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理學 >

心理學讀書心得通用15篇

心理學讀書心得通用15篇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心理學讀書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心理學讀書心得通用15篇

心理學讀書心得1

今天與一個學生的爺爺聊天。我們談到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時,他講到這麼一件事:八十年代中期,他在一個比較富裕的地方工作,也把自己的孩子帶到身邊照顧,同時在當地就學。孩子很文靜也很用功,學習一直不錯,班主任也很喜歡他的孩子,封他做班長。他也很少對孩子進行額外的關注,對孩子的學習是放心又省心。但不幸的事,這個班主任在孩子三年級的時候因病去世。孩子也換了一個班主任。這個新班主任新官上任三把火,把他的孩子的班長職務給換了。孩子從此對學習失去了興趣。而自己因為工作的原因,沒有覺察到。更重要的是,他工作的那個地方別看經濟實力挺強,但每個人只注重物質的享受,不重視精神追求。因為各家的孩子都是以玩為主。他的孩子一旦脱離了學校教育的軌道,與他們混在一起,那“腐爛”的'速度非常快,致使後來終於離開了學校,造成了很大的遺憾。

這件事讓我想起近來讀《教育心理學》時裏面講到個體差異的認知風格和學習風格。當我們開始認識到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時,討論認知風格和學習風格的重要性時,假設這兩種風格有任何一方缺位時,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呢?

從上面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當老人的孩子書讀好的時候,基本上是認知風格在起作用;而當書讀不好的時候,正是學習風格的缺位,造成他在學習上遭遇“滑鐵盧”。

可見,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生的學習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心理學讀書心得2

假期我再一次的閲讀了《教育心理學》這本書。通過閲讀,我進一步的認識到了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教師的衣着舉止,言談風度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温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

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各方面的壓力都很大,通過學習,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其次,教師是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師是管理者。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第四,教師要富有"愛心",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教師還要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最後,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因此,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應瞭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並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人格的培養對學生來説是最重要的。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我想這都是將成為我更加努力的動力,我會把學習中得到的體會實踐於我的教學工作中。

心理學讀書心得3

在教學改革與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情感教育更成了教育工作者為追求教學更高境界而實現對於受教育者實施的更完整的教學體系,情感教育是知情交融的雙邊活動,從情感的維度分析與研究教學活動中的心理現象與規律,為優化課堂教學環境提供了較強指導的一門新型的學科。情感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發展,開闢了情感教學的嶄新領域,充分發揮情感在教書育人中的教育價值更完整的體現,豐富與發展了教育學的理論。

為了使教師的教學活動能實現師生的情感交融,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優化,教師依據《教與學的心理學》的理論對課堂教學進行探索與研究,通過實踐使自己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與手段達到新的境界,從而形成師生共同發展的廣闊遠景。

新課改特別關注了教學方式的優化問題,我校教師也在教學中努力學習並實踐着新課程理念,但不可否認,在教學實踐中還是出現了幾種比較突出的問題:一是部分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不準確,教學出現較多的“擺花架子”現象,一味追求從表面上看來“富有新意’的不求實效的教學形式,未能將新課標中要求學生掌握的.基本知識與技能落到實處;二是教師已經意識到要實施自主教學,要讓學生自主的學習,但究竟怎樣的教學才能讓學生自主學習還很不清楚,缺乏自覺的研究意識。三是在教學中往往過於追求認知因素,而忽視了情感因素。學生厭學情緒滋生,教師教得很累,學生學得更苦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教師對情感教育的缺失和缺乏,使得教學方法、教育目標、教育手段都呈現出簡單化傾向,這種簡單遠遠不能適應豐富的學生個體,所以教與學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這種不和諧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最終非但不能讓學生自主學習,反而進行了無效的學習。

我校國中部學生外來務工子女較多。他們有的長期留守老家與祖輩生活在一起,到上中學年齡才和父母一起居住;有的父母分離,他們和父母缺少溝通,父母也不瞭解自己的孩子,而生活的壓力又使父母忙於工作而無暇顧及,這些孩子缺少家庭關愛,缺少歸屬感,所以生活態度相對消極,情感上比較敏感和脆弱,不能夠積極面對學習、生活、情感上的壓力,導致文化知識與本地學生有較大差異。同時,這些學生家長的文化素質普遍較底,對子女的學習沒有足夠的重視,也沒有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對待學生犯的錯誤往往選擇簡單粗暴的態度,對待學生的學習現狀和前景,缺乏客觀科學的態度,學生在學習上明顯缺乏主動和競爭意識。要實現讓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這一部分學生是必須面對的重點人羣。

因此,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如何指導教師充分運用情感教育組織合理、自主、科學的教學活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以情優教,促進國中生自主學習就成為我校繼續深入實施新課程改革的切入點和現實需要。

系統化的指導思想,由於教學中情感因素的重要性和情感現象的豐富性,應從多角度構建教學原則,形成原則體系,以全面規範教師的教學行為。生本化的指導思想,在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指導下,從教學活動中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來構建教學原則,規範教師的教學行為。在上述思想的指導下,構建了樂情原則、冶情原則、融情原則。樂情原則從教學中學生學習的背景問題出發,強調的是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樂情學習狀態,以充分發揮情感對學生學習的各方面的促進。冶情原則是從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目標出發,強調的是學生在接受認知信息的同時也應獲得情感上的陶冶。融情原則是從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環境出發,強調的是為學生學習創設融洽的師生情感關係,以營造學生學習成長的心理氛圍,從根本上優化教學效果。

心理學讀書心得4

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學習幼兒心理學是自身發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兒教育工作的需要。為了更好的從事幼兒教育,我選讀了《幼兒心理學》這本書。以前學習《幼兒心理學》時,不夠深入理解。通過暑期學習,我有了很大的收穫。現在談談我與書本的學習及體會吧! 幼兒心理就是研究幼兒的認識能力的發展特點,情緒情感的發展特點。行為活動的目的性及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以及幼兒個性的心理特徵形成與發展的特點。

通過對幼兒心理學的初步瞭解,我覺得了解幼兒的心理是必要的,甚至覺得幼兒的心理也是很複雜的。的確,當你真的想去接觸幼兒的時候,你就會感覺到很多現象其實並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樣簡單,有時覺得很想知道“為什麼”。如果不瞭解幼兒的心理特點,就難以更好的與孩子在一起,要教育孩子,首先就應該瞭解他們。

這本書讓我明白,我們不能用成人的要求去要求孩子,不能將他們看成小大人。他們的心理正處於發展過程中,而幼兒的心理髮展與周圍環境有直接的關係。因此,理解與認識幼兒生活與遊戲的環境的意義十分重要,我們要重視並能夠為幼兒創造一個能使其很好發展的機會。環境對兒童心理髮展的影響是無庸置疑的。小朋友們所處的社會,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家庭狀況等都是影響他們心理形成與發展的社會環境因素。在不同的`社會生活條件與教育條件下,兒童心理髮展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通過學習與閲讀,我深深感知到,幼兒期是性格特徵與改變顯露的最初階段。環境因素能夠影響着他們個性特徵的形成與改變。幼兒的個性特徵也影響着他們自身在各種活動中的體驗與收穫,並影響着他們與周圍人的交往。作為老師的我們應有意識的創設良好,適宜的環境條件,塑造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這是我們作為啟蒙老師最應該注重的方面,多給孩子一些關愛,運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來教育幼兒,使每個幼兒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心理學讀書心得5

本書是以教育心理學為主線編寫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講述了學習教育心理學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的有關知識其內容緊密結合中國小實際,且針對性強實用性強,便於自學。

在通讀本書後,對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將會有一定的瞭解,另外關於書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學及兒童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相信對於理解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也是有幫助的但是鑑於我們教育心理學的學術沙龍主要關注教學心理。學生心理及差異心理,因此我就主要對本書中有關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談談我的理解及感受。

首先,關於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向。心理學作為研究人的心理現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其內容是豐富多樣的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體系中與教育工作關係最密切的一個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麼的,就需要對它的'對象,性質,內容,範圍和任務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其次,關於學習教育心理學的目的教師為什麼必須學習教育心理學呢?我在讀完以後有這樣的認識:第一,是因為教師要形成優秀的心理品質必須學習教育心理學。本書所要強調的是,教師只有認真學習教育心理學,才能知道作為一位人民教師,必須具備哪些優秀的心理品質,從而自覺地培養這些心理品質。第二,是因為教師要提高教育業務水平必須學習教育心理學,本書對此作了比較精簡的歸納和概括: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只有學習了教育心理學,才能系統而全面地掌握學生認識過程的規律和年齡特徵,才能選擇適當的教材,採取相應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2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品德。學習過教育心理學的教師,就能夠掌握學生品德形成的規律,及在各種因素影響下形成的心理特點;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因材施教;可以科學地總結教育經驗,我覺得這也是第一點的基礎,是為提高教學質量作準備的

此外,本書還提到了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如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總結法等,可以説從理論上歸納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學的具體,有效的方法。總的來説,本書對於學習教育心理學的基礎理論知識,瞭解普通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的相關知識是非常有幫助的

心理學讀書心得6

如果你想要戰勝拖延,那麼從拿起本書的這一刻開始改變吧。翻開這本書,引入眼簾的這句話,深深地吸引了我。

拖延,並不僅僅是一個貶義詞,他可能指一種有用的習慣,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投入以及因衝動而損耗的精力,他也可能指一種有害的習慣,是在完成一件必須要完成的任務中懶惰的表現。開始我以為拖延只是個人行為習慣的養成問題。一直到讀了這本書,我才感到,拖延,大部分的時候只是我們問題的冰山一角。

深層的原因才是需要引起我們真正重視的。比如:心理障礙、生理缺陷、價值觀衝擊等等。書中所言:“拖延是由心理根源、生物因素和人生經驗這三者交織在一起而形成的。”倘若細究起各自拖延的.根源,還會扯出諸如:早年記憶、對成功和失敗的各種恐懼、模糊的自我認識以及家庭的態度等等,這些我們自己都不太願意去觸及的深層次感受仰或真相。

我的生活存在了太多拖延的事情。例如想要減得肥,肉永遠長在身上,想要練習的瑜伽,身體總是拉不開筋,想要提高自己的技能,拓展人際關係等總是遲遲不能邁出第一步。

總是告訴自己,沒事,還有明天。可是,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由於從小隨性慣了,害怕固有的圈子被打破,不習慣改變,懶於創新,喜歡成功,害怕失敗,對失敗的恐懼,害怕自己固有能力的失去,害怕別人的評估,深層的不自信貫穿了我的生活,這些原因造成了自己的裹步不淺,淺嘗輒止,對事情不認真,不追求,沒有生活目標,不能做到創新,很快接受新事物。

學習了這本書,我覺得自己的目標太含糊,想法總是説來就來,計劃不具體,具體做事情的時候,不知道該做什麼,造成拖延。我們可以通過誠實地對待自己,分析自己,來明確自己生活的目標。看到自己的價值和力量。分析哪些只是人云亦云,哪些是我們真正想要的、必須要做的。我們大部分的精神生活都發生在自己的意識以外,這幫助我從外在的原因轉到對自己內在精神的尋找,從而保持不斷成長的心態,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一個收穫。我還學會了一種和自己的精神世界進行溝通的方法。

如快樂來自於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健康的生活,來自於和他人和跟自己內心深處的溝通,來自於接受自己本來的樣子。這改變了自己的世界,讓自己時刻保持正念,保持對自己內心的關注,關注自己的意識以外的精神形態,充滿了對世界精神的敬仰。

希望您聽到我的分享,雖然不能很快的戰勝拖延,起碼可以更清楚的審視自己,從今天起,開始喜歡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瞭解自己。

心理學讀書心得7

學了心思學這門學科的深刻含義,認為學習這門學科是很有必要的,讓每一個在本我、自我、超我中始終完善本人,學好這門知識將助人也自助。現談談本人的幾點領會:

一、在日常生活裏,咱們會發生很多在人際之間,與環境之間甚至是自我之間的矛盾與衝突,衝突發生時,咱們常常墮入悔恨,自責或是責備別人及環境的苦楚的深淵中不能自拔。比如:與同事之間在工作上發生一些摩擦有時候各自都認為無道理或是沒必要,但就是由於誰也放不上體面,誰也不搭理誰,搞得大家在工作中氣氛很是緊張。如今我始終在學習中成長,能以温和的心態去解決與同事之間的關係。

二、每一個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帶無情緒,這種情緒都被認為是負性的情緒。在工作中或在某些環境裏不允許有這樣或那樣的情緒發生,或會面時有這樣或那樣的情緒,這時咱們會無力去面對,在不經意間,就毀壞了辛勞建立的一段關係。比如:對“憤怒”而言,以前我很害怕這類情緒的發生,在很多時候是避開它,一旦不小心冒犯了它時,就會不知所措,要麼被“憤怒”操控,得到理智,做出許多預先讓我後悔的事,通過成長後,我才發現我的這種對於憤怒的.態度及做法,完全是由於對“憤怒”缺少學習和正確的認知所致,以為“憤怒”是一個如狼似虎似的壞東西,如今才知道我的這些“憤怒”的價值觀於父母,因為父親的脾氣很怪,很小時的我常常看父親的臉色行事。如稍有不如意則捱罵,我就是在這樣的生活經驗裏學習關於“憤怒”和“膽小”的知識的,在學習心思學之前我甚至把我的這種經驗中學習的知識又反覆於我的孩子身上。

另外,咱們要造就足夠的親和能力,有了好的質量,創造親密的關係能力,提升心和心之間的交會溝通能力,只要這種親密關係才能使咱們心思成長,由於它是滋潤生命的最佳營養。在中國這種親密關係大多數人卻素來不會,不具備造就親密關係的能力。比如:許多家庭,父子之間,母子之間,他們無奈進行心與心之間的交流溝通。就由於他們之間不能視為朋友,不能平等的交談。導致許多家庭都把責任歸咎於孩子身上,卻從不在本人身上找找成績。這就闡明瞭一個成績,即“能力”缺乏。

我將始終的進步心思學的理論知識,同時也運用到實踐中去,始終的學習成長,爭取做到我好,你好,世界好。搬開他人腳下的絆腳石,就是為本人鋪路

心理學讀書心得8

閲讀了《教育心理學》,覺得很有收穫,對自己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很有幫助。本書是以教育心理學為主線編寫的,但也用一定的篇幅講述了學習教育心理學所必需的普通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的有關知識,其內容緊密結合中國小實際,且針對性強實用性強,便於自學。在通讀本書後,對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將會有一定的瞭解,另外關於書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學及兒童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相信對於理解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也是有幫助的,因此我對本書中有關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談談我的理解及感受。

我在書中沒有找到作者對教育心理學的明確定義,而是通過介紹教學過程,通過與鄰近學科的比較向我們展示教育心理學的性質作用和意義。

教育心理學與教育學不同:教育學研究的是教育過程的一些基本規律,而相對應的,教育心理學則研究在教育教學條件下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及應用。這兩個學科比較好區分,我的認識是教育學更多的是重宏觀的角度去研究我們的教育教學,而教學心理學已經進入到了我們的教學過程。教育心理學和普通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的關係可以説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學是以它們為學科基礎的,卻不好説誰包含了誰,誰從屬於誰。教育心理學更好的幫助了我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進行設計、開發、運用、管理和評估的理論和實踐。

在通讀這本書後,我對教育心理學的內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另外關於書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學及兒童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對於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也有很大的幫助。

首先,關於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向。心理學作為研究人的心理現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其內容是豐富多樣的。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體系中與教育工作關係最密切的一個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麼的,就需要對它的對象,性質,內容,範圍和任務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這本書談到教育心理學的對象,是由於受教育體質發展和心理髮展是緊密相關的,所以教育心理學也要聯繫到體質發展方面的有關問題。此外,教育過程也可以説是師生協同活動的過程,而且教師在這種活動中起着主導作用,因此,關於教師的心理學問題,也是教育心理學應該研究的一個特殊領域。而教育心理學的性質應該是由它的研究對象決定的,即“教育心理學是兼有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兩種性質,而且是以前者為主的一門邊緣科學”。不同社會制度國家的教育,對心理學的要求也共同點和不同點,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響了教育心理學的內容和範圍。根據我國的教育方針和目的,我們的教育心理學的內容和範圍是完全適應於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的要求的。教育心理學的任務就是揭示教育實踐過程中的心理活動的規律和促進整個心理科學的發展。由此可見,教育心理學是以教育對心理學的要求為出發點,以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心理學問題為目的的。

心理學讀書心得9

讀了《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我被深深吸引:在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存在着兩股抗爭的力量:積極力量和消極力量。這兩股力量就像太極中的陰陽兩極,此消彼長。所以,作為教師,應該學一點積極心理學的知識, 努力給自己注入積極的正能量, 做一個幸福完整的人。

一、播種幸福———教師的存在價值

通常, 幸福的人大多熱衷於奉獻, 奉獻的時候可以擁有更多的幸福, 這是一種良性循環。 如果教師能夠成為播種幸福的人, 則不僅自身可以擁有幸福, 在生活當中充滿活力, 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將更有幸福感和創新活力。

一直以來,作為一個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的教師,在學生犯了錯誤時總是大聲訓斥或冷臉相對,導致學生在課堂上不敢發言,生怕觸怒了我,課後學生也不敢和我溝通,總是繞道走。這種不良好的師生關係也曾經讓我煩惱、反思,可一直沒有找到良好的改善方法。讀了這本書之後, 播種幸福是教師存在的價值, 讓我感觸特別大。教師傳遞給學生的'幸福不單單隻有知識,更多的是做人的品德、理想、激情和樂觀的心態。所有能讓孩子感覺幸福的體驗,都能體現我們的價值,所以, 在接下來的教學時光,我希望能成為一個傳播幸福的人,讓我的學生因為老師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二、 快樂生活——教師的生活態度

教師的人生是有榜樣效應的, 某種意義來説教師的生活對全社會的人來説是一面鏡子, 當教師生活幸福、 工作順利的時候説明我們的社會發展文明和諧。 書中説:“對於所有的教師來説,想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是需要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來規劃自己的人生的。”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調整自己:

1、積極、有規律地鍛鍊身體(如果老師能有規律地進行鍛鍊,就會使自己精力充沛,心情開朗,同時抗壓能力也會提升);

2、保持規律而充足的睡眠;

3、保持穩定的友誼;

4、經常與好友聚會;

5、為自己認定的有價值的目標而努力工作 。

總之,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學一點心理學的知識, 努力給自己注入積極的正能量,做一個完整的人!

心理學讀書心得10

看完《學與教的心理學》,使我深受啟發和教育,深深的體會到,教學是雙方的,要想順利的、圓滿的完成教學任務,達到預期的效果,必須知道學生的心理和教師的心理,處理好學與教的關係。通過學習使我在以下方面對學與教有了新的和更高的認識:

一、教師的素質以及獲得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本身必須應有良好的心理特徵和較高的素質以及廣博的專業知識。而這些並不是每一個人天生就有的,而是通過一個漫漫的培養和成長過程所形成的。自己在教學上雖已不年輕,但與專家教師的差距相差甚遠,原因是我與專家教師所具有的專業知識的結構不同造成的,但我也深知這些是可以通過教學獲得的。例如:可以通過(一)教學常規和策略的訓練、(二)通過對教學經驗的反思和外部的支持,象合作教師等。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會逐漸培養自己的良好心理特徵和提高心理素質,努力向專家教師學習、向老教師請教、與優秀的青年教師探討。這樣才會儘快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才會儘快縮小與專家教師的差距,更好的做好自己的教學工作。教學除了教師具備良好的素質和專業水平,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什麼是學習,學習是複雜的過程,學生是各種各樣,千差萬別的。所以我首先應明確什麼是學習,對於學習,不同的階段,心理學家有不同的認識,最初,行為主義心理學家傾向於把學習定義為“由經驗引起的個體的行為的相對持久的變化”。本書把學習定義為主體與環境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能力或行為傾向的相對持久的變化。定義中有三個要點:第一,並非人們從事的任何活動都產生學習,只有那些對人的能力或行為傾向帶來變化的活動才是學習。第二,其變化是後天經驗引起的。第三,其變化必須能“相對持九保持”。

二、學與教關係的處理學生本身的素質和心理特徵的發展更是千差萬別,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的.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

(一)感知運算階段、

(二)前運算階段、

(三)具體運算階段、

(四)形式運算階段。

我們現在的學生正處於第四階段,一部分同學對於家長有叛逆心理,對於學校老師有逆反心理,這個階段的同學思維有以下特徵:

(1)假設—演繹思維、

(2)抽象思維、

(3)系統思維。

而且不同的學生在認知上存在很多差異,如:(1)認知方式的差異,(2)學生性格的差異等,導致學習的差異。教師怎樣才能教好學生,應首先掌握學生學習的心理,學習的一般過程和條件,不同類型學習的特殊過程和條件,幾種複雜知識學習的過程和條件,並且學會解決問題。有了以上的準備,教師就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應用適應不同學生的教學方法,較好的課堂設計來完成教學任務。隨着年齡的變化,學生的身心都處於不斷的發展中,人的同一發展階段也有高潮和低潮階段,何況一個未成年人,也有高潮和低潮,此時不應該橫加指責,應及時激發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同時將自己的教學思路和課堂設計進行調整,改善課堂氣氛,增加羣體的凝聚力和學生的集體的榮譽感。並及時進行學習結果的測試、診斷和講評,從診斷中及時發現學習困難學生的閃光點,並且分不同層次進行表揚來激發學習興趣,從此達到一個新的高潮。

人類的進步,社會的發展缺少不了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教與學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教與學就離不開課堂,課堂總是要存在着積極的、中性的和消極的三種行為。積極的課堂行為是與課堂教學目標保持一致的。中性的課堂行為是既不促進也不干擾課堂教學但不聽課的行為。消極的課堂行為是明顯干擾課堂教學的行為。因此教學過程是一個複雜的過程,處理好學與教的關係需要教師有一定的心理素質、職業道德素養和應變課堂與教學的各種能力,才能成為一名深受學生、家長和社會歡迎的優秀教師。

心理學讀書心得11

近期讀完了華南師範大學遲毓凱教授的《學生管理的心理學智慧》,這本書主要是從學生的心理學特徵出發,結合一些具體的案例,談了一些學生管理方面的方法,可謂乾貨滿滿。

讀完全書的一個比較大的感觸是,學生管理工作不僅僅是一項憑着愛心和耐心就能做好的工作,它也是藝術,也是科學。愛心是基本條件,但是愛心卻不能成為學生管理和教育影響的關鍵因素。這裏需要將心理學知識用於學生管理實踐。

全書讀來,滿滿的是教師的“套路”。而這些“套路”的背後其實也就是心理學的基本規律,藉此引導學生積極健康地發展。

全書分為“學生管理中的教師定位”、“學生管理中的影響策略”、“學生管理中的情境策略”三個大部分,我這裏就其中一些感觸比較深的部分做一些記錄和分享。

一、“在學生管理中的教師定位”

其一,做學生的“重要他人”。

即對一個人心裏發展和人格形成極具重要性的人物。如果每一位教師都能成為學生生命成長中的“重要他人”,那麼他對學生的影響和教育一定更有成效。在個體發展的不同階段,重要他人是變化的。總的來説,幼兒時期是家長,童年時期是教師,青少年時期是朋友,青年時期是戀人,你的一生,會因為這四個人而改變。教師應該根據青少年心理髮展的特點做好教師自己的定位。既然高中階段,學生最在意朋友的看法,那麼教師要想將思想工作落到實處,就需要去做他們的.“朋友”。

成為朋友的關鍵在於成為“有用的”、值得交的人。這主要包括了“有能力,會絕招”、“有個性,重儀表”、“有活動,善分享”、“真誠,夠意思”,最後還有一個問題“真的要和學生交朋友嗎”,這個問題的關鍵是,交朋友有益,但是時機很重要。

教師不是不能和學生交朋友,有效的管理、深入的溝通還必須以朋友的身份才能達成。教師的問題不是交不交朋友,而是交朋友的時機。教師應該在權威不容置疑,眾人皆敬且畏的時候,才和學生交朋友,即“先嚴後寬”。此時的學生會覺得教師的親密態度來之不易,願意與之接觸;同時,也會對自己的言行有所收斂,不會得意忘形,無所顧忌。在教師權威形象還沒有樹立起來之前,不要急於交往。

“先嚴後寬,嚴後必寬”不僅是教師管理學生的一般法則,也是教育、影響、管理的一般法則,做父母的教育子女也應如此。從人生髮展來看,幼兒園國小之前,父母恰恰應該嚴厲一些,養成孩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在國小多和教師合作、溝通;到中學之後放下身段,來做他的朋友;大學之後讓他自己去外面闖世界。這裏,其實也藴含了一個先嚴後寬,先權威後朋友的過程。

當老師不要怕學生罵。學生罵你,可能是你管理的一個必經階段。人性有善惡,學生也有善的一面和惡的一面,發揚學生的善端,抑制學生的惡端,可能教師就要採用一些必要的手段,而這並不能獲得每個學生的認可和滿意。當你嚴肅處理學生的錯誤,嚴格要求學生的紀律時,學生就可能會罵你,但即使學生罵,只要教師做得問心無愧,也還必須得做下去。

其二,讓做有影響力的教師——如何讓學生喜歡你。

成年人在學習中,只要覺得講課的內容有道理,就會記下來,不會太在意講課人的外貌,或是是否招人喜歡。但是青少年很多時候願意學一門學科,不一定是因為自己擅長,或者課程有意思,而是因為喜歡講課者,即因為欣賞一位教師而愛好一門學科。

從心理學上來看,我們會喜歡什麼樣的人呢?

我們喜歡美人、我們喜歡喜歡我們的人、我們喜歡和我們相似的人。

其中,我們喜歡和我們相似的人這一點很有意思。每個人生來都是孤獨的,都需要、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而當一個人發現了另一個人與自己的相似之處,就覺得對方更可能認可自己。換言之,一個與自己有共同點的人,他存在的本身就是對自己的一種肯定和認可,他的存在就在某種程度上證明了自己的正確,而當一個人受到認可和肯定的時候,開心則是必然的事情了。

然而,尋找共同點只是教育的開始,並不是教育的目的。我們之所以和學生一起尋找共同點,是為了讓學生受到我們的教育影響,讓教師説的話能進一步影響和改善學生的現狀。即有意識地“跟”上學生的思想和情感,而後面必須有一個“帶”的過程,即將學生從當前的不良狀態中“帶”出來。這是一個“先跟後帶”的過程。其實也就是先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其行為動機中的合理處,表達理解和認可,然後再加以引導。

二、學生管理中的影響策略

其一,學生髮生衝突時如何處理

青少年情緒容易激動,有時還會發生同學之間的肢體衝突。這時候其實教師跟他們説什麼道理他們都是聽不進去的,所以當學生髮生衝突,或者與學生髮生衝突時,如果有旁人在場,一定要控制住自己,先把激動的學生情緒平穩下來為第一要義。不要用情緒處理情緒。學生情緒激動的時候,老師也用激動的情緒去處理問題,就很容易發生衝突。許多師生衝突的案例表明,衝突事件的起因往往並不大,但造成嚴重的後果,往往具備學生情緒激動、周圍人羣圍觀、教師價值判斷三個條件。情緒激動,激動時容易做出錯誤的決策;人羣圍觀,學生往往更為顧及自己的臉面;教師的價值判斷,即當場就指出誰對誰錯,即使説得對,也會使被批評者難堪。這三種因素集中在一起,就必然造成師生言語甚至肢體衝突的後果。

比如當學生打架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叫其他同學將他們拉開,然後開始上課,這時候往往經過一段時間的冷靜,很多時候情緒也就平復了。當然課下還是應該再找來二人問明情況,做後續處理。這也就是書裏提到的情緒策略。

其二,學生如何表揚和懲罰

表揚和懲罰應該注意時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一個有效的表揚應該在學生心目中留下如此的感覺:只要我認真去做,就會得到老師的認可和鼓勵的,但老師什麼時候表揚我,以什麼方式表揚我,表揚的強度如何,我不知道。批評也是如此。

教育是一門科學,需要教師不斷地學習、實踐、反思、調整。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內容在大學階段也學過,但是內容往往脱離一線教學,而且非常理論,所以收穫不大。工作以後經歷了一些教學實踐,結合自己的困惑再去看這些內容才感覺很有收穫。當然這與這本書巧妙地將晦澀難懂的理論深入淺出地結合具體案例來分析密不可分。以後還需繼續閲讀。

心理學讀書心得12

看了這本書,第一個感受是糾正了我對一些心理學原理的認識。具體地講,以前關於教學方面的心理學理論自己是知道一點的,但是看書之後發現,有些理論不是自己以前認識的那樣,以前的認識是片面的,有些甚至是錯誤的。

比如關於“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我自己在寫文章的時候好多次用到這個心理學原理。在看雜誌上的文章之時,偶爾也能看到作者引用這個心理學原理。然而,殊不知,艾賓浩斯是利用無意義音節作為記憶材料來得出這個遺忘規律的。後來的研究證明,如果學習材料是有意義的概念和原理,一旦學生理解之後,就很難遺忘。這個時候,顯然不能用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來描繪概念和原理的學習與遺忘。這段論述對我的衝擊是很大的。站在“心理學”面前,我感覺自己真得太渺小了。同時,這段論述也讓我聯想到了我們平時教學中要多多增加有意義的學習。對此,書中也有類似的論述,例如根據加涅對學習的分類,可知學習有言語信息、智慧技能、認知策略之分。在言語信息的一個亞類——符號學習中,因為符號學習屬於機械學習,故學習者可以在無意義材料中人為地賦予某些意義,使機械學習易於記憶。這種改進記憶的方法被稱為記憶術。那麼我們可否作這樣的推論,對於艾賓浩斯的無意義音節材料,如果記憶者採取記憶術來記憶,那麼其遺忘規律就不在是“先快後慢”了。

再如,當前在討論教學問題時,經常聽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説法。那麼,到底什麼才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一般的説法是“以學生為中心”就是尊重學生,跟着學生的思維走,等等。這些當然是對的,但顯然是不具體的。當今建構主義學習觀告訴我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指教學時應仔細考慮學生帶到教學情境中的已有知識、技能、態度和信念。同時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並不意味着教師放棄教學責任。在“規則學習的過程和條件”一節中更是明確指出:在課堂教學情境中,完全由學生獨立發現規則的情況較少,更多的是在教師指導下的發現。這樣的觀點讓我聯想到,學生雖然是學習的主人,學習是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過程,但這個“過程”的發起者是教師,同時教師也是確保這個“過程”得以順利通暢的關鍵因素。

類似地情況還有很多,比如我們常説地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循序漸進等教學原則,一直以為這種教學論是具有一定科學依據的,然而事實是這些教學論就是哲學取向的教學論。科學取向的教學論在20世紀60年代才開始興起。還有,如看了“學習心理”部分就會發現,機械學習在學習心理學中佔據着重要地位,強化刺激這些手段具有正統的心理學意義。

看了這本書,第二個感受是讓我看清了我們平時一些看似“不太好”的做法,其實具有重要的心理學原理。具體地説,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有一些教學方法被“素質教育”或者“新課程”套着一些“帽子”,殊不知,在這些“帽子”下面,隱藏着重要的心理學原理。

比如桑代克根據迷箱實驗,提出可以把學習看做是刺激與反應的聯接,並在這個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三大學習定律:準備律、練習律、效果律。這三個定律反應了學習動機、練習、強化和反饋在這類學習中的重要作用。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學習的實質是條件反應形成和鞏固的過程,其中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條件是動機和強化。雖然這些研究成果與當今建構主義心理學具有一定的`差距,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學習的本質。據此我不得不聯想到朱國榮老師在杭州的那堂《長方形面積》:課中,在學生已經發現“長乘寬”就是“每行幾個乘幾行”之後,朱老師安排了一系列的關於“每行幾個,有幾行”的強化練習。當時我覺得這個過程有點死板,或者説給予學生再次去體悟的成分少了一點,感覺“不太好”。但從今天學習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待這個過程,才發現那是符合心理學規律的。

看了這本書,第三個感受是增加了我對教學與心理學關係的理解。具體地説,以前只知道該這麼做,但為什麼這麼做,有沒有什麼理論依據,是不知道了,而在看書之後,我找到了教學與心理學的聯接。

看了這本書,第四個感受是增加了我做好教學研究的信心。具體地説,以前總認為教學研究是一件非常深奧的事情,是那些非常聰明的人才能有實力去完成的事情,但是現在,我想我也可以去嘗試。

比如,國內外心理學家、學者通過長期的調查研究發現,教學效果同教師的智力水平並無顯着的相關,教師的知識水平同學生的學習成績也無顯着相關。

再如,調查顯示,不經過大量的課堂教學實踐就成為專家教師幾乎是不可能的,要成為專家教師,就必須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

我們都身在教學一線,正在進行着大量的教學實踐,我們都有成為教學專家的可能性,因為我們具備這樣的條件。

心理學讀書心得13

以前我對心理學一直抱着厭惡的態度,覺得心理學很枯燥無趣。但最近在老師的推薦下,我看了戴維·邁爾斯的《心理學》。看了這本書之後,我慢慢地喜歡上了心理學。

美國心理學會前任主席《心理學與生活》作者菲利普。津巴多説過:戴維。邁爾斯清晰、嚴謹的寫作風格,優雅雄辯的文辭在整個心理學界無人可比。他撰寫的心理學導論性教材和社會心理學教材都無一例外極為暢銷。

從內容上看,該書既包含傳統的主題同時又與時俱進。這本教科書包括序幕,共有19章,其內容依次為心理學的故事、對心理科學的批判性思考、神經科學與行為、行為的天性與教養、人的發展、感覺、短覺、意識狀態、學習、記憶、思維和語言智力、動機與工作、情緒、壓力與健康、人格、心理障礙、心理治療、社會心理學。它不僅系統地闡述了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論,而且還闡述了大量的心理學應用的內容;不僅闡述了普通心理學的傳統主題,而且還反映了大量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了這些傳統主題的新的發展趨勢。與第6版相比較,本書的每個章節都有新的變化,特別是新增了進化論心理學、神經科學和跨文化心理學的研究成果。

這本書不僅對於大家瞭解人“人們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響他人,又如何互相關聯”,書中的內容非常的豐富飽滿。在此,只截取片段分享:

1、“你永遠無法預言某一個人會如何行事,但卻可以對人的一般行為做出精確的判斷。個體雖然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中。”

2、解釋分為不同層面,“知識本是一體的。把它分為不同的學科只是屈服了人類的軟弱”: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社會學—哲學—神學

3、價值觀—需求利益—態度—認知—行動,是相互影響的,這對影響力研究有重大的啟發。

4、社會心理學研究要區分好“相關”與“因果”的關係。推理要有確鑿的邏輯性。

5、人是社會性的動物。人並非天生理性。人具有很多弱點。

6、社會衝突性的根源與和解的'方式。社會心理學對經濟學和管理學必然有深刻的影響。

7、物質主義的富裕並無代表着幸福。人的幸福感是與人們的適應能力以及社會比較傾向緊密聯繫的。金錢既能增加快樂也能減少快樂,這主要取決於它的使用辦法。那些轉而追求親密感,個人成長,和為社會事業而奮鬥的人會體驗到更高質量的生活。

8、經濟的增長未必帶來社會幸福感的提升,不公平的財富分配和不良的社會秩序,將大大降低經濟增長對社會發展的貢獻度。

9、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並不是物質,而是積極的體驗(常常是與社交有關的體驗)。

10、宗教的存在對於提升社會的幸福感是有益的。

社會中的自我,社會信念與判斷、行為和態度、從眾、説服、羣體影響。這些章節已看,覺得寫得很好。特別是《態度與行為》這一章節,寫得真的是太好了。原來暢銷書中寫的“態度決定行為”是很片面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也對態度起着重要影響。

行為何時決定態度?“思維是行為之子——本傑明迪斯雷利”“一直模仿下去,直到你變成它。——匿名酒鬼”“我們的自我定義並不是在自己的頭腦中構造的,而是被我們的行為鍛造出來的——robert mcafee brown 。” “我們由於行使正義而變得正義,由於練習自我控制而變得自我控制,由於行為勇敢而變得勇敢 ——亞里士多德”“在很大程度上我們並不是因為別人對我們好而喜歡他們,而是因為我們對他們好——托爾泰” “每次樂做一個決定,你就公稍稍改變自己重要的一部分——你所選擇的那部分”“瞭解自我的最好方式,不是沉思,而是行為。”

有些心理學的東西我們應該瞭解,這讓我們更加聰明,更懂得生命的意義……

心理學讀書心得14

今天,我再次細細品讀了朱智賢的《兒童心理學》一書,《兒童心理學》讀書心得。書中認為兒童入學的學習準備,除了生理準備,還有心理準備,心理準備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有些兒童對學校生活的嚮往,常常不是為了學習,而是由於學校的外表現象的吸引。例如,學校的校舍、桌椅、牆上的圖畫、很多同學在一起等等。有些兒童不能或不願按老師的指示進行學習,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或粗枝大葉地去完成。對於在學習態度上還沒有準備好的兒童,教師應該採取積極的辦法由系統地來進行必要的教育工作。例如,用具體的範例來鼓勵兒童學習,啟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兒童參加班上的共同活動,培養他們按照教師的指示進行工作願望,教會他們把學習和遊戲區別開來,在學習時專心學習。

書中讓我明白了“建立關係”的重要性。在我以前的觀念裏,好像只有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了才會建立所謂的關係。其實與他人建立關係是兒童期最關鍵的任務之一,也是最早的任務之一,理解關係的形成是理解兒童發展的根本。而兒童關係的最初依賴於家庭關係,家庭作為一個系統不僅僅是它的組成部分的總和,而且是一個憑藉自己本身的資格而存在的有活力的實體。影響兒童適應的.是家庭的功能,而不是家庭結構,撫養環境的質量才是最具決定性的,最持久的影響。兒童的發展是在人際關係的環境中發生的,關係主要是在家庭的環境中出現的,人際關係的質量決定了適應。從出生開始,兒童就預先被適應成要與他人形成關係。依戀關係在嬰兒期出現,在隨後的幾年裏從反射式的行為模式發展的高度選擇性的,有計劃的和靈活的反應系統,心得體會《《兒童心理學》讀書心得》。發展與同伴形成的關係也很重要,但是這和與父母的關係不一樣。與其他兒童的交往幫助學得許多社會技巧,幫助形成兒童的社會身份,同伴合作也能促進智力發展,被排斥的兒童尤其有以後出現心理問題的危險。

書裏特別強調兒童的情緒發展。情緒並不完全是消極的東西,它被認為對社會適應有幫助,更重要的是,它在人際關係中起重要的作用。情緒有生理基礎,是人類的天賦的一部分。新生兒就是通過情緒來滿足自己生理上的需求。讓兒童學會調節和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是相當重要的,若不能習得這種技能會給他以後的社會生活帶來災難性的後果。這個能力的發展就是將看護人的外在控制轉移為孩子的自我控制,這個過程要持續整個兒童期,並且涉及到學習許多調節自我情緒及其表達的策略。

《兒童心理學》書中非常細化地從各個部分對兒童心理學進行了研究和分析,使我更加清晰地瞭解兒童。在拜讀之後,使我充分體會到作為一個老師的不易以及這份責任感,要更加細心和耐心地去觀察每一個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蹲下來跟他們説話,把自己和學生們看作是平等的對待,用他們的心去思考,去體會。

總的來説,《兒童心理學》是一本挺不錯的書,書中有許多理論如果能與自己的教育實際結合起來,應該能使自己的工作上升一個台階。

心理學讀書心得15

感覺、知覺、記憶、思維等認知因素是影響組織管理中人的行為差異的重要心理條件之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驗、愛好、興趣及個性特徵,這使人眼中的事物被打上了主觀的烙印,這也就是為什麼不同的人對於同樣的事物會有不同的看法。管理主要是針對人的管理,所以管理學必須涉及個體行為的管理問題。人的個性是個體行為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只有瞭解了人的個性差異,做到人盡其才,管理工作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在一定的社會生活條件下,每個人都會形成自己待人處世的態度,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的工作行為和生活方式,因此在管理活動中,必須重視態度的作用。目標管理的概念擴大到整個企業,它是通過上下級共同參與制定企業目標,使個人從中受到激勵,共同為實現目標而努力,並檢驗目標實施情況和事實結果的管理方法,今天,目標管理已成為一種激勵技術,成為員工參與企業管理的一種有效形式。職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對於工作效率有重大影響,人的智力、體力的發揮,不但要有健康的身體,還要有健康的心理作為前提條件,所以我們應該瞭解有關職工心理健康的知識,創造有利於職工心理健康的工作環境和心理環境,這是現代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人是社會性的,作為社會的一個成員,人不能獨立的生存,他總是生活在一定的團隊中,個人在團隊中的行為,同他在獨自一個人時的行為是不同的,有其特殊的規律。現代社會是信息的社會,信息把許多獨立的個人,團體貫通起來,成為一個整體,信息溝通是交流意見,傳遞感情,協調人際關係所不可缺少的手段,溝通是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個管理者,首要的一個任務就是有效的溝通。人不能脱離社會而單獨生活,人在社會實踐和團體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與他人發生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形成一定的人際關係,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才能使人們團結一致,協調工作,提高勞動生產率。

合作、競爭和衝突是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人是社會性的動物,合作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和手段,同時,當人們具有不同的目標和利益時,對稀有資源的爭奪,就產生了競爭和衝突,如何管理和控制這些競爭和衝突,是管理者的重要任務之一。

《管理心理學》是一門專門研究管理活動中個體、團體、組織的心理活動規律的學科。它強調以人為中心和人力資源管理和開發的理念,協調組織與團體的人際關係,改善組織與環境條件,改進領導與管理方法,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實現組織目標和促進組織與人員發展。

合作有三個條件

合作格言:心靈共鳴,方能長久合作。

認識一致,目標一致,利益一致,是一切合作的前提條件。

話説在原始森林中,三條飢餓的小狼狗見到一匹大斑馬,於是,他們一起撲了上去。第一隻小狼狗一上去就咬住了斑馬的鼻子,無論斑馬怎麼撞它,它都咬得死死的,一點不鬆口;第二隻小狼狗一上去就咬住了斑馬的尾巴,無論斑馬怎麼踢它,它都咬得死死的,也一點不鬆口;這樣,龐大的斑馬前後都受到了攻擊,

已經喪失了自衞的能力。這時,第三隻小狼狗開始咬斑馬的腿,斑馬無力反抗第三隻小狼狗,只得任憑它嘶咬。不一會兒,斑馬倒下了。這時,三隻小狼狗就撲到斑馬身上,享受它們的美餐。可見只有利益一致,分工明確,緊密合作,才會產生強大的力量。

香港中信泰富主席榮智健,19年初意圖收購恆昌公司。恆昌旗下有七家全資子公司,資產70多億,主要經營汽車產業,年營業額三四十億元。但他面臨三大問題:一是集團內部有人不同意,力圖阻礙;二是沒有如此龐大的收購資金;三是恆昌公司有人反對,公開指責榮智健沒有管理能力,中資不可信,要搶香港人的飯碗等等。面對種種謠言,榮智健並沒有放棄他的理想,而是採取與李嘉誠、郭鶴年、鄭裕彤、百富勤等人合作,最終以40多億元的成本淨額成功收購恆昌97.12%的股權。由於他們心心相映,到19年x月,中信泰富全資收購恆昌股份,恆昌易性。這次收購中,李嘉誠等合夥人共獲利7800多萬元,榮智健也因此宏圖大展,大賺一筆。

李嘉誠説:商業合作必須有三大前提:一是雙方必須有可以合作的利益,二是必須有可以合作的意願,三是雙方必須有共享共榮的打算。此三者缺一不可。合作:

1、一種聯合行動的方式

2、書法名詞

1、合作(co—operation)

個人與個人、羣體與羣體之間為達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種聯合行動。合作的基本條件成功的合作需要具備的基本條件主要有:①一致的目標。任何合作都要有共同的目標,至少是短期的共同目標。②統一的認識和規範。合作者應對共同目標、實現途徑和具體步驟等,有基本一致的認識;在聯合行動中合作者必須遵守共同認可的社會規範和羣體規範。③相互信賴的合作氣氛。創造相互理解、彼此信賴、互相支持的良好氣氛是有效合作的重要條件。④具有合作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一定物質基礎。必要的'物質條件(包括設備、通訊和交通器材工具等)是合作能順利進行的前提,空間上的最佳配合距離,時間上的準時、有序,都是物質條件的組成部分。

合作的類型按合作的性質,可分為同質合作與非同質合作。同質合作,即合作者無差別地從事同一活動,如無分工地從事某種勞動。非同質合作,即為達到同一目標,合作者有所分工,如按工藝流程分別完成不同的工序的生產。按照有無契約合同的標準,合作分為非正式合作與正式合作。非正式合作發生在初級羣體或社區之中,是人類最古老、最自然和最普遍的合作形式。這種合作無契約上規定的任務,也很少受規範、傳統與行政命令的限制。

合作是指具有契約性質的合作,這種合作形式明文規定了合作者享有的權利和義務,通過一定法律程序,並受到有關機關的保護。按合作的參加者分,有個人間的和羣體間的合作等等。就合作本質而言,雙方具有平等的法人地位,在自願、互利的基礎上實行不同程度的聯合。

2、合作

書法術語。唐代孫過庭《書譜》稱:“一時而書,有乖有合,合則流媚,乖則雕疏。”舊時行家們習慣於將書寫得理想和精彩的作品稱為“合作”。如唐代張彥遠《法書要錄》引張懷瓘、二王等書錄:“(王)獻之嘗與簡文帝十紙,題最後雲:?下官此書甚合作,願卿存之。?”

吸收

解釋

①把外界的物質吸到內部:海綿吸收水分|滴在紙上的墨水被粉筆吸收了。 ②

接受;接收:吸收新會?員|吸收眾流,匯成大川。 ③獲取有益的成分:吸收營養|吸收外國的先進經驗、新技術。

標籤: 心理學 讀書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lixue/l70l3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