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理學 >

幼兒心理學的總結

幼兒心理學的總結

總結是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的書面材料,它可以使我們更有效率,快快來寫一份總結吧。那麼總結要注意有什麼內容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心理學的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心理學的總結

幼兒心理學的總結1

幼兒要入園,是幼兒從自然人向社會人過渡的第一步。他會面臨許多問題和挑戰:沒有家人的陪伴、陌生的環境、喝水和玩玩具都需要等待,由此產生的恐懼、哭鬧和焦慮都會讓幼兒感覺非常的不適應。幾周下來幼兒瘦了一大圈。家長看在眼裏痛在心上,那麼類似的問題如何避免呢?家長要注意做好幼兒和家長自身的心理準備。

家長心理準備父母特別是祖父母可能對孩子上幼兒園不放心,並在言行中有意無意地流露出來。孩子是很敏感的,他會從大人的.態度中感覺到幼兒園不是個有趣、安全的地方。爸爸媽媽應當堅信:上幼兒園是孩子社會化的重要一步,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多好處。孩子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只要我們給予適當的幫助,上幼兒園就會是一個快樂的事情。

其次,相信老師也是很重要的。幼兒園裏的老師都經過專業培訓,瞭解幼兒的心理,其中絕大多數是很有愛心和責任心的。家長的尊重、信任和配合對老師會是良好的激勵

幼兒心理準備家長要幫助幼兒做好入園的思想準備,一定要讓幼兒知道為什麼要去幼兒園,並向幼兒滲透,幼兒長大了,所以才去幼兒園。上幼兒園可以學到很多本領、還可以每天和好朋友一起做遊戲。向周圍已經上了幼兒園的小朋友表示讚美和羨慕,讓幼兒對上幼兒園產生一種積極地的心理效應。請入了園的小朋友到家來玩,聽他們講幼兒園裏的生活和遊戲;講述小朋友的趣事;講述老師的可親可愛;講述幼兒園裏的各種各樣好玩具;從而使孩子對幼兒園產生好感和興趣。再者家長應該讓幼兒知道媽媽每天會去幼兒園接他,爸爸媽媽很愛他。去接的時候先給擁抱,不要讓他感覺爸爸媽媽不要他了,把他扔在幼兒園。

幼兒心理學的總結2

充實豐富的生活內容,快樂的情感體驗,給孩子温馨的愛撫會使孩子變得活潑開朗,樂觀向上。相反,單調的生活氛圍,刻板的教育模式,冷漠的環境氛圍會使兒童個性難以健康發展。因此,教育者要多觀察分析,對待有問題行為的孩子,積極地對他們進行心理補償教育,儘量採取環境和行為矯正的方法,使他們健康成長。

“促進幼兒的健康”是由幼兒健康的特有價值決定的。17世紀英國偉大的哲學家和啟蒙思想家約翰。洛克認為:“人生幸福有一個簡短而充分的描述:健全的心智寓於健全的身體。凡身體和心智都健全的人就不必再有什麼別的奢望了;身體或心智如果有一方面不健全,那麼即使得到了種種別的東西也是枉然。”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從娃娃抓起,這已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的一個共識。由於受到傳統教育觀念和文化的影響,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相對薄弱。而未來社會要求每個人都具有面對現實,不怕困難,開拓進取的精神,具有關心他人,家庭、社會、自然的意識和責任感,具有合作、交流能力和創新精神,具有自主、自信、自強的人格品質。那麼,如何重視和加強兒童健康心理教育呢?

首先,孩子不論大小,他都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這就是説教育者要尊重孩子的人格,與孩子平等相待,保護孩子的自尊心,用欣賞的眼光,鼓勵性的話語去真誠而積極地評價孩子,孩子對教師的關注是十分敏感的,教師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種表情、一個眼神都會對幼兒產生暗示作用,或積極的、或消極的。因此,教師要多創造機會啟發並引導幼兒參與討論,讓幼兒自己思考、判斷,逐步形成自己評價能力。教師還應積極參與幼兒的討論、交流,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夥伴關係,對幼兒的評價要客觀、公正,並以正面激勵為主。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對幼兒的評價是必要的,但評價應客觀公正,以正面激勵為主,儘可能避免消極的譴責性的評價,以免對幼兒造成壓力,使幼兒產生不良情緒,導致不良心理。

其次,在適當範圍內,應鼓勵孩子去承擔一定的任務,讓孩子擁有自主權、選擇權,獨立去完成。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往往表現為頑皮、淘氣、任性、不遵守集體規則等,有的幼兒由此被視為“多動症幼兒”、“特殊兒童”,當然,孩子的能力總有強弱之分,能力強的孩子覺得自己什麼都行,甚至會看不起別人,而能力較弱的孩子又總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怯生生地説話,怯生生地做事,缺乏自信心。那麼,我們就要設計一些特別的活動,給孩子提供獨立完成任務的機會,如“我會”、“我能”等,讓那些能力不強的孩子發現自己的長處,鼓勵他們大膽展示自己的本領,讓他們充分體驗成功的快樂,也讓能力強的孩子瞭解夥伴的優點,從而讓每一個孩子都形成良好的自信心理和正確的自己意識。

最後,教育者要以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去對待生活,去關心每一個成長中的孩子。首先是家庭的薰陶。俗話説: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師。即為人師,就要做好表率。家長在家庭成員和人際關係的處理上,對孩子的'影響是耳濡目染的,任性的糾纏、經常的吵鬧打罵,會讓孩子產生無理取鬧的人生困惑;零亂的擺設、懶散的生活節奏,會對孩子產生不思進取的負面影響;過多的指責,專制的家長作風,會讓孩子產生焦慮恐懼的不良心態……。而家長的精心撫育照料,正確啟發引導,及時的鼓勵讚揚,對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其影響力也是潛移默化的。其次是積極活躍,情緒樂觀,興趣廣泛,敢於嘗試,願意與人交往,在與孩子交往過程中,能始終以積極樂觀的情緒給孩子以良好的影響,教師個人的情感、意志、個性特徵,以及與孩子交往的方式,教育兒童的方法,都會對兒童性格的形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充實,豐富的生活內容,快樂的情感體驗,給孩子温馨的愛撫會使孩子變得活潑開朗,樂觀向上。相反,單調的生活氛圍,刻板的教育模式,冷漠的環境氛圍會使兒童個性難以健康發展。因此,教育者要多觀察分析,對待有問題行為的孩子,積極地對他們進行心理補償教育,儘量採取環境和行為矯正的方法,使他們健康成長。

幼兒心理學的總結3

學前期是人生旅程重要的奠定時期,心理髮展速度最快、最易穩固的階段。所以,在這一階段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結合工作實踐,總結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關愛、尊重幼兒,建立民主和諧的師幼關係

幼兒教育專家總結道:“諷刺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羞怯;羞辱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內疚。”這説明民主和諧的師幼關係能使孩子樂觀向上、充滿自信。這就要求我們要以真誠關愛對待每一個幼兒,耐心細緻地觀察、分析、瞭解幼兒的內心世界,儘量滿足他們的合理要求,將愛的情感傳遞給幼兒。

我班有一位叫“朱筱琪”的小朋友,只要是她喜歡的玩具她就要一個人霸佔,不許別人玩,小朋友都躲着她,生活習慣更是一團糟。我經過了解才知道,她的父母工作都很忙,長期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爺爺奶奶忙於生意,就任其發展,筱琪身上的個性缺陷,其實是長期失愛所致。於是,我常常給她講道理,關心她的冷暖,引導她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只要有一點一滴的進步,就給予鼓勵表揚等。漸漸地,她成了討人喜歡的孩子,不僅懂禮貌,還願意做力所能及的事,關心同伴,形成了自己的朋友圈。

二、建立追蹤檔案,及時瞭解幼兒成長

由於個體發展存在差異,常常會表現出不同的個性傾向。所以,我們在問卷調查基礎上,通過家訪、電話、晨間接待等形式與家長進行交流、溝通,瞭解每個幼兒的現有發展水平,從幼兒個人基本情況、在家表現、家庭輔導措施、家長的意見建議等幾個方面,結合日常觀察,概括出各個幼兒的心理健康狀況,為每位幼兒建立了“幼兒個案追蹤檔案表”(見案例)。根據幼兒檔案,我們進行追蹤調查、分析、總結,形成具體的原因分析和教育策略,促使每位幼兒逐步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同時,也幫助了家長重視和了解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使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園中融會貫通,協調一致。

三、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

幼兒健康心理的形成是多方面影響、多種行為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我們根據幼兒的成長特徵、規律及幼兒已有的'經驗,和孩子們一起挑戰自己,和孩子們一起體驗快樂,和孩子們一起分享成功,和孩子們一起感受着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成長變化,不斷激發幼兒各種優良品質的形成。

由於幼兒的認知水平有限,往往與具體形象的事物相聯繫,因此我們在選擇內容時:第一,充分考慮幼兒經常性、易發生的、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專題教育活動;第二,將心育目標與領域目標進行整合,融入教學活動;第三,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機,進行隨機教育;第四,利用本土文化,使健康教育更貼近幼兒生活。

如,針對幼兒在活動中經常出現的爭搶現象,我們開展瞭如培養合作、謙讓品質專題活動“熊貓鑽洞”:在活動剛開始時,孩子們一聽完遊戲規則,一擁而上,可洞只有一個,大家你推我擠。經過討論,在教師的適當指導下,有的認為:“這樣爭,誰也玩不成,不如讓別人先玩。”有的認為:“可以排對,輪流着玩。”有的認為:“我們大家可以一起動手多做幾個洞。”……適當的活動不僅幫助避免糾紛,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幼兒不良心理和行為問題的出現,增強社會適應性,促使了幼兒健康心理的形成。

四、設置合理環境,創設良好的氛圍

我們設立了專門允許幼兒獨自遊戲的“心理驛站”,在班級設立了“心情樹”、“表情牌”。如“心情樹”,我們知道幼兒的表達能力、自控能力都很低,他們不會象成人那樣主動地傾訴、控制和渲瀉各種情緒,因而在遇到心理衝突時就很難保持平衡和穩定,而教師很難及時發現孩子的心理變化,“心情樹”就彌補了這一缺陷。它由紅、綠、灰、黑四種顏色組成,分別代表快樂、平靜、悲傷、憤怒四種基本情緒。幼兒根據自己的心情隨時將自己的照片掛在相應的“心情樹”上,教師就可以依據孩子的情緒及時施以適當的幫助。由於它的操作簡單又具有遊戲性,倍受孩子的喜歡。

同時,幼兒與教師之間平等、和諧的關係,是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保證。因此,我們在實施教育時注重為幼兒創設寬鬆、平等、自由發展的精神心理環境,經常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笑,一起學習,讓幼兒在輕鬆、寬鬆的氛圍中學得開心、玩得愉快。

五、轉變家長觀念,做好家園同步教育

為了提高家長對幼兒健康心理的認識和重視,樹立科學的教養觀、兒童觀,我們讓家長參與幼兒“個案追蹤檔案”的建立,及時與家長做好雙向溝通。在家長學校中開展系列活動,如組織全體家長參加“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設立“科學育兒專欄”,請家長共同參與親子體能賽,等等,從不同層面增強家長的科學教育意識,在家庭中影響和促進幼兒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心理學的總結4

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各級各類幼兒園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引起人們的重視,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孩子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對人的素質要求的需要。在園領導的帶領下,我園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績。現做個簡要小結:

一、領導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認識到位,組織落實:

1、認識到位:園領導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全園工作的一部分,是時代教育的需要,是素質教育的需要,是不斷提高幼兒園辦學質量的需要,是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的需要,是為孩子終生不斷進步發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的需要。

2、組織落實:我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組織是嚴密的。範園長親自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書記和教導主任直接負責全園的健康教育,各年級組的班主任具體負責組織實施。使心理健康教育有了組織上的保證。

3、幼兒園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園所規劃中,不論是學年還是學期工作計劃都將心理健康教育例為學校重點工作之一。而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學期要制定單獨計劃,進行總結。

二、培養師資,做到心理健康教育人員落實:

幼兒園從普及入手,重點培養骨幹,先後派出2名教師參加省級心理健康教育培訓。並在教師中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普及工作。以心理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為重點,聘請了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任我園的心理教育顧問;多次請老教師進園進行心理教育知識講座和心理教育工作輔導,促使全體教師不斷提高心理教育的水平和能力。我們還安排了全體教師收聽、收看北師大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所王文娟老師的報告《日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丁容老師《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報告、等等。通過這些教育活動使全體教師提高了心理教育的.理論,提高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並在工作中加以應用,有力地推進了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

三、利用家長學校,做到家園同教育

我們利用家長學校對家長開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使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孩子進行心理測試後,我們將家長請到幼兒園,請有關經驗多的教師向家長進行情況反饋,讓家長了解孩子心理特點,分析優勢和不足,並和心理老師交換意見,共同制定幫助孩子完善心理品質的措施,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質。舉辦家長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如:《如何對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如何幫助孩子克服考試焦慮現象》、發放《家教指南》等,教給家長一些常用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使家庭教育更貼近孩子的心理,通過講座還使家長了解了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況。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在受到人們的重視,我們在這方面的經驗還不夠豐富,為了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帶領教師多學、多聽專家的心理教育報告、書籍,努力將孩子培養成身心健康的人。

幼兒心理學的總結5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模仿是幼兒社會學習的重要方式,教師和家長的言行舉止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幼兒,構成他們學習的榜樣。因此成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為幼兒提供良好的榜樣。”目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雖然得到很多人的重視,都認為良好的心理是人成功的關鍵,但在實際工作中卻被忽視和存在虛假的教育成分,從而,體現出來的也還是重知識技能的傳授,輕幼兒心理健康的發展,缺乏教育的敏感性,不能自覺地、有意識地為幼兒良好心理的形成創設適宜的教育環境和予以適時的指導,更有部分教師行為令人費解。

事例1、一個幼兒園老師因為一個四歲的幼兒上課時愛説話,就用膠帶封住了他的嘴巴,不許他説話。這個個案儘管是比較少的例外事件,但幼兒園普遍的現象是不許幼兒自由説話。

事例2:一個三歲多一點的孩子因為好動,被幼兒園老師罰站,老師不僅嚴勵地斥責了他,還不許其他小朋友與他玩,於是,那個孩子便成了大家眼中的“壞孩子”。

事例3:到了節日,孩子們觀察到老師收到的禮物,也觀察到送不同禮物得到不同的待遇。他們真切地感受到師生關係的疏近,感受到老師的偏愛,也感受到現實的不平等。

事例4:某幼兒園小班的一位家長向帶班教師反映説,孩子的中午飯沒吃飯,教師聽後不高興,便在以後進餐時故意給這個孩子盛超過其飯量的飯菜,並要求他必須吃完,結果是孩子受委曲。

諸如次類的教師錯誤行為在幼兒園不難見到,因此也給幼兒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於是各種不良的心理就逐漸形成,所謂的“壞孩子”也就越來多。

幼兒期的心理和情感是最為純潔的,最自然的,也是最真實的,正因為這樣,幼兒期的情感教育是最為危險的,稍有不慎,就會破壞幼兒自然的情感流露,妨礙幼兒生成積極的人格品質,從而不利於其一生的發展。試想如果兒童被限制了自由表達的機會和權利,那種壓抑會導致怎樣的結果。同樣,在不平等的教育環境裏,幼兒是不可能形成積極的心理體驗的,也不可能形成積極的行動。一個自尊從小受到嚴重打擊的幼兒,怎麼會積極地尊重他人。孩子是多麼的無辜,在他受到傷害的同時,還不能悟出遷怒與他的原因。幼兒的情緒識別能力差,難以理解和識別教師的心理需要,極有可能導致誤解教師的心理反應,如:一個攻擊性很強的男孩,有一天在與小朋友爭奪玩具時大打出手,教師慢條斯理地瞥了他一眼説:你真是個好孩子啊!怎麼?看見我就不打了?繼續打啊,讓全班小朋友都來看看你的真功夫。這個男孩從剛才的緊張到放鬆,以為老師真的賞識他,於是再把手伸出,老師一把抓住他的手,狠狠地拉他罰站,他迷惑地看着老師發怒的臉,他不明白老師為什麼會這樣!幼兒受言語發展的限制,難以表達自己的感受,導致極端的表現方式,於是採用發脾氣、大聲嚷嚷及攻擊其他小朋友等不良行為,形成人們眼裏的“壞孩子”習性,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發展。

教師是幼兒發展的重要影響者,教師行為在幼兒情感發展上具有突出、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如何避免所謂的“壞孩子”的形成,探討教師行為對幼兒心理髮展的指導和滲透,是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也是教師提高教育素質的迫切要求。幼兒教育和中國小教育的最大區別在於它的綜合性,因此,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不像其它學段那樣滲透在各個學科裏,而應該滲透在日常生活和所有活動的`各個環節中,那麼,教師行為在幼兒良好心理形成過程中怎樣滲透呢?

(一)以榜樣的言行滲透

教師是兒童重要的依戀、模仿和觀察學習的對象,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着他們,教師不要濫用“壞孩子”這個稱謂,誰都知道,叫“好”他就慢慢變好,稱“壞”他就真的慢慢變壞的道理。所以,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忌諱給孩子判“刑”,迴避定論式的言語。教師要以自身的情緒感染幼兒,如:與幼兒一起户外活動中,教師不小心摔倒了,膝蓋流血了,她自言自語:“沒關係,一會兒就會止血的。”幼兒聽到、看到教師的言語和行為表現後就會以教師為榜樣,也變得大膽起來,避免幼兒遇事害怕和不知所措心理。相反,如果教師自己常常有消極的心理反應,那麼這同樣也會對幼兒發生消極影響。如:有的教師特別怕小蟲,顯得非常膽小,這樣的情緒會“傳染”給孩子,使得他們也變得膽小、怯懦。又如,在主題活動“秋天到了,天氣涼了”中,小朋友傷心地説:“小樹葉飄呀飄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又有小朋友説:“小樹葉哭了”,教師説:“那我們給它們建一個新家吧。”教師在教室裏選擇了一個朝陽的地方,搭一個紙箱做的房子,在旁邊做一棵大樹,讓小朋友把拾來的樹葉放回到大樹媽媽的身邊。教師同情、幫助弱者的行為深深地感染着幼兒,也形成他們關愛和幫助弱小的良好心理

(二)以嫻熟的教育技能滲透

孩子的心理是容易被激發的,他們對成人情感表現的敏感程度,有時往往出乎我們的預料。有人作過一個測試,如果向孩子要某種東西,在説要的同時,也配合頭部的偏側動作和友好表情,有80%孩子會把東西給你。所以:

1、教師的語言和表情在幼兒良好心理的形成過程中起着極為重要的作用。

教師不同的言語表達方式,不同的提問類型,將使幼兒產生不同的心理反映。如:孩子剛學游泳時,有畏懼心理,教師如果光説別害怕,效果可能不大,若用自己暗示語言説:“我是一個勇敢的孩子”“游泳池是一個讓我開心的地方。”又如:文中開頭所舉的那兩個“上課愛説話”和“好動”的孩子,教師首先要寬容他們,因為“好説”和“好動”都是幼兒年齡特點所具有的表現,教師若改變方式配以和氣的表情説,“你看——小朋友上課是怎麼樣的?”及告訴他們學會傾聽別人説話和基本的一些學習常規,其效果就會截然不同。鼓勵、正面誘導的語言能激起幼兒積極向上,躍躍欲試的活躍情緒。相反,經常批評、指責、諷刺挖苦的消極語言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和消極情緒,這會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難度。

2、教師要以境激情,善於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源。這種資源就是孩子每天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身邊發生的一件件事情。我們不能小看孩子身邊的瑣事,他們正是在這些平平凡凡的小事中接受影響,產生體驗,形成習慣。如:幼兒在參加升旗儀式、祝賀祖國生日,遊覽附近的自然環境或名勝古蹟等活動中,便能很自然地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在園裏每月為同月出生的小朋友集體過生日,在慰問敬老院的爺爺、奶奶、或説説我的好媽媽和好爸爸以及每天的遊戲交往活動中,都能萌發和加深幼兒愛別人的情感,成為良好心理形成的契機。大藝術家羅丹説:“世界上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對美的發現”,早期心理健康教育並不缺少內容,關鍵在於我們是否有意識地、積極主動地在幼兒豐富的生活中去尋找和滲透。又如,在教師指導下一位母親較好地處理了孩子之間的一次糾紛:一個攻擊性很強的幼兒抓破了小朋友的臉,母親便帶兒子去商店買回一些幼兒喜歡的小食品,由兒子親自送給被抓的小朋友,向他道歉。以後,這兩個孩子再也沒有發生類似事情,併成了好朋友。這雖是一件小事情,但由於處理得當,不僅有助於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同時也非常及時地對孩子進行了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孩子由爭吵到成為好朋友,過渡得極為自然,處理這件事成功的關鍵是,讓孩子參與了買、挑選、贈送、道歉的全過程,藉助於參與操作過程,激發了孩子的心理體驗,這位攻擊性很強的幼兒經歷了一次這樣的參與後就再也不抓人了,這比簡單的批評説教效果要好得多,避免了又一個“壞孩子”的形成。

(三)以滿腔的師愛滲透

幼兒教育是一種愛的事業,孩子們心理脆弱、敏感,需要教師奉獻出自己無私的愛,尤其是那些膽小無助,怯懦或喪失自信心的孩子,他們由於在不同環境中造成不同的心理,更需要教師愛的滋潤,也需要通過愛的教育激發他們愛別人的情感,使幼兒由開始愛自己的父母,愛生活中熟悉的集體和老師成為將來愛祖國、愛人民、愛周圍一切美好的人和事。學會與人交往、合作,能夠融入社會這個大家庭中。教師的一個微笑,一個撫摸動作,都會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留下美好的印象,因此,教師應將愛心化為實際行動,如:教師堅持每天撫摸每個孩子的頭,堅持蹲下來和孩子説説話,做到把自己的愛平均分撒給班上的小朋友。可給貧困孩子送温暖:給他送玩具、衣服,發動家長結對幫助他,像媽媽一樣帶他出去玩等,孩子感受到教師愛的同時也學會了愛周圍的每一個人。教師的愛是形成幼兒良好心理的保障,在老師愛的滋潤下告別“壞孩子”。

幼兒心理學的總結6

學習了《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與心理調適》這一課程,本人受益匪淺。我覺得自己不僅學習到的是心理學的理論知識,而且讓我更為自信更為坦然地接受一次次的挑戰!

在這次學習中,我認真傾聽了教授與從事心理工作一線老師的講座,他們都以實實在在的案例和具體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了心理健康這門學科的魅力所在,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論引領,並且通過理論學習、自己剖析等讓我們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基礎教育,同時也讓我們知道,加強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可以減少甚至杜絕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通過學習我還意識到要實現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學生的人格健全發展的目標,教師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尤其是班主任。所以在這幾天的學習中,我都認認真真地看教材,聽講座,做好筆記,學好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幫助學生學習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教師的心理健康也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好的教師能為學生設計一個良好的心理成長環境。人不怕做事,就怕心累。當心累時,我們要有自己控制、自己調試的能力,保持樂觀積極的教育心態,不將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緒帶入教育工作中,不遷怒於孩子,剋制偏愛情緒,一視同仁地對待孩子,同時不將工作中不良情緒帶入家庭。我還學會了幾種解壓的方法:控制呼吸法、自己剖析法、學習轉移法、投身自然法、心情放假法、肌肉放鬆法。這些都給了我借鑑作用,正確認識自己通過學習,我意識到在工作中要有更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並且認識到,保持這種心態對每個人的工作、生活都是至關重要的。

這些將深深地影響着我、激勵着我對今後工作的態度,這也將直接地影響到我的學生們,使學生們能夠在良好的心態下學習、進步。在培訓學習中,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衝擊;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頗感自己的責任重大、知識貧乏。通過這次學習,我收穫頗豐、感想頗深:眼界開闊了、思考問題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許多疑問得到了解決或者啟發。對教育的認識有了一個新的提高,對心理健康與心理調適的素質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幼兒心理學的總結7

通過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與教師心理健康》這本書,才瞭解近幾年來,許多研究都已表明: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發生率明顯高於其他職業人羣,我們幼兒教師也不例外,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問題不但極大地危害無數教師的身心健康,而且嚴重影響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因此,解決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是刻不容緩的。

健康是每一個人都關心和嚮往的。所謂健康,是指身心健全和體能充沛的一種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正如聯合國世界衞生組織對健康所下的定義是:“健康,不但是沒有身體缺陷和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力,”這就使健康由單一要素擴大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力等三個要素,這才是現代健康的完整內涵。

心理健康也是人體健康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幼兒教師肩負着培養一代新人的重任,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直接關係到幼兒園的教育質量和幼兒心理髮展,從我園來看,許多教師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健康問題,如果幼兒教師自身缺乏健康心理,何以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幼兒呢?長期過重的壓力不僅會嚴重地影響教師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會影響教師的工作績效,這還將對基礎教育工作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因此,要重視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瞭解幼兒教師的心理特點,創設條件不斷改善內心狀態。

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很關鍵。教師是學校教育的主要推動者,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一個優秀的教師,除了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精熟的教學技巧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健全的人格與健康的心理狀態。很難想象,一位患有抑鬱症的教師能夠培養出開朗活潑的學生。因為他自己都不知道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保持良好的心境,又怎麼能幫助學生去獲得快樂?所以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運用教學行為去影響學生,培養出身心健康的學生。根據有關教師不良適應的研究顯示,教師心理適應困難比例較一般人羣要高。因此,正視教師心理健康成為了一項關係着國家教育與發展的重要課題。

引起幼兒教師心理適應困難的工作環境因素。造成幼兒教師心理適應困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來自社會壓力、家庭負擔和工作環境。

幼兒教師的主要工作環節大都是沒有管理者和同行在場,因而其工作有較大的獨立性。正因為這樣,從心理上來説排斥管理,甚至敵視管理。在現行的幼兒園管理體制中,管理者扮演着檢查員的角色。但教師卻容易將管理和監督等同起來,由此產生了對立。例如某些幼兒園教室裏裝有閉路電視監視系統,使教師時刻感到被監視,處於十分壓抑的狀態,從而導致被監視的教師不喜歡本職工作。

幼兒心理學的總結8

這個學期馬上就接近尾聲了,在我們這個學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們去取得了很多的成績,因為我們不斷探索、創新,切實提高成效,也取得了一定成績。

一、關注校園心理安全,首先抓好教師的心理健康。

學校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應以瞭解學生為基礎,以創設和諧氣氛與良好關係為前提,教師以自身健康的心理去影響學生,本身就是一種最有説服力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學校營造了一種民主的、平等的、和諧的、安全的、充滿人文關懷的、具有濃郁人情味的工作氛圍和心理環境,真正減輕教師的心理壓力和精神負擔。

二、整合學校各種資源,發揮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1、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紮紮實實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在我們上課的過程中,老師和學生之間無時不在進行情感的交流和心靈的溝通,我們注重引導教師挖掘教材中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因素,通過巧妙的設計,通過組織各種活動,使師生之間達到共鳴和合聲,在實實在在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2、豐富校園文化、通過各種喜聞樂見的活動來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的豐富的文化活動是我們所需要的,我校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為學生搭建表現才華的舞台,調節學生的.身心,釋放學生的潛能,並通過各種競賽,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奮勇拼搏的精神等,這些,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3、利用學校各種設施,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我們注重利用好學校的各種現代化設施,通過宣傳櫥窗、紅領巾電視台,校園網,一休自由宮來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三、強化措施

為了使心育工作落到實處,學校採取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

1、明確分工。

2、保證時間。把心育課排進課表,每週一節,使心理健康教育有序進行。

3、適時督查。學校每期對心育工作督查兩次,發現工作不到位的現象,及時督促。

四、一年來,春種秋收,傾注心血,喜摘成果。

1、教師在頭腦中建立了心育理念,為後續心育工作打下了思想基礎。

2、班主任積累了一定的心育經驗,與學生一起成長。

3、學生幼小的心靈受到了洗滌,靈魂得以淨化。學生健康快樂的學習、生活,幸福地成長。

幼兒心理學的總結9

一直以來,“健康第一”是幼兒園教育的首要任務。健全的身體是一個人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基礎。幼兒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健康教育,幼兒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應把握時機。

健康既是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結果,也是幼兒身心充分發展的前提;健康是幼兒的幸福之源;離開健康,幼兒就不可能近盡情遊戲,也不能專心學習,甚至無法正常生活;幼兒時代的健康不僅能夠提供幼兒期的生命質量,而且為一生的健康贏得了時間。

因此,我認為健康教育要充分考慮到本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個別差異,無論是進行幼兒健康教育還是試圖改善幼兒的周圍環境、都要依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否則不僅不能促進健康,而且可能有損健康。

本學期我園在教育活動中把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當成首要任務。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既是幼兒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幼兒健康教育的終極目標,《綱要》中對幼兒健康發展提出幾點:

(1) 身體健康,在集體生活中情緒安定、愉快。

(2) 生活、衞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 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知識,學習保護自己。

(4) 積極參加體育運動,動作協調、靈活。

這也為我園的健康教育活動提出了明確的培養目標。本學期主要做法如下: 第一 要樹立明確的指導思想

一個健康的幼兒,既是一個身體健全的幼兒,也是一個“愉快”、“主動”、“大膽”、“自信”、“樂於交往”、“不怕困難”的幼兒。《綱要》再三強調讓幼兒主動活動,健康教育的第一條件就是尊重主體、積極、創造性地活動。幼兒健康教育既然將促進幼兒的健康作為最直接的目的,其教育過程就不應使幼兒感到壓抑或受到傷害,然而日常生活中與之背道而馳的現象卻司空見慣,值得我們反思。因此我十分注意在幼兒的整日生活中充分發揮幼兒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努力將幼兒的興趣與必要的`規則相結合。幼兒在寬鬆的環境中儘早建立。

幼兒心理學的總結10

"知心姐姐"3月中旬在我園召開了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對於我們來説獲益匪淺。他告訴我們:"健康"除了生理無病痛外,還包括心理健康。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幼兒的身體健康得到重視,但卻往往忽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幼兒進行初步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愛,心理健康的營養素

教師對幼兒的愛是心理健康中最寶貴的營養素。只有沐浴在愛的甘霖下的幼兒才會有安全感,才能適應幼兒園的環境,學會與同伴、教師交往,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

(一)走近幼兒聆聽心聲

蒙台梭利認為:教育幼兒就是要了解幼兒。我認為要了解幼兒就必須要走近幼兒,仔細傾聽幼兒的心聲。人們常用"六月的天,娃娃的臉"來形容幼兒,因為幼兒的心地是十分純真的,他們從不掩飾自己的內心世界,喜怒哀樂都會寫在他們的小臉上。

(二)尊重幼兒多些寬容

馬斯洛有一句著名論斷:"最健康的自尊是建立在當之無愧的來自他人的尊重之上。"尊重幼兒是讓教師放棄長者的身份,改變幼兒聽命於教師的現象,以寬容之心對待每一位幼兒。

二、自信心,心理健康的基礎

自信心是做任何事成功的基礎。自信心對一個孩子來説是極其重要的:一個沒有自信心的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上是不會快樂的.,在與同伴和成人相處時也會有困難。

(一)運用積極的心理暗示

不難發現,課堂上常常是一些優秀生唱主角,他們踴躍發言、積極表現,出盡了風頭。而一些幼兒只能默默無聞、謹小慎微,甘當陪襯,甚至是"反面角色"。其實每一位幼兒都希望自己被關注、被欣賞。因此,教師應毫不吝嗇的對幼兒鼓勵表揚,經常給幼兒輸入一些積極的語言,如:"沒關係,再試一試""你的小手真靈巧,畫的畫真美""你的回答真棒"……讓幼兒在教師的讚美中擁有自信的力量。

(二)成功是成功之母

在探究過程中一次次的失敗可能會獲得成功,但對於培養自信心來説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幼兒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他們的個性、能力各不相同。為讓每一位幼兒都獲得自信,在活動中我總針對不同個體制訂不同任務。如能力較低的幼兒,我會為他們制訂一些簡單易完成的事情。簡單易完成的事讓幼兒從成功中體驗自己的力量、能力,嘗試成功的喜悦,從而不斷增強自己的自信心。

三、遊戲活動,無形的心理宣泄室

我認為對於幼兒來説,遊戲活動也就是一個無形的心理宣泄室。

(一)遊戲活動,使幼兒善於交往

現代社會,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缺乏分享和交流,一切都以自己為中心。而遊戲活動改變了這一現象。在活動中他們互相給對方搭建着"腳手架",他們互相模仿着、比試着、商量着、衝突着,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的交往能力與日俱增。

(二)遊戲活動,使幼兒心情愉悦

遊戲活動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因為只有在遊戲中,幼兒所做的、所忙的才是他們自己的事,而感覺不到任何的壓力。遊戲活動使幼兒有了自由活動的場所,讓孩子在自己的天地裏,自由快樂地活動。

"不怕做不好,只怕想不到",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從實實在在的小事做起,引導幼兒行為、疏導幼兒心理,讓不良心理夭折在萌芽期,使每位幼兒都健康快樂的成長。

幼兒心理學的總結11

作為幼兒園教師,要發現和掌握幼兒自我意識發展規律,要時時刻刻從“幼兒發展為本”角度去考慮問題,讓自己真正的成為幼兒學習的參與者、支持者,而不僅僅是教學活動的執教人,時刻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肩負培育祖國花朵的重任,擔負滋潤幼兒心田的重任。

隨着科學的進步,人們更加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了,各個學校和醫院都開設了心理諮詢室,當我們遇到心理問題無法自我排解時,我們可去心理諮詢的,或者説心理治療,病程比較短的大概需要三個月到六個月,如果是病程比較長的話,可能一年到三年,甚至是五年到八年都要反覆的進行心理治療,因為心理問題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事實上我們成人很多時候,他的這些心理的問題都是跟他童年時候所經受的,或者是他童年時候所出現的一些問題行為是有着密切的關係的。

有這樣的一個美女作家,他在一次同學聚會當中呢,不小心呢把一盤菜給打翻了,她當時嚇得臉色發青,站在那裏一動不動,把其他人也嚇了一跳,其實只是打翻了一盤菜而已,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發生在這個美女作家身上的這種反應,確實很讓人奇怪!那他為什麼會產生這種反應呢?有可能這位美女作家小時候每一次犯錯,她都會迎來父母輕則就是批評他,重者可能會打他的後果。那麼她當時打翻一盤菜的那一刻呢,她的身體條件反射就告訴她,你等着,馬上你就會被罵,所以她還才會有我們覺得很奇怪的那種反應,有這麼樣的一個激烈的一種反應,所以呢,就是從小經常遭受這種身心攻擊的孩子呢,在長大後,他的潛意識裏是非常沒有安全感的,而且會極度的不自信啊,這就是長期持久的身心攻擊,給我們一個人的身心造成了這種危害。

有這樣的一句話,他説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那麼這些話説的是什麼?其實指的就是我們成年人當下所面臨的各種生理和心理的問題,他的病因都是源於我們的童年,所以我們要關注幼兒時期的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在現階段的幼兒園小朋友他們也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小問題,如果在這個階段他們出現心理問題,我們家長、老師能夠及時的發現,並且及時的對他們進行教育,那麼很快就能調整回來,因為他們不像我們成年人那樣複雜,那麼幼兒的心理健康的標準又是什麼樣的呢?

一、幼兒心理健康的標誌

一個小朋友他在心理方面有沒有問題呢?這是我們老師和爸爸媽媽都非常關心的!一般來説呢,他有四個方面的表現,一個呢就是智力發展要正常,再一個呢就是情緒要健康還有一個呢就是性格特徵要良好,還有一個就是就是人際關係要和諧。

(一)智力——發展正常

那實質上呢,有一些正常的指標是外在的體現都可以看到的。當他的智商發展是正常的,那基本上就沒有太大問題,但有些總覺得別人家隔壁家的孩子比我們家孩子優秀,對比就容易出現落差,我們只需要清楚是自己的孩子沒有問題就行了。接下來請大家想想一個古希臘的瞎子(荷馬);一個美國的瘸子(羅斯福);一個德國的聾子(貝多芬);一箇中國的傻子(週週);他們是個什麼的人?

人的潛能的爆發,他是有不同的時機的,有的人是厚積薄發的,他可能在年老的時候才表現出很大的成就,很多的優秀傑出人物不都是如此,他們在小的時候表現得不一定是特別好的。所以我們千萬不要急於一時的和隔壁家的孩子進行比較,那是不正常的,一定要注意一點。那麼只要智力發生正常的,基本上沒有太大問題。那這方面的衡量,我們具有比較科學的智力量表,同時我們從孩子的一些正常的日常的表現當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就比如説,小朋友在上幼兒園小班的時候他能不能見到人打招呼啊?會不會跟別人説謝謝啊?這些基本的一些禮貌禮儀,這其實也是衡量他們智力的一個標準,就是他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表現!那麼在他們上中班、大班以後,老師把活動任務交給他們,他們能不能去完成?做遊戲是能不能很好的和其他小朋友之間合作?然後回家之後能不能把在幼兒園裏邊的這些見聞和爸爸媽媽很好的進行一個溝通和交流等等,這些其實都是一些我們説的正常智力的一個表現的指標。那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外化的一個過程,其實我們幼兒園的老師發現智力正常的孩子其實還是佔絕大多數,真正的有一些智障的孩子其實是極少極少的,現在的小朋友他們在各方面的物質生活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那麼他們在營養上不會有太大的缺失。那基本上我們在幼兒園裏,小朋友他們的智力發展水平應該相對來説都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二)情緒——健康穩定

喜怒哀懼等情緒小朋友他們肯定都會有的,當他遇到高興的事情,他可以開開懷大笑,當他遇到悲傷的事情,他能夠放聲大哭,其實。這些是多麼正常的情緒了!但是千萬不要用我們成年人的標準來衡量小朋友,因為他們所處的這個生理成交階段和我們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説,遇到什麼樣的情況,他們應該會體現出什麼樣的表現就可以了,這也是我們正常的情緒。

(三)性格特徵——良好

還有一個就是他們的性格特徵良好,沒有特別明顯的這種攻擊性的社會行為,不良的嗜好啊,不良的習慣啊等等,情緒氾濫產生人際衝突(會和小朋友產生衝突)

(四)人際關係——和諧

還有一個就是人際關係。卡耐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只有15%是靠他的專業知識,而85%是靠他的人際關係與領導能力。”松下幸之助:“偉大的事業需要一顆真誠的心與人溝通。”人際關係良好為“眾”,是羣體接納的一員,人際關係不良為“囚”。

人際關係方面,我們還要注意自閉症的孩子,尤其是現在我們的一些留守兒童裏邊容易出現這個問題。一般來説,如果家庭和諧,能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話,他們不太容易有問題。如果他們的人際交往圈子比較的狹隘,或者説他們和爸媽之間的交流,在情感上是有這種缺失的話,那麼他們就比較容易。

所以,一般來説,我們正常的一個小朋友,只要他的智力發展正常,他的情緒健康穩定,他的性格特徵表現很良好的,人際關係也非常和諧,那基本上就可以變的很健康的一個孩子啊,可能他在體重上略微的有一點瘦,可能他在身高不太高,但這些都不會影響他的正常發育。

二、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生物因素

1.遺傳的作用

智力方面出現異常的,一般來説除非是遺傳性的疾病,遺傳性的基因突變,這個是比較容易影響智力發育,在一些山區和我們國家一些落後地區可能還會有近親結婚這樣的現象,這個可能造成智力有問題。除了這個之外,那可能就是一些智障的兒童了。

2.身體的發育

還有一個就是他們自身的一個身體發育,但是現在我們一般情況下家裏小朋友生活都特別好,小朋友不太容易出問題。

3.大腦結構的發展

那還有一個就是他們大腦結構的發展,一般來説現在只要營養跟得上,大腦結構不會有任何的問題啊,除非他是有一些特殊的這種器質性的病變。

(二)心理因素

1.需要與動機

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如果他們這種需要得不到滿足的話,那麼這種缺失呢,就容易導致他會有過強過的的這種攻擊性行為,大家都知道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是吧,當然也還有一種是需要得到的,過分地滿足,全家人都圍着這個小轉,那這也是一個很危險啊。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在家裏都是“小皇帝”,“小公主”,有些同學把這種感覺帶到學校。希望老師,同學都圍着他轉,凡事只想着自己,不顧及他人的感受,不願為他人做出一點犧牲,否則就感到委屈、受不了。這就是所説的以自我為中心。

2.情緒與情感

故事:奧運會冠軍吉姆·羅德的`故事

倫敦奧運會賽前最倒黴的運動員。這位32歲的老將,賽前遭遇航班取消,出發前機票又被狗吃掉了。即便如此,她在29日的女子雙向飛碟決賽中依然有出色發揮,打出99中的創奧運紀錄的成績,以絕對優勢奪冠。

故事:埃蒙斯

2004年雅典奧運會痛失金牌。2008年北京奧運會再次把冠軍送給了中國選手。

3.意志和他的個性

故事:林浩

我使勁爬,使勁爬,終於爬出來了。爬出來,我看一個女同學昏倒在走廊上,我就跑回去了,把她背出來了,拿給校長,校長把他拿給家長了。後來我又跑回去把另一個同學抱出來了,拿給校長,校長把他拿給家長,他也被父母揹走了。”

(三)社會環境

1.外部環境

另外還有就是關於他周圍的這些社會環境,我們中國古代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就是孟母三遷,我們都知道是吧,孟母不斷地把為了教育好孟子,然後不斷的把自己的家進行了搬遷,那我們都知道環境對於孩子的生長髮育來説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是吧,當然它不是起絕對性的作用,但是孩子對周圍環境的這些認識,或者説周圍環境能夠給他的薰陶和影響,這個還是能明白的,我們是不可否認的啊,孩子接觸到的外部環境。説它小一點,就是孩子成長的家庭啊,還有這個社區。那麼往大的説一點,就是在他上幼兒園之後,他會接觸到的學校的環境,學校周邊的這個環境對吧,那麼這些都是屬於外部環境,那如果我們在外部環境營造的不好的話,所以他們的心理髮展也非常危險的。所以我們現在社會教育是在呼喚大家一定要建立一個正確的一個社會、社區的好環境,這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説是非常重要。

2.人際關係

還有一個就是人際關係啊,包括小朋友和爸爸媽媽之間的親子關係和老師之間的師幼關係。還有包括我們社區裏邊的一些老爺爺,老奶奶是吧等等;還有和他的小夥伴之間對吧,同伴關係等。這些重要的人際關係都會影響到他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同伴關係,比如説,家裏邊本身就有兄弟姐妹的,那麼他們的這種夥伴關係就要比其他人的發展要有一定的優勢。家裏就有個人可以和他有商有量?那如果對於獨生子女來説,影響他們心理健康很關鍵的一部分就是這種同伴的缺失,因為從小他們可能接觸的就是家裏邊的這些長輩們,是吧!但是,實際上同伴對於孩子整個的成長過程來説,它其實是起着一個不可替代的。所以在幼兒園我們在努力的營造了一個非常良好的師幼關係之外,更多的其實是希望他們和同伴之間能夠非常好的這種良性的交流。

在以後的活動中如果我再次面對孩子們的人際交往時,我引導孩子們進行良性的交流、積極的交流,希望她和她的小夥伴之間有商有量,同時,他能夠容忍小夥伴和他之間會有一些矛盾的發生。當小夥伴之間有矛盾時,鼓勵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的方式來解決,如果他們不能解決這些矛盾的話,那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的老師,需要我們的家長,需要我們的長輩出來,對他們進行適當的干預,這個干預是一種指導性干預啊,我們老師和家長千萬不要用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和小朋友計較,你不應該這樣,你不能這樣,我們再跟他們進行交流過程當中更多應該告訴他們,你為什麼不可以這樣。或者説,我們給他們一個選擇,如果可以這樣,是不是比你這麼做要更好?現在對於孩子的這種教育情況,可能我們更多是提倡這樣的教育方式。

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當我們掌握了學前兒童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就可以提高了解孩子和教育孩子的能力,在教育工作中我們可用觀察法、談話法、實驗法等方法去了解幼兒。瞭解孩子的各種心理現象是在什麼條件下產生的,在什麼條件下發生變化和發展的,外界環境對心理髮展起什麼作用等,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繼續不斷的學習心理學知識,並將其指導我的教育教學工作,保護好孩子們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因為生命、健康和陽光從來就是聯繫在一起的。生命不可缺失,失去了生命,便失去了一切。健康是生命的基石,失去了健康,生命就缺少了活力。陽光是生命的營養,沒有了陽光就沒有了光明和希望。我們的心靈同樣需要陽光的沐浴。只有擁有陽光心態,呵護愉悦的身心,才能成就幸福的人生。

幼兒心理學的總結12

為保障開學後班級疫情防控工作,同時保護幼兒身心健康,制定幼兒應急心理干預工作方案,成立疫情防控期間幼兒心理健康輔導領導小組,部署安排幼兒心理健康輔導工作,組織全體教師觀看 “開學季,心理健康教育”專題教育片;三是利用多種通訊渠道進行線上家長會,線上家訪,全面瞭解幼兒思想狀態和心理狀況;四是開通園長信箱和教師愛心連線,傾聽家長的困惑,切實解決疫情防控期間家長的問題。通過開展繪畫活動,因為是幼兒表達自己情緒、情感和維持心理平衡的有效途徑。對於還不善於運用語言和文字的幼兒來説,繪畫是幼兒用來傳達情感的視覺語言。剛入園的兩三歲兒,觀察力較差,手部小肌肉及功能尚未完善,動作不協調,繪畫時只能畫出一些亂線、亂點或亂色塊。三歲後幼兒繪畫具進入形象期,即已有初步的圖畫構思,能按物體使用、區分顏色,但還需經歷勾畫輪廓和塗滿色的過程。

因此,如何使小班幼兒從信手塗鴉逐漸過渡到有意作畫,是本學期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我們先後開展了《好玩的顏色》、《多變的線條》、《三角形變變變》、《圓形變變變》四個主題特色活動。塗色初期,我們讓幼兒先嚐試畫一些簡單的點和線條(包括橫線、豎線、斜線、曲線等);然後根據幼兒的掌握情況慢慢發展到畫簡單、大塊的圖形(包括圓形、方形和三角形);玩色活動時,只讓幼兒用手指按點子;一起創作了小房子、小松樹、小魚、小雪人、小燈籠……

一、營造寬鬆環境,讓幼兒展開想象的翅膀,激發幼兒的繪畫熱情

如:幼兒學習畫圓時,對“畫弧線”和“封口”這樣的技能特徵不能真正理解,於是我們創設了“小點點找媽媽”的情境:“點點轉着圈圈找媽媽,找到媽媽親親她。”利用情境性的語言幫助幼兒理解。

又如:畫圓時,我們在班上擺放了各種圓形物品,讓幼兒邊找邊畫,由於活動氣氛寬鬆,形式靈活,激發了孩子們自由發揮的熱情。

再如:當幼兒不小心毀壞繪畫工具或其他作品時,老師及時給予理解、安慰和解決,不讓幼兒有任何心理負擔,以免降低繪畫的熱情。

二、運用多種方法,培養幼兒的繪畫興趣

1、看看、做做、玩玩

(1)組織幼兒觀看幼兒園牆壁上的老師的大幅繪畫作品,欣賞中大班哥哥姐姐的美術作品,看看他們畫畫的情景和內容,讓幼兒相信自己也能畫。

(2)對幼兒的繪畫內容、題材、形式、技巧等不提過高要求,以輕鬆愉快的情緒鼓勵幼兒放心大膽地用筆、塗抹,練習手指、手腕動作。

(3)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採用遊戲的方式,如給打印作品添畫、幾何塗色等,使幼兒有意識、有目的地畫出線條。

2、情景化引導

根據幼兒易將美感與情緒體驗相聯繫,喜歡以動作、語言、表情等直觀行為表達感情的特點,我們開展了情景繪畫。

如:《蘋果樹》、《造房子》、《小兔吃的飽飽》、《吹泡泡》等,讓幼兒在有趣的故事及遊戲情景中瞭解一些簡單的繪畫技巧和圖形。操作時,每個幼兒都畫得很投入,使呆板的課堂變成盡情發揮的想象天地,收到了寓教於樂的'效果。

3、實物觀察結合操作

常規的教學方法由老師示範、幼兒仿畫,但有的幼兒就是不動手。小班幼兒畫的小草,往往是草尖笨拙,筆劃單調的,於是我每個幼兒發一兩根實物小草,指導幼兒邊觀察邊用筆將描繪。同樣地,先讓幼兒玩吹泡泡遊戲,一起觀察泡泡的形態和顏色,再讓幼兒畫出的泡泡就有大有小,有高有低,五彩繽紛。

4、提供多樣的繪畫材料

讓幼兒用手指或手掌直接蘸無毒顏料,在紙上印出不同色彩的指紋或掌印;也教幼兒將顏色滴在紙上,用嘴或小管吹出各種自然的紋理;還教幼兒使用棉籤進行簡單的塗染!

三、訓練幼兒畫出基本線條和畫簡單圖形的技能

1、色彩的訓練

小班幼兒對色彩的感受力很強,但不能正確説出它們的名稱,在作畫時,往往任意塗色。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認識幾種顏色,學習辯別相近的色彩,練習在輪廓內塗色。

2、線、形體的訓練

結合日常生活中幼兒熟悉和喜愛的事物選擇外形概括或點、線的物體為內容。

如:點畫“飄落的雪花”,用直線畫綠綠的小草、用橫豎線畫“好玩的梯子”;畫斜線時引導幼兒想象滑梯、山坡;為了使幼兒較好地掌握圓的畫法,先徒手做懸空練習,再進入用筆畫階段。

四、進行必要的常規教育

1、教會了幼兒正確的畫畫姿勢,包括坐姿,握筆和用筆姿勢,手眼保持一定的距離,握筆自然。

2、教會了幼兒認識和使用繪畫工具和材料,培養了幼兒繪畫時的良好習慣。

五、展示幼兒作品引導幼兒追求成功

小班幼兒常感到美術活動新奇有致,我們不以成人的心態去評判幼兒的作品,而是看否體現了想象和創造。將幼兒的作品,或是放在固定位置展示,或是佈置班級環境,讓幼兒互相學習交流和促進。

繪畫特色活動已經開展了一個學期,從最初的不敢動筆到現在能畫出一幅像樣的作品,孩子們已經能夠開心地參與美術活動,大部分幼兒能將顏色均勻得塗在指定的地方,獨立地畫出一些簡單的圖形。下學期,我們還將繼續繪畫特色活動的研究,相信孩子們的水平有更大的提高!

幼兒心理學的總結13

心理健康是個大的概念,兒童的心理健康越來越受到重視,兒童的心理疾病也越來越多,但是我們不能對每個特殊的兒童就判定他為存在心理疾病。

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成年人處於亞健康狀態,兒童的心理情況也會有這種亞健康。看到那些不合羣的、不愛説話的小朋友,我總會感慨,我們必須從孩子零歲開始關注他的心理健康。孩子們在嬰兒的時候考慮的最多的就是生存問題,家長們只要給予精心的照顧就能讓孩子們有好的安全感,但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們考慮的不單單是簡單的生存問題了,更多的需要心理上的關注。我們身邊的孩子很少有先天遺傳問題的,所以他們的心理髮展更多的都是後天養育的結果。很多小朋友的性格跟自己的父母很相像,因為長時間的潛移默化,在性格塑造的過程中受到教養人的影響。文章裏説的好,“從心理健康到精神疾病,是由量變到質變的”。

很多心理問題都是從一開始的不能自己緩解慢慢積累到最後爆發出來,等到發現的時候其實已經病變了,就像一根繩子一開始有了一個結,如果不去及時解開,繩結就會越來越多,最後變成一條解不開的繩子了。所以父母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要關注孩子每個時期階段表現出來的異常情況。特別要説的是,在孩子成長髮育的過程中有兩個時期特別重要,一個是大家都普遍關注的十幾歲的青春期,一個就是5、6歲的中班升大班的'時期,這兩個階段孩子從生理外貌上變化是非常大的,從心裏角度來説變化也非常大,普遍表現出很叛逆,很難管理的情況,幼兒園階段教師和家長們要特別關注這個階段,重點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他們可能有了自己的小心思,不輕易透露,他們的叛逆可能有着特別的原因。

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叛逆感到十分頭疼,因為不瞭解孩子的在想些什麼。其實談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現在的家長很多都不重視跟自己的孩子深談對話,慢慢形成相互不理解的尷尬情形。也許家長願意每天抽出半個小時跟自己的孩子聊一聊天,那麼與孩子之間的心的距離也就會越來越短。

標籤: 幼兒 心理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lixue/1e3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