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理學 >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心得15篇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心得15篇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心得,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心得15篇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心得1

通常,幸福的人大多熱於奉獻,奉獻的時候可以擁有更多的幸福,這是一種良性循環。如果教師能夠成為播種幸福的人,則不僅自身可以擁有幸福,在生活當中充滿活力,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將更有幸福感和創新活力。

那時,我剛從事教育工作只有半年並且擔任了班主任,有時候真的茫然無措,不知道怎麼去管理。所以我經常會板着臉,要樹威信,直到有一天,我從孩子的日記中看到了:“鄭老師極少笑,要是能夠多一些微笑,就更美了。有時候想跟老師多説一句話都不敢”。當我們班得到流動紅旗,獲得“先進班集體”榮譽稱號時,楊老師的臉依然那麼嚴肅,似乎這些蒙譽的得來本來就是應該的:當我們做錯了事,鄭老師的臉還是那麼嚴肅,但嚴肅中更多的是斥責。雖然我們知道鄭老師都是為了我們好,但是她為什麼總是不笑一笑呢?”當看到學生的這篇日記時,我感到有根無形的鞭子在抽打着我的心靈。我也何嘗不想“一笑泯思仇“呢?但是又很害怕一“笑“會讓學生爬到我頭上來,班級紀律就會鬆散。

那讀了這本書之後,播種幸福是教師存在的價值,讓我感觸特別大。教師傳遞給學生的幸福不單單隻有知識,更多的是做人的品德、理想、激情和樂現的心態。所有能讓孩子感覺幸福的體驗,都能體現我們的`價值,所以很瓶愧的是,為了樹立自己的成嚴,而吝告於自己的微笑。所以,在接下來的教學時光。我希望能成為一個傳播幸福的人,讓我的學生因為老師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心得2

美好的假期,也不能停止學習的腳步,所以在寒假期間我認真閲讀了陶新華老師寫得《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我也看了陶新華老師相應的視頻,其中,第四期:積極心理學解決學生問題,留給我的印象特別的深。

我自20xx年8月開始從事教育事業,到目前為止也有將近六年的時間,在這六年的時間裏,我多多少少也遇到了不同類型的學子,有成績好的學生,也有成績差的學生;有講文明的學生,也有不講文明而被大家排斥的學生;有熱愛勞動的學生,也有沒有集體榮譽感的學生;有性格活潑的學生,也有性格孤僻的學生......對待不同的學生,老師就像是一個晴雨棒,態度也陰晴不定,尤其是對待成績差又不規矩的學生,我就硬生生地變成了學生口中的“母老虎”。(這也是從學生作文中看到的,原話大概就是學生遵守紀律時,老師很温柔,學生要是違反紀律時,老師就像個母老虎。)學生這樣評價我,前者我還是很開心的,但是,後者的評價,我感覺不利於師生關係的友好相處,也對我順利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不利。

在我教得第一屆學生中,有個學生我這一生可能也不會忘記,他的家庭條件比較特殊,不用功讀書,成績差,還經常闖禍,我對待他,也一直是嚴肅地批評,甚至因為他,我經常頭疼,因為他屢教不改,最後,他的學習態度不但沒有轉變,反而對我產生了敵對的態度,我覺得那時我的'教育教學做的很不理想,不是因為我不負責任,而是因為我的方法不夠恰當,總是以一種消極地方式處理學生的問題。

現在,在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我會給學生降低要求,巧妙的變批評為鼓勵,先處理和師生關係,再激發學生的求好意識,引導學生不斷地進步!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心得3

這學期我在教學之餘讀了一本非常有意義、對工作特別有幫助的書《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書中廣泛吸收了國內外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集中闡述了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學問題,其研究目的在於服務教育。通過閲讀本書,我有以下收穫: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既包含了普遍性共同性的教育教學原理,同時又結合學科,針對學科的不同特點,以及學生的興趣與能力,將學科組織、調整與呈現,並進行教學。因此,學習此書,一舉兩得,在瞭解學生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為自己班級管理提供理論依據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學科教學能力。

一、學習心理學的重要性。

這本書強調了教師通過認真學習心理學,知道了作為一位人民教師,必須具備的優秀心理品質,從而自覺地培養這些心理品質。能夠系統而全面地掌握學生認識過程的規律和年齡特徵,根據國小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在課堂教學中要採取相應的措施。有時你認為不經意的一句話,但在學生的眼裏分量是多麼重,甚至會影響他們的一生。有句話是這麼説的:“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老師的讚揚和鼓勵,就是對他們的賞識,就是對他們的認可,就能給他們信心和勇氣,讓他們邁出成功的第一步,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了解孩子的內心,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欣賞孩子的長處,肯定他們的每一個細微進步,讓他們不斷體驗成功的喜悦,找到學習的快樂和自信。

二、瞭解學生的心理是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

人的任何活動都是由一定的動機所激發並指向一定的目的的,學習也不例外。學習是複雜的心智活動過程,牽涉到整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參與。比如感知、記憶、思維、想象等智力因素,構成直接參與學習活動的智力系統。而這些非智力因素,構成了與學習相關的動力系統。其中的動機則是學習活動最基本、最主要的.心理動力。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動機強的學生,必然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較高的學習積極性,他們在學習中能專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學習熱情,遇到困難時有頑強的自制力和堅強的毅力。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就必須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內驅力,激發培養他們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效果。提高教學工作質量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工作,並不是僅僅掌握某學科的知識就能勝任、駕馭的。這就需要教師掌握並運用一些心理學原理來實施教育教學策略。比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的興趣、情緒、意志品質和最佳的學習時機,都要求教師採用最佳的手段以優化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各種因素。這時,就需要了解學生賴以進行信息加工一些主要心理過程,獲取知識和發展能力的規律,以及相關非智力因素情況的誘導,促使學生的認知興趣得到發展,形成穩定的、積極進取的人格特徵。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從而健全他們的人格。

作為一位教育工作者,這本書要通讀,更要精讀。自古説的好“書中自有黃金屋”。這本書很有價值,對我的教育教學有很大的幫助,今後我還要繼續研讀它。

總而言之,通過這一期對《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的學習,我收穫良多。不僅有專業知識的積累和專業素養的提高,而且對很多學習事件有了嶄新的認識和感悟。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心得4

寒假裏我加入了共讀共享活動,共讀《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讓我感受到閲讀的美好的同時,更感受到成長帶來的能量效應。

幸福是人生永恆的.話題,成為一名幸福的老師是每個老師的追求。教師的幸福感在哪裏?我想幸福的老師一定是孩子喜歡,家長、學校、社會認可的老師,一定是有師德的老師!一定是熱衷不斷成長的老師!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意味着選擇了終身學習,學習,就是一個成長的路徑!

心在哪,幸福就在哪兒!教書育人,任重而道遠。作為老師,我們既渺小又偉大,渺小於工作的平凡、枯燥和瑣碎,偉大於知識的傳授和靈魂的塑造。孩子的成長路上總會有風有雨,只要你的努力、你的付出浸潤着愛和陽光,只要你用心、用愛、用智慧去對待每一個孩子,那孩子們就一定會回報你滿滿的幸福。讓我們一起做孩子幸福成長的引路人和守護者,做幸福成長的教育人!

願我們也擁有這份嬰兒般美好的初心---成長自己,幸福學生,20xx,砥礪前行!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心得5

提起“幸福”這個字眼,心中馬上就有了甜美、温暖的感覺。但很多時候,在無數瑣碎庸常的日子裏,“幸福”的味道日漸淡薄。尤其作為一個教師的我,從教11年來,每天都在同一個地方,面對同樣的工作。嚴重的職業倦怠感,不可避免地襲擊了我。曾幾何時,作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我們不再有職業的幸福感覺。

可是沒有幸福的感覺了,這書還怎麼教?教育是陶冶人心靈的職業,教師的作用不只是把知識冷冰冰地傳授給學生,更要擔負起從精神和人格上去影響學生的重任。一個缺乏職業幸福感的教師,又怎麼能讓他的學生有幸福的感受呢?更 不能奢談帶領學生“過一種完全幸福的教育生活了。”

那麼,幸福到底是什麼呢?按照心理學的定義,幸福就是人的根本的總體的需要得到滿足所產生的愉快狀態。幸福它是一種狀態。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又是什麼呢?應該是教師在創造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實踐中,感受理想目標與理想實現而得到的精神滿足,從而在追求這個目標與理想的過程中得到的愉悦感受,是教師從工作理想到現實的最美的情感體驗。它是一種主觀感受。

幸福是一種狀態,而教師職業幸福感是一種主觀感受。因為幸福是一種感覺,個人的體會都不同。所以,同樣的環境和待遇,有人會感到幸福,有人則感到不那麼幸福。面對同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在困難與坎坷間,有的教師發牢騷,埋怨在先;有的教師跟隨、觀望,不主動出擊;也有的教師大膽嘗試,積極應對,把它當作自我價值體現的機會,鍛鍊自己、享受成功與失敗的機會。因為觀念不一、態度不一、心態不一,往往對幸福感就有不同理解。

當身邊的老教師對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學理念運用自如時,那是一種幸福;當眼前的骨幹教師有着自己獨特而有魅力的教育教學藝術並得到同行的認可時,那是一種幸福;當年輕的教師不斷進取,執着地追求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時,那是一種幸福。教師的幸福寫在學生認真的作業本上;教師的幸福盛在學生滿意的答卷上;教師的幸福堆在家長充滿謝意的臉上。教師的幸福是看到學生的畢業證和入學通知書,是節假日收到學生送來的.温馨賀卡和溢香鮮花,是接到滿天下的桃李打來的問候的電話,教師的幸福實在太多太多。

幸福感的建立最終還是取決於自身的的體會,壓力每個人都會產生,社會本身就帶着無形的壓力。只有自己去適應社會,緩解壓力,把壓力換為動力。尋找幸福感的源頭,深深的體會它。其實對於教師來説,是否能時時處處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為這不僅僅影響着其人生是否快樂,更影響着學生,只有教師幸福,學生才會感到幸福。

既然立志當了教師,就要無限地熱愛這份職業。無論遇到什麼艱難,都不應後悔。始終在心中豎一面旗幟,這面旗幟的名字叫做教育信仰。教育的信仰在,激情就在,創造就在,職業的幸福源泉就在。

人説:“生活着是美麗的,工作着是幸福的。”幸福是一種滿足,一種樂趣,一種愉快心情,也是一種感覺,一種責任,一種堅持,一種恆久地動力。教師的幸福,也是學生的幸福;師生的幸福,就是教育的幸福。我願做一名幸福的教師,在物慾繁茂的今天,無限地熱愛自己、熱愛學生,保持一份內心的安寧,在心中儲滿幸福的泉源,源源不斷地把這愛之源泉輸送出去,恆久地滋潤着孩子們的心靈,讓他們健康愉快地成長,擁有更多幸福的甜蜜!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心得6

讀了《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一書,我覺得這是一本非常有用的書。從而對教學有了更深刻的體會。他選擇的都是校園中最常見的事情,來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心理學的原理。

書中重點研究了23種教育心理現象,卻全然沒有一般心理學書籍那些枯燥難解的專業術語,沒有刻板無趣的説教,讀後感覺像是朋友之間的一次傾心交流。首先給我們提供了很多鮮活生動的學校典型案例,使我感覺到就像在傾聽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然後作者從心理學的專業角度出發,通過列舉心理原理相似的其他案例和心理學實驗,對學校案例進行了深入而淺出的剖析。每每讀到作者那些總結性話語的時候,都讓我有豁然開朗之感,書中除對案例的精彩剖析之外,作者還給我們提出了很多解決問題的對策,這些對策非常實用易行,簡直就是一線教師的管理寶典。

很多時候我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往往憑直覺判斷,我們都認為我們自己是對的。但是我們的想法往往會藏着許多盲點。比如學生犯錯違反了學校紀律,我們的做法就是批評,我們也認為這樣做肯定是正確的。但是我們往往忽略了行為主義的“聯結”和“強化”的觀念。有些學生違反紀律是故意的,目的是為了引起教師的注意,如果教師給予不痛不癢的懲罰剛好滿足了學生的意圖,那麼倒強化了學生違反紀律的.行為。還比如,對一個犯錯的孩子,我們最終的教育目的就是學生自己認錯,學生不認錯好像事情還沒有完,學生態度變好了,自覺認錯了,教育也就完成了。其實這裏就藏着一個盲點,學生長此下去就會認為犯了錯只有認錯就可以,有些學生明明沒有認識到錯,為了逃避教師的批評,就會做表面上的認錯。那麼教師的行為就是誘發了學生撒謊。

本書中還有很多這樣看似普通的例子,背後卻隱藏着深刻的心理學知識。像書中提到的“破窗户理論”、“旁觀者效應”、“虛假的一致”等等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瞭解了這些心理學理論,對我的教育教學有很大的幫助,使我不再“盲目操作”,可以依“理”辦事,有章可循。

對於孩子來説,由於身心的不成熟,自我控制和約束的能力相對較弱,如果總是經歷失敗,那麼對事情的興趣就會大大下降,尤其是象學習這種需要付出長期努力的活動。而對學習一旦失去了信心,學習就很難進行下去,當然也不可能有好的結果。

所以,對於孩子,一定要更多的去給予鼓勵,讓他們自己品嚐更多的成功,體驗更多的成功後帶來的喜悦。這樣孩子才會把繁重的學習任務,變成內在的動機,只有有了內在的動機和興趣,學習才會變得輕鬆。同時體驗了更多的成功之後,孩子才會更有信心,也才會更願意去嘗試困難,面對挑戰,戰勝自我,才會出現良性的循環和不斷的進步。

這本書提到的心理學知識不僅包括學生的,也包括教師自己的,通過讀這本書,相信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會有更多的收穫,也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的充實,這本書值得我們好好品讀。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心得7

教師這一職業是一種特殊的職業,是一種用心靈澆灌心靈的職業,教師工作的這一特殊性決定了教師着心理素,首先要教師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通過學習《積極心理學與教師心理學調適》,使我認識到,一個教師的心裏是否健康直接關係到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學業完成集合人格發展。作為一名教師,要從內心深處把自己的職業當作快樂的事業去經營,明白了要用積極的心態去看待孩子,去從事工作。具體可以這樣做:

一、放鬆心態,把工作當成自己的最開心的活動“玩”。

一名教師,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不要把工作定性為工作,不要把任務定性為任務,要用輕鬆的心態面對工作、任務,當作一種快樂的遊戲來經營。把工作當成遊戲。賣魚人把枯燥的工作當作遊戲,所以他們樂此不疲。孔子説:“學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以樂學為最高境界。孔子之所以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不就是因為他樂在其中嗎?童年時誰不喜歡玩遊戲?長大後誰不喜歡旅遊?我們在玩中完全放鬆,放棄功利,找到真我。但是,多數人把工作只當成工作,玩和工作是截然分開的。這個世界上,在工作中找到樂趣的人有幾個呢?常常聽到老師們抱怨:當教師又苦又累,比雞起得早,比牛幹得累。但是,如果老師們改變心智模式,把工作當成遊戲,把學生看成最美麗的風景,我想,笑容會時常掛在你們臉上。

二、學會用快樂傳遞快樂,讓別人快樂。

有一首歌唱得好:“你快樂,所以我快樂。”有的人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那是可恥的,也是短暫的,因為你不能控制別人的快樂,例如商紂;有的人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快樂上,那是高尚的,也是長久的,因為你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別人快樂,例如居里夫人、愛迪生。賣魚人真誠關心顧客,顧客甜美的笑容和純真的友誼就是他們快樂的源泉。你想過得快樂嗎?很簡單,讓你的學生快樂你就會快樂,反之,讓你的學生煩惱,你也會煩惱。在課堂上,如果你想方設法讓學生臉上綻放出最美麗的笑容,你會不快樂嗎?

三、投入自己的全部熱忱做教師。

在一次同學聚會,聽到同學牢騷:“我要是能選擇,就不當老師。”我不解地問:“為什麼?”她説:“工作壓力大,還要經常學習,具體的事太瑣碎,沒有意義……”説了很多,還比較慷慨激昂。一個同學説:“每次走進教室就煩,出教室就輕鬆了。”我忽然覺得很可悲:我們每天都要走進課堂,如果進課堂就不快樂,我們為什麼還要做這個職業?單純的人是幸福的,我們這樣整天活在矛盾中有什麼意思?要麼快刀斬亂麻,辭職不幹;要麼,幹一天就要全身心投入,人在心在,並且從中得到快樂。心智模式改變了,很快,我找到了做教師的樂趣。于丹老師、百家講壇的教授們工作是辛苦的,但是,他們的快樂來自於他們的投入,當他們的眼睛看着下面的時候,當他手舞足蹈地講故事的時候,你會説:他是多麼投入又多麼快樂啊!

教育是神聖的職業,是用心理經營的事業,只要心態改變了,擺正了,內心充滿愉悦的幸福感,還能再説做教師累嗎?是啊!改變你的想法,你就改變了世界。讓我們用積極的心理調適,在愉悦的心態下做好教師的工作,定會享受陽光的温暖,教師的幸福。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心得8

週末到校值班時來到閲讀吧,在書櫃中看到《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一書,封面上的一句話“當我們聚焦於積極面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了進步和希望”,深深的吸引了我。作為教師,我們工作了一定的時間後,可能會對比較枯燥的工作感到厭倦,就需要用積極的心態處理一下,有利於我們的成長。看了這本書的第一篇《教師發展與積極心理學》,我認為我們應該從以下方面調整作為我們教師的積極心態。

一、教師的人才觀

教師要能敏鋭地發現每個學生的才能和優秀品德,並且在互動過程中進行培養強化。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做到:

1.調整情緒,將愛、包容發展為教師標誌性性格力量。我們知道,作為教師的我們都不喜歡調皮搗蛋,學習不好的後進生。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後進生給我們製造了很多的麻煩。其實呢?我們在看待這些學生的時候,就會帶上有色的眼睛,看着他們就會心煩,情緒必然就會不好,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把愛和包容發展為教師的標誌性的力量,因為這兩種性格力量會讓我們擁有良好的師生關係,讓學生體會到被愛的感覺,給予他們更多的賞識和支持。

2.立足發揚優勢品德,避免讓分數成為衡量學生的唯一砝碼。把升學率和分數當做衡量學生的唯一砝碼,這種價值取向的教師視野比較單一,不能全面的評價學生,同時也容易忽略學生的優勢特點,容易讓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受到挫敗。積極心理學認為,我們每個人身上都藴含着積極的人格品質,我們在教學中應該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多關注學生的積極方面,用善於發現的眼睛去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並給予及時的肯定和積極的評價,學生得到關注就會更有利於促進他們主動地學習。

3.轉變態度,積極面對問題作出積極的解釋積極心理學提倡對個體問題作出積極的解釋,並使個體能從中獲得積極的意義,我們的學生不是神人,所以每位學生或多或少都會出現問題。學生上課睡覺是課堂中常會出現的現象屢禁不止,但針對不同的學生,教師的態度會截然不同。這樣對於學生來説是不公平的。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應該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從多個角度考慮學生出現問題的原因,並對其作出積極的解釋,是教師自身和學生本人從問題中獲得積極的體驗。

二、教師的職業生涯

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需要做好自己的生涯規劃,而優秀教師的職業生涯是一種滿懷激情、積極投入的生活方式。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研究給出了我們一些啟示:

1.從教師自身發展的角度考慮,認清自己品格和能力的特徵,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才能和特質。積極心理學認為,個體的優勢和才能的發揮是幸福生活的基礎。而積極投入的教師生涯也需要教師發揮自身的優勢和才能,入行之前,慎重選擇是不可忽視的,入行前應該先了解自己的優勢特質是否符合教師行業的發展要求,如果不符合,就應該重新進行規劃,如果優勢特徵符合教師的職業要求,那麼就應該充分地發掘和展示自己的優勢,才能在工作中揚長避短,克服困難,積累成功的體驗。

2.在教育實踐中體驗成功,提升教師心理資本,促進教師積極投入。

心理資本指可提升工作績效與組織競爭優勢的個體重要內在資源,包含自我效能、樂觀、希望、韌勁。教師心理資本作為教師教育工作中的內在積極力量,具有補充明顯的補充能量以及動機激發功能,可以影響教師對工作意義的體驗,對工作過程的堅持及工作責任感。

三、教師的存在價值

如果教師能夠成為傳播幸福的人,不僅自身擁有幸福,在生活中充滿活力,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將更有幸福感和創造活力,所以讓學生因為教師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是教師獲得幸福的重要源泉。教師的工作首先應該是播種幸福,讓學生因為教師的存在而感到幸福,這也是教師獲得幸福的源泉。根據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訓練自己將看問題的角度聚焦在積極方面,從而更多地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比如可以做以下的練習:

(1)寫感恩信;

(2)每天回憶三件不錯的事情。

2.在工作,生活中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開發自己的潛能。教師在努力工作的時候,能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更好的發展,看着他們走向美好的人生,而教師也就成就了自己幸福的人生。

3.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包括同事關係、師生關係等,積極心理學,認為積極的社會關係可以住促進積極特質的發展和表現,從而進一步促進積極的主觀體驗,促進良好的人際關係發展,可以進行積極的建設性的迴應的練習。4.要理解為了工作和學習而付出努力的意義和目標價值。教師要和學生一起探索工作和學習的意義,因為只有具體的探索過程,才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和接受師生領悟和掌握了真正的意義,並在這個過程中獲得自己的體驗。5.分享成就感。敍説自己成功的經驗和故事,教師和學生都需要用自己的成功體驗和成功實踐來強化成就感。成就感對人幸福感的影響力最大,也是幸福感得以持久的關鍵。讓學生獲得幸福的時候,教師也一定很幸福,教師自己要身體力行,率先垂範,這樣教師的幸福和學生的幸福可以構成良性的循環。

四、教師的生活態度

教師是人生髮展中具有榜樣的效應,從某種意義上説,教師的生活,對全社會的人來説是一面鏡子,當教師生活幸福,工作順利的時候,説明我們社會發展文明和諧。快樂生活,積極工作是普通教師改變自己的重要途徑。1.積極有規律地鍛鍊身體。

2.保持規律而充足的睡眠。

3.保持穩定的友誼。

4.經常與好友聚會。

5.為自己認定的有價值的目標努力工作。我們要牢記自己的目標,在工作和生活中把自己最優秀的個性力量表現出來,努力工作,實現目標,人生將充滿成就感與幸福感。

五、教師的人格魅力

心理健康是魅力人格的基礎,如果心理不健康,是不可能成為學生家長和同事歡迎的教師。教師自身心理健康是形成人格魅力的基礎,需要較長時間的自我修煉。

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

1.自我調節,建立積極的關係資源,修復和提升自己,我們的關係資源永遠是我們成長髮展的動力源,我們需要找到這樣的資源。

2.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主動尋找朋友或家人的支持和幫助。家人和朋友對自己比較瞭解,所以尋找幫助的時候要重新思考這種關係,讓家人和朋友表達對你的認識和看法。説出你的變化和進步,特別是重要的家人對自己的積極肯定與評價,你會獲得意外的收穫,也許可以冰釋當年基於心中的不良感覺。

3.尋求專業支持,比如尋求優秀的心理諮詢師的幫助,這是現代人科學解決自己成長的方法。

4.尋找和適合自己的工作環境,瞭解自己的特點,揚長避短。

六、師生關係的教育功效

良好的師生關係是獲得教育效果的基礎,師生關係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具有陪伴的功效。在我們的工作中,我們要做到如下幾點:首先要做到了解學生,同時也要學生了解老師,讓學生知道老師希望和欣賞的,他們也知道老師會生氣,會難受。但是老師可以和他們一起快樂,一起分享成功的體會和經驗,其次,要讓學生知道每一個課堂都具有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對於自己和人生是有積極影響的,也是很有趣的,在人生的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的課程將發揮不同的作用。第三是讓學生知道老師的底線在哪裏,懂得遵守原則,如果觸犯了底線,大家都不會快樂。

七、教師的生命詮釋

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校園相遇,能不能產生生命的共鳴?教師能不能對學生未來的人生產生積極的影響,關係到教育能否成功。在我們教學的過程中:

首先,和諧的師生關係的構建不是教師或學生單方面決定的,需要雙方共同努力,所以選擇合適的對象是重要的一步。

其次,在敍述交流中引發來訪者的反思,讓他們看到自己積極的力量和積極的品質。

第三,對敍事的記錄要進行分析整理。

總之,今天我們教師遇到了比以前更多的挑戰,積極心理學給了我們新的視野和方法,我們一定可以從中獲得推動教育發展的力量,積極心理學告訴我們,當我們聚焦於消極面的時候,我們看到的都是問題和失望,當我們聚焦於積極面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了進步和希望。積極心理學的人才觀認為,所有的人才都是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優勢才取得了成就,為社會做出貢獻而得到社會的認可。只有努力學習積極心理學的成果,開啟新思維新方法,並運用於實踐,才能創新,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髮展。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心得9

美國積極心理學家泰勒.本.沙哈爾博士在《幸福的方法》一書中強調:積極心理學雖然是上世紀末、本世紀初興起於西方的心理學流派,但積極心理學中一些核心的思想,卻發源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哲學思想。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思想中,有很多倡導積極樂觀心態的思想,培養優勢和美德的理念。“人之初、性本善”的思想,儒家的“知足常樂”的`人生態度,提倡“仁、義、禮、智、信”的道德追求,以及儒家提出的關於智力國家的一些思想方法都是積極心理學四喜那個的體現。《中庸》有這樣的一句話:“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意思是”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則,達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萬物便生長繁育了。道家思想也強調了積極的人格品質。”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體現了誠實、仁慈、勤奮、正直、善良等多種積極的人格品質。中國的孝文化也體現了積極心理學中”感恩“這一美德。常懷感恩之心的人往往具備諸如温暖、自信、堅定、善良等等這些美好的處世品格。

塞利格曼認為,心理學的一更更加重要的使命應是讓普通人生活得更有 意義和更幸福,過分關注“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而忽視人類自身所擁有的積極力量和品質,會使得心理學不能真正發揮出它的價值。由此,心理學的關注焦點應當從”心理疾病“轉向”人類的積極品質“,通過大力提倡積極心理來幫助人類真正擁有幸福。他在《持續的幸福》一書中提出了幸福2.0理論,提出幸福由5個元素決定----積極情緒、投入地工作、目標和意義、和諧的人際關係、成就感。指出,人類追求的終極目標就是幸福人生,這與中國古代儒家思想”天下大同“的立項也有不謀而合之處,積極心理學找到了天下大同的心理基礎----我們人類共同擁有的積極品質,也發現了人類共同追求的目標---幸福。

今天的教師們遇到了比以前更多的挑戰,積極心理學給了我們新的視野和方法,當我們聚焦於消極面的時候,我們看到的都是問題和失望,當我們聚焦級級面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了進步和希望。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心得10

臨近期末,我加入了經開區的超星學習通讀書小組,跟着共讀計劃看了一張又一張《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感覺受益匪淺。

書中的很多話都讓我深深震撼,特別是書中關於“慧眼識人”的論述:“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只要找到後進生身上的優勢特徵,多加鼓勵和表揚,當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優勢特徵被認可,他們會因此而更加自信和有成就感,因而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改變。”這些話讓我浮想聯翩,不由得想起了以前教過的一個學生。

這位小明同學是典型的`學困生,家長打罵、老師嫌棄、同學嘲笑,長期生活在自暴自棄之中。本着“為了一切學生”的思想,我一個也不放過,課堂上經常提問他,有時作業即便寫錯了,我也變相表揚他字寫得工整、乾淨,讓老師看得一目瞭然。得到老師的肯定,他的學習積極性更強了,第二天他的作業寫得更乾淨整潔。課餘時間,他開始主動找不會的題目問老師,我耐心講解,他虛心接受。一年級的解決問題順利過關,一份98,一份100,他找到了自信,我的心裏也充滿了慢慢的成就感。

老師的信任是對學生的肯定和激勵,能夠讓學生更加自信,更願意與老師溝通。因此,老師們應該多給學生一些信任,一些尊重,一些鼓勵。只有彼此相互信任,教學相長,教師的教學才會得心應手,提高效率。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心得11

今年寒假,有幸讀了陶新華的《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一書,心理頗有感慨。文中倡導把積極的心理學運用到教育之中,比如,幸福是積極心理學的重要概念,追求幸福應該是人生的重要目標或者最有價值的目標。“想要獲得真正的幸福必須去發現自我的優點,進行充分得發揮,用畢生去實現自己的價值”“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等等。

最引起我共鳴的是作者所提到的長善救失,“長善救失”語出《禮記學記》,其原文是“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意思是教育的任務,就是要增長優點而改正缺點的。根據長善救失的教學原則,教師的職責就是要發掘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的長處,補救學生的缺點。這是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必須明確的職責所在。

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人的差異性,決定了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長善救失的教育思想就是針對人的這種與生俱來的差異性提出來的。

教師如何“長善”,如何“救失”,是值得我們認真去思考的。 有人説,孩子的優點不説跑不了,缺點不説改不了。於是,很多的家長、教師都習慣於對孩子的優點視而不見,而時時把孩子的缺點掛在嘴邊,以“愛”的名義讓孩子成天處於被批評、被指責的生活狀態之中。 我們不妨以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為例:改作業的時候,我們通常的做法就是把學生的錯誤找出來,然後要求學生改正;改作文的時候,我們做得最多的就是幫學生指出不足之處,然後教學生如何修改;學生犯錯誤的時候,我們早已習慣於先開導學生認識錯誤,然後循循善誘地教育學生:“人非聖賢,豈能無過。”改過來了就還是一個好學生。所有這些,都是在“救失”。那“長善”呢?在學生沒有出錯時,我們記得表揚學生了嗎?學生的作文雖然稚嫩,但總會有寫得好的地方,我們幫學生指出作文的優點,告訴學生好在哪裏了嗎?學生沒有犯錯誤時,我們就沒有去做正面的品德教育嗎?看來,在很多時候,我們確實是讓“長善”缺席了。

在“長善”缺席的教育實踐活動中,教師可能就要事倍功半,甚至是要吃力不討好了。 “長善”非但不能缺席,而且應該放在首位。教育的關鍵,在於教師能不能發現學生原有的長處,讓學生髮揮自己的優勢。以學生的作文為例,如果一個學生的作文內容沒有什麼優點,而他寫的字很漂亮,那就要重點表揚他寫的字。教師應該真誠地告訴他:“你寫的字真漂亮,老師喜歡你寫的`字。”相反,如果一個學生的作文內容很精彩,只是字寫得不好,那就要重點表揚他寫的內容,教師應該指出他的作文好在哪裏,而不是簡單地用一個“好”字敷衍了事。教師如果能夠更多、更有效地去做好“長善”的工作,學生就會有更多的感動、更多的自信。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更好地“助長”學生的優勢,從而更加健康地成長。缺點當然也要説,幫學生指出錯誤所在,才能達到“救失”的教育目的。但是,教育卻不宜以“救失”為主,更不能習慣性地只去“救失”,而忘了“長善”。

不管是家長還是教師,都應該懂得正面激勵,這對於教育來説是多麼重要!用心去發現孩子的優點,指出孩子的優點,賞識孩子的優點,這就是“長善”。“長善”本身就藴藏了“救失”的功能。教育要以“長善”為主,這樣就更容易將教育的言語説到孩子的心窩裏去,讓孩子的“善”蓬勃發展,枝繁葉茂。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心得12

讀了《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我被深深吸引:在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存在着兩股抗爭的力量:積極力量和消極力量。這兩股力量就像太極中的陰陽兩極,此消彼長。所以,作為教師,應該學一點積極心理學的知識,努力給自己注入積極的正能量,做一個幸福完整的人。

一、播種幸福———教師的存在價值

通常,幸福的人大多熱衷於奉獻,奉獻的時候可以擁有更多的幸福,這是一種良性循環。如果教師能夠成為播種幸福的`人,則不僅自身可以擁有幸福,在生活當中充滿活力,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將更有幸福感和創新活力。

一直以來,作為一個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的教師,在學生犯了錯誤時總是大聲訓斥或冷臉相對,導致學生在課堂上不敢發言,生怕觸怒了我,課後學生也不敢和我溝通,總是繞道走。這種不良好的師生關係也曾經讓我煩惱、反思,可一直沒有找到良好的改善方法。讀了這本書之後,播種幸福是教師存在的價值,讓我感觸特別大。教師傳遞給學生的幸福不單單隻有知識,更多的是做人的品德、理想、激情和樂觀的心態。所有能讓孩子感覺幸福的體驗,都能體現我們的價值,所以,在接下來的教學時光,我希望能成為一個傳播幸福的人,讓我的學生因為老師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二、快樂生活——教師的生活態度

教師的人生是有榜樣效應的,某種意義來説教師的生活對全社會的人來説是一面鏡子,當教師生活幸福、工作順利的時候説明我們的社會發展文明和諧。書中説:“對於所有的教師來説,想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是需要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來規劃自己的人生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調整自己:

1、積極、有規律地鍛鍊身體(如果老師能有規律地進行鍛鍊,就會使自己精力充沛,心情開朗,同時抗壓能力也會提升);

2、保持規律而充足的睡眠;

3、保持穩定的友誼;

4、經常與好友聚會;

5、為自己認定的有價值的目標而努力工作。

總之,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學一點心理學的知識,努力給自己注入積極的正能量,做一個完整的人!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心得13

本書主要是案例、案例分析、應對策略的結構組成方式,圍繞“關注積極情緒,實現師生幸福”主題展開敍述,整理之後,記錄如下:

一、積極心理學是什麼

積極心理學的核心思想強調人本身擁有的積極因素,強調人的價值,主要研究人的美德和潛力,以幫助所有的人獲得幸福為目標。當我們聚焦積極面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了進步和希望。

賽利格曼在《持續的幸福》中提出幸福有5個因素決定——積極情緒、投入地工作和生活,目標和意義,和諧的人際關係,成就感。

二、如何運用積極心理學進行教育教學

1.人的情緒情感體驗總是優先於大腦皮層的智力活動,當學生認為自己在做無意義、無價值的工作之後,他們對生活會產生負面評價,從而對未來人生產生不良影響。杏仁核是記憶中的情緒成分存儲地,受到刺激後被喚起的情緒85%是消極情緒記憶。而長期的壓力狀態下,免疫系統會受到危害,得病機率上升。

人腦的基本功能依次是生存反應,滿足情緒的需要,認知學習,這三者功能的順序的不可變更的。只有在生存反應感到安全、情緒體驗愉快的時候,大腦才能較好地發揮認知學習功能。積極的情緒體驗在大腦中比較容易遺忘,因此快樂的時間總是顯得很短暫。

因此我們應當給學生安全、愉快的體驗。教師的主要人物就是在工作、生活中尋找快樂,與學生一起克服困難。教育的主要工作就是引導,喚起學生的積極情緒。適當的體育鍛煉,良好的學習興趣,優勢的肯定,適度的壓力都有利於學生的成長。

2.神經元工作有關鍵期,語言學習能力第一個關鍵期是出生到5歲左右,第二個關鍵期是12歲左右。當然,人的一生任何時候都可以學習,大腦的神經元可塑性很強。

長時程增強效應是指反覆激活次數越多,神經元的連接就月有效。

適應於再生效應是指生存環境越豐富,越能夠刺激大腦神經元發育。

因此教師應當涉及好的教學方法,持續吸引學生努力學習。因此教育要抓準時間,反覆訓練,不斷優化。

3.八年級數學老師王維克批改作業時發現華羅庚練習本字很不公正,做了很多塗改,塗改支出正反映了華羅庚在演算時是如何探索的。其他老師譏諷華羅庚的字像螃蟹,王老師看到了華羅庚的天賦,鼓勵之後華的數學興趣越來越濃。

千萬別把鬆苗當蓬蒿。慧眼識人已經逐漸成為教師的核心能力之一,應當敏鋭地發現每個學生的才能、優秀品德,並在互動過程中進行培養,強化。因此,教師應當調整情緒,愛和包容;應當對問題作出積極的解釋;營造和諧的師生關係;以共同學習和探索者的身份引導學生學習,關注情感需要,實施差異化的鼓勵與讚揚,讓學生產生積極愉快的`體驗。每個學生都是人才,不過我認為,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總被否定的後進行更適合讚賞鼓勵,也有一批人更適合適當施壓與批評。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多溝通,多做有效溝通。尊重學生獨特性,擴展自己知識面。

4.快樂和幸福是伴隨痛苦和煩惱而共生的。積極性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提出幸福公式:幸福=遺傳(50%)+生活環境(10%)+個體可控行為(40%)。生活環境中金錢、健康狀況對幸福感的提升幾乎沒什麼影響,其中最重要的社交生活和婚姻滿意度。“心流”之父米哈里契克森特米哈伊研究認為,最愉悦的一刻同行體現在一個人為了一件充滿挑戰但自認為是最值得努力的事,把體能與智力都發揮到極致的時刻,這就是幸福流,是最接近幸福的狀態,是生活中的最優體驗。

因此,和學生一起播種幸福。一是引導學生多參加社交活動,改善自己與家人關係。更重要的是,聚焦積極面,增強成就感。“給鏡子一縷陽光,它能反射一片天空;給心靈一縷陽光,它能反應出一個天堂。”二是各類活動,如寫感恩信,每天回憶三件不錯的事,做自己擅長的事情發揮自己的優勢,分享成就感。

5.積極情緒擴展建構理論模型告訴我們,積極情緒體驗不是別人基於的,而是自己創造和努力追尋獲得的。

因此,首先在認知上樂觀地看到學生的進步,積極組織各類教學活動。快樂生活,積極工作,鍛鍊身體,保證睡眠,經常聚會,為了目標努力,自我調節,主動提升。

6.研究發現,影響師生關係有五個要素: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彼此理解,學生的解釋風格,學生老師彼此的接納和互相尊重,彼此的互惠關係體驗,這樣的關係可以持續的時間。接納與尊重是建立師生關係的重要因素。

因此,接納表現異常的學生,關注他們被忽視的內在需求,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想法和需求。尤其要注意,機智靈活地嚴格要求,原則問題不讓步。用可接受的方式指出缺點,及時給予肯定,提升自尊和成就感,與學生互動交流直接對話,這種交流往往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過程。1)瞭解學生,2)讓學生指導課堂、學習的意義和價值,3)讓學生了解老師的底線在哪裏。4)用每次活動潤物無聲。

7.敍事治療法,可以記錄學生進步,進行敍事治療,挖掘積極功能的自我,促進學生自我修正,自我成長。

因此,及時徵集個人問題及班級問題,保持師生情感及時溝通。選擇合適的對象,貫徹始終地關注其積極面,保持溝通接觸。不能急功近利,堅持,不急不躁。

8.高分低承受力學生,自我中心類學生:積極心理學研究發現,追求完美會走向反面,而以積極心態追求幸福則是人類最有價值的人生目標。想獲得真正的幸福必須去發現自我的優點,進行充分發揮,用畢生去實現自己的價值。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少做被迫的事情。“老師一説就懂,一講就會,一考就是高分”是自欺欺人,要重視學習過程中的試錯樂趣。保持學習東西,承認試錯本身就是學習經驗獲取的過程。

因此引導學生充分認識追求幸福人生的意義,探索自己生命中最需要什麼;重視學習過程,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就,獲得積極的“沉浸體驗”,這是最好的獎賞和冬季,努力培養學生的求知熱情。在交往互動中表達愛和賞識;關注個性化特點,與學生達成共識;和學生一起建立短期目標+長期目標,在過程中體驗快樂和成就感;肯定學生的每一點進步。

9.網絡沉迷:兒童內在動機的發展部分取決於其交往需要、勝任需要和自主需要,以及讓父母、老師、教練或生活中的重要的人滿意的程度。

因此做師生有效溝通,貼近學生生活。引導學生接受和適應網絡。學習網絡遊戲具備吸引力的成功經驗,增強教學吸引力,給予學生挑戰和成就感。給可以勝任的任務,提高自我控制的感覺。傾聽+原則問題不讓步。幫助關注學生規劃人生,使用綜合方法而非一招一式。

10.早戀:心理學家霍林沃斯將青春期到青年早起成為心理上的斷乳期。他們渴望親密關係,期待建立自我同一性。“自我決定理論”——人先天有三種需要,自主需要,能力需要,關係需要。戀愛可以帶來這樣的積極體驗。“鏡像自我理論”——我是與他人面對面的產物,他人是一面鏡子,我的自我意識來源於他人怎麼看我。青春期有性別認同。

因此,“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告訴我們越干擾,學生會越堅定。喜歡異性時,他們會更敏感,更在意自己的行為對他人的影響,是很好的教育引導時機。教導學生要想收到青睞,要使自己成為值得愛的人,培養自己的優秀品質。男孩要成為有責任心的男人,女孩要成為善良獨立的女人,這樣才能為一段感情提供堅實的基礎。還要教學她們妥善地處理矛盾、衝突和分手,不因問題處理不當受到傷害,積極歸因,把握分寸。教導女孩學會自我保護。

11.抑鬱:解釋風格分為三個維度:永久性、普遍性、人格化。抑鬱的人認為壞事是永久性的。反覆思考越感無助。樂觀性解釋風格更認為失敗是暫時的。學生的解釋風格是可以改變的。

因此教導學生改變看問題角度,學會健康的社會行為模式,對失敗給予公正合理、恰到好處的分析。

12:焦慮、壓力:緊張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成績呈倒U型曲線,焦慮水平過低,動機過弱不能激起學習積極性,過強的動機反而會引起學習效率降低。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存在兩股抗爭的力量:積極力量與消極力量,此消彼長。

因此,努力減少消極情緒體驗,反覆品味快樂,養成與別人分享習慣。優勢學科遷移。

13.樂觀是心理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品質。我們要做樂觀的教師,教樂觀的學生。讓學生擁有樂觀的心態,培養學生的征服感,避免無助感,多參與活動。幫助提供自尊心,在成功的時候給與適當的表揚。

14,其他:人不能脱離他者存在,性格優勢是可以培養的,及時肯定很重要,

總之,理解學生,接受學生,設立可達到的標準,體會強化成功體驗,與學生保持良好的溝通理解。誰站在講台前,誰就決定教育的品質,決定孩子的命運。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心得14

作為教師,常常會遇到一些非常“不懂事”的學生,他們有的會經常違反學校紀律,把老師的叮囑當成耳旁風;有的會在同學交往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顯露出自私、不為別人着想的特點;還有的竟敢與老師頂撞,毫無尊師重道之言。這些學生令老師非常頭疼,費了很大的勁兒,收效卻甚微。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一書中講到,“不懂事往往是沒有能夠將社會規範和準則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標準,在交往和溝通過程中出現了問題。”人的成熟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人通過社會實踐,得到了許多不同體驗的過程。那為什麼有的孩子能夠遵守社會規則,有的就很困難呢?“不懂事的孩子大多是被寵壞了,或者與現實社會過度隔離造成的。”聯想一下曾遇到的“不懂事”的學生,的確大多屬於這兩種情況。

記得有一個叫小江的學生,經常和同學鬧矛盾,每次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他從來都不讓步,從不認為自己是錯的。個人的自理能力很差,不會擦桌子,不會繫鞋帶,衣服總是穿得歪歪扭扭的。後來得知,他上國小之前跟奶奶一起過,奶奶非常寵他,事事以他為中心,所以才養成他不知道考慮別人感受的不良習慣。對於這類學生,他其實本質上並不壞,只是缺少自我控制的訓練,在家庭教育中,從沒有明確生活中的'原則,所以要在生活小事中訓練他的規則意識和合作能力。教師在原則問題上決不讓步,必要時嚴格執行,強化認識,讓社會規範入腦入心。

還有一類學生與之相反,不是被寵溺過度,而是被隔離過度。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過於嚴格,與社會接觸較少,對周圍環境產生畏懼、恐懼或者敵意的心理。他們很敏感,一個微笑有可能被理解為挖苦嘲笑,一個動作可以被誤解為攻擊,他們自我防禦機制非常不成熟,常常以攻擊性的眼光來看待周圍環境。記得有個學生叫小可,家教很嚴,在家寫完作業,就是隨便玩玩,但不允許去別人家玩,也不能帶朋友來自己家,如果出去玩,就會招來家長的辱罵。有一次上課時,有位同學衝他笑了笑,課下他就把那位同學打了,問原因,他説是因為他被人嘲笑了。還有一位同學,和同學發生爭執,拉都拉不住,嘴裏還振振有詞:“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兩天不抽,皮肉發餿。”對於這類學生,不要指望短時間內就能改變。首先要從家庭開始改變,創設一個安全有愛的家庭環境至關重要,孩子有了安全感,便會卸下很多防備。在學校裏,要進行規範化要求,讓他們在合作交往中獲得成功的體驗,繼而總結經驗,改變之前的錯誤做法。

對於“不懂事”的學生,有時真得很上火,也很無奈,但終須要面對的,無論如何,不能放棄,不能貼標籤,以積極的心態、積極的方法去獲得積極的體驗,理解學生獨特行為和背後的原因,找到解決方法,才會守得雲開見月明。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心得15

在《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句話:“許多教師剛入行的時候意氣風發,以三尺講台為事業,以培養人才為己任,希望功成身退時桃李滿天下。但是,入行不久他們就發現這個職業不容易,投身教育事業的熱情很快被消磨了,職業倦怠感也就與日俱增。” 我想我就是走過這樣路的人。面對幾個簡單的算式,講解多遍算理情況下始終還是有記不住的孩子,耐心一點點的被瓦解,連帶着自己也開始急躁起來。但是,在向其他有經驗的老師請教過後使用各種方法,卻也只能取得短期的效果,時間長了,家長累、孩子厭惡,我也感到沒有職業幸福感。

在讀完《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後,我感悟到:成功的關鍵不是消除各項弱點,而是充分激發個體內在的積極性的建設性力量和美德。投入、活力、奉獻、專注是人類共同的美德,教師更應該具有這樣的美德,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分發揮這些美德,一定可以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學生,讓自己的職業人生豐富多彩,蓬勃發展。“積極心理學”,顧名思義,是教人如何積極面對人生,如何獲得幸福感與滿足感。這才是現代社會的芸芸眾生日益荒漠化的心靈最需要的甘露。積極心理學倡導心理學研究的積極取向,研究人類積極的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發展,試圖以新的理念,開放的姿態,詮釋與實踐心理學。正如積極心理學運動的發起者、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馬丁·賽裏格曼説:“當代心理學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轉折時期,心理學家扮演着極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進個人與社會的發展,幫助人們走向幸福,使兒童健康成長,使家庭幸福美滿,使員工心情舒暢,使公眾稱心如意”。

肖川有過這樣一句話:“流光在你的背後,生命期待着我們的驀然回首。當你以研究的姿態對待工作和學習時,春天的鮮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殘陽,都將以更為美好的風姿走進我們日臻完滿的生活。”對比自己的每一個階段內的表現,真的感覺一個教師積極投入的工作狀態對教學效果、教育生活有着多麼重要的作用。教師的工作雖然是寫寫教室裏的故事、課堂裏的發現、讀書感悟,但願在本該採摘果實的季節再開出幾多芬芳的花來,充滿遠方的詩意。

標籤: 心理學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lixue/l7kd2p.html