課創造了探索的氣氛。這樣的導入方法許多老師也在運用着。我最鍾愛的是另外一種情境導入法

3、生活導入,英語的外延是生活,在學校、家庭、社會中為學生創設學英語用英語的環境,讓學生貼近生活、感受生活、熱愛生活、描寫生活。而學生都喜歡和自己生活有關的文章。將生活融入線索,能夠消除學生對課文的畏懼情緒,使他們帶着一種放鬆和快樂的心情去學習。當然線索教學法遠不止以上闡述的幾點,還有更多更好的方法需要廣大專家、教師的共同探討。

reading的教學是每個英語老師教授的重點,怎樣才能讓學生真正的走進課文,深刻的理解課文,這是所有教師的願望也是難以達到的境界。在課堂教學中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結合課文內容,拓展教學思路,從而激發起學生的情感,通過線索串起整節課達成教學目標。

教學法心得體會5

教學法,是教師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法律法規。教師的教學法律法規,是指為維護學生權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學習、自主管理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的能力。

教師的教法要以學生的成長為中心,要為學生的發展、學生的成長、學生的成才服好務。教師的教法不僅僅只能為學生創設一個有趣的、輕鬆的學習環境,同時還能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

一、在教學中,教師應以自身的.教育實踐為依據。教師在教學中,通過自我反思、自我研究、合作交流,使得教學成功,教學得心應手。

二、在學法指導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把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引導為重點,讓學生真正在學習中體會到樂中學習,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以及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

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要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自主決策能力和學生的自學行為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充分關注學生的自主選擇、自主學習、自主學習、自主生活等多方面情況。

四、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尊重學生的人格,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

教師的教法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幫助學生學會學習,使其身心能健康、全面發展。

教學法心得體會6

語文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作為語文老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應知道課堂教學要注意的關鍵是什麼,現將本人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總結如下:

一、設計好教學導語。導語是新課的引子,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導語是一節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導語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那如何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語呢?

1、根據不同課文類型設計不同的形式,設計時並要圍繞教學內容,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內涵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內容,有利於概括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輕鬆掌握有關知識。

3、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着教學效果。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氣氛的關鍵要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嚴”不能放任自流。當然,“嚴”也不能嚴得過度,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激情”,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着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形成,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教學法心得體會7

讀過邱老師的《嘗試教學法》一書,對嘗試教學法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嘗試教學法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這是因為邱老師力主堅持“嘗試成功”替代“嘗試失敗”。 從嘗試到講解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而且在各個不同的階段(例如嘗試、自學、討論等)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嘗試教學法的運用過程中,強調教師恰當的主導作用,使師生共同活躍在探索知識的認知過程中。這種教學方法的推廣和運用,除了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自學能力之外,更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改善學生害怕學習數學的心理,同時減輕學生的功課負擔,使學生從沉重的學業負擔中解脱出來。 嘗試教學法,充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喚起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嘗試教學法的主要環節是引導學生通過自學獲得知識。主要特點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以認識指導實踐,又用實踐提高認識。這樣以來整個課堂貫穿着一個“練”字。通過練發現問題,又通過問題的討論、講解進入再練習,理清思路。最後根據學生掌握情況,有針對、有交換地進行靈活性練習,培養學生的思維敏捷性。如何使學生依賴舊知識的遷移,通過自學例題,找出解題規律,再從例題裏走出來,擺脱例題的模式,把所學知識靈活運用,並形成熟練的技巧,“練”在其中起着決定作用。

這就是我學習《嘗試教學法》的一些心得體會,請老師們批評指正

教學法心得體會8

XXX實驗國小張XX國小語文教學的目的應立足訓練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説、讀、寫能力,養成熱愛母語、學習母語、運用母語的習慣。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培育學生愛美的情趣,健康的個性,良好的意志品格和豐富的想象能力。筆者從事國小語文教學28年,在不斷的摸索中尋求好的教學方法,得出的結論是“以讀為主精講多讀”。

(一)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表達能力

國小語文教學低年級主要是識字;中年級是詞語、句子;高年級是段、篇、章。大量的識字,詞語、句子的教學,段、篇、章的講解都要在閲讀中進行,故國小語文課又稱之為閲讀課。朗讀是閲讀教學的精髓,國小語文教學的第一要務就是引導學生朗讀好課文,讀出韻味,讀出感情,從讀中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學會説話,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指導國小生朗讀課文,老師範讀課文很重要。要用普通話朗讀,讀準字音,讀得響亮,讀出感情來,不可錯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老師的朗讀要讓學生有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地感覺,真正起到示範

的作用。在範讀的同時教學生字、新詞,讓學生在老師的範讀中學認會生字、在老師的範讀中理解新詞。

指導國小生朗讀課文,老師點撥迷津很關鍵。要點在關鍵處,撥在疑難處。朗讀技巧的訓練是指導朗讀的重點,老師要結合文章內容具體説明語言的表現形式,如抑揚頓挫,輕重緩急,應當怎麼讀,不應當怎樣讀等。讓學生既有情感的認識,又有情理的指導,理解地朗讀課文。要讓學生知道各種標點符號所表示的不同時間的停頓,知道根據文章的內容或説話的意圖、感情作適當的強調的停頓。還語音、語氣聲調、速度、節奏都要根據課文內涵、感情色彩有和語言結構作恰當的明確的指點。學生容易讀錯、讀偏的字、詞、句老師要撥教到位。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讀正確的、理解的、有感情的朗讀好課文,才能把學生引入文之中,體會感悟作者的寫作意圖,才能幫助學生學會在日常生活中正確運用課文中的字、詞、句,表達自己的意思和情感。

指導國小生朗讀課文,形式要靈活多樣。國小語文教學多安排時間讀書,這是個好辦法,但一定要注重讀的方式和方法,不能讓學生死讀書、讀死書。課堂上除了老師的範讀和引讀外,應根據課文內容和教學實際,恰當運用學生默讀、齊聲朗讀、個人朗讀、分組朗讀、提問朗讀、扮角色朗讀等形式多樣的朗讀方法。還要把朗讀和複述結合起來,讓學生學會用課文的字、詞、句説自己的話,講自己的事,這樣可

以誘發學生朗讀的熱情,激活學生思維的火花。國小三年級語文課本上冊第8課《我不能失信》是篇閲讀課文。筆者教學時先提出“《我不能失信》這篇課文講述了宋慶齡小時候怎樣的一個故事?”“宋慶齡小時候的這個故事使我們懂得了什麼?”兩個問題,範讀了一遍課文,然後作了些朗讀技術指導,並提醒學生閲讀時注意體會“忘記”和“失信”有什麼區別。

讀後,將這三個問題提問學生,幾乎全班的學生都舉手了。有的説:“這篇課文記述了宋慶齡小時候誠實守信的故事。”有的説:“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有的`説:“‘忘記’是説了的話記不起來了,‘失信’是答應別人的事不去做。”學生在閲讀中,該掌握的詞句理解了,該懂得的道理明白了,還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可以文章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

(二)講讀課文培養學生理解能力

我國語文教育史上有一句千古名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意思是説書讀熟了,文章的意義自然就理解了。國小語文課本詞語雖不深奧,卻用得很到位。老師的講解只能點到為止,講多了學生接受不了,講深了學生理解不了,甚至只能是老師越講越糊塗,學生越聽越朦朧。最好的辦法是通過反覆的朗讀,達到意會,引導進行言語的感知,使他們懂得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感悟作者情感的豐富。

講讀課文,要以讀為主,精讀多讀。可以這樣説,課文的思想性,教育意義,不是老師講出來的,而是包含在課文中的。老師在講讀課文時要精講多讀,讀講結合。讀中有講,講中有讀。要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讀書,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讀中悟意,讀中悟情,讀中悟語。

南宋教學家朱熹在《朱子家訓》中有言: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之豈不到乎?因此,在要求學生朗讀時應該集中注意力,用心思考,把朗讀跟理解相結合起來。教學國小三年級語文上冊《灰雀》一課時,筆者沒有過多的講解,只是指導學生讀。先告訴學生,《灰雀》一課寫的是列寧、灰雀和小男孩之間發生的事情。提出列寧、灰雀和小男孩之間發生了怎樣的事情呢?讓學生帶着思考,細聽老師朗讀課文。接

着教學生字、新詞,指導學生在朗讀課文時如何把握好有關的字、詞、句,指點哪些地方要用怎樣的語氣,用什麼樣的感情讀。佈置學生像老師範讀課文那樣朗讀全文。再就提出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寧對灰雀的喜愛?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寧對小男孩的尊重和愛護?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男孩的誠實和天真?這樣三個問題,讓學生自讀課文。因這課書對話比較多,為培養學生的口頭髮表能力,就組織分人物進行對話朗讀。通過這些形式的朗讀,學生掌握了字詞、學會了對話,還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在老師提出讀了這篇課文有什麼感想時,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有的説:“愛護大自然,珍惜生命。”有的説:“誠實做人,知錯就改。”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良好。

(三)熟讀課文培養學生寫作能力

國小從三年級起開始習作,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這是必須思考的問題。唐代詩人杜甫自有感受“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後人又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的説法。國小生“讀書破萬”、“熟讀唐詩三百首”,實在沒有必要和可能。但熟讀課文,積累一些妙詞佳句,學會謀篇佈局,為寫作打下基礎是非常必要的。國小語文課本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出自名家之作,是引導學生入門習作的最好範文,讓學生先“吃透一本”,再“觸類旁通”,在理解、感悟的基礎上就能就能觸景生情,就能把文章寫好。

所謂作文就是用筆説話,指導國小生作文要從培養學生説話開始,要把讀與説,説與寫有機結合起來。閲讀重在吸收,説話重在傾吐,寫作重在運用。讀是寫的基礎,讀是寫的前提,讀是寫的培訓。葉聖陶先生説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我們要創造性地使用課文這個例子,用好例子,用足例子。國小三年級語言上冊有課《秋天的雨》,作者用詩的語言,詩的感情,描述了秋天的特點,帶給人們秋天美的感受。教學時老師要重點指導學生帶着課文描寫了秋天哪些特點,是怎樣描寫這些特點的兩個問題讀好課文,熟讀課文。 篇2: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教學法心得體會9

我們學校讓寫對四步教學法的認識經驗和體會,沒什麼感觸隨便寫幾句。

本學期,四步教學法在教學實踐中被廣泛地推廣和運用。由於學習與運用時間還很短,再加上本人能力的原因,我對四步教學法的精髓還有待進一步學習。對什麼經驗,我不敢妄稱,只在此略談一下自己的體會與困惑,以期待專家的解疑和點撥,以便促進自己更好地學習。

四步教學法的本意很好,倡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還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體驗學習的過程,享受學習成功的快樂。打破傳統的教師主宰課堂,獨霸課堂滿堂灌的現象。但是,即使如此,我還是認為“教無定法”。任何一種模式都不是萬能的,神聖的。我們學習者更不應僵化的教條的照搬套用。而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控。例如本學科的學習特點,本班學生的學習基礎情況,本節課的具體學習內容等等。我更不贊同將一節課硬生生地割裂成四大塊,第一環節學生用多少分鐘,第二板塊學多長時間等等過於程式化,框框化。當然我的意思不是説這些我們教師心中沒一點計劃。而是説不應邯鄲學步,因為課堂的實際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它不是完全可以預期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不能因循着某種固定的路線走下去,而是隨時都有可能有意外發生。如果陷在某種固定的模式中必然會越走越死,有悖於構建有生機有活力的課堂。

例如我再作公開課《囚綠記》這堂課的過程中,按照四步教學法的.程序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第一、學生帶着問題預習課文,設計了三個問題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2、瞭解作者和時代背景3、在你有感觸的地方做標記;第二展示交流問題,第三、深入研讀:全文那一處最能打動你?有感情地讀一讀,品味一下;第四、課堂質疑:探究綠的象徵意義、第五、拓展延伸:由本文引起了你怎樣的思考?

在備課的過程中,我設想着每個問題學生異彩紛呈的答案,為了追求完美的課堂,我還設計了幾個機動問題供我在課堂上靈活運用,這堂課我可謂煞費苦心,平時上課絕對沒這樣做足功夫的。然而理想很美好,現實總是很殘酷。課上下來之後,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課前我還是有許多細節沒考慮周全,學生在探討交流問題的環節顯得異常沉悶,朗讀課文缺乏激情,我幾番調動都無濟於事,我不禁都有些氣惱了。課後我反思,我想還是教師備課時沒有備學生,沒有正確估計學生的情感和理解能力,給學生的時間也不夠充分,唉,這節課很失敗。

隨後觀摩我校另外一位老師的語文課《夏》我又感慨頗深。整節課跟人感覺非常完美,學生狀態始終很好,幾乎無懈可擊。教學環節緊湊有序,學生根據預習問題自主學習,藉助工具書學的興致勃勃,有條不紊,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很充足,在展示交流的環節也就有話可説,表達的慾望很強烈。和我的課堂形成鮮明對比。

“看似平常最崎嶇,成如容易卻艱辛”。教師如學生一樣,也需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超越自我,不斷攀登高峯,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

教學法心得體會10

很多人的學習方法就是找到一本書,然後從頭看到尾。這樣的看書很容易陷入漫無目的的過山車式閲讀。而且很多時候你並不需要把書中的知識全部學習,80%的問題是由20%的知識解決的,最好的入門學習,就是將那20%的知識學了。

當然,這20%的知識很難確定,因此,這就回到開頭講的,任務驅動學習,你的任務是什麼?只學那些解決這個任務需要掌握的知識就夠了。今後如果需要其他知識,再套到自己之前學習所建構的框架裏面,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因此也就有了七步學習法的第一個階段,預研。這個階段,你要明確自己的任務是什麼,需要學習哪些知識以及給自己制定行動計劃。

尋找資源,瞭解全局。對於一項完全陌生的技能,你需要對這項技能有個全局性的瞭解,知道這項技能有哪些關鍵概念、有哪些子技能。通常你可以通過搜索來獲得大量的資料,大致閲讀搜索排名靠前的幾篇文章即可;當然,閲讀這個領域大家公認非常棒的書籍的目錄,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我在學習Spring的時候,就是在谷歌搜索“Spring Java Books”,然後發現了《Spring實戰》這本書,接着又在亞馬遜、知乎、京東、豆瓣等網站,知道了《Spring揭祕》、《Spring技術內幕》這兩本國人寫的好書,通過翻閲目錄,可以發現這些書都是從Spring的控制反轉講起的,也就知道了控制反轉是Spring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

定義成功的標準。如果是因為工作需要而學習,那標準很好定義,就是解決工作中的那個問題。而如果不是工作所需,又要怎樣定義“成功”呢?道理其實很簡單,學以致用。學唐詩,會背,不算學會了,會解讀唐詩,嗯,算入門吧,會寫唐詩,噢,那你算學會了。只有把所學用到實踐中,才算是“學會”。在學習Spring的時候,我給自己定義的標準就是,使用Spring寫出一個小型的Facebook,可以發佈動態、查看動態、評論、回覆和點贊。很明顯,要是我寫出了這麼一個系統,那我至少也掌握了Spring的基礎,以後需要學習Spring的其他功能,都可以很快上手。

創建學習計劃。如果説上一步制定的是大目標,那這一步就是要制定小目標了。王健林都説了,凡事都要從小目標做起,比如先賺一個億。制定小目標能夠讓你把行動落到實處。還是以我學習Spring為例子,既然目標是寫出一個微型Facebook,那麼我要做的就有:學習Spring的核心概念控制反轉(這是學習其他東西的前提)、使用SpringMVC搭建基礎框架(這是搭建應用的.常用框架)、開發用户註冊登錄模塊(需要學習如何對用户進行鑑權)、開發發佈動態的接口(需要學習如何編寫restful接口和如何操作數據庫)、開發其他接口。

七步學習法 —— 實施

在預研階段,你給自己制定了很多個小目標,或者説小任務。接下來,你就要一個個的解決。這也是學習過程最有趣的部分,你會發現雖然解決的任務不一樣,但是解決的方式卻是類似的,你只是在不斷地循環下面這四個有趣的步驟:

開始學習,淺嘗輒止。這一步,主要把你這個目標要掌握的理論知識粗略的瀏覽一遍,記住,你的目標是實現你的小目標,帶着目的去閲讀,只看對你有幫助的知識。

動手實踐,邊玩邊學。接下來,你可以開始着手解決自己的小目標了,按照教程一步步操作也好,自己摸索也好。在這個過程中,你會遇到很多你無法解釋的現象,比如你在學習攝影,各種光圈在各種環境下拍的照片效果不一樣,你會好奇這是什麼原理,先記着,遏制一下自己的好奇心,繼續操作。而我在學習Spring時,則是按照《Spring in Action》中的代碼實例,進行操作,看到程序運行結果和自己期望相符,則説明運行成功。當然我會有很多疑問,比如為什麼要使用這樣依賴注入的方法呢?構造器注入和set注入孰優孰劣等等。

全面掌握,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這一步,就是為了解決上一步中,在實操中產生的大量疑惑。你可以藉助搜索工具,一一解答自己的疑惑,滿足自己的好奇心的同時,也讓你對這項技能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在我學習Spring依賴注入的過程中,我通過搜索工具,對上一步產生的疑惑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這些研究所得也成了後面我寫的博客裏的精華部分。

樂為人師,融會貫通。如果你想深入地掌握一門學問,想對這門學問做到融會貫通,那麼你必須要做到“好為人師”,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在將自己所學知識給別人講解的過程中,你要花時間將自己學到的東西從大腦中提取出來,以別人能夠理解的方式組織起來。在經歷了整個這個過程之後你會發現,有很多你以為自己明白了的知識點,其實並沒有摸透。於是你會將那些以前自己沒太明白的東西聯繫起來,並且簡化自己大腦中已有的信息,將它們濃縮並經常複習。有很多“好為人師”的方法:撰寫博客、錄製視頻、發表演講、和朋友探討等等。關注我博客的朋友應該都看過我在學習Spring依賴注入的過程中寫的《用小説的形式講解Spring》這一系列的文章。

教學法心得體會11

“柯達伊教學法”更是當代世界影響深遠的音樂教育體系之一。柯達伊音樂教育的主要理念是使學生把學習音樂當作一種享受,而不是折磨,並且將喜好音樂的渴望注入他們的生命中。

主要是以歌唱的方式進行教學,它將所有的音樂知識與常識以及音樂上的聽唱讀寫能力完全融入一般的教室活動中來。新課程強調關注人,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與學生之間要在同一平台上,師生之間要像朋友一樣。柯達伊手勢正是給了我一個和學生拉近距離的機會。

通過柯達伊手勢進行音階練習,讓學生不會覺得枯燥覺得非常有意思,樂意每一節課自己打着手勢準確的演唱音階。在歌唱教學中,遇到音高不準而唱不好歌曲的時候,我會把他唱不準的音用手勢表示出來,既不會打擾其他同學的演唱,也不會讓音不準的同學難堪,一個手勢就拉近了我和學生的距離。

柯達伊的每一種教學方法都對我們的音樂教學有着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們要把柯達伊的主要教學理念銘記在心,爭取在柯達伊的教學方法指引下使自己的'教學特色獨具一格。如:

1、音樂教育是完整的人所需要的發展。

2、音樂是每一個小孩與生俱來的權利,而不是某些音樂天才的特權。

3、人聲是最好的教學工具,因為它是自由而且可以接近的。

4、參與是學習音樂最好的途徑。

5、“只有最好的,才是適合小孩子”,他的意思是最高品質的音樂素材用母語演唱的民謠。

6、唱歌必須是無伴奏的,就像傳統的民謠演唱。

7、兒童的音樂教育依賴於他們的指導者,因此,他們必需是最好的音樂家、教育家。

8、用好的方法在學校教音樂和唱歌,對孩子而言,是一種享受,而不是折磨,將渴望得到更好的音樂的熱誠注入他們的心靈,這個熱誠將延續至他們的一生。

9、去開啟千萬人的耳朵和心靈接觸莊嚴的音樂是一件偉大的事情。

10、孩子們在這裏所學的,將永遠不會忘記,這個將成為他們生命中的光和血。

教學法心得體會12

最近,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教學技能視頻,我被其中那些真實的案例深深感染,被先進的理念深深折服,感觸頗深,下面就與大家進行一下交流。

通過學習使我知道了課堂提問,就是教師在課堂上有目的的設疑,以引起學生積極的定向的思考。它是師生的教學過程中進行信息反饋,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一個重要手段。課堂提問要講究新穎有趣。同樣一個問題,老是“舊調重彈”將會令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如變換一個角度使之新穎奇特,那麼學生就會興趣盎然,思維活躍。課堂提問要靈活多樣,不同方式的提問,效果是不一樣的。教師在提問時應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到直問與曲問相結合,正問與反問相結合,明問與暗問相結。課堂提問要及時調控。對問題提出後學生不同的反應實施問題調控:如學生一聲不吭時就要來點啟發、點拔;學生回答文不對題,答非所問時就要撥亂反正,回答的雖沒有錯,但與預想的答案還有一段距離時就要進一步誘導。

課堂提問也是一門藝術,我們必須做到精心設計,耐心聽取,正確評價,使每個學生具有積極的參與意識,保持高漲的學習情緒。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能緊密配合,使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都得以充分發揮,使課堂氣氛活躍,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導入技能與提問技能有密切的關係。通過提出問題的形式進行導入,是導入的常用方法之一。導入經常和提問結合在一起,導入時的提問有時不需要學生進行即時的回答,而是讓問題伴隨着學生的學習過程,逐步明瞭。

教師要明確導入技能教學的目的,無論採用何種導入方式都要明確教學目標,服從於教學任務和目的,圍繞教學和訓練的重點。使導入成為學生實現教學目標一個必要和有機的組成部分。

導入在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導入技能。

講解技能的鋪開展述,讓我明白它們幾個要素間的聯繫,以及在課堂上哪個地方適宜用講解技巧。視頻中運用了不少的教學案例,每一則都給我很大的啟發。案例生動闡述了教學技能。引導我在課堂教學。通過對案例分析的學習探討,讓我從課堂上找到自己的不足,指明教學方法、恰當選擇、提高教學能力。學生參與講解過程,並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閲讀、練習、討論、探究、實踐 ,回答問題,發表意見等,課堂生動而熱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通過教學語言技能的學習,使我明白教師與學生溝通的時候,語言要生動,表情要親切自然,精神要飽滿,聲音要洪亮,能用肯定的語言激勵學生,表現出的是態度認真,真誠,是善於與學生交流的積極情緒表現。教學實踐證明,教師用這樣的溝通語言作用於學生,學生則精神振奮,積極學習,求知慾強,喜歡接近教師並提問,並善於聯想、想象,表現出思維的活躍。教學必然有好的效果。

教學法心得體會13

本人很有幸參加20xx—20xx年度國小綜合實踐國培,在先期進行的北京大學慕課培訓《翻轉課堂法》學習中,對先進的教學手段和理念有了初步認識,現將自己的學習體會和大家分享。

“翻轉課堂”——這種全新的、能夠凸顯個性化學習的教學模式的呈現,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我們原有的教學觀念和既定的思維方勢。“翻轉課堂”是什麼,從來沒有實踐過,也沒有看過具體的這種課堂模式,通過這次學習,經過一番搜索查閲,本人對“翻轉課堂”有了初步認識:

一、什麼是“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的定義就是教師創建視頻,學生在家中或課外觀看視頻中教師的講解,完成相關的測試並提出自己學習上的問題。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協作、完成作業及個性化指導,學生形成新知結構的一種教學形態。現如今,我們傳統的課堂教學是:講課—— 佈置家庭作業——回家練習。但“翻轉課堂”卻幾乎把傳統教學翻轉了過來,構建了學生在家依據 教師製作的 8 分鐘左右的教學視頻自主學習,並完成幾個有針對性的測試。課堂上,老師和學生互動交流學習內容,增加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和個性化的體會,從而達到掌握知識、提升能力。這一新的教學模式是對傳統教學的一種顛覆 或者反轉,改變了學生學習的順序,打破了時空的.限制,讓學生對自己學習負責, 能遊刃有餘地根據自己的基礎、認知探索學習需求。老師不在是講台上的“權威”,而是成為學生個性化教育的引路人。

二、“翻轉課堂”的主要特點。

1、時間短:教學中的視頻是微課的核心。視頻內容根據中國小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時長一般為5—8分鐘左右,最長不宜超過10分鐘。因此,相對於我們傳統的40或45分鐘的一節課來説,“微課”可以稱之為“片段”或“微課例”。

2、內容少:相對於內容較寬泛的傳統課堂,“微課”的問題聚焦,主題突出,更適合教師的需要。“微課”主要是為了突出課堂教學中某個學科知識點(如教學中重點、難點、疑點內容)的教學,或是反映課堂中某個教學環節、教學主題的教與學活動,相對於傳統一節課要完成的複雜眾多的教學內容,“微課”的內容更加精簡,因此又可以稱為“微課堂”。

3、容量小:從容量大小上來説,“微課”視頻及配套輔助資源的總容量一般在幾十兆左右,視頻格式須是支持網絡在線播放的流媒體格式(如rm,wmv,flv等),師生可流暢地在線觀摩課例,查看教案、課件等輔助資源;也可靈活方便地將資料下載保存到終端設備(如筆記本電腦、手機、MP4等)上實現移動學習,不受時間、空間限制,非常適合於教師的觀摩、評課、反思和研究。

4、“情景化”: “微課”選取的教學內容一般要求主題突出、指向明確、相對完整。它以教學視頻片段為主線,整合教學設計(包括教案或學案),課堂教學時使用到的多媒體素材、課件、教學反思、學生的反饋意見等相關教學資源, 構成了一個主題鮮明、類型多樣、結構緊湊的“主題單元資源包”,營造了一個真實的“微教學資源環境”。廣大教師和學生在這種真實的、具體的、典型案例化的教與學情景中,易於訓練學生實現“隱性知識”、“默會知識”等高階段思維能力的學習,教師能實現教學觀念、技能、風格的模仿、遷移和提升,從而迅速提升課堂教學水平。

三、感受:

1、慕課的最大成就是:它世界上最優質的教育資源可以傳播到地球的每個角落讓全球所有的學生都能獲得全球頂尖明星教師的免費課程。為此,有人甚至誇張地説,慕課使得全球一門學科只需要一個教師。

2、慕課帶來的是超時空的變革。不僅在全球各個角落我們都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而且它還是移動的,可以走到哪兒學到哪兒,甚至可以反覆學,甚至十年二十年後再學。這就是一個巨大的變革,是繼班級授課制以來最大的一次革命,它使教育超越了時空的界限, 使得優質教育資源全球共享、全民共享。

3、當然,慕課作為班級授課制後最大的一場教育變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在一個疆域較大的國家,各地區發展如果不平衡,城鄉差距極大的話,慕課的建設不可能在一時半會就能取得成功。這需要政府大力地投入,並且培訓工作還要及時跟進,否則,難以普及。普及中還要尊重差異、穩步發展,過快、過急會影響教師們的興趣。

4、另外,慕課的優勢雖明顯,但傳統的授課不能丟,因為計算機的普及雖加快教學進度和深度,但人的發展,腦的思維有個循序漸進、領悟提升的過程。特別是使用電腦,對人的眼睛傷害不容忽視,否則,就會人類的各項機能受到損害。

以上是我學習後的體會,不當之處還請專家指正!

教學法心得體會14

對於“國小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設計與教學”這一概念的界定,其實包括以下幾個關鍵詞,分別是:國小,英語,整體,單元,教學。

就整體而言,單元教學須關注:1)各個教學模塊之間的聯繫;2)有較明確的整體教學目標; 3)將國小五年教學視為整體。就教學而言:單元教學應關注:1)單元教學是一種教學的形式;2)以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為核心;3)以培養學生語用能力為宗旨;4)英語學習的系統化、循環化和遞進化;5)語言活動的系統化、循環化和遞進化;6)讓學生在過程中充分感知,體驗英語。就單元而言:單元教學須關注教材的整合,把“教科書”、“英語課文活動資源和國小生的一切英語學習資源”整合在一起。就英語而言:單元教學須關注1)教學中突出英語能力系統;2)適當階段培養適切的能力;3)國小五年教學是一個整體;4)教學中遵循英語學習規律。就國小而言,單元教學必須把握國小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特徵,認識到培養學橫、發展學生的英語語用能力是英語教學的目標和歸宿。

所以,國小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不是一條線”,而是在編織“一張網”。這張網不一定“涇渭分明”,但是有這樣幾條線:教材的文本,主題和話題,教材的結構,英語能力,英語特點,年段特點,教學方式。這些共同編織一張英語學習的網,而師生共同舞在網中央。

在實施“國小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過程中,採取任何一種教學方式都應該考慮到學習內容(的整合)和學習過程(的建構)。從認知學習理論出發,格式塔心理學認為,認知的“整體”是單元整體教學整合教學內容的心理學基礎,把單元的內容作為一個整體來學習,明確了單元內各模塊、各項訓練的關係。讓學生在單元學習過程中不斷思考各種關係,理解主題意義,在話題的語境中體驗、感知和實踐有意義的.交際活動,重新建構和思考。

可以説單元整體教學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它是教師依據教學內容的情況來整合,可以把一個單元設計多篇彼此相關甚至於是彼此銜接的語篇,也可以由某一語篇推廣延伸,將相應內容拉進來整合學習,甚至可以是一篇語篇反覆呈現,不斷提升教學要求,逐步實現教學目標。採用單元教學的方式,首先是可以實現知識的有效整合,為實現我們的英語語言的文化目標奠基。

教學法心得體會15

近來,我們英語組認真學習了“六步教學法”,通過認真研讀文本,我對“六步教學法”的要點有了粗淺的認識,下面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新的課堂評價標準,不是看教師教了多少東西,而是看教師是否恰當地使用了學案進行靈活地導學,看學生學到了多少東西,看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否主動地、愉悦地學習,且學有收穫。看學生掌握了多少學習方法,是否經歷了從不會到會的過程。正是基於以上各點,我校的“六步教學法”改變了以往以教案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精彩展演——(展)

充分利用課堂前3分鐘的時間,教師指導學生可進行對話表演、情景劇表演、英語兒歌演唱、講英語故事、講英語笑話、猜英語字謎等。通過多種英語活動形式,為學生搭建展示英語才藝這一平台,為其他學生的英語聽力提供了時間保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變得更自信樂學了。

二、預習檢測——(測)

預習效果直接決定着課堂教學的成敗。提高預習質量成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點。我校在多年的國小英語實踐中,依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及知識基礎,確立了“三年級——?扶?,四年級——?半扶半放?,

五、六年級——?放?的預習指導模式,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六年級將預習進一步深入,預習內容主要圍繞教師提前製作的微課、微視頻、作業檢測單等進行,教師課前將自學資料上傳至國家教育資源雲平台或班級創建的QQ羣。也可讓部分優等生通過自主預習設計要點、學生參與,進一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揭示目標——(啟)

“讓每堂課都從目標開始”,把明確具體可測的教學目標作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出發點,做到有的放矢。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教學內容等選擇制定學習目標的方式,教師可直接出示目標也可讓學生根據所學內容猜測目標,目標要落實“三維目標”要求,體現本節課的重難點。目標要明確具體,高度概括,要具有可操作性,表達簡練、準確、直觀,如:問題式、概括式、習題式。學習目標的表述最好不要用模糊性動詞,如:瞭解…,理解…等,可多用具體性動詞,如:記憶…,背誦…等進行直觀表述。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緊緊圍繞學習目標進行下一步的學習。

四、學習新知——(學)

1.情境導入,激趣生情。成功而智慧的情景導入往往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激發他們積極參與語言交流的熱情,並實現向新內容的自然過渡,減輕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感,快速引導學生進入快樂、美妙的英語學習天地,也是一節課成功的關鍵。教師創設情景引入新知要巧妙自然,儘量創設真實生活化的情景、形象直觀的情景及新、奇、趣的情景,培養學生興趣,抓住學生心絃,優化學生心境,為新知識的探求、運用作準備。

2.自主學習(獨學)

學生在學習目標的指引下,通過教師出示的“金鑰匙”引導學習,教師利用媒體出示自學提示或導讀提綱(它包括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形式等),讓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學生自主學習,達成部分簡單目標,訓練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3.小組合作、交流(對學、羣學)

對自主學習不能達成目標的學習任務,小組合作學習為它注入了活力,它不僅可以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有效地進行語言交際,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進而促使學生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有力地促進了課堂效率的提高。合作學習時要求要清楚,合作時間要充分,教師指導要及時,評價方式要優化,既關注對個人的評價,還要關注對小組的評價。合作學習是調動每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使課堂活起來。這樣,學生不僅動起來,問題也擺出來,疑難也攻下來。同學間、各小組間比着學、賽着學,你不讓我,我不讓你,有了勇於爭先、敢於爭先的局面。

4.精講點撥

解疑釋惑

精講點撥是展示教師高超教學技能重要的一個環節,可以體現教師教學的技巧、教學機智、駕馭教材的能力、調控課堂的能力等基本教學素養,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根據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中發現的問題,對重點、難點、易錯點進行重點講解,幫助學生解難答疑,總結語法規律,點撥方法與思路。精講點撥準確有效的前提是教師應具備準確把握課標、教材的能力,能夠準確地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力求做到我們一直倡導的“三講三不講”。“三講”是指:一講重點;二講難點;三講易錯點,易混點,易漏點。

五、趣味操練——(練)

這是鞏固新知的階段,也是開展遊戲活動的好時機。經過新知學習,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有了一定的瞭解,必須通過練習來消化,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可以使枯燥的語言學習變得趣味十足。如開火車、找朋友、搶答競賽、角色表演、GueingGame等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

六、目標檢測——(評)

目標檢測是檢驗教師教學工作實效性的重要一個環節。當目標達標率不高時,教師可以及時進行反思,反思是不是教材分析不透徹、預習設計不科學、精講點撥不到位、目標檢測題有難度等問題。教師可以準確分析自身存在的優點、缺點、問題、不足,及時進行改進。目標檢測一般通過限時作業的形式完成,檢測題的設置依據學習目標而定,體現分層,要有梯度,既要讓“學困生”吃得消,又要讓“中等生”吃得飽,還要讓“優等生”吃得好。

通過“展測啟學練評”六步教學法的構建和有效實施,使每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主體性得到充分的張揚,並讓他們獲得温馨、樂趣和成功的心理體驗。同時實現了必要的合作,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教學活動緊張有序,實現了課堂的快節奏和高效率。實現了課堂教學的大容量,減輕了學生課業負擔,促進了教師教學觀念的根本轉變,切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對於以上所得出的感悟我會認真總結,對於一些問題和不足我也會積極和教研組內的各位老師們交流探索,相信經過這樣不斷的探索和討論我們的課改工作一定會進一步提升和完善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de/ww9w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